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范文 > 范文
  • 幼儿园区域活动评语

    1.如何对幼儿区域活动进行观察评价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一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一直以来,大家对区域材料的有序投放、幼儿活动的指导等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但对区域中幼儿的活动状况却很少进行观察和评价。因此,幼儿什么行为是教师应该及时鼓励、推广的?什么行为是教师应该指导和干预的?什么行为是教师应该放手的?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教师用心的观察和适当的评价。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我觉得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幼儿区域活动进行观察和评价。

    一、幼儿是否能按规则提示约束自己的行为

    区域活动具有开放、宽松、自主等特性,能更多地体现幼儿个体的游戏愿望和自主行为。因此,游戏离不开规则。在区域活动中,除了用文字、表格等方式表示规则外,还可以把礼仪教育、品格教育融入到区域中去。比如:在幼儿学习了基本礼仪和良好的品格习惯以后,我根据区域的规则要求用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在每幅画的右下角写上序号,让幼儿一目了然的观察到区域规则所要求的内容,对幼儿进行隐性教育。教师还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以游戏、戴入区标志、填写入区表等形式,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处理。比如:在操作区活动中,我发现杨东傲小朋友在玩钓鱼游戏时,把鱼上面的曲别针掰直了,把鱼嘴也撕坏了,我当时问杨东傲小朋友:你知道区域规则中,有一条是爱护公共物品和材料的规则吗?答:知道。我又问:那你为什么还要把它撕坏呢?这样做不是违反游戏规则了吗? 杨东傲说:我是看到盒子里有曲别针,还有的鱼嘴上没有曲别针,我想把曲别针别在鱼嘴上,没有做好,就把曲别针和鱼都弄坏了。了解了具体的情况后,我没有批评他,而是让他观察老师是怎样做的。让他也试一试,看到他成功后,我及时的鼓励他是好样的。这时教师采用的不是包办代替,而是尽量让幼儿自己去学习、去探索、去发现,同时也提醒其他幼儿注意爱护物品和材料,引导幼儿学习约束和调整自己的行为,促进幼儿的社会性行为的发展,并使活动更有理、有节、有序、有意义。

    二、幼儿是否与同伴、材料积极互动,在不同的区域,产生不同的效果

    在区域活动中,幼儿主要是以个体、自主学习的方式活动并建构经验的。然而,幼儿的学习离不开同伴的影响,同伴互助是幼儿成长的重要背景和资源。同时,材料承载着教育者的期望和智慧,理应成为吸引幼儿注意,帮助幼儿学习,引导幼儿互动,延续幼儿兴趣的媒介。因此,不同的活动区域、不同特性的操作材料、会产生不同的活动效果。在建构区,要求幼儿能利用不同材质的积木、半成品,运用搭高、铺平、对接、围合、对称等方法 ,搭建出一定规模的建筑造型,说出作品的名称及用途。在阅读区,要求幼儿能主动选择图书,细心观看图画故事,理解故事内容并和同伴互相交流。在角色区,幼儿能扮演各种角色,与人交往,语言使用贴切,讲文明,懂礼貌,团结友爱,互相尊重。在美工区,幼儿能主动选择和处理材料,善于利用各种资源,会使用简单的工具,作品有一定的创造力,爱惜自己的作品。在操作区,能积极尝试各种玩具,会排图、会分类、会排序、给小动物喂食、练习系鞋带、编辫子等。教师除了要适当调整幼儿的活动外,还要注意从新、奇、趣入手,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求知欲,并经常更新区角材料,启发幼儿对同一种材料不断变化出新的玩法。另外,也可以充分利用家长资源,把生活中可利用的废旧物品,如;酸奶瓶、纸盒、果壳、旧纸筒、蛋壳等材料,让幼儿和家长一起收集,投放在区域中,形成资源共享。教师还应该支持幼儿兴趣的持久程度,并启发幼儿发散思维,只有这样的游戏内容,贴近幼儿的生活,为幼儿所熟悉,才能真正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工作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表格,对幼儿区域活动情况进行评价,还要定期对幼儿进区频率、与材料互动情况进行统计,适当调整幼儿的活动。

    总之,教师应精心为幼儿创设适宜的区域环境,提供适宜的操作材料,结合主题教育活动,让幼儿在与区域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做到玩中学学中玩,与材料互动,使区域活动成为孩子们真正的游戏乐园。

    2.幼儿园区角活动评价怎么写

    请按以下案例写: 《区角活动现状调查研究》课题组【摘要】区角活动是幼儿园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目标,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本文通过对各年龄班区角的创设利用、教师的观察指导、幼儿在区角活动中发展状况的调查分析,针对幼儿园开展区角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强化理论学习,深刻理解区角活动的价值;增进合作交流,形成教师“学习共同体”;立足三个优化,提升区角活动效益的建设性对策。【关键词】幼儿园 区角活动 现状调查一、调查目的:区角活动是幼儿园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目标,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为贯彻《纲要》精神,改变幼儿园重集体教学轻个别化活动的倾向,引导广大教师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努力给幼儿创设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让他们在这个良好的环境中主动学习,富有个性地发展,近年来我们积极倡导幼儿园因地制宜开展区角活动。然而,目前我市各幼儿园开展区角活动的现状究竟如何?为求得第一手资料,了解幼儿园及教师对区角活动的重视程度、各年龄班区角的创设、教师的指导水平、幼儿在区角活动中的发展情况,发现幼儿园开展区角活动的成功经验以及存在的困难和主要问题,我们设计了本次调查。

    旨在通过调查分析,研究相关对策,促进幼儿园区角活动效益的提升,也为教师培训提供客观的实践依据和丰富案例。二、调查的内容(一)幼儿园各年龄班区角的创设情况1、空间利用:区角数量的适宜性;区角分隔、时间安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区角内容的丰富性。

    2、材料投放:材料提供的目的性、层次性、多功能性。(二)教师的指导水平1、区角活动指导方案的制订情况。

    2、教师在幼儿区角活动过程中的指导情况。3、教师组织幼儿区角活动后的自我反思情况。

    4、教龄与区角指导的相关性。(三)幼儿在区角活动中的发展情况1、幼儿规则意识的发展。

    2、参加区角活动的主动性与独立性。3、在区角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创造性与合作能力。

    三、调查的方式(一)调查范围和对象:本次调查随机选取10所不同级别幼儿园(省、地市级分别2所,一、二级分别3所)中的30个班(小、中、大班各10个)的区角活动。同时,还向全市32所幼儿园的教师发放了300份问卷,以收集更多的消息。

    (二)调查形式从调查的广泛性和深入性考虑,拟本次调查将问卷、实地观察和访谈、查阅资料等多种方法紧密结合。为了使调查体现科学性,我们组织课题组成员反复学习科研方法调查法,在次基础上先分头设计调查的相关量表;再集中交流研讨初步确定教师问卷、观察记录、园长教师访谈等内容;最后组织预测研讨设定调查量表。

    1、教师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印制问卷三百份。

    问卷投放根据各园教师人数的大致比例分发,请各园业务园长负责回收,回收到有效问卷288份。2、实地观察区角活动。

    对随机选取的10所幼儿园中的小、中、大3个班的区角活动进行现场观察记录。3、访谈。

    对10所幼儿园的园长、教师进行实地采访,了解她们在开展幼儿园区角活动中的想法和做法。4、查阅资料。

    通过查阅幼儿园及班级的区角指导计划,教师的观察记录与反思,深入了解幼儿园教师指导区角活动的能力。四、调查结果分析(一)幼儿园对开展区角活动的重视程度有很大改观。

    从教师问卷及园长访谈了解到,幼儿园对开展区角活动十分重视的占33.68%;重视的占39.58%;一般的占4.2%;不重视的占22.57%。应该说经过前阶段宣传学习及相关的研训,幼儿园对开展区角活动的重视程度有了很大改观。

    (二)不同级别幼儿园区角的设置存在差异。(见附表一)1、内容设置上有差异。

    幼儿园的区角一般是依据五大领域或多元智能理论设置的。调查中发现省级、嘉兴级的幼儿园在区角设置上相对合理些,内容丰富多样,力求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而一、二级幼儿园中则存在区角内容设置不合理现象:如区角内容混乱,区角内容偏向美工等。2、空间挖掘上有差异。

    相对来说,级别高的幼儿园和领导重视开展区角活动的幼儿园善于在空间挖掘上下功夫。如有的园通过变(变午睡室为活动室)—挖(挖掘走廊、厅道、教室角落创设区角)—伸(教室里原有布局上的伸展)的合理改造,创设了固定与动态相结合的宽敞的区角场地。

    而有的园则空着教室中间大大的场地,只利用了教室的角与边创设区角,致使幼儿在拥挤的状态下无法自由探索,实现同伴间的合作。3、静态环境设置上有差异。

    区角静态环境既包括地面、墙面布置,又包括间隔物的摆放。调查发现:墙面布置在教育性和信息量上有很大差距,有的园只有区角名称、进区记录表,而有的园则在这些内容的基础上增添了作品展示墙,学习示意图及操作版块园地等,通过墙面上针对性极强的信息告诉幼儿进区后怎样活动。

    间隔物的利用上也有差异,大部分园间隔材料是现成的桌子、橱柜、玩具架等,作用基本是摆放玩具、间隔区域,没有往更深层次上进行挖掘。而有的示范园则进行较深入的研究。

    不仅充分利用废旧材料和自然材料,把间隔物放在地面或挂在空中,而且间隔物的作用得到发展,除间隔、摆放。

    3.如何评价幼儿园区域活动

    “评价在教育实践中起着有力的杠杆作用,但这一作用却未必一定会把教育推向理想的方向。

    评价是一把双刃剑,评价理念、评价目的以及评价的方法和技术等都影响着评价对教育的导向。”而区域活动讲评是幼儿教育研究领域的一个新的范畴,现在在活动区讲评中还存在很多误区和问题,我们尝试从一个区域讲评案例来对区域活动讲评有效性进行初步探讨。

    区域活动评价实录: 今天教师围绕主题“动物”预设的区域重点是: 1、益智区:按一定规律串珠。 2、搭建区:为小动物盖一座温暖的房子。

    3、美工区:泥工--可爱的小动物 区域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幼儿坐好: 师:小朋友,今天你们在活动区中都玩了什么? 幼1:我在益智区玩得串珠子,串了一大串,我很开心。师:你真能干,串了这么多。

    可是我发现欣悦小朋友串的比你多,下次一定要努力,好不好?(幼儿有点难过地答应。) 幼2:我在结构区拼了一座房子。

    师:你真棒!小朋友你们都过来看看他的房子,盖得好不好?漂不漂亮?(大部分孩子只是欣赏性的看了几眼,没有孩子研究这个房子是怎么盖起来的,幼儿的创意没有被大家发现。) 幼3:我在泥工区作了一只小青蛙。

    师:你做的青蛙真像。 师:那你们觉得自己今天玩得好不好? 幼2:我在结构区盖房子,本来玩得好好的,可是杨泽城过来捣乱,把我的房子推倒了,我只好重新盖。

    师:某某,你这样子捣乱,小朋友会不喜欢你的。下次活动时,注意点,好不好? 师:小朋友你们今天表现得都很好,每个小朋友都在自己喜欢的区里玩了,而且都完成了自己的任务,老师希望下次活动区的时候你们能做得更好! 表面上看,教师在今天的评价活动中似乎体现了幼儿的主体地位,让幼儿自评自己的活动,教师加以肯定。

    但是仔细分析,却不难看出,教师的评价导向停留于以事论事的做了什么,做得好不好?而没有围绕预设的目标,让幼儿进行新经验的分享,教师对幼儿的鼓励没有任何的推广意义,其他的幼儿根本不知道老师口中的“真好,真棒”到底是好在哪里?又是棒在哪里?可以说,这样的讲评,幼儿是一无所获的。我们将当前在区域活动讲评中存在典型性问题归纳如下: 1、由于教师对讲评活动的教育功能缺乏全面充分的了解,导致讲评的目的不明确,评价的导向盲目,如在结构区幼儿的新创意教师没有进一步挖掘,使它成为全体幼儿共同的新经验。

    2、评价过于关注结果,忽视幼儿活动过程。教师对于评价活动的观念比较传统,从一句:“玩得好不好?”“都完成了任务”中可以看出教师关注的是幼儿活动的结果而不是探索过程。

    如在益智活动中,只比较两个孩子串珠子的多少,而没有注意到串的少的这个孩子在这一过程是多么的认真,多么努力,忽视了幼儿的进步和努力程度。 3、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在强调幼儿主体地位的同时忽视了教师的主导地位,整个评价过程教师的作用比较被动,对幼儿的交流未能体现出引领、归纳、和提升的导向作用,从而削弱了讲评活动的教育功能。

    4、评价标准过多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教师对幼儿的评价往往更注重技能掌握的好坏,忽视幼儿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内容。如在艺术领域中,教师对幼儿作品大多是用“**画得真好”、“**做得很像”、“你们今天都很棒!”好在哪里老师只字不提,评价敷衍而过,用整齐划一的标准评价,忽视幼儿的个性发展。

    5、讲评的方式、方法单一局限。评价多集中在最后终结性评价,忽视过程评价和随机评价。

    只有集体讲评,忽视个体和小组评价。 成功的讲评应该是有效的、动态的、互动的、策略的,我们应从功能上、理念上、教师的角色定位上、讲评的内容和策略等方面重新去认识、研究区域讲评活动,使讲评活动发挥其最佳的教育效能。

    一、加深认识, 理解区域讲评的教育功能 评价的功能不在于评判,而在于激励、诊断、导向、提升经验、促进幼儿同伴交流与学习等。在讲评时,不能简单地用好与不好来评价幼儿的活动,而应特别关注幼儿在探索活动中所做的努力,个性品质,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的发挥,以及所获得的经验等。

    成功的区域活动讲评能使我们更全面了解区域的状况,每个幼儿的发展状况,随机、灵活地让幼儿与人、事、物(材料、环境)交流、互动,进而促使区域活动各个要素不断优化、组合与协调,使活动区潜在的价值转化为真正的现实价值。 二、转变评价观念,注重讲评活动过程 在新《纲要》指导下,配合课程观的转变,评价观也发生根本的变化,从关注结果转化为关注过程,区域活动后的讲评教师尽可能做到注重幼儿在探索活动中作出的努力,即幼儿在自信心、坚持性、独立性、创造性等方面的表现,不必过分关注幼儿学到了什么知识,而应该重点关注幼儿是怎样获得这些知识的。

    教师对幼儿的过程性评价有助于幼儿正确认识、评价自己,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和积极向上的心理。 三、准确定位,发挥教师在区域讲评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在讲评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定位应是引导者、支持者和参与者,应能有效引发积极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充分调动幼儿的思维和智慧,对幼儿的讨论和交流起到引。

    4.如何对幼儿园的区域活动进行评价

    在区域活动中,幼儿主要是以个体、自主学习的方式活动并建构经验的。然而,幼儿的学习离不开同伴的影响,同伴互助是幼儿成长的重要背景和资源。同时,材料承载着教育者的期望和智慧,理应成为吸引幼儿注意,帮助幼儿学习,引导幼儿互动,延续幼儿兴趣的媒介。因此,不同的活动区域、不同特性的操作材料、会产生不同的活动效果。

    在建构区,要求幼儿能利用不同材质的积木、半成品,运用搭高、铺平、对接、围合、对称等方法 ,搭建出一定规模的建筑造型,说出作品的名称及用途。

    在阅读区,要求幼儿能主动选择图书,细心观看图画故事,理解故事内容并和同伴互相交流。在角色区,幼儿能扮演各种角色,与人交往,语言使用贴切,讲文明,懂礼貌,团结友爱,互相尊重。

    在美工区,幼儿能主动选择和处理材料,善于利用各种资源,会使用简单的工具,作品有一定的创造力,爱惜自己的作品。

    在操作区,能积极尝试各种玩具,会排图、会分类、会排序、给小动物喂食、练习系鞋带、编辫子等。教师除了要适当调整幼儿的活动外,还要注意从“新、奇、趣”入手,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求知欲,并经常更新区角材料,启发幼儿对同一种材料不断变化出新的玩法。

    另外,也可以充分利用家长资源,把生活中可利用的废旧物品,如;酸奶瓶、纸盒、果壳、旧纸筒、蛋壳等材料,让幼儿和家长一起收集,投放在区域中,形成资源共享。教师还应该支持幼儿兴趣的持久程度,并启发幼儿发散思维,只有这样的游戏内容,贴近幼儿的生活,为幼儿所熟悉,才能真正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工作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表格,对幼儿区域活动情况进行评价,还要定期对幼儿进区频率、与材料互动情况进行统计,适当调整幼儿的活动。

    教师应精心为幼儿创设适宜的区域环境,提供适宜的操作材料,结合主题教育活动,让幼儿在与区域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互动,使区域活动成为孩子们真正的游戏乐园。

    5.我们需要怎样的区域活动评价

    纵观目前在幼儿园区域活动教学实践中的教师评价环节,最多的还是落在结果上,而忽略了过程性及发展性。

    回顾下:是谁做的糖果?我们来看看手工坊的衣服是否很漂亮?小朋友们能按颜色分类真的很棒!你们今天开心吗?这样的评价对幼儿的经验提升和有效发展并无多少实质性的帮助,应让做法有创新的幼儿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实现经验分享;问问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有没有什么困难等等,让评价环节成为幼儿发展的重要途径。来看看我区双新教师中三个不同年龄段活动中教师的精彩评价:小班区域活动《阳光餐点吧》。

    亮点:抛接球精彩,讲评随机灵活,师幼互动积极有效。教师在展示幼儿的作品时,没有在让幼儿说说‘自己的瓷泥作品是用什么做的?怎么做的?’提问后结束,而是继续追问你知道他除了用模具外还用了什么做花纹图案?引导幼儿知道了用小棍、手指等辅助用具也能做出花纹图案,其有针对性的递进式的提问帮助幼儿拓展了知识经验。

    另外,教师能顺势应导,在设计师介绍了自己搭建的房屋后,接着让客人小老虎到幼儿设计的舒适的客厅里坐坐,极大地让幼儿在获得成就感和愉悦感的过程中使得他们的情感需要得到了充分满足。一句看看大家的进区牌放回原处了吗?马上有幼儿主动请殷,周老师立刻回应:好的,那你就去看看体现了教师对幼儿行为的积极支持。

    师:参点吧的服务员特有礼貌,他们始终说着‘***,请问您需要一点什么?’,但是你们可千万别忘了在卖东西给顾客时要清点好钱,这句评价不仅表扬了阳光餐点吧的孩子们,而且对他们的不足进行了善意的提醒。中班区域活动《绳金塔小吃一条街》。

    亮点:尊重幼儿,幼儿参与评价。在评价环节,教师充分尊重幼儿的主体性,采用生评与客人老师评相结合的方式,投票评选出了最佳服务员和最佳顾客,并提出了获选理由。

    大班区域活动《超市》。亮点:尊重幼儿,幼儿参与评价。

    因此,一次成功的讲评交流它应该是:1.从当下活动中汲取信息,及时处理;2.详略得当,突出重点目标;3.组织生动,能吸引幼儿兴趣;4.幼儿积极参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5.能提升幼儿经验,促进其发展;6.能激发下一次活动的愿望,引发新的探索活动。希望我们的老师都能不断加强评价的智慧,以此促进幼儿的有效学习与发展。

    6.如何评价幼儿的区域活动

    教师可根据幼儿发展或研究的需要,有目的地选择指标进行评价。

    游戏的评价内容可随游戏发展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如:初次玩表演游戏新主题时,可侧重评价角色扮演的语气、动作、表情、性格特征等;到游戏后期,可侧重评价游戏是否具有想象力和创造力。

    3.由于受人员、时间限制,每次的评价内容不能太多,可根据需要有所侧重。一般情况下,若面向大多数幼儿,可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选择一项或两项评价内容;若面向个别幼儿,可选择多项评价内容。

    4.抓住游戏的共同价值和特殊价值来评价。教师在评价时,既要看到它们的共同价值(主要表现在发挥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社会性等方面的教育功能上),又要抓住它们的特殊价值(主要表现在游戏的技能上),这样在评价时就不会眉毛胡子一起抓,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评价幼儿游戏应自然地伴随幼儿整个游戏过程进行。可综合采用观察、谈话、作品分析等多种方法。

    可以是日常评价与阶段评价相结合,也可以是全面评价与专项评价相结合。日常评价——伴随着幼儿每天游戏而进行,以便及时了解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针对问题,提高游戏质量。

    阶段评价——结合幼儿每一阶段游戏情况进行总结性评价,了解教育的成效,并为教师定下阶段游戏计划提供参考依据。全面评价——为了了解全体或个别幼儿游戏水平的总体情况,教师往往要全面了解评价指标后进行全面评价。

    专题评价——针对某一项评价指标,了解全体或个别幼儿的游戏发展情况。评价所采用的形式和方法是灵活多样的。

    无论选择哪种评价形式,都不是为了把幼儿分等,而是为了了解幼儿的发展特点,更好地帮助每个幼儿,使他们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评价的最终目的是看幼儿通过游戏活动是否达到了教育目标,是否促进了幼儿主体性的发挥。

    小班——幼儿思维具体形象,以无意注意为主,游戏往往依赖玩具、材料进行,因此,评价应借助有关的场景、道具、角色扮演,以游戏的口吻进行评价。评价应贯穿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进行,等游戏结束后再进行评价效果往往不佳,因此,游戏后的评价应少采用。

    此外,小班幼儿以平行游戏为主,联合或协作的游戏较少,所以教师评价面向小组和整体的评价较少,更多的是针对每个幼儿的情况,在指导幼儿游戏的过程中,进行个体评价。对游戏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直接互评为主,少用讨论式的评价。

    中班——中班幼儿较小班幼儿游戏水平有较大的提高,思维的直观形象性增强,想象逐渐变得活跃、丰富,认识的范围不断扩大,经验有了一定的积累,游戏中交往增多,合作游戏开始发展。因此,评价的方式、方法可以多种多样,可针对每次游戏的要求,灵活地采取集体、小组、个别的组织形式进行评价,也可直接讲评与幼儿讨论评价、自我评价相结合。

    在评价的过程中,可启发幼儿把自己在游戏中的所见所闻、情感体验表达出来,如:你玩的是什么游戏?扮演的是什么角色?和谁一起玩?最开心的是什么事?游戏中有哪些困难等。大班——幼儿对周围生活的认识越来越精细、完整,体验和理解也越加深刻,积累的社会经验也逐渐丰富,抽象思维开始发展,合作游戏逐渐开展,评价能力不断增强,独立性逐渐增强,相互影响力增大,游戏更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因此,有些评价的方式、方法较中、小班有所不同。可以小组或全班集体评价为主;每次游戏结束后,都可进行,更多的是采用讨论式的评价;除进行自我评价外,还可以评价他人的游戏情况。

    在游戏评价前,可事先交代评价的内容。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相互交流游戏的经验体会,发表各自的意见,如:你在游戏中遇到哪些困难?是谁帮助你解决的?要解决这些问题,还可以怎么做?切忌把幼儿对游戏的自由讨论变成教师对幼儿游戏与行为好坏评价判断,更不能变成一种说教。

    角色游戏——可以结合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评价方式,引导幼儿根据不同主题、不同角色扮演情况进行评价。如:以评选“最佳营业员”、“最佳顾客”、“最好的老师”、“最好的妈妈”、“最好的医生”等形式进行评价。

    结构游戏——教师可结合幼儿的建构成果,进行现场评价。以幼儿参观、谈话、家长观赏、让幼儿自我介绍作品、拍照留影等形式进行评价。

    每次评价,既要充分肯定幼儿的作品,鼓励幼儿互相学习,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又要找出建构物中需要改进的地方和改进的方法。表演游戏——可建筑游戏场景、道具,请幼儿扮演角色,再现某一段对话或某个动作、语气、语调,从而提高幼儿的表演能力和创造力。

    游戏开始前,通过评价,让幼儿明确此次游戏的要求和注意事项,做到心中有数。游戏进行中,教师要根据教育目标和本次游戏的评价内容,深入观察、了解幼儿游戏的实际情况,了解本班幼儿游戏水平和特点的整体情况,掌握每个幼儿个体的具体特点,进行有效地评价。

    了解的内容可以是多方面的,如游戏主题的选择、角色的扮演、材料的使用、游戏的常规、游戏情节的发展、游戏中的创造性、游戏中的品德行为、幼儿对游戏的情感或态度等。教师要根据教育目标和本次游戏的评价内。

    7.我们需要怎样的区域活动评价

    纵观目前在幼儿园区域活动教学实践中的教师评价环节,最多的还是落在结果上,而忽略了过程性及发展性。

    回顾下:是谁做的糖果?我们来看看手工坊的衣服是否很漂亮?小朋友们能按颜色分类真的很棒!你们今天开心吗?这样的评价对幼儿的经验提升和有效发展并无多少实质性的帮助,应让做法有创新的幼儿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实现经验分享;问问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有没有什么困难等等,让评价环节成为幼儿发展的重要途径。 来看看我区双新教师中三个不同年龄段活动中教师的精彩评价: 小班区域活动《阳光餐点吧》。

    亮点:抛接球精彩,讲评随机灵活,师幼互动积极有效。 教师在展示幼儿的作品时,没有在让幼儿说说‘自己的瓷泥作品是用什么做的?怎么做的?’提问后结束,而是继续追问你知道他除了用模具外还用了什么做花纹图案?引导幼儿知道了用小棍、手指等辅助用具也能做出花纹图案,其有针对性的递进式的提问帮助幼儿拓展了知识经验。

    另外,教师能顺势应导,在设计师介绍了自己搭建的房屋后,接着让客人小老虎到幼儿设计的舒适的客厅里坐坐,极大地让幼儿在获得成就感和愉悦感的过程中使得他们的情感需要得到了充分满足。一句看看大家的进区牌放回原处了吗?马上有幼儿主动请殷,周老师立刻回应:好的,那你就去看看体现了教师对幼儿行为的积极支持。

    师:参点吧的服务员特有礼貌,他们始终说着‘***,请问您需要一点什么?’,但是你们可千万别忘了在卖东西给顾客时要清点好钱,这句评价不仅表扬了阳光餐点吧的孩子们,而且对他们的不足进行了善意的提醒。 中班区域活动《绳金塔小吃一条街》。

    亮点:尊重幼儿,幼儿参与评价。 在评价环节,教师充分尊重幼儿的主体性,采用生评与客人老师评相结合的方式,投票评选出了最佳服务员和最佳顾客,并提出了获选理由。

    大班区域活动《超市》。 亮点:尊重幼儿,幼儿参与评价。

    因此,一次成功的讲评交流它应该是: 1.从当下活动中汲取信息,及时处理; 2.详略得当,突出重点目标; 3.组织生动,能吸引幼儿兴趣; 4.幼儿积极参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5.能提升幼儿经验,促进其发展; 6.能激发下一次活动的愿望,引发新的探索活动。 希望我们的老师都能不断加强评价的智慧,以此促进幼儿的有效学习与发展。

    8.幼儿园小班区角活动结束之后怎么评价

    一、问题的提出 主题下背景下区角活动是区角活动与主题背景相融合,通过两者的相辅相成促进主题实施的更加深入和有效,让幼儿在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中积累有益经验,提高学习能力,同时进一步丰富区角的内容,通过这些与主题有关的区角的开设,让幼儿更自主地用自己的方式尝试学习,表达自己的感受、情感、想法、意愿,从而真正成为了一个学习的主人,获得富有个性的发展。

    区角活动的评价环节是至关重要的。评价活动作为其最后一个环节,是让幼儿交流各自经验、展示作品、分享快乐的好机会,是教师总结孩子活动水平,进行合理导向的好机会,将影响着孩子对今后活动兴趣的产生,影响着孩子某种学习态度和方法的形成,影响着孩子学习习惯成等等。

    它旨在创设一个宽松愉快的环境,提供幼儿交流各自经验、展示作品、分享快乐的机会。在《纲要》中指出:“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应自觉地运用评价手段,了解教育活动对幼儿发展的适宜性和有效性,以利调整、改进工作,提高教育质量。”因此,评价活动就显的尤为重要。

    但是,在实际的讲评活动中,常常会发现以下问题: 1、评价成为空洞的说教式。我们常会发现好象没有什么话好讲,不知道该讲些什么,因为区角活动的讲评,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的形式、内容、方法有没有固定、统一的模式。

    而我们通常所使用的讲评方法都是以下两种方法为主:A、以教师评价为主,讲评内容即目的达程度较强;B、以老师表扬为主,以知识经验的掌握程度为内容。比如:“今天你干了些什么?”“是否可以说说你们怎么做的?” “感觉怎么样?”有一个孩子说“我今天玩了什么什么”其他的孩子就会跟着照搬模仿,2、3个孩子雷同之后教师就会给予肯定,有的还会给予五角星奖励。

    2、评价成为纠正语法的机会。有时候我们会觉得孩子的语言匮乏,有些细微动作的描述,难以用语言进行表达。

    因此,有些教师就不断在讲评环节时,不时的帮助孩子纠正或引导幼儿用正确的语言进行表达,最终偏移了评价的重点和方向,所以,教师在这时已经错过了很多讲评的良好时机,同时也消耗很多时间。 基于以上原因,在讲评活动时往往很难调动幼儿对评价活动的积极性。

    尤其是小班幼儿,年龄小,注意力比较容易分散,而且小班幼儿的注意力往往容易停留在操作材料或对操作过程中,如果在评价时用枯燥的语言或者纠正幼儿的语法,评价活动的作用就无法显现出来。所以,教师在组织评价时要根据活动目的、内容,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评价。

    而主题背景下区角活动内容则是根据主题活动开展的情况开展相关的区角活动,其评价的内容紧紧围绕区角活动的目标开展,并根据主题背景下的区角活动的作用,从以下4个方面入手:1、区角活动为主题作准备时,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自主地进行主题前期的有关积累,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方面进行评价。2、区角活动对主题教学作补充时,不仅丰富和深化了主题,更使孩子的发展得到最大值的实现,幼儿的操作效果等几方面进行评价。

    3、区角活动对主题教学作延伸时,通过评价使幼儿明确自己学习的状态和努力的方向,使幼儿在区角的学习与主题进行相同步,我们可以从幼儿的学习态度进行评价。4、区角活动为主题教学作提升,不断激发幼儿学习和探索的兴趣,又可以以幼儿在操作中的新发现进行评价。

    9.如何有效地指导中班幼儿区域活动的评价

    怎样进行幼儿园区域活动指导 我们所说的区域活动是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进行的一种带有学习的游戏。

    它不是由教师事先设定教学程序,引导幼儿一步一步按教师的思路完成的活动,而是在教师创设的有利于幼儿成长的环境中,由教师自己设定目标、规则、方法、玩中学,自主地完成整个活动。教师的任务是帮助幼儿实现自己的设想,并鼓励幼儿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向自己挑战不断地对自己提出新的、更困难的任务。

    区域活动的这种特性,使幼儿能在某种程度上控制周围的环境和人,成为一个有主见、有主意、有办法、能独立做事和不断地向自己挑战的人:另一方面,促使幼儿能主动与他人建立联系,并在人际交往冲突中,通过坚持、妥协、形成一致意见、分头行动等过程,学会合作分享。显然,区域活动对于幼儿建立健全人格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其他形式的活动所不能代替的。

    下面我就结合实例从不同的年龄班分别来说一说,在日常工作中怎么样开展和指导区域活动。 小班区域活动的开展 一、目标: 1、在一些角色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对他们进行情感教育。

    2、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一些简单地交往技能,发展语言能力。 二、内容形式: 1、以角色游戏为主,开展的活动:娃娃家、小厨房、小医院等等。

    2、培养自理方面的活动:小巧手穿衣、系系小扣子、谁的小手最灵敏等等。 三、指导策略: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在区域活动中应着重对幼儿进行自理能力和情感教育方面的培养。

    小班幼儿从妈妈的怀抱刚刚来到幼儿园,他们对什么都感到很胆怯、很陌生。我们教师就要通过观察去了解幼儿、了解每个幼儿的特点,去发现幼儿的潜力和需要,去积累判断、决策的依据,去确定适合每个幼儿能力个性的相互作用方法。

    比如,我发现很多孩子每天早上来幼儿园,总是哭着闹着找妈妈、想回家。这样,我们就在活动室里布置了“娃娃家”,根据幼儿心中“家”的印象,布置的娃娃家要让他们感到很亲切、很温暖,就像自己的家一样。

    这样幼儿可以再娃娃家里自由的玩耍、交往。(举例、照片) 小班幼儿喜欢角色游戏,喜欢装模做样的模仿一些大人们做的事情,除了在娃娃家里扮演爸爸妈妈哄宝宝、喂宝宝外,他们也喜欢模仿其他的角色,比如:小厨师、小医生等等。

    根据他们这些特点,我们也可以在活动室里布置小厨房、小医院等。(照片、举例) 我们知道小班幼儿的自理能力很差,大多数幼儿到幼儿园什么事情也做不好,动手能力很差。

    比如:吃饭、穿衣、系扣子、穿鞋、入厕等,这些基本的活动中,都存在很多问题。所以,在区域活动,我们可以制定目标,培养、锻炼他们的这些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举例:系扣子,附照片) 我们教师在区域活动在活动中要善于观察,通过观察来抓住反映幼儿某一活动发展水平的标志性表现,从而较准确地把握幼儿活动的动态和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有目的地、灵活地投放或变换材料,并提供适时适当的指导。比如我们小班老师在指导幼儿练习剥蚕豆时,并不要急于教他们怎样剥,而是首先注意观察他们的剥法。

    开始很多幼儿拿蚕豆用手剥,可就是剥不下皮,有的干脆不剥了,有的就用牙齿咬。这时,教师就要及时观察到这一现象,发现难点所在,再次活动时及时调整目标,就把蚕豆换成发了芽的蚕豆。

    于是,幼儿从裂口出入手剥,成功率大大提高,活动的人次也增加了。 小班区域不仅可以开展以上活动,还有很多适合他们的、有意思的活动呢!接下来我们一起看一组照片,我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播放课件,举例说明)材料投放的安全性和柔软性、一物多用的特点。 中班区域活动的开展 一、目标: 1、区域活动时,在一些搭建游戏和排序游戏中培养幼儿多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区域活动与幼儿的日常生活相结合,重视幼儿对知识的运用,培养社会交往能力和语言的发展。 二、内容形式: 搭建游戏、排序游戏、烧烤店、小厨房、小商店等。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