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独家庭发言稿
1.关于失独家庭的问题(请大家认真回答)我在做一份关于失独家庭的社
物质:养老问题,家庭养老一直是中国的最主要的养老方式,但是对于失独家庭来说,这“最主要”的养老方式失去之后,他们的就只能依赖国家和社会。但是目前,对于失独家庭的帮扶制度并不完善。
精神:许多父母都把自己的期望,还有感情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失独无一不是一种让他们精神上死一次的痛苦。 甚至会导致精神恍惚,大病一系列的。
2。当前国家没有明确的补助政策什么的,每个地区也没有明确的指明。
《中国计划生育条例》第27条规定:独生子女发生意外伤残、死亡,其父母不再生育和收养子女的,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给予必要的帮助。 但对于这个“必要的帮助”究竟是什么样的标准且如何实施并没有明确说明。
3。需要国家能有完善的法律条款对于失独家庭以后的养老问题和资金救济,社会的扶持,最好有心理医生给予心理上的舒缓和开导。
加强对失独家庭的分类指导,如果是经济能力较强的,可以重点在精神慰藉上予以帮助,比如开展心理辅导、义务巡诊、临终关怀等多元化服务。 如果是经济上有困难的,应该加大扶助力度,保证他们老年衣食无忧。
当他们需要入住养老院时,应当为其提供优先入院的机会。通过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让失独群体过上幸福生活。
4。家庭情况肯定都不予乐观啊,不然为什么会成为社会的焦点。
以上内容有转载有自己打的,合到一堆发的。祝福。
2.失独家庭
你好,应该有的
补助标准:
“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享受的“特别扶助金”一般由市、县两级财政负担,所以具体的政策、补助标准各地不尽相同,具体请咨询户籍所在村居委会,或直接咨询当地卫计主管部门。而2018年暂未出什么政策,不过2017年有补贴的,今年应该也有。
从2017年1月1日起,将失独家庭一次性补助金统一调整为城乡一个标准,每户一次性补助3万元,其中精神慰藉费1万元、生活补助费2万元。资金来源渠道和发放方式不变。
目前现行政策是,在独生子女家庭失去子女时,对农村家庭一次性补助2万元;对城镇家庭一次性补助3万元。
60岁以上失独夫妇 每人每月1000元
从2017年1月1日起,将年龄在60周岁以上的失独家庭夫妇扶助金标准统一调整为每人每月1000元,资金来源渠道和发放方式不变。
目前现行政策是,对年龄在60周岁以上的失独家庭夫妇,农村居民每人每月800元,城镇居民每人每月1000元。
发放中央驻陕单位 失独家庭一次性补助金
中央驻陕单位失独家庭,一次性补助对象应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1、夫妻双方至少有一方户籍在陕西,夫妻一方或双方的人事关系在中央驻陕单位;
2、没有违反国家和我省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只生育一个子女或合法收养一个子女,领取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
3、现无存活子女。
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3.失独家庭的现状报告
根据中国致公党发布的调查报告,中国15岁至30岁的独生子女总人数约1.9亿,这一年龄段的年死亡率为万分之四。中国每年新增“失独家庭”7.6万个。至少有200万老年人因无子女而面临巨大的养老、医疗、心理等方面的困难。由“失独”群体引发的“养老风险”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报告认为,“失独家庭”面临的困境主要有养老保障给付标准过低、社区关怀力量不够、各类制度设计尚待进一步完善等。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北京市委副主委谢朝华建议,尽快建立和出台合理的国家照顾机制,让大龄失独家庭有一个从日常生活到养老保险完善可靠的保障,同时完善养老保障体系建设,提高给付标准,降低“失独家庭”生存风险。
4.失独家庭的帮扶
多级帮扶配对,全力保障人员服务到位
该镇经过多方位,多层面的走访失独家庭的邻居和亲友,并结合村内专干对于失独家庭的了解,细致入微的分析每个失独家庭的困难和需求。将三户特别困难家庭报区计生委与河北工大“做您的儿女,认亲结对”活动,为失独家庭搭建一个可以相互倾诉和交流的平台。针对每户的情况匹配多方志愿者进行帮扶,做到区十个委局、镇21名专干、村一名志愿者和校5名大学生志愿者联合帮扶,对帮扶对象实施多级帮扶联动,确保帮扶效果。
畅通诉求渠道,着力构筑无时差帮扶
为确保失独家庭时时有帮扶,处处有保障。该镇与河工大和村民合力对失独家庭进行日常起居的全方位生活照料,以缓解其家庭困难和失独早场的精神痛苦。该镇对帮扶时间和各方志愿者达成共识,区十个委局凡重大节日便对失独户进行慰问和经济帮助;镇21名专干每周要致电或走访进行慰问和帮扶,了解家庭情况和生活上遇到的困难;村内一名志愿者包户帮扶,无论年节或者夜晚哪怕凌晨,遇到急事或者疾病做到随叫随到,甘于奉献;在校五名志愿者假期和传统节日到家中照料起居,对失独老人进行精神关怀和心里疏导。通过全方位无时差的帮扶救助,失独救助工作明显走在前列
5.如何能帮助失独家庭
“失独”家庭大多是中老年群体,心情忧郁、自我封闭、脱离主流社会,既渴望向人倾诉并得到理解,又自我封闭不愿与人交流,害怕被误解乃至受到恶意嘲讽、排斥。
市妇联建议,设立专门机构对“失独”家庭进行结对心理干预、家庭创伤治疗和关护疏导;探索培育家庭社工队伍,提供日常照顾等多元服务;形成社会支持力量,整合社会中介组织等专业机构力量承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引导社区为“失独”家庭提供以归属感为核心的心理支持;此外,也要关注、引导这一群体的自组织,发挥自组织的正能量,引导他们重新融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