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范文 > 范文
  • 南方周末优秀稿件

    1.南方周末的主要事迹

    1月21日,试刊号出版,正式命名为《南方周末》。

    2月11日,《南方周末》创刊号面世。 6月,南方周末报社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广东省先进集体″光荣称号。

    8月,免费给全国各地学生赠阅《南方周末》,总数达50万份,丰富了学生的暑期文化生活。 1月2日,《南方周末》第一个航空分印点在上海设立。

    8月至12月,《南方周末》开展业务大讨论,树立起“办一张有全国影响的综合性大型周末报”的办报目标。 8月26日,由南京市集报协会举办的第二届民间评选“您最喜欢的十佳报纸”活动揭晓,本报名列第三。

    10月21日,《南方周末》第一张彩色报纸面世。 2月11日,《南方周末》创刊五周年。

    中顾委委员、原广东省委书记任仲夷题词“喜闻乐见”以示祝贺。广东省政协主席吴南生题词:南方多佳讯,周末有奇文。

    11月1日,山东齐鲁集报协会举办的“全国首次华夏报纸博览大点索”活动,本报被列入“最受喜爱报纸”名录中。 1月,北京分印点期发数飚升至15万多份。

    9月,由南京市职工集报协会、南京市工人文化宫联合主办的“您最喜欢的全国十佳报纸”评选在南京揭晓,本报再度金榜题名。 1月,《南方周末》第一次扩版,从对开4版扩大为对开8版。

    9月,“1992年全国文化艺术类报纸十佳”评选结果在北京揭晓,本报与《光明日报》《文汇报》一起名列三甲。 9月,由北京工人集报协会、石家庄集报协会、呼和浩特市职工集报协会、苏州市职工收藏协会集报分会、莱州市剪报中心、四川省渠县集报协会联合主办的评选“我们最喜爱的中国五星级报纸”活动,本报被评为“五星级报纸”。

    10月29日,本报第507期发行量突破100万份大关。 9月2日,由本报捐资22万元建成的“南方周末希望小学”落成典礼在革命老区江西省于都县岭背乡隆重举行。

    “希望小学”占地约8000平方米,建有两层主教学楼一座,有近500名适龄儿童入校就读。10月18日,《南方周末》驻上海记者站正式成立。

    6月,第二届“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评选结果在北京揭晓,时任本报主编的江艺平同志榜上有名。9月,由中国新闻史学会、北京工人集报协会主办的“我们喜爱的全国百家优秀报刊评选活动结果在北京揭晓,本报荣获“全国百家优秀报刊”称号。

    10月,增设济南分印点。 年初,第三次扩版,从对开16版扩至对开20版。

    7月,增设南京分印点。8月,长江、嫩江特大水患,本报员工共捐款81450元。

    2月,本报创刊15周年,收到4万多封读者来信,对报纸改革提出了许多有益的意见和建议。7月,增设福州分印点。

    1月,南方周末《新经济》、《新文化》、《新生活》正式登台。7月,南宁分印点开印。

    1月,郑州分印点开印。3月28日,本报版面全面刷新,分为新闻、经济、文化、城市专题四大版块(京、沪、粤三地每期赠阅城市专题8个版)。

    4月4日,本报成都记者站成立。7月,杭州卫星传版分印点设立。

    至此,全国共有15个印点同时印刷本报。8月1日,由南方日报报业集团主管、本报主办的《名牌》杂志正式出版发行。

    这是一本主要针对精英男性群体的高品位杂志。 1月,本报第五次扩版,将32版发行到全国,并且重新整合为新闻、经济和文化三大版块。

    2.寻找《南方周末》上的一篇文章

    新年献词: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 作者: 南方周末编辑部 2008-12-31 09:01:38 来源:南方周末 【南方周末】本文网址:/content/22024 当经济危机带来的一丝隐忧弥漫在心头,当寒风吹动落叶而雪的消息从北方传来,在这新年的第一天,请让我们倾听一个久远的声音。

    十年前的今天,本报发表了1999年新年献词《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今天,当南方周末致力于新闻专业主义之路时,这句标题仍是我们精神的圭臬,我们勉力继承其志,并视之为伟大的传统。

    中国已经度过了激流般的十年,多少繁华事,已付笑谈中,可是这句箴言仍然在每一个新年来临之时嗡然回响。 因此,在今天,让我们在这最单纯和美好的精神传统中相逢,让我们在自己的内心中汲取力量,寻找最热诚的信念。

    让我们继续前行,因为这是我们的责任,因为我们是社会的中坚。 这就是为什么在汶川地震发生之时,无论我们身在现场,还是在千里之外,都曾感受到举国一致的悲伤;在北京奥运会举办之时,无论我们是中产阶层,还是贫寒之家,都曾体会过壮美场景带来的欣喜;在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发生之时,无论我们为人父母,还是尚无子嗣,都曾拍案而起,怒不可遏。

    这是因为中国是一个整体,我们休戚与共,须臾不曾分离。这是因为我们是社会的中坚,因为扪心自问之时,我们发现自己对人的爱无可置疑,对国家的爱无可置疑。

    当我们扪心自问之时,我们心中对这个国家深挚的爱已经给了该如何行事的答案。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不只赞美国家的进步,也批评它的不尽完美;为什么像捧着烛火一样捧着“真相”,在群论汹汹之际也坚持独立的立场;为什么若我们只能发出荧荧之光,也有崇高之意。

    这也就是为什么你会在今天买下这份报纸,而它没有提供可供获利的消息甚至也不提供什么消遣。 这是因为我们是理性的爱国者。

    经历了地震的悲痛,经历了奥运的盛况,经历了30年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已经成年。当我们在这新年的这份新闻纸上相逢,我们已是社会的中坚。

    在这个时候,让我们回想,30年前,在改革开放之初的羊肠小道上,我们的父辈荜路蓝缕,何其艰辛。他们经历了多么复杂的年代,走过了多么长的路。

    今天,他们结束了对国家的使命,头发斑白,回想着自己与同辈如何开创了这个世界。我们的孩子生活在一个比过去更好的世界,我们可曾想过他们有权利生活在一个更好的世界?是否有一天当他们追问我们的故事,我们可以说,我们没有推卸责任,不负历史的托付?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不能犬儒,不能抱怨“那是不可改变的”。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寻找最热诚的信念。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望向历史深处,回忆这个国家在一百多年来的兜兜转转。

    因为我们是社会的中坚。 越是望向历史深处,我们就越是坚定。

    是的,我们要毫不游移地支持那些人类共同的价值。我们支持进步、民主、自由、人权,支持中国走向现代文明。

    我们可曾忆起,一百多年前,先贤们发现故步自封于本国文化已不足以救亡图存,因此埋藏了心中痛苦,远渡重洋,以寻求国家振兴之道?因此西风东渐,建兵工厂以御外侮,建学校以期未来,建报馆以开民智,因此德先生、赛先生给这个古老的国家带来了复兴之光。在这漫长历史的此端,我们可曾想过这个国家的希望从何而来?我们可曾想过,如何延续这希望,以不误国家和人民的前程?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坚持让各种社会力量进行公正博弈。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呼吁中国的改革开放之路超越集团利益。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支持继续深化改革。

    这就是为什么公正、公平是我们必须达到的目标,无论发生什么;为什么国富民穷的趋势需要彻底扭转,无论要做多么繁复的工作。 一切都因为,历史的接力棒已经在我们手中。

    我们是社会的中坚,不是因为我们身在高位,不是因为我们资金丰足,不是因为我们聪明绝顶,不,我们甚至并不比任何一代中国人优秀,只是我们有此机会。我们有一个机会把中国变得更好,我们有一个责任把中国变得更好。

    我们不能彼此耳语,而要朗声合唱,这歌声要求着国家与人的共同幸福,从一百多年前而来,回荡今时今日。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相信自己的使命,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必须了解真相,不能坠入一个失真的世界。这就是为什么当我们讲述自己对国家的爱时,可以平静、深邃和坚定。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既不随波逐流,也不凌空虚蹈;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做现实主义者,求应然之事。 因为在这个大陆上,太平洋以西,当新年的熹微曙光笼罩大地之时,我们要对这个国家负责。

    当我们看到它辽阔的天空,看到天空下一条条曾被地震折断的令人难以置信的巨大的山岭和阡陌纵横的土地,繁华都市和出产古老谷物的土地,以及在这个国家中来来往往的沉浸在梦幻中的人们;当我们的孩子将出生,在夜色中发出柔弱却嘹亮的哭泣声;我们会知道,没有任何东西比一个信念更为珍贵,也从没有任何一个时代有如此之多的困难,有如此之多的希望。 【南方周末】本文网址:/content/22024。

    3.南方周末2016新年献词,根据材料写高中作文

    俗语有曰:梅花香自苦寒来,幼小时未知其意,但随年龄渐增,竟有体验。芳香是由苦涩孕育,就像珍珠是蚌的痛苦的结晶,彩虹是暴风雨的产物一样。只有饱经风霜才能孕育出真正的芳香,平庸的人只知一味赞叹,丝毫没有觉察这芳香之下、硕果之中所包含的苦涩和艰辛。这香气并非发自花朵或所谓成就,而是来自现实中的一次次的打击和磨砺。

    第九交响曲中沉溢出的幽芳是失聪后的贝多芬对音乐和理想的不懈追求。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去完成一个不变的心愿。在这里有人类最宝贵的品质在发光。肯用一生的时光去忍受痛苦,坚持等待最后成功的生物只有人。也只有这种坚韧的人才能在经历风雨之后,体味到这种沁人心脾的芬芳。我们该明了: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

    现在的社会让人们变得急功近利、不择手段地去获取成功。而他们所谓的成功只不过是自我欲望的满足,是势利的人们羡慕的眼光和那越来越重的铜臭味。失去坚忍的精神,缺少了内心的磨砺,人们变得浮躁,一边追逐幸福一边又叫嚷着痛苦与孤独。也许并不是空气污染或臭氧空洞,而是那一颗颗失去了忍耐、沉静的心。我们的人生,面临着更长更多的冬天。

    也许我们应该静下心,认真地面对每一次挑战和磨难,重给我们遗忘已久的坚韧的精神,即便在严寒后黑暗中仍然坚定地迈着向前的步伐,挑战严冬,逾越严冬。

    也许你仍觉寒冬是那么高不可攀,通往前方的路上有太多的黑暗让你觉得孤单,你需要的只是一点坚持,用高尚的灵魂、崇高的理想与孤独无助的自己对话吧,这样就会带给你光明和信仰。所以,请坚定信念,鼓足勇气 ,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如梅般享受严冬,终会看见美丽的彩虹!

    当经济危机带来的一丝隐忧弥漫在心头,当寒风吹动落叶而雪的消息从北方传来,在这新年的第一天,请让我们倾听一个久远的声音。十年前的今天,本报发表了1999年新年献词《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今天,当南方周末致力于新闻专业主义之路时,这句标题仍是我们精神的圭臬,我们勉力继承其志,并视之为伟大的传统。中国已经度过了激流般的十年,多少繁华事,已付笑谈中,可是这句箴言仍然在每一个新年来临之时嗡然回响。 因此,在今天,让我们在这最单纯和美好的精神传统中相逢,让我们在自己的内心中汲取力量,寻找最热诚的信念。让我们继续前行,因为这是我们的责任,因为我们是社会的中坚。 这就是为什么在汶川地震发生之时,无论我们身在现场,还是在千里之外,都曾感受到举国一致的悲伤;在北京奥运会举办之时,无论我们是中产阶层,还是贫寒之家,都曾体会过壮美场景带来的欣喜;在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发生之时,无论我们为人父母,还是尚无子嗣,都曾拍案而起,怒不可遏。这是因为中国是一个整体,我们休戚与共,须臾不曾分离。这是因为我们是社会的中坚,因为扪心自问之时,我们发现自己对人的爱无可置疑,对国家的爱无可置疑。

    4.求一篇 根据所学的政治知识写南方周末的读后感(高三要的)字数不少

    记得在上中学的时候家里就订了《南方周末》,最近这些年也时不时的在网上看看电子版,看看习惯了的评头论足。对比以前,感觉现在的《南方周末》可读性差了很多,采编质量下降,据说报纸销量已从高峰时的160万份跌至目前的40万份。以前《南方周末》有很多优秀的记者和主编,他们擅长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每一个问题, 敢于发表别的报纸不敢言及的新闻、真相以及言论,对一些事件的采访披露常常使得报纸被某种方式买断,并被众多媒体转载。但是现在已经没有过去的气势了。

    我觉得相对于它的成功来讲,分析一下相对退后的原因更有意义。首先,现在的网络优势越发的明显,一些新闻事件的时时更新,时时评论,对报纸是一大冲击;其次,在上世纪90年代,能与《南方周末》相抗衡的报媒几乎找不出来,那时的文化生活还是稍显匮乏,《南方周末》的针砭时弊,敢讲敢评确实吸引了不少读者的眼球,但是现在是信息满天飞的爆炸年代,各大报业的崛起,使得南方的优势不在了,虽然评论还是独具风格,但是形式上略显单一了。原《南方周末》记者陈菊红说过:“那些金子一样的日子,闪亮得让人不敢相信”。当年的《南方周末》可以说引领了一代中国新闻人的新闻理想,被称为“最有良心”的周报。《南方周末》当时的口号是“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1999年新年致辞《总有一种力量让我泪流满面》,至今仍然有着令人吃惊的打动心灵的力量。而现在的南周,已经不复当年盛事,作为骨血的主要编辑记者也纷纷出走,这也是南方至今有点尴尬的原因之一。

    想当初,《南方周末》以“反映社会,服务改革,贴近生活,激浊扬清”为特色;以“关注民生,彰显爱心,维护正义,坚守良知”为己责;将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熔于一炉,寓思想教育于谈天说地之中的观念领军报业,确实有它的独特性,该报颇具不断创新的气息和行为,改版灵活中有坚持。报纸的文章中到处都体现了人类最新的、最根本的价值观念,是中国大陆少数敢于顶住压力讲真话的平面媒体。语言颇具特色,无矫揉造作之风,平实之中见深刻,读来沁人心脾。文章的作者多半是国内颇具思想性、前沿性的高级作者们以及新兴的受国外教育影响的“精英”。 现在的南周,口号是“在这里,读懂中国”,比较两个口号可以明显发现定位的不同。原本南周的煽情和人文主义结合的很好,而现在的南周煽情的成分更高。

    但是不管怎么说,南方周末始终是中国最好的报纸,集中代表了中国新闻从业者的新闻理想。一旦发生重大事件,最有勇气接近真相的媒体中总有南方周末的身影。这一点毋庸置疑。非议是希望它更好,甚至希望回复十年多前的辉煌,不必困惑。像南周这样的媒体,注定要与体制内的种种斗智斗勇,同时经历市场的风浪,这是艰难的营生,不能要求它永远保持最高水准。

    5.《南方周末》怎么样

    首先说下,南方周末是个好报纸。我只是个读者,非报人。

    第一次读周末也是在学校,是老师的推荐。是01年左右吧,记不清了。当时是在江苏的一个地级市,那个地方的周末一般都是周五才会有的,来北京后才知道周四就出来了。小小的丢下脸。不过还是很开心的,完全是阅读的盛宴。不是吗?

    那个时候用钱也蛮紧张的,但每周的南方周末是必买的。当时是1.5元,现在都翻了一倍了。之后来北京,03年那会儿,涨到2元。看周末的这个习惯一直保持了下来。

    客观地说,我也只是01年才开始看,但我还是觉得南方周末的颠峰就是在01年-03年,慢慢地少了些锐利,与人才流失可能有很大关系。

    我现在也开始看三联生活周刊了,可读性也相当地强。

    6.为什么说《南方周末》是中国最无耻报纸

    这个就要从《南方周末》的历史来看了。

    1. 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的媒体状况是这样的“报社不能自行报道国际新闻,省外新闻也不能报,更不要说负面了。新华社通稿不能改,只能删。批评县委书记要省委组织部批准,批评公社书记要地委组织部批准。公检法系统不能批,只能写内参。记者去地方采访要接受当地党委领导,涉及到任何和省委有关的信息都要经过省委领导批准。”(南方周末创始人左方先生回忆)

    2. 到了90年代,江艺平女士继左方先生后接任主编。

    当时中国的社会矛盾急剧激化,不平事越来越多。左方先生一直有“新闻主攻,副刊主守”的观念,在这时更进一步,在新闻版面,主要以揭黑调查为主,比如昆明在呼喊:铲除恶霸 (1998.1.9头版)、特别报道:山西“割舌事件”真相调查 (2000.5.12头版)等。而副刊版,主要关注先锋艺术和新锐艺人,张元、贾樟柯等人的长篇报道最早就是由南方周末推出的。

    3. 1999年1月,长平和沈颢两位编辑,以编辑部的名义,完成了新年献词南方周末 -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文中旗帜鲜明的提出了“正义,爱心,良知”的办报理念。

    这段时间的最显著特征就是“贴地气”,2000年即将来临时,有的媒体追寻新世纪的第一缕阳光,,有的派记者到全世界各地采访庆典活动,而南方周末在常务副总编辑钱钢的主导下,推出了千年特刊“记者回家乡”《回家过年》《南方周末》 编著 。并由此确定了南方周末历史上的一个经典宣传语:当你看到我们的时候,我们和新闻在纸上;当你看不到我们的时候,我们和新闻在路上。

    7.《南方周末》怎么样

    我从98年至01年,对《南方周末》几乎一期不漏,后来就断断续续地没看了。

    对比以前,感觉现在的《南方周末》可读性差了很多,采编质量下降,据说报纸销量已从高峰时的160万份跌至目前的40万份。以前《南方周末》有很多优秀的记者和主编,他们擅长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每一个问题, 敢于发表别的报纸不敢言及的新闻、真相以及言论,对一些事件的采访披露常常使得报纸被某种方式买断,并被众多媒体转载。

    但是现在已经没有过去的气势了。而我以前熟知的编辑记者,现在版面上已经没了那些名字,说明存在流失优秀记者的现象。

    此外《南方都市报》也是敢于说真话揭时弊的报纸。2003年的孙志刚事件,就是由南都首先披露。

    此后,南都的好些深度调查仍有一定的代表性。

    8.南方周末的主要特色

    《南方周末》为改革分忧,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并举,并被评为读者“最喜爱阅读”的报纸;还被广东省委省政府授予“广东省文明单位”称号。《南方周末》立足广东,面向全国。新闻以独家为主,时评以纵深见长,副刊则佳作迭现。《南方周末》在全国设有19个印点:广州、北京、上海、西安、成都、武汉、济南、南京、福州、南宁、郑州、沈阳、杭州、长沙、重庆、太原、南昌、无锡、合肥,通过卫星传版,实现同步彩色印刷。

    该报颇具不断创新的气息和行为,改版灵活中有坚持。报纸的文章中到处都体现了人类最新的、最根本的价值观念,语言颇具特色,无矫揉造作之风,平实之中见深刻,读来沁人心脾。文章的作者多半是国内颇具思想性、前沿性的高级作者们以及新兴的受国外教育影响的“精英”。很值得一读!

    南方周末优秀稿件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