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范文 > 范文
  • 光合作用总结

    1.光合作用 课文总结/

    直到18世纪中期,人们一直以为植物体内的全部营养物质,都是从土壤中获得的,并不认为植物体能够从空气中得到什么。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发现,将点燃的蜡烛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一个密闭的玻璃罩内,蜡烛不容易熄灭;将小鼠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玻璃罩内,小鼠也不容易窒息而死。因此,他指出植物可以更新空气。但是,他并不知道植物更新了空气中的哪种成分,也没有发现光在这个过程中所起的关键作用。后来,经过许多科学家的实验,才逐渐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条件、原料和产物。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把绿色叶片放在暗处几小时,目的是让叶片中的营养物质消耗掉。然后把这个叶片一半曝光,另一半遮光。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发现遮光的那一半叶片没有发生颜色变化,曝光的那一半叶片则呈深蓝色。这一实验成功地证明了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1880年,德国科学家恩吉尔曼用水绵进行了光合作用的实验:把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放在没有空气并且是黑暗的环境里,然后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好氧细菌只集中在叶绿体被光束照射到的部位附近;如果上述临时装片完全暴露在光下,好氧细菌则集中在叶绿体所有受光部位的周围。恩吉尔曼的实验证明:氧是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研究光合作用,对农业生产,环保等领域起着基础指导的作用。知道光反应暗反应的影响因素,可以趋利避害,如建造温室,加快空气流通,以使农作物增产。人们又了解到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的两面性,即既催化光合作用,又会推动光呼吸,正在尝试对其进行改造,减少后者,避免有机物和能量的消耗,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当了解到光合作用与植物呼吸的关系后,人们就可以更好的布置家居植物摆设。比如晚上就不应把植物放到室内,以避免因植物呼吸而引起室内氧气浓度降低。

    农业生产的目的是为了以较少的投入,获得较高的产量。根据光合作用的原理,改变光合作用的某些条件,提高光合作用强度(指植物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糖的数量),是增加农作物产量的主要措施。这些条件主要是指光照强度、温度、CO2浓度等。如何调控环境因素来最大限度的增加光合作用强度,是现代农业的一个重大课题。

    农业上应用的例子有:合理密植、立体种植、适当增加二氧化碳浓度、适当延长光照时间等。

    2.高中生物光合作用的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修一光合作用知识点 符号编号排版地图 第五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四节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一、应牢记知识点1、追根溯源,绝大多数活细胞所需能量的最终源头是太阳光能。

    2、将光能转换成细胞能利用的化学能的是光合作用。3、叶绿体中的色素及吸收光谱 ⑴、叶绿素(含量约占3/4) ①、叶绿素a ——蓝绿色——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 ②、叶绿素b ——黄绿色——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 ⑵、类胡萝卜素(含量约占1/4) ①、胡萝卜素——橙黄色——主要吸收蓝紫光 ②、叶黄素——黄色——主要吸收蓝紫光4、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⑴、提取方法:丙酮做溶剂。

    ⑵、碳酸钙的作用:防止研磨过程中破坏色素。⑶、二氧化硅作用:使研磨更充分。

    ⑷、分离方法:纸层析法 ⑸、层析液:20份石油醚 :2份酒精 :1份丙酮混合 ⑹、层析结果:从上到下——胡黄ab ⑺、滤液细线要求:细、均匀、直 ⑻、层析要求:层析液不能没及滤液细线。5、叶绿体中光和色素的分布——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6、光合作用场所——叶绿体 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基粒类囊体膜上,分布着与光化作用有关的色素和酶。

    7、光合作用概念: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8、光合作用反应式:光能 CO2 + H2O ——→ (CH2O)+ O2 叶绿体 光能6CO2 + 12H2O ——→C6H12O6 + 6H2O + 6O2 叶绿体9、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J .Priestly,1773—1804)实验证实:植物能更新空气。

    10、荷兰科学家英格豪斯(J .Ingen – housz)发现:只有在阳光照射下,只有绿叶才能更新空气。11、1785年明确了:绿叶在光下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12、1845年,各国科学家梅耶(R .Mayer)指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起来。13、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J .von .Sachs,1832——1897)实验证明: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⑴、饥饿处理——将绿叶置于暗处数小时,耗尽其营养。⑵、遮光处理——绿叶一半遮光,一半不遮光。

    ⑶、光照数小时——将绿叶放在光下,使之能进行光合作用。⑷、碘蒸汽处理——遮光的一半无颜色变化,暴光的一侧边蓝绿色。

    14、1939年,美国科学家鲁宾(S .Ruben)卡门(M .Kamen)同位素标记法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 氧气来自水。⑴、同位素标记法三要点:①、用途:指用放射性同位素追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

    ②、方法:放射性同位素能发出射线,可以用仪器检测到。③、特点: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化学性质不改变,不影响细胞的代谢。

    ⑵、用18O标记H2O和CO2,得到H218O和C18O2。⑶、将植物分成两组,一组提供H218O,另一组提供C18O2。

    ⑷、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分别检测植物释放的O2。⑸、结果,只有提供H218O时,植物释放出18O2。

    15、卡尔文循环——卡尔文(M .Calvin,1911——)实验 ⑴、用14C标记CO2得14CO2 ⑵、向小球藻提供14CO2,追踪光和作用过程中C的运动途径。14CO2 —→14C3—→14C6H12O6 ⑶、结论: 16、光合作用过程 ⑴、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暗反应两个阶段。

    ⑵、光反应:①、特点:指光合作用第一阶段,必须有光才能进行。②、主要反应:色素分子吸收光能;分解水,产生[ H ]和氧气;生成ATP。

    ③、场所:叶绿体基粒囊状膜上。④、能量变化:光能转变成ATP中活跃化学能。

    ⑶、暗反应 ①、特点:指光合作用第二阶段,有光无光都能进行。②、主要反应:固定二氧化碳生成三碳化合物;[ H ]做还原剂,ATP提供能量,还原三碳化合物,生成有机物和水。

    ③、场所:叶绿体基质中。④、能量变化:活跃化学能转变成有机物中稳定化学能。

    ⑷、过程图(P-103图5-15) 二、应会知识点1、光合作用中色素的吸收峰(P-99图5-10)2、叶绿体结构(P-99图5-11) ⑴、具有内外双层膜。⑵、具有基粒——由类囊体色素。

    ⑶、二氧化硅作用:使研磨更充分。3、化能合成作用 ⑴、概念:指利用环境中某些无机物氧化时释放的能量,将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的合成作用。

    ⑵、典型生物:硝化细菌、铁细菌、瘤细菌等。⑶、硝化细菌:原核生物,能利用环境中氨(NH3)氧化生成亚硝酸(HNO2)或硝酸(HNO3)释放的化学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糖类。

    ⑷、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也是自养生物。

    3.光合作用的具体知识点有哪些

    哥啊!以后soso没有的上百度,百度没有上搜狗,或者综合搜索,google!总有你要的!以下来自百度,如有雷同,不胜荣幸!!: 1、有氧呼吸:、有氧呼吸:有氧呼吸三阶段反应式及场所在细胞质基质中发生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即:C6H12O6→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2ATP) (每个箭头上边都加上酶,下同)在线粒体基质中发生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即:2C3H4O3+6H2O→6CO2+20[H]+少量能量(2ATP)在线粒体内膜发生有氧呼吸第三阶段:24[H]+6O2→12H2O+大量能量(34ATP)总反应式 C6H12O6+6H2O+6O2→6CO2+12H2O+大量能量无氧呼吸:(两阶段都在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相同:C6H12O6→2丙酮酸(C3H4O3)+4[H]+少量能量第二阶段丙酮酸转化为酒精或者乳酸的过程中并不产生能量2丙酮酸(C3H4O3)+4[H]→2C3H6O3(乳酸)2丙酮酸(C3H4O3)+4[H]→2C2H5OH(酒精)+2CO2总反应式 C6H12O6→2C3H6O3(乳酸)+少量能量C6H12O6→2C2H5OH(酒精)+2CO2+少量能量2、光合作用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对比分析(从与光的关系,与温度的关系,场所,必要条件,物质变化,能量变化等角度分析)①光反应 ②暗反应与光的关系①需要光参与反应 ②不需要光参与反应与温度的关系①需要适宜的温度 ②不需要适宜的温度场所 ①类囊体薄膜上 ②叶绿体基质中条件 ①光、叶绿素 ②许多有关的酶物质变化 ①⒈水的光解 叶绿素2H2O————→4[H]+O2↑ 吸收光能 ⒉ATP的形成: 酶ADP+Pi+能量——→ATP②⒈CO2被固定 酶CO2+C5—→2C3⒉CO2被还原成糖: 酶2C3+[H]———→C6H12O6 ATP→ADP+Pi能量变化①光能转变成ATP中活跃的化学能 ②ATP中活跃的化学能转变成C6H12O6中稳定的化学能联系①光反应的产物[H]是暗反应中CO2的还原剂;光反应形成的ATP为暗反应提供能量。

    ②暗反应产生的ADP和Pi为光反应形成ATP提供原料;暗反应继续完成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把能量贮存在有机物中的过程 总反应式 6CO2+12H2O→C6H12O6+6H2O+6O2 (箭头上边是光照,下边是叶绿体)赞同20|评论(2)向TA求助回答者:cxhalxh来自团队真我真朋友|六级采纳率:68%擅长领域:数学生物学烟台市参加的活动:暂时没有参加的活动相关内容2011-3-25help~高中生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点有哪些?模拟了几次。12010-12-30高中生物 细胞结构,微生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基因工程,基础知识。

    72012-4-9高中生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固定二氧化碳是什么意思42012-8-8高中生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结合的计算题22012-1-1高中生物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问题1更多关于求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详细知识点的问题>>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生物光合作用:知识点光合作用:反应2009-6-12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的公式1222008-10-6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蒸腾作用152008-6-28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相比特点是什么572009-5-18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H]不同?432009-6-6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40更多关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问题>>其他回答共1条检举| 2011-5-12 20:41 eagle_diao| 四级 第二单元 生物的新陈代谢Ⅰ 植物代谢部分:酶与ATP、光合作用、水分代谢、矿质营养、生物固氮2.1酶的分类2.2酶促反应序列及其意义酶促反应序列 生物体内的酶促反应可以顺序连接起来,即第一个反应的产物是第二个反应的底物,第二个反应的产物是第三个反应的底物,以此类推,所形成的反应链叫酶促反应序列。如意义 各种反应序列形成细胞的代谢网络,使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沿着特定路线有序进行,确定了代谢的方向。

    2.3生物体内ATP的来源ATP来源 反应式光合作用的光反应ADP+Pi+能量——→ATP化能合成作用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其它高能化合物转化(如磷酸肌酸转化) C~P(磷酸肌酸)+ADP——→C(肌酸)+ATP2.4生物体内ATP的去向2.5光合作用的色素2.6光合作用中光反应和暗反应的比较比较项目 光反应 暗反应反应场所 叶绿体基粒 叶绿体基质能量变化 光能——→电能电能——→活跃化学能 活跃化学能——→稳定化学能物质变化 H2O——→[H]+O2NADP+ + H+ + 2e ——→NADPHATP+Pi——→ATP CO2+NADPH+ATP———→(CH2O)+ADP+Pi+NADP++H2O反应物 H2O、ADP、Pi、NADP+ CO2、ATP、NADPH反应产物 O2、ATP、NADPH (CH2O)、ADP、Pi、NADP+ 、H2O反应条件 需光 不需光反应性质 光化学反应(快) 酶促反应(慢)反应时间 有光时(自然状态下,无光反应产物暗反应也不能进行)2.7 C3植物和C4植物光合作用的比较C3植物 C4植物 光反应 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基粒 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基粒暗反应 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基质 维管束鞘细胞的叶绿体基质CO2固定 仅有C3途径 C4途径—→C3途径2.8 C4植物与C3植物的鉴别方法方法 原 理 条件和过程 现象和指标 结 论生理学方法 在强光照、干旱、高温、低CO2时,C4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C3植物不能。密闭、强光照、干旱、高温 生长状况:正常生长或枯萎死亡 正常生长:C4植物枯萎死亡:C3植物形态。

    4.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的总结陈述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同时也有将光能转变为有机物中化学能的能量转化过程。

    ( 光反应阶段

    光合作用第一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必须有光能才能进行,这个阶段叫做光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是在叶绿体内的类囊体上进行的.

    暗反应阶段

    光合作用第二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没有光能也可以进行,这个阶段叫做暗反应阶段.暗反应阶段中的化学反应是在叶绿体内的基质中进行的.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是一个整体,在光合作用的过程中,二者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

    初中的不用太复杂吧??

    记得采纳满意答案~~可追问可评论

    5.光合作用的详细历史(越详细越好)

    光合作用过程: 叶绿体在阳光的作用下,把经有气孔进入叶子内部的二氧化碳和由根部吸收的水转变成为葡萄糖,同时释放氧气: 6CO2+12H2O→C6H12O6+6O2+6H2O 【发现进程】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植物生长所需的物质全来源于土中。

    1627年,荷兰人范·埃尔蒙做了盆栽柳树称重实验,得出植物的重量主要不是来自土壤而是来自水的推论。他没有认识到空气中的物质参与了有机物的形成。

    1771年,英国的普里斯特利发现植物可以恢复因蜡烛燃烧而变“坏”了的空气。他做了一个有名的实验,他把一支点燃的蜡烛和一只小白鼠分别放到密闭的玻璃罩里,蜡烛不久就熄灭了,小白鼠很快也死了。

    接着,他把一盆植物和一支点燃的蜡烛一同放到一个密闭的玻璃罩里,他发现植物能够长时间地活着,蜡烛也没有熄灭。他又把一盆植物和一只小白鼠一同放到一个密闭的玻璃罩里。

    他发现植物和小白鼠都能够正常地活着,于是,他得出了结论:植物能够更新由于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了的空气。 1779年,荷兰的英恩豪斯证明只有植物的绿色部分在光下才能起使空气变“好”的作用。

    1804年,法国的索叙尔通过定量研究进一步证实二氧化碳和水是植物生长的原料。 1845年,德国的迈尔发现植物把太阳能转化成了化学能。

    1864年,德国的萨克斯发现光合作用产生淀粉。他做了一个试验:把绿色植物叶片放在暗处几个小时,目的是让叶片中的营养物质消耗掉,然后把这个叶片一半曝光,一半遮光。

    过一段时间后,用典蒸汽处理发现遮光的部分没有发生颜色的变化,曝光的那一半叶片则呈深蓝色。这一实验成功的证明绿色叶片在光和作用中产生淀粉。

    1880年,美国的恩格尔曼发现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氧是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他把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放在没有空气的暗环境里,然后用极细光束照射水绵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好氧细菌向叶绿体被光照的部位集中:如果上述临时装片完全暴露在光下,好氧细菌则分布在叶绿体所有受光部位的周围。

    1897年,首次在教科书中称它为光合作用。 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了“光合作用中释放出的氧到底来自水,还是来自二氧化碳”这个问题,得到了氧气全部来自于水的结论。

    20世纪40年代,美国的卡尔文等科学家用小球藻做实验:用C14标记的二氧化碳(其中碳为C14)供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然后追踪检测其放射性,最终探明了二氧化碳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这一途径被成为卡尔文循环。

    6.总结光合作用过程

    【简单归纳一下,仅供参考】

    光合作用的过程包括 光反应阶段 和 暗反应阶段。

    一、光反应阶段(场所:类囊体薄膜):

    1.物质变化:

    ① 水的光解,生成氧气和[H];

    ② 利用光能将ADP和Pi结合形成ATP。

    2.能量变化:

    将光能转化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

    二、暗反应阶段(场所:叶绿体基质):

    1.物质变化:

    ①碳的固定:二氧化碳与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三碳化合物;

    ②碳的还原:利用光反应所提供的ATP和[H],将三碳化合物还原成糖类有机物和五碳化合物。

    2.能量变化:

    将ATP中活跃的化学能转化为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三、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关系:

    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ATP和[H];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ADP和Pi

    【注】光反应必须有光;暗反应有光无光均可,但是必须有光反应提供ATP和[H]。

    光合作用总结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