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范文 > 范文
  • 彩墨画评语

    1.赞美朋友画的山水画好

    您好!我的建议:可以从画家的经历,创作手法,画面风格,使用工具,及传达的精神几方面来说。

    例如:《刘懋善水墨技法解读》,刘懋善是著名的山水画家。是国家一级美术师。

    早年学习西洋画,对欧洲古典艺术大师的作品和现代印象派绘画有深刻而广泛的研究。用山水画写江南风光,清新朴茂,恬静抒情,并吸收了西洋画的光、色处理方法,增强了国画的时代感。

    善于通过对比、渲染和节奏的变化,精细刻画自然界的声色动静。 (诚心为您回答,希望可以帮助到您,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如果回答有用,帮忙点回答下面的“好评”,谢谢^_^!)。

    2.怎样评价欣赏中国山水画

    1.注意欣赏作品的气韵美 中国山水画很讲究整体气势,用美术术语来说就是先体味其“神韵”,或者“神似”,然后再看作品的笔墨趣味,构图、着色、笔力等。

    最后再看造型,即是否“形似”。由此,神韵美是一种高级的审美享受,也是中国画追求的目标。

    2.注意欣赏作品的意境美 中国山水画讲究写意,讲究气韵生动,天人合一。所以,欣赏山水画,只注意作品的笔法、墨法、章法及色彩是不够的,除此之外,还要注意欣赏作品的形式美、色彩美,甚至节奏美、旋律美。

    作品结构是开放的、自由的、无拘无束的,这正是其博大、充满生机活力的原因。 3.注意欣赏作品的笔墨美 山水画同人物画不一样。

    人物画讲究用笔精确,细腻传神,束缚很大,而山水画特别是写意山水画追求的是笔墨自由、奔放、无拘无束和激情宣泄,讲究用笔用墨、讲究皴法、讲究急缓顿错、讲究一波三折、讲究韵味,就像音乐的旋律、舞蹈的节奏。其实艺术的高境界是相通的。

    4.注意欣赏作品的诗合美 许多的中国山水名画,都附带着诗词在其中,其珠联璧合,诗情画意,也是人们审美享受的一大方面。例如,郑板桥善画竹,再配上一首七律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其意境真是美极了! (芳芳)。

    3.画家张洪蕾的山水画评价

    画家张洪蕾,一个忠实的艺术追随者,当代著名的山水画家,自幼酷爱山水画。对于山水画的创作,有着自己的一套方法。除了本身自创的山水画之外,也较为的擅长临摹,其笔下的仿古山水画作品也是一绝。师古而不泥古,易从人气画家张洪蕾作品以仿古的风格将笔墨精细、构图饱满、色彩细腻的山水美景在画中很好的体现出来。从张洪蕾老师的仿古山水画中,我们可以集中体味中国画的意境、格调、气韵和色调。再没有那一个画科能向山水画那样给国人以更多的情感。清淡雅致,精巧宜人,当代山水画少有的精品佳作。

    4.宋文治的艺术评价

    20世纪的山水画经历了不同于历史上任何时期的发展过程。

    在上世纪50年代,不仅并存了历经晚清、民国的一代著名山水画画家,而且造就了一批成长于20世纪50年代、但在20世纪具有历史地位的山水画画家,宋文治(1919—1999)就是其中之一。1949年,宋文治31岁。

    他所师承的吴湖帆(生于1894)、张石园(生于1898)长他20余岁,陆俨少(生于1909)长他10岁。而这一时期比他们更年长的山水画画家则有:齐白石、黄宾虹、吴待秋、高剑父、冯超然、贺天健、朱屺瞻、胡佩衡、刘子久等。

    他们的年龄不仅都超过了50岁,而且都是作为传统山水画的传人,表明了与传统在某一方面一脉相传的关系。显然,让他们来改造山水画,并承担历史的责任,有点勉为其难。

    另外一部分势力,如钱松喦、傅抱石、潘天寿、赵望云等,同样是从旧社会过来的,但是,他们正值壮年,以其超凡的领悟力理解了当时的文艺政策与传统的关系,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创作了一批为时代所认可的作品,在同辈人中脱颖而出,并带领了像南京的亚明、宋文治、张文俊和西安的石鲁、何海霞等一批中青年画家,形成了金陵和长安两个画派集群,加上岭南的关山月、黎雄才等,共同创造了20世纪50年代山水画辉煌的历史。20世纪50年代新山水画的崛起,主要是以写生改变了传统山水画通过画谱而世代相袭的画法,不仅获得了发展的契机,而且因其具有启示性的意义对其他画种的改造和表现起到了示范性的作用。

    加上后来北京、上海、江苏中国画院的相继建立,在国画发展的重要地区集聚了一批著名的画家,发挥了群体的力量,形成了创作高潮,新作层出不穷。而每有突破都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鼓励,往往成为时代的样板。

    上世纪50年代的新山水画出现了前无古人的时代新貌,而一批与时俱进的画家也在创作中逐渐确立了自己的地位。宋文治从1956年开始创作《桐江放筏》《黄山松云》,刚一入道就得到了社会的好评,因此,在江苏国画院刚成立的时候,就以一个不太为人重视的师范美术教师的身份首批进入了江苏国画院,与一批江南的老画师集聚金陵。

    可以说宋文治是生逢其时。宋文治也很好地把握了这一历史的机缘,后来又相继完成的《京口新貌》《采石工地》《劈山引水》等。

    从美术史的角度来看宋文治在20世纪山水画发展史上的地位,除了他在山水画创作方面的成就之外,还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确认:一、以“四王”的浅绛画法写时代新意,使这一传统得到了继承和发展。宋文治生于娄东(太仓),和“四王”之首的王时敏为同乡。

    因此,他和“娄东画派”有着天然的血缘关系,加上他后来所师的张石园、吴湖帆都是“四王”的传人,表明了宋文治具有画史上所强调的文人画家的“胎性”。虽然,20世纪50年代的山水画创作,比以往更注重题材所反映的与现实生活的关系,也更注重题材所表现的社会意义,但是,在这一新旧的过渡时期,如何用旧法表现新的内容,同样也是一个重要的评估标准。

    尽管晚清、民国以来激进的思想家都把“四王”作为保守势力的代表,而推崇像石涛和“扬州八怪”那样的反叛精神,可是如果以石涛和“扬州八怪”这样的笔墨表现新的时代,那种狂怪与时代的距离更遥远。20世纪50年代的新山水画的主流样式,实际上是在“四王”一派山水画传统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

    宋文治正是适逢其时地运用了他所掌握的传统笔墨,以“四王”的浅绛法巧妙地表现了时代的新题材,推陈出新。二、以传统的笔墨抒一己胸臆,创造了独特的“宋家山水”面貌。

    宋文治的山水画在“四王”的基础上,又受到朱屺瞻、傅抱石、钱松喦、李可染的影响,反映出转益多师的特点。从画家的个性特点上来看,宋文治属于亦步亦趋的儒者,规矩法度不仅反映在他的画面中,也表现在他其曲中规的品性中。

    因此,他的绘画发展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他的画内敛而不事张狂,具有了传统文人画的从容雅逸的品格,也反映了发展过程中的传统方式。

    直到1981年,宋文治开始了以泼彩法入画,在严谨的法度中融入了许多偶发性的生动效果,画面从此氤氲弥漫、色彩斑斓,其个人风格亦即此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宋文治晚年的创作,在个人风格中增加了丰富性的笔墨语言,使“宋家山水”的面貌进一步得到确立。

    宋文治山水画历经50年的发展,在当代山水画的格局中,是南方一派的重要代表之一,从而在20世纪山水画史上占据了一席之地。作者:陈履生。

    5.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对早期中国山水画有和和评价

    在绘画历史发展的评述的一部分中,概括了张氏对于古代绘画传统的形成与演变的正确的理解。在“叙画之源流”一节中,他指出了绘画艺术是一重要的文化现象,绘画是形象的教育工具。“叙师资传授南北时代”一节中,从师资

    传授的关系追溯画家们的一脉相传的承继关系,强调绘画艺术的传统性,而同时又指出“衣服、车舆、风土、人情,年代各异,南北有殊”,要认真对待内容上的现实性。在“论画六法”及“论画体工用?写”两节中发挥了他对于谢赫“六法论”的精辟的见解,他认为对象的生动的神韵是刻画形似的目的,他反对琐碎的描绘:“夫画物特忌形貌采章历历其足,甚谨甚细而外露巧密。所以不患不了,而患于了,既知其了亦何必了,此非不了也,若不识其了,是真不了也。”他很赞美南北朝画家们刻画形似产生一定的美的效果,并同时创造一定的风格,“论顾陆张吴用笔”一节中张彦远讨论了以造型为目的的线纹的节奏感和线纹在中国绘画中形成画家独特风格时的决定性作用。“论画山水树石”一节对于在唐代方始成为一种绘画体裁的山水画的演变有精辟的论述,在这一节中他所说的山水画在南北朝和隋唐之际的风格特点以及他在其它章节中谈到的关于前代绘画表现的特点,当今天我们利用现存实例加以比较时,可证明他的评述是很准确的。

    6.如何评价水墨作品

    水墨画:是绘画的一种形式,更多时候,水墨画被视为中国传统绘画,也就是国画的代表。基本的水墨画,仅有水与墨,黑与白色,但进阶的水墨画,也有工笔花鸟画,色彩缤纷。后者有时也称为彩墨画。在中国画中,以中国画特有的材料之一,墨为主要原料加以清水的多少引为浓墨、淡墨、干墨、湿墨、焦墨等,画出不同浓淡(黑、白、灰)层次。别有一番韵味称为“墨韵”。而形成水墨为主的一种绘画形式。

    (1)拼音:shuǐ mò huà 张东林《太行苏醒》[1]

    (2)词义:由水和墨经过调配水和墨的浓度所画出的画,也称国画,[2]中国画。

    (3)英文:Chinese Brush Painting

    中国画的一种。指纯用水墨所作之画。相传始于唐代,成于五代,盛于宋元,明清及近代以来续有发展。以笔法为主导,充分发挥墨法的功能。

    “墨即是色”,指墨的浓淡变化就是色的层次变化,“墨分五彩”,指色彩缤纷可以用多层次的水墨色度代替之。北宋沈括《图画歌》云:“江南董源传巨然,淡墨轻岚为一体。”就是说的水墨画。唐宋人画山水多湿笔,出现“水晕墨章”之效,元人始用干笔,墨色更多变化,有“如兼五彩”的艺术效果。唐代王维对画体提后人宗之。

    长期以来水墨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占着重要地位。水墨画是中国画的一个分支结构,是组成中国画体系的元素之一。从物理的角度,水墨画就是用毛笔蘸着墨和水的合成物,描绘在宣纸上的一种绘画形式。

    以上回答供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杭州图书馆

    彩墨画评语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