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范文 > 范文
  •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总结

    1.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亲,我是岳麓版的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农业1、耕作方式——铁犁牛耕①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②汉以后,铁犁牛耕成为主要的耕作方式;③隋唐时期,曲辕犁,耕田工具的定型;2、基本模式——小农经济①形成时间:春秋战国②形成原因:a、铁犁牛耕的出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根本)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③特点:a、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b、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c、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④地位:在古代中国经济中始终占主导地位;3、土地制度①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②奴隶社会(夏商周)——“井田制”(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度)③封建社会——封建土地私有制a、春秋,鲁国“初税亩”,实际承认土地私有的合法性;b、战国,秦国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4、农业政策(1)重农抑商①开始:战国商鞅变法②评价a、保护农业生产,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封建统治;b、封建社会后期,抑制了工商业的正常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2)抑制土地兼并①均田制(北魏—唐)②“鱼鳞图册”(明朝,确定土地所有权和征收赋税的依据)▲古代手工业分类 特点 地位 成就官营手工业 ①由政府直接经营,集中大作坊②产品不计成本,不流通,供皇帝使用 在明中期以前,在手工业中一直占主导地位 冶铁:东汉的水排;南北朝的灌钢法;制瓷丝织:明清时进入鼎盛时期;民间手工业 ①由民间私人经营②产品供民间消费 明中叶以后,超过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明中后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家庭手工业 产品用来交纳赋税和家庭消费 农户的副业 ▲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①时间:明朝中后期,江南一些民营手工业中;②原因: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③标志:“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日取值”④本质特征: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古代商业(商品经济)时期 发展状况 表现春秋战国 商业繁荣 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秦汉 发展艰难 开始重农抑商隋唐 商业发展 农村集市贸易发展;柜坊、飞钱问世;“扬一益二”;外贸港口广州两宋 空前繁荣 交子;商税成为主要财源;市的发展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出现商业名镇;话本、词的盛行;《清明上河图》元 商业繁荣 国际商业大都会:大都;天下第一大港:泉州明清 城镇商业繁荣 农副产品大量成为商品;长途贩运贸易;著名商帮:晋商、徽商▲海禁、闭关锁国政策①时间:明清时期②原因:a、明初为防患倭寇;b、清初为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c、清政府认为无需同外国进行贸易;③评价a、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b、隔绝了中国与外界的联系,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①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②表现a、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b、近代企业的诞生(洋务运动)c、民族资本主义的诞生( 19c60、70d)▲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③发展历程(见以前的讲义)④特点a、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b、地区分布不平衡,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地区;c、行业分布不平衡,主要集中在轻工业,始终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⑤阻碍因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民族资本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必然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⑥启示:a、实业救国的道路行。

    2.历史必修二知识总结(人教版)

    最低0.27元/天开通百度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AustinFate 历史必修二基础知识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一、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演变(1)刀耕火种(原始农业)(2)石器锄耕(耒耜)(3)铁犁牛耕:春秋出现。

    汉代后,铁犁牛耕成为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二、农业的精耕细作生产工具:春秋战国—铁犁;西汉—耦犁、耧车(播种工具);隋唐—曲辕犁耕作方法:春秋战国—垄作法(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法);西汉—代田法水利工程:都江堰(战国);漕渠、白渠、龙首渠(汉)灌溉工具:翻车(三国)、筒车(唐朝)、高转筒车(宋朝)、风力水车(明清)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时间:春秋战国原因: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普及,提高了生产力。

    (根本原因)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特点:以家庭为生产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地位:小农经济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评价:积极: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做出了贡献消极:小农经济比较脆弱,容易破产;是我国封建社会繁荣的原因,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一、手工业的发展形态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二、手工业的发展青铜:商周—鼎盛(青铜时代)代表: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冶铁:西周晚期出现铁器,东汉杜诗发明水排(水利。

    3.高中历史选修2总结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和人物评说1、写出五个改革的时间;后四次改革时在位的统治者。

    (梭伦改革:公元前594年;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公元前350;俄国农奴制改革:1861,亚历山大二世;1868明治维新,明治天皇;戊戌变法:1898,光绪帝)2、写出五次改革的主要原因(各一句话)(1)平民与贵族的矛盾尖锐(梭伦改革)(2)生产力的发展,铁器牛耕使用推广,井田制瓦解,封建生产关系逐渐形成,社会大变革 商鞅变法(3)封建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俄国农奴制改革(4)幕府统治阻碍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 明治维新 (5)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戊戌变法3、写出六次改革的主要作用(各一句话)(1)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2)废除了旧制度,确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发展了封建经济(3)废除了农奴制,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4)推翻了幕府统治,促进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5)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4、六次改革的性质是什么?(各一句话)(1)奴隶主性质的改革(2)比较彻底的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改革(3)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4)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5)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5、写出其中的两次改革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戊戌变法: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局限性(软弱性和妥协性)6、梭伦改革的特点是什么?商鞅变法的核心内容是什么?革命性和中庸性; 农战(法治)7、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中打击奴隶主贵族世袭特权的突出措施各是什么?财产等级制度;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给予赏赐8、梭伦改革、商鞅变法、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根本目的各是什么?振兴城邦,维护统治;建立地主阶级统治,发展封建经济;维护地主阶级和贵族利益,巩固统治9、梭伦改革、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直接原因是什么?萨拉米危机;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10、商鞅变法、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在有关土地问题上各采取什么措施?废井田,开阡陌,确立土地私有;农民可依法得到土地,但必须高价赎买;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规定土地私有11、明治维新、戊戌变法在教育上各采取哪些措施?(1)文明开化:整顿旧的教育机构,设文部省;参照欧美国家的教育制度,建立近代教育体制(2)废除八股取士,派遣留学生,建立新式学堂12、商鞅变法、明治维新、戊戌变法在军事上各采取什么措施?(1)奖励军功,按军功授爵,废除世卿世禄制(2)实行义务兵役制,仿照欧洲建立近代意义上的常备军;建立专门的军事院校;扶植军事工业(3)裁汰绿营,改用西法训练军队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用一句话评述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在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地位和作用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唐太宗发展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康熙帝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主要条件、时间、策略、先后顺序。主要条件:生产力的发展,经济联系加强、人民渴望统一、民族融合加强、商鞅变法后秦国实现富国强兵、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时间:BC230——BC221,策略:远交近攻顺序:韩赵魏楚燕齐3、简述秦始皇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的主要史实;主要影响(一句话)中央:建立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地方:推广郡县制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基本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4、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

    政治上,完善隋朝的三省六部制;虚心纳谏,选贤与能经济上,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继续推行均田制文化上,主张文德治国,崇儒尊孔民族关系上,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法律上,慎用刑罚(仁义为本,刑罚为末原则)对外关系上,实行对外开放政策5、康熙帝即位后面临哪些问题和矛盾?简述他为巩固国家统一、维护国家主权进行的斗争?(1)中央集权受到威胁;地方割据势力强大;少数民族地区不稳定;沙俄侵略频繁;民族矛盾尖锐(2)平定三藩;收复台湾;平定蒙古准噶尔贵族叛乱;抗击沙俄6、简述孔子的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仁与礼;主张以德与礼治理社会,反对苛政和刑罚7、柏拉图的理想国家和理想统治者分别怎样?理想国家由护国者、卫国者和生产者组成,各司其职,各尽所能(正义的国家)理想统治者由哲学家王担任8、简述克伦威尔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主要功绩。

    领导议会军取得了对王党军的胜利,处死国王查理一世,领导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成立英吉利共和国,实行军事独裁统治。9、概述华盛顿一生的历史贡献和优秀品质。

    领导美国人民取得北美独立战争的胜利;颁布《1787年宪法》,确立了美国民主共和政体。将国家和民族利益置于个人之上,不恋官位,不慕权势,坚持民主,警惕专制10、结合史实简要说明拿破仑对外战争的性质。

    前期抗击反法同盟的斗争,是为捍卫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具有正义性;后期远征俄国,是为争夺欧洲霸权,是争霸战争,是非正义的。11、列举孙中山领导推翻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的史实。

    1894年创立兴中会;1905年建立中国同盟会;1911年领导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推翻清王。

    4.高一历史必修2 一二单元总结

    我怀疑咱俩一学校,我们也这作业!唉~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1—2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体系的形成、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 课标要求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落实课标 古代农业耕作方式从宏观上讲包括耕地工具、播种方式、灌溉方式和生产组织方式四大部分。 一、精耕细作 1、耕地工具:①从原始社会到春秋时期占主导地位的一直是木器、石器和骨器;②铁器在春秋出现,铁器牛耕在战国推广;③在汉代普及并发明犁壁;④唐代在长江下游出现曲辕犁,标志传统步犁成熟定型; 2、播种工具:汉代赵过发明耧车; 3、水利与灌溉:①春秋战国时期建有楚国在安徽的芍陂、秦国在四川的都江堰、秦国在陕西关中平原的郑国渠;西汉的漕渠和白渠和新疆坎儿井;东汉王景治理黄河。

    ②灌溉工具:在春秋战国是桔槔和辘轳;东汉毕岚发明翻车;三国马钧加以改进;唐宋发明筒车和畜力高转筒车; 4、生产组织方式:商周时期是在井田制基础上进行大规模的简单协作;从春秋开始出现家庭为生产单位的个体经营,并逐渐推广普及。 二、土地制度: 1、原始社会是土地公有制; 2、商周时期是以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井田制; 3、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各诸侯国的税制改革和变法运动,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形成了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多种土地所有制形式:包括土地国有制、君主土地所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和自耕农土地所有制,土地兼并现象贯穿始终。

    4、关于土地兼并: ①根源:土地私有制和土地自由买卖制度;②方式:土地买卖在汉代以后成为主要途径;③危害:影响政府财政收入和徭役的征发;大批自耕农丧失土地后成为流民,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影响社会安定;④缓解:政府采取均田制等抑制兼并的措施;爆发农民起义打击地主阶级。 三、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经济格局是起源于多个中心,形成南稻北粟等地域特征; 2、经济结构以种植业为主,以家畜饲养业为辅; 3、农业生产模式是精耕细作; 4、主要经营方式是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①小农经济的特点有三: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男耕女织,分工简单,农业与手工业结合;自给自足。

    ②小农经济的优点有三:生活比较稳定,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生产技术精耕细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③小农经济局限:小农经济比较劳苦和脆弱;分散性、封闭性、落后性的特点,不利于商品经济和社会分工;导致社会发展缓慢和封建社会长期延续,阻碍了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

    4、实行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体的多种土地所有制形式; 5、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 (注:第3课课程标准未做要求,此略) 第4课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课标要求 列举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落实课标 一、金属冶炼业 1、青铜时代: ①时间是从夏朝到春秋末期的15个世纪;②特点是数量多、规模大、种类齐、技艺精,展示出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 2、铁器时代: ①铁器在春秋战国大量开始,西汉普及;② 炼钢:春秋出现块炼钢,南北朝发明灌钢法,钢产量和冶炼技术的世界领先地位一直保持到16世纪(人教版)。

    3、冶炼燃料: ①煤始于西汉,普及于北宋;②焦炭始于南宋,普及于明朝。 二、纺织业 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丝织技术的国家,丝织开始于原始社会; 2、汉代发明提花机,丝织品远销欧洲,中国被成为“丝国”; 3、唐代发明缂丝技术,丝织业重心转移到南方; 4、宋末元初棉纺织业进一步发展,元朝黄道婆全面改进生产技术,江苏的松江元明时期成为全国棉织中心;棉布在明朝普及为民众的主要衣料。

    三、陶瓷业 1、陶器: ①新石器时代手工业最大的成就是彩陶生产,工艺水平闻名于世,发明了彩陶、黑陶和白陶;②商朝中期至东汉晚期是陶发展到瓷的过渡阶段(人民版)。 2、瓷器: ①东汉晚期发明青瓷;②魏晋南北朝发明白瓷;③唐朝制瓷业发展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出现“南青北白”两大制瓷体系,瓷器取代丝绸成为中华文明的象征;④宋代景德镇成为瓷都,出现各具特色的地方瓷窑;⑤元代进入彩瓷生产时期,出现青花和釉里红;⑥明代出现斗彩和五彩瓷;⑦清代出现粉彩和珐琅彩。

    四、生产组织形式 1、官营手工业: ①地位:从西周到明代前期一直占据主导地位;②优势:资金雄厚、规模经营、分工细密、管理严格、技艺高超,工匠从征役制逐步到雇募制;③局限:不计成本、缺乏竞争、强制劳动。 2、私营手工业: ①春秋战国兴起;②唐以前主要是农民家庭副业和城镇家庭小作坊形式;③唐宋时期商品化程度提高;④明代中叶占据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并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五、技术的发明与普及知识点小结 技术发明 出现的时间 普及的时间 牛耕 春秋时期 汉朝中期 钢 春秋时期 南北朝 煤 汉朝 北宋 焦碳 南宋末期 明朝 缂丝技术 唐朝 宋朝 棉布 宋末元初 明朝 瓷器 商朝中期 唐朝 金银货币 春秋战国 明朝 纸币 北宋 元朝 六、古代手工业的基本特征 1、整体地位:手工业始终是农耕经济的补充,但是生产高度发达,长期领先世界,产品。

    5.高一人教版历史必修2知识点总结

    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3)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4)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2.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2)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3)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1)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2)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3)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4)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5)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4.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2)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3)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5.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1)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2)列举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

    (3)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6.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 (1)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2)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3)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7.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1)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2)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3)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8.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以“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为例,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2)以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为例,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 (3)了解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认识它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

    了解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史实,认识其影响和作用。 (4)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

    历史必修2期末复习提纲 中国史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这一学习专题主要阐述了古代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形态和生产方式。内容标准要求从古代中国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基本史实,概括出古代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并从古代中国实行"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的角度,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这一学习专题的主要内容有: 一、古代农业 (一) 古代中国的农业 重点:农具的变革及耕作方式的演变 知识结构: 1. 农业的起源(标志、特点) 2. 农具的变革(翻土工具、灌溉工具) 3. 水利设施的不断完善(上古、春秋、战国、西汉、东汉) 4. 耕作方式的演变(演变原因、自耕农经济的表现、评价自耕农经济) 5. 农业经济的特点 (二) 土地制度的变迁 重点: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 知识结构: 1.土地制度的演变 (1) 商周时期:“井田制”(名义上、本质) (2) 春秋战国时期:私有制(产生原因) (3) 战国至清朝土地所有制:私有制(有一定的国有土地,但越来越少) 私有土地的种类:君主所有、地主所有、自耕农所有 地主土地的来源:国王赏赐、购买、兼并 2. 土地兼并(原因、发展历程、影响) 3. 租佃关系(发展历程、影响) (三)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重点:古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及过程 知识结构: 1. 汉代区域经济(四大经济区域、经济重心) 2. 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原因、过程、影响) 二、古代手工业 重点: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冶金、丝织、制瓷业的成就,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知识结构: 1. 冶金业:商周、春秋、汉代、南北朝、明朝 2. 纺织业: (1) 丝织。

    6.高中历史必修2的知识点(要具体的)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一课)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 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 (1)原始农业:刀耕火种(火耕) (2)我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的标志:松土工具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

    (3)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春秋时期,小件铁农具问世。

    牛耕是我国农用动力上的一次革命。战国时,牛耕初步推广。

    此后,铁犁牛耕逐步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1)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精耕细作,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2)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

    (第二课)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 ●了解古代中国在冶金术、制瓷业、丝织业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 1.商朝的司母戊鼎世界稀有。2.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利鼓风冶铁。

    3.魏晋南北朝发明灌钢法 4.唐代制瓷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5.宋代江西的景德镇,到元代发展为全国制瓷中心,明清时是全国的瓷都。

    6.明朝在青花瓷的基础上,烧制出彩瓷;清代还发明了珐琅彩。7.明清时苏州、杭州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使用花楼机机构复杂精密。

    (第三课)古代商业的发展 1、了解“市”的形成和发展 (1)西汉:每个城市都设专供贸易的“市”与住宅区严格分开,长安城东西有市。设官员管理(市长或市令),按时开市闭市。

    (2)隋唐:长安城有市和坊,市与坊用围墙隔开,白天定时开市闭市。 (3)宋朝:市与坊的界限逐渐打破,店铺随处可设,且早晚都可经营 2、知道主要的商业城市和著名的商帮: (4)西汉: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著名商业中心 (5)隋唐黄河流域长安、洛阳;长江流域扬州、益州,成为繁华的商业城市;广州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设市舶使。

    (6)宋代开封、临安;益州发行“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7)元的大都、杭州。世界第一大港泉州 (8)明清:出现商帮。

    如,徽商、晋商(两者相同之处:都从经营盐业起家;商业活动都涉及金融领域(徽商经营典当业,晋商兴办票号);活动范围都涉及国外,都积累起巨额财富) (第四课)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了解“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的基本含义极其影响 (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 首倡“重农抑商”政策的是: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 “重农抑商”得以长久实行的根本原因:适应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需要。

    其目的:维护自然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维护政治稳定,巩固封建统治。 积极作用: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封建社会初期巩固新兴地主政权。

    明清重农抑商的表现:农本商末的思想,专卖制度,关卡重税,歧视商人,庞大的官营手工业。 消极后果:强化自然经济,阻碍工商业发展,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明代“海禁”是防倭寇之患,但并未禁止官方对外贸易;清代是因为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两者都是为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3)清代一直实行的“闭关锁国”的含义: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清代只开一处对外通商是在:广州(由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 闭关锁国的后果: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与世隔绝,没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以发展生产力,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第二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一课)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背景和兴起的史实: 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1)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自然经济逐渐解体。(2)受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

    (3)洋务派对民办企业起了诱导作用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时间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地点是:东南沿海地区 2、代表企业:发昌机器厂、继昌隆缫丝厂、贻来牟机器磨坊 (第二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一、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 ●短暂春天(1)时间:一战期间(1915-1921) (2)原因:a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帝制,建立中华民国,为我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b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有力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3)主要行业:纺织业、面粉业(4)著名实业家:张謇、周学熙、荣氏兄弟 (5)为什么是“短暂”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 ●曲折发展(1)国民政府前十年(1927—1936):民族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 原因:为了巩固统治,国民政府推出了一些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和措施 (2)抗日战争期间:民族工业遭到沉重打击 原因:沦陷区:一些厂矿或被日军所毁,或被日军以各种形式吞并 国统区:国民政府实施战。

    7.高一必修二历史复习提纲人教版 谢谢

    高一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人教版)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一课 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 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 (1)原始农业:刀耕火种(火耕) (2)我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的标志:松土工具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

    (3)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春秋时期,小件铁农具问世。

    牛耕是我国农用动力上的一次革命。战国时,牛耕初步推广。

    此后,铁犁牛耕逐步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1)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精耕细作,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2)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

    第二课 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 ●了解古代中国在冶金术、制瓷业、丝织业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 1.商朝的司母戊鼎世界稀有。2.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利鼓风冶铁。

    3.魏晋南北朝发明灌钢法 4.唐代制瓷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5.宋代江西的景德镇,到元代发展为全国制瓷中心,明清时是全国的瓷都。

    6.明朝在青花瓷的基础上,烧制出彩瓷;清代还发明了珐琅彩。7.明清时苏州、杭州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使用花楼机机构复杂精密。

    第三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1、了解“市”的形成和发展 (1)西汉:每个城市都设专供贸易的“市”与住宅区严格分开,长安城东西有市。设官员管理(市长或市令),按时开市闭市。

    (2)隋唐:长安城有市和坊,市与坊用围墙隔开,白天定时开市闭市。 (3)宋朝:市与坊的界限逐渐打破,店铺随处可设,且早晚都可经营 2、知道主要的商业城市和著名的商帮: (4)西汉: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著名商业中心 (5)隋唐黄河流域长安、洛阳;长江流域扬州、益州,成为繁华的商业城市;广州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设市舶使。

    (6)宋代开封、临安;益州发行“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7)元的大都、杭州。世界第一大港泉州 (8)明清:出现商帮。

    如,徽商、晋商(两者相同之处:都从经营盐业起家;商业活动都涉及金融领域(徽商经营典当业,晋商兴办票号);活动范围都涉及国外,都积累起巨额财富) 第四课 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了解“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的基本含义极其影响 (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 ,首倡“重农抑商”政策的是: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 “重农抑商”得以长久实行的根本原因:适应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需要。

    其目的:维护自然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维护政治稳定,巩固封建统治。 积极作用: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封建社会初期巩固新兴地主政权。

    明清重农抑商的表现:农本商末的思想,专卖制度,关卡重税,歧视商人,庞大的官营手工业。 消极后果:强化自然经济,阻碍工商业发展,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明代“海禁”是防倭寇之患,但并未禁止官方对外贸易;清代是因为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两者都是为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3)清代一直实行的“闭关锁国”的含义: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清代只开一处对外通商是在:广州(由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 闭关锁国的后果: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与世隔绝,没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以发展生产力,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第二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一课 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背景和兴起的史实: 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1)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自然经济逐渐解体。(2)受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

    (3)洋务派对民办企业起了诱导作用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时间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地点是:东南沿海地区 2、代表企业:发昌机器厂、继昌隆缫丝厂、贻来牟机器磨坊 第二课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一、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 ●短暂春天(1)时间:一战期间(1915-1921) (2)原因:a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帝制,建立中华民国,为我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b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有力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3)主要行业:纺织业、面粉业(4)著名实业家:张謇、周学熙、荣氏兄弟 (5)为什么是“短暂”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 ●曲折发展(1)国民政府前十年(1927—1936):民族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 原因:为了巩固统治,国民政府推出了一些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和措施 (2)抗日战争期间:民族工业遭到沉重打击 原因:沦陷区:一些厂矿或被日军所毁,或被日军以各种形式吞并 国统区:国民政府实施战时体制,强化对经济的全面统治,官僚阶层压榨民族企业牟取暴。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总结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