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范文 > 范文
  • 苏教版小学数学总结

    1.求小学数学苏教版一到六年级知识总结,最好分开,越详细越好,急,

    一、体积和表面积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公式S=a*h÷2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公式S=a2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公式S=a*b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公式S=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公式S=(a+b)h÷2 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公式:S=(a*b+a*c+b*c)*2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公式:S=6a2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V=abh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公式: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公式:V=a3 圆的周长=直径*π公式:L=πd=2πr 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公式:S=πr2 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

    公式:S=ch=πdh=2πrh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公式:S=ch+2s=ch+2πr2 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

    公式:V=Sh 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公式:V=1/3Sh 二、算术 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a+b=b+a 3、乘法交换律:a*b=b*a 4、乘法结合律:a*b*c=a*(b*c) 5、乘法分配律:a*b+a*c=a*b+c 6、除法的性质:a÷b÷c=a÷(b*c) 7、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O除以任何不是O的数都得O。

    简便乘法:被乘数、乘数末尾有O的乘法,可以先把O前面的相乘,零不参加运算,有几个零都落下,添在积的末尾。 8、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三、方程、代数与等式 等式:等号左边的数值与等号右边的数值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方程式: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式。

    一元一次方程式: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一次的等式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式。学会一元一次方程式的例法及计算。

    即例出代有χ的算式并计算。 代数:代数就是用字母代替数。

    代数式:用字母表示的式子叫做代数式。如:3x=ab+c 四、分数 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分的数,叫做分数。

    分数大小的比较:同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大,分子小的小。异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先通分然后再比较;若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

    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母。

    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倒数的概念:1.如果两个数乘积是1,我们称一个是另一个的倒数。这两个数互为倒数。

    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 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 分数的除法则:除以一个数(0除外),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带分数:把假分数写成整数和真分数的形式,叫做带分数。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五、数量关系计算公式 单价*数量=总价2、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速度*时间=路程4、工效*时间=工作总量 加数+加数=和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 因数*因数=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六、长度单位: 1公里=1千米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七、面积单位: 1平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1亩=666.666平方米。 八、体积单位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 1升=1立方分米=1000毫升1毫升=1立方厘米 九、重量单位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公斤=1市斤 十、比 什么叫比:两个数相除就叫做两个数的比。

    如:2÷5或3:6或1/3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什么叫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如3:6=9:18 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外项之积等于两内项之积。 解比例: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如3:χ=9:18 正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的比值(也就是商k)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做正比例关系。如:y/x=k(k一定)或kx=y 反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做反比例关系。

    如:x*y=k(k一定)或k/x=y 十一、百分数 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2.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总结(苏教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元 略第二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1、两个面相交的线叫做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2、长方体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它的长、宽、高。3、长方体的特征:面——有六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棱——有12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顶点——有8个顶点。

    4、正方体的特征:面——有六个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面完全相同;棱——有12条棱,所有的棱长度相等;顶点——有8个顶点。5、正方体也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

    6、把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纸盒展开,至少要剪开7条棱。7、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六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8、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宽*高+高*长)*2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9、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10、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这个容器的容积。11、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2、计量液体的体积,常用升和毫升作单位。

    1立方分米=1升,1立方厘米=1毫升, 1升=1000毫升。13、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V =abh14、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 =a*a*a15、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横截面*长 V=Sh16、1 =1 2 =8 3 =27 4 =64 5 =125 6 =216 7 =343 8 =512 9 =729 10 =100017、每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除千米外)的进率都是10,每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每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

    18、正方体的棱长扩大n倍,表面积会扩大n 的平方倍,体积会扩大n 的立方倍。第三单元 分数乘法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一个数乘分数表示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3、分数和分数相乘,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4、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5、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

    6、一个数乘真分数(比1小的数)积比原数小;一个数乘比1大的假分数(比1大的数)积比原数大。7、真分数的倒数都是假分数,都比1大;假分数的倒数是真分数或1,比1小或等于1。

    第四单元 分数除法比较量=单位“1”的量*分率;单位“1”的量=比较量÷对应分率;分率=比较量÷单位“1”的量3、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变号变倒数)。4、一个数除以比1大的数商会比原数小,一个数除以比1小的数商会比原数大。

    第五单元 认识比1、两个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2、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

    3、比的前项相当于除式的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比号相当于除号相当于分数线:比的后项相当于除式的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母;比值相当于除式的商相当于分数的值。4、两个数的比可以用比号连接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

    5、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是比的基本性质。第八单元 可能性概率=获胜的情况数除以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数。

    第九单元 认识百分数1、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数又叫做百分比或百分率。2、分数可以表示分率和数量,但百分数只能表示分率不能表示数量,所以百分数不能跟单位。

    3、我们不能说分母是100的分数叫做百分数,因为它有可能是表示数量的分数。4、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先把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再添上“%”。

    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先去掉“%”,再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5、把分数化成百分数,除不尽时要先除到第四位小数,保留三位小数再化成百分数。

    把百分数化成分数先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再约成最简分数。

    3.小学数学教学反思

    本学期的四年级数学更换了新教材,与以往的内容相比虽然变化不是很大,但是编排体系都有不小的整理,本学期我对新课程标准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并且依据河北省教学评估细则的要求对本学期地教学工作进行了周密的计划。根据新大纲的教学要求,我力求使教学结构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注意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培养创新意识,更注重在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教学的改革主要体现在课堂及课余时间上,在课堂上我注重加强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而课余时间则注重让学生“学以致用”,让学生将数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生细节的教育,加强了双基的训练,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一.加强口算的学习。通过课前的3分钟的口算练习,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通过他们自己喜爱的方式来练习,还不定期的举行“速算手”比赛,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口算技能,对于笔算也是提高和帮助。

    二.加强乘、除数的三位数的乘、除法笔算。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学习了乘、除数是二位数的乘、除法笔算,在原有知识及对法则理解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多加强巩固练习,防止学生因粗心大意而计算出错。但在实施过程中,发现学生的计算能力不好,特别是除法,甚至个别学生的乘法口诀还不会。因此,在教学之外,我让学生天天练几道计算题。计算题中还包括简便计算,学生的渐变计算能力更是差,特别是乘法分配律。

    三.应用题一直以来都是学生学习的一大难点,但对于这个班的情况,更是特别,绝大部分学生的应用题的理解能力都差。针对这一情况,我让学生多练、多想、多问,从量到质,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再也不像以前那样惧怕应用题了。

    四.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体会数学应用数学的意识。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又蕴涵着数学问题的活动。使学生通过在活动中解决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又有利于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

    五.为了贯彻面向全体学生和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我还设计了一些带有一定的难度的练习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以便更好地发挥他们的特长,培养他们数学能力。

    总体来说,四年级的数学教学能够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各方面都取得了收获。

    4.小学数学三至六年级知识点

    最低0.27元开通文库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无所谓_671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总复习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1、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按顺时针方向转:东→南→西→北。2、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3、八个方向: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1、笔算除法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2、基本规律:(除数是一位,先看前一位,一位不够看两位,除到哪位商哪位。除后要比较,余数要比除数小)(1)从高位除起,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2)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百位上够除,商就是三位数;百位上不够除,商就是两位数;(最高位不够除,就看两位上商。)(3)哪一位有余数,就和后面一位上的数合起来再除;(4)哪一位上不够商1,就添0占位;每一次除得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3、除法用乘法来验算没有余数的除法: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除数=商……余数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4、0除以任何e69da5e887aa7a6431333433623764数(0除外)都等于0,0乘以任何数都得0,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5、加一份和减一份的余数问题例1:38个去划船,每条船限坐4个,一共要几条船?38÷4=9(条)……2(人)余下的2人也要1条船,9+1=10条。答:一共要10条船。例2:做一件成人衣服要3米布,现在有17米布,能做几件成人衣服?17÷3=5(件)……2(米)余下的2米布不能做一件成人衣服答:能做5

    5.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数学论文怎么写

    关键词:数学总复习 基础知识 计算能力 小学数学总复习不同于单元复习、学期复习,对学生来说,知识容量多、跨度大、时间长,所学的知识遗忘率高;对教师来说则感到时间紧、内容多,知识的综合性强,难以在短时间内取得明显的复习效果。

    下面我就多年六年级数学教学所得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系统分析 在六年级的数学复习阶段开始前,老师要首先明确数学教学的目的、教学任务、知识范围、顺序与结构,教学重点与难点,这些一定要让学生掌握。其次,要全面了解全班情况,知道每一位学生现在学到了什么程度,还需要加强哪些方面的知识;要针对学生的特点,明确应该用什么方法去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起来,使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最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结合六年级知识特征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 二、抓好基础 在六年级的数学复习中,首先要抓好五个方面的基础知识运用:一是概念。

    要让学生真正理解每部分的知识点,把容易混淆的内容一一区别开来。比如:让学生判断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能不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吗?等等。

    二是开拓视野。在数学复习中,老师要注重开拓学生的视野,不断反馈教学。

    比如:a的3/5与b的1/4相等,比较a、b大小(a、b都不为零)。解答完这个题,再给学生出一道题:甲班的4/5同乙班的3/4的人数相等,那么,甲班同乙班人数谁多谁少?稍微这么一改,有的学生就无从下手了。

    教师应提示学生a、b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那么甲班和乙班是班级的名称,它同a、b有何联系?这时候有的学生就明白了。三是公式推导。

    比如圆的面积、圆柱的体积、等计算公式的是怎么推导出来的,让学生进行回顾,亲自实践、亲自品尝。四是知识对比。

    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的意义,尤其是小数、分数的乘法意义,学生们容易混淆。要从整数乘法入手,看学生是不是写成几个数相加的形式,让学生动手动脑去探索,真正理解他们的意义。

    五是计算能力。很多学生到了六年级,连基本加减乘除计算都算错,更谈不上应用题了。

    老师普遍认为是学生太粗心、不认真。追根溯源,原因还是在老师。

    我们要培养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首先要让学生观察式子,进行分析,看是否能用简便方法,其次结合四则混合运算进行计算。

    学会了做题方法,还要让学生反复练习,检查结果。在此基础上,教师不断地反馈教学,让学生把知识掌握了,应用更灵活,计算准确率就高了。

    三、能力的培养 一要注意培养学生合理、灵活地应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的能力。在复习量的计量和几何初步知识时,注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巩固画图和测量的技能。

    二要培养一题多变的能力。重点是要抓住母题,使学生知道题目源于母题,万变不离其宗。

    通过改变条件、问题和情境,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还必须注意对学生进行解题思维灵活性的培养,启发学生多思考,从而达到善于思考,逐步提高学生的应变及解题能力。三是是培养操作实践的能力。

    如:八宝粥公司请包装公司设计一个能装12罐八宝粥的盒子。[八宝粥罐子为圆柱形,底面直径6厘米,高13厘米]你准备怎样设计?(提示:包装盒一般可设计成长方体,要求需要多少硬纸板是求长方体的表面积,所以我们应该想办法知道长方体的长、宽、高,即先确定八宝粥罐子怎么摆)这时不急于让学生做,让学生找易拉罐摆放。

    通过亲身实践可以获得直接感受把题解出来。但有的同学做得不切合实际,确定的长、宽、高不适中。

    所以教师必须把学生做的几种方法都一一列出来让学生比较。通过比较学生们选用最省料的方法。

    四、学困生转化工作 作为教师要善于分析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到底困在哪里?用什么手段解决?我认为除了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备课外,还要根据记忆和遗忘的规律,重视信息反馈原理的运用,及时巩固当堂效果;要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坚持科学训练,进行查漏补缺,提高学生的知识素质,在这方面应做到:细水长流逐一补,以新带旧分散补,突出对象个别补。在班里成立几个小组,每小组选择一个学习好的负责,成绩好的学生教成绩差的学生,这样成绩差的学生进步了,成绩好的成绩更好了,整个班掀起你追我赶的学习气氛,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转变为主动的学习。

    6.小学四年级苏教版数学下册总结

    1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概念汇总 第一单元 乘法 一、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 1、三位数乘两位数,所得的积不是四位数就是五位数。

    2、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先用两位数的个位上的数与三位数的每一位相乘,乘得的积末位和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与三位数的每一位相乘,所得的积末位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二、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1、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先把两个乘数不是零的部分相乘,再看两个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零,就在积的末尾加几个零。

    2.乘积末尾0的个数是由乘数末尾有几个0决定的(错误..),因为乘法计算过程中末尾也会出现0. 第二单元 升和毫升 一.容量的理解 1.容量是一个物体可以容纳的体积。 二、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 1、1升(L)=1000毫升(ml 、mL) 2.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时,一般用升或毫升做单位。

    2、生活中的升和毫升的运用:生活中一杯水大约250毫升;一个高压锅大约盛水6升;一个家用水池大约盛水30升,一个脸盆大约盛水10升;一个浴缸大约盛水400升;一个热水瓶的容量大约是2升,一个金鱼缸大约有水30升,一瓶饮料大约是400毫升,一锅水有5升,一汤勺水有10毫升。 3、一个健康的成年人血液总量约为4000----5000毫升。

    义务献血者每次献血量一般为200毫升。 4、1毫升大约等于23滴水。

    第三单元 三角形 一、三角形的特征及分类 1、围成三角形的条件: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是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是三角形的底。

    3、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也就是当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确定后,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都不会改变),生活中很多物体利用了这样的特性。如:人字梁、斜拉桥、自行车车架。

    4、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两个内角的和大于第三个内角。)

    5、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两个内角的和等于第三个内角。

    两个锐角的和是90度。两条直角边互为底和高。)

    6、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两个内角的和小于第三个内角。)

    7、任意一个三角形至少有两个锐角,都有三条高,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都在三角形内;直角三角形有两条高落在两条直角边上;钝角三角形有两条高在三角形外)。

    8、把一个三角形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就是画它的高。 2 二、三角形内角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1、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外一条边叫做底,两条腰的夹角叫做顶角,底和腰的两个夹角叫做底角,它的两个底角也相等,是轴对称图形,有一条对称轴(跟底边高正好重合。)

    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三个角也都相等(每个角都是60°,所有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是60°。) 2、有一个角是直角的等腰三角形叫做等腰直角三角形,它的底角等于45°,顶角等于90°。

    3、求三角形的一个角=180°-另外两角的和 4、等腰三角形的顶角=180°-底角*2=180°-底角-底角 5、等腰三角形的底角=(180°-顶角)÷2 6、一个三角形最大的角是60度,这个三角形一定是等边三角形。 7、多边形的内角和=180°*(n-2){n为边数} 第四单元 混合运算 一、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 四则运算中不含括号时,先做乘除再做加减。

    二、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三、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 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的。

    第五单元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一、认识平行四边形 1、两组对边互相平行的四边形叫平行四边形,它的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 从一个顶点向对边可以作两种不同的高。

    底和高一定要对应。一个平行四边形有无数条高。

    2、用两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尺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3、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不稳定性)。

    生活中许 多物体都利用了这样的特性。如:(电动伸缩门、铁拉门、伸降机)把平行四边形拉成一个长方形,周长不变,面积变了。

    平行四边形不是轴 对称图形。 二、认识梯形 1、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

    平 行的一组对边较短的叫做梯形的上底,较长的 叫做梯形的下底,不平行的一组对边叫做梯形 的腰,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叫做梯形的高 (无数条)。 2、两条腰相等的梯形叫等腰梯形,它的两个底角相等,是轴对称图形,有一条对称轴。

    直角梯形有且只有两个直角。 3、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4、正方形、长方形属于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第六单元 找规律 3 1、搭配型规律:两种事物的个数相乘。

    (如帽子和衣服的搭配) 2、排列:(1)爸爸、妈妈、我排列照相,有几种排法:2*3。 即n*(n—1)*……*1 (2)5个球队踢球,每两队踢一场,要踢多少场:4+3+2+1 即(n—1)+(n—2)+……+1 第七单元 运算律 1、乘法交换律:a*b=b*a 2、乘法结合律:(a*b)*c=a*(b*c) 3、乘法分配律:(a+b)*c=a*c+b*c(合起来乘等于分别乘) 4、衍生:(a-b)*c=a*c-b*c 5、简便运算典型例题: 102*35=(100+2)*35 36*101-36=36*(101-1) 35*98=35*(100-2)=35*100-35*2 第八单元 对称、平移和旋转 一、轴对称图形 。

    7.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整理

    一、知识点: 1、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2、表的意义:把收集到的数据整理以后制成表格,用来反映情况,分析具体问题,这样的表格叫做统计表。

    3、常见统计表的分类: (1)、单式统计表:只含有一个统计项目的统计表。 (2)、复式统计表:含有2个或2个以上统计项目的统计表。

    (3)、百分数统计表:不仅表明各统计项目的具体数量,而且表明数量间的百分比的统计表。 4、统计表的制作步骤和方法。

    (1)收集数据、整理数据。 (2)根据资料和制作表要求确定统计表的格式和项目。

    (3)根据整理好的数据填表。 (4)填写好总计和合计。

    (5)写出制表的名称和制表的时间,必要时注明制表人。 5、条形统计图的意义: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画出长短不一的直条,然后把直条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

    6、折线统计图的意义: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起来。 7、扇形统计图:用一个圆表示总量,用圆中大小不同的扇形表示各部分数量所占的百分比。

    8、统计量:包括平均数、众数、中位数。 9、统计平均数的意义: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

    10、众数: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叫众数。 11、中位数:把收集到的某一对象的有关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处于中间位置的那个数据(或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中位数。

    12、确定现象与不确定现象的认识a、不确定现象:生活中,有些事的发生是不确定的,一般用“可能发生”来描述。 13、确定现象:生活中,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

    一般用“一定发生”或“不可能发生”来描述。 14、可能性大小的表示:用数字表示“一定能”“不可能”。

    “一定能”这种可能性用1来表示,“不可能”用0来表示。 1.圆锥的特征:由2个面围成,一个是底面,一个是曲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 只有一条高。

    2.圆柱的体积: 公式的推导:利用转化的策略。 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16、32、64……无限分割,切开后拼成的物体越来越接近长方体。

    根据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 V=sh(底面积*高) 当然在计算圆柱体积的过程中,还有一些变式。

    如已知半径、直径、底面周长等。 例如: 已知底面半径是10厘米,高是12厘米,求圆柱的体积。

    已知底面直径是4分米,高是8分米,求圆柱的体积。 已知圆柱的底面周长是12.56分米,高5分米,求圆柱的体积。

    3.圆锥的体积: 通过操作观察讨论获得: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1/3()圆柱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圆锥体积的3倍。 V=1/3sh 4.关于圆锥的一些拓展提高,将会在下面的学习中遇到。

    (1)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与圆锥的体积比是3:1。

    8.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

    最低0.27元/天开通百度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三米阳光小陈

    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概念及计算【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们的表面积】算法: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S=(ab+ah+bh)*2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S=a*a*6=6注:不足6个面的实际问题根据具体情况计算,例如鱼缸、无盖纸盒等等。体积概念及计算第二单元分数乘法分数乘法算式的意义:比如3*表示3个相加的和是多少,也可以表示3的是多少?注:【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解答】分数与整数相乘:用整数与分数的分子相乘的积作为分子,分数的分母作为分母,最后约分成最简分数。或者先将整数与分数的分母进行约分,再应用前面计算法则。注:【任何整数都可以看作为分母是1的分数】分数与分数相乘:用分子相乘的积作为分子,用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母,最后约分成最简分数。分数连乘:通过几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直接约分再进行计算。倒数的认识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求一个数(不为0)的倒数,只要将这个数的分子与分母交换位置。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假分数的倒数都小于或等于1(或者说不大于1);真分数的倒数都大于1。第三单元分数除法分数除法计算法则:甲数除以乙数(不为0)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分数连除或乘除混合计算:可以从左向右依次计算,但一般是遇到除以一个数,把它改写成乘这个数的倒数来计算。【转化成分数的连乘来计算

    9.苏教版 五年级数学小论文 400到600字

    1. 《容易忽略的答案》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在我们数学王国里也有许多有趣的事情。比如,在我现在的第九册的练习册中,有一题思考题是这样说的:“一辆客车从东城开向西城,每小时行45千米,行了2.5小时后停下,这时刚好离东西两城的中点18千米,东西两城相距多少千米?王星与小英在解上面这道题时,计算的方法与结果都不一样。王星算出的千米数比小英算出的千米数少,但是许老师却说两人的结果都对。这是为什么呢?你想出来了没有?你也列式算一下他们两人的计算结果。”其实,这道题我们可以很快速地做出一种方法,就是:45*2.5=112.5(千米),112.5+18=130.5(千米),130.5*2=261(千米),但仔细推敲看一下,就觉得不对劲。其实,在这里我们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就是“这时刚好离东西城的中点18千米”这个条件中所说的“离”字,没说是还没到中点,还是超过了中点。如果是没到中点离中点18千米的话,列式就是前面的那一种,如果是超过中点18千米的话,列式应该就是45*2.5=112.5(千米),112.5-18=94.5(千米),94.5*2=189(千米)。所以正确答案应该是:45*2.5=112.5(千米),112.5+18=130.5(千米),130.5*2=261(千米)和45*2.5=112.5(千米),112.5-18=94.5(千米),94.5*2=189(千米)。两个答案,也就是说王星的答案加上小英的答案才是全面的。 在日常学习中,往往有许多数学题目的答案是多个的,容易在练习或考试中被忽略,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审题,唤醒生活经验,仔细推敲,全面正确理解题意。否则就容易忽略了另外的答案,犯以偏概全的错误。

    2 关于“0”

    0,可以说是人类最早接触的数了。我们祖先开始只认识没有和有,其中的没有便是0了,那么0是不是没有呢?记得小学里老师曾经说过“任何数减去它本身即等于0,0就表示没有数量。”这样说显然是不正确的。我们都知道,温度计上的0摄氏度表示水的冰点(即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其中的0便是水的固态和液态的区分点。而且在汉字里,0作为零表示的意思就更多了,如:1)零碎;小数目的。2)不够一定单位的数量……至此,我们知道了“没有数量是0,但0不仅仅表示没有数量,还表示固态和液态水的区分点等等。” “任何数除以0即为没有意义。”这是小学至中学老师仍在说的一句关于0的“定论”,当时的除法(小学时)就是将一份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有多少。一个整体无法分成0份,即“没有意义”。后来我才了解到a/0中的0可以表示以零为极限的变量(一个变量在变化过程中其绝对值永远小于任意小的已定正数),应等于无穷大(一个变量在变化过程中其绝对值永远大于任意大的已定正数)。从中得到关于0的又一个定理“以零为极限的变量,叫做无穷小”。 “105、203房间、2003年”中,虽都有0的出现,粗“看”差不多;彼此意思却不同。105、2003年中的0指数的空位,不可删去。203房间中的0是分隔“楼(2)”与“房门号(3)”的(即表示二楼八号房),可删去。0还表示…… 爱因斯坦曾说:“要探究一个人或者一切生物存在的意义和目的,宏观上看来,我始终认为是荒唐的。”我想研究一切“存在”的数字,不如先了解0这个“不存在”的数,不至于成为爱因斯坦说的“荒唐”的人。作为一个中学生,我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对0的认识还不够透彻,今后望(包括行动)能在“知识的海洋”中发现“我的新大陆”。

    10.按年级整理的苏教版小学数学公式

    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负数的初步认识正负数是表示相反意义的数。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0比任何的负数都大。

    第二单元:多边形的面积计算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字母公式:S=ah2.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字母公式:S=ah÷23.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字母公式:S=(a+b)h÷24.一个平行四边形能分割成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5.一个平行四边形能分割成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可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6.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7.长度单位:毫米(mm)厘米(cm)分米(dm)米(m)千米(km)进率:10101010008.面积单位:测量和计算土地面积,通常用公顷作单位。

    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公顷(hm)。测量和计算大面积土地,通常用平方千米作单位。

    边长是10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平方千米(km)。1平方千米(km)=1000000平方米(m2)面积单位:平方厘米(cm2)平方分米(dm2)平方米(m2)公顷(hm2)平方千米(km2)进率:100100100001009.重量单位:克(g)千克(kg)吨(t)进率:1000100010.容积单位:毫升(mL)升(L)进率1000第三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1.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都可以用小数表示,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2.小数点右边第一位是十分位,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0.1);小数点右边第二位是百分位,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0.01);小数点右边第三位是千分位,计数单位是千分之一(0.001)„„;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4.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是小数的性质。根据小数的性质,通常可以去掉小数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

    voidfunction(e,t){for(varn=t.getElementsByTagName("img"),a=+newDate,i=[],o=function(){this.removeEventListener&&this.removeEventListener("load",o,!1),i.push({img:this,time:+newDate})},s=0;s。

    苏教版小学数学总结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