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提升与评价答案八上物理

1.资源与评价物理八上人教版答案
第一节 走进神奇1.A.C.D.E B.F 2.D 3.B 4.B 5.能 6.向上弯折7.右脸8.大9.如:水为什么会向低处流?第二节 探索之路1.B2.(1)d e (2)b d f (3) a b c d (4)d (5)b3.D4.空气5.如:自行车外胎为什么要有凸凹不平的花纹 自行车哪些地方安有钢珠?为什么安钢珠? 自行车轮为什么是圆的? 自行车座垫下为什么有弹簧? 自行车的轴为什么要上润滑油? 自行车为什么用充气橡胶胎?等6.如:跳闸是指灯线断了吗?跳闸之后我们应采取什么措施等聚沙成塔:(1)太阳光可以分解。
理由是太阳光是白光,白光可以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不同颜色的光(2)人们看到物体有不同的颜色第三节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1.(1)哥白尼 (2)伽利略 (3)牛顿 (4)爱因斯坦2.(1)提出问题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7)交流与合作3.(1)尊重客观规律、不迷信权威、敢于坚持真理 (2)孜孜不倦、刻苦认真、坚强自信(3)合作与交流、修正或放弃4.C .D5.体会一:牛顿非常谦虚,没有否认别人的成就 体会二:科学探究需要合作 体会三:要善于总结别人的经验,吸取教训,丰富自己的成果聚沙成塔: (1)在陆地上使用气浮法不但会激扬起大量尘土,而且会产生很大的噪音,会对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因而不宜采用。(2)磁悬浮列车的原理是利用两个同名磁极之间的磁斥力或两个异名磁极之间磁吸力使火车从铁轨上浮起来。
原因是使火车从铁轨上浮起来,消除了火车车轮与铁轨之间的摩擦,所以能大幅度地提高火车的速度。综合测试答案1.现代通讯 ; 航天 ; 材料2.C 3.A 4.C 5. 科学家姓名成就 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牛顿牛顿第一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焦耳焦耳定律欧姆欧姆定律6.思维程序是: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分析得出结论7. (1)探究课题:撕物体时力的作用效果是否与缺口的大小有关(2)猜想:撕物体时力的作用效果与缺口的大小有关(或:无关)(3)设计实验方案实验器材:六张相同的纸,三张有缺口,三张无缺口实验步骤:(1)将纸分成三组,每组分别有一张有缺口的和一张无缺口的(2)实验第一组:沿缺口撕那张有缺口的纸张,感觉一下用力 的大小;然后用同样的方法撕那张无缺口的纸张,感觉一下用力的大小(3)实验第二、三组:用同样的方法撕其余两组有缺口和无缺口的纸张,感觉一下每一次用力的大小并将结果记入下表实验记录表格实验组次撕开无缺口的纸张用力大小撕开有缺口的纸张用力大小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预测实验:如果猜想正确,将会出现的现象是:撕每一组纸张时用力的大小均不同。
(或“撕每一组纸张时用力的大小均相同”)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第一节 动与静基础过关1. 人(船);山(岸)2. 火车或乘客自己3.太阳;地球4.运动的;静止的5.B 6.B 7.C 8.A 9.D 10. 足球运动员相对于球场上的跑道或坐椅等是运动的,但由于摄像机始终让运动员在镜头中,所以运动员与电视机是相对静止的,所以人始终在电视机屏幕上 11.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惧东;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能力提升12.是静止的;是运动的13.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14.静止的;运动的15.小明;柳树 16.C 17.C 18.A 19.A 20.C 21.C 22.D 23.以飞机为参照物,小明不动,但以地面为参照物,小明就在高速运动,当飞机降落时,小明和飞机相对于地面虽然在高速运动,但速度在逐渐减小,最后会安全降落到地面。24.云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基础过关1.(1)150;9000 (2)0.166;16.6 (3)50;5*10-8 2.(1)mm(2)km(3)cm(4)μm(5)dm(6)dm2 3. 3;4.4 4.2.7;2.70 5. 8.78cm;0.24 6. 1cm;383;3.8dm 7.A 8.C 9.D 10.B 11.D 12.C 13.B 14.D 能力提升15.min;s;10s;h ;min; s ;2.01s 16. 4.2 *109m 17.D 18.B 19.D 20.C 21.C 22.C 23.B 24. 将两种细铜丝分别紧密地排绕到两只铅笔上,使缠绕的总宽度相同,分别查清各自缠绕的圈数。
设待测铜丝的直径d′,圈数n′,直径为d = 0.5mm的铜丝的圈数为n 则d′=(n/ n′)d=0.5 n/ n′毫米第三节 快与慢基础过关1.1.2;2.88*10-2;1.2;30 2.1.27 3.85.5 4. (1)都是直线运动(2)速度大小不变 速度大小变化 5.9:8;8:9 6. 600min 7.A 8.C 9.A 10.C 11.C 12.B 13.A 14.D 15. 1.8km 16.15m能力提升17. 时间相等时,通过的路程越长,运动越快;路程相等,用的时间越短,运动得越快18.本路段最大限速为80kg/h;45 19.30 20.6 21.5022. 信息二:骑自行车15S运动了200m(或跑步者25S运动了200m)信息三:骑自行车的速度比跑步者的速度大23.D 24.C 25.B 26.C; 27.20cm以上 28. 64s第四节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基础过关1.85 3 2.1.5 m/s; 3.1.2 m/s; 4.C; 5.A ;6.D ;7.C ; 8.(1)略(2)6.25m (3) 评论0 1 1。
2.八年级上册物理人教版 新课程课后练习与评价的所有答案
第一章 声现象 基础知识 1.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因振动而发出声音。 2. 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 3. 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4. 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一般来说,声音在固体中最快,在液体中较快,在气体中最慢;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 5. 听到声音过程:声波—鼓膜振动—听小骨振动—听觉神经—大脑 骨传道:声波—头骨——颌骨—听觉神经—大脑 6. 双耳效应:声音到两只耳朵的时间和强弱不同 通过双耳效应可以辨别声音的方向,产生立体感。 7. 音调指声音的高低。
(1)频率:1秒内振动的次数,反映振动的快慢,物体振动的越快,频率就越大。(2)音调的高低和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系: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也低。
人的听觉是20Hz---------20000 Hz 8. 响度指声音的大小。(1)振幅是物体振动的幅度。
(2)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还跟发声体的距离有关,距离越远,声音就越分散,响度就越小。 9. 音色指声音的特色。
音色和发声体的结构、材料有关。 10.音调、音色、响度是声音的三要素。
但是,音调高的声音响度不一定大,反之,响度大的声音音调不一定高。 11.四大污染:噪声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物理角度来看,噪声是发声体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
11、分贝(dB):表示声音的强弱。0 dB:人刚能听到最微弱的声音。
30—40 dB: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 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 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 dB 。 12.控制噪声: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13.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例如:B超,也可以传递能量,例如:清洗钟表,除去结石。
蝙蝠利用回声来确定目标的方法叫做回声定位,根据回声定位原理,发明了声呐。 14.原声和回声的时间间隔大于0.1秒(或者离障碍物距离为17m)才能产生回声。
回声测距离:2s=vt 第二章 光现象 基础知识 1. 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太阳是自然光源,电灯、烛焰是人造光源。
月亮和所有的恒星不是光源。 2. 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能解释影子的形成和小孔成像。 3.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用字母c表示:c=3*108 m/s 光在水中的速度约是真空中的3/4 在玻璃中光速为真空中2/3 4.光遇到水面,玻璃以及其他许多物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反射。
光的反射遵守反射规律。(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5.在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反射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镜面反射:表面光滑,平行光线入射,反射光线还是平行的。
漫反射:表面粗糙,平行光线入射,反射光线向四面八方。 6.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发生折射时,同时一定也发生发射。折射现象中光路也是可逆的。
7.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者其它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光的折射定律:三线共面,两线分侧,两角不等(空气中角大些)折射现象:钢笔错位、池水变浅、水中叉鱼、海市蜃楼等 8.一束白光(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分解成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的现象叫做光的色散。
说明白光不是单色光,而是各种单色光组成的复合光。彩虹是太阳光被水滴色散而成。
9.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颜料三原色:青、黄、品红 透明物体的颜色有通过它的色光决定,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 10、红外线位于红光以外,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发射红外线,物体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就越多,物体辐射红外线同时也在吸收红外线。
红外线作用: ①热作用:加热食物 热谱图诊病 ②红外遥感:地球勘测、寻找水源、监视森林火灾等③遥控:电视机、空调等 11.紫外线位于紫光以外,太阳光是天然紫外线的重要来源。臭氧可以吸收紫外线,避免过量的紫外线对人体伤害。
紫外线作用:①杀菌:医院的紫外线灯②紫外线的荧光效应:验钞机、防伪③适当的紫外线照射有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促进身体对钙的吸收,对人体骨骼生长和健康有好处。 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 1. 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边缘厚中间薄的透镜叫凹透镜。
通过光心的光线不改变传播方向。 2. 凸透镜有两个实焦点,焦点到光心距离叫做焦距。
凹透镜有两个虚焦点。 3.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4. 三条特殊光线:①过光心的光线不改变传播方向。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折射后过焦点,对凹透镜来说,它的焦点是虚焦点,是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③过焦点的光线经折射后与主光轴平行。
对凹透镜来说是虚焦点,是入射光线的正向延长线过焦点。 5. 照相机的镜头是个凸透镜,调焦环的作用是调节镜头到胶片的距离,拍近景时,镜头往前伸, 拍远景时,镜头往后缩,光圈控制进入光的多少,快门控制暴光时间。
6. u>2f 倒立 缩小 实 照相机 u=2。
3.初二物理 的 学习与评价(全部答案)
初中物理课是学生学习物理学科的启蒙课,《科学之旅》则是这门启蒙课的开篇,它能使学生简单了解物理课将学习哪些内容?研究物理的主要方法和如何去学习物理?
初二学生年纪大多在十四五岁,这个年龄的学生心理特征是:好奇心强,富于幻想,思维活跃,喜欢动手,求知欲旺。在设计《科学之旅》的教学方法上要依据学生的这些特重,利用其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力求做到一开始就给学生一种新颖的感觉,从而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物理的心理环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首先应结合当前的热点问题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物理中来,激发学习学习物理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如我国自行设计和制造的神舟五号飞船的发射与回收,实现了中国人遨游太空的梦想,以及近两年内实施的“嫦娥奔月”计划等,同时演示一些物理现象明显、效果好的简单实验可活跃课堂气氛,如惯性、大气压、电磁感应、光的色散等。此时的学生会提出各种各样的疑问,期盼教师的解答,教师既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又要耐心地向学生说明:刚才观察到的许多物理现象和大家所提的疑问,今后将会逐步学习到,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4.八年级上册上教版物理同步练习册答案【重金悬赏】只要四页
制订学习计划
1、全面分析, 正确认识自己。
准确找出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以便明确自己学习的特点、发展的方向,发现自己在学习中可以发挥的最佳才能。
2、结合实际,确定目标。
订计划时,不要脱离学习的实际,目标不能定得太高或过低,要依据:(1)知识、能力的实际;(2)“缺欠”的实际;(3)时间的实际;(4)教学进度的实际,确定目标,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达到为宜。
3、长计划,短安排。
要在时间上确定学习的远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近期目标。在内容上确定各门功课和各项学习活动的具体目标。学习目标可分为:(1)掌握知识目标;(2)培养能力目标;(3)掌握方法目标;(4)达到成绩(分数)目标。
长计划是指明确学习目标,确定学习的内容、专题,大致规划投入的时间;短安排是指具体的行动计划,即每周每天的具体安排和行动落实。
4、突出重点,不要平均使用力量。
所谓重点:一是指自己学习中的弱科或成绩不理想的课程或某些薄弱点;二是指知识体系中的重点内容。订计划时,一定要集中时间,集中精力保证重点。
5、计划要全e69da5e887aae799bee5baa6e79fa5e9819331333332633562面,还要与班级计划相配合。
计划里除了有学习的时间外,还要有进行社会工作、为集体服务的时间;有保证睡眠的时间;有文体活动的时间。时间安排上不能和班级、家庭的正常活动、生活相冲突。
6、安排好常规学习时间和自由学习时间。
常规学习时间(即基本学习时间):指的是用来完成老师当天布置的学习任务,“消化”当天所学知识的时间。
自由学习时间:指的是完成了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之后,所剩下的归自己支配的学习时间。在自由学习时间内一般可做两件事:补课和提高。补课是指弥补自己学习上的缺欠;提高是指深入钻研,发展自己的学习优势或特长。不管是补课还是提高,最好要围绕一个专题进行,这样做,学习比较容易见效果。
自由学习时间内所取得的学习效果,对改变学习现状具有重大的作用,因此这一时间的安排,应当成为制订学习计划的重点之一。
7、脑体结合,学习和其他活动应合理安排。
在安排计划时,不要长时间地从事单一活动。(1)学习和体育活动要交替安排。比如,学习了一下午,就应当去锻炼一会儿,再回来学习;(2)安排科目时,文科、理科的学习要错开,相近的学习内容不要集中在一起学习;(3)同一学科的材料,用不同的方法学习。
8、提高学习时间的利用率
时间是宝贵的,自觉提高时间利用效率,是每个中学生学习上进行自我修养的重要内容。(1)早晨或晚上,一天学习的开头和结尾时间,可安排着重记忆的科目,如英语科等;(2)心情比较愉快,注意力比较集中,时间较完整时,可安排比较枯燥的内容或自己不太喜欢的科目;(3)零星的或注意力不易集中的时间,可安排学习自己最感兴趣的学科或做习题。这样可以提高时间的利用率。
9、计划要留有余地。
10、注意效果,定期检查,及时调整。
检查内容:(1)计划中的学习任务是否完成?(2)是否基本按计划去做?(3)学习效果如何?(4)总结得失,找出偏差,分析原因,以利改进。从而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自我激励、自我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