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范文 > 范文
  •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1.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最低0.27元/天开通百度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阶梁扑赫图紊ov 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逐点夯实)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1、夏商政治制度的内容:(1)夏朝: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2)商代政治的特点:商代贵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各个宗族都是政治实体;神权和王权相结合。

    夏商政治制度的影响: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2、西周的分封:1)被封的诸侯国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2)影响:积极影响: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消极影响:西周后期王权衰弱,春秋战国暑期列国纷争3)结果:西周后期分封制受到破坏;战国末年周王室失去分封大权3、西周的宗法制:○1内容:用父系的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政治的制度。

    ○2特点:嫡长子继承制○3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第2课秦汉政治1、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特点:一人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评价: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2、中央集权的基本特征:权力高度集中3、中央集权制的作用及影响:积极作用:○1使秦实力增强,通过战争扩大疆域,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成为当时世界大国。

    ○2使秦能一实行各种巩固统一的措施。○3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

    2.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人民版

    高中历史必修1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一)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和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二)分封制1、分封制的目的:为了进行有效地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2、分封制的主要内容:①分封: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地区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②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③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大夫再对士实行再分封。

    3、分封制的主要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一)秦朝建立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1,秦始皇首创皇帝制度,体现了皇位世袭和皇权至上。

    这是中国古代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①秦王嬴政,把三皇和五帝的名称合为“皇帝”,自称“始皇帝”。

    从此“皇帝”成为中国古代最高统治者的称谓,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②秦始皇统治时期,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都由皇帝总揽。

    ③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也都由皇帝任免。④军队的调动以虎符为凭据,虎符由皇帝控制、发给。

    (2)秦始皇建立了一套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政权组织。①在中央,设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三个最高官职。

    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是负责管理全国军务。丞相之下还有诸卿,分管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

    (3)全面推行郡县制。秦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

    郡守、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作用:秦朝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2.影响: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二)发展科举制:(1)科举制形成与发展的过程:①隋文帝时,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②隋炀帝时,政府开始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③唐宋元各朝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

    (2)作用:①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它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②科举取仕,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这一制度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三)清朝军机处的设立,使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发展到顶峰1、雍正帝时设置军机处。军机大臣品级不高,但都由钦定。

    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2、作用:①提高了行政效率;②全国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使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③我国多民族大一统国家也得到巩固和发展。

    (四)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1、积极作用:自秦开创中央集权制度,在一定历史时期起了积极作用,例如巩固疆域,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融合,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等方面。2、消极影响:因为皇权至上,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后来,君主专制不断强化,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束缚了人们思想,妨碍了中国社会的整体进步。

    专题二 西方民主政治的起源与发展一、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一)古代希腊民主政治1、梭伦改革(公元前6世纪初)——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1)背景:雅典城邦旧氏族贵族专横统治,引起新兴工商业者和普通民众的不满,社会矛盾尖锐。(2)内容:公元前6世纪初,执政官梭伦推行改革。

    ①根据财产多寡来划分公民的等级;②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各等级公民均可参加;③建立四百人议事会;④建立公民陪审法庭;⑤废除债奴制等。(3)作用:动摇了旧氏族贵族世袭特权,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2、克利斯提尼改革(公元前6世纪末)——雅典的民主政治确立起来(1)内容:公元前6世纪末,执政官克利斯提尼继续进行改革。①建立十个地区部落,以部落为单位举行选举;②设立五百人议事会,由各部落轮流执政;③组成十将军委员会;④继续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力;⑤实行“陶片放逐法”等。

    (2)作用:基本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公民参政权空前扩大,雅典的民主政治确立起来。3、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①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的理论与实践,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民主氛围创造的空间,使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②雅典民主是小国寡民的产物,是一种“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

    ③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成为政治腐败、社会动乱的隐患。(二)古代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1、罗马成文法的诞生:(1)公元前5世纪中期,罗马制定了《十二铜表法》,标志罗马成文法诞生。

    (2)意义:使审判、量刑皆有法可依,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受到限制,平民利益得到保护,也保留了一些比较野蛮的习惯法。2、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6世纪编成的《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

    3.高一历史必修一(人民版)详细考点罗列

    .西周的建立: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

    2.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1)分封制:①含义: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武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②目的:扩大周朝的统治范围,巩固周王朝的统治. ③分封对象:功臣,王族,先代贵族 。

    ④权力: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⑤义务:为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⑥作用:前期加强了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巩固了周王室的统治,但是随着兼并战争的开始,削弱了周王室的地位。

    ⑦瓦解:A、分封制有很大的局限性,诸侯有诸多大权,具有相对的独立性,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诸侯国实力不断的增强。 B、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瓦解。

    (根本原因).(2)宗法制: ①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最终以保证王权的稳定②含义:它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西周政治的典型特征,是实行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

    ③实质:按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秩序。④最大特点:嫡长子继承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确立起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两者既是家族等级之分,又是政治隶属关系。

    ⑤影响: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划分远近尊卑,和现代平等、法制意识有些违背。

    (尊宗敬祖、重男轻女)】⑥与分封制关系:宗法制是分封制实行的基础,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他们互为表里,相互依存,成为维系统治阶级内部关系,加强奴隶主贵族世袭统治的工具。

    3.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①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祭祀)②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③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基本的特点)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秦朝的统一: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韩、赵、魏、楚、燕、齐)。北击匈奴、南征百越,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

    2.皇帝制度:①由来:秦始皇从三皇五帝中各取一个字构成了皇帝.②皇帝制度的基本内涵:皇帝独尊(如各样称谓“朕、制、诏、玺”等);皇权至上(一人掌握全国政治、经济和军事等一切大权);皇位世袭(以此显示权力不可转移)。③影响: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3.中央官制与郡县制:(1)中央官制: ①三公:丞相:皇帝的助手,百官之长,协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务,分左右两名. 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助手,地位次于丞相,负责执掌群臣奏章,下达诏令,监察百官.太尉:负责全国军事事务,但没有实权。②丞相之下设九卿,分别掌管各项具体政务,它们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

    (2).郡县制:①由来:春秋时期,就已有县和郡。商鞅变法时,废分封,行县制。

    秦统一后,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在全国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②内容:地方政权机构分郡县两级。郡,最高的地方行政机构。

    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任免。③作用:与分封制相比较,最主要的差别在于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是中央集权制度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巩固了国家的统一,是官僚政治代替世袭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4.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随着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的设立,标志着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影响:①随着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秦朝国力日益增强。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②秦统一后,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的统一和中华民族的形成, 都起了重要作用。③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④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秦的暴政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消极)三、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中央集权的发展⑴汉初郡国并行制:①西汉初年,在地方上继承秦朝的郡县制,同时又分封诸侯王国,郡国两制并行。

    (郡县制和分封制同时实行)。②封国是朝廷的依靠力量,也会与朝廷对抗,郡国并行制不利中央对地方统治,从景帝到武帝时开始逐步削弱王国势力。

    (汉武帝时颁布“推恩令”,中央集权得到加强)⑵唐朝中后期在地方设置许多节度使,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⑶北宋初年,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财政由中央掌控,这些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

    ⑷.元朝的行省制:①实施原因:元朝地域辽阔;吸取了宋代教训,要改变地方无权,人浮于事的局面。②内容: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外,地方上设置行中书省(行省),行省是地方的最高行政机构。

    ②作用:是我国省制的开端,是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改革,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利于加强中央集。

    4.高一历史必修一(人教版)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一课考点 重点: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 1、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始于:夏; 2、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 3、分封制(内容、特点、意义) 特点:周天子是诸侯的共同主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

    意义:加强统治,巩固王权 4、西周宗法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5、西周的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6、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一起,构成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主体,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课考点 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难点: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 1、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皇帝制度:①“皇帝”称号的由来 ②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③皇帝制度的核心内容:皇权至上、皇帝独裁 (2)中央政府的三公九卿制和地方推行郡县制 ①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 第一、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 第二、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国与家同治) ②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郡是秦朝中央政府辖下的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单位。 3、巩固统一的措施:①颁布秦律②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③统一文字 4、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1)对秦朝的影响:①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 ②初步奠定祖国疆域,巩固国家的统一 ③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

    ④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人民的专制统治,秦朝的暴政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 (2)对后世的影响: 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第三课考点 重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1、两汉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汉承秦制 “中朝”和“外朝” 2、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 逐步形成三省六部制 3、我国古代三省六部制的完善是在:隋唐时期 4、宋朝的政治制度特点:不断削弱和分割宰相的职权,进一步加强皇权。 5、宋朝的“二府”: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枢密院是最高军政机构。

    参知政事——副相,分割宰相行政权 三司使——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 6、元朝的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综合汉蒙政治制度,加强皇权有新发展 中书省——最高行政机构 枢密院——最高军事机关 元朝时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的机构是:宣政院; 7、中国省制的开端是:元朝时的行省制度; 元朝行省制度的创立是地方行政制度重大变革。 郡县制(秦朝)——郡国并行制与州郡县三级制(汉)——州县两级制(隋——宋)——行省制度 8、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是它的发展轨迹。

    (2)在中央政权中,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中央严格控制地方政权,不允许有独立的行政体系存在。

    (3)地方官吏必须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中央。 第四课考点 重点: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1、中国宰相制度的废除是在:明太祖时; 解决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君主专制强化 2、明朝废除宰相制度后,为了减轻皇帝工作压力增设了:内阁; 3、宰相制与内阁制的区别: 宰相被制度赋予决策大权,其地位十分牢固。

    内阁只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并无决策权。 4、区分明朝内阁制度与西方近代内阁制的本质不同: 内阁是皇权专制的产物,它维系了君主的绝对权力,保证了君主对全国有效的统治,进一步巩固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

    西方近代内阁是政治民主监督机制,有助于防止专制独裁。 5、我国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的标志是:清朝雍正皇帝设立军机处 6、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 积极作用: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为康乾盛世的出现提供政治保障。

    消极作用:严重地扼杀了社会的创造力,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减缓了社会发展的步伐,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二单元: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第一课考点 重点:鸦片战争与中英《南京条约》;甲午中日战争与 《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 1、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强国的是:英国; 2、鸦片战争的原因:(根本原因、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在于把中国变成其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英国决意打开中国市场) 直接原因:林则徐的虎门销烟 3、第一次鸦片战争发生于:1840年到1842年; 4、第一次鸦片战争时,中国人民自发反侵略典型事例是:三元里人民反侵略斗争; 5、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中英《南京条约》, 6、《南京条约》中“五口通商”“关税协定”等反映了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目的。

    7、第一次鸦片战争对中国影响表现在三个变化: (1)社会性质变化:由封建社会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5.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知识点表格总结

    第1课 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 知识结构: 1.夏:出现公共权力,但保留氏族公社特点。

    2.商:政治制度是内服与外服制度,具有浓厚的神权色彩。 3.西周: 分封制 定义: 目的:巩固周的统治(奴隶主的统治) 主体:同姓亲族 宗法制 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内容:确立大宗、小宗体系 作用: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 工具:礼乐制度 第2课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知识结构: 1.统一 (1)群雄割据 A.春秋争霸 B.战国变法:秦国商鞅变法。 (2)统 一: 时间:前221年;人物:赢政。

    2、中央集权的确立 (1)确 立: A. “皇帝制”:皇权至上、皇位继承制 B. 三公九卿制:三公是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中央) C. 郡县制(地方) (2)加强皇权的措施:制定官吏选拔和考核制度;制定细苛、严密的法律。 (3)影 响:打破分封制,奠定大一统王朝制度基础。

    第3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知识结构: 1. 汉初郡国并行,导致诸候尾大不掉,引发七国之乱。 2. 汉武帝集权措施:建中朝、设刺史、颁布推恩令。

    3. 藩镇割据与五代十国:唐朝中后期,地方势力增强,出现藩镇割据局面;唐灭亡后,中国进入五代十国的分裂时期,五代十国是藩镇割据的继续和发展;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得到较大发展;后周世宗改革,为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奠定了基础。 4. 宋加强中央集权 (1)措施 ①收精兵:“三衙”、枢密院、原则; ②削实权:设通判、文臣任州郡长官; ③制钱谷:财赋大部分运往京师; (2)影响 利:改变藩镇割据分裂局面,加强中央集权; 弊:造成“积贫积弱”的后患。

    第4课 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知识结构: 1. 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 (1)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2)宋分割相权:设“中书门下”省(宰相办公机构)、枢密院管军政、“计相”管财政。 (3)元:一省制(中央),行省制(地方) 2. 丞相制度的废除:明太祖诛杀胡惟庸,废除丞相;明成祖设立内阁。

    3. 清朝的军机处 (1)清初:内阁和议政王大臣会议 (2)雍正设立军机处 A.特点:军机大臣品级不高,受皇帝召见,跪奏笔录 B.影响:提高清王朝行政效率,专制皇权高度发展 1. 君主专制特点:由君主个人全权占有和控制整个国家机器,其统辖范围内的任何人物对君主都是绝对隶属和臣服的关系。 2. 中国封建制度发展的内在逻辑:一方面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另一方面各种权力结构和权力关系一步步地集中到皇帝这一权力的轴心上。

    二者关系: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相辅相成,中央集权是君主专制的前提和基础,君主专制是中央集权的必然产物。其目的都是要从政治制度上保证中央政府的权威和君主个人的绝对权威。

    3. 中央集权化进程大致体现在 : (1)财政上,“利出一孔”,归于中央 (2)剥夺地方人事权,官吏自帝出。 (3)司法上,法由帝颁,律由国掌。

    (4)军事上,“强干弱枝”,中央宏观调配全国军队,皇帝总揽兵权 (5)意识形态领域,推行“别黑白而定一”的文化专制主义。 4. 君主专制的加强突出表现在相权的削弱,以及君王建立有效的权力转移和分散机制上。

    秦汉:三公制度 隋唐:三省体制,则把相权一分为三,体现皇权的加强 宋朝:削弱宰相实权(三省长官没有实权) 明朝:明太祖废中书省,罢丞相不设;明成祖设内阁 清朝又设军机处 5. 秦至清的中央与地方机构 朝代 中央机构特点 中央机构 地方机构 秦 传承开创 三公九卿 郡县制 汉 汉承秦制 中朝 外朝(三公九卿) 郡、国并行 隋唐 承前启后,有所创新 三省六部 道州县三级 宋 进一步加强 二府三司 路州县三级 元 有新发展 一省二院 行省制 明 空前加强 废丞相、设内阁 省府县 清 达到顶峰 设军机处 省府县 6. 评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使得整个国家都处于皇帝的一元化领导之下,皇帝具有绝对权威和至高无上的权力。正如美国费正清教授所指出的那样:在这样一个专政社会里,皇帝把教会和国家的职能集为一身,他是军事也是精神的领袖,是行为的楷模和正义的主宰。

    他的全能总括了国家的一切主要职能,包括国家对于全人类的尊崇。他是“天下之一人”,是社会政治殿堂前的帅旗。

    (1)积极作用 它在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抵御外来侵略、组织水利工程、发展社会经济、防止分裂割据、加强民族交流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 (2)消极作用 人民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十分残酷;导致了思想禁锢和文化专制主义,使科技的运用和发展受到抑制;为了争夺皇权,父子、兄弟、君臣、大臣之间不惜血刃;宦官专权、外戚干政是君主专制统治的伴生物;在明清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以后,它还束缚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延缓了封建制度的瓦解。

    而当时西方许多国家则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建立起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从而有力地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中国社会的发展步伐,从此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从而埋下日后被动挨打的祸根。

    第二单元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学习本单元,要把握两条线索,一是希腊、罗马的政治体制演变;二是罗马法的制定与演变。注重三个重要知。

    6.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框架人教版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抬制度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抬制度 1、夏商政抬制度的内容: 中央:〇1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〇2参与决策相、卿士,负责祭祀占卜和记录王朝大事的 卜、祝、史,执掌军权的师等。

    地方:侯、伯 夏商政抬制度的影响:夏商的早期政抬制度,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 2、西周的分封:被封的请侯国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 〇2影响:积极影响: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抬;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 择月般的政抬格局 消极影响:西周后期王权衰弱,舂秋战国暑期列国纷争 〇3结果:西周后期分封制受到破坏;战国末年周王室失去分封大杈 3、西周的宗法制: 〇1内容:用父系的血缧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抬等级,巩固国家政抬的制度。

    〇2特点:嫡长子继本制 〇3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和特636f7079e79fa5e9819331333337623435杈地位,有利于统抬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第2课秦朝的中央集杈制度的形成 1、中央集杈制度的形成: 特点:一人独荨;呈权至上;皇位世袈 评价: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杈制度的确立。

    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官僚政抬取代贵族政抬的重要标志。 2、中央集杈的基本特征:权力高度集中 3、中央集杈制的作用及影响: 积极作用:ol使秦实力增强,通过战争扩大疆域,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 的封建国家,成为当时世界大国。

    c_2使秦能一实行各种巩固统一的措施。 〇3莫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抬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 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消极作用:依靠皇帝的专制杈烕,加强对人民的压榨,造成阶级矛眉迅速激化。 第3课从汉至元政抬制度的撗芰 1、中央政抬制度的镜芰: 汉朝汉本秦制 有所芰化中央设三公(相、御史大夫、太尉) 中朝决策机构 外朝执行机构 尚书台中枢机构 魏晋南北朝逐步形成三省体制 隋朝尚书省、内史省、门下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抬机构 唐朝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莩拟和颁发呈帝诏令 消极作用:依靠皇帝的专制杈烕,加强对人民的压榨,造成阶级矛眉迅速激化。

    第3课从汉至元政抬制度的撗芰 1、中央政抬制度的镜芰: 汉朝汉本秦制 有所芰化中央设三公(相、御史大夫、太尉) 中朝决策机构 外朝执行机构 尚书台中枢机构 魏晋南北朝逐步形成三省体制 隋朝尚书省、内史省、门下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抬机构 唐朝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莩拟和颁发呈帝诏令 消极作用:依靠皇帝的专制杈烕,加强对人民的压榨,造成阶级矛眉迅速激化。 第3课从汉至元政抬制度的撗芰 1、中央政抬制度的镜芰: 汉朝汉本秦制 有所芰化中央设三公(相、御史大夫、太尉) 中朝决策机构 外朝执行机构 尚书台中枢机构 魏晋南北朝逐步形成三省体制 隋朝尚书省、内史省、门下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抬机构 唐朝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莩拟和颁发呈帝诏令 1、明朝:君主专制强化,中国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 2、清朝:君主专制达到顶峰,设置军机处,由呈帝挑选新任的满汉官员充仕军机大臣。

    全 国的军政大权就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 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抬制度 第5课古代希腊政抬民主政抬 1、基础:梭伦改革 确立:克利斯提尼改革 贡金时代:伯利克里统抬时期 2、特征:人民主杈、轮番而抬、法律至上、公民内部平等 3、积极作用:促迸希腊民族性格形成;推动古希腊文化事业发展;开西方民主政抬的先河 消极作用:男性公民民主;小国寡民的直接民主;抽签选举,轮番坐庄的弊端 第6课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1、《十二铜表法》标志看罗马成文法的诞生。

    《民法大全M查士丁尼组织编暴)标志看罗马法律体系的最终完成。 2、影响:维护罗马帝国的政沽、经济统抬;是现代欧洲大陆法律体系的基础;是反封建和 巩固资本主义制度的有力思想武器。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抬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1、〇1光荣革命:1688年 〇2《杈利法案>:1689年。特点:议会的杈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杈力;国会逐渐处于“同 而不抬”的地位 〇3责任内阁制:苜相事实上成为国家政抬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2、作用:国内影响:提供保障、稳定社会、走人民主、树立模式; 国外影响:对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建立新制度,也有巨大影响。 3、特点:英国立宪制度是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

    君主是象征性 的元苜,其职责多数是礼仪性的。 第8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1776年7月4日美国独立) 1、〇1"1787年宪法”的制定:独立初期的美国,只是一个邦联制国家。

    原则:“分权”与"制衡%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之间制约达到平冲;总统和国 会之间、国会本身两院之间、司法与其他部门之间均构成制约。

    7.高一历史所有知识点人教版必修一

    1、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始于:夏; 2、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 3、分封制(内容、特点、意义) 特点:周天子是诸侯的共同主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

    意义:加强统治,巩固王权 4、西周宗法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5、西周的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6、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一起,构成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主体,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课考点 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难点: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 1、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皇帝制度:①“皇帝”称号的由来 ②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③皇帝制度的核心内容:皇权至上、皇帝独裁 (2)中央政府的三公九卿制和地方推行郡县制 ①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 第一、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 第二、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国与家同治) ②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郡是秦朝中央政府辖下的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单位。 3、巩固统一的措施:①颁布秦律②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③统一文字 4、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1)对秦朝的影响:①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 ②初步奠定祖国疆域,巩固国家的统一 ③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

    ④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人民的专制统治,秦朝的暴政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 (2)对后世的影响: 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第三课考点 重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1、两汉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汉承秦制 “中朝”和“外朝” 2、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 逐步形成三省六部制 3、我国古代三省六部制的完善是在:隋唐时期 4、宋朝的政治制度特点:不断削弱和分割宰相的职权,进一步加强皇权。 5、宋朝的“二府”: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枢密院是最高军政机构。

    参知政事——副相,分割宰相行政权 三司使——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 6、元朝的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综合汉蒙政治制度,加强皇权有新发展 中书省——最高行政机构 枢密院——最高军事机关 元朝时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的机构是:宣政院; 7、中国省制的开端是:元朝时的行省制度; 元朝行省制度的创立是地方行政制度重大变革。 郡县制(秦朝)——郡国并行制与州郡县三级制(汉)——州县两级制(隋——宋)——行省制度 8、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是它的发展轨迹。

    (2)在中央政权中,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中央严格控制地方政权,不允许有独立的行政体系存在。

    (3)地方官吏必须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中央。 第四课考点 重点: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1、中国宰相制度的废除是在:明太祖时; 解决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君主专制强化 2、明朝废除宰相制度后,为了减轻皇帝工作压力增设了:内阁; 3、宰相制与内阁制的区别: 宰相被制度赋予决策大权,其地位十分牢固。

    内阁只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并无决策权。 4、区分明朝内阁制度与西方近代内阁制的本质不同: 内阁是皇权专制的产物,它维系了君主的绝对权力,保证了君主对全国有效的统治,进一步巩固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

    西方近代内阁是政治民主监督机制,有助于防止专制独裁。 5、我国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的标志是:清朝雍正皇帝设立军机处 6、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 积极作用: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为康乾盛世的出现提供政治保障。

    消极作用:严重地扼杀了社会的创造力,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减缓了社会发展的步伐,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二单元: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第一课考点 重点:鸦片战争与中英《南京条约》;甲午中日战争与 《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 1、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强国的是:英国; 2、鸦片战争的原因:(根本原因、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在于把中国变成其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英国决意打开中国市场) 直接原因:林则徐的虎门销烟 3、第一次鸦片战争发生于:1840年到1842年; 4、第一次鸦片战争时,中国人民自发反侵略典型事例是:三元里人民反侵略斗争; 5、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中英《南京条约》, 6、《南京条约》中“五口通商”“关税协定”等反映了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目的。

    7、第一次鸦片战争对中国影响表现在三个变化: (1)社会性质变化:由封建社会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矛盾开始转化为外。

    8.高中历史必修一人教版知识点总结

    最低0.27元/天开通百度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爱看书的曹月娇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1、夏、商政治制度的内容:中央:(1)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2)相、卿、士等。

    地方:侯、伯影响: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2、西周的分封:(1)被封的诸侯国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2)影响:①积极影响: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②消极影响:西周后期王权衰弱,春秋战国列国争纷(3)结果:西周后期分封制受到破坏;战国末年周王室失去分封大权3、西周的宗法制:(1)内容:用父系的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政治的制度。

    (2)特点:嫡长子继承制(3)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第2课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特点:一人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评价: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2、中央集权的基本特征:权力高度集中3、中央集权制的作用及影响:①积极作用:(1)使秦朝实力增强,通过战争扩大疆域,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成为当时世界大国。

    (2)使秦朝能实行各种巩固统一的措施。②消极作用:依靠皇帝的专制权威,加强对人民的压榨,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

    ③影响:奠定了中国。

    9.求高一历史必修一全面细致的总结,每个点都要有啊越详细的越好

    历史(必修Ⅰ)易错易混知识点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易错点1、西周的分封制不仅分封王族,还分封异族功臣和先代贵族。

    功臣和先代贵族与周天子并无血缘关系。2、大宗和小宗不是绝对而言的,而是相对而言的。

    具体来说,周天子是天下的君主,是所有姬姓贵族的大宗;诸侯对周天子而言是小宗。在封国内,诸侯对卿大夫而言是大宗,而卿大夫对诸侯而言是小宗。

    在卿大夫的封地内,对于士而言,卿大夫又成为士的大宗。3、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专制主义是一种决策方式,而中央集权是一种相对于地方分权的制度。

    4、柳宗元曾说“周之失,失之于制,不在于政;秦之失,失之于政,不在于制”,这是说秦亡是因为暴政,而不是因为实行郡县制。5、“汉承秦制”,并非指汉代完全照搬秦朝的制度,而是基本上沿袭秦朝制度,并有所损益变化。

    易混点1、比较西周分封制和秦朝郡县制 西周分封制 秦朝郡县制实行条件 与宗法制相联系 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传承制度 世袭 官吏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官吏权力 拥有封地和相应的爵位 官吏只有俸禄,无封地与中央关系 诸侯国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 郡县是地方行政机构,地方绝对服从中央官员职责范围 封地内有行政权,拥有对土地的管理权 辖区内只行使行政管理权,对土地无管理权历史作用 西周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但也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 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2、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 三公九卿制 三省六部制时期 确立于秦,盛行于汉 确立于隋,盛行于唐丞相职权地位 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有相对独立的决策权、审议权和行政权 三省长官均为宰相,相权一分为三作用 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趋向巩固 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趋向完善3、明朝以前,宰相(丞相)被赋予决策大权,地位十分巩固;明朝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或决策机构,而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无决策权,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4、明朝的内阁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无决策权;而英国的内阁是君主立宪制下的最高行政机构。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易错点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理解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一半是殖民地,一半是封建社会,也不能理解为政治上是殖民地性质,经济上是封建性质。“半殖民地”和“半封建”都包含有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内涵。

    “半殖民地”在政治上是指丧失了部分而不是全部的独立自主权;在经济上是指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在文化上则表现为“西学东渐”。“半封建”是指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另外,“半殖民地半封建”是专有名词,注意不应该出现“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写法。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易错点1、天京变乱不是偶然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历史的必然。

    农民阶级是小生产者的代表,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不可避免地具有落后性、分散性、自私性等特点。他们没有先进的革命纲领和科学理论的指导。

    因此,天京变乱的悲剧,偶然性中包含着历史的必然。2、清王朝与中华民国政权的本质区别在于清王朝是封建君主专制政权,中华民国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中华民国的建立体现了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推动了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3、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阶级矛盾的激化,而不是民族矛盾的尖锐。

    4、学生容易误以为五四运动取得了彻底胜利,应是取得阶段性胜利(或初步胜利)。5、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并未结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6、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方式是党内合作,而不是党外合作,也不是两党合并。第二次国共合作是党外合作。

    7、国民党一大讨论的是国民党改组问题,而不是国共合作问题。8、北伐战争取得了胜利,而国民革命运动却失败了。

    9、国民革命运动是由国共两党共同领导的,而不是由国民党单独领导的。国民革命运动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但并没有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的基础。

    10、“左”倾与右倾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右倾主要表现为保守、妥协、退让;“左”倾往往以革命的面目出现,表现为急躁冒进、急于求成。两者都有危害性,尤其是“左”倾错误的危害性更大。

    易混点1、《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分别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和治国方案,但最后都没有实行。根本原因:《天朝田亩制度》在于其落后性和空想性,《资政新篇》在于无社会基础。

    2、近代前期三次运动性质: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阶级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运动;义和团运动是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3、共产党领导下的根据地的名称辨析:“革命根据地”,特指1927年至1937年,中国共产党控制下的地区。

    由于这一时期,大部分革命根据地都建立了苏维埃政权,所以又被称作“苏区”(苏维埃区域的简称)。“敌后抗日根据地”,主要指1937年到1945年即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控制下的地区。

    “敌后”主要。

    10.高中历史必修一人教版总结

    六、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五四运动的爆发时间、口号、中心、主力:1919和5月4日;“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第一阶段的中心在北京,主力是学生,第二阶段的中心在上海,主力是工人。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①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性质)。②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军;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①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性质)。

    ②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军;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在工人中宣传马克思主义,起了指导作用。③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①领导阶级不同(资产阶级——无产阶级领导);指导思想不同:(三民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发展前途不同:(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走资本主义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历史条件:①中国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及其登上政治舞台—— 阶级基础;②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同工人运动相结合——思想基础;③共产国际的帮助——外部条件;④陈独秀、李大钊开展早期建党活动——组织基础标志: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召开中共一大。

    1923年中共三大决定同国民党合作;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形成。广州国民政府北伐的开始时间、主要对象:1926年;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大革命失败的原因:①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②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③陈独秀犯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七、国共的十年对峙南昌起义:时间:1927年8月1日;领导人:周恩来、贺龙;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1927年“八七会议”结束陈独秀右倾错误领导1927年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秋收起义,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红军长征的起止时间:1934年10月——1936年10月遵义会议:1935年召开,意义: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八、抗日战争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1937年卢沟桥事变标志着全国抗日战争开始。

    面对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威胁,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多次重大战役。

    彭德怀指挥的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日寇在南京屠杀中国军民30多万人。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抗战取得胜利。抗战胜利原因:(1)日本发动的是侵略的、非正义的法西斯战争;(2)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中国实行了全民族抗战(根本原因);(3)中共及领导的人民军队起了中流砥柱作用;(4)国民党爱国官兵的抗战;(5)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配合支持。

    九、解放战争重庆谈判:1945年8月底,毛泽东赴重庆谈判,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订《双十协定》。但人民军队、解放区的合法地位未达成协议。

    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与国民党的战略决战: 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第五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促使社会矛盾日益激化。

    1825年开始的周期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9世纪三四十年代,法国、英国和德意志爆发了大规模工人运动,工人阶级开始独立的政治斗争,登上政治舞台。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德意志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

    1871年3月18日,巴黎革命爆发。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二.俄国十月革命1917年3月,俄国发生“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二月革命后,俄国出现了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在列宁的领导下,1917年11月7日,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推翻临时政府,全部政权转归苏维埃,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新中国的民主建设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①大会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暂时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②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主席。③大会决定以北京为新中国的首都,五星红旗为国旗,《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采用公元纪年。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中国人民政治协。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