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评课比赛范文

高中政治教师听课笔记
如何为学生在书本知识和实际生活中建立联系
这个题目是在听老师的课时想到的,听课时特别是在老师的课进入到第二环节——探究环节时,这个问题很强烈。
中午,细细的看了一下自己的听课记录,记得很详细(我听课时,会记下时间变化——精确到分钟、发言学生数量——生1生2一直往后记、老师的一些教学言行、学生状态等),可值得思考的点和方向都很多。
先简单整理一下。
这是堂新授课,课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方面的内容对于高一学生来说,尤其是对于龙岗学生,又由于是对于全寄宿学生来说,是很有距离感的。老师也很强烈的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老师在学生的发言没说到点子时,先后说了四次“当然,同学们你们对这个问题可能还不太了解”之类的话。
意识到这点时,我想如果是我,我就可能会将这个课的研究主题定为如何为学生在书本知识和实际生活中建立联系。因为,我在听课前看到老师这节课的研究主题是“课堂教学有效性”当时,心里就认为这个主题范围太大,课堂有效性本身是个涉及面很广的表述。我们要在其中结合自己的具体课堂现场和追求找到一个具体的问题。
10:20分,老师直接开始教学任务,一直到10:49,第一环节即知识梳理性学习阶段结束。接下来到11:09,是学生自主探究阶段。下课时间是11:05,老师因为要完成教学任务,延迟了4分钟。
第一环节是学习新知,所学的内容是书本的,老师主要通过问题带动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共性特征、个性特征,关于如何加强宏观调控问题。老师比较注意引入最新的资讯来阐释书中的概念,如十七大报告等;也注意运用直观图来引导学生思考国家在市场经济政策方面的变化,如1978年和2002年的相关数据统计图等。学生在这个环节思维力是不强的或者说不用太强,因为主要是按书中的内容进行寻找、梳理和口头回答。这个环节先后有3个学生个体回答,先后有10多次齐声回答。
有难度的教学任务或者说是学习任务在第二环节,运用所学的书本知识思考现实问题。
老师设计的关于房价的问题,这个问题很现实,比起“三农问题”等来说这个问题应该是学生们更有所了解的问题。老师就这个问题又设计了四个子问题,老师的问题设计很好,层层深入。
(说到这,我的想法是,老师的问题设计得很好,不过当然是按我们成人的思维来设计,如果是按学生的思维现状以及他们的年龄特点、他们接触生活的情况来设计的话,又会如何设计呢,这是我在听课时所想的,比如用一个像数学应用题那样的方式来设计;或者以一个案例式也可以是故事式来设计,如讲一个房地产商人的故事,讲一个买房人的故事,把问题放在故事中?)。
老师用的是小组合作式来组织学生们思考这四个问题。在课前,老师布置了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性的活动来了解这些问题。(我当时想,学生们不知是如何完成这个任务的,上网?访问家长?在售楼处了解?设计并发放问卷?因为从接下来学生们的回答中是没体现出他们的探究方式。)
小组讨论从10:49到10:52,共三分钟。接下来是各小组展示阶段。
(因接下来要听下午第一节课。先写到这。未完待续,)
高中政治必修一教师听课记录
这个题目是在听老师的课时想到的,听课时特别是在老师的课进入到第二环节——探究环节时,这个问题很强烈。
中午,细细的看了一下自己的听课记录,记得很详细(我听课时,会记下时间变化——精确到分钟、发言学生数量——生1生2一直往后记、老师的一些教学言行、学生状态等),可值得思考的点和方向都很多。先简单整理一下。
这是堂新授课,课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方面的内容对于高一学生来说,尤其是对于龙岗学生,又由于是对于全寄宿学生来说,是很有距离感的。
老师也很强烈的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老师在学生的发言没说到点子时,先后说了四次“当然,同学们你们对这个问题可能还不太了解”之类的话。
意识到这点时,我想如果是我,我就可能会将这个课的研究主题定为如何为学生在书本知识和实际生活中建立联系。因为,我在听课前看到老师这节课的研究主题是“课堂教学有效性”当时,心里就认为这个主题范围太大,课堂有效性本身是个涉及面很广的表述。
我们要在其中结合自己的具体课堂现场和追求找到一个具体的问题。10:20分,老师直接开始教学任务,一直到10:49,第一环节即知识梳理性学习阶段结束。
接下来到11:09,是学生自主探究阶段。下课时间是11:05,老师因为要完成教学任务,延迟了4分钟。
第一环节是学习新知,所学的内容是书本的,老师主要通过问题带动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共性特征、个性特征,关于如何加强宏观调控问题。老师比较注意引入最新的资讯来阐释书中的概念,如十七大报告等;也注意运用直观图来引导学生思考国家在市场经济政策方面的变化,如1978年和2002年的相关数据统计图等。
学生在这个环节思维力是不强的或者说不用太强,因为主要是按书中的内容进行寻找、梳理和口头回答。这个环节先后有3个学生个体回答,先后有10多次齐声回答。
有难度的教学任务或者说是学习任务在第二环节,运用所学的书本知识思考现实问题。老师设计的关于房价的问题,这个问题很现实,比起“三农问题”等来说这个问题应该是学生们更有所了解的问题。
老师就这个问题又设计了四个子问题,老师的问题设计很好,层层深入。(说到这,我的想法是,老师的问题设计得很好,不过当然是按我们成人的思维来设计,如果是按学生的思维现状以及他们的年龄特点、他们接触生活的情况来设计的话,又会如何设计呢,这是我在听课时所想的,比如用一个像数学应用题那样的方式来设计;或者以一个案例式也可以是故事式来设计,如讲一个房地产商人的故事,讲一个买房人的故事,把问题放在故事中?)。
老师用的是小组合作式来组织学生们思考这四个问题。在课前,老师布置了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性的活动来了解这些问题。
(我当时想,学生们不知是如何完成这个任务的,上网?访问家长?在售楼处了解?设计并发放问卷?因为从接下来学生们的回答中是没体现出他们的探究方式。)小组讨论从10:49到10:52,共三分钟。
接下来是各小组展示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