• 首页>范文 > 范文
  • 内分泌科病例讨论范文

    1.内科病历范文

    主 诉:全身皮肤散在瘀点2天。

    现病史:患者2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皮肤散在瘀点、瘀斑,以四肢为甚,伴有牙龈出血,无血便、血尿及呕血,无畏寒、发热,无咳嗽。未就诊及治疗。今天仍有出现新鲜瘀点,为进一步检查、治疗拟收住院。四天前有腹泻。自发病以来,无畏寒、发热,无头痛、头晕,无咳嗽、咳痰,无胸闷、胸痛及气促。无腹胀、腹痛。大、小便正常,无血尿、血便。食欲、睡眠尚正常。双下肢无浮肿。

    既往史:10年前有类似病史,经治疗后好转,具体诊断及治疗不详。否认有高血压病、糖尿病、肝炎、肺结核、血友病等病史。否认有外伤史、手术史及输血史。否认有药物及食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个人史:原籍出生、长大,近五年在ZZ工作,从事化妆品制造工作多年。未涉及疫水及传染病区。无嗜酒史。吸烟史6年,10支/天。

    婚姻生育史:未婚、未育。

    家族史:否认家族中有类似疾病患者,否认家族中有肝炎、肺结核、高血压病、糖尿病、血友病及肿瘤等疾病。

    体 格 检 查

    T 36.5℃ P 80次/分 R 20次/分 BP 110/70mmHg

    发育正常,营养不良,神志清楚,精神稍疲,步行入院,平卧位,自动体位,查体合作。定向力、计算力正常。轻度贫血貌,颜面、口唇无发绀。无黄疸。全身皮肤散在瘀点、瘀斑,压之不褐色。左锁骨上窝可及数个绿豆大小淋巴结,质中,无触痛,移动度佳,表面皮肤无破溃。头颅、五官无畸形,双侧瞳孔等圆等大,直径约3mm,对光反射灵敏,外耳道、鼻腔无异常分泌物。伸舌居中,双侧扁桃体未见肿大。颈静脉无怒张,颈软,无抵抗,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胸廓无畸形,胸骨无压痛,双肺呼吸音清,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界正常,心率80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未见胃肠型、蠕动波及腹壁静脉曲张,未及包块,无压痛、反跳痛,肝右肋下2CM,质中等,无触痛,脾肋下未及。肝区轻度叩击痛,双肾区无叩击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约4-5次/分。外生殖器及肛周未查。脊柱和四肢无畸形,活动度正常,脊柱无压痛和叩击痛,双下肢无浮肿,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未引出病理征。

    辅 助 检 查

    BLOOD RT:WBC:12.1*10*9/L,HGB:118g/L ,RBC:5.25*10*12/L ,PLT:3*10*9/L。

    初步诊断:

    血小板减少查因

    2.外二科病例讨论发言稿

    11月10日下午,县医院内二科全体医师对两名初步诊断为“病毒性脑炎”的重病症患者治疗方案,进行了专项疑难重症病例讨论。此次讨论会由内二科主任、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吴世能主持,通过幻灯影像向大家详细说明了两名患者的病史、病因、临床表现、各项辅助检查结果等情况,初步诊断,拟定下一阶段的临床治疗方案,根据治疗效果及时调整。

    讨论会上,医师们相互通报该病种在省内外的诊疗手段,治疗效果和患者预后情况,并结合各自对内科系统疾病的认识,分享,交换意见,达成共识。

    疑难重症病例讨论是医疗管理的核心制度之一,对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医技水平、防范医疗纠纷、保障医疗安全、维护患者健康起到积极的作用。

    3.谁有内科各科完整病历范文啊

    (病历举例二:完整病历) 呼伦贝尔市第二人民医院 住 院 病 历 科别 结核内科 住院号 xxxxxxxxx 姓名 * * * 性别 男、√女 年龄:xx 岁 婚姻 : 已、√未 籍贯 X X X 自治区(省、市) X X X 旗(县) 民族: X X 工作单位或地址 X X X X X X 职业 X X X 入院日期: 200x 年 x 月 xx 日 xx 时 xx 分 病史陈述者 : 患 者 可靠程度: 可 靠 过敏史: X X X过敏 主 诉: 现 病 史: 既 往 史 个 人 史 婚 姻 史 家 族 史 (以上项目与住院志相同) 系 统 回 顾 呼 吸 系 统 有无慢性咳嗽、咳痰、咯血、胸痛、气喘等病史。

    循 环 系 统 有无心悸、气促、紫绀、水肿、胸痛、昏厥、高血压等病史 。 消 化 系 统 有无食欲改变、嗳气、反酸、腹胀、腹痛、腹泻、便秘、黑便、黄疸史等病史。

    泌尿生殖系统:有无尿频、尿急、尿痛、血尿、排尿困难、腰痛、水肿史等病史。 内分泌系统及代谢:有无畏寒、怕热、多汗、食欲异常、消瘦、口干、多饮、多尿史,有无 性格、体重、毛发和第二性征改变等病史。

    造血系统:有无乏力、头晕、皮肤或粘膜出血点、淤斑、么复鼻衄、牙龈出血史等病史。 神经系统:有无头痛、眩晕、失眠、嗜睡、意识障碍、抽搐、瘫痪、惊厥、性格改变、视力 障碍、感觉异常史等病史。

    运动系统:有无肢体肌肉麻木、疾病、痉挛、萎缩、瘫痪史,有无关节肿痛、运动障碍、外 伤、骨折史等 病史。 呼伦贝尔市第二人民医院 病 历 续 页 科别 XXXX 住院号 XXXXXXXXXXXX 体 格 检 查 T:XX.x0C, P:XX次/分,R:xx次/分,BP:xxx/xx mmhg。

    一般情况 :发育(正常与异常),营养(良好、中等、不良),体位(自主、被动、 强迫或辗转不安),步态,面容与表情(急性或慢性病容、表情痛苦、忧虑、恐惧、安静), 神志(清晰、模糊、昏睡、昏迷),能否与医师合 皮肤及粘膜 :颜色(潮红、发绀、苍白、黄染、色素沉着),温度,湿度,弹性, 有无水肿、皮疹、淤点淤斑、皮下结节或肿块、蜘蛛痣、溃疡及疤痕,毛发分布情况等; 如有,应记述部位,范围(大小)及形态等。 淋巴结 :全身或局部浅表淋巴结有无肿大(部位、大小、数目、压痛、硬度、移动 性、瘘管、疤痕等)。

    头部:形态,头发(量、色泽、分布、秃发及斑秃)。 眼:眼睑(水肿、运动下垂 ),结膜(充血、出血、苍白、水肿),巩膜(黄染), 角膜(透明、混浊、反射),瞳孔(大小、形状、对称、对光及调节反应)。

    耳:听力,有无畸形、分泌物、乳突压痛。 鼻:有无畸形 、鼻翼扇动、分泌物、出血、阻塞、副鼻窦区压痛。

    口:口腔气味,唾液分泌,唇(畸形 、颜色 、疱疹、皲裂、溃疡、口角偏斜), 扁桃体(大小,充血、分泌物、假膜 ),(形态、舌质、舌苔、溃疡、运动、震颤 ), 咽喉(色泽、发音清晰或嘶哑、喘鸣、失音)。 颈 部:是否对称,有无强直、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颈动脉异常搏动、肿 块,气管位置,甲状腺(大小、硬度 、压痛、结节、震颤、杂音、随吞咽上下活动度)。

    胸 部:胸廓(对称、畸形 、局部隆起或塌陷、压痛),呼吸(频率、节律、深度), 有无异常搏动、静脉曲张。乳房疾病按乳房检查要求描述。

    肺脏: 视诊:呼吸运动(两侧对比),呼吸类型,有无肋间隙增宽或变窄。 触诊:语颤,呼吸运动以及有无胸膜摩擦感、皮下捻发感。

    第 2 页 呼伦贝尔市第二人民医院 病 历 续 页 科别 XXXX 住院号 XXXXXXXXXXXX 叩诊:叩诊音(清音、浊音、实音、过清音或鼓音),肺下界及移动度。 听诊:呼吸音(性质、强弱、异常呼吸音),有无干、湿性啰音及胸膜摩 擦音,语音传导(注意对称部位)等。

    心脏: 视诊:心尖搏动(位置、范围、强度),有无心前区隆起。 触诊:心尖搏动(性质、位置、范围、强度),有无震颤(部位、期间) 和心包摩擦感。

    叩诊:心脏左、右浊音界(相对浊音界)用各肋间距正中线的距离表示, 并在表下注明锁骨中线到前正中线的距离,如下: 右侧(cm) 肋间 左侧(cm) XX Ⅱ XX XX Ⅲ XX XX Ⅳ XX XX Ⅴ XX 锁骨中线距前正中线 XX cm 听诊:心率,心律,心音(强度、分裂、P2与A2的比较、额外心音、奔 马律)有无杂音(部位、性质、时期 、强度、传导方向)和心包 摩擦音。 周围血管征:有无毛细血管搏动、枪击音、水冲脉。

    腹 部:视疹:外形(对称、平坦、膨隆、凹陷),有无皮疹、条纹、疤痕、包块、 静脉曲张(如有,记录血流方向)、胃肠蠕动波。 触诊:腹壁紧张度,有无压痛、反跳痛、液波震颤感及包块(部位、大 小、形态、硬度、压痛、搏动、移动度)。

    有腹水或腹部包块时应 测量腹围。肝脏的大小(右叶以右锁骨中线从肋缘至肝下缘、左 叶以剑突至肝左叶下缘多少厘米表示之),质地、表面,边缘,有 无压痛和搏动。

    肾区及输尿管压痛点有无压痛,有无膀胱膨胀。 第 3 页 呼伦贝尔市第二人民医院 病 历 续 页 科别 XXXX 住院号 XXXXXXXXXXXX 叩诊:肝浊音界,有无肝区叩击痛、移动性浊音、鼓音及肾区叩击痛。

    听诊:肠鸣音(正常、增强、减弱或消失),有无振水音、血管杂音。 外生殖器及肛门:无特殊情况可以写未查;如有。

    4.外二科病例讨论发言稿

    11月10日下午,县医院内二科全体医师对两名初步诊断为“病毒性脑炎”的重病症患者治疗方案,进行了专项疑难重症病例讨论。此次讨论会由内二科主任、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吴世能主持,通过幻灯影像向大家详细说明了两名患者的病史、病因、临床表现、各项辅助检查结果等情况,初步诊断,拟定下一阶段的临床治疗方案,根据治疗效果及时调整。

    讨论会上,医师们相互通报该病种在省内外的诊疗手段,治疗效果和患者预后情况,并结合各自对内科系统疾病的认识,分享,交换意见,达成共识。

    疑难重症病例讨论是医疗管理的核心制度之一,对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医技水平、防范医疗纠纷、保障医疗安全、维护患者健康起到积极的作用。

    5.内科临床病历

    消化内科病历 入院记录 ⅩⅩⅩ,男,60岁,已婚,汉族,上海人,缝纫四厂退休电工,家住平望路20号,因反复上腹痛20年,加重2月,于1990年4月26日经门诊入院。

    本人供史,当天记录。 患者于1969年冬无诱因地出现上腹正中隐痛,呈间歇性,通常在饭后2小时发生,有一定的节律性,疼痛一进食缓解一疼痛。

    有时深夜也出现疼痛。以后每年冬季发作,饮食不当、受凉等亦可诱发,发作时伴有反酸、嗳气,无呕吐及腹泻。

    每次发作持续2~3周。长期以来,间歇服用丙胺太林、胃舒平等,大多能解痛。

    1985年冬天起,发作时间延长,间歇时间缩短,1989年11月在**医院行胃肠钡餐及胃镜检查,诊断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慢性浅表性胃窦炎”。今年3月开始上腹痛加重,疼痛失去规律性,进食后不缓解,甚或加重,常因疼痛不能进食,服阿托品无效。

    疼痛向背部放射,无发热,不厌油,喜按。4月22日解柏油样软便一次,约200g,不伴头昏、冷汗,经用安络血后血止。

    4月26日来本院消化专科门诊,以“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活动期,肝脾肿大”收容入院。近来无明显消廋。

    睡眠欠佳,易惊醒。近二日大便未解,尿色不黄。

    平素体健,1989年秋曾患“疟疾”,经服氯喹及伯喹治愈。否认肝炎、肺结核、血吸虫病等病史,无药物过敏史。

    近10年冬季咳嗽、咯痰,每年约3个月。近二年登二楼感气短,易疲劳。

    但能胜任日常轻度家务。 自幼生长上海,1970年到安徽凤阳农村劳动,1980年回沪。

    20岁起吸烟至今,每日半包,偶饮酒。26岁结婚,生育一女。

    其妻患有“风湿性关节炎,神经衰弱”。 父于20年前患“伤寒”去世。

    母于10年前因腹部肿块(性质不详)病故。女儿体健。

    体格检查 体温36.8℃, 脉搏76/min,呼吸18/min,血压16/10.7kPa(120/80mm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楚,体检合作。皮肤色泽正常,弹性良好,无血管蛛及肝掌。

    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头颅无畸形,巩膜不黄,耳、鼻正常,唇无发绀,义齿,扁桃体不肿大。

    颈软,无颈静脉怒张及动脉异常搏动,气管居中。甲状腺不肿大,胸廓呈桶状,两侧对称,肋间隙增宽,胸式呼吸稍弱,叩诊反响增强,肺下界下移,呼吸移动度2cm,呼吸音双侧同等减低,无摩擦音及干、湿罗音。

    未见心尖搏动。叩诊心界略小,心音正常,A2>P2,心率76/min,律齐。

    各瓣音区无杂音,无心包摩擦音,腹部平坦,柔软,腹壁无静脉曲线,胃肠蠕动波,中上腹部有轻压痛,无反跳痛,未触及包块。肝在右肋缘下1.5cm,剑突下3cm,边缘钝,质中,表面光滑,无压痛。

    脾在右侧卧位左肋缘下刚触及。肝浊音上界在右锁骨中线第6肋间,上下全长18cm,无移动性浊音。

    肠鸣音不亢进,胃区无振水声,未闻及血管杂音。外生殖器正常,肛门无外痔及瘘管。

    脊柱、四肢无畸形,活动良好,无周围血管征。神经系统检查,生理反射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

    检验 红细胞计数4.2*1012/L(420万/μl),血红蛋白120g/L,白细胞计数7.6*109/L(7600万/μl),中性66%,淋巴34%。尿常规阴性。

    粪常规棕色,软,隐血试验++,镜检阴性。 B型超声检查 肝上界6肋间,右叶斜径13cm,锁骨中线肋缘下厚2cm,长1.2cm,左叶厚7cm,长8cm,剑突下厚4cm,长3cm,肝内光点增粗、增强,回声分布尚均匀,血管走行欠清晰。

    脾厚4.5cm,肋下厚1cm,肋下恰探及,胆囊5*2cm,透声好,无异常反射,囊壁正常,胆总管内径0.5cm。 主诉 反复上腹痛20年,加重2月。

    现病史 1969年冬开始出现上腹正中隐痛,常在饭后2小时发生,一直持续到下次进餐。进食后腹痛缓解,不影响食欲。

    有时午夜腹痛,吃少许饮食能解痛。发作一般持续2~3周。

    以后每逢寒冷季节 ,饮食不当,受凉及情绪不佳可诱发,发作时伴有反酸,嗳气,无呕吐及腹泻。长期以来,间断服用丙胺太林(普鲁本辛)、胃舒平,一般可以解痛,未曾住院治疗。

    1985年起,上腹痛发作时间延长,间歇时间缩短,发作次数增多。1989年11月在**医院行胃肠钡餐及胃镜检查,诊断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慢性浅表性胃窦炎”,今年3月上腹痛加重,服阿托品无效,疼痛失去规律性,呈持续性,进食后不缓解,甚或加重,常因腹痛惧食,腹痛向背部放射,但无右肩放射痛及发热,不厌油,痛时喜按。

    4月22日解柏油样软便一次,量约200g,无头昏、冷汗,呕血,经用安络血后次日粪色转黄,近来体重无明显减轻。近二日大便未解,尿色不黄。

    过去史 平素身体尚健。幼年曾患“麻痘”,1989年秋曾患“疟疾”,经服氯喹治愈。

    否认肝炎、肺结核、血吸虫病传染病史。幼年曾种牛痘,已多年未接受预防接种。

    系统回顾 五官器:无经常红眼、眼痛;无长期鼻塞、脓涕;无听力障碍,无慢性咽痛史。 呼吸系:近10年来冬季常有咳嗽,咯少量白色粘痰,每年持续约3个月;近二年登二楼感气短,易劳累,但能胜任日常工作。

    循环系;无心慌、气急、心前区疼痛、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及高血压史。 消化系:无慢性腹泻、黄疸史、余见现病史。

    血液系:无皮肤、沾膜瘀点、瘀斑等病史。 泌尿生殖系:无尿频、尿急、尿痛及血尿史。

    神经精神系:无头痛、失眠、感觉及运动障碍,精。

    6.内科病例分析

    拟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中年女性,起病急,病程短。以发热、乏力及出血倾向为主要表现。苯接触史。查体有高热,胸骨压痛,肝脾肿大。辅助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明显增高,骨髓检查示大量早幼粒细胞。

    病因:尚不明确,提示可能与接触苯类化学物质有关。

    临床表现:贫血(疲乏无力)、出血(牙龈出血)、感染(高热、咽痛、咳嗽)、白细胞浸润(胸骨压痛、关节肿痛、肝脾肿大)、辅助检查示白细胞异常增高。

    辅助诊断:进一步行DIC常规、肝肾功及电解质、大小便常规检查。骨髓检查项目在细胞形态学上加做细胞化学、免疫分型、PML/RARα融合基因检查以明确诊断。动态监测血常规、生化、DIC结果。

    治疗:目前患者白细胞增高,暂不予维甲酸口服,首选可在密切监测下予亚砷酸10mg/d输注,监测相关指标预防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分化综合征。白细胞继续上升可予蒽环类药物(柔红霉素45mg/m2.d *3d,可据细胞下降情况酌情延长输注时间)化疗。白细胞下降后可予维甲酸口服25mg/m2.d。

    患者有呼吸道感染症状,可依粒缺患者处理原则予强力抗生素抗干扰治疗。

    患者血小板计数目前尚可,但出血倾向明显,考虑凝血功能障碍,据DIC检查结果予相应血制品如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等输注。随病情及治疗变化血小板降至2万左右应予血小板输注。

    如出现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分化综合征,可予地塞米松10-20mg/d输注同时加强呼吸支持治疗。同时停用维甲酸、亚砷酸。酌情化疗。

    约1月后视患者情况复查骨髓。

    护理及健康指导:注意尽量降低感染及出血风险。清洁软食,保持大便通畅,勤漱口及坐盆,保持空气流通,戴口罩。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