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课下乡总结
1.送课下乡如何提高实效性
送教下乡是帮扶薄弱学校的重要环节,其关键在于真实有效。
只有做到前期任务具体、方向明确,才能避免送教下乡活动变成一场独角戏,也才能够让薄弱学校教师有持续学习改进的热情和专业提升的空间。■李声智 郑灯玉为促进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将城区优质学校与农村薄弱学校结成对子,以帮助薄弱学校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送课下乡便是其中的主要帮扶形式。如何提高送课下乡的实效性,切实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笔者结合实践谈谈自己的思考。
前期准备:充分调研、合理规划、明确要求,让薄弱学校教师明白提高方向为了提高送课下乡的实效性,切实帮助薄弱学校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活动组织者不要仅满足活动搞了、事情做了,要不怕麻烦、不图省事,要做好一切前期准备工作,具体包括:充分调研。活动组织者要到薄弱学校进行听课调研,了解教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谈话调研,明白教师希望得到什么样的提升;问卷调研,掌握教师对新课改理念的理解程度;走访调研,清楚学校课堂教学设施配备情况。
唯有如此,活动组织者方能有的放矢地组织送课下乡活动。合理规划。
活动组织者要制定送课下乡活动规划,即每学期开展几次活动,每次是哪一个学科,每次活动要解决什么问题,每次活动怎么开展,每次活动的预期目标,等等。活动组织者要有系统思维的能力,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要让受帮扶的教师觉得可望不可及,从而把送课下乡活动变成促进自己提高教学水平、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自觉行动。
明确要求。应该说,每次活动都要花费一定的人力、物力。
如何让这些人力、物力发挥最大效益,对每次活动都要有明确的基本要求,包括对组织者、送课教师以及听课教师的要求。其中,对于组织者的基本要求应该包括,根据规划提前告知给参与教师的研讨主题和目标,将教案或设计提前发放给听课教师,精心设计有关主题的观课议课表,每次活动要确保时间充足等;对送课教师的基本要求包括,提前通知送课内容和研讨主题,根据规划精心备课并提前将教学设计写出来,教案中对关键的教学步骤要写清楚设计意图,上课时要利用薄弱学校现有的教学辅助设备,要有有关研讨主题的教学论文,要耐心解答听课教师的疑惑等:对听课教师的基本要求包括,要熟悉听课内容并设想自己如何上课,要依据研讨主题在相应的表格上详细记录教师表现、学生表现以及自己的思考,要能围绕主题做一次简短发言,围绕主题提出一个问题供大家交流等。
有了具体的要求和任务,才能避免让送课下乡活动变成送课教师唱独角戏。现场操作:观课议课、专题讲座、解答疑问,让薄弱学校教师有后续学习改进的热情传统的送课下乡活动的操作程序是送课教师上示范课——上课者说课——上课、听课教师进行评课——组织者进行总结。
在其中的相互评课阶段,由于农村教师大都比较拘谨,往往都是同去的优秀教师、送课下乡学校领导评课,没有能够真正互动起来,不利于激发薄弱学校教师后续学习改进的热情。为此,不妨把送课下乡活动的操作程序改为观课——议课——专题讲座——解答疑问。
观课。送课者上主题课时,预先设计好有关授课内容和授课愿景的观课量表,也就是将研究的问题化为观察点,让听课教师按照表格记录与主题有关的信息。
同时,要求教师将“思”贯穿于“观”的全过程,尤其是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热烈、意外冷场、效果不明显的地方进行思索,透过这些现象去分析原因,探究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正是由于及时记录了课堂上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东西,加之深入的思考,才可能会使议课时的互动成为可能。
议课。在议课阶段,要集中话题、关注焦点,依据事实,从现象出发讨论问题。
这样的议课不是对已经发生的课堂进行判断或者作出结论,而是思考和研究如何上出更加理想的课,以追求和实现更加理想的课堂教学方式。实际操作中,由于有大量的的事实记录和分析,在议课阶段,“一言堂”的现象基本杜绝,也增强了上课者与听课者的互动,为所有参与者铺就专业成长和经验共享的道路,真正实现共同成长的校本教研目的。
专题讲座。送课者一般都是区域内学校教师当中的佼佼者,对教育教学领域某个问题往往有比较深入的研究。
利用送课下乡的机会,让他们面向薄弱学校教师举办相关专题讲座,一方面可以扩大听课教师的视野,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听课教师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解答疑问。
送课者的实践经验比较丰富,对教师提出的疑问,往往能结合鲜活的事例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有助于听课教师提高实践操作水平,对开展教学研究也不再有可望不可及的感觉,从而有效激发他们学习改进的后续热情。后续行为:资源共享、网络讨论、师徒结对,让薄弱学校教师获得持续学习的有效帮助送课下乡活动的终极目的是为了提高农村教师的专业素质,要借助这种形式让他们成为终身学习者和同行者。
这就要求活动组织者及薄弱学校管理者,考虑送课下乡的后续行为如何实施。资源共享。
城区学校要及时将学校的优质资源(包括课件资源、优秀录像课。
2.幼儿园教师送教下乡评价内容怎么写
导语:这次送教下乡活动对于我们的乡镇学校是一次绝佳的学习机会,真正起到了“城乡交流、资源互享”的作用。
下面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幼儿园送教下乡听课心得体会,欢迎阅读! 幼儿园送教下乡听课心得体会(一) 正值火红的杜鹃花怒放,鲜绿的茶叶飘香之际,我有幸再次来到了汤口中心学校,在这儿又看到了那一张张可爱的笑脸。聆听了三位幼儿老师的课,从中学习到了先进的教育理念,让我们看到了学前教育的蓬勃生机和美好未来。
可以说三堂课都精彩生动,让人受益无穷。 (一)巧设计,善引导。
程雪女老师的“认识时钟”设计的活动环节动静交替,认知和活动交叉进行,课件制作精细。幼儿专注学习,丝毫也不觉得累。
在参观完“钟表展览馆”后,师先问孩子们:“你记住了钟表有哪些形状?”从而培养了孩子细致的观察力。随后紧接着问“除了外形之外,你还看到哪些?”孩子们回答有:“声音不一样。”
“有数字,12个数。”“有分针、秒针、时针。”
这样就是发散幼儿思维,给了幼儿一个自由想象和回忆的空间,并通过让孩子描述,培养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进行整时认识时,特别注重让幼儿观察“6时”和“12时”的特殊性,分别是呈“一条直线”和“在一起”(有个孩子还说时针躲到后面去了。)
程老师就是这样因势利导,循循善诱,方可让孩子轻松学到本领。 (二)“从孩子们的眸子、兴趣和需求中找到孩子们渴求的知识。
这正是一名教育者所需要的眼光。”刘虹老师就具备了这样的眼光,她设计的科学活动“泡泡都是圆的吗?”让大人都就得新奇有趣,更何况是孩子呢?在实施过程中发现幼儿的兴趣是那样高涨,能更深入地开展主题吗?我有些担心,可是经验丰富的刘老师却能让孩子们“活而不乱”,使幼儿有目的,有问题,并带着问题去探讨,不是停留在表面,只顾着吹泡泡,忘了正事。
很快幼儿通过自己动手验证,解决了问题,发现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的泡泡器吹出的泡泡都是圆的。这一切都是在玩中学到的,多么快乐!刘老师的这次活动真正体现了《纲要》”以幼儿发展为本,提倡终身教育”的这一理念。
让孩子从小就想去探索生活中的秘密,为孩子一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幼儿教师不仅要为幼儿创设丰富的,健康的生活和活动环境,以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还要给幼儿关爱、温暖、尊重,教师要成为幼儿学习和发展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
年轻的杨蕾老师上的课给人以美感:声音甜美,舞姿优美,故事蕴含的情感目标体会“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情“的美好更是永驻心间。 这次送教下乡活动对于我们的乡镇学校是一次绝佳的学习机会,真正起到了“城乡交流、资源互享”的作用。
衷心希望这样的活动多开展,像那杜鹃花一样,越开越旺,开遍大山里的每一个角落! 幼儿园送教下乡听课心得体会(二) 在本次活动中,我们真的是大开眼界,让我见识了两位老师的业务能力、组织教学能力、驾驭课堂能力,更多的是看到了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些新的理念,包括他们的选材,教法及最后的评价都值得我们学习:每节活动课结束后,再由机关幼儿园的业务园长陈老师点评,介绍本节活动课的设计意图、活动目标、重点难点和教学方法等。老师们独特的教学方式,充分的活动准备,孩子们积极活跃的表现,都让我感到那是一种享受。
不仅如此,通过这次优质课观摩学习,还让我感受颇多。 在课的设计上,讲课老师活动的每个环节,设计合理,构思巧妙,层层递进,由易到难,紧紧围绕活动目标,运用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和新颖的教具吸引着每一个孩子,也深深的感染了在听课的每一位老师。
面对这么多的老师和评委,她们教态自然大方,语言流畅,非常的轻松自如,用她们自身的独特魅力来吸引每一个孩子和在场的每一位老师还有评委。这两节活动课中,其中一节课是张娜老师的散文《听雨》。
活动开始以提问的方式进入课题,之后让学生倾听教师朗诵。朗读的过程中,配着轻柔的音乐把在场的每位孩子和老师都带到了语境中,享受着雨给大家带来的一种舒心感觉。
整堂课最为亮点就是教师寻找与课文相关的雨声的教具。可想而知,这位老师对这堂课付出多么辛苦。
活动设计上教师利用图片来帮助幼儿记忆教学内容,在短短的30分钟里,学生学会了整堂课散文的内容。整节课从教师的选材,活动的设计到教具的准备,独特的教学方法,都是那么得合情合理。
特别是授课的声音特别的优美动听,非常适合这节课的散文朗诵。可见老师在选材上是下了很大功夫的独特的操作材料,新颖的操作方式,都给孩子们带来了惊喜,感染了孩子们,也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位老师。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盘小娟老师上得音乐活动《迷路的小花鸭》。活动开始她以一首好听的儿歌带领孩子们享受音乐带来的一种愉悦心情,导入活动,一步步进入主题。
整节课从教师的选材,活动的设计到教具的准备,独特的教学方法,都是那么得合情合理。特别是授课的声音特别的优美动听,非常适合这节课。
她利用歌曲内容制作了与歌词相关的图片,展示给孩子们,然后让孩子们倾听音乐大概理解。
3.送课下乡如何提高实效性
送教下乡是帮扶薄弱学校的重要环节,其关键在于真实有效。
只有做到前期任务具体、方向明确,才能避免送教下乡活动变成一场独角戏,也才能够让薄弱学校教师有持续学习改进的热情和专业提升的空间。■李声智 郑灯玉为促进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将城区优质学校与农村薄弱学校结成对子,以帮助薄弱学校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送课下乡便是其中的主要帮扶形式。如何提高送课下乡的实效性,切实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笔者结合实践谈谈自己的思考。
前期准备:充分调研、合理规划、明确要求,让薄弱学校教师明白提高方向为了提高送课下乡的实效性,切实帮助薄弱学校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活动组织者不要仅满足活动搞了、事情做了,要不怕麻烦、不图省事,要做好一切前期准备工作,具体包括:充分调研。活动组织者要到薄弱学校进行听课调研,了解教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谈话调研,明白教师希望得到什么样的提升;问卷调研,掌握教师对新课改理念的理解程度;走访调研,清楚学校课堂教学设施配备情况。
唯有如此,活动组织者方能有的放矢地组织送课下乡活动。合理规划。
活动组织者要制定送课下乡活动规划,即每学期开展几次活动,每次是哪一个学科,每次活动要解决什么问题,每次活动怎么开展,每次活动的预期目标,等等。活动组织者要有系统思维的能力,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要让受帮扶的教师觉得可望不可及,从而把送课下乡活动变成促进自己提高教学水平、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自觉行动。
明确要求。应该说,每次活动都要花费一定的人力、物力。
如何让这些人力、物力发挥最大效益,对每次活动都要有明确的基本要求,包括对组织者、送课教师以及听课教师的要求。其中,对于组织者的基本要求应该包括,根据规划提前告知给参与教师的研讨主题和目标,将教案或设计提前发放给听课教师,精心设计有关主题的观课议课表,每次活动要确保时间充足等;对送课教师的基本要求包括,提前通知送课内容和研讨主题,根据规划精心备课并提前将教学设计写出来,教案中对关键的教学步骤要写清楚设计意图,上课时要利用薄弱学校现有的教学辅助设备,要有有关研讨主题的教学论文,要耐心解答听课教师的疑惑等:对听课教师的基本要求包括,要熟悉听课内容并设想自己如何上课,要依据研讨主题在相应的表格上详细记录教师表现、学生表现以及自己的思考,要能围绕主题做一次简短发言,围绕主题提出一个问题供大家交流等。
有了具体的要求和任务,才能避免让送课下乡活动变成送课教师唱独角戏。现场操作:观课议课、专题讲座、解答疑问,让薄弱学校教师有后续学习改进的热情传统的送课下乡活动的操作程序是送课教师上示范课——上课者说课——上课、听课教师进行评课——组织者进行总结。
在其中的相互评课阶段,由于农村教师大都比较拘谨,往往都是同去的优秀教师、送课下乡学校领导评课,没有能够真正互动起来,不利于激发薄弱学校教师后续学习改进的热情。为此,不妨把送课下乡活动的操作程序改为观课——议课——专题讲座——解答疑问。
观课。送课者上主题课时,预先设计好有关授课内容和授课愿景的观课量表,也就是将研究的问题化为观察点,让听课教师按照表格记录与主题有关的信息。
同时,要求教师将“思”贯穿于“观”的全过程,尤其是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热烈、意外冷场、效果不明显的地方进行思索,透过这些现象去分析原因,探究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正是由于及时记录了课堂上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东西,加之深入的思考,才可能会使议课时的互动成为可能。
议课。在议课阶段,要集中话题、关注焦点,依据事实,从现象出发讨论问题。
这样的议课不是对已经发生的课堂进行判断或者作出结论,而是思考和研究如何上出更加理想的课,以追求和实现更加理想的课堂教学方式。实际操作中,由于有大量的的事实记录和分析,在议课阶段,“一言堂”的现象基本杜绝,也增强了上课者与听课者的互动,为所有参与者铺就专业成长和经验共享的道路,真正实现共同成长的校本教研目的。
专题讲座。送课者一般都是区域内学校教师当中的佼佼者,对教育教学领域某个问题往往有比较深入的研究。
利用送课下乡的机会,让他们面向薄弱学校教师举办相关专题讲座,一方面可以扩大听课教师的视野,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听课教师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解答疑问。
送课者的实践经验比较丰富,对教师提出的疑问,往往能结合鲜活的事例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有助于听课教师提高实践操作水平,对开展教学研究也不再有可望不可及的感觉,从而有效激发他们学习改进的后续热情。后续行为:资源共享、网络讨论、师徒结对,让薄弱学校教师获得持续学习的有效帮助送课下乡活动的终极目的是为了提高农村教师的专业素质,要借助这种形式让他们成为终身学习者和同行者。
这就要求活动组织者及薄弱学校管理者,考虑送课下乡的后续行为如何实施。资源共享。
城区学校要及时将学校的优质资源(包括课件资源、优秀录像课。
4.【三下乡社会实践心得大约800字左右~】
“三下乡”实践活动个人总结1 近年来数以万计的大学生选择在假期去落后的地区进行“三下乡”实践活动,“三下乡”活动对当地发展的贡献和大学生自身的收获到底有多少,值得我们进一步的思考和总结.这个假期里,我作为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暑期三下乡实践队的一员赶赴都江堰、彭州、崇州等地进行实地调研与实践活动,这样的亲身经历使我对“三下乡”实践活动的意义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从“三下乡”的概念来看,大学生利用暑期深入农村开展文化、科技、卫生服务,即“三下乡”.各地纷纷开展的实践活动,也纷纷以此为纲,进行以宣传政策、走访调研、义务支教为主的各种项目.科技扶贫,知识共享当然是好事,但是,身上肩负着学业负担的大学生走进农村,难免要受到时间的限制,没有充足的时间适应当地的教学环境,或者刚刚适应之后,又要重返校园,这种蜻蜓点水似的“三下乡”活动,到底为当地带来了多少改变呢? 以我队赴江堰、彭州、崇州三地的实践活动为例,实践队一行10人,在当地进行了支教、宣讲、走访、调研、捐赠等活动. 科技、知识下乡作为“三下乡”内容之一,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大学生进行知识下乡,这其中的科技含金量有多少呢?我觉得,大学生现在能做的,只是用现有的知识,力所能及地对当地某些相对落后的政策技术提出建议,争取进行改革.任何改革都有一个共同的前提———深入细致的调研. 就我所经历和了解到的,现如今还有相当一部分调研报告陷入了无人问津的尴尬局面.我分析原因有如下几点:①不能否认,某些大学生写出的调研报告从态度上或是技术上存在缺陷.②当地未形成完整的大学生实践机制,报告难以找到合适的上级接应单位.③受当地政策风俗所限,改革受阻. 这种形式之下,我们想出了一些更行之有效的送知识到农村的办法.我队此次进行的“金融政策送上门”——惠农贷款公益宣讲崇州站的活动为当地村民带去了贴近生活而标准的金融知识与政策,解决了他们对政策实施的怀疑和心中的忧虑.队员们将利用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科学理论分析,得出相关的结论汇总成为实践报告.并结合所学金融专业知识,发挥自身特长为灾区重建事业添砖加瓦.这种做法虽然见效快、受惠面广,我们期待更完善的机制的出台,能为所到之处多带去知识之光. 大学生到农村开展“三下乡”实践活动,除了用知识为当地带来科技、文化、卫生方面的改革之外,从实践中汲取经验,提升自我也是极为重要的目标. 1体现主人使命,实践中激发能动性 习惯了按着别人设定的路走下去,因此,进去大学后,迷茫成了大学生的通病,经历了此次实践,从出发前的实践计划、筹备物品,到去了之后安顿食宿、开展服务,我们终于体验到了做主人的感受.这种自我管理的平台,即使只有短短几天,但足以让队员们明确自己的责任所在,慢慢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以设计师的角度应对生活中的迷茫. 2走进社会,不同群体中定位人生 看到灾区人民简陋的临时住房、残缺的家具用品、加上务工机会紧缺等艰苦的生活环境,我们这些生活在象牙塔中的大学生都为不珍惜自己优越的生活条件而惭愧万分.珍惜现在,努力拼搏,是“三下乡”实践活动给我们的心灵洗礼.也只有当自己设身处地地走进社会,体验了与原来完全不同的生活之后,重新定位人生时,才会收获和这种感受. 3锻炼技能,探求求职兴趣点 就业向来是大学生关注的焦点问题,而工作经验在近年的招聘中越来越受到重视.高学历、低能力似乎成为招聘单位对大学生的定论.下乡实践,就好像一个小团队在运营一个小企业,每个人各司其职,必要的时候交换体验.这种经历对于寻找求职兴趣点有很大的帮助.总之,大学生“三下乡”实践,造就一个平台让大学生在团体中学会合作,学会包容,在奉献中找到自身的价值,完善自己的人格.与此同时,三下乡活动也是大学生了解国家政策的平台,从近三年的实践主题来看,2005年服务和谐社会建设,提高思想政治素质;2006年践行荣辱观,服务新农村;2007年贯彻科学发展观,服务农村促和谐.这些主题无不紧紧围绕国家最热点的问题展开.大学生不仅要努力完善自己做优秀的个体,作为未来国家发展的中坚力量,更需要与时代同发展.“三下乡”实践活动个人总结2 这个暑期,我作为金融学院“三下乡”实践服务队的一员,利用课余时间赴都江堰、彭州、崇州三地进行实践调研活动.这次实践经历使我收获颇丰,我也对这难得的“三下乡”实践的体验进行了进一步的思考与总结. “三下乡”,即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其内涵丰富.文化下乡包括图书、报刊下乡,送戏下乡,电影、电视下乡,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科技下乡包括科技人员下乡,科技信息下乡,开展科普活动;卫生下乡包括医务人员下乡,扶持乡村卫生组织,培训农村卫生人员,参与和推动当地合作医疗事业发展. 自中宣部等十部委联合下发《通知》以来,科协系统积极开展"科普之冬"、"科技之春"、"科普宣传周(月)"、"科普千里行"、"科普百乡行"、"少数民族科普示范工程"等科技下乡活动.卫生系统积极送卫生下乡,促进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各高校系。
5.送教下乡送什么
周末,县教育局安排各校二百多名教师观摩学习了省教育厅组织的送教下乡活动。
从第一节思想品德到最后一节音乐,听课老师热情高涨,人满为患,结束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下午的讨论几乎成了歌颂会。
也是,这样精彩的课堂,给予怎样的评价都不为过。何况听课者几乎全都背负着沉重的教学任务在课堂上殚精竭虑。
这样轻松、唯美的课堂,他们没理由不欣赏没理由不羡慕。难道送教下乡的全部意义就在于此吗?冒天下之大不韪,把我的疑惑在座谈会上提了出来,授课的专家给了很长的解释,我还是不满意,再次提出。
??单从课堂教学效果来看,省教育厅组织的这几节课可以说是无可挑剔的。课堂环节设计完美,教学过程精彩纷呈。
无论从课堂表现形式、教学任务完成方面还是教师对课堂的掌控、气氛的调节及与学生的互动方面,都几乎达到了完美的程度。体现了授课老师极高的专业素养。
??但是,若从送教下乡活动的意义来看,我认为这几节课存在着不可忽视的缺点。 ???难道仅仅是几节精品课吗?组织者的初衷一定不是这样。
正如做讲座的陈校长所言,他们想送给我们乡下的是,是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如果单是这样,在这个信息化时代,与其让他们一行人浩浩荡荡深入山区,还不如送几本教育理论书籍更省事更快捷。
是的,我们举国上下搞起的送教下乡活动一定不是这样的目的。?送活生生的、真实可感的教学理念,一种科学、合理、有效的、可供模仿的教学方法。
送教下乡的最大意义,在于城里优秀教师利用乡下的条件,用同样的教材给不同于城里孩子的乡下娃上课,乡下教师通过近距离的接触,学习、感悟城里教师在挖掘教材、驾驭课堂、师生互动等方面的长处。而这次送来的四节课中,三节课学生根本找不到课本。
一节是五年级下册的内容,讲给六年级学生;一节是一年级下册的思想品德上给二年级学生,还有一节根本是学生以前未曾见过,以后的教本中也不会出现的课。这节课由于是语文,学生必须要读课文,干脆给每个学生打印了一份。
这种种的不同,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只把它看作一场精彩的戏,仅仅停留在听课——也就是“看戏”的基础上。因此,这样的课无论有多精彩、精妙,对于听课的学生、前来取经的老师来说,无疑于海市蜃楼,可望而不可即。
??讨论时,讲课的专家就这一问题做出了解释。理由有二:教材不同,只能按他们的教材,让乡下的孩子迁就城里的老师;教材相同,进度不同不可避免,因为他们就准备了这节课,也只能让听课的学生取经的老师来迁就,克服一切困难来组织一个体面的课堂上演这精心准备、反复出演的精品课。
依我看来,让这些专业素质级高的老师,就学生上课的进度,用几个小时来备课、挖掘教材,其上课的效果一定远远高于乡下的一般教师。本来就技高一筹,怎能禁得起这样挖空心思、反复琢磨?这样做的结果,只能使“送”来的课与乡下授课的距离无限大,大到没有可比性,也就没了可学性。
??渴望获取“真经”的乡下教师还在热切盼望着送教下乡活动的再次开展,大胆地提出我的疑惑,希望下次的活动更完美有更多的实际意义。
6.国培计划送教下乡学员手册培训总结怎么写
培训、宣传与管理的重要。
没有范文。
以下供参考,
主要写一下主要的工作内容,如何努力工作,取得的成绩,最后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或者新的努力方向。。
工作总结就是让上级知道你有什么贡献,体现你的工作价值所在。
所以应该写好几点:
1、你对岗位和工作上的认识2、具体你做了什么事
3、你如何用心工作,哪些事情是你动脑子去解决的。就算没什么,也要写一些有难度的问题,你如何通过努力解决了
4、以后工作中你还需提高哪些能力或充实哪些知识
5、上级喜欢主动工作的人。你分内的事情都要有所准备,即事前准备工作以下供你参考:
总结,就是把一个时间段的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评价、总分析,分析成绩、不足、经验等。总结是应用写作的一种,是对已经做过的工作进行理性的思考。
总结的基本要求
1.总结必须有情况的概述和叙述,有的比较简单,有的比较详细。
2.成绩和缺点。这是总结的主要内容。总结的目的就是要肯定成绩,找出缺点。成绩有哪些,有多大,表现在哪些方面,是怎样取得的;缺点有多少,表现在哪些方面,是怎样产生的,都应写清楚。
3.经验和教训。为了便于今后工作,必须对以前的工作经验和教训进行分析、研究、概括,并形成理论知识。
总结的注意事项:
1.一定要实事求是,成绩基本不夸大,缺点基本不缩小。这是分析、得出教训的基础。
2.条理要清楚。语句通顺,容易理解。
3.要详略适宜。有重要的,有次要的,写作时要突出重点。总结中的问题要有主次、详略之分。
总结的基本格式:
1、标题
2、正文
开头:概述情况,总体评价;提纲挈领,总括全文。
主体:分析成绩缺憾,总结经验教训。
结尾:分析问题,明确方向。
3、落款
署名与日期。
7.给小学英语送教下乡体会写个标题
导语:这次送教下乡活动对于我们的乡镇学校是一次绝佳的学习机会,真正起到了“城乡交流、资源互享”的作用。
下面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幼儿园送教下乡听课心得体会,欢迎阅读! 幼儿园送教下乡听课心得体会(一) 正值火红的杜鹃花怒放,鲜绿的茶叶飘香之际,我有幸再次来到了汤口中心学校,在这儿又看到了那一张张可爱的笑脸。聆听了三位幼儿老师的课,从中学习到了先进的教育理念,让我们看到了学前教育的蓬勃生机和美好未来。
可以说三堂课都精彩生动,让人受益无穷。 (一)巧设计,善引导。
程雪女老师的“认识时钟”设计的活动环节动静交替,认知和活动交叉进行,课件制作精细。幼儿专注学习,丝毫也不觉得累。
在参观完“钟表展览馆”后,师先问孩子们:“你记住了钟表有哪些形状?”从而培养了孩子细致的观察力。随后紧接着问“除了外形之外,你还看到哪些?”孩子们回答有:“声音不一样。”
“有数字,12个数。”“有分针、秒针、时针。”
这样就是发散幼儿思维,给了幼儿一个自由想象和回忆的空间,并通过让孩子描述,培养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进行整时认识时,特别注重让幼儿观察“6时”和“12时”的特殊性,分别是呈“一条直线”和“在一起”(有个孩子还说时针躲到后面去了。)
程老师就是这样因势利导,循循善诱,方可让孩子轻松学到本领。 (二)“从孩子们的眸子、兴趣和需求中找到孩子们渴求的知识。
这正是一名教育者所需要的眼光。”刘虹老师就具备了这样的眼光,她设计的科学活动“泡泡都是圆的吗?”让大人都就得新奇有趣,更何况是孩子呢?在实施过程中发现幼儿的兴趣是那样高涨,能更深入地开展主题吗?我有些担心,可是经验丰富的刘老师却能让孩子们“活而不乱”,使幼儿有目的,有问题,并带着问题去探讨,不是停留在表面,只顾着吹泡泡,忘了正事。
很快幼儿通过自己动手验证,解决了问题,发现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的泡泡器吹出的泡泡都是圆的。这一切都是在玩中学到的,多么快乐!刘老师的这次活动真正体现了《纲要》”以幼儿发展为本,提倡终身教育”的这一理念。
让孩子从小就想去探索生活中的秘密,为孩子一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幼儿教师不仅要为幼儿创设丰富的,健康的生活和活动环境,以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还要给幼儿关爱、温暖、尊重,教师要成为幼儿学习和发展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
年轻的杨蕾老师上的课给人以美感:声音甜美,舞姿优美,故事蕴含的情感目标体会“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情“的美好更是永驻心间。 这次送教下乡活动对于我们的乡镇学校是一次绝佳的学习机会,真正起到了“城乡交流、资源互享”的作用。
衷心希望这样的活动多开展,像那杜鹃花一样,越开越旺,开遍大山里的每一个角落! 幼儿园送教下乡听课心得体会(二) 在本次活动中,我们真的是大开眼界,让我见识了两位老师的业务能力、组织教学能力、驾驭课堂能力,更多的是看到了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些新的理念,包括他们的选材,教法及最后的评价都值得我们学习:每节活动课结束后,再由机关幼儿园的业务园长陈老师点评,介绍本节活动课的设计意图、活动目标、重点难点和教学方法等。老师们独特的教学方式,充分的活动准备,孩子们积极活跃的表现,都让我感到那是一种享受。
不仅如此,通过这次优质课观摩学习,还让我感受颇多。 在课的设计上,讲课老师活动的每个环节,设计合理,构思巧妙,层层递进,由易到难,紧紧围绕活动目标,运用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和新颖的教具吸引着每一个孩子,也深深的感染了在听课的每一位老师。
面对这么多的老师和评委,她们教态自然大方,语言流畅,非常的轻松自如,用她们自身的独特魅力来吸引每一个孩子和在场的每一位老师还有评委。这两节活动课中,其中一节课是张娜老师的散文《听雨》。
活动开始以提问的方式进入课题,之后让学生倾听教师朗诵。朗读的过程中,配着轻柔的音乐把在场的每位孩子和老师都带到了语境中,享受着雨给大家带来的一种舒心感觉。
整堂课最为亮点就是教师寻找与课文相关的雨声的教具。可想而知,这位老师对这堂课付出多么辛苦。
活动设计上教师利用图片来帮助幼儿记忆教学内容,在短短的30分钟里,学生学会了整堂课散文的内容。整节课从教师的选材,活动的设计到教具的准备,独特的教学方法,都是那么得合情合理。
特别是授课的声音特别的优美动听,非常适合这节课的散文朗诵。可见老师在选材上是下了很大功夫的独特的操作材料,新颖的操作方式,都给孩子们带来了惊喜,感染了孩子们,也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位老师。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盘小娟老师上得音乐活动《迷路的小花鸭》。活动开始她以一首好听的儿歌带领孩子们享受音乐带来的一种愉悦心情,导入活动,一步步进入主题。
整节课从教师的选材,活动的设计到教具的准备,独特的教学方法,都是那么得合情合理。特别是授课的声音特别的优美动听,非常适合。
8.下乡有什么心得体会
有一种生活,你没有经历过,就不知道其中的艰辛;有一种艰辛,你没有体会过,就不知道其中的快乐;有一种快乐,你没有感受过,就不知道其中的纯粹。”
第一次支教心情很激动,有一种神圣的感觉,送人蜡烛,心存光明。一直都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成长,感觉像温室里的花朵,没有去过落后的农村,体会不到生活的艰辛和困苦。
听去过农村支教的同学说,有的地方确实很落后,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住宿吃饭都是问题,我不能想象那是一种怎样的状况,只能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去农村走走看看,长长见识,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给农村孩子带去外面世界的信息,这就是我去支教的初衷。
带着一份执着的信念和一颗热忱的心,我们暑期实践小组经过十几个小时的长途跋涉来到江西省泰和县实验小学,将在这里度过难忘的七天支教生活。我们支教的小学和住宿的宾馆都在县城中心,这里给我第一印象挺好的,和我想象中的艰苦环境差远了。
站在校门外远眺,崭新的教学楼,宽阔的操场,整洁的绿化,大家都感叹如此优越的条件根本不需要我们来支教。询问小店的阿姨,得知这是县城最好的小学,我想这次支教应该是一次愉快的夏令营之旅。
我们下榻在教育宾馆,尽管住宿条件有些不尽人意,但是教育局局长郭叔叔的热情欢迎让我们很温暖,少一些旅途的劳累。第二天我们去学校拜访校长并了解学校具体情况,他们对我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向我们交代了上课注意事项并留下了联系方法,为了确保安全学校每天给我们安排了下班的老师。
因为我们来的时候已经放假了,所以没有见到所谓的“学生”。第三天早晨安排小朋友破冰。
印象中农村的小孩应该是乖巧害羞的,对我们的到来陌生又好 奇。但事实证明我错了。
支教的小朋友很聪明很大胆,活泼好动,对我们一点也不怕生,俨然不把我们当“老师”。第一天见面就有很多迟到缺勤的现象,我们在王校长的协助下好不容易把他们按班级安排好座位,管好纪律。
开始自我介绍,先是支教的同学然后是学生。我们自我介绍时候都会把名字写在黑板上并交代一下自己交的课程。
那天发现龚礼佶很适合支教,很会哄小朋友开心,站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很有老师的风范。薛龙很有亲和力,非常受小朋友欢迎,被围得水泄不通。
支教具体事宜由王玲负责安排,她很尽心尽力,我们支教组有了她工作才开展得井然有序。自我介绍结束后我坐在第一排小朋友旁边,向他们了解情况并增进感情,几天后我就要给他们上课了,说实话还是有点紧张,对上课一点经验也没有,小学老师不好当啊。
一个早上我们很多时间都是用来维持纪律的,这是个严重的问题。他们和我想象中农村的孩子太不一样,个个都很活泼、机灵,争强好胜,乐于表现。
我旁边一个叫王宇轩的男孩就拉着我说自己如何出众,喜欢数学,爱好古典文学,擅长书法,一听说我是教地理的,就和我谈起中国地图,我不得不承认他们很聪明,而且多才多艺,比我当年强多了。后来王校长任命郑金香为班长,小男孩就愤愤不平地告诉我,郑金香有亲戚在学校当领导,奶奶是小学门卫。
哦呵,现在的小孩子真不简单,小小年纪就懂世道,还把话讲得如此圆滑,我不禁感叹道。他们都是五年级的优秀学生,分别从七个班里挑选出来,很多小朋友家境不错,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举止比起城市小孩毫不逊色。
7月6号下午是活动课,我和支教组的几个同学一起去学校帮忙维持纪律。小孩子真的很闹,我们几乎个个都扯破了嗓音,但仍然很难震慑住他们。
可怜的薛龙,感冒还没有好,拿着大喇叭主持活动,估计下课后嗓子就哑了。我们把小朋友分成三队,分别由龚礼佶、曹荣华、顾梦颖带领。
我负责登记比赛分数,程楠拍照,王玲帮忙维持秩序。比赛开始紧张有序地进行,小朋友们集体荣誉感很强,参加比赛的奋力拼搏,其他组员在一旁加油助威,小组长把大家紧密地团结起来,协调各方矛盾。
每轮比赛结果出来,总是几家欢喜几家愁,不过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嘛,玩得开心就好。最终顾梦颖带领的战龙队取得了团体第一名的好成绩。
小朋友的体力精力果然很好,一个下午的活动让我们个个疲惫不堪,他们仍旧活蹦乱跳。真的太累了,我找把椅子坐下,边看他们比赛边休息,不禁使我想起自己的童年,曾几何时,我们也是这般天真无邪,这般无忧无虑,也会为小事和同学吵得面红耳赤,也渴望得到老师的鼓励和表扬。
回过来想想觉得他们很可爱,活泼又充满朝气,于是我又站起来走进他们,融入其中的快乐。这天下午是支教来最累的半天。
大家个个筋疲力尽,但是和小孩多呆一会儿就多一点儿感触,多一份喜悦和收获。7月8号早晨是我的地理课,终于要蹬上讲台了,有点紧张有点激动。
我一大早起来同梦颖去学校,把课件拷到电脑上预演一遍,因为里面有许多flash,但愿电脑不要临时罢工。我教的是“中国行政区划分”,重点教他们如何认识地图,掌握各个省市的名称、简称、地理位置和轮廓识别。
小朋友很聪明,瞬时记忆能力很强,一教他们马上就能掌握,提问时大家都争先恐后地回答。本来打算让他们把各省轮廓图拼成中国地图,动手环节比较有趣味性,但是因为有的小。
9.如何开展送戏下乡演出活动材料汇报领导开会
“三下乡”活动开展情况汇报 2012年,我乡“三下乡”活动工作在县委宣传部、文明办的正确领导和关心下,在乡党委的高度重视下,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的要求,按照促进农牧民增加收入、提高农牧民整体素质、丰富农牧民文化生活、培育农村文明新风,不断满足农牧民群众实际需要,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三下乡”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
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把“三下乡”活动落到实处 做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工作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实际行动,是密切联系群众的最佳方式,体现党和政府对群众的关怀。
为确保该项活动取得实效,按照县委宣传部等11个部门《关于组织开展2012年春季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的通知》的要求,由乡党委副书记李文海同志亲自负责,组织实施。 二、统筹兼顾,集中宣传,扎实推进“三下乡”活动 2012年4月23日,我乡配合县委宣传部等部门组织开展了集中宣传活动。
(一)文化下乡。在xx县文化体育广播影视局的大力支持下,龙驹艺术团送戏下乡,在巴扎上为我乡各族群众演出,形式多样、极具民族特色的各类表演,为乡亲们献上了全新的视听感受和文化盛宴。
(二)科技下乡。一科技下乡送服务。
xx县农广校和农业局向过往群众免费科技图书,宣传科学技术。乡农林总站、农经站等涉农单位分别设立咨询台,为农牧民解答生活生产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受到农牧民群众的大力欢迎,向过往群众发放专业技术材料200余份。
二法律知识进万家。xx县法院将巡回法庭搬到了巴扎上,现场向百姓解答法律疑难问题。
乡司法所、综治办设立咨询台,向百姓发放法制宣传材料300余份,乡团委、妇联着重对《未成年人保护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进行宣传,发放相关宣传材料300余份,受益群众达1000余人。 (三)卫生下乡。
乡卫生院、计生办等部门联合设立咨询台,宣传计生政策、知识,共发放宣传材料200余份。同时派专人设立预防脊髓灰质炎糖丸发放点,当天上午免费发放糖丸50余人次。
文 章来源 “三下乡”活动开展情况汇报来自费尔教育。 点这里回到顶部。
10."送教下乡"送什么
送教下乡:所谓送教下乡,就是把城市职业院校涉农专业的优质教育资源送到农村,把学校办到农民的家门口,把实践课放在田间地头、饲养场,让想上学的农民有学上。
送教下乡力求通过系统的学历教育,提高从业农民的生产技术水平,经营管理能力和思想道德素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型农民。
全日制学历教育是要学生脱产学习,在国家规定的修业年限内,全天在校学习。这对普通教育是好形式,但对职业教育,必须改革原有的办学思维:
——是否脱离生产,要看教育特色,不能局限于旧有的教育概念。国家要求,职业教育的全日制学历教育,办学要“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密切联系生产”。
因此,按照脱离生产的全日制概念来衡量职业教育办学,与国家要求矛盾。
——是否是学历教育,要看教学内容,不能局限于旧有的教学形式。农民学生的学习内容与校园内学生的基本相同,只是把全日制三年的教学内容根据动植物的生长周期,按照农民的实际应用,开发成新的课程组合,这正是职业教育密切联系生产生活的办学特色,其教学完成了全日制教学的内容,是涉农职业教育的学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