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范文 > 范文
  • 教师自我诊断性评价

    1.为什么当今教学很注重形成性评价和强调教师与学生的自我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的比较经常而及时的测评与反馈。它包括在一节课或一个课题教学中,对学生的口头提问、课堂作业与评议以及书面测验等,使教师与学生都能及时获得反馈信息。 它能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以改进教学过程,提高质量,而不强调成绩的评定。

    教师评价可以对学生的知识、能力情况、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与习惯评价,可以针对每个学生的情况给予肯定的鼓励或是规劝与建议,这种评价具有直接性,面对面地不限于评价者对被评价者的单向评定,也可相互交流与磋商。这种评价丰富多彩、灵活机动、客观公正,切合学生实际,效果比较好。

    学生自我评价在学习是具有极为重要的意思,这意味着他们开始懂得了要有意识地、细心而且严格地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分析、评价其正误、优劣,肯定自我的优点,找出差错与不足并加以改进,当学生有了这样的意识和习惯后能更重视和深刻领悟教师对自己的评价。甚至将二者结合起来用以加强个人学习动力,从而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当然这需要一个较长的悉心培养的过程应该从小做起。

    正是这些优点,使得当今教学重视形成性评价和强调教师与学生的自我评价。

    2.2019云南红河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如何区分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

    教学评价是教师招聘考试中的“常客”,根据实施功能不同,教学评价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根据评价的标准不同,教学评价分为相对性评价、绝对性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根据评价的方法不同或获取资料的方式不同,教学评价分为质性评价和量性评价等。今天,我们先学习第一种分类,也就是如何区分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一、功能不同

    1.诊断性评价的功能有:检查学生的学习准备程度;决定对学生的适当安置;辨别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

    2.形成性评价的功能有:改进学生的学习;为学生的学习定步;强化学生的学习;给教师提供反馈。

    3.总结性评价的功能有: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证明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和能力水平以及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确定学生在后继教学活动中的学习起点;预言学生在后继教学活动中成功的可能性;为制定新的教学目标提供依据。

    二、实施时间不同

    1.诊断性评价是在学期、学年、课程或一个单元教学开始时,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及影响学习的因素而进行的评价。比如教师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程度而进行的摸底考试就是常见的诊断性评价。有时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某种需要也可以采取诊断性评价。

    2.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比如教师在课堂上想要获得学生学习的反馈而进行的提问就属于形成性评价。

    3.总结性评价是在一个大的学习阶段、一个学期或一门课程结束时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也被称为终结性评价。比如期末考试、结业考试和毕业考试都是属于总结性评价。

    三、分数解释不同

    诊断性评价的分数解释一般采用常模参照和目标参照的方式,形成性评价的分数解释一般采用目标参照而总结性评价的分数解释采用常模参照。

    四、试题难度和评价重点不同

    1.诊断性评价常采用特殊编制测验、学籍档案饿观察记录分析的手段来进行评价;在试题难度上较低。

    2.形成性评价常采用形成性测验、作业和日常观察的手段来评价;试题难度依目标而定。

    3.总结性评价常采用考试的形式来评价;试题难度中等。

    以上就是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四个方面的区分点,在考试中一般从功能和时间这两个维度进行判断即可。大家在掌握着三种评价时重点也是从这两个维度去理解。

    3.请问教育心理学中的配置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有什么区别

    1、配置性评价:或称准备性评价,一般在教学开始前进行,摸清学生的现有水平及个别差异,以便安排教学。

    2、诊断性评价:有时与配置性评价意义相当,指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与个体差异;有时指对经常表现学习困难的学生所做的评价,多半是在形成性评价之后实施。

    3、诊断性评价的方法:诊断性评价是指在教学活动开始前,对评价对象的学习准备程度做出鉴定,以便采取相应措施使教学计划顺利、有效实施而进行的测定性评价。诊断性评价的实施时间,一般在课程、学期、学年开始或教学过程中需要的时候。其作用主要有二:第一,确定学生的学习准备程度;第二,适当安置学生

    4、配置性评价的方法:配置性测评与其它类型的人才素质测评相比, 它具有针对性、客观性、严格性、准备性等特点。

    4.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的区别是什么

    一、什么是形成性评价教学形成性评价是相对于传统的终结性评价而言的。

    所谓形成性评价,“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的评价,是基于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持续观察、记录、反思而做出的发展性评价。其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

    形成性评价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成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进行过程之中,为引导教学进程或使教学更为完善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结果的确定。

    美术课堂教学中的评价向来都是学校行政领导和美术教师关注的问题,因为它具有关系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双重功能。其注重测试结果对学生和教师的反馈并注重经常进行的检查,以达到利用各种反馈改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使学生在不断的测评、反馈、修正或改进过程中趋于完善,从而达到教学的终极目标的目的。

    评价是“从特定的目的出发,根据一定的标准,通过特定的程序,对已经完成或正在完成以及正在从事的工作(或学习)进行检测,找出反映工作质量或成果水平的资料或数据,从而对工作的质量或成果水平做出合理的判断。”学生美术学习形成性评价是贯穿学生美术学习活动全过程,特别是指对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同学合作的学习过程中体现出各种表现的客观事实进行的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对,形成性评价注重客观事实及过程,针对学生个体发展的特征,以事实为依据进行评价。

    形成性评价应是发展性课程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注重了形成性评价,才能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其具体表现为关注学生个体,不以课程目标作为评价的单一化依据,而是关注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技能等情况的同时,更重视对学生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以此突出评价的过程性和个体的差异性等,来强化评价的诊断、发展功能以及内在激励作用。

    二、美术学习中形成性评价的基本内容 1、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与态度表现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所表现出的情感与态度应成为对他们学习评价的重要内容。此类评价内容除指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参与程度、情感投入、审美趣味等专业学习上的表现外,还应包括在学习过程中与人合作的态度、对问题勇于探究的意志品质、自主学习的品质以及对生活、社会、自然的态度等方面的表现。

    2、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发展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是所有学科都极其关注的内容,在美术学科,“美术教学过程的情趣性、表达活动的自由性和评价标准的多样性,提供了创造活动最适宜的环境”,而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经常进行的活动就是要将极具个性的创新观念通过实践活动转化为具体成果,并且,“美术课程向学生提供了技术性活动的基本方法”。因此,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创新与实践活动是经常性的、且更为外在,使评价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在学生学习美术的过程中显得内容、途径都更加丰富。

    另外,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其特征往往是像闪闪的火花,时常迸发出光彩,如不留意,稍纵即逝。所以,要达到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创新精神的发展的目的,必须将对创新思维方面的评价融入教学展开的过程中。

    3、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的提高 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之于美术学习具有基础的、缺一不可的意义,评价学生美术学习能力提高的实效必须从这几方面综合分析,及时对学生予以反馈。 感知能力包括对视觉形象(平面的、立体的、生活中的、艺术品中的、他人的或自己创作的)敏锐的视觉、触觉能力及由此展开的听觉、味觉等感知能力——这些能力应建立在运用一定的美术知识对其审美特征进行识别的基础上;形象思维能力则涵盖了对具象、意象、抽象、空间及各种美术造型元素等对象的想象与理解;表达能力是一种外化行动的能力,涉及运用一定的媒材及工具的能力或语言文字描述的能力,这种能力的表现应是不断追求个性的、艺术化的、完美的,但对于学生而言,首先的要求是清楚明了,其次才是个性创造,美的物化,这也是我们在美术学习的形成性评价中应时刻注意的。

    4、美术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 美术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既是我们美术教学追求的目标,又是我们通过美术的教育达成多种育人目标的的载体。因此,对学生掌握美术基本知识与技能情况的评价应是对学生美术学习形成性评价的基本组成部分,同时也应成为其它各方面评价的基础和资源。

    三、你在教学中遵循的形成性评价原则1、等级加评语 使用等级是有意识地模糊量性差异,加入简要评语主要是针对学生个性表现提出教师自己的看法,评语应是欣赏的态度、商量的语气和提高的建议。 2、评语加漫画表情 用等形象符号,教师也可以结合自己的特长,创意性地画出有意思的形象,主要目的是为了操作的方便,并增加师生交流的趣味性,进一步模糊量性差别。

    3、互评 同学送的一句话(好在哪里?):。 同学的建议:。

    5.教师怎样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

    教学评价中教师如何进行自我反思 评价是促进教师进行自我反思的一个重要手段。

    教师可以在自我评价、他人评价、评价学生中进行自我反思。 1、在自我评价中反思 教师在自我评价中,要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和全面发展状况进行系统的自我反思,要充分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评价的目的不在于评优评劣,而在于由此形成改进的计划,促进教师自身的提高。自评是促进教师反思能力发展的最佳途径。

    教师在自我评价中的反思可以围绕以下5个内容进行。 (1)、思所得,发扬长处,发挥优势作为教师,每一堂课总有自己满意的地方,也就是成功之处。

    或是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目的的做法,或是课堂教学中突发事件的应变过程,或是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运用的感触,或是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或是双边活动开展得很成功,或是在备课时未曾考虑到而在课堂上突然进发出的灵感和火花,等等。无论是哪一方面有益的收获,课后及时反思,这样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并把它们归类整理,提升形成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这样对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探索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路,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会大有好处。 (2)、思所失,汲取教训,弥补不足众所周知,任何一节课,即使教师的备课十分细密,慎之又慎,也不可能十全十美。

    如:对教材处理不当;对教学中偶发事件估计不足;对某个问题阐述有失偏颇;或者感到对某个问题的处理力不从心等。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使之成为引以为戒的教训。

    只有敢于正视自己的不足,汲取教训,及时弥补不足,才能不断走向成功。因此,思所失既是教师对学生高度负责的表现,也是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客观需要。

    (3)、思所疑,加深研究,明白透彻这里的"疑"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生的疑点。每节课下来,学生或多或少会存在某些疑问,有时课堂上无法及时解决,教师把从学生方面反馈过来的疑点记录下来,细加琢磨,有利于今后的教学和复习,更具针对性。

    另一方面是教师方面的疑点,教师对教材中的问题并非一下子就可以理解得十分透彻,有时甚至是似是而非。通过课堂教学,教师自己会感觉到这些,把它记下来,促使自己今后对这一方面的问题加深研究,使之明白透彻。

    (4)、思所难,化难为易,水到渠成在课堂教学中,对教材难点的突破事关整个教学的成败。所谓教材的难点,是指教师难讲、学生难懂的知识点。

    如果我们每一轮都把教材难点的处理方法、教学的信息反馈或效果,今后改进的教学设想等写下来,并且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比较、研究,长期坚持,必将极大地提高教师处理教材难点的能力,化难为易,再帮助学生突破难点,使其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5)、思创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一节课下来,教师应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

    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如何改进,写出新教学设计。这样教师就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

    特别是可以为自己下一年的同期教学提供极好的帮助,避免再走弯路,从而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教研水平。 2、在他人评价中反思在充分发挥教师自我评价的主体作用的同时,还应充分重视和发挥学生、同事及家长评价的作用。

    这些人都直接或间接参与了教育教学活动,能够从不同的侧面反映教师的工作表现。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他们能发现教师自我评价难以认识到的问题,对教师教学行为的改进和教学水平的提高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在他人评价中,学生和同事的评价尤为重要。

    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学生的发展是教师工作的重点和目标,他们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以及师生交往有着直接的感受和判断。教师应高度重视并及时听取他们的评价和建议,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转变某些不恰当的教学行为。

    例如。课后当学生说某个知识要点不理解或不能很好地运用于实践时,教师就应该反思:在教授这个内容时,是否考虑到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是否将新授内容与原有知识进行合理链接;链接的方法是否科学;在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中,是否进行了正确引导;引导的过程是否符合学生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等。

    教师沿着这个思路反思,定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也为以后在教学中处理类似问题提供了经验参考。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也有利于教师的自我提升。

    新课改中的教师要想更快地提升自己,寻求同伴的帮助必不可少。由于同校特别是同轨教师在教学目标、方法和过程以及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等方面的相似性,因而对于教学就有更深刻的共鸣和更准确的理解。

    从同伴的评价中反思自己的教学,既可以借鉴他人的经验,又可以吸取自己的教训,对于改进教学和发展自我都是非常有意义的。所以,我们只有理性地对待同伴的评价,同时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深层次的反思,才能避免“孤芳自。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