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育课评语
1.如何评价一堂心理活动课陈静
摘要:上心理健康活动课的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实际需要,打破传统的以老师讲、学生听为主的课堂教学,让学生从被动走向主动,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主动参与。
教师要精心设计活动课的目的、内容和方式。关键词:转变情境活动形式评价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在校虽说才刚刚起步,但是学生的心理健康日益受到社会、学校、家长的重视,在这种新形势下,广大教师面临着新的挑战,即怎么样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怎么样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心理素质。
上好心理健康活动课是达到这一目的的重要途径之一。首先,转变学生观念。
学生首先要意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地去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上心理课时认真对待,全身心投入,该动时动,该说时说,就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而不是一副无所谓的态度,消极对待。
其次,转变教师观念。上心理健康活动课的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实际需要,打破传统的以老师讲、学生听为主的课堂教学,让学生从被动走向主动,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主动参与。
教师要精心设计活动课的目的、内容和方式。1.创设心理情境,激发学生参与。
因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目的不在于解决知与不知的问题,而是要通过创设一定的心理情境,开展极富启发意义的活动,来造成个体内心的认知冲突,唤醒学生内心深处潜意识存在的心理体验,以达到实际地影响他们心理健康,提高心理素质的目的。对于个体心理来说,再精彩生动的讲授都无法替代个人的亲身感悟和直接体验,哪怕只是一点小小的启发,也能留下深刻的记忆。
可见在“情境”中体验是心理活动课最核心的因素之一。再者,心理课堂可以说是心与心的交汇,是灵魂对灵魂的告白,是生命节律的振动,是每个学生自探索、自了解、自更新的历程,它需要在一种彼此尊重、接纳、信任的氛围中,放下个人的防卫意识,与其他成员进行探讨、分享,真诚地进行交流。
因此感觉若想上好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就要根据活动的具体内容和形式来调整和选择物理空间,以缩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进而营造一种适当的心理情境,保证整个活动的顺利进行。例如在排列座位时可以不必拘泥于固定座位,可采“圆形”“扇面式”“自由结组式”等有利于师生之间或学生之间沟通信息、传达感情的座位形式,甚至不必拘泥于学校范围内,到生活实践中去体验,去感悟。
另外,为了更好地创设课堂情境,还可以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存贮记忆、高速运转、逻辑判断、自动运行的功能和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形、动画和视频像等多媒体信息技术集于课堂,以激发学生参与兴趣。例如,校赵启志老师在六年级的《拒绝的艺术——学会说不》的心理课上,教师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技术,引用了郭冬临的小品《有事说话》将学生们带入了因为“不”字说不出口而带来的烦恼和困惑。
这种情境的设置是动态的、幽默的、令人深思的,学生们的一下子被吸引了,不由自主的沉浸在教师设计的课堂环节中,跟着小品中的主人公一步一步地体会到不说“不”的害处,又帮助主人公破解了重重关口,最后总结出只有学会拒绝的艺术,适当地说“不”,才不会有那么多不必要的麻烦,同时还强调如何合理适度地拒绝。在无知无觉、不着痕迹之间,达到了活动的目的,也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心理需要,成功地创设了让全体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情境。
2.选择恰当内容,贴近学生实际若想上好一堂心理课,课程内容的选择是极其重要的。对于心理教育课内容的选择,应把握好一个原则,就是要从生活逻辑和问题逻辑出发,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选择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最密切题,找到他们最渴望得到解决的问题,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活动感兴趣,从而使活动起到良好的辅导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是从现实生活中产生的,以学生的成长需求为出发点,做一些课前的调查,或者根据学生来信选题,都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只有来自学生的问题,学生才会觉得真实,教学才会有针对性。这样既不会无的放失,又可以为活动提供生动的素材。
例如一节心理课《爸爸妈妈又吵架了》,就是针对不少学生投信到悄悄话信箱中,询问教师如何面对父母吵架的问题,教师以此设计课程,帮助学生更好地面对家庭纠纷。同时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中,教师的眼光也不能局限于课本和课堂,要放眼社会。
当今社会,学生接受信息已不限于课堂、学校和家庭,学生的信息来源十分广泛,他们课外阅读大量的书籍、报刊、杂志,收听广播,收看电视,参与社会调查,甚至还有少数同学通过互联网索取资料。所以,一堂好的心理课,应该能结合教学内容,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师生共同展示自己收集的信息资料,加强信息的交流,使课内课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扩大课堂信息量,拓展学生知识面,拓展心理教育功能。
也在做这方面的尝试,尽可能用多媒体教室上课,效果不错。3.采用多样形式,激发学生兴趣。
一堂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活动的形式应该是根据活动的具体内容、目的和学生的年龄特点而定的。因为年龄限制,中小学学生的感性思维丰富而缺乏理性思维,决定了中小学生心理活动。
2.拟定一份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设计的评价标准.只需列举一级评价
(一)国内心理健康教育评价模式的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价模式的研究虽然不多,但很多省市正在积极地进行探索和研究。
1998年底,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制订了“上海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评估指标”,它按机构设置、教育与辅导、队伍建设、教育成果等四个方面进行评估。以这四方面为依据,根据程度不同分别以A, B, C三个等级在上海市嘉定区进行评价[3]。
2002年,“黑龙江省心理卫生与心理保健实验”总课题组制订了“学校心理保健工作条例”,并设计了一份针对中小学、幼儿园的“学校心理保健工作评价表”。该评价表以组织与领导、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与心技能育、心理保健工作过程以及心理健康水平四个维度作为一级指标,分别赋予15%、20%、50%、15% 的权重。
评价结果采用自评和他评方式结合[4]。2002年以来,北京市朝阳区教委契合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推出,研究制定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评价方案》,开始了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设置、队伍建设、工作开展、效果成效等方面的综合评价[5]。
2004年由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组织编写的河南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评价标准(征求意见稿)中按照良好(81~100分)、合格(61~80分)从机构设置、队伍建设、制度保障、工作条件、活动内容、人文环境等六个方面进行评估[6]。杭州市教育局采取行动研究法、文献法和问卷调查法建立与完善了富有区域特色的杭州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价体系,体系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评价系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评价系统、心理健康教育成果评价系统等三个子系统(一级指标),并对一级指标进行细化。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评价系统分解成8款(二级指标)28项(三级指标)考核指标,各项指标赋以一定的权重;心理健康教育效果评价系统主要从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学校心理环境两方面进行评价,并分为心理健康水平、校园环境、课堂教学、人际支持、专项支持五个指标;心理健康教育成果评价系统主要对心理健康教育优质课、优秀论文和先进个人进行评价[7]。 另外,对此做深入研究的学者还有吴增强、陈家麟等。
吴增强在《现代学校心理辅导》中,认为现代学校心理辅导工作评估可从学校心理辅导课程的评价、学校心理辅导工作评价、学校心理辅导组织管理的评价、学校心理档案的评价四方面进行评价[8]。江苏陈家麟从领导重视、师资素质、活动场地与设施、教育过程、教育质量五方面设置评价指标[9]。
尉辉栋依据有关文件及客观性、可比性、可测性、动态性、全面性、一致性等六项原则,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分为对学校的评价,对教师队伍建设的评价和对学生的评价三方面(一级指标),对三项指标进行细化设置二级指标,并赋予不同的权重[10]。 (二)国内心理健康教育评价模式存在的问题 虽然一些省市和专家已经对心理健康教育评价模式做了很多研究和实践,但是心理健康教育评价模式的研究与实施并没有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蓬勃发展相一致,而且国内至今也没有一个被认可的评估模式。
目前的心理健康教育评价模式主要存在一下几方面问题。 1、评价模式的指标片面。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价模式是一个系统的整体,包括对学校、教师、学生、与家庭、社会合作情况等各方面的评价。大部分研究主要是针对学校、教师的,针对学生和与家庭、社会合作情况的较少。
2、评价模式的评分标准缺乏客观性。评分标准易受评价人员主观影响,分数评分有很大的主观性;等级评分制欠精细,只是使用“优良中差”等级评分,缺乏一个科学、有效界定的评分标准。
3、评价模式重理论轻实践。以往大部分研究都是在理论层面上建构评价模式,没有真正应用到现实实践中运行,科学性、有效性尚待定论。
4、评价模式重上级评价。一般评价模式都是为了迎接上级检查的需要,缺乏学校自身、学校教工和学生的评价,真正效果如何不得而知,这样做多了应付公事的色彩。
5、评价模式重过程轻效果,重静态轻动态。大部分评价模式都是对过程的评价,如机构设置、队伍建设、课堂教学等,缺少对学校、教师、学生的长远效果的评估,这个过程是静态的,缺乏纵向评估。
三、构建心理健康教育评价模式的原则 教育部虽然在2002年颁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到对学校督导评价之中”[1],但是对心理健康教育如何评价的理论依据及、具体内容和方式方法,文件中并没有提出一个明确的思路,所以有的省市建构自身区域性评价体系,如杭州市,但是大部分地区还是建立本校的评价模式,缺乏统一性。鉴于此,本人认为建构心理健康教育评价模式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1、国家规定与地方特色相结合的原则。心理健康教育评价模式的构建一定要与国家的教育方针、有关文件结合起来,甚至有可能国家统一制定一个基本的评价模式的具体内容、方式方法,各地区根据本地区的地方特色,建立与本地区相适应的评价模式,这样既能保证全国都有统一的标准,又能发挥地方的主动性。
2、目标与结果,过程与效果相结合的。
3.心理健康课的自我总结300字
心理课程学习心得 一、自我心理现状分析 结合有关心理学知识和方法,本人自我感觉为一名心理健康的大学生。
从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考虑,本人智力正常,人格完整,尊重自己与他人,人际关系良好,与大学生年龄心理特点相适应,所追求的目标可取,情绪基本稳定,意志健全。从自我意识特点考虑,我能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自己主见,不随波逐流,但遇到大事有时会犹豫摇摆,受他人暗示影响。
本人逆反心理和依赖心理较弱,开始尝试着以成人的角度审视社会,以自己的道德标准分析社会现象,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有一定理想和生活目标。虽然自我控制愿望强烈,但自我控制能力仍然不足。
从情绪特点考虑,本人情绪体验丰富多彩,有少儿时的天真活泼,也有成人的深思熟虑。随着知识水平提高和知识经验的积累,情绪的自控能力加强,但还存在明显的波动性。
在外界刺激下,虽能克制自我,但有时仍易冲动,不能够很冷静客观地分析问题,有时容易感情用事。在某些场合和特定的问题上,本人常常文饰、隐藏或抑制自己的真实情感。
从气质特点考虑,经过简单的气质测验,本人偏向于多血质和粘液质。本人活泼生动,热情积极,思维灵活,反应迅速,喜欢交往,语言表达能力较佳,容易感动,很少发脾气,但感情不易流露。
善于克制忍让,心胸较宽,不计较小事,能够容忍委屈。当情绪一旦被引起时,能形成强烈稳固而深刻的体验,持久力强,三思而后行,稳重但以被他人左右,敏感性强。
在学习和工作中,是各类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工作效率较高,认真严谨,能够承担长时间的繁重工作,始终如一,想干的事情未完成,可不吃饭不睡觉。办事力求稳妥,不做没把握的事。
遵守组织纪律,开会学习不打扰别人,生活有规律,很少违反作息生活制度。当厌倦时,只要休息一下,便会立刻焕发精神重新以很好的状态投入。
本人敢于冒险,喜欢挑战自我,希望挑战难度大、问题复杂的事情,但缺乏细心。当讨论和研究复杂问题时,喜欢摄取不同观点,希望别人能重复几遍。
有时会有骄傲情绪,觉得自己要比被人机智和灵敏。善于交际、待人亲切的我容易交上朋友,但友谊常不稳固,缺少知心朋友。
做某一项事情,能集中注意力,但不能很快转移注意力至另外的事件。从性格特点考虑,本人能够面对和接纳现实,客观评价和接收自己、他人和社会,有较广阔的视野,就事论事,热爱自己周围的事物,有独立自主的性格,能分辨目的和手段,对善恶的区分态度较为明朗,有适度的幽默感和创造性。
从大学生能力方面考虑,本人认为自我的自学能力、数理逻辑推理能力、表达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处理人际关系能力、组织协作能力、空间认知能力、创造能力都还可以,但仍需不断加强。二、自我提升计划 大学一年级,转变高中时思想观念,从心态上定位好大学生这个角色。
在大规划下做好小计划,合理预期困难与结果,确定大学目标与发展方向,初步了解社会职业,特别是自己未来所想从事的职业或与自己所学专业对口的职业。大一学习任务相对轻松,在学期初已参加了学校学生会外联部和中文学院团委组织部,既可学习技能又可以提高自己的组织协作能力和沟通交流技巧,拓展人际关系,又能提高自我的心理素质和综合能力,为以后社会就业练好兵。
同时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如兼职当学生助理,有利于做事情注重细节,调整心态,面对工作不顺与小挫折时能及时应对反思,完善自我。并且利用闲暇时间在图书馆看心理和策划管理相关的书籍,听听各种类型的讲座,特别是与心理教育有关的知识讲座,做好心理课的笔记,在预习和复习中提高心理学方面的认知,多与老师同学沟通交流,涉猎不同领域的知识文化,增强自己的知识和内涵,拓宽自己的视野和知识面,提高文化素养,让自己的大学生活更精彩,为自己未来的生活铺好道路。
在注重心理的同时,还要重视体质锻炼,通过体育选修体育舞蹈和课余的体育锻炼,不仅能改善和提高自我的身体素质,而且能有效防治自我存在的某些心理卫生疾病,对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效果。大学第二年,拓展自我的地平线。
考虑清楚毕业后是立即就业还是继续深造,了解相关的信息与活动,并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和综合能力为主,通过参加竞选学生会或其他社团组织的学生干部,以更深层次地挖掘自我潜力,勇于承担责任,锻炼能力。并开始尝试与自己未来职业或本专业有关的职业的相关兼职和社会实践活动,并要具有坚持性,提高自己的责任感,主动性和受挫能力, 同时检验自己的专业知识与相关技能。
同时开始有选择地辅修其他专业的知识,参加一些类似与成功心理素质、自我革新能力、学习工作能力、交际公关能力、潜在智慧开发、口语表达能力、个人组织能力、创业经营等方面的训练课程,培养健康自信的自我形象,充实自己。 大学三年级,专注本科知识学习同时关注职业发展前景,为自己打好就业的的基石。
细分可能的选择,目标应锁定在提高求职技能、确定自己的就业大体方向,和老师同学交流求职体会,学习各种就业技能,了解搜集就业信息的渠道,并积极尝试加入社会。
4.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优点有哪些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优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可以帮助学生驱散成长中的各种迷雾,指导其健康地成长。良好的心理品质和意志品质的养成可以贯穿人一生的发展,使人受益终生。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中小学生可持续发展非常必要。
2、可以促进学生认识结构的完善和情感的转变。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能对自己的行为做出评价和选择,解决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更好地适应新环境,不断保持与增进身心健康,使人生有统合与丰富的发展,迈向自我实现。
3、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及时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疏导。配合开展社团、兴趣小组活动,彰显学生多彩的个性特长,从而造就一大批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学生。
5.怎样评价学校心理辅导课程
1、学习心理教育:包括智力健康教育、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教育、考试心理的调适和训练、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的教育等。
2、健康情感教育:包括培养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情趣,形成稳定平衡的心境,了解感情活动产生、发展、形成、表达的规律,初步培养健康的高级情感,学会并掌握制怒的方法,培养幽默感等。
3、坚强意志教育:包括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创设一定教育情境,培养学生的耐挫能力等。
4、人际适应教育:包括形成学生的博爱意识与行为,教会学生正确地待人接物、为人处世,使学生打扮得体、举止文雅,学习各种社交技能。
5、反应适度教育:包括正视现实、正确对待现实,认识挫折的双重性,增强学生的自制力,提供多种情境,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乐观向上,不断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