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范文 > 范文
  • 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1.高中化学必修一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一、原子结构质子(Z个)原子核 注意:中子(N个) 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1.原子( A X )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Z个)★熟背前20号元素,熟悉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2;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电子层: 一(能量最低) 二 三 四 五 六 七对应表示符号: K L M N O P Q3.元素、核素、同位素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对于原子来说)二、元素周期表1.编排原则: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2.结构特点:核外电子层数 元素种类第一周期 1 2种元素短周期 第二周期 2 8种元素周期 第三周期 3 8种元素元 (7个横行) 第四周期 4 18种元素素 (7个周期) 第五周期 5 18种元素周 长周期 第六周期 6 32种元素期 第七周期 7 未填满(已有26种元素)表 主族:ⅠA~ⅦA共7个主族族 副族:ⅢB~ⅦB、ⅠB~ⅡB,共7个副族(18个纵行) 第Ⅷ族:三个纵行,位于ⅦB和ⅠB之间(16个族) 零族:稀有气体三、元素周期律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实质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2.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第三周期元素x0911Nax0912Mgx0913Alx0914Six0915Px0916Sx0917Clx0918Ar(1)电子排布x09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加(2)原子半径x09原子半径依次减小—(3)主要化合价x09+1x09+2x09+3x09+4-4x09+5-3x09+6-2x09+7-1x09—(4)金属性、非金属性x09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加—(5)单质与水或酸置换难易x09冷水剧烈x09热水与酸快x09与酸反应慢x09——x09—(6)氢化物的化学式x09——x09SiH4x09PH3x09H2Sx09HClx09—(7)与H2化合的难易x09——x09由难到易—(8)氢化物的稳定性x09——x09稳定性增强—(9)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x09Na2Ox09MgOx09Al2O3x09SiO2x09P2O5x09SO3x09Cl2O7x09—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x09(10)化学式x09NaOHx09Mg(OH)2x09Al(OH)3x09H2SiO3x09H3PO4x09H2SO4x09HClO4x09—(11)酸碱性x09强碱x09中强碱x09两性氢氧化物x09弱酸x09中强酸x09强酸x09很强的酸x09—(12)变化规律x09碱性减弱,酸性增强—第ⅠA族碱金属元素:Li Na K Rb Cs Fr (Fr是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位于周期表左下方)第ⅦA族卤族元素:F Cl Br I At (F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位于周期表右上方)★判断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方法:(1)金属性强(弱)——①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生成氢气容易(难);②氢氧化物碱性强(弱);③相互置换反应(强制弱)Fe+CuSO4=FeSO4+Cu.(2)非金属性强(弱)——①单质与氢气易(难)反应;②生成的氢化物稳定(不稳定);③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含氧酸)酸性强(弱);④相互置换反应(强制弱)2NaBr+Cl2=2NaCl+Br2.(Ⅰ)同周期比较:金属性:Na>Mg>Al与酸或水反应:从易→难碱性:NaOH>Mg(OH)2>Al(OH)3非金属性:SiCl>Br>I(卤族元素)单质与氢气反应:从易→难氢化物稳定:HF>HCl>HBr>HI(Ⅲ)金属性:LiNa+>K+>Rb+>Cs+x09非金属性:F>Cl>Br>I氧化性:F2>Cl2>Br2>I2还原性:F-E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E反应物总能量 H2CO32CH3COOH+CaCO3=2(CH3COO)2Ca+CO2↑+H2O(强制弱)②酯化反应CH3COOH+C2H5OH CH3COOC2H5+H2O酸脱羟基醇脱氢三、基本营养物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包括: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和水.人们习惯称糖类、油脂、蛋白质为动物性和植物性食物中的基本营养物质.种类x09元x09代表物x09代表物分子糖类x09单糖x09C H Ox09葡萄糖x09C6H12O6x09葡萄糖和果糖互为同分异构体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果糖x09x09双糖x09C H Ox09蔗糖x09C12H22O11x09蔗糖和麦芽糖互为同分异构体能发生水解反应麦芽糖x09x09多糖x09C H Ox09淀粉x09(C6H10O5)nx09淀粉、纤维素由于n值不同,所以分子式不同,不能互称同分异构体能发生水解反应纤维素x09x09油脂x09油x09C H Ox09植物油x09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x09含有C=C键,能发生加成反应,能发生水解反应脂x09C H Ox09动物脂肪x09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x09C-C键,能发生水解反应蛋白质x09C H ON S P等x09酶、肌肉、毛发等x09氨基酸连接成的高分子x09能发生水解反应主 要 化 学 。

    2.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的知识点总结

    最低0.27元开通文库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liveformine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第一节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石墨变金刚石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指的是物理变化。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氮气和稀有气体可以做保护气。这虽然不包含化学变化,但利用了它们的化学性质(稳定性)。第二节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蜡烛石蜡不溶于水,石蜡密度小于水。蜡烛燃烧时的火焰分三层,包括外焰、中焰和内焰。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发现两端先碳化,说明外焰温度最高。点燃蜡烛后,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说明蜡烛燃烧产生水;向烧杯中倒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产生二氧化碳。熄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凝固的石蜡蒸气。蜡烛燃烧的表达式: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C25H32+33O225CO2+16H2O二、做“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时,最重要的是做对比实验。第三节走进化学实验室一、托盘天平e799bee5baa6e4b893e5b19e31333433623764的使用1.托盘天平的精确度是0.1g,即用天平测量出的物体质量只能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2.托盘天平由托盘、指针、游码、标尺、分度盘和平衡螺母组成。3.物理使用方法(给物体测质量):a)将天平水平放置,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处,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b)将物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砝码必须用镊子夹取(防止砝码生锈造成称量的误差),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最后移动游码,直到天平平衡为止。c)记录所加砝码和

    3.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必修1全册基本内容梳理 从实验学化学 一、化学实验安全 1、(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

    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 (或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浓酸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净。

    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

    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分离的物质 应注意的事项 应用举例 过滤 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 一贴、二低、三靠 如粗盐的提纯 蒸馏 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 防止液体暴沸,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如石油的蒸馏中冷凝管中水的流向 如石油的蒸馏 萃取 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 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 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 分液 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 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的水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 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后再分液 蒸发和结晶 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 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 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三、离子检验 离子 所加试剂 现象 离子方程式 Cl- AgNO3、稀HNO3 产生白色沉淀 Cl-+Ag+=AgCl↓ SO42- 稀HCl、BaCl2 白色沉淀 SO42-+Ba2+=BaSO4↓ 四.除杂 注意事项:为了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操作中便于除去。

    五、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1.物质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 2.摩尔(mol): 把含有6.02 *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

    3.阿伏加德罗常数:把6.02 X1023mol-1叫作阿伏加德罗常数。 4.物质的量 = 物质所含微粒数目/阿伏加德罗常数 n =N/NA 5.摩尔质量(M)(1) 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摩尔质量.(2)单位:g/mol 或 g..mol-1(3) 数值: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6.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 ( n = m/M ) 六、气体摩尔体积 1.气体摩尔体积(Vm)(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2)单位:L/mol 2.物质的量=气体的体积/气体摩尔体积n=V/Vm 3.标准状况下, Vm = 22.4 L/mol 七、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1.物质的量浓度. (1)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浓度。

    (2)单位:mol/L(3)物质的量浓度 = 溶质的物质的量/溶液的体积 CB = nB/V 2.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 (1)基本原理:根据欲配制溶液的体积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用有关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方法,求出所需溶质的质量或体积,在容器内将溶质用溶剂稀释为规定的体积,就得欲配制得溶液. (2)主要操作 a.检验是否漏水.b.配制溶液 1计算.2称量.3溶解.4转移.5洗涤.6定容.7摇匀8贮存溶液. 注意事项:A 选用与欲配制溶液体积相同的容量瓶. B 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 C 不能在容量瓶内直接溶解. D 溶解完的溶液等冷却至室温时再转移. E 定容时,当液面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滴管,以平视法观察加水至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相切为止. 3.溶液稀释:C(浓溶液)?V(浓溶液) =C(稀溶液)?V(稀溶液) 一、物质的分类 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分散系。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称作分散剂(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

    溶液、胶体、浊液三种分散系的比较 分散质粒子大小/nm 外观特征 能否通过滤纸 有否丁达尔效应 实例 溶液 小于1 均匀、透明、稳定 能 没有 NaCl、蔗糖溶液 胶体 在1—100之间 均匀、有的透明、较稳定 能 有 Fe(OH)3胶体 浊液 大于100 不均匀、不透明、不稳定 不能 没有 泥水 二、物质的化学变化 1、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各种各样的化学变化,依据一定的标准可以对化学变化进行分类。 (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可以分为: A、化合反应(A+B=AB)B、分解反应(AB=A+B) C、置换反应(A+BC=AC+B) D、复分解反应(AB+CD=AD+CB) (2)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可将反应分为: A、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一类反应。

    主要包括复分解反应和有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 B、分子反应(非离子反应) (3)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可将反应分为: A、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中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 实质:有。

    4.高中必修一化学第一章知识总结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必修1) 第一章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1.注意事项: (1)遵守实验室规则 (2)了解安全措施 (3)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4)重视并逐渐熟悉污染物和废弃的处理方法2.实验室中除去粗盐中不溶性泥沙的步骤是:溶解,过, 蒸发. 过滤是分离固液混合物的反复法,必须做到“一贴”“二低”“三靠”. 蒸发是蒸发溶剂,析出晶体的方法,有大量固体出现时,停止加热.3.蒸馏:利用沸点的不同来分离,互溶液体的方法. 注意事项: (1)液体中加热少量碎瓷片,防止暴沸.(2)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于支管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3)烧瓶所盛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 (4)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上口出.4.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剂里提取出来的方法叫做萃取. 注意事项(萃取): (1)两种溶剂互不相溶. (2)溶质在萃取的溶解度比在原溶剂的 (3)溶质与萃取之间不发生化学反应.把良种互不相溶且密度不同的液体分开的操作,叫做分液.(分液时,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颈流出,上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单位:mol 符号:n)1.(1)物质的量是以阿伏加德罗常数为计量单位表示构成物质基本粒子多少的一种物理量(2)阿伏加德罗常数为 原子的个数, 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近似值.(3)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做摩尔质量;单位g/mol.在数值上物质的摩尔质量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常用符号M.(4)物质的量与物质的质量,物质粒子数之间的计算公式::n(mol)=m/M=N/NA2.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符号:Vm.单位:L/mol或 m3/mol 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为22.4 l/mol.计算公式:Vm=v/m3.(1)以单位体积的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B的物质的量浓度,符号: CB 常用单位:mol/L,计算公式: CB=nB/V (2)C1V1=C2V2(3)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用NaCl固体配制500ml 0.1mol/L NaCl的溶液)实验室到的仪器有托盘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 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实验步骤:计算,称量,溶解,冷却,转移,洗涤,振荡,定溶,摇匀,保存 误差分析:结合公式CB=nB/V,若nB偏小,则CB偏低;若V偏大,则CB偏低,反之同理(4)注意事项: 1)研究对象是溶液 2)V为溶液体积而不是溶剂体积3)溶质指的是溶液中的溶质4)对于一定物质的量浓度而言,浓度不随取用体积的多少而改变;但溶质的物质的量随体积变化而变化.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1.分散系:是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 被分散的物质叫做分散质;起容纳作用的物质叫做分散剂.2.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浊液. 聚沉的方法: 加热,加电解质溶液,加带相反电荷的胶体. 溶液中的溶质粒子通常100 nm,胶体粒子的大小在1~100 nm之间,在溶液,胶体,浊液中,溶液最稳定,浊液最不稳定,静置会沉淀或分层.3.关于胶体: 丁达尔效应 布朗运动 电泳 聚沉 渗析 第二节 离子反应1.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 电离是电解质溶于水或受热融化时,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电解质溶液中,正,负电荷相等,溶液显中性.2.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叫做酸. 电离是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叫做碱. 电离时能生成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 3.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之间的反应,这样的反应称作离子反应. 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方式叫做离子方程式. 步骤: (1)写 (2)析 (3)删 (4)查4.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沉淀,放出气体或生成水.5.(1)电解质的导电上有条件的,即电解质必须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2)能够导电的物质并不全是电解质 (3)非金属氧化物大部分的有机物都是非电解质(4)盐酸在成分上是混合物,但习惯上是电解质 (5)注意区别电解质和电解质溶液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1.凡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化学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2.(1)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实质: 化合价升高,该元素原子在反应中失去电子,升高的价数等于1个原子失去离子数; 化合价降低,该元素原子在反应中得到电子,降低的价数等于1个原子得到离子数.(2)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反应过程中有电子的转移(得失或偏转).3.(1)以化合价角度定义: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物,称为氧化剂. 升高 还原剂.(2)从电子转移的角度定义: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到电子(或电子对偏近)的物,称为氧化剂. 失去 偏离 还原4.联系: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得电子---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生成还原产物.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失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化产物.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1.钠的主要物理性质:刚从煤油中取出是暗黄色,用刀切开后表面是银白色;钠质软,密度比水小,比煤油大,熔点低,具有良好的导电,。

    5.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必修1全册基本内容梳理从实验学化学 一、化学实验安全 1、(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

    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 (或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浓酸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净。

    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

    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分离的物质 应注意的事项 应用举例 过滤 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 一贴、二低、三靠 如粗盐的提纯 蒸馏 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 防止液体暴沸,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如石油的蒸馏中冷凝管中水的流向 如石油的蒸馏 萃取 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 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 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 分液 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 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的水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 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后再分液 蒸发和结晶 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 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 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三、离子检验 离子 所加试剂 现象 离子方程式 Cl- AgNO3、稀HNO3 产生白色沉淀 Cl-+Ag+=AgCl↓ SO42- 稀HCl、BaCl2 白色沉淀 SO42-+Ba2+=BaSO4↓ 四.除杂 注意事项:为了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操作中便于除去。

    五、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1.物质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 2.摩尔(mol): 把含有6.02 *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

    3.阿伏加德罗常数:把6.02 X1023mol-1叫作阿伏加德罗常数。 4.物质的量 = 物质所含微粒数目/阿伏加德罗常数 n =N/NA 5.摩尔质量(M)(1) 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摩尔质量.(2)单位:g/mol 或 g..mol-1(3) 数值: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6.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 ( n = m/M ) 六、气体摩尔体积 1.气体摩尔体积(Vm)(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2)单位:L/mol 2.物质的量=气体的体积/气体摩尔体积n=V/Vm 3.标准状况下, Vm = 22.4 L/mol 七、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1.物质的量浓度. (1)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浓度。

    (2)单位:mol/L(3)物质的量浓度 = 溶质的物质的量/溶液的体积 CB = nB/V 2.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 (1)基本原理:根据欲配制溶液的体积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用有关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方法,求出所需溶质的质量或体积,在容器内将溶质用溶剂稀释为规定的体积,就得欲配制得溶液. (2)主要操作 a.检验是否漏水.b.配制溶液 1计算.2称量.3溶解.4转移.5洗涤.6定容.7摇匀8贮存溶液. 注意事项:A 选用与欲配制溶液体积相同的容量瓶. B 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 C 不能在容量瓶内直接溶解. D 溶解完的溶液等冷却至室温时再转移. E 定容时,当液面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滴管,以平视法观察加水至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相切为止. 3.溶液稀释:C(浓溶液)?V(浓溶液) =C(稀溶液)?V(稀溶液) 一、物质的分类 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分散系。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称作分散剂(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

    溶液、胶体、浊液三种分散系的比较 分散质粒子大小/nm 外观特征 能否通过滤纸 有否丁达尔效应 实例 溶液 小于1 均匀、透明、稳定 能 没有 NaCl、蔗糖溶液 胶体 在1—100之间 均匀、有的透明、较稳定 能 有 Fe(OH)3胶体 浊液 大于100 不均匀、不透明、不稳定 不能 没有 泥水 二、物质的化学变化 1、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各种各样的化学变化,依据一定的标准可以对化学变化进行分类。 (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可以分为: A、化合反应(A+B=AB)B、分解反应(AB=A+B) C、置换反应(A+BC=AC+B) D、复分解反应(AB+CD=AD+CB) (2)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可将反应分为: A、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一类反应。

    主要包括复分解反应和有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 B、分子反应(非离子反应) (3)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可将反应分为: A、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中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 实质: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 特征: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 B、非氧化还原反应 2、离子反应 。

    6.求高中化学必修一专题一第一,二单元笔记,急用

    1." 密度比水轻的溶液:密度越大浓度也越小.想不通了!"这样的溶液在高中主要记住两个“氨水、酒精溶液”,以酒精溶液为例,只有酒精时,密度比水小,所以酒精浓度越大(即水越少),越接近酒精的密度,所以会越小.2.“溶液密度与浓度的关系为什么是以水标准的?可不可以是相对另外一种溶液为标准?”因为溶剂是水,浓度很小的时候相当水了,所以和水比较才有意义.3.“比水重的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混合溶液质量分数大于混合前两溶液质量分数之和的平均值.同理,为什么说是 比水重?”比水重的溶液的密度比水大,随浓度的增大而增大,相反,若密度比水轻的溶液,浓度越大密度越小.4.用滤纸称量易潮解的物质,溶质质量为什么减小?那么应该怎么称量?上述实验中,为什么要摇动容量瓶?易潮解的物质吸水后粘在滤纸上,所以溶质质量减小,应该在烧杯中称量.实验中,摇动容量瓶的目的是使溶液混合均匀,防止混合不均匀体积不同.5.“向用硫酸酸化的双氧水中加KMNO4标准夜(为什么是标准夜?,可以不用标准夜吗).为什么反应完全进行的标志是紫色半分钟不褪去?”在滴定实验中,已知浓度的溶液就是标准溶液,用已知浓度的KMNO4标准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双氧水,利用方程式计算双氧水的浓度,“紫色半分钟不褪去”证明反应恰好进行完全,这是实验规定的,如果褪色说明KMNO4标准溶液不够,还要继续加入.6.“去除苯中的甲苯,为何可以加入酸化的KMNO4和NAOH,甲苯被氧化除去?”苯的同系物可以被酸化的KMNO4氧化成苯甲酸(苯不能反应),苯甲酸和NAOH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苯甲酸钠,再用分液的方法分离出苯.高中化学不是很难,主要多记忆、多理解,这些老师是讲过的(我是高中化学老师),你可能忘记了,看到你的问题,知道你很会学习,祝成绩进步。

    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