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范文 > 范文
  • 傈僳演讲稿

    1.傈僳服饰400字的作文

    有一个美丽的少数民族——瑶族。

    瑶族的服饰在风俗习惯方面一直保持传统特点,尤其是在男女衣着上更为明显。 瑶族姑娘十分美丽,擅于刺绣。

    在衣襟、袖口、裤脚边都绣有精美的图案。头发绕于头顶,用五色细珠围着。

    苗族的小伙子,喜欢用红布或青布包头,穿长袖衣,斜挎白布“坎肩”,下着长裤。瑶族的男孩女孩长到十五、六岁九要换掉花帽改包头帕,标志着身体已经发育成熟了。

    衣服上的图案表达了瑶族人民多种崇拜的心理特征。 瑶族头饰颇具有特色,瑶族人民创造了许多多姿多彩的头饰,他们头饰可漂亮了!瑶族男女老少都留长头发。

    茶山瑶女子戴三对翘翅大银板;花瑶女子戴狗头冠,盘瑶女子则戴锦绣帽,那帽子绚美多姿,美不胜收;大排瑶男子蓄发挽髻,头包红布,插饰野鸡尾;蓝靛瑶男子则喜欢戴编制精美的马尾帽。再加上耳吊铝、锡、银制的耳环,脖子上数个项圈,这就更体现出瑶族服饰的美了! 这就是瑶族的特色服饰,我热爱这民族的服饰,更热爱这个美丽的民族。

    2.少数民族傈僳族服装秀解说词

    傈僳族主要聚居于滇西、滇西北怒江、澜沧江和金沙江两岸的河谷山坡地带。

    过去因所穿麻布衣服的颜色不同,又分为白傈僳、黑傈僳和花傈僳。聚居在福贡、贡山一带的白、黑傈僳族,年轻姑娘喜欢用缀有小白贝的红线系辫,已婚妇女则多喜欢头戴珠帽“俄勒”。

    “俄勒”是用珊瑚、料珠、海贝、小铜珠编织而成的。制作方法是:先选十几个直径约2厘米的白色海贝片,把它们钻出小孔,用线平穿成一个能套住后脑的圆套。

    海贝圈上半部分的贝片下面系上一个小铜珠,然后再将小铜珠横穿成串。这样便构成了一个以脑后海贝串、额前铜珠串为上下两边,以红白两色珊瑚、料珠串为中心的帘式、半月形珠帽,戴在头上正好能将头颅和两侧耳鬓罩住。

    妇女们戴上“俄勒”,头顶上的片片海贝如同银月高悬在上,下面的串珠,宛如众星捧月。最下端的铜珠,嵌在前额,金光闪闪,给人一种华美、尊贵的感觉。

    关于“俄勒”,傈僳族民间还流传着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远古时代,有一年天气大旱,河水干涸,庄稼枯焦,饥饿夺去了无数人的生命。有一对傈僳族男女青年受米斯神的指点,在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安了家。

    男的撵山打猎,女的管理家务,两人逐渐产生了爱慕之情。尽管两人勤劳耕作,但生活仍十分艰苦。

    男青年所穿简陋的兽皮衣服,已无法蔽体、御寒。姑娘看在眼里,疼在心头。

    于是决心要给小伙子织做一套舒适合体的衣服。她历尽艰辛,终于找到了荨麻,之后便不停地撕麻、煮麻、漂洗、捻线,不知经过多少日日夜夜,终于织成一件横纹麻布长衫。

    看到心爱的姑娘为了自己不辞辛劳,而阵阵山风袭来,她被吹散的发丝不时挡住视线,刺得她眼睛常常流下泪水的情景。小伙子暗想,能不能制作一顶帽子,拢住姑娘的乌发呢?一个明月高悬的夜晚,他望着天空,幻想着如果能用月亮一样洁白、光润的东西做成一顶帽子,把姑娘打扮得象月下的青山,该多好啊!于是,他踏遍千山万水,终于如愿以偿地在唐古拉山脚下找到海贝,用姑娘搓出的麻线,把磨好的海贝片和白色、红色的树果子穿成串,做出了一顶美观大方的“俄勒”。

    一个丰收的中秋之夜,小伙子捧出“俄勒”,伴着月光,戴在姑娘的头上。姑娘取出长衫,披在小伙子的身上。

    二人情深意绵,终于结成终身伴侣,生儿育女、繁衍子孙。从此,谈情说爱的傈僳族小伙子就必定要做一顶“俄勒”,送给自己心爱的姑娘,做为定情之物。

    姑娘也要亲自织做一件长衫,回赠自己的意中人。这种习俗世代相袭,一直流传至今。

    3.求助一篇发言稿

    进入古城│丽江古城

    初到古城旅游,最重要的是找到进入古城的最佳路线。这如同拍照片,找到一个好位置,对所取之景,便可以胸中有数,一览尽收。对游客来讲,首先要弄清楚古城所处的方位。其实方法很简单,你会发现丽江城里有一条清澈洁净的玉龙河和一座松柏掩映的狮子山,其流向和走势都是自北向南,它们彼此相依,连成一道天然的分界线,把丽江城清晰地一分为二,西边是新城区,而东边正是我们要找的古城区。

    沿新城区民主路与新大街交汇处东行约50米,便可见一座玉龙桥,它是狮子山北麓与玉河水相连进入古城的一个切口,过玉龙桥便可进入古城区。站在玉龙桥上,举目南望,古城便会害然展现在你眼前。

    玉龙桥为什么是进入古城的最佳地点呢?首先,它是古城与新城的分界点,桥的两头担起了不同时代的建筑样式和环境氛围,它们分别在叙说各自的故事。从这里开始你的古城之旅,你才会真正找到感觉,并在对比和反差中,认识古城价值和意义。其次,它是古城之旅最好的起点,从这里起步,你可沿三条路进入古城,第一条是东大街,它是玉龙桥南面直对的一条大街,石板地面,宽敞笔直,沿街仿古建筑,感觉亦古亦今。由此入城,便捷直率。第二条是新义街,过玉龙桥往东走,它紧邻东大街,同样是石板地面,但有小桥流水,门前垂柳,情调十足,由此入城,轻松自如。第三条是新华街,它的位置在玉龙桥西侧,狮子山东面坡脚,沿青石板路面上一个缓坡便进入新华街,古朴的铺面,陈迹斑驳的五花石路面,构成了这一古道的特色,由此入城,古风悠然。

    三条路的特点是先分后合,在你领略各自不同的街景后,最终又汇集古城中心——四方街,在此稍作休整,又开始全古城的漫游。

    古城之心│丽江古城

    大千世界总是虚虚实实、有虚有实的,一个好的所在,就跟一件好的艺术品一样,常常都是一个有虚有实、虚实相间的世界。四方街正是这样一个世界。

    狭义的四方街只是一块长方形的空地,并不大,比一个正规的篮球场也大不了多少,却一如丽江古城的中心广场,处处透露出丽江这高原古城的万般威仪。一个伟人,在让你探知他内心世界的博大精深之前,最先给你的,往往只是一片虚怀若谷般的空阔。四方街正是丽江古城的那种“虚怀”和空阔。站在四方街中间,可见几条仄狭的石板路,成辐射状地从那里游进古城深处,几乎每条路都沿着玉河清澈见底的支汊蜿蜒而去,一路潺潺有声,然后消失在你目力不及的,密密麻麻的屋宇之中。低头看脚下的小街,一律用奇特的五花石铺成,就像如今那些星级饭店的溜滑闪亮的前厅。那石为丽江特有,据说皆从玉龙雪山深处采来,色呈五彩,斑斓如霞,历经世人世事朝朝代代的磨洗,如今早都如同铜镜,光可鉴人了。

    事实上,四方街每天都要几经虚实变换。当太阳刚刚照临四方街,它的四周甚至中间便已摆满了摊位,小商小贩像从地下冒出来一般,在一片灿烂的阳光中开始了他们一天的生意。那里,出售各式各样的土特产、铜器(丽江的铜器远近闻名)、马具、农具和各种日常生活用品,甚至还有人们见所未见的,据说出自木司家族的字画、古董,以及纳西人特有的乐器——口弦。以前,在深山密林里谈恋爱的纳西年轻人大多很少说话,却要用吹奏口弦来表达自己对对方的爱慕、思恋与忧伤。到了中午,太阳把四方街烤得一派热烈,它的繁华和喧闹也在这里达到极点,人群熙攘,往来穿梭,有如一个民族服饰展览会,康巴人、普米人、白族女人、彝族汉子,各自以他们鲜艳的服装,在这里招摇过市,各种口音混杂在一起,生意十分红火,最有经验的生意人和初次进城的山里买主,都会一无例外地在这里得到满足。一到晚上,四方街便再一次变得空阔悄寂了。如水月光泻得满天满地,市声早已被小心地收藏起来,由卖家或买主各自带回自家的小屋,去酿制亲人间的款款笑语和梦的香甜。那时的四方街,衬托着四周那由昏黄的路灯显现出来的森然的屋影、如飞的檐角,便如瑶池玉宇,洁净如洗,恍然人间仙境,让人想入非非……

    人们通常说的四方街,不仅指那一小方空地,例是泛指整个丽江古城。在某种意义上,四方街早就成了丽江古城或说是它的核心大研镇的代名词。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四方街正是丽江古城——大研镇的心脏。

    4.“多彩民族,多姿名俗”演讲稿怎么写

    尊敬的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感受多彩民风民俗;习得运用表达方法。

    五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五十六个民族生活丰富多彩、习俗独特。本组教材就是围绕“中华民风民俗”这一专题编写的。

    本组所选编的4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各具特色的民风民俗,反映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四篇课文分别是《北京的春节》、《藏戏》、《各具特色的民居》、《和田的维吾尔》。

    紧扣本组专题,“口语交际·习作”安排了交流和描写民风民俗等内容,“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趣味语文”等栏目,安排了引导学生交流搜集民俗资料的方法,交流课文的写作特点,积累反映传统节日习俗的古诗名篇,感受和吸收民俗文化中的智慧和营养,激发探究不同文化的兴趣。 我认为选编这组课文的目的在于,一是让学生了解一些传统的民风民俗,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感受这些独具魅力的民俗风情,以及传统美德。

    二是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怎样谋篇布局,准确用词,生动表达,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体会文章的详写和略写,这在前面课文也是接触过的, 本单元重点体会这种写法的好处,并运用到习作中。

    在课文《北京的春节》后面,链接了梁实秋的《过年》片段和斯妤的《除夕》片段,这也是课后最后一个思考题的组成部分,要求学生将这两个片段同课文中的相关段落比较一下,看看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对自己的习作有什么启发。 这里渗透了对比阅读的理念(在四年级上册“作家笔下的动物”单元中,学生初步接触了同一作家写的不同文章和不同作家写的同题文章,但是那时的对比是一篇篇课文,而到了六年级下册的对比阅读,是在一篇课文之内进行的,一课的容量更大,对比的角度更多、更细)。

    从形式和作用上来说,这种阅读链接的编排与人教版初中教材衔接得十分紧密。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已经进入小学阶段最后半年的学习,已经基本具备了识字能力,识字方面已经不需要老师做太多指导,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也是六年级学生急需要培养的能力。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我设定了以下三个:1、掌握本单元的字词,积累优美词句,2、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了解中华的民风民俗,从中感受到中华民风民俗的独特魅力和丰富的的文化内涵。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在于进一步了解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怎样谋篇布局,准确用词,生动表达,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下面我将详细的说说本单元每篇课文的教学方法。

    《北京的春节》这篇课文主要写了老北京人如何过中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春节。 本文作者——著名的作家老舍先生,使用了通俗易懂的语言描绘了老北京人过春节的民风民俗习惯。

    全文内容安排有序,脉络清晰,详略得当,语言简洁,耐人寻味,反映了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展现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与美好,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热爱。 设定的教学目标如下: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理解我国传统文化习俗。

    3、学习和揣摩课文朴实而简洁的语言和按时间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是根据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风俗习惯,领悟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而教学难点则是品味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的语言风格,学习按时间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并体会其的好处。 本课按照学校生态课堂的模式分三课时教学,第一课时以读为本。

    导入新课后揭示课题,读题后请同学们说说从课题中读懂了什么?再自由大声的朗读课文课文,整体感知,想一想:老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并请同学们交流读懂的地方和不懂的地方。接着再带着“老北京人过春节的喜庆活动历时这么长,那他们每段时间到底有哪些风俗活动呢?”这一问题默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汇报。然后请同学们找出春节中最热闹、喜庆的日子。

    利用多种形式有感情的诵读课文,升华感受,读出春节的热闹和喜庆。预设:1、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大事就是买杂拌儿。

    这是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jiàn)掺(chān)和成的。 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

    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

    这一处采取同伴赛读的形式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读好儿化音。2、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xiāo),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

    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这一处指名读后进行全班齐读,读出春节的热闹非凡景象。3、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

    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 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

    5.我们的幸福生活作文

    10月10日那天,我去电影院看了《走路上学》,看完这部电影后虽然我没有流泪,但它使我有许多的感触。

    这部电影主要讲的,是一对生活在云南怒江流域傈僳族的姐弟俩。姐姐娜香天天溜索到对岸的学校去上学,而七岁的瓦娃,十分羡慕姐姐天天能够去对岸上学。

    但是妈妈不同意瓦娃溜索,一定要等在为地打工的爸爸回家后带着才能溜索,娜香也和他约定:等桥建好了,就她和瓦娃一起走路上学,再不用总是等爸爸回来才能溜索了。但是瓦娃抵挡不住来自对岸的诱惑,于是,瓦娃就一个人偷偷溜索过江,到了心仪已久的学校。

    没过多久,瓦娃一个人偷偷溜索过江的秘密被第一次家访的聂老师说了出来。妈妈很生气,要打瓦娃。

    瓦娃被聂老师带给姐姐的红雨靴吸引了,瓦娃拿红雨靴作为不再溜索过江的条件。第二天早上,懂事的瓦娃在姐姐要上学时拿着雨靴还给了姐姐。

    一次,娜香在学校旁边的小卖部中看中了一双适合瓦娃的运动鞋,但钱不够,聂老师看到了,帮娜香买了下来,还帮忙把鞋放到书包里。在溜索的时候,鞋子快要掉了,娜香一急,伸手去抓,结果不幸坠入江中。

    因此,瓦娃再也不说话了,脑子里不仅仅想的是对溜索的恐惧,还有对姐姐娜香的思念。在春暖花开的春天,“爱心桥”终于建成了,站在桥上,瓦娃仿佛又看见了姐姐,他看见姐姐和自己手牵手,一起走路上学。

    我被瓦娃和娜香那比怒江还深的姐弟情感动了,在姐弟之间能有这么深的姐弟情是很难得的,尤其在城市,姐弟都是抢玩具,抢吃的,抢用的,抢穿的,几乎什么都抢,天天吵架。而瓦娃和娜香却不一样,他们互相帮助,互相关心,从来不吵架。

    当我看见娜香为了一只鞋,而付出了生命的时候,我感动不已;当我看见傈僳族的孩子溜索到对岸上学的时候,我触目惊心;当我看见娜香的雨靴停留在石头间的时候,我热泪盈眶;我看见瓦娃心爱的风车被瓦娃扔入怒江的时候,我感慨万千;当我看见瓦娃幻想着与姐姐一起走路上学的时候,我百感交集……我们现在是多么的幸福,却又身在福中不知福,我们既不会没书读,又不用冒着生命危险溜索上学,走路的就算了,还天天有专门的私家车接送,走的路也很平坦,不像他们,路坑坑洼洼的,一不小心还会摔倒;我们的饭也比他们可口、丰盛,但是我们也不知道浪费了多少粮食;我们的鞋子不知有了多少双,也不知道扔了多少双,几乎每一个月就换,种类数都数不清……这些难道还不能充分证明我们比傈僳族的孩子幸福吗?我们还能坐在如此明亮、宽阔的教室里学习,是多么幸运那!我们却不珍惜现在这么好的条件,在那么好的环境里读书竟然不好好学习,不仅浪费了父母辛辛苦苦挣来的血汗钱,还辜负了父母对自己的期望……如果换作是傈僳族的孩子,那么他们一定会好好珍惜这么难得的机会,认真学习。我觉得我们应该为那些贫困山区,尤其是在云南怒江流域那里的贫困山区捐献衣物,自己的旧衣服、旧鞋子,旧书都可以捐,对于我们来说,这只不过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对于那些孩子来说,却是心灵上最大的抚慰。

    让我们一起祝愿那些傈僳族的孩子们早日能圆了“走路上学”的梦,以后能够更加方便地上学。

    6.关于刀杆节的作文400字

    家乡的刀杆节 在祖国这个多民族大家庭里,我的家乡云南腾冲傈僳族的刀杆节上那惊心动魄的场面和独到的民族风采,最能征服观众。

    在我印象中最深刻的就是“上刀山、下火海”的活动。 下火海,即“洗火澡”,在二月初七晚上举行。

    意为洗去污浊,上刀杆才没有危险。傍晚来临,几千傈僳族人身着五彩缤纷的民族服装,在平地上燃起一堆堆巨大的篝火,男女老少围着熊熊烈火“跳嘎”欢唱。

    待柴火燃成红彤彤的火炭时,一群身着红装赤着双脚的壮汉,豪饮数碗壮怀酒,在一阵紧锣密鼓声中大吼一声纵入“火海”。他们在火海中跳跃、翻滚,跳动的双脚溅起万千红亮的火星,使人眼花缭乱。

    继而,又见他们双手捧起通红的炭火,在脸上擦洗、搓揉,进行火的“洗礼”,然后又从火堆中捡起烧得通红的铁链你拉我扯。表演者履“火海”如走草地,抓“火球”如戏玩具,使观众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跳过火海后,身着节日盛装的傈僳族男女又继续跳嘎、对歌,直到东方发白。 第二天,即二月初八中午,是更令人惊心动魄的上刀杆(即上刀山)活动。

    它比“下火海”场面更大,气氛更为壮烈。这一天,到处人山人海,一群群傈僳族小伙子磨刀霍霍,然后将36把或72把锋利无比的长刀做横档,绑在二十多米长的两根粗木杆上,再把它竖立起来,一头栽到地上,一头直捣云天,远远望去,就如同一架直通云天的天梯。

    当作梯档的利刀,刀口向上,寒光闪烁。正午时刻,一声炮响,锣鼓齐鸣,十几个身着民族服装的傈僳族汉子来到梯下,赤手抓住刀锋,赤脚登上刀刃,迅速而镇定地一个接一个往上攀登,一二百斤重的身躯在寒光闪闪的刀口上,如履平地一般。

    这时观众提心吊胆,屏住呼吸,目瞪口呆,浑身出冷汗。有的闭上眼睛,不敢再看。

    在紧锣密鼓声中,几副刀杆上的傈僳族汉子陆续登上了半空中的梯顶。此时演出进入了高潮,达到白热化程度。

    只见他们一个个凌空打倒立跟头,表演各种惊险动作。然后取下插在梯顶的小红旗,顺东西南北五个方位下投插在地上。

    接着,他们又在空中鸣放鞭炮,令观众欢声雷动,令群山发出回响。 改革开放后,上刀杆这项民族传统活动已经走出腾冲,走出云南,走向全国。

    它参加了在昆明举行的第三届中国艺术节,并先后到上海、海口、沈阳等地成功地进行了演出,受到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报刊、广播、电视台对这一民族活动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把它誉为“中国一绝”。

    7.有没有写苗族风俗习惯的作文

    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开始接连3天,是贵州省清水江畔苗族的传统节日----姐妹节。

    姐妹节的最大特色就是要吃姐妹饭。在贵州苗族中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相传很早以前,清水江畔是苗族姐妹们的世界,在那里住着几十个聪明、勤劳、美丽的姑娘。

    她们丰衣足食、生活愉快,美中不足的是那里比较偏远,来的人少,所以她们早已成人却都未出嫁成婚。经过商量,她们决定大家准备好饭菜,举行一次聚餐,邀请四邻八寨的苗族小伙子前来与她们一起唱歌跳舞。

    到了吃姐妹饭的那天,远方的小伙子来了许多。姑娘们殷勤地招待他们,小伙子们也拿出了他们的本事,又是唱歌,又是跳舞,又是吹葫芦笙,还进行斗牛、赛马,真是热闹极了。

    临别时,姑娘们用自己绣的帕子包上糯米饭,送给喜爱的小伙子。高兴而归的小伙子们,过了几天又来到姑娘们的村寨,说是还帕子,实际上带了许多姑娘们喜欢的小礼物表达谢意。

    从那以后,他们经常来往,互相了解建立了感情,不久姑娘们都找到了自己喜爱的人……从此吃姐妹饭、过姊妹节的习俗,便一代一代地相传下来。 现在它已不仅是妇女们的节日,而且是清水江畔苗族人民,特别是青年男女的共同节日。

    节日的前一天,每户苗家的姑娘都要为做姐妹节吃的姐妹饭,上山去采野花和野果。远方来的小伙子陪姑娘们上山,帮助采野花野果,在活动中他们互相有了了解。

    姑娘们做姐妹饭,是将采来的野花野果浸出颜色,用来把糯米饭染成红的、黄的,蒸熟后,糯米饭五颜六色、晶莹透亮,既好看又香软可口。 过节那天,家家都吃姐妹饭。

    姑娘们的心意也都藏在了这姐妹饭里。:姑娘们用手帕或篮子装好姐妹饭,送给两天来陪伴她的小伙子。

    小伙子打开饭包,如果姐妹饭上放着一对红筷,表示姑娘喜欢他,愿意与他交朋友;如果只有一支筷子,是姑娘婉转地暗示小伙子,不要再单相思了;如果姐妹饭上放着辣椒、葱、蒜,则表明姑娘不喜欢他,知趣的小伙子就该转移目标了;如果姐妹饭上放着树叶和松针,那是告诉小伙子至少还有希望,小伙子应该买些绸缎或丝线送给姑娘,加强联系和了解。 吃过姐妹饭,姑娘们穿着节日盛装和小伙子们一起看斗牛、斗雀,唱歌跳舞,吹芦笙、敲木鼓。

    暮色降临后,江边草地、沙滩、树林,到处都是青年人的天下。他们相聚唱歌谈情,一支支婉转动人的情歌悠然飘出,一颗颗充满爱情的心悄然传送,人们尽情地欢乐,往往通宵达旦。

    8.假如我去旅游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很荣幸能够站在演讲台上和各位进行交流。我们能够相聚在这里,是因为我们彼此有缘。假如我去旅游,那么我就会去青岛。青岛市地处山东半岛南部,位于东经119º30′~121º 00′、北纬35º35′~37º09′,东、南濒临黄海,东北与烟台市毗邻,西与潍坊市相连,西南与日照市接壤。全市总面积为10654平方公里,其中市区(市南、市北、四方、李沧、崂山、城阳、黄岛等七区)为1102平方公里,所辖胶州、即墨、平度、胶南、莱西等五市为9552平方公里。 建国以来,青岛市行政区划变动较大。1949年底为市南区、市北区、台西区、台东区、四沧区、李村区、浮山区。全市共有731.12万人,全市除汉族外,有满、回、朝鲜、壮、蒙古、土家、苗、锡伯、高山、维吾尔、瑶、白、藏、仫佬、仡佬、畲、布依、纳西、侗、达斡尔、彝、水、怒、俄罗斯、傣、毛南、鄂伦春、傈僳、佤、哈尼、鄂温克、土、拉祜、普米、撒拉、景颇、羌、黎、哈萨克、东乡、柯尔克孜、布朗、阿昌、塔吉克、裕固、京、塔塔尔、独龙、基诺、赫哲族等50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总人数为33012人,占全市总人口的0.44%。

    自然资源也相当丰富, 青岛地区有各种生物1400种。其中,动物近400种,植物1000余种。青岛地区矿藏多为非金属矿。截至1996年,已发现各类矿产44种,已被开发利用的有27种。优势矿产资源有石墨、饰材花岗岩、饰材大理岩、矿泉水、透辉岩、金、滑石、沸石岩。潜在优势矿产资源有重晶石、白云岩、膨润土、钾长石、石英岩、珍珠岩、莹石、地热。据测定有效风能密度为240.3瓦/平方米,有效风能年平均时间达6485小时。光能资源也较好,全年太阳辐射总量为120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550.7小时,日照百分率达58%。

    青岛解放后,改属山东省省辖市。1981年,被列为全国15个经济中心城市之一;1984年4月,被列为全国14个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1986年10月15日,被国务院正式批准在国家计划中实行单列,赋予省一级经济管理权限;1994年2月,被列为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

    傈僳演讲稿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