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范文 > 范文
  • 科普知识总结

    1.科普知识的文章的主要内容

    人类进步史已雄辩地证明:科学技术是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巨大历史动力.而科学普及作为科学技术通向人类社会的桥梁,则是人类历史永恒的主题. 从科学社会学的角度看,科学普及是一种广泛的社会现象,必然有其自身的“增长点”.科学普及的生长点就在自然与人、科学与社会的交叉点上.也就是说,自然科学与人类社会的相互作用生成了科学普及,科技与社会又作为科学普及的“土壤”,哺育着它的生长.而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则为科学普及不断提供新的生长点,使科普工作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和浓厚的社会性、时代性.形象地说,科学普及是以时代为背景,以社会为舞台,以人为主角,以科技为内容,面向广大公众的一台“现代文明戏”,在这个舞台上是没有传统保留节目的. 长期以来,我国政府一贯重视科学普及工作.当前,我国已进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的历史时期,社会转型,经济转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科普工作具有更大生机和活力的关键在于适时地将科普工作置于现实的社会、经济、文化三维坐标下,准确地找到自身的位置,建立与社会体制相一致的运行机制与操作方法,同时选择有时代性的科普选题. 从本质上说,科学普及是一种社会教育.作为社会教育它既不同于学校教育,也不同于职业教育,其基本特点是:社会性、群众性和持续性.科学普及的特点表明,科普工作必须运用社会化、群众化和经常化的科普方式,充分利用现代社会的多种流通渠道和信息传播媒体,不失时机地广泛渗透到各种社会活动之中,才能形成规模宏大、富有生机、社会化的大科普. 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商品既是科技物化的成果,也是科技信息的载体.而市场作为商品流通的集散地,覆盖了许多社会领域、家庭生活和个人生活领域.这正是科普工作求之不得的传播渠道和理想的运作方式.可以设想:如果把有关的科技知识,随同商品一起售出,就会像商业企业的售后服务一样,不仅可以提高商品的附加值,还可以进一步刺激市场,形成良性循环,促进商品的增殖效应.这种做法,在国内外都曾有过成功的先例.当今,更多的高科技产品诸如电脑、“大哥大”等进入办公室和家庭,我们完全可以做到,让人们在享用高科技成果的同时,接受一次科学技术知识的洗礼.这样的科普方式才是真正的社会化、群众化、经常化的现代社会科普方式,也是比较经济的科普方式. 显然,科学普及是一项量大面广的社会性工作,绝非某个部门、少数专职人员所能完成的.在一定意义上讲,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是科普对象,而每个人又都可能成为科普工作者。

    2.什么叫科普知识点

    科普知识科普知识是一种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释种种科学现象和理论的知识文字。

    用以普及科学知识为目的。 什么是科普知识? 科普知识——现代生物力学的起源与发展 现代生物力学大约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末,生物力学和运动生物力学发展进入了形成和发展时期。

    在这一时期专家们对于人和动物运动的生物力学特性进行了积极的研究,下面一些学者的科学研究广为人知:亚历山大1970年的《生物力学》;1974年武科布罗多维奇对于动物运动进行了数学模拟,并因此促进了机器人制造技术的发展;1968年希利杰博兰德创建了有关动物以均匀步法进行运动的理论;1968年苏霍诺夫创建了陆地脊椎动物运动的一般体系;哈顿有关人支撑运动体系调控机制的研究;米勒有关人运动生物力学问题的研究。1967年召开了第一次国际生物力学学术讨论会。

    1973年正式成立了国际生物力学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Biomechanics,ISB),这标志着生物力学学科的正式建立。这一时期在苏联运动训练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形成了,而在此之前它只是在体育教育学的范畴内发展的。

    下面一些教科书成为阐述有关运动训练学知识体系的第一批著作:苏联奥佐林的《运动训练的现代体系》(1970年)、德国哈列主编的《训练学》(1971年)、波兰乌利多夫斯基的《运动训练理论及方法》。这促进了运动生物力学在运动训练学范畴内新的科学方向的发展。

    随着对于运动训练问题研究范围的不断扩大,有关运动员完成比赛动作技术分析方面不同角度生物力学的研究得到了积极发展。当今研究运动生物力学的主要机构大部分在东欧国家,如波兰、俄罗斯(主要在莫斯科、圣彼得堡、伏尔加格勒、克拉斯诺达尔、新西伯利亚等城市进行生物力学的研究)、乌克兰(基辅国立体育大学和哈尔科夫国立体育科学院)。

    现代运动生物力学研究的现实意义是由以下二方面原因决定的:一方面,体育运动的社会意义不断提高,体育运动项目的数量不断增加,这些决定了进行运动生物力学研究的必要性和具有前途;另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科研方法,这为全方位研究运动员完成比赛动作技术提供了可能,随之而来的是可以提高他们训练和比赛的成绩。 在现代生物力学的发展中很清楚地存在几个方向即工程生物力学、医学生物力学和教育生物力学(东斯科伊,1997年)。

    工程生物力学和医学生物力学得到了很好的理论研究,并且有大家熟知和使用的仪器设备,这就决定了它们的研究建立在一个相对较高的科学方法水平之上,而在教育生物力学的研究中却存在着另外一种情况,它主要用于解决教学任务. 教育生物力学是生物力学研究中较新的一个分支,尚处于基础材料积累和理解阶段,正在形成自己的理论学说。现阶段教育生物力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创建以解释和预示所研究现象发展主要方向概念体系为基础的理论。

    有关体育教育和运动问题生物力学研究范围的扩大以及体育教育和运动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促使了教育生物力学中一个相对较新的科研方向—进化生物力学的形成。进化生物力学的主要任务在于通过研究人的自然发展规律揭示其动作演化规律,这的确是一个重要的任务,因为如果不能认识人运动机能随年龄发生变化的规律性,那么就不可能正确制定训练计划。

    巴利谢维奇、苏杜拉教授和杨金田院士所进行的科学研究结果指明:(1)个体发育中人运动机能成分和构造(用于保障形态、功能机制)的发展存在不均衡性;(2)个体发育中人的动作的发展带有多层次及节律性;(3)个体发育中人的动作表现带有很高的个性化程度;(4)人运动机能发展的绝对结果取决于身体活动的特点及强度。 近些年教育生物力学中的传统学术方面在东欧国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这一领域里所进行的现代科学研究的主要方向首先决定于使用现代科研方法的可能性。

    如稳定性描记法、张力动力描记法、肌电描记法、声音描记法、综合肌力测定法、视频信息计算机处理法、数学模拟法等等,这些方法在东欧流派的研究中广为使用。 如果评价西欧国家和美国所进行科学研究的主要方向,那么应该注意一点,在这些国家,尤其是在美国,从六十年代中期在体育教育系开始开设机动学课程,在一些大学例如华盛顿大学甚至有机动学系(在俄罗斯第一个机动学研究室1998年成立于乌拉尔体育科学院,而生物力学课从1958年起就开始在许多体育类院校开设)。

    这也注定了在西方学者的科研工作中有关决定动作的内部机制(肌肉、骨的结构,它们的生物力学特性、电活性,运动器官的特性和功能等)的研究占多数,并且表现出了极高的科研水平以及出色的仪器设备保障。近些年来有关这方面的科学著作比较多,其中埃诺科的《机动学原理》(1997年)是最好的专著之一。

    3.关于科普的知识短一点,多写几个

    对人类有害的昆虫 I、蟑螂的危害 蟑螂,即人们叫的偷油婆、香娘子、滑虫……,五花八门,千姿百态的昆虫社会中,它的正式名字叫蜚蠊。

    这是一类全球性的昆虫,广布世界的五大洲四大洋,尤以热带为多产。在我国到处都可见到它们的踪迹…。

    蟑螂躯体扁平,棕色,棕黑色,褐色,或黄褐色,具有金属光泽,头前有两根细长的触角,发出阵阵难闻的臭味。 通常,蟑螂除了在家庭、食堂、宾馆、医院、仓库、商店安营扎寨、偷食行窃外,大多数出没田野、森林、工厂、农牧场、甚至远洋海轮、军舰、机场,为害树木、玉米、甘蔗、畜禽……等数十种农林作物、布匹服装,食品杂货,给人类造成经济上的损失。

    蟑螂取食的家庭食物不下几十种。尤其嗜好淀粉、糖类、蔬菜、以及湿度较高的食物。

    另外,还喜食茯苓、菊花、当归等几十种中药材、粪便、痰汁,腐烂小动物的尸体也是它的佳肴。实在无奈时,可啃食书本边缘上的浆糊,咬坏书页;就是红兰铅笔的笔芯也可权且充饥,维持生命。

    除此,还常咬坏衣物,钻进收音机、电视机,咬坏电线包皮,甚至咬食婴儿的指甲和睫毛,在它们爬行和取食过的地方常排泄许多肮脏的粪便,遗留下恶心的臭味。因此引起人们的憎恨。

    蟑螂是许多人类疾病的传播者。已知蟑螂能携带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等十几种流行病菌。

    据报道,每只蟑螂的触角、足及胃内的含菌量可高达13,370个。此外,蟑螂体内还带有钩虫、蛔虫及鞭毛虫等人体寄生虫卵,它们可通过接触、取食、排泄粪便而污染食物,传播疾病。

    近些年来,国内外还有传闻,美洲大蟑螂的粪便有致癌作用。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蟑螂作为一个整体来说是人类的敌人。

    可是它的阵营里也还有于人有益的种类。我们要给予保护、利用。

    如一种叫“中华真地鳖”的蜚蠊,它的雌虫就是著名的中药“土鳖”,味咸性寒有毒,有破血逐疽散结的作用,主治血滞;闭经及跌打损伤等病。对这样的种类,国内外有专著介绍,有专门单位或专业户饲养。

    作为卫生害虫的蟑螂对人类的为害非浅,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卫生组织、防疫部门都把它视为要消灭的对象,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从事它的分类、生活习性、环境生态、防治利用等方面的研究。 II、蟑螂的种类 一般人把所见到的蟑螂统统认为是一种。

    事实上,蟑螂这一家族现存的种类,全世界不少于10,000种。其中的6,000余种,已经科学家研究有了学名。

    我国有记录的已超过200种。蟑螂,虽然种类如此繁多,分布如此广泛。

    但和人类生计密切相关的,恐怕还主要是栖身于室内的蟑螂了。对室内蟑螂,早在1095年,李时珍就曾经有过这样的记载:“今人家壁灶下,极多,甚者聚至干百,身似蚕蛾,腹背具赤,两翅能飞,喜灯光,其气甚臭”。

    如果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室内蟑螂,有大有小,有长翅有短翅,盖在头和前胸上的那块又大又阔的前胸背板,有的漆黑一团,有的上面具两条褐色纵带,有的组成花斑、图案,还有的凹凸不平……所有这些标志正的说明它们并不是同一种。所以,在其外部形态上显示出干差万别,不尽一样。

    现在的研究指出,室内为害的蟑螂有几十种之多。我国各地也不尽一样,最常见的有:美洲大蟑螂、黑胸大蟑螂、澳洲大蟑螂、日本大蟑螂、斑蟑螂和德国小蟑螂等。

    III、悠久的历史 翻开蟑螂的家谱,我们会惊异的发现蟑螂的家史。据美国科学家用C14对两块蟑螂化石的检验,确定它们已有三亿年的历史了。

    这是多么漫长的年代啊!那时,恐龙还没有问世,而蟑螂却已是地球的臣民,阅尽世间沧桑,与大自然顽强搏斗,生存下来。更难使人置信的是,三亿年前的蟑螂与今天现存的蟑螂,在形态上是那样的雷同,变异是那样的微弱,不能不叫人感叹:蟑螂生命力是多么顽强啊!难怪它有“昆虫活化石”之称。

    IV、生物学习性 蟑螂完成从卵-一若虫一-成虫一个生活周期,一般要半年到四年多的时间。室内蟑螂虽然有翅,却不太善于飞行,可能是为了在行窃时逃脱追捕,它们都练就了三对“飞毛腿”,很擅长奔跑爬行。

    如果在昆虫世界举行赛跑的话,它们一定会独占鳖头,夺取金牌。 大概是自愧于偷摸行径不光彩吧,它们总是怕见光明,白天深居简出,躲藏在黑暗角落,如阴沟壁、厨灶四周、箱木缝间、衣物里、书页中……,晚上才成群结伙出来活动取食。

    有趣的是,它们的卵都产于一个革质卵鞘内,形状酷似一颗老熟的扁豆,细看其上常具环纹。这个精心制作的幄帐内,有十几粒到几十粒卵。

    通常雌虫一生可产下十四、五个卵鞘。有的做"母亲"的深恐子女末孵化前遭外敌的侵袭,总是把卵鞘挂在自己的腹末,达二、三周,直到里面的卵块要孵化成若虫时,才把它安置在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58685e5aeb931333234333334一个精心选择的安全、舒适场所,让它们来到尘世,去独闯天下,游历人间。

    V、室内蟑螂的防治 室内蟑螂繁殖快,数量大,在南方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常可听到人们对它的抱怨声,寻求歼灭它们的灵丹妙法。人类在与蟑螂的长期斗争中,已积累了一些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消灭虫源:防止蟑螂,特别是卵鞘传播。

    (2)、人工捕。

    4.科普知识的心得体会

    听科学讲座有感

    中心小学四(2)班 李天哲

    今天,也就是二零一三年三月二十日,著名的陈贺能科学教授来我们大朗中心小学进行科学报告会。这次的会议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告诉我们,好奇是小孩子的天性,每个人都要有好奇心,但是有些人会年龄变大而减少好奇。教授告诉我们:“没有好奇心就没有今天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没有好奇心就没有生活中的方便,所以好奇心是很好的,但要坚持的去探究。”

    举个例子吧,教授给我们说,魔术粘是怎么发明出来的,这个灵感又是那来的。原来魔术粘的发明者是遭到了牛蒡的“攻击。”牛蒡是一种植物,叶子上有很多小钩钩,当发明者擦过牛蒡时,牛蒡就钩住了发明者的裤子,因此,才发明出了今天的魔术粘了。

    我还有一个印象最深的:因为自然灾害是大多数人为的,所以树木也成了人类的“目标”很多人为的造纸,造房而发掉了多种多棵树木。科学家们想;能不能用石头来造纸呢?今天的科学家就用石头造出了纸。陈教授也带来了一张石头纸。陈教授先是让两个力气大的同学来拉石头纸,结果他们使了吃奶的力也没拉烂开。后来又用水把纸浸湿,但石头纸却安然无言。后来又请了一位力气大的同学使了吃奶的力才撕开了一点。

    今天的科学报告很有趣。就像陈教授说的那样,没有好奇心就没有今天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没有好奇心就没有生活中的方便。相信在将来的不久,一定会有一大批的科学家诞生。

    5.科普篇文章100字左右

    消防的方针是以预防为主、消防结合,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一、认清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要性。

    火灾的发生是现实生活中最常见、最突出、危害最大的一种灾难,是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安全、财产安全的大问题,所以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安全就是效益”、“消防工作是其他工作的保障”,牢牢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将安全生产工作放到尊重生存权、尊重人权的高度,本着对社会,对公众负责任的态度,明确责任,狠抓落实。时刻做到居安思危,警钟长鸣,防患于未然。

    二、加强消防常识的学习。火魔无情,当我们被困在火场内生命受到威胁时,在等待消防救助的时间里,如果我们能利用地形或身边的物体采取有效的自救措施,就可以让自己的命运由“被动”转化为“主动”,为生命赢得更多的“生机”。火场逃生不能只能希望于“急中生智”,只有靠平时对消防知识的学习、掌握和储备。危机关头,才能应付自如,从容逃离险境。所以我们一定要熟悉掌握灭火器材的使用,火场逃生,人员疏散及自身自救的方法。

    三、保持良好的心态。“只有绝望的人,没有绝望的处境。”当面对滚滚的浓烟和熊熊的烈火,保持良好的心态,镇静自若尤为重要。因为只有保持平静的心态,才能冷静理智地去实施消防自救和逃生,就极有可能拯救自己,甚而助救他人。科普知识读书学习心得体会3篇心得体会,学习心得。反之,就会出现不辩方向,慌不择路,致使失去有利的逃生机会。

    经过学习科普知识,尤其是消防知识,使我对消防有了更进一步了解认识,当真正火灾到来时,我们一定要记住以下的原则:

    1、“报警早,损失少”这是人们在同火灾做斗争中总结出来的一条宝贵的经验。

    2、“边报警,边扑救”在报警的同时要及时扑灭初起之火。

    3、“先控制,后灭火”在扑救可燃气体、液体火灾时,应首先切断可燃物的来源,然后争取灭火一次成功。

    4、“先救人,后救物”在发生火灾时,如果人员受到火灾的威胁,人和物相比,人是主要的,我们应贯彻执行救人第一,救人与灭火同步进行的原则,先救人后疏散物资。

    6.关于科技的活动总结,越多越好

    教育系大学生科技协会参观科技馆活动总结

    为了拓宽社团人员的知识面,了解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培养社团人员的科技创新意识,增加社团人员之间的交流。我社团组织人员于12月16日参观了唐山市科技馆。

    在老师的带领下,我社团人员跟随科技馆解说人员分别参观了生命科学、地理科学、物理科学、计算机科学等部分的内容。参观了人体各个感官的模型、观看了火山喷发的过程演示、弄清了火山喷发的原理,体验了时光隧道的眩晕、了解倾斜小屋的奥妙和现代计算机科学的最新发展。

    参观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社团人员间相互交流,相互讨论,拓展了视野、了解了许多科技知识、提高了社团人员的科技创新意识,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这次活动的开展,提高了会员参与的积极性,丰富科学知识,增强组织内部凝聚力,激发了同学们的创新能力,创造欲望,为同学们放飞想象提供了坚实的平台。

    7.小学生科普知识 短一点的

    科技小知识

    插头小常识

    为什么电风扇、洗衣机、电冰箱等家用电器大多用三线插头?三线插头与三相插头有什么区别?

    三相电器指三根不相同的火线,它们每两根线之间的电压都是380伏,一般用于动力系统,多见于工业用电。而家用电器一般采用单相电源供电,其三根线分别是火线、零线(中性线)和地线,火线和零线之间的电压是220伏,所以这不是三相电,它的插头和插座也不是三相插头和三相插座,地线为的是保障安全。

    具有降压作用的水果

    山楂;山楂能扩张血管,降低血压,降低胆固醇。可选野山楂10粒(鲜品为佳),捣碎加糖30克,水煎常服,有良好的降压、健胃作用。

    香蕉;香蕉含有多种维生素,能清热降压,可常食。用香蕉皮或果柄30~60克,煎汤服也有效。有条件的取适量香蕉花煎水服,疗效更佳。

    荸荠;有清热降压的作用。可用鲜荸荠(洗净、去泥)、海蜇(洗去盐分)各30~60克,煮汤,日分3次服。既能降压又可化痰止咳。

    菠箩: 常食菠萝能加强体内纤维蛋白的水解作用,对高血压水肿、血栓形成等有改善血循环,消除水肿炎症的良好作用。

    乌梅:富含枸橼酸,苹果酸,琥珀酸。对高血压头晕失眠、夜难入睡,可取乌梅3枚加冰糖适量开水炖服,有降压、安眠、清热生津作用。

    苹果:内含苹果酸、枸橼酸、维生素A、B、C等10种营养素。常食苹果可改善血管硬化.

    科学饮乳小常识5则

    喝牛奶有益健康,但不少人在喝奶方面还存在一些观念上的误区,现介绍一些科学饮乳的小常识。

    1.晨起空腹喝奶不宜。因为人体空腹时胃肠蠕动快,牛奶中营养物质往往来不及被吸收就匆匆进入大肠。此外,大口喝奶的方法也不足取,因为这样会减少在口腔中和唾液混合的机会,不利于消化吸收。喝牛奶前最好先吃些饼干、糕点等,或边吃点心边喝牛奶。

    2.晚上喝奶更有利。科学研究发现,人体中的钙代谢会有一个特殊的规律:晚间尤其是午夜之际,血浆钙含量会出现一个"低谷",迫使机体通过调节机制调运一部分骨骼中的钙来补充。这样,血液中的钙虽暂时得到维持,但骨骼中钙却有减少。牛奶中含钙丰富,因此临睡前喝杯牛奶,可补偿人体夜间对钙的需求。

    3.牛奶不宜加糖煮沸。牛奶中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在高温条件下牛奶中的赖氨酸与糖发生梅拉德反应,生成一种新化合物--果糖基氨基酸。这种物质非但不能为人体消化吸收,反而影响人体健康,牛奶最好新鲜饮用,如太冷稍稍加热即可。

    4.不喜牛奶可饮酸奶。对牛奶有"反感"的人大多患乳糖不耐症,这些人可尝试饮用酸奶。酸奶中的乳糖含量大大降低,但几乎保留了牛奶所有的营养,其中的乳酸菌在人体内能存活繁殖,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并提高免疫力。酸奶中不含抗菌素,易消化吸收所以能空腹饮用。

    5.酸奶不能加热饮用。喝酸奶主要吃它的营养和活菌,如酸奶加热,人体只能喝到营养却失去了有生物活性的乳酸菌,因此不要加热后饮用。

    8.读科普爱科学心得体会初中

    满载着希望的大篷车来到了我们学校,我们怀着对科普知识憧憬。

    今天让我们全学校师生大开眼界。不仅开阔了我们的视野,更点燃了我们对科学的向往、热爱科学的信念。

    在科普大篷车进校园的活动中,我最大的收获就是重视对生活的观察;提高了科学知识应用能力;增强对活动参与的热情;加大了与同学、老师的交流。 科普大篷车的功能齐全里面的东西应有尽有。

    有科普展示、影视放映、图文解说。我戴上了一个立体眼镜,走进了“科普大蓬车”。

    板上展出了动物世界和海洋世界。我们拿着各自的笔纸记录着我们看到的东西。

    这些是我们所没见过的,同学们兴致勃勃、争先恐后地观看了解展览品。通过这次的亲身体验,我们在游戏中学到了科学知识,让我们感受到科学的神奇。

    激发了我们对科学知识的渴求,培养我们爱科学的兴趣。在我们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东西要我们去研究,只要坚持你也能成功。

    当然,这也离不开我们在生活中仔细的观察。 我是幸运的,因为我处在一个积极的环境下,能让我学到更多的科普知识。

    学校为我们创设了一个这样好的环境,我们应该好好珍惜每一分每一秒。为我们创造一个美好的明天。

    9.什么叫科普知识点

    科普知识

    科普知识是一种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释种种科学现象和理论的知识文字。用以普及科学知识为目的。

    什么是科普知识?

    科普知识——现代生物力学的起源与发展

    现代生物力学大约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末,生物力学和运动生物力学发展进入了形成和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专家们对于人和动物运动的生物力学特性进行了积极的研究,下面一些学者的科学研究广为人知:亚历山大1970年的《生物力学》;1974年武科布罗多维奇对于动物运动进行了数学模拟,并因此促进了机器人制造技术的发展;1968年希利杰博兰德创建了有关动物以均匀步法进行运动的理论;1968年苏霍诺夫创建了陆地脊椎动物运动的一般体系;哈顿有关人支撑运动体系调控机制的研究;米勒有关人运动生物力学问题的研究。1967年召开了第一次国际生物力学学术讨论会。1973年正式成立了国际生物力学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Biomechanics,ISB),这标志着生物力学学科的正式建立。这一时期在苏联运动训练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形成了,而在此之前它只是在体育教育学的范畴内发展的。下面一些教科书成为阐述有关运动训练学知识体系的第一批著作:苏联奥佐林的《运动训练的现代体系》(1970年)、德国哈列主编的《训练学》(1971年)、波兰乌利多夫斯基的《运动训练理论及方法》。这促进了运动生物力学在运动训练学范畴内新的科学方向的发展。

    随着对于运动训练问题研究范围的不断扩大,有关运动员完成比赛动作技术分析方面不同角度生物力学的研究得到了积极发展。当今研究运动生物力学的主要机构大部分在东欧国家,如波兰、俄罗斯(主要在莫斯科、圣彼得堡、伏尔加格勒、克拉斯诺达尔、新西伯利亚等城市进行生物力学的研究)、乌克兰(基辅国立体育大学和哈尔科夫国立体育科学院)。现代运动生物力学研究的现实意义是由以下二方面原因决定的:一方面,体育运动的社会意义不断提高,体育运动项目的数量不断增加,这些决定了进行运动生物力学研究的必要性和具有前途;另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科研方法,这为全方位研究运动员完成比赛动作技术提供了可能,随之而来的是可以提高他们训练和比赛的成绩。

    在现代生物力学的发展中很清楚地存在几个方向即工程生物力学、医学生物力学和教育生物力学(东斯科伊,1997年)。工程生物力学和医学生物力学得到了很好的理论研究,并且有大家熟知和使用的仪器设备,这就决定了它们的研究建立在一个相对较高的科学方法水平之上,而在教育生物力学的研究中却存在着另外一种情况,它主要用于解决教学任务.

    教育生物力学是生物力学研究中较新的一个分支,尚处于基础材料积累和理解阶段,正在形成自己的理论学说。现阶段教育生物力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创建以解释和预示所研究现象发展主要方向概念体系为基础的理论。

    有关体育教育和运动问题生物力学研究范围的扩大以及体育教育和运动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促使了教育生物力学中一个相对较新的科研方向—进化生物力学的形成。进化生物力学的主要任务在于通过研究人的自然发展规律揭示其动作演化规律,这的确是一个重要的任务,因为如果不能认识人运动机能随年龄发生变化的规律性,那么就不可能正确制定训练计划。巴利谢维奇、苏杜拉教授和杨金田院士所进行的科学研究结果指明:(1)个体发育中人运动机能成分和构造(用于保障形态、功能机制)的发展存在不均衡性;(2)个体发育中人的动作的发展带有多层次及节律性;(3)个体发育中人的动作表现带有很高的个性化程度;(4)人运动机能发展的绝对结果取决于身体活动的特点及强度。

    近些年教育生物力学中的传统学术方面在东欧国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这一领域里所进行的现代科学研究的主要方向首先决定于使用现代科研方法的可能性。如稳定性描记法、张力动力描记法、肌电描记法、声音描记法、综合肌力测定法、视频信息计算机处理法、数学模拟法等等,这些方法在东欧流派的研究中广为使用。

    如果评价西欧国家和美国所进行科学研究的主要方向,那么应该注意一点,在这些国家,尤其是在美国,从六十年代中期在体育教育系开始开设机动学课程,在一些大学例如华盛顿大学甚至有机动学系(在俄罗斯第一个机动学研究室1998年成立于乌拉尔体育科学院,而生物力学课从1958年起就开始在许多体育类院校开设)。这也注定了在西方学者的科研工作中有关决定动作的内部机制(肌肉、骨的结构,它们的生物力学特性、电活性,运动器官的特性和功能等)的研究占多数,并且表现出了极高的科研水平以及出色的仪器设备保障。近些年来有关这方面的科学著作比较多,其中埃诺科的《机动学原理》(1997年)是最好的专著之一。

    10.科技活动总结

    一、回顾主题:

    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共建和谐

    二、活动方式:

    1、实现三个转变:

    (1)以传授知识为目的转变为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为主要目的;

    (2)把独学转变为共学,培养学生的参与和合作的精神;

    (3)把学科学转变为用科学。

    2、重视三个培养:

    (1)重视科研意识的培养;(2)重视科研兴趣的培养;(3)重视个性的培养。

    3、注重四个突出:

    (1)突出玩中学;(2)突出想中学;(3)突出做中学;(4)突出用中学。

    4、处理四个注意:(1)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2)处理普及和提高关系;

    (3)注意数量和质量关系;(4)注意一般和重点的关系。

    5、采用多种形式,丰富教育内容,提高学生兴趣。

    (1)开展科学知识普及宣传活动,举办科普知识讲座,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立志做科学的主人。

    (2)开展科技教育“四个一”活动。“四个一”内容:学生读一本科普读物,熟悉一种农作物或动物的生活环境、生长过程和生理习性;制作一件科技作品或手工作品,有一条发明设想的作品。

    (3)开展“五小”活动和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五小”内容:小实验、小论文、小发明、小创作、小设想。每次比赛评出各个单项的前几名给予表扬奖励。

    6、坚持以点带面,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在全班性广泛发动,全员参与,人人动手,创造作品,逐步提高师生的科技素质和创造能力。

    三、活动花絮:

    10月:

    在“四个一”活动中,我们读的科普书籍包罗万象,我们还进行了评比(表附后)。

    11月:

    (1)在“五小”活动中,我们的设想飞跃时空,我们还进行了小论文评比(表附后)。

    (2)我们出了一板“创新、节约、和谐”宣传科学知识的黑板报。

    12月:

    (1)我们开展了一次很有意义的主题班会活动。

    (2)瞧,我们的科幻绘画、科技作品也不赖哟!(班级比赛等级一览表附后)

    四、活动达标:

    通过本次活动,全面提高了小学生的科技素质,培养科学创新精神,真正地落实了素质教育。学生在这个平台上展示个性,丰富了课余生活,更是提高了综合素质和科技创新能力。在这次活动中,学生基本能达到以下要求:

    1、了解一些国内外科技发展的概况,懂得现代科学的一些浅显知识,知道一些古今中外科学家的故事,培养了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富有想象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2、懂得一些简单的科学道理,能看懂一些简单的制作图,掌握一些简单作品的制作方法,初步学会使用刀、剪、锤、电烙铁等工具。

    3、初步掌握简单实验的操作程序,能初步综合分析实验中发生的一些简单现象。

    4、初步学会观察自然界的事物、自然现象,进行简单分析。

    5、培养了具有初步的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精神和运用科学方法,解决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科普知识总结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