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退修是什么意思

1.初审退修是指什么
退修是编辑部对那些从内容、结构、文字表达及编写格式等基本符合刊用要求,但有些地方仍需修改、补充的论文,在参考有关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由责任编辑把稿件中的主要问题清理出来提出明确、具体的修改意见,与作者沟通思想、交流信息、共同提高论文质量的一种方法。
退修既是编辑对论文进行初步加工的过程,也是一项必须有作者亲自完成的工作。其目的是使论文更具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和可读性,并使其内容更符合所投刊物的办刊宗旨。
要求作者在修改过程中补充遗漏的内容,改正文中不足,以最少的篇幅容纳最多的信息,为论文的顺利发表创造条件。
2.投稿中的初审已审回是什么意思
几乎杂志都是分初审和终审,”初审已审回”就是说你初审过了,然后等待终审,终审过了,就可以发表。
1.系统在接收投稿后,会发送收稿回执和交审理费通知; 2.稿件交责任编辑初审并送2位专家评审,进入评审过程,状态为“评审”; 3.若1位审稿人已返回审稿意见,状态为“评审部分已审回”;若2位审稿人均已返回审稿意见,状态为“评审已审回”; 4.责任编辑将审回的稿件加上处理意见,送主编终审(状态:“终审”); 5.主编终审后将稿件返回责任编辑处; 6.责任编辑将编辑部最终意见返回作者。 扩展资料 审稿的三步走:各类原稿的审读,通常采用初审、复审、终审三级审稿制度。
初审:要求通读原稿,提出基本评价和处理意见。 复审:要求复核初审意见,判断其正确程度,并解决初审中未能解决的问题。
终审:应对原稿质量和能否采用,作出最后决定。三级审稿都应有书面审稿意见,这是一部书稿在编辑过程中一项重要的记录,是书稿档案的重要部分,它还是对各级编辑人员进行业务考核的重要依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审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初审。
3.稿件退修后再审的专家和一审专家是同一个人吗
再审的专家和一审的不一定是同一个人。
再审的几个误区: 误区一:再审申请书不重要 1、当事人申请再审、检察监督(抗诉和再审检察建议)和法院依职权再审为启动再审的三种方式,但无论立法本意还是案件数量,当事人申请再审无疑最主要的再审启动方式。当事人申请再审必须提交再审申请书,这为民诉法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所明确规定,也是当事人享有申请再审权时应负担的诉讼义务。
2、再审申请书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审查效率和审查结果,应当认真对待。实践中,再审申请书却往往存在以下问题: (1)从头到尾从不引用民诉法第二百条第x项,这在形式上就不符合要求,因为再审审查是围绕十三项再审事由中的一项或几项展开的; (2)仅按一、二审思路笼统写“原审认定事实错误,适用法律不当”,而不是围绕具体再审事由和个案情况,对原裁判认定和说理展开攻击,缺乏有针对性的说服力; (3)大篇幅地摘抄原裁判内容,申请再审本身内容较少,造成再审申请书无必要的重复; (4)断章取义挑刺式地攻击原裁判的个别词句表述,而没有从案件争议焦点、实体权利构成要件及程序合法性要件展开整体而有逻辑的论述,难以达到启动再审的标准; (5)具体主张理由与所列引用法条的再审事由明显不符,实为另一再审事由,在其具体主张有理的情况下,是否裁定再审,令法官左右为难。
3、出现上述问题,不外乎以下几点原因: (1)有的当事人或代理律师往往误认为,纠正原裁判错误是法院职责所在,其只要随便提交个申请再审书即可。殊不知,民事再审仍然要受到处分原则约束,且不是所有的原审错误都必须通过或者能够通过再审予以纠正。
(2)误认为再审申请书相当于起诉状,等待询问或开庭时在详细表达意见或进一步提交书面意见。其实,再审审查不是一审程序,询问也不是开庭,大多数申请再审案件都是书面审查的,当事人或代理人未必有当面陈述的机会。
(3)原审裁判正确,难以找到更好的申请再审角度或新的理由,只能硬凑再审申请书的内容。 (4)律师对申请再审案件积极性不高或不负责任(这个你懂的,具体不在此开展)。
误区二:不提供对己不利的证据材料可提高再审率 1、再审申请人提供的证据材料不全是再审审查经常面临的问题。如合同纠纷案件中存在多份相关合同时,再审申请人只提供原审中提交的部分合同,或者提供缺页的合同文本。
有时,这出于当事人或代理人的疏忽,但更多地是出于如下心态: 2、让法官在审查时只看到对己有利的证据材料或部分内容,以达到裁定再审目的。且不说,对方当事人可能提供完整的证据材料,仅就裁定驳回还是启动再审的结论选择而言,法官选择前者面临的风险较小。
3、没有一个负责任的法官会在基本案情或争议内容不清的情况下,草率裁定再审,以致后来的再审裁判陷于被动。况且,大多数法院要求需要裁定再审的案件,应调阅原审卷宗。
因此,以故意遗漏某些材料或内容,求达到不当引导法官判断的想法,显得幼稚且不专业。 4、其实,上述情况更多地出现在申诉信访材料中,在诉访分离的格局下,作为专业的法律人,无论法官还是律师,都应该要以法律之道来应对法律问题。
误区三:再审审查案件三个月内必定审查完毕 1、民诉法第204条规定对当事人申请再审案件的审查期限为三个月,也就是说,三个月内要么裁定驳回,要么裁定再审,要么作裁定终结审查、并案等特殊处理,总之要有审查结果。但在实践中,有一部分案件无法在三个月内审查完毕,其中相当比例的是拟裁定再审的。
2、因为裁定再审案件往往需要调卷,法官审查更加细致,考虑更加周全,内部审批程序也更加复杂,有时要经过所在庭的审判长联席会议,甚至院审委会讨论决定。 3、对于审查超过三个月的案件,一般不能认为违反法律规定,因为民诉法第204条规定了延长审限的制度。
民诉法第209条第一款第三项规定“人民法院逾期未对再审申请作出裁定的”,当事人有权申请检察监督,但实践中,几乎没有因此而提起检察监督的案件,一定程度上也是考虑了上述情况。 4、因此,作为再审申请人不应急于要审查结果,一定程度上,审查时间越长,裁定再审的可能性越大。
4.论文稿件状态是复审已审回,没有给意见
过不了几天就会给出你的结果:是退修、退稿或直接录用,复审已审回是最后的决定阶段,耐心等几天就会有结果。如果你要是急,可以直接给编辑部打电话,问问你的稿件有没有录用,这样更快些。
期刊审稿应该有两步:
第一步是初审;
第二步是复审。复审就是外审,复审已审回说明外审已给出了审稿的意见,编辑会根据审稿的意见给主编审核。
扩展资料:
版权要求
1、所有作品无论是否发表,作者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享有著作权。
2、所有投稿作品投稿期刊及其相关合作机构(包括网站、出版物、移动网络等),享有有使用权。
网络投稿
网络虚拟投稿:在网络上发表与投递帖子、文章等之类信息从而达到共享。
保护制度
我国著作权实行自愿登记制度,投稿作品不论是否登记或出版发表,作者或其他著作权人依法取得的著作权不受影响。我国实行作品自愿登记制度的在于维护作者或其他著作权人和作品使用者的合法权益,有助于解决因著作权归属造成的著作权纠纷,并为解决著作权纠纷提供初步证据。
预防侵权
图书投稿技巧
首先要起一个能打动编辑与读者的好的书名,还要有内容简介、作者简介、目录、样张、市场调研观点,如果能请到有名气的作者给写个书评,出书的把握就更大了。
投稿分类
会员投稿
会员投稿:是某网站的会员才能进行投递与分享帖子以及文章等之类的信息术语共享到某网站。
匿名投稿
匿名投稿:是不用注册成为其站里的会员也可进行投递与分享帖子以及文章等之类的信息。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期刊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