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情况说明什么问题

1.时间不能证明什么
一个钟能做什么?
三十分钟又能做什么?
有人一分钟能洗簌完毕收拾整理,有人三十分钟都走不出寝室。
有人一分钟能静下来读书学习,有人三十分钟都翻不开书本。
有人一分钟能解决一个问题,有人三十分钟还抄不完十个单词。
……
这是一个时间的加法,但更是一个效率时间的加法。
时间并不意味着什么,效率时间才代表一切。
效率时间关键就在于你在有限的单位时间里有没有完成相应的任务、做完相应的事情。如果只是一味地算一笔时间账,永远是笔糊涂账。时间花了,精力费了,事情却依旧未能完成,效率时间就是零。一分钟做一分钟的事情,扎扎实实地落到一分钟里,效率时间就是一。
无数人在抱怨花了时间、花了精力,辛苦劳累,令人同情,然而,回望其做事的效果,简直不忍拍砖。时间并不能说明问题,花时间并不能代表勤奋。没有效率的时间是无效的时间,效率时间才是我们真正衡量一个人做事好坏的标准。
在学生打交道的过程中,学生总是抱怨时间不够,作业繁多,做不完。每次,作业收上来,成片成片地空着,一问,没时间,太忙。其他科目的老师也普遍反映这个问题。然而,认真检查学生的作业却并不是这么回事。学习习惯好的同学,不管作业再怎么多都能够优秀地完成,且还有多余的时间做自己的事情。于是,作业繁多或者没时间做这样的借口便完全不成立。
经过仔细地观察和思考,我发现了下面的现象。下午五点二十五下课,一直到晚自习七点,这之中有接近一个半小时的时间。而这些时间只有两件事情等待着学生去做:吃饭和洗澡。一个半小时对于吃饭与洗澡来说,应该绰绰有余。然而,尽管在如此宽裕的时间下,仍有不少地学生踏着晚自习的铃声冲进教室,然后满头大汗地摇着书本,喘着粗气、久久不能平静地进入到自习状态。结果可想而知,晚自习的效率极其地低,很多学生甚至连一课的作业都完不成。每到老师兴师问罪时,还理直气壮地回答,太忙,没时间。逻辑简直不可理喻。
今天因检查作业几乎全班不合格,只有六个学生按要求完成,因此下令6点10时准时到教室来。不少学生立刻叫苦连天:“老师,没时间!还要吃饭,还要洗澡!……”我立马回答:“三十分钟!不给你们目标和压力,你就不知道三十分钟能做些什么!今天是六点十分,下一次就是六点!三十分钟吃饭洗澡绰绰有余!”
六点一十,我准时到教室点到,此时已有大部分同学在教室等我了。点完名,有接7名同学未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到教室,绝大多数的同学完成了任务,三十分钟内吃晚饭、洗完澡。最后,做事最为懒散和拖沓的学生迟到了二十分钟,然而,相比七点打铃,七点二十静下心来学习,已经进步了一大步,最迟的学生也提前了三十分钟进入了教室,提前进入了学习状态。如此训练,尽量地压缩他们宽裕而漫长的自理时间,给予他们提出明确的时间范围和规定事物,能让他们在规定的时间里尽快地完成事物,提高效率,增加他们做事的有效时间,减少散漫拖沓而造成的时间浪费。这样的习惯要培养,且要不停地进行训练。不仅仅是学习,做任何事情,都要讲究效率,把握有效时间,在最短的时间里完成最大的工作量,尽可能地做好事情。
在初中阶段就得开始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和效率观念,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效率时间观念。让学生养成高效率的学习和做事的风格,改掉拖沓懒散的不良习惯。
时间不能说明什么,效率才代表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