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会摄影摄影流程稿件
1.如何参加展览 谈展览摄影作品的呈现
民主和包容性是以往平遥的一贯作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起到了繁荣和推动摄影文化普及的作用,但是随着摄影这门消费性技术的普及,摄影的人越来越多,参加展览的人也越来越多,于是平遥的低门槛招展制度也就开始曝露了一些缺陷。这个缺陷就是展出者满意,观看者不满意,因为低门槛造成了展览的低劣化,结果造成对摄影有严肃追求和水平相对较高的人士的疏离。因为人们感觉不到花钱费力去平遥有什么可以获益的。其实这也不仅仅是平遥的问题,其它摄影节也同样面临这个问题。尤其在今天互联网如此发达的条件下,摄影作品的传播方式早就有了巨大的变化,如何经营好一个具有吸引力的摄影节就真是一个大问题了。
最近受平遥大展艺委会主任张国田先生委托,帮助对一些向平遥大展自由投稿的摄影作品进行一些整理,以便让本届平遥大展的总体面貌向专业性和学术性上提升一步。这些作品本来都是像以往那样直送组委会,在获得组委会批准之后自己根据组委会指定的展出区域办展,有点"我的地盘我做主"的味道,但是展出的效果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组委会给我提供了四十余位作者的作品,有的是直接纪实性的作品;有的是较为主观化的艺术性作品,每位作者的作品均在十五幅左右。由于展览空间展线的限制,十五幅作品显然过多,需要进行适当的删减,以便让每位作者的作品有一个较好的呈现。在编辑过程中,发现了这些朋友们在编辑处理自己作品中的许多问题,比如:
1, 作品的规格不统一,长宽比例紊乱
2, 作品的色彩不统一,黑白彩色混搭
3, 作品的幅向不统一,横幅竖幅交错
4, 作品的镜头焦段不统一,景别上忽远忽近
这些问题非常强烈地出现在这批作品中,一时让我想起这些年很多朋友给我看作品时自己的感受。
照相机的普及化,让许多朋友以为自己拥有了照相机拍出了许多照片就是成功的摄影师了。照相机制造照片的技术会很容易地给许多人以幻觉,殊不知那些照片在本质上和文字并无太大的区别,都是需要人们将其散乱的碎片般的照片加以编辑组合,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语句,达到表述自己思想的目的。
在物质匮乏的时代,摄影是奢侈的,而且也和单幅绘画有一段同步的时期,所以人们对照片的评价有相当部分和对绘画的评价一样,把它当成一个独立的意义解释对象。很长时间,各种摄影展览都是以单幅作品为主。单幅作品在那个时期可以满足人们在两个方面简单的需求,一是政治性宣传,一是唯美的需求。这两类需求都不要求影像进行复杂的叙事,也就是说单幅的影像可以独立成章。再加上匮乏时代允许的低产出门槛,独幅作品的展示自然也就顺理成章了。
随着物质社会时代的来临,家庭恩格尔系数不断降低,原来昂贵的摄影器材在整体提高的物质生活水平中显得低廉化,摄影消费在城市人群中越来越高,摄影已经成为人们普通的生活方式之一。对于职业的摄影家和以摄影作为表现媒介的艺术家们来说,独幅的摄影作品就显得过于单薄和孱弱了。另一方面,社会展览空间的拓展和泛化,也给艺术家和摄影家提供了更充分表达自己的空间,于是以规模化的影像展示渐渐成为主流。既然规模化,就要产生规模系统的内在语言逻辑关系,而不是规模化的碎片呈现。展什么,怎么展?就成为一个必然考量的问题了。在这些问题的思考中,人们开始产生和总结经验。在诸多经验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展览语言的纯粹性和集中性。每一个展览,必须做到语言单一,突出主题,不要面面俱到。也就是说,一个展览解决一个问题。要做到主题明确,语义清楚,让观众在欣赏中看到作者的明确思想和专业品格。
首先话题要集中,只呈现自己要表达的一个思想内容和技巧风格。不要说东说西,面面俱到,说事就是说事,不要再考虑无关的技巧,不能炫技。最大的技巧就是一个技巧,不要再生枝节。比如:你是要表现一种悱恻的心情,就注意作品整体的朦胧性,任何写实性的元素都要淡化;你是以表现人物肖像为主的,就要注意肖像的景别必须统一,是头部特写的就不要夹杂半身像;你是表现生活场景的,就需要注意作品镜头焦距段的统一性,不要远景近景什么都有,那是给传媒杂志的报道性摄影才需要的;展出作品的幅面方向应该一致,不要横幅竖幅夹杂,要不都是横幅,要不都是竖幅,必须一致;要注意色彩和色调的统一性,高明的人甚至考虑到了作品颗粒的一致性,不要影调忽明忽暗。
以上这些主要是指艺术性的作品展示。如果展示报道性的图片故事,则只需注意影调色彩的统一性即可,其它是不太受限制的。
其实这些都是常识性的问题,但常识却往往是最容易被人所忘记的,甚至有些朋友干了一辈子还是不注意这些基本的常识,就是件非常遗憾的事儿了。
2.学校要开一个摄影展,要求每个同学为这个展览用文学语言写一份导
导语:这大千世界对我们来说有太多的未知,记录文化的方式有很多,我们今天通过摄影这种最直观和形象的方式来分享和交流自己的视野和思想,照片涉及人物、人文和风景,愿这些可以带给你们心灵的陶冶和感触
结束语:今天的摄影展到此结束,希望大家都有所收获,在此之后可以交流交流彼此的心得,我们旨在通过这次展览培养同学们对摄影的了解和热爱,搭建一个交流进步的舞台。愿摄影会增进同学们的交流和感情,充实你们的生活。这次展览投入了各方的精力和感情,谨此对各位参展同学表示感谢
3.年会、晚会拍摄工作流程是怎样的
年会、晚会拍摄前的准备 了解年会内容,准备好年会日程表、年会内容提纲、活动节目方案、会务接待保障预案、活动安全保障预案等。
实地考察会场的大小、灯光情况、主宾位置、确认拍摄的位置等。 打下草稿确定需要拍摄的内容要点。
在年会的前一天准备好需要的摄像器材及录像带等。 落实人员分工,到场时间等。
勘察场地、设备安装、布置电缆、操控台搭建、大摇臂架设、机位信号调试、摄像到位、调白平衡、调摄像机光圈…… 细节很多。 年会、晚会开始前的拍摄 拍摄年会的时间、地点、参会人员,会场外面的环境介绍的镜头等。
大型晚会转播,事无巨细,环节多,关键控制点多,人员分工多,靠责任心、靠经验,但更要靠流程、靠规范。 年会、晚会进行中的拍摄 对于重要的发言人应该用全身或是半身特写画面。
听众听讲的画面(小全、特写)、员工专注的神情或动作。 年会的大全景、主台上嘉宾的大全、小全、中景、近景。
员工鼓掌的大全、小全等。 年会、晚会结束后的拍摄 应该先将镜头画面对着主台,然后再把画面转向起立鼓掌的听众,此时要对全景有一定的层次把握。
最后出口处拍摄与会者出场的画面,以”渐变黑幕“的画面转变方式结束本次年会拍摄。 有些年会在结束后会有主要领导接见年会来宾的活动,这时应在拍完最后一个发言者后马上到达接见活动现场,提前做好拍摄的准备工作。
在拍摄时要注意拍下主宾的画面。 年会主题明确,年会主次关系分明,完成一次完美的拍摄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