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范文 > 范文
  • 寓言故事朗诵稿件

    1.求适合朗诵的寓言故事

    这3个我觉得是肢体语言最丰富!最好挖掘的寓言故事! 《乌鸦与狐狸》克雷洛夫 关于阿谀拍马的卑鄙和恶劣,不知告诫过我们多少遍了,然而总是没有用处,拍马屁的人总会在我们的心里找到空子。

    上帝不知怎么赏给乌鸦-小块乳酪。鸟鸦躲到一棵枞树上。

    它好象已经安顿下来,准备享受它的口福了。但是它的嘴半开半闭着,含着那小块美味的东西在沉思。

    不幸这时候跑来一只狐狸,一阵香味立刻使它停住了。它瞧瞧乳酪,舔舔嘴。

    这坏东西跷起脚偷偷走近枞树。它卷起尾巴,目不转睛地瞅着。

    它那未柔和地说话,一个字一个字都是细声细语的: “你是多么美丽呀;甜蜜的鸟!那脖子,唷,那眼睛,美丽得象个天堂的梦!而且,怎样的羽毛!怎样的嘴呀!只要你开口,一定是天使的声音。唱吧,亲爱的,别害躁!啊,小妹妹,说实话,你出落得这样美丽动人,要是唱得同样地美丽动人,在鸟类之中,你就是令人拜倒的皇后了!” 那傻东西被狐狸的赞美搞得昏头昏脑,高兴得连气也透不过来了。

    它听从狐狸的柔声劝诱,提高嗓门儿,尽乌鸦之所能,叫出刺耳的声调。 乳酪掉下去了!——乳酪和狐狸都没影了。

    (选自《克雷洛夫寓言》时代出版社 1951年版 第7一9页) 《猴吃西瓜》猴王找到了一个大西瓜,但是,他不知道西瓜的吃法。有心请教别人吧,又不好意思,那样就显得自己太无知了。

    “这……哎!有了!”猴王想出了一个妙计。 他把猴子、猴孙,那一大群猴儿召集到一块儿。

    猴王说:“今天我找到了一个大西瓜,把你们请来饱餐一顿。可是咱们把话说清楚,在吃西瓜之前,我要测验一下你们的本领。

    谁的本领强,谁的本领弱,今天就可以知道啦。就说这西瓜的吃法,我是知道的,可我要看你们说的对不对。

    必须说实话,说对了就多吃一份西瓜。” 小毛猴听了,抓耳挠腮地第一个抢着说:“我知道,我知道,西瓜是吃瓤子的!” 短尾巴猴紧跟着说:“我不同意他的说法!上次我到奶奶家去,奶奶请我吃甜瓜,甜瓜不是吃瓤的。

    我想甜瓜是瓜,西瓜也是瓜,总而言之都是瓜。西瓜当然也是吃皮的!” “不对,西瓜是吃瓤的!” “不对,西瓜是吃皮的!” “你胡说!” “你胡说!” “这……”猴王不知谁是谁非,就把眼光转到了年岁最大的老猴身上。

    老猴一看,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到自已身上,就哆哆嗦嗦地站起来,说话了:“(咳嗽)这个这个这个……就西瓜当然……是吃皮的啦!不瞒各位,我之所以老而不死,就是吃了西瓜皮的缘故!” 听老猴这么一说,猴子们都喊叫起来:“对,西瓜是吃皮的!”“对,西瓜不是吃瓤的!” 猴王一看大家都说西瓜是吃皮,就以为真正的答案找出来了。他大着胆子对大家说:“你们说得对,只有小毛猴说错。

    不懂装懂,没吃过西瓜,还硬说西瓜是吃瓤的。哼!我一生中最爱讲老实话,对不老实的话我一听就生气。

    这次我们都吃西瓜皮,就叫小毛猴受惩罚,让他吃瓤子!”说着拿起刀“扑”的一下把西瓜剖开,大家一起分西瓜皮吃,只有小毛猴在一旁吃瓤,受惩罚。 吃着吃着,一个小猴子觉得不是味儿,悄悄地问旁边一个猴子:“哎,我说,这东西怎么不好吃呀?” “那,那是你吃不惯。

    我过去常吃西瓜,西瓜呀,就是这个味儿。” 《提升公司教练能力》 一英里赛跑,当第一个职业运动员跑过4分钟后,全世界所有运动专家、生理学家都断言:一英里4分钟是人类极限,不可能有人突破。

    但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教练,用并不复杂的方法,最先帮一位业余运动员突破了这个限制。他把一英里分成8等份,根据选手体能,计算出通过每等份应该用的时间。

    然后在每个等份处都有一个小教练掐秒,报告给运动员:“太快了,悠着点儿!”“慢了,该加油冲了!”有意思的是,这个最早突破“极限”的人竟然是个医学院学生!此后,所有职业运动员都能突破这个所谓“生理极限。” 显然,问题不在选手运动能力高低,而在于教练指导水平高低。

    同样,员工的能力就象水下的冰山,关键在于管理者能不能通过指导把水下冰山托出水面。 大量公司认识到,与其招聘新人,不如开发现有人力资源。

    人有潜力,关键是有没有办法挖掘潜力。教练的指导不是速药,它恰恰强调个人的持续学习过程,帮助个人在目前不擅长的领域取得成功。

    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公司都需要从员工身上获得持续的高表现。 98年,企业普遍认识到,管理跟不上是公司的致命伤,迫切希望提高管理能力。

    其实企业的管理能力并不体现在策略上,而体现在人的行为上。提高人的行为能力的最有效方法是管理者自上而下的言传身教和现场指导。

    提升企业管理能力没有速效药,最可靠的方法是:培训+教练指导。培训可以请进来,但是培训公司走了,管理者若是没有教练能力,培训内容还是扎不下根。

    因此,没有大量善于指导下属的“教练”,企业的管理水平不可能真正提高。中基层经理普遍缺乏教练能力是提升管理水平的明显瓶颈。

    2.求一篇较长的寓言故事,朗诵用

    杨布打狗 从前,在一个不太出名的小山村,住着一户姓杨的人家,靠在村旁种一片山地过日子。

    这户人家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杨朱,小儿子叫杨布,两兄弟一边在家帮父母耕地、担水,一边勤读诗书。这兄弟两人都写得一手好字,交了一批诗文朋友。

    有一天,弟弟杨布穿着一身白色干净的衣服兴致勃勃地出门访友。在快到朋友家的路上,不料天空突然下起雨来了,雨越下越大,杨布正走在前不着村、后不落店的山间小道上,只好硬着头皮顶着大雨,被淋得落汤鸡似地跑到了朋友家。

    他们是经常在一起讨论诗词、评议字画的好朋友,杨布在朋友家脱掉了被雨水淋湿了的白色外衣,穿上了朋友的一身黑色外套。朋友家里招待杨布吃过饭,两人又谈论了一会儿诗词,评议了一会儿前人的字画。

    他们越谈越投机,越玩越开心,不觉天快黑下来了,杨布就把自已被雨水淋湿了的白色外衣晾在朋友家里,而自己就穿着朋友的一身黑色衣服告辞朋友回家。 雨后的山间小道虽然是湿的,但由于路面上小石子铺得多,没有淤积的烂泥。

    天色渐渐地暗下来了,弯弯曲曲的山路还是明晰可辨。晚风轻轻吹着,从山间送来一阵阵新枝嫩叶的清香。

    要不是天愈来愈黑下来了,杨布还真有点儿雨后漫游山岗的雅兴哩!他走着、走着,走到自家门口了,还沉浸在白天与朋友畅谈的兴致里。这时,杨布家的狗却不知道是自家主人回来了,从黑地里猛冲出来对他汪汪直叫。

    须臾,那狗又突然后腿站起、前腿向上,似乎要朝杨布扑过来。杨布被自家的狗这突如其来的狂吠声和它快要扑过来的动作吓了一跳,十分恼火,他马上停住脚向旁边闪了一下,愤怒地向狗大声吼道:“瞎了眼,连我都不认识了!”于是顺手在门边抄起一根本棒要打那条狗。

    这时,哥哥杨朱听到了声音,立即从屋里出来,一边阻止杨布用木棒打狗,一边唤住了正在狂叫的狗,并且说:“你不要打它啊!应该想想看,你白天穿着一身白色衣服出去,这么晚了,又换了一身黑色衣服回家,假若是你自己,一下子能辨得清吗?这能怪狗吗?” 杨布不说什么了,冷静地思考了一会儿,觉得哥哥杨朱讲的也是有道理的。狗也不汪汪地叫了,一家人重新又恢复了原先的快乐。

    这篇寓言故事说明:若自己变了,就不能怪别人对自己另眼相看。别人另眼看自己,首先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不然的话就像杨布那样:一身衣服变了,反而怪狗不认识他。

    被同伴驱逐的蝙蝠 很久以前,鸟类和走兽,因为发生一点争执,就爆发了战争。并且,双方僵持,各不相让。

    有一次,双方交战,鸟类战胜了。蝙蝠突然出现在鸟类的堡垒。

    “各位,恭禧啊!能将那些粗暴的走兽打败,真是英雄啊!我有翅膀又能飞,所以是鸟的伙伴!请大家多多指教!” 这时,鸟类非常需要新伙伴的加入,以增强实力。所以很欢迎蝙蝠的加入。

    可使蝙蝠是个胆小鬼,等到战争开始,便秘不露面,躲在一旁观战。后来,当走兽战胜鸟类时,走兽们高声地唱着胜利的歌。

    蝙蝠却又突然出现在走兽的营区。“各位恭禧!把鸟类打败!实在太棒了!我是老鼠的同类,也是走兽!敬请大家多多指教!” 走兽们也很乐意的将蝙蝠纳入自己的同伴群中。

    于是,每当走兽们胜利,蝙蝠就加入走兽。每当鸟类们打赢,却又成为鸟类们的伙伴。

    最后战争结束了,走兽和鸟类言归和好,双方都知道了蝙蝠的行为。当蝙蝠再度出现在鸟类的世界时,鸟类很不客气的对他说:“你不是鸟类!” 被鸟类赶出来的蝙蝠只好来到走兽的世界,走兽们则说:“你不是走兽!” 并赶走了蝙蝠。

    最后,蝙蝠只能在黑夜,偷偷的飞着。--------------------------------------------------------------------------------蚂蚁报恩 在一个炎热的夏季里,有一只蚂蚁被风刮落到池塘里,命在旦夕,树上有只鸽子看到这 情景。

    “好可怜噢!去帮他吧!”鸽子赶忙将叶子丢进池塘。 蚂蚁爬上叶子,叶子在漂到池边,蚂蚁便得救了。

    “多亏鸽子的救助啊!” 蚂蚁始终记得鸽子的救命之恩。 过了很久,有位猎人来了,用枪瞄准树上的鸽子,但是鸽子一点儿也不知道。

    这时蚂蚁 爬上猎人的脚,狠狠咬了一口。“哎呀!好痛!啊!”猎人一痛,就把子弹打歪了。

    使得鸽 子逃过一劫,并且蚂蚁也报答了鸽子的救命之恩。 --------------------------------------------------------------------------------狡猾的狐狸 两只猫互相争夺美食。

    “这是我发现的,所以是我的!” “不对,我先发现的,应该是我的!” “不,是我先的,拿来!” “才不给哩!” “放手啊!” “才不放手!” 两只猫互不退让,紧抓着食物不放。 过路的狐狸停住了脚,用两只闪亮的眼睛看了看。

    然后硬闯入这两只猫中间。 “孩子们,你们吵什么?” “嗯!狐狸伯伯,请评理,是他想抢走我发现的食物啊!” “不对,这是我先发现的!” “我知道了,知道了!伯伯会好好地把食物分成两半的,不要在吵了,去拿秤来!” 狐狸将食物分成两半,并且用秤量了起来。

    “咦,右边比较重喔!” 狐狸说着就把右边的一半咬下了一小口。 “啊!这次变成左边比较重啦!” 接着狐狸又咬了一口右边的食物。

    “这样右边又太轻了!” 于是在咬下一口左边的。 两只猫睁着眼睛看着秤上的食物,变成了豆粒般大小。

    3.寓言(适合朗诵的,2分钟以内)

    古代,人们将那些身怀绝技云游四方的人叫“兰子”。

    宋国有一个走江湖卖艺的兰子,凭着他所怀有的绝技求见宋王宋元君,以期得到宋元君的重用。宋元君接见了他,并让他当众表演技艺。

    只见这个兰子用两根比身体长一倍的木棍绑在小腿上,边走边跑,同时手里还耍弄着7把宝剑。他一边用右手接连地向空中抛出宝剑,一边用左手准确无误地去接不断下落的剑。

    7把明晃晃的宝剑在他手上从左到右有条不紊地轮番而过,而空中则总有5把宝剑像一个轮回的光圈那样飘然飞舞。宋元君看了这令人眼花缭乱的绝技,非常吃惊,他连声喝彩道:“妙!妙!”旁边围观的人也无不拍手叫绝。

    宋元君十分开心,马上叫人赏赐给这个卖艺人金银玉帛。 不久,又有一个会耍“燕戏”的兰子,听说了宋元君赏赐耍剑艺人金银的事,便前去求见宋元君。

    这一回,宋元君却不但毫无兴趣,而且大怒说:“先前那个有绝技的人来求见我,正好碰上我心情好,虽然他的技艺毫无用处,但是我仍然赏了他金银玉帛。今天这个兰子一定是听说了那件事才来求我看他表演的。

    这不明明是为贪财而献技、希望向我讨赏的吗?这种人实在可气!” 于是宋元君命人把那个会“燕戏”的兰子抓了起来。宋元君本来打算杀了那个人,后来又觉得他并无什么大的罪过,只把他关了一个月就放了。

    一个只凭自己的喜怒来决定人的价值的昏君,在处理国家大事上必定是没有原则的。如果凭一件偶然的事情,就以为他“识才”,那也是愚蠢的。

    一个晴朗的早晨,曾子的妻子梳洗完毕,换上一身干净整洁的蓝布新衣,准备去集市买一些东西。她出了家门没走多远,儿子就哭喊着从身后撵了上来,吵着闹着要跟着去。

    孩子不大,集市离家又远,带着他很不方便。因此曾子的妻子对儿子说:“你回去在家等着,我买了东西一会儿就回来。

    你不是爱吃酱汁烧的蹄子、猪肠炖的汤吗?我回来以后杀了猪就给你做。”这话倒也灵验。

    她儿子一听,立即安静下来,乖乖地望着妈妈一个人远去。 曾子的妻子从集市回来时,还没跨进家门就听见院子里捉猪的声音。

    她进门一看,原来是曾子正准备杀猪给儿子做好吃的东西。她急忙上前拦住丈大,说道:“家里只养了这几头猪,都是逢年过节时才杀的。

    你怎么拿我哄孩子的话当真呢?”曾子说:“在小孩面前是不能撒谎的。他们年幼无知,经常从父母那里学习知识,听取教诲。

    如果我们现在说一些欺骗他的话,等于是教他今后去欺骗别人。虽然做母亲的一时能哄得过孩子,但是过后他知道受了骗,就不会再相信妈妈的话。

    这样一来,你就很难再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了。”曾子的妻子觉得丈夫的话很有道理,于是心悦诚服地帮助曾子杀猪去毛、剔骨切肉。

    没过多久,曾子的妻子就为儿子做好了一顿丰盛的晚餐。 曾子用言行告诉人们,为了做好一件事,哪怕对孩子,也应言而有信,诚实无诈,身教重于言教。

    一切做父母的人,都应该像曾子夫妇那样讲究诚信,用自己的行动做表率,去影响自己的子女和整个社会。

    4.关于童话寓言的播音主持稿子

    这个稿子很考验对角色心理特点的把握

    猴吃西瓜

    猴王找到了一个大西瓜,可是,怎么吃呢?这个猴啊,是从来也没有吃过西瓜。忽然,他想出了一条妙计,于是,把所有的猴都招集来了。

    他清了清嗓子:“今天,我找到了一个大西瓜。至于这西瓜的吃法嘛,我当然……当然是知道的。不过,我要考验一下大伙的智慧,看看谁能说出这西瓜的吃法。如果说对了,我可以多赏他一块。如果说错了,我可要惩罚他!”

    大伙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是谁也没有吃过西瓜。

    小毛猴眨巴眨巴眼睛,挠了挠腮说:“我知道,吃西瓜是吃瓤!”

    “不对!小毛猴说得不对!”秃尾巴猴跳了起来:“我小的时候跟我妈去姥姥家,吃过甜瓜,吃甜瓜就是吃皮。我想,这甜瓜也是瓜,西瓜也是瓜,吃西瓜嘛,当然也是吃皮咯。”

    这时候,大伙争执起来,有的说:“吃西瓜吃皮!”有的说:“吃西瓜吃瓤!”可争了半天,也没争出个结果,于是都不由的把目光集中到一个老猴的身上……

    这老猴认为出头露面的机会来了,他捋了捋胡子,打扫了一下嗓子说:“这吃西瓜嘛,当然……当然是吃皮咯。我从小就爱吃西瓜,而且……而且一直都是吃皮的。我想,我之所以老而不死,就是因为吃了这西瓜皮的缘故……”

    大伙都欢呼起来:“对!吃西瓜吃皮!”“吃西瓜吃皮!”……

    猴王认为找到了正确答案,他站起身来,上前一步,开言道:“对!大伙说得对!吃西瓜是吃皮。哼!就小毛猴崽子一个人说吃西瓜吃瓤,那就让他一个人吃吧!咱们大伙,都吃西瓜皮!”

    西瓜一刀两半,小毛猴吃瓤。大伙,是共分西瓜皮……

    有个猴吃了两口,就捅了捅旁边的说:“哎,我说这可不是滋味啊!”

    “ 咳,老弟,我常吃西瓜,西瓜嘛,就是这味。。。。。”

    5.求一篇较长的寓言故事,朗诵用

    杨布打狗 从前,在一个不太出名的小山村,住着一户姓杨的人家,靠在村旁种一片山地过日子。

    这户人家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杨朱,小儿子叫杨布,两兄弟一边在家帮父母耕地、担水,一边勤读诗书。这兄弟两人都写得一手好字,交了一批诗文朋友。

    有一天,弟弟杨布穿着一身白色干净的衣服兴致勃勃地出门访友。在快到朋友家的路上,不料天空突然下起雨来了,雨越下越大,杨布正走在前不着村、后不落店的山间小道上,只好硬着头皮顶着大雨,被淋得落汤鸡似地跑到了朋友家。

    他们是经常在一起讨论诗词、评议字画的好朋友,杨布在朋友家脱掉了被雨水淋湿了的白色外衣,穿上了朋友的一身黑色外套。朋友家里招待杨布吃过饭,两人又谈论了一会儿诗词,评议了一会儿前人的字画。

    他们越谈越投机,越玩越开心,不觉天快黑下来了,杨布就把自已被雨水淋湿了的白色外衣晾在朋友家里,而自己就穿着朋友的一身黑色衣服告辞朋友回家。 雨后的山间小道虽然是湿的,但由于路面上小石子铺得多,没有淤积的烂泥。

    天色渐渐地暗下来了,弯弯曲曲的山路还是明晰可辨。晚风轻轻吹着,从山间送来一阵阵新枝嫩叶的清香。

    要不是天愈来愈黑下来了,杨布还真有点儿雨后漫游山岗的雅兴哩!他走着、走着,走到自家门口了,还沉浸在白天与朋友畅谈的兴致里。这时,杨布家的狗却不知道是自家主人回来了,从黑地里猛冲出来对他汪汪直叫。

    须臾,那狗又突然后腿站起、前腿向上,似乎要朝杨布扑过来。杨布被自家的狗这突如其来的狂吠声和它快要扑过来的动作吓了一跳,十分恼火,他马上停住脚向旁边闪了一下,愤怒地向狗大声吼道:“瞎了眼,连我都不认识了!”于是顺手在门边抄起一根本棒要打那条狗。

    这时,哥哥杨朱听到了声音,立即从屋里出来,一边阻止杨布用木棒打狗,一边唤住了正在狂叫的狗,并且说:“你不要打它啊!应该想想看,你白天穿着一身白色衣服出去,这么晚了,又换了一身黑色衣服回家,假若是你自己,一下子能辨得清吗?这能怪狗吗?” 杨布不说什么了,冷静地思考了一会儿,觉得哥哥杨朱讲的也是有道理的。狗也不汪汪地叫了,一家人重新又恢复了原先的快乐。

    这篇寓言故事说明:若自己变了,就不能怪别人对自己另眼相看。别人另眼看自己,首先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不然的话就像杨布那样:一身衣服变了,反而怪狗不认识他。

    被同伴驱逐的蝙蝠 很久以前,鸟类和走兽,因为发生一点争执,就爆发了战争。并且,双方僵持,各不相让。

    有一次,双方交战,鸟类战胜了。蝙蝠突然出现在鸟类的堡垒。

    “各位,恭禧啊!能将那些粗暴的走兽打败,真是英雄啊!我有翅膀又能飞,所以是鸟的伙伴!请大家多多指教!” 这时,鸟类非常需要新伙伴的加入,以增强实力。所以很欢迎蝙蝠的加入。

    可使蝙蝠是个胆小鬼,等到战争开始,便秘不露面,躲在一旁观战。后来,当走兽战胜鸟类时,走兽们高声地唱着胜利的歌。

    蝙蝠却又突然出现在走兽的营区。“各位恭禧!把鸟类打败!实在太棒了!我是老鼠的同类,也是走兽!敬请大家多多指教!” 走兽们也很乐意的将蝙蝠纳入自己的同伴群中。

    于是,每当走兽们胜利,蝙蝠就加入走兽。每当鸟类们打赢,却又成为鸟类们的伙伴。

    最后战争结束了,走兽和鸟类言归和好,双方都知道了蝙蝠的行为。当蝙蝠再度出现在鸟类的世界时,鸟类很不客气的对他说:“你不是鸟类!” 被鸟类赶出来的蝙蝠只好来到走兽的世界,走兽们则说:“你不是走兽!” 并赶走了蝙蝠。

    最后,蝙蝠只能在黑夜,偷偷的飞着。--------------------------------------------------------------------------------蚂蚁报恩 在一个炎热的夏季里,有一只蚂蚁被风刮落到池塘里,命在旦夕,树上有只鸽子看到这 情景。

    “好可怜噢!去帮他吧!”鸽子赶忙将叶子丢进池塘。 蚂蚁爬上叶子,叶子在漂到池边,蚂蚁便得救了。

    “多亏鸽子的救助啊!” 蚂蚁始终记得鸽子的救命之恩。 过了很久,有位猎人来了,用枪瞄准树上的鸽子,但是鸽子一点儿也不知道。

    这时蚂蚁 爬上猎人的脚,狠狠咬了一口。“哎呀!好痛!啊!”猎人一痛,就把子弹打歪了。

    使得鸽 子逃过一劫,并且蚂蚁也报答了鸽子的救命之恩。 --------------------------------------------------------------------------------狡猾的狐狸 两只猫互相争夺美食。

    “这是我发现的,所以是我的!” “不对,我先发现的,应该是我的!” “不,是我先的,拿来!” “才不给哩!” “放手啊!” “才不放手!” 两只猫互不退让,紧抓着食物不放。 过路的狐狸停住了脚,用两只闪亮的眼睛看了看。

    然后硬闯入这两只猫中间。 “孩子们,你们吵什么?” “嗯!狐狸伯伯,请评理,是他想抢走我发现的食物啊!” “不对,这是我先发现的!” “我知道了,知道了!伯伯会好好地把食物分成两半的,不要在吵了,去拿秤来!” 狐狸将食物分成两半,并且用秤量了起来。

    “咦,右边比较重喔!” 狐狸说着就把右边的一半咬下了一小口。 “啊!这次变成左边比较重啦!” 接着狐狸又咬了一口右边的食物。

    “这样右边又太轻了!” 于是在咬下一口左边的。 两只猫睁着眼睛看着秤上的食物,变成了豆粒般大小。

    “实在没。

    6.关于寓言的诗歌

    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种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以达到劝诫、教育或讽刺的目的.

    1. 有所寄托的话. 《庄子·寓言》:“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巵言日出,和以天倪.” 陆德明释文:“寓,寄也.以人不信己,故托之他人,十言而九见信也.”

    2. 指托辞以寓意. 宋 王谠《唐语林·补遗一》:“ 元祐献诗十首,其词猥陋,皆寓言嬖幸,而意及兵戍.” 明 王琼《双溪杂记》:“后世山林隐逸之士有所纪述,若无统理,然即事寓言,亦足以广见闻而资智识.”

    3. 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常带有劝戒、教育的性质.如我国古代诸子百家著作中的寓言、古希腊《伊索寓言》、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等.

    根据对预言的理解,我觉得下面几首诗都有点寓言的意思: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梅》王安石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陶者》 梅尧臣

    昨日人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蚕妇》张俞

    还有很多,根据不同人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吧.

    7.适合女生朗诵的寓言故事

    1.所属著作:中国寓言 ·故事名称:孔雀惜尾 ·来源:网络 有一只雄孔雀的长尾巴真是漂亮极了,金黄和翠绿的颜色互相交错,在阳光下闪烁着艳丽的光泽,令人惊叹大自然的造化竟有如此神奇美妙的杰作,这绝不是一般的画家用七彩笔所能描绘得出来的。

    岂止是人类羡慕雄孔雀美丽的尾羽,就连这雄孔雀自身也因这美丽而陶醉,以至进一步养成了嫉妒的恶习。它虽然已经被人类驯养很久了,但只要是见到了有少男少女们穿着颜色鲜艳的服装在大街上行走,仍然禁不住妒火中烧,总要撵上去啄咬几口,才肯罢休。

    早先,这只雄孔雀每逢在山里栖息的时候,总是要首先选择好一个能掩藏尾羽的地方,然后再来安置身体的其他部位。可是有一天,天上突然下起了大雨,雄孔雀因躲避不及,而淋湿了漂亮的尾羽,这使它好痛心呀。

    恰在此时,手持罗网捕鸟的人又来到了面前,而这只孔雀还在珍惜顾盼自己漂亮的尾羽,不肯展翅高飞逃离现场,于是只好落入了捕鸟人撒下的罗网。 雄孔雀有着美丽的长尾羽,这本来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

    但它却对自己的这一优长之处珍爱得太过分了,其结果是反而招致了祸患。雄孔雀的下场警示人们:如果有谁对自己缺乏自知之明,将某个长处当包袱背起来,为其所累,这时好事就有可能变成坏事,引出本来不该发生的后果。

    2·所属著作:中国寓言 ·故事名称:神童的不幸 ·来源:网络 有个小孩叫方仲永,出生在一个农人家庭。他家里祖祖辈辈都是种田人,没有一个文化人。

    他长到5岁了,还从未见过纸墨笔砚是个什么模样。 可是有一天,方仲永突然哭着向家里人要纸墨笔砚,说想写诗。

    他父亲感到十分惊讶,马上从邻居那里借来笔墨纸砚,方仲永拿起笔便写了4句诗,而且还给诗写了个题目。同乡的几个读书人知道了这件事,都跑到方仲永家来看,一致认为他写得不错。

    于是这件事很快传开了,知道的人不免个个称奇。 从此,方仲永家热闹起来,经常有人来家玩,有的当场出题要小仲永作诗。

    小仲永不论什么题目,他都能立刻成诗,而且内容深刻雅致,文采绚丽多姿,得到众人赞赏。 不久,方仲永的天生奇才传到了县里,引起了很大震动,人们都认为他是个神童。

    县里那些名流、富人,十分欣赏方仲永,连他父亲的地位也随着提高了不少。那些人对方仲永的父亲另眼相看,还经常拿钱帮助他。

    这样一来,方仲永的父亲便认为这是件有利可图的好事情,于是放弃了让方仲永上学读书的念头,而是每天带着方仲永轮流拜访县里的那些名流、富人,找机会表现方仲永的作诗天才,以博得那些人的夸赞和奖励。 这样一来,神童渐渐才思不济,久而久之,由于只一味凭着一点“天才”而没有后天的再学习,方仲永终至每况愈下。

    到十二三岁时,作的诗比以前大为逊色,前来与他谈诗的人感到很是失望。到了二十岁时,他的才华已全部消失,跟一般人并无什么不同,人们都遗憾地摇着头,可惜一个天资聪颖的少年终于变成了一个平庸的人。

    可见,一个人光有先天的智慧而不注重后天的学习是不行的,不注意接受新知识,到头来只会落在别人后面。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