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评语
1.如何理解鲁迅评价世说新语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
关于《世说新语》的艺术成就,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概括为:“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这是比较中肯的。
不管是记言还是记行,都以描写人物为中心。《世说新语》注重采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人物性格的不同,如《德行》篇“管宁割席”一节,通过管宁、华歆二人对待富贵利禄不同态度的描写,表现管宁淡薄名利的品格。
《世说新语》描写人物注意生活中细节,抓取小片断、小镜头,抓住人物、情节的细微传神之处,略加渲染,就能突显出人物思想性格的某一侧面。《忿狷》篇中蓝田侯王述吃鸡子的故事堪称经典:“王蓝田性急。
尝食鸡子,以箸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鸡子于地圆转不止,仍下地以屐齿蹍之,又不得,嗔甚,复于地取内口中,啮破即吐之。”
一系列急遽、不假思索的动作,生动地刻划出王蓝田急噪易怒的性格。 《世说新语》的语言简洁生动,隽永传神。
叙事语言能抓住关键,三言两语说得清楚明白。如《俭啬》篇中:“王戎有好李,卖之,恐人得其种,恒钻其核。”
短短16个字,就把王戎自私吝啬的行为表露得淋漓尽致。《世说新语》中人物语言的设计符合人物的身份与个性,“克复神州”符合王导这位东晋三朝元老的身份,而“自杀伊家人,预卿何事”也只有生性残忍的王敦才可能出口。
另外,《世说新语》中不仅保存了大量的口语如“阿堵”、“登龙门”等,还提炼出许多含义隽永的文学语言,如“拾人牙慧”、“一忘情深”、“咄咄怪事”、“难兄难弟”等。正如明人胡应鳞《少室山房笔丛》中所说:“读之晋人面目气韵,恍然生动,而简约玄澹,真致不穷,古今绝唱也。”
《世说新语》在艺术上有较高的成就,鲁迅先生曾把它的艺术特色特色概括为“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中国小说史略》)。《世说新语》及刘孝标注涉及各类人物共一千五百多个,魏晋两朝主要的人物,无论帝王、将相,或者隐士、僧侣,都包括在内。
它对人物的描写有的重在形貌,有的重在才学,有的重在心理,但都集中到一点,就是重在表现人物的特点,通过独特的言谈举止写出了独特人物的独特性格,使之气韵生动、活灵活现、跃然纸上。如《俭啬》:“王戎有好李,卖之恐人得其种,恒钻其核。”
仅用16个字,就写出了王戎的贪婪吝啬的本性。又如《雅量》记述顾雍在群僚围观下棋时,得到丧子噩耗,竟强压悲痛,“虽神气不变,而心了其故。
以爪掐掌,血流沾褥”。一个细节就生动地表现出顾雍的个性。
《世说新语》刻画人物形象,表现手法灵活多样,有的通过同一环境中几个人的不同表现形成对比,如《雅量》中记述谢安和孙绰等人泛海遇到风浪,谢安“貌闲意说”,镇静从容,孙绰等人却“色并遽”、“喧动不坐”,显示出谢安临危若安的“雅量”。有的则抓住人物性格的主要特征作漫画式的夸张,如《忿狷》中绘声绘色地描写王述吃鸡蛋的种种蠢相来表现他的性急:“王蓝田性急。
尝食鸡子,以箸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蹍之,又不得,瞋甚,复于地取内口中,啮破即吐之。”
有的运用富于个性的口语来表现人物的神态,如《赏誉》中王导“以麈尾指坐”,叫何充共坐说:“来,来,此是君从!”生动地刻画出王导对何充的器重。《世说新语》虽然没有虚构,但一定有所提炼,这番提炼就是小说的写作艺术。
例如关于钟会和嵇康的两段故事: 钟会撰《四本论》,始毕,甚欲使嵇公一见。置怀中,既定,畏其难,怀不敢出,于户外遥掷,便回急走。
(《文学》) 钟士季精有才理,先不识嵇康。钟要于时贤隽之士,俱往寻康。
康方大树下锻,向子期为佐鼓排。康扬槌不辍,旁若无人,移时不交一言。
钟起去,康曰: “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曰:“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简傲》) 钟会对嵇康既仰慕又畏惧的心理,以及嵇康简傲的态度,刻划得入木三分。
又如: 顾和始为扬州从事,月旦当朝。未入顷,停车州门外。
周侯诣丞相,历和车边,和觅虱夷然不动。周既过反还,指顾心曰:“此中何所有?”顾搏虱如故,徐应曰:“此中最是难测地。”
周侯既入,语丞相曰:“卿州吏中有一令仆才。” (《雅量》) 顾和的雅量,周顗的赏鉴,通过觅虱不动、既过反还,以及两人的对话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世说新语》的语言简约含蓄,隽永传神,透出种种机智和幽默。正如(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卷十三所说:“读其语言,晋人面目气韵,恍忽生动,而简约玄澹,真致不穷。”
有许多广泛应用的成语便是出自此书,例如:难兄难弟、拾人牙慧、咄咄怪事、一往情深,等等。 (文章来源: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三编第九章第三节) 《世说新语》的文字,素称简洁隽永,笔调含蓄委婉。
它没有铺叙或过多的描写,更绝少夸张之处。但寥寥几笔,却能表现出相当生动的人物形象。
这是因为作者采取遗貌取神的手法,删落枝叶,抓住人物本身最有特征、最富于意味的动作和语言,直接呈现在读者面前。并且,它所记载的人物语言,大多是活的口语,使人如闻其声。
前引王子猷雪夜访戴条,“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
2.如何评价《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记载汉末魏晋时期士大夫阶层言语行为的一部笔记体小说。
鲁迅在其《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中说:“……从汉末到六朝为篡夺时代,四海骚然,人多抱厌世主义;加以佛道二教盛行一时,皆讲超脱现世,晋人先受其影响,于是有一派人去修仙,想飞升,所以喜服药;有一派人欲永游醉乡,不问世事,所以好饮酒。”自汉朝而后得以独尊的儒家传统思想基石渐渐动摇,人们开始寻觅另外的精神依凭。谈一些玄而又玄的道理,服药饮酒,笃信佛道,任性率真,成为当时社会精英们追逐的时尚,而构成一个五彩纷呈的时代。
《世说新语》一书计有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品藻、规箴、捷悟、夙慧、豪爽、容止、自新、企羡、伤逝、栖逸、贤媛、术解、巧艺、宠(崇)礼、任诞、简傲、排调、轻诋、假谲、黜免、俭啬、汰侈、忿狷、谗险、尤悔、纰漏、惑溺、仇隙三十六篇,除德行、言语、文学、政事有部分传承儒家礼教的内容外,其余篇类大都洋溢着自由浪漫的人生格调,显示了独立自觉的文学内涵。
后世人们所心仪的任性自然,不拘小节,追求智慧的“魏晋风度”,在《世说新语》一书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作为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的“魏晋风度”,对漫长无奈、风雨飘摇的人生里程,不失为一种甜蜜的安慰。
《世说新语》由南朝宋时的刘义庆和他的门下文人编撰而成。刘义庆袭封临川王,为人简约恬淡,爱好文学,所以他有能力编撰此书。南朝梁刘孝标为此书作注,由于宋梁两个朝代间隔短暂,所以刘孝标在注中引证了大量目前已经佚失的材料,刘注与原著一起,对引领我们窥视魏晋时代的生活,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世说新语》开笔记体小说的滥觞,是逸事小说集大成者。含蓄幽默、洗练隽永的语言,为后世人们提供了丰厚的营养。其“记言则玄远冷峻,记行则高简瑰奇”的艺术风格,直到今天还在影响着中国文学的发展。
3.《世说新语》中人物行为的评价
阁下的问题太过于笼统,不可能给出一个准确的答案。
我是专门研究《世说新语》的,你可以参考我的博客或者百度知道里我回答过的问题。
这里仅提供一个方面的回答供打开思路,如果需要更具体的回答,可以通过追问让我追答。
陈元方是一个诚实守信,能言善辩,聪慧的小孩.而且他可以捍卫自己与父亲的尊严。
友人是一个不守信用,没有礼貌,但知错的人.
本文记述陈元方与来客的对话。表现了陈元方的聪慧,懂得为人之道,明白事理、落落大方。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否则会丧失朋友。
陈太丘的朋友却是个无信,无礼的人,但好在他知错就改。"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4.今天,如何评价世说新语的思想内容
鲁迅在其《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中说:“……从汉末到六朝为篡夺时代,四海骚然,人多抱厌世主义;加以佛道二教盛行一时,皆讲超脱现世,晋人先受其影响,于是有一派人去修仙,想飞升,所以喜服药;有一派人欲永游醉乡,不问世事,所以好饮酒。”自汉朝而后得以独尊的儒家传统思想基石渐渐动摇,人们开始寻觅另外的精神依凭。谈一些玄而又玄的道理,服药饮酒,笃信佛道,任性率真,成为当时社会精英们追逐的时尚,而构成一个五彩纷呈的时代。
《世说新语》一书计有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品藻、规箴、捷悟、夙慧、豪爽、容止、自新、企羡、伤逝、栖逸、贤媛、术解、巧艺、宠礼、任诞、简傲、排调、轻诋、假谲、黜免、俭啬、汰侈、忿狷、谗险、尤悔、纰漏、惑溺、仇隙三十六篇,除德行、言语、文学、政事有部分传承儒家礼教的内容外,其余篇类大都洋溢着自由浪漫的人生格调,显示了独立自觉的文学内涵。
后世人们所心仪的任性自然,不拘小节,追求智慧的“魏晋风度”,在《世说新语》一书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作为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的“魏晋风度”,对漫长无奈、风雨飘摇的人生里程,不失为一种甜蜜的安慰。
5.世说新语两则评价人物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在一个寒冷的下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集在一起,跟年轻一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一会儿,雪下得很大,谢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说:“差不多可以比作把盐撒在空中。”太傅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随风飞舞。”谢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谢道韫是大哥谢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便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刚刚到。儿子元方当时才只有七岁,正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陈太丘真不是人!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时,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更没有礼貌的事。”朋友感到十分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就径直走入家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