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范文 > 范文
  • 总结愚公移山的

    1.愚公移山课文总结

    原文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注解: 太行山——在山西高原和河北平原之间。

    王屋山——在山西阳城、垣曲与河南济源之间。 仞——古代长度单位,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冀州——古地名,包括现在河北省,山西省,河南省黄河以北,辽宁省辽河以西的地区。

    河阳——黄河北岸。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做阴,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做阳。

    且——副词,将近 面山而居——面对着山居住 惩(chéng)——苦于,为。

    所苦 塞(sè)——阻塞 迂(yū)——曲折、绕远的意思。 聚室而谋——集合全家来商量。

    室,家 汝——你。这里做复数看,为你们的意思。

    毕力平险——尽全力铲除大山。 指通豫南——一直通向豫州的南部。

    豫州,古地名,在今河南省黄河以南。 汉阴——汉,就是汉水;阴,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叫阴。

    献疑——提出疑问 杂然相许——纷纷表示赞成.许,赞同。 曾(céng)——用在否定副词“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连……都……” 魁父——古代一座小山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开封县陈留镇境内。

    丘——土堆 置——安放。 且——况且。

    荷(hè)——音贺,负荷,挑、扛的意思。 箕畚——箕,音(jī)。

    畚,音(běn)本。箕畚,就是用箕畚,用竹、木等做成的运土器具。

    孀(shuāng) ——孀妻,寡妇,就是死了丈夫的女人。 遗男——遗孤,遗腹子。

    龀(chèn)——儿童换牙齿,乳齿脱落后重新长恒齿。这里始龀表示年龄,约七八岁。

    寒暑易节——冬夏换季。易,交换。

    节,季节。 始一反焉——才往返一次。

    反,通“返”。焉,语气助词。

    叟(sǒu)——老头。 惠——同“慧”,聪明;不惠,指愚蠢。

    其——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 长息——长叹。

    一毛——一草一木,地面所生的草木,这里指山的一小部分。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彻,通。 匮(kuì)——竭尽的意思。

    虽我之死——即使我死了。虽,即使。

    之,无意。 苦——愁 亡(wú)——同“无”,没有话来回答。

    操蛇之神——神话中的山神,手里拿着蛇,所以叫操蛇之神。操,持。

    惧其不已——怕他不停地干下去。其,愚公。

    已,停止。 帝——神话中的天帝。

    感其诚——被他的诚心所感动。感,被……感动。

    夸娥氏——神话中力气很大的神。 负——背。

    厝(cuò)——同“措”,放置。 朔东——就是朔方以东地区,指山西省的东部。

    雍——就是雍州,在现今陕西、甘肃省一带地区。 陇——同垄,陇岗,就是高山。

    断——隔绝。 列子——这是一部古书的名称,属于我国先秦时期道家的著作。

    关于这部书,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是战国初年的列御寇著的;另一种认为是后来晋代的人著的,没有定论。书中记载了许多寓言和传说故事。

    古今异义: 指 古义:直,一直 今义:手指 曾 古义:乃,并 今义:曾经 毛 古义:草木 今义:毛发 阳 古义:山之南,水之北 今义:太阳 阴 古义:山之北,水之南 今义:阴天 诸 古义:之于 今义;各个、许多 荷 古义:负荷 今义:荷花 息 古义:叹气 今义:休息 虽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已 古义:止 今义:已经 词性活用: 险: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险峻的大山。 箕畚:名词用动词,用箕畚装。

    面:名词用为动词,面向着。 一词多义: 方 方七百里【方圆】 方其远处海门【正当】 曾 曾不若孀妻弱子【竟】 曾益其所不能【通增,增加】 固 汝心之固【顽固】 吾义固不杀人【本来】 亡 今亡亦死【逃走】 河曲智叟亡以应【通无,没有】 其 惧其不已也【代词,他的】 其如土石何【助词,加强反问语气】 帝感其诚【他】 其妻献疑【他的】 之 以君之力【的】 虽我之死【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告之于帝【代词,这件事】 且 年且九十(将近) 且焉置土石(况且) 通假字: 始一反焉 反同返,往返。

    甚矣,汝之不惠 惠同慧,聪明。 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同无,没有。

    一厝朔东 厝同措,放置。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指”通“直” 一直 无陇断焉 陇同垄,陇岗,就是高山。 文言句式: 1甚矣,汝之不惠【倒装句 汝之不惠,甚矣 你太不聪明了】 2“(太。

    2.愚公移山课小结

    愚公移山 《列子》【原文】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注释】 (1)《列子》:相传为战国时郑人列御寇所作,为道家著作。

    大部分属于民间故事、语言和神话传说。其中最为脍炙人口又富有教育意义的,如本篇《愚公移山》比喻不怕困难,坚持到底的精神;还有如《杞人忧天》嘲笑不必要的担心;《两小儿辩日》说明片面看问题不会得出正确的结论;《九方皋相马》说明观察事物要注意精神实质等。

    (2)(年)且(九十):副词,将近。(3)面山而居:面对着山居住。

    (4)惩:苦于,为……所苦。(5)塞:阻塞。

    (6)迂:曲折,绕远。(7)聚室而谋:集合全家来商量。

    室,家。(8)毕力平险:尽全力铲平险峻的大山。

    (9)指通豫南:一直通向豫州的南部。(10)杂然相许:纷纷赞成他。

    杂然,纷纷的样子。许,赞同。

    (11)献疑:提出疑问。(12)曾不能损魁父之丘:连魁父这座小山也平不了。

    曾,副词,用来加强语气,可译为“连……都……”。损,削减。

    (13)如太行王屋何: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如……何”就是“把……怎么样”的意思。(14)且焉置土石: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呢?且,连词,况且。

    焉,疑问代词,哪里。(15)投诸渤海之尾:把它扔到渤海边上。

    诸,就是“之于”。(16)荷担者三夫:挑担子的几个人。

    荷,挑。(17)扣:敲、凿。

    (18)遗男:遗孤,孤儿。(19)寒暑易节:冬夏换季。

    易,交换。(20)始一反焉:才往返一次。

    反,同“返”。(21)甚矣,汝之不惠:你太不聪明了。

    惠,同“慧”,聪明。(22)毛:地面所生的草木。

    (23)其:加在“如……何”前面,有加强反问语气的作用。(24)汝心之固,固不可彻: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能通达事理的地步。

    彻,通。(25)虽我之死:即使我死了。

    (26)穷匮:穷尽。(27)苦:愁。

    (28)亡以应:没有话来回答。亡,同“无”。

    (29)惧其不已:怕他不停的干下去。(30)负:背。

    (31)一厝朔东:一座放在朔东。厝,放置。

    (32)陇断:即垄断,山冈高地。【译文】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

    (这两座山)本来在冀州的南面,黄河的北面。北山愚公,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

    (他)苦于山北交通阻塞,进出要绕远道,就召集全家来商量说:“我要和你们尽全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一直通到豫州的南部,到达汉水的南岸,可以吗?”(大家)纷纷地表示赞成他的意见。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像魁父那样的小山都不能削减,又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挖下来的泥土石头放到哪里去呢?”大家纷纷说道:“把它们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

    于是率领挑担子的三个儿孙,敲凿石头,挖掘泥土,用箕畚搬运到渤海的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也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们。

    寒来暑往,季节交换,才往返一趟。河曲智叟笑着劝阻愚公说:“你太不聪明了。

    凭你在世上这最后的几年,剩下的这么点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铲除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长地叹息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能通达事理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不如。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

    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啊。可是山却不会再增高加大,还愁什么挖不平呢?”河曲智叟没有话来回答。

    山神听说愚公移山这件事,怕他不停地挖下去,就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所感动,便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两座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面。

    从此,冀州的南部,一直到汉水的南边,再没有高山阻隔了。【主题】 本文塑造了北山愚公的光辉形象,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惊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奋斗的道理。

    3.愚公移山辩论总结词

    愚公移山

    yú gōng yí shān

    [释义] 比喻做事有十分坚强的毅力和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

    [语出] 清·黄宗羲《张苍水墓志铭》:“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常人藐为说铃;贤圣指为血路也。”

    [正音] 愚;不能读作“yū”。

    [辨形] 愚;不能写作“禹”。

    [近义] 锲而不舍 持之以恒

    [反义] 虎头蛇尾 有头无尾

    [用法] 用来比喻做事有毅力;不怕困难。一般作主语、定语、宾语。

    [结构] 主谓式。

    [例句] 我们要用~的精神治脏治乱治差;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英译] the Foolish old Man who removed the macntains

    [成语故事]

    4.读愚公移山心得体会

    我读了《愚公移山》这则寓言故事,知道了全文主要讲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万仞,本来在冀州以南,河阳以北。家居北山的愚公,快九十岁了,家前面是山,出门就得绕着走,很不方便。于是他便想和家人移掉这座山,开出一条通道来,就找了很多人去移山。河曲有一个老头,觉得这事实在荒唐可笑,便劝阻愚公他年老体弱,恐怕连山上的一颗小草也搬不到,可愚公说,即使他死了,还有他的儿子在,儿子会生孙子,孙子又会生儿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而山不会再增高,怎么会移不掉。就是这种坚强的毅力被天地所感动,就命令天王帮他移山。

    我的感受是愚公的名字几乎无人不知,愚公移山的精神世世代代活在中国人的心中。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古代,这则寓言可能极度夸张,靠一根扁担两个簸箕,且路途遥远,,一年只能运回土一次,怎么能移掉两座大山呢?所以,河曲的那个老头的话是表达了通常的思维方式。愚公不然,他认为坚持不懈,移山不止,而山却不会再增高。移掉一点少一点,世世代代挖山不止,总有一天能把山移走。这从理论上讲是完全可能的。故事告诉人们的也就是这种坚韧不拔,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精神。

    5.谈“愚公移山”感想

    愚公移山的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愚公移山的精神,曾经教育一代又一代人。尤其是遇到困难的时候,很多人都会想起愚公的故事,坚信只要像愚公一样坚持到底,就能取得成功。

    60年转瞬即逝。今天,我国经济形势和发展任务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的时代还需要愚公移山的精神吗?

    按照现在的眼光来看待愚公,也许有人会这样想:

    他为什么不“搬家”呢?一家几口背上行李,翻过大山,走不多远,就可以到达洛阳、郑州、西安这些大城市。如果嫌城市喧闹,还可以定居在华北平原土地肥沃的村庄;

    他为什么不找领导解决呢?两座大山,挡的肯定不只他一家的出路。所以,他可以找乡长汇报,还可以找县长汇报。如能争取到国家立项拨款,还可包下一段工程……

    也有人说,这样一来,愚公就不是“愚公”了,更不是受人尊敬、值得学习的榜样了。愚公移山的精神之所以可贵,就在于他想了常人不敢想的事,做了常人不能做的事,付出了常人难以付出的努力。愚公精神在当代仍值得我们学习。

    学习愚公,要学习他“主动挖山”的精神。在我们的面前,还有很多的“山”。比如落后的西部地区、基层单位和工作较艰苦的行业,都需要有人去“挖”。现在,很多大学毕业生主动做当代“愚公”:他们也知道大城市里经济待遇高,生活条件好,但还是义无反顾地奔向基层,奔向西部,奔向艰苦的地方。因为他们明白,“搬家”可以改变自己的生活环境,却改变不了艰苦地区的落后面貌。

    学习愚公,要学习他“自力挖山”的精神。愚公或许可以把挖山的重任交给领导,推给集体,留给后人。谁也不会要求一位“年且九十”的老人去完成这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愚公没有这样做,他说:“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并在统一了家人思想之后,马上付诸行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学习愚公,要学习他“不断挖山”的精神。一个人搬掉一块石头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搬石头,子子孙孙永远搬石头。在挖山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比如吃饭问题、穿衣问题、工具问题、伤病问题、有人说闲话的问题、做了惊天动地的好事却没有得到奖励的问题等等。可是无论遇到什么问题,愚公都没有动摇,而是矢志不渝,挖山不止。

    愚公移山精神的精髓,就是信仰、信念、信心和实干。信仰正确、信念坚定、信心充足,才会为伟大的事业奋斗终身。事业的成功与实干密不可分。我们今天学习《愚公移山》,就应该像愚公一样直面困难,求真务实,埋头苦干。有了这样一股劲头,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干不成的事业。

    6.愚公移山课文总结

    一:成语『愚公移山』 1:拼音: yú gōng yí shān 2:解释: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

    3:出处: 《列子·汤问》(战国 列御寇)记载:愚公家门前有两大座山挡着路,他决心把山平掉,另一个老人智叟笑他太傻, 认为不能。愚公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的,两座山终究会凿平。

    4:用法:主谓式;作主语、定语、宾语;含褒义 5:示例:在现代化建设中,我们要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 6:近义词: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始终不渝 7:反义词:虎头蛇尾、有头无尾 8:词性:形容词,褒义词。

    二:文章『愚公移山』 1:原文: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2:译文 词语: 太行山——在山西高原和河北平原之间。 王屋山——在山西阳城、垣曲与河南济源之间。

    仞——古代长度单位,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冀州——古地名,包括现在河北省,山西省,河南省黄河以北,辽宁省辽河以西的地区。 且——副词,将近 面山而居——面对着山居住 惩——苦于,为。

    所苦 塞——阻塞 迂——曲折、绕远的意思。

    聚室而谋——集合全家来商量。室,家 汝——你。

    这里是你们的意思 毕力平险——尽全力铲除大山 指同豫南——一直通向豫州的南部 许——赞同。 汉阴——汉,就是汉水;阴,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叫阴。

    杂然相许——纷纷赞成他 魁父——古代一座小山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开封县陈留镇境内。 置——安放。

    且——况且。 荷——音贺,负荷,挑、扛的意思。

    箕畚——箕,音(jī)。畚,音(běn)本。

    箕畚,就是用箕畚,用竹、木等做成的运土器具。 孀——音双,孀妻,寡妇,就是死了丈夫的女人。

    遗男——遗孤,遗腹子。 龀——音(chèn),儿童换牙齿,乳齿脱落后重新长恒齿。

    这晨表示年龄,约七、八岁。 寒暑易节——冬夏换季。

    易,交换。节,季节。

    始一反焉——才往返一次。反,通“返”。

    焉,语气助词。 叟——老头 惠——通“慧”,聪明,不惠就是愚蠢的意思。

    一毛——一草一本,地面所生的草木,这里指山的一小部分。 匮——音溃,缺乏的意思。

    亡(wú)——同“无”,没有 操蛇之神——神话中的山神,手里拿着蛇,所以叫操蛇之神。操:持 夸娥氏——神话中力气很大的神。

    厝——通“措”,放置。 朔东——就是朔方以东地区,指山西省的东部。

    雍——就是雍州,在现今陕西、甘肃省一带地区。 陇——同垄,陇岗,就是高山。

    断——隔绝 列子——这是一部古书的名称,属于我国先秦时期道家的著作。关于这部书,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是战国初年的列御寇著的;另一种认为是后来晋代的人著的,没有定论。

    书中记载了许多寓言和传说故事。 全文: 太行、王屋两座大山,四面各七百里,高达七八万丈。

    它们原来位于冀州的南部、黄河北岸。 北山有个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

    愚公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进进出出都要绕远路。于是愚公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和你们用尽全力铲平两座大山,使它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意见。

    愚公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您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土山都削不平,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大家纷纷说:“把土石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愚公于是带领子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凿石头,挖泥土,用箕畚运送到渤海的边上。

    邻居姓京城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去帮助他们。一年四季,才往返一次呢。

    河曲的智叟讥笑着阻止愚公说:“你太不聪明了。凭你的余年剩下的力气,还不能毁掉山上的一根草,又能把泥土和石头怎么样?”北山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能改变的地步,还不如寡妇和弱小的孩子。

    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的,可是山不会增加高度,为什么愁挖不平?”河曲智叟没有话来回答。 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停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

    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面。

    从此,冀州的南部,汉水的南。

    总结愚公移山的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