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助野生动物稿件
1.保护野生动物的宣传稿
“保护野生动物”宣传稿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而野生动植物保护又是其中重要一环。
给西部大开发、招商引资创造好的自然环境,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法的宣传,提高全民保护意识,更为重要 这是一个充满着生命的世界,在我们人类居住的这个星球上,从常年冰雪的极地到莽莽丛林的赤道,从世界屋脊的喜马拉雅山群峰到大洋底层,从森林、草原到万米高空……无时无处不存在着生命,这些生命互相连接在一起,构成了多姿多彩的世界,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生物链。我们人类以及赖以生存的一切生命都处在这个生物链当中,这个链只要有一环脱节,后果是严重的。
一个野生物种的衰退或消失就会威胁到其他物种的生存,最终将危及到人类自身的生存。食用野生动物发生在人类生产力低下,茹毛饮血的年代,然而在现代丰衣足食的社会里,很多种类的野生动物仍被食用,这种风气近年来已蔓延到全国各地,形成滥食之风。
而由此导致全国范围内乱捕滥猎的案件时有发生,走私倒卖野生动物等违法犯罪案件不断增加,野生动物种类减少,野生动物资源受到严重破坏。请看: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披露的发生在江西省鄱阳湖地区和吉林省大安市毒杀鸟类的案件。
中央电视台新闻30分节目披露的发生在云南省瑞丽的走私野生动物特大案件。这其中许多案件都是因滥食野生动物引发的。
在国家林业局保护司的指导下,2000年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联合了部分省级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在全国16个省会城市和5个地区级城市开展了食用野生动物状况的调查。结果表明,经营野生动物的场所占被调查总数的49.8%, 且大部分没有办理野生动物经营利用许可证。
在经营的野生动物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占26.4%。 从来源上看,野外捕捉的占86.8%,人工养殖的仅占13.2%。
我国自古有"药食同性"的饮食文化传统,人们通过食补来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很多人相信野生动物的食补作用。
但是,在传统医学中,食补受到严格限制,只是指在身体上缺乏某种物质的情况下才需要进补,而对于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类来说,物质极大丰富,市场上琳琅满目的食品,完全能满足人们的食补需要,不需要滥食野生动物,而且,对于那些健康的人来说,过多的进补反而会破怀体内平衡,对身体造成危害。营养专家在对家禽家畜和几种野生动物的营养进行分析比较中发现,它们在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能量等主要指标上相差无几。
应当关注的是,现在人们食用的家禽家畜肉类产品都是经过卫生防疫部门严格检疫后才投放市场的,不会对人们的健康造成危害,而很多野生动物则是非法进入流通领域,逃避卫生检疫,其本身的状况无人知晓,人们吃了这样的野生动物,就会导致各种疑难病症的发生,请看专家对此的分析:蛇类是人们常食的野生动物,那么蛇类的状况究竟如何呢?蛇身上有多种寄生虫。拿人们常吃的榕蛇进行解剖。
我们随时可以发现,在蛇的皮下、肌肉里和腹腔中有数以千计的寄生虫。这种寄生虫经实验室鉴定为"曼氏迭宫绦虫"的幼虫,裂头蚴,人们在饮食制作过程中,特别是吃火锅的过程中,虫卵和虫体并不能完全被杀死,裂头蚴一旦进入人体内,危害很大,可使人感染裂头蚴病,引起眼、口腔颌面、皮下、脑及内脏各部的疾病,在皮肤上形成直径1-6CM的肉芽肿囊包,并且不易根治。
裂头蚴在肠道内发育为成虫,即曼氏迭宫绦虫,可导致腹部不适、恶心呕吐,严重时危及生命。因此,吃食引致病魔上身,去病就难了"去病如抽丝",悔之晚矣。
巨蜥,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五爪金龙",作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受到严格的法律保护,但也有一些不法之徒常常偷食,请看专家对市场罚没来的已死亡的巨蜥的解剖分析………,通过对这只巨蜥肝脏组织病菌的组织培养,结果表明是结核菌,肝脏上的斑点为结核结节,人如果吃了这样的巨蜥,就会感染结核病。专家研究表明,野生动物与人类共患的疾病比较常见的有15种,如狂犬病、日本乙型脑炎、炭殂等;这些疾病对人类健康危害是极大的,希望我们记住"病从口入"的警告。
还有甚者,一些偷猎者常常采取毒杀的办法获取野生动物,而且所采用的毒药毒性大,不易降解,残留在被毒杀动物体内,食用这样的动物就有被继续毒害的危险。请看专家对鸟类血液的化验分析。
此外,现代社会工业"三废",生活污水、污物,杀虫、灭鼠药等高残留的农药对环境污染加剧;对野生动物造成毒害,人吃了这种环境下的野生动物就更有中毒的可能。滥食野生动物不仅可能对人体造成危害,而且对野生动物资源和整个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引起整个生物链的崩溃。
过量捕杀猛禽,就会导致鼠害横行,1999年鼠害造成黑龙江全省粮食减产10%;甘肃地区的三北防护林由于鸟类减少,天牛危害严重,不得不大量砍伐已成林的树木,已得到治理的风沙地区生态再度恶化,严重的沙尘暴频繁发生;新疆、青海等地由于过度捕捉猎隼等猛禽,草原鼠害日趋严重,黄河源头的玛多县,全县人口不过一万多人,而老鼠则上亿只,鼠害成灾,草原沙化加剧,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影响了牧民的生产生活。我国南方一些省区,过量捕杀鼠类。
2.保护野生动物的演讲稿
在座的各位同学: 大家好,我很高兴站在这里演讲,我认为野生动物对社会的贡献非常大,我们应该足够重视,就像对待朋友一样。人和其他非人类应该平等对待。
野生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自然资源。保护野生动物,维护自然生态平衡,不仅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也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城市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我国是一个野生动物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但是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化、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人为破坏,致使我国野生动物的数量、分布范围正日益缩小,许多种类已处于濒临灭绝的状636f7079e79fa5e9819331333332643338态。近几年,滥食野生动物的现象屡禁不止,使得许多已经处于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的处境更加艰难。最近,我报进行的采访调查表明:我市滥食野生动物的现象还十分严重;滥食野生动物的行为也正受到越来越多人们的谴责。要彻底改变滥食野生动物这种不文明的行为,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为此,我们倡议: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的普法力度,媒体和社会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保护野生动物的普法、宣传教育工作,使《野生动物保护法》的宣传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我们倡议:保护野生动物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林业、工商、卫生检疫、公安、交通等有关部门认真履行职责,相互配合,坚决打击非法盗猎、非法运输、非法经营野生动物的违法行为。全社会也要积极行动起来,举报并协助执法部门,坚决与各种破坏野生动物的违法行为作斗争。
我们倡议:为了保护港城的生态环境,为了保护野生动物资源,为了我们的身心健康,不食野生动物,树立饮食新观念,摒弃不良饮食陋习,保护野生动物从餐桌做起,争做文明、守法、有爱心的公民。
朋友们,为了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为了让港城成为更加美好的家园,让我们共同努力,一起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让大地处处充满生命的绿色;让野生动物与我们在同一片蓝天下平安地生活。
让我们携手共创21世纪人类与野生动物和谐共存的美好家园!
姓名: 时间:
3.环保和拯救野生动物的文稿
保护野生动物我们要保护野生动物,因为我们保护野生动物,野生动物对我们人类也会很友好。
比如说燕子,燕子能帮我们把田里的害虫吃掉。如果我们人类杀害捕捉它们,它们会吃掉那些常常来搔扰我们的蚊子,让我们更好地生活吗?没有了燕子,我们的周围变得很多害虫,这些害虫对我们人类有很大的坏处呀! 我还举个例子。
比如说青蛙,青蛙也能帮我们吃田里的害虫,可以说是田里的警察。我们支捕杀他们,一旦没有了青蛙,田里的害虫越来越多,害虫不断地吃菜,难道我们会有美好的丰收吗? 我还举个例子。
比如说啄木鸟,啄木鸟是森林中的医生,它可以帮我们吃掉树里的害虫,让树恢复健康。我们杀害它们,树木的害虫会越来越多,树木会慢慢地减少。
地球上没有树,会发洪水、地震。 我最后举个例子。
比如说猫头鹰,猫头鹰捉田鼠,是对我们人类有好处的,人类却常常捕猎它们。没有猫头鹰,田鼠会增加。
田鼠吃的庄稼和菜就更多了,我们人类一样没有好的收成。 所以,我们要保护以上的动物。
同时,我们还要保护其他的野生动物。
4.环保和拯救野生动物的文稿
保护野生动物的意义 首先,《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珍贵、濒危的陆生、水生野生动物和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受国家法律保护,所以滥食野生动物是违法行为。
其次,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由于环境的恶化,人类的乱捕滥猎,各种野生动物的生存正在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威胁。
近100年,物种灭绝的速度已超过了自然灭绝速度的100倍,现在每天都有100多种生物从地球上消失。我国也已经有10多种哺乳类动物灭绝,还有20多种珍稀动物面临灭绝。
而它们的灭绝会导致许多可被用于制造新药的分子归于消失,还会导致许多有助于农作物战胜恶劣气候的基因归于消失,甚至引起新的瘟疫,由此所造成的损失是我们永远也无法挽回的。 再者,食用野生动物极易传染疾病。
野生动物与人类共患的疾病有100多种,如狂犬病、结核、鼠疫、甲肝等。它们的内脏、血液乃至肌肉中均含有各种病毒、寄生虫,如B病毒、弓形虫、绦虫、旋毛虫等,有些即使在零下15℃的低温或100℃的高温下也不能被杀死或清除。
稍有不慎,就会得出血热、鹦鹉热、兔热病、脑囊虫、肺吸虫、血吸虫、肠道寄生虫病等。例如我国主要猴类之一猕猴有10%至60%携带B病毒,而生吃猴脑者感染的可能性很大,一旦染上B病毒,人则必死无疑。
再拿人们吃得最多的蛇来说,它的患病率很高,诸如癌症、肝炎、寄生虫病等几乎什么病都有,再者,在广东地区,由于对饮食力求新鲜,食用生食和半生食,这使得食源性的寄生虫发病率逐年增加。据最近的调查,在广东省这种寄生虫病的感染率已达16.7%。
另一方面,各种家养动物能够为我们提供足够的营养,所以人类没有必要去食用野生动物。 十年前就回答过这个问题,我写过一篇《为什么我们要热爱野生动物?》登载在科技日报上,很多报刊和书都转载过这篇文章。
没想到十年以后我们在认识上还有这么大的分歧。这个分歧,不是说要不要保护动物,而是为什么要保护动物?一个是从人本位出发;一个是从生态出发。
许多人,包括一些做动物保护工作的人,仍然坚持人本位的观点,仍然认为保护动物就是为了人,就是为了人类的利益和发展,保护就是为了利用,否则就没有必要保护了,他们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在制作这个电视节目中,司马南先生表现得最为强烈。
当时我都急了,大声地喊:“人本位保护不了人,只有保护生态才能保护人!”他脱口说了一句:“我同意你这观点。”接着他又改口了,在三次发言中又重复了一句话:“我还是坚持人本位。”
其实,解释这个问题并不难。人也好,动物也好,植物也好,所有的生命,都共同生活在一个有机统一体之中,生态就好比是我们的巢,我们的绿色家园,我们的诺亚方舟。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不保护生态,哪有动物、植物和一切生命,也哪有人?一味地强调人,强调人的利益和发展,只保护和发展一个物种,这个物种能保护得住吗?你可能狡辩说:“我为了保护人,所以我保护动物,保护生态。”这个说法虽然进了一步,毕竟还是本末倒置。
譬如人类发明了农药,这是保护人的一个伟大成果,可以得诺贝尔奖,但从生态来看,它开闯了一个污染环境的时代,不仅害了动物、植物,害了生态,也害了人。 什么是生态和生态学观点?简单说来,就要按照大自然本来的面目和自身的规律,来认识自然、研究自然、保护自然。
地球本来是个有机的统一体,一切生物都生长、繁衍、进化在这个统一体之中。伟大诗人李白说:“天生我才必有用。”
这话可能是抒发他自己的感情,天生我李白,就应该是有用的;也可以说,天生我们人类,就应该是有用的;还可以引申一下,天生动物,生植物,生一切生命,都是有用的。它们的存在,就说明有用。
我们有些人也说“有用”,一看到森林,就想到木材;一看到河流,就想到发电;一看到草原,就想到放牧,变成牛肉羊肉,一看到动物,就想到能不能吃,能不能用,能不能入药。不是说这样想不对,这样做不对,而是太狭隘了,太片面了,从生态观点来看,问题要复杂得多,深刻得多。
有人说,生态财富是顶极财富,而许多人看不到这点。正如原始森林的生态效益、科学效益、社会效益、也包括经济效益,其价值是无限的,如果你只把森林看作木材,那只是看到了森林全部效益的百分之几,把森林砍了,就等于只用了百分之几,而破坏了九十几。
所以我们应该学会用生态学的观点观察问题,任何组成天然群落的物种,都是共同进化过程中的产物,各个生物区系的存在和作用,都是经过自然选择的巨大宝库,各个物种和人类一样,人类也和各个物种一样,都是自然界中的一个环节,在漫长的进化发展过程中共同维持着自然界的稳定、和谐和发展。在这个五花八门的生物圈中,谁能适应,谁发挥优势,谁被淘汰,这是在自然历史的长河中物竞天择、不断演化、不断优化的结果,既非上帝所创造,更不能由人类来主宰。
这就是大自然为什么拥有物种的多样性、遗传的变异性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的根源。 放眼宇宙,大小星球无数,又有哪个可以和地球相比?过往历史无穷,又有什么样的奇妙。
5.关于拯救野生动物的作文
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跑的快,跑的快。。”这是一首我们从小唱到大的歌谣,如今余音在耳,可是老虎究竟能跑多快呢。。。我不禁产生了对它们的好奇。
老虎是一种猫科动物,也是亚洲陆地上最强大的食肉动物之一,是当今亚洲现存的处于食物链顶端的食肉动物之一,老虎拥有猫科动物中最长的犬齿、最大号的爪子,集速度力量敏捷于一身,前肢一次挥击力量达1000KG,爪刺入深度达11厘米,一次跳跃最长可达6米,是最为完美的捕食者。老虎的奔跑速度可达20米/秒以上,百米远的距离瞬间即到。真的算是跑得很快呢。
世界上目前仅存有5个亚种,即:孟加拉虎、东南亚虎、苏门虎、华南虎、东北虎。在现存的5个亚种里,虽然我国占有3个亚种(东北虎、华南虎、孟加拉虎),但总的数量在世界上排在末尾。
老虎是自然界生物链最上面的一环,以捕食四条腿的大中型动物为主。老虎的生活习性使它们不习惯攻击两条腿走路的人。曾有学者在南亚对老虎和豹子的捕食习性做过数年的跟踪观察。结果发现老虎和豹子对猎物都是先攻击头部或颈部。虎豹的体形结构使它们适合于对四肢落地,头位在前呈匐匍状的动物,如鹿羊等发动攻击,而不适合对矗直站立的人发动攻击。他在尼泊尔甚至看到老虎和豹子攻击那里的牛和水牛,却对站在旁边的人视而不见。由于虎豹有本能地攻击持匐匍体位动物的习性,因此当人在野外遇到老虎或豹子时,千万不可猫腰。当人体站立时,它们就不知道如何下“手”。一旦人蹲下,如捡石头等,反而会引发虎豹根据本能发动攻击。
当老虎找不到足够的食物时,才会对人发动攻击,可谓饥不择食。动物也有记忆力,也会学习。它们一旦尝到人的甜头,学到如何攻击人,就会再来的。当人们把山林砍尽或把野鹿打光,老虎失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就只好攻击人养的牲畜,甚至人了。这就是为什么景阳冈上的猎户会遇到一只吃人的老虎。也就是说,老虎吃人是因为人侵犯了老虎的生存空间在先所致。
每一种动物都有自己的生存空间。广义来说老虎要有足够面积的山林,山林里要有足够的食物,主要是鹿和野猪。老虎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喜欢隐蔽,连吃食物都要藏到很隐蔽的地方才肯安心。如果有了这样的条件,老虎是不会来犯人的。问题就在于在今天这个世界上,这样的条件几乎已经不复存在。现今还有老虎存在的国家都开有老虎保护区。但这类保护区的问题都是面积太小,离居民点太近。老虎得不到足够的食物,因此会猎取附近居民的牲畜,甚至养成习惯,进而与当地居民产生摩擦。按《水浒传》里的描述,景阳冈上的老虎,就明显是一只失去了生存地域的老虎。也就是说,它已命里注定要死了。它即使不被武松打死,也会被其他猎人打死,或被饿死。
可是,近年来,虎的数量在急剧减少,产在我国的东北虎、华南虎、孟加拉虎,已到了濒危的程度,据文献报道,生活在野外的东北虎,在世界上也只有200多头,目前生活在我国境内野生东北虎可能只有10头左右;加上全国动物园和饲养基地的也不过200多头。生活在野外的华南虎、孟加拉虎,也不会超过10头。
所以,我们要保护老虎!
6.人类保护动物感人事迹人类保护动物有那些事
2、天使的辛酸 爱心背后总有太多的艰难和坎坷,在中国大陆,对流浪动物的救助始终局限于民间的自发行动。
这些民间组织和个人得不到**的扶持和资助,社会大众的支持也甚为鲜见,救助资金主要靠个人募集。上海多姿融的流浪猫之家,每个月猫猫狗狗的伙食费就得上万元(由于密度太大,必须加强营养);上海市畜牧兽医学会小动物保护分会常务会长张毅表示,一只健康的动物被收容后至少需花费300多元节育费和疫苗费。
大多数流浪动物都有伤病,每只的治疗费加饲养费平均1500元;张吕萍的北京人与动物环保科普中心,每年至少需要一百万才能维持;还有北京的丁奶奶、上海南汇猫王徐凯老人、天津的杨晓云、成都爱之家的陈运莲和王晓红、南京的哈文进、西安的代淑清、兰州的朱桂兰、广东韶关的刘淑兰……几乎所有的救助组织和个人都步履维艰,无论是财力还是空间,都在超负荷运转。 不少民间救助者的人生之路竟然惊人地相似——一开始都有比较宽裕的经济条件,在十多年的救助生涯中,她们耗尽家产、放弃事业、受人误解、颠沛流离、有的还遭人敲诈勒索。
噪音和异味扰民、城市动迁、资金紧张等问题令她们居无定所、多次搬迁。多姿融12年来搬了5次家,杨晓云11年搬迁9次(16),张吕萍带着小动物东躲西藏十多年,搬家不下七、八次。
为了流浪动物的福祉,她们以永不放弃的信念,毁家纾难,十几年如一日无私奉献。张吕萍至今独身、多姿融、杨晓云、陈运莲和王晓红等人远离了家庭生活。
救助者的善行得到了舆论的肯定、公众的支持,2003年8月,张吕萍被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IFAW)授予“动物保护杰出人物”。 除了这些知名人士,更多的是默默无闻的救助者。
城市的公园和绿地是流浪猫的主要栖身之所,有的爱猫老人每半个月乘一次公交车,赶30公里路程给流浪猫喂食。在上海,一位老妈妈每天晚上都要给中山公园的流浪猫喂食,为了进入已经关门的公园,她还要给门卫说好话。
在兰州,有的年轻救助者为此丢了工作,有的和女友分手,有的不停地与反对他们的家人作“斗争(17)。”在沈阳,救助流浪狗的志愿者“蓝天”拒绝说出真实姓名,因为家里人全都反对她的救助。
还有北京的潜水教练宫忆、威海的宋大爷、重庆的罗映梅……每个救助者都有太多的感人事迹。为了让流浪狗安全过冬,罗映梅老人不惜卖血还债(18)。
7.让野生动物野为主题的记叙文
简单啊 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个体的意义在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各个领域里,最直观、最感人,也最容易引发共鸣的,无疑是“救助个体”.看到一只伤愈的红隼重返蓝天,足以让每一个在场者热泪盈眶.但是,很容易被志愿者忽略的一点是,救助野生动物个体的价值往往并不在个体本身,而更多地在个体背后的整个种群.这和救助人类社会中的弱势个体是不同的.动物和人的差异很多,按照演化生物学家 道金斯 等人的观点,最大的差异可能在于动物缺乏文化.在这里,文化的定义是“与遗传无关、但可以模仿和传承的行为模式”.人类社会中,文化因素正在逐渐压倒遗传生理的因素.我们对自我的改造能力越来越强,先天遗传素质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小.当我们说 “每个人都独一无二” 的时候,这种独特性大部分来源于后天.而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更是几乎全部来自文化领域:他的一生中会创造出无数的新思想和新事物,影响身边的每一个人;而当他死去时,哪怕他的血脉有后代来传承,那些未曾表达出来的无数思想也会永远消失.相比之下,他对人类的遗传贡献显得微不足道.然而,野生动物个体在环境中的绝大部分行为,都可以回溯到它的基因;个体间的文化传承即便存在,影响也通常微乎其微 [1] . 如果两群狼面对同一场景做出了不同的反应,那是因为它们的遗传特征不同,而不是因为它们各自经历了不同的狼群历史、有不同的狼群文化.就算有动物因为和人相处而从人类这里习得了复杂的行为,当它回归野外时也几乎不可能把自己学会的 “人类技巧” 教给其它动物、改变原有的文化.一种不适应其所在环境的人类文化可以导致一个文明的毁灭,但动物界中的文化似乎从来没有这样巨大的效果.因此,野生动物的价值更多地承载于它的基因之中,种群本身的延续更为关键.个体的死亡是必然的,但基因通过种群基因库可以长存下去,维持物种的存在. 我们保护野生动物个体,更多是一种保护种群的手段,本身并非目的. 所以黄石公园才会引入狼来控制鹿的数量、来淘汰老弱病残.这样的行为在人类中无法想象,在自然界却是完全正常合理的;我们经常用人类的眼光去看野生动物,忘记了我们之间的客观差异.而假如一个物种本身并未濒危,那么刻意保护它们的个体,对整个物种也没有多少好处.如果我们出于其他理由、依然希望保护这些个体免于死亡的话,那就不属于狭义动物保护的范畴了.1984 - 2007物种的意义如果保护个体是手段,那么保护物种、保护地球生态是不是就应该成为终极目的呢?但实际上这两个命题都很可疑.物种虽然寿命长,但早晚也要消逝,新生代哺乳动物每个物种的平均寿命也不过几百万年而已.地球历史上至少 99.9% 的物种都已经绝灭了,绝大部分都和人类没有关系.至于 “保护地球”,则问题更大.其实,没有哪个物种是 “不可或缺”的.有些物种消失后其地位立刻被取代了,有些会波及到其他物种,只有很少数的物种一旦绝灭可能会引发生态系统大范围的崩盘.但是,崩盘了也不是世界末日,几千万年过后,一切又都会重头再来.地球是很脆弱,很容易被打得鼻青脸肿,比如发生在大约 2.5 亿年前的 P/T 绝灭事件 杀死了海洋中大约 96% 的物种;但是地球又很顽强,不管多惨都能恢复回来,P/T 之后过了 1000 万年,物种多样性就超过了绝灭之前的水平.类似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多次.这有点像一个不倒翁,一推就晃,但怎么晃都不倒;换成生态学术语,就是 “在地质时间尺度上,地球整体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很弱、但恢复力稳定性很强.” 坦率地说,只要太阳系的结构维持不变,我想象不出任何方法能把地球生命打成万劫不复;就连核弹也不能保证消灭所有无脊椎动物.那么我们天天强调要维护生态系统图的又是什么呢?就像是一个人成长期间摔过了无穷多跤,未来也要摔无穷多跤,为什么偏要执着于阻止眼下的这一跤呢?很简单,地球经受得起生态系统的崩盘,人类可是受不起.虽然地球作为一个整体每次都恢复了,但每次陪葬的物种数目却不计其数.不要说生态系统崩盘了,脆弱的人类经济体系连海平面上升几十厘米都招架不住,这让地球历史上动辄上百米的海平面变化情何以堪.由此,似乎可以导出一个结论:我们保护生态,不是像口号里宣传的那样是为了地球,而根本是为了保护我们自己.地球其实根本不在乎我们怎么闹腾,它有的是时间来恢复;可我们等不及.就算人类没在灾变中直接陪葬,等地球恢复完了人也该没了.而如果不考虑 “保护我们自己” 这个因素的话,保护其它野生动物的动机似乎也变得不充分了.人类的捕杀直接或间接导致了猛犸的绝灭,这件事情应该责怪人类吗 [2]? 但如果这是人类的错,三叶虫绝灭又是谁的错呢? 我们是不是应该要求硬骨鱼考虑一下三叶虫的感情和生存权 [3] ? 恐龙经受不住小行星撞击而绝灭了,这又应该怪谁呢?恐龙自己还是小行星? 一种生物适应不了小行星撞击,另一种生物适应不了人类出现,二者究竟有什么本质区别呢?在一个外星智慧看来,也许是这样的:如果人类把猛犸象杀光了,那是猛犸象缺乏像蟑螂这样的适应力.如果人类因为滥杀生物导致自己毁灭,那是人类过于愚蠢、活该倒霉.如果人类通过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