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范文 > 范文
  • 齐白石山水画作文范文

    以围绕齐白石的画 来 写作文 怎么写?

    在艺术界中,有许许多多的艺术家,如:贝多芬,常香玉,冰心,梅兰芳等等一些名人,但是,最令我敬佩的,还是中国著名的画家齐白石爷爷。

    齐白石爷爷曾任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名誉教授,北平美术作家协会名誉会长,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

    他著名的还有《借山吟馆诗草》、《白石诗草》、《白石老人自传》登,出版的还有《齐白石全集》登各种画集近百种。这些也是我敬佩他的原因之一,还有就是齐白石老人也画过许多的画,有山水人物,花鸟草虫,尤其是一仕女多,人还称他为齐眉人。

    齐白石老人能有今天的成就,也是他平时刻苦练习才得出的结果,齐白石爷爷也就是生命的动力,也是我的榜样,所以我也要学习齐白石爷爷的这种精神!齐白石与《虾》 齐白石(1863-1957)画的虾是家喻户晓的艺术珍品。他是一个放牛娃和木匠出身的大画家。

    他一生简朴,时时不忘农村生活,对鱼虾、小鸡、青蛙、白菜、芋头这些儿时的“朋友”充满了感情,所以这些也成了他画画的题材,特别是画虾,已经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虾》图画了三只大虾,有聚有散,姿态各异,栩栩如生。

    头前部只用三笔,腰部一笔一节,连续数笔,就形成了由粗渐细的虾腰节奏,尾部也是三笔。寥寥数笔就把虾的形态、质感、动势、各虾的色别表现得真切生动。

    那浓墨点出的双眼像在活动,虾须柔中有刚,更增添几分活泼。全图背景不着一笔一墨,三虾却像游弋(yì)在一湾清水之中,使人产生虾儿正要跳出画纸潜游到别处的感觉。

    国画大师齐白石早年在湖南故乡作画作文

    人,热情有礼;家乡的情,纯洁无暇。

    “家乡”这一词对人们是多么的熟,多么的温暖!这一家乡孕育了我们世世代代的祖先长辈,家乡像保姆一样陪着我们一起成长。虽然它已经历了世世代代,但它永远都青春常驻。

    现在,出外打工的人也渐渐增多了,留下的只有打工者的父母、妻子和女儿。这些打工者都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正是他们的心情。离开家乡,是多么的凄惨。

    家乡的景,是多么的优美!到处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纵横交错的田间小路,都是乡民用爱去铺出来的;山峦连绵起伏,它们手勾着手像禁卫军一样守护着我们和乡村。一条西江从乡前经过,构成一幅色彩缤纷的图画。

    家乡的人,是多么的慈祥!村民都是朴实、善良的人。每个人的脸上挂满笑容,连眼睛也会笑。

    他们眼里永远充满爱与诚恳。每天他们带着他们的“伙伴”到田里工作去,风雨不改地工作着。

    他们是一个勤奋、报效祖国的人。“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所以我们都十分珍惜粮食。

    家乡的情,是温暖的!它对我们的爱是无私奉献、纯洁无暇的。它陪伴着我们长大,经历过快乐、悲伤、痛苦……所以它对我们的情,就像一杯奶茶,浓郁芬芳!我对家乡的情是无人能及的,永久的;对家乡的人是热情的;对家乡的景是热衷的!。

    齐白石画虾的作文(450字)

    今天,妈妈给我看了齐白石画的虾,开始我不理解虾有什么好画的,怎样画才能显得活灵活现?后来看了这幅画以后,才觉得原来笔墨的使用跟这个很有关系。而我们平时画画,用了这么多颜色,都没有这样的效果。

    后来,我们又在网上查到了下面的资料:

    齐白石从小生活在水塘边,常钓虾玩;青年时开始画虾;约40岁后临摹过徐渭、李复堂等明清画家画的虾;63岁时他画虾已很相似,但还不够“活”,便在碗里养了几只长臂虾,置于画案,每日观察,画虾之法亦因之而变,他的虾也成为他代表性的艺术符号之一。

    齐白石画虾已入化境,在简括的笔墨中表现了游弋水中的群虾。粗壮、浓厚的茨菇,与群虾的透明、轻灵纤细形成对比,体现出晚年的齐白石画艺的成熟。 齐老师表现虾的形态,活泼、灵敏、机警,有生命力。是因为掌握了虾的特征,所以画起来得心应手。寥寥几笔,用墨色的深浅浓淡,表现出一种动感。一对浓墨眼睛,脑袋中间用一点焦墨,左右二笔淡墨,于是使虾的头部变化多端。硬壳透明,由深到浅。而虾的腰部,一笔一节,连续数笔,形成了虾腰节奏的由粗渐细。

    齐白石用笔的变化,使虾的腰部呈现各种异态,有躬腰向前的,有直腰游荡的。也有弯腰爬行的。虾的尾部也是寥寥几笔,既有弹力,又有透明感。虾的一对前爪,由细而粗,数节之间直到两螯,形似钳子,有开有合。虾的触须用数条淡墨线画出。

    取舍:对水中的虾,为表现出那种透视感,齐老的线条有虚有实,简略得宜,似柔实刚,似断实连,直中有曲,乱小有序,纸上之虾似在水中嬉戏游动,触须也像似动非动。

    齐白石与的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作文100字

    齐白石(1864年1月1日─1957年9月16日),祖籍安徽宿州砀山,生于湖南长沙府湘潭(今湖南湘潭)人。

    原名纯芝,字渭青,号兰亭。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白石山翁、老萍、饿叟、借山吟馆主者、寄萍堂上老人、三百石印富翁。

    是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早年曾为木工,后以卖画为生,五十七岁后定居北京。擅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笔墨雄浑滋润,色彩浓艳明快,造型简练生动,意境淳厚朴实。所作鱼虾虫蟹,天趣横生。

    齐白石书工篆隶,取法于秦汉碑版,行书饶古拙之趣,篆刻自成一家,善写诗文。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代表作有《蛙声十里出山泉》《墨虾》等。著有《白石诗草》《白石老人自述》等。

    观齐白石作品有感(作文)

    观齐白石爷爷的画有感

    齐白石爷爷1863年出生在湖南湘潭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他小的时候砍柴、放牛……虽然他只读过一年书;虽然成年时他只是一个木匠,但是后来通过刻苦的钻研与学习,终于成了现代史上非常有影响力的中国画绘画大师。1953年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童年时代的农村生活为齐白石爷爷提供了数不清创作题材。为什么他会画得那么好呢?因为他热爱大自然,把大自然里的一草一木、花鸟鱼虫当做有感情的生命来画。齐白石爷爷真伟大。

    齐白石爷爷不仅是一位画家,还史一位书法家、篆刻家与诗人。由于他的勤奋而留下了大量的作品,这种勤奋好学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齐白石的墨虾的作文大全

    水墨画大师——齐白石记叙文 六年级 700字他,是一位奇人。

    他年逾古稀了,风采却依然不减当年。他头发早已花白,双眼却依然炯炯有神。

    他沉默无言,下巴的胡子却依然显示出他的健谈。他热爱生活,一位普通农妇竟放下农活在他的作品下端详。

    他的老师是位奇人,他也不例外。据说每位艺术家一过了壮年便“江郎才尽”——这原本是必然的。

    但眼前的他分明打破了这种宿命。古稀之年,越活越有味。

    他一身白衣,体现出一位极其伟大的艺术家形象。他正在笔走龙蛇,短短几笔就有了大概的轮廓。

    单纯的水墨画,却被他演绎到极致。那在水中嬉戏的小龙虾活灵活现,几欲脱却宣纸化作真实。

    好画!好画!他运笔挥洒自如,神态专注认真,却又轻松自在。那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仿佛都化进了他的精神。

    如此充满灵气的作品竟在片刻之间完成,真让人惊叹!他从容地展示了他以前的作品。这幅画摆在崇拜人面前,画面竟显得凌乱。

    看见他不解的目光,他微微一笑,又拿出一幅画——这画却欠自然。待到最后一幅画时,却怔住了——这画清新脱俗,确有返璞归真之意。

    这就是一代大家的画么?童年、少年、壮年,直至垂垂老矣,却能作如此之画,这是真的吗?这又是怎样的一种境界呢?观他面容,疑似“桃花源”人士。见他举止,竟让人崇拜。

    看他作画,鸟儿在雀跃,龙虾在嬉戏,青蛙在歌唱。他就是一代水墨画大家齐白石。

    中国近代在水墨画的造诣上无一人能与其比肩。齐白石,齐老,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回忆。

    他的画,他的人生,他的境界,让人久久不能自己。难忘那一生,难忘那一时刻。

    齐白石,一位热爱生活的老人,给人生的一个重要的启示……齐白石,永垂不朽,朴实的真理啊!温州市龙港镇二小六年 上官福诚本文系作文库(zuowenku.net)用户原创文章,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齐白石画作的艺术风格?

    齐白石(1864—1957)湖南湘潭人,名纯芝,小名阿芝,又名璜,字渭清,号兰亭、濒生,别号白石山人,以齐白石名行世。15岁学雕花木工,描摹《芥子园画传》, 27岁始习诗文书画,晚年融合其纯朴的民间艺术风格与传统的文人画风,形成独特的大写意风格,达到了中国现代花鸟画巅峰,开红花墨叶一派。曾任国立北平艺专名誉教授、北平美协名誉会长、中央美院名誉教授、中央文史馆研究馆员、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理事、中国画院名誉院长、北京中国画研究会主席、全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全国文联委员、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等;曾获“人民艺术家”、“世界文化名人”称号和国际和平奖等殊荣。

    齐白石诗书画印四绝,尤擅花鸟虫鱼瓜果菜蔬,兼擅人物、山水,与吴昌硕并称“南吴北齐”。他主张艺术“妙在似与不似之间”,曾说:“为万虫写照、为百鸟张神,要自己画出自己的面目。”齐白石石笔下的鱼、虾、蟹、鸟、蝉、蝶以及各类瓜果菜蔬笔简意足、生机盎然,散发着自然田园的芬芳。

    齐白石一生勤于创作,留下画作3万多幅。1922年,齐白石的画到东京参加画展大受欢迎,全部以高价卖出。齐白石作品最高拍卖价已高达1661万元,目前,国内一级市场难见齐白石作品,在香港和纽约市场,齐白石作品是被拍卖最多的。

    农家弟子出身的齐白石,其创作大多表现家乡的田园景色,关注日常生活中和身边的自然之物。莞城美术馆收藏的齐白石画作,皆为晚期大写意风格,题材丰富,鱼、蛙、蟹、花卉、葡萄皆有,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是对齐白石艺术风格的一次展示。

    “子非鱼,焉知鱼之乐?”读齐白石的作品《游鱼》,却分明能感觉到鱼儿畅游的快乐。此画创作于白石老人94岁高龄,画中大小七条游鱼皆以水墨画出,浓淡相宜、远近有别,鱼的动态十足,虽然没有画一滴水,却仿佛能感觉到满纸生波,鱼儿们正在水里翩然游动。鱼之乐,人之乐也,这就是生活的真味,是白石老人对生活的礼赞。

    作品《荷花双蛙》亦为齐白石晚年之佳作,源于他对故乡的思念。每逢盛夏,家乡湘潭碧荷盛开,蛙声不绝。画家饱蘸浓墨倾情描绘,画面构图别致,红花墨叶,别开生面。宽大的荷叶、盛开的荷花、跃水的双蛙、静静的流水,似有微风拂过,喻有声于无声处,乡情定格在一个炎热的夏日午后。

    作品《秋花晚香》也表现了画家独特的红花墨叶风格,以浓墨写叶、以洋红写花,线条流畅有力、用笔老辣朴拙。作品还寄托了齐白石对生命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以花喻人、以景写情。

    同样,作品《三蟹》和《葡萄》也饱含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浓浓的生活情趣就在这笔墨的无穷变幻之中跃然纸上,原汁原味地再现眼前。

    20世纪中国画坛巨匠齐白石先生诞辰140周年。这位生活了近一个世纪的艺术大师,被当今书画界人士称为20世纪中国画的一面旗帜。他在诗书画印的艺术园地里,毕其终生,辛勤耕耘,“共作画数千幅,诗数千首,治印亦千余”,可谓洋洋大观,硕果累累;他创作的草木虫鱼,飞禽家畜,山水人物,形神兼备,气象万千。中年后改为大写意。其画作风格老辣、苍劲、粗犷、豪放。而齐子如画作的风格比较秀丽。这跟齐子如曾拜师著名老画家陈半丁受其风格影响有关。1957年,齐白石去世。

    关于齐白石与中国画的故事,小故事!因为要背的,一定要短!主要

    1.“双方不合算”

    齐白石老人不喜欢照像,三十年代中期经人介绍,郑景康到他家中去为他拍照,为他照了十二张像,还放大了一张三尺半的,白石老人送郑一幅虾子;周维善为白石老人画了一张像,老人送周一幅《东方朔偷桃》人物画。过了几天,老人在客厅中写了个牌子,说“双方不合算”,表示以后再有人照像、画像,概不应酬。

    2.“外宾没有称赞我”

    白石老人对自己的艺术是很欣赏的。九十岁左右时有次画虾,他在纸上画了一根长长的头发粗细的须,一边对在旁观看的人说:“我这么老了,还能画这样的线。”

    诗人艾青多次陪外宾去访问他,有一次外宾走后老人很不高兴。艾青问他为什么,他说:“外宾看了我的画,没有称赞我。”艾青说:“外宾称赞了,你听不懂。”老人说他要的是外宾伸出大拇指。后艾青回忆这件事时,感慨地说:“老人多天真哟!”

    给你找了这两个齐白石关于中国画的故事,也不长的!帮到你,请采纳回答,谢谢!!

    李可染学画画作文写李可染的作文

    大画家李可染

    提起我家乡的名人,那就要数大画家李可染先生了。

    李可染1907年3月26日出生在江苏徐州一个平民家里,他13岁开始学习传统山水画、西方绘画、中国画。后来,他又拜齐白石、黄宾虹为师,专心于民族传统绘画的研究与创作。

    说起李可染学画还有一段小故事呢。13岁那年,小学放暑假,李可染在快哉亭玩耍,后室有几位老者在作画。他非常感兴趣,伏在窗外观看。从此一连几日,天不亮就在窗外候着,恋恋不舍。一位老者见他对画如此着迷,招呼他进去看画,从此可染便成了老画师们的"研墨童子"。大清早,他就提着小桶到井边取水,磨好墨,等着看老者作画。回到家里,他竟能把所看见的整幅山水画大意回想着临摹下来,这使画师们大为惊讶,催促他拜山水画家钱食芝为师。从此,李可染便开始学习绘画。

    徐州建国路上有一座李可染故居,陈列了李可染先生的许多作品。他的山水画深厚凝重,表现了鲜明的时代精神和艺术个性。他在艺术观念的开拓上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影响早已越出美术界,受到海内外各方面的高度评价。

    李可染先生不仅是徐州的名人,更是中国画坛辛勤耕耘70余年的一代宗师,他是我们徐州的骄傲。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