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盏评语
1.为什么说建盏是伟大又含蓄的器物
美国密歇根大学教授詹姆士·马歇尔·普拉玛说过,建盏是“China's Great yet humble ware(中国伟大却又含蓄的器物)”。这是对建盏的评价中,颇受世界认同的一句话,也是建盏君从事建盏文化的初心之一。那么,建盏的伟大与含蓄,体现在何处?建盏君认为,建盏的伟大之处,在于以下三点
其一、美学上的伟大建盏虽然是人工烧出来的器物,却有巧夺天工之美,同一种釉,同一座窑口烧出的建盏,都会产生各种意想不到的变化。建盏中最珍贵的品种,属兔毫、油滴与曜变。而宋徽宗御笔定论的上品兔毫,需要达到“盏色青黑、玉毫条达”的标准。要烧制这样的兔毫,非人力可得,需要结合天时地利人和,方能烧成。
其二、茶学上的伟大建盏不仅在美学上独树一帜,在宋代的茶文化中也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建盏对宋人来说,不仅极具美感,而且颇为实用。建盏釉色黑,却蕴含变化;胎体厚,保温性能好;束口盏腹深口阔,器型稳重。这些特点,都让建盏成为宋代点茶、斗茶的最佳选择。研究中国茶文化,也不可离开建盏。
其三、科学上的伟大现代的科学家们,在研究建盏烧制工艺的过程中,也获得意外之喜。比如近年来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的一项研究,首次发现在银色油滴中的氧化铁析晶是高纯度的、罕见的-Fe2O3 晶相,在棕色兔毫中也有epsilon-Fe2O3 与赤铁矿晶相共存。该成果于2014年在美国科学报告网发表后,被海内外多家权威媒体报道、转载。
2.你了解"建盏"吗
稀世珍宝话建盏 。
福建省建阳窑在宋代以盛产黑釉瓷而闻名于世。
在古籍中称为“乌泥建”、“黑建”、“紫建”,日本人称之为“天目”。 。
宋时盛行“斗茶”,由于黑瓷能清楚地观察茶面上白沫的变化情况,所以建盏大受欢迎。
黑瓷中又以兔毫斑最受人们钟爱。 这和瓷器的釉面颜色绀黑如漆,温润晶莹,釉面上布满密集的筋脉状白褐色纹饰,犹如兔子身上的毫毛一样细,闪闪发光。
用兔毫盏沏茶,兔毫花纹在茶水里交相辉映,令人爱不释手。历代都有人对此进行论述。
宋徽宋赵佶说:“盏以青绿上为,兔毫为上。”苏东坡在《送南屏谦师》冲云:“道人绕出南屏山,来试点茶三昧乎;忽惊午盏兔毫斑,打出春瓮鹅儿酒。
”杨万里也有“鹰爪新茶蟹眼汤,松风鸣雪兔毫霜”之说,对兔毫斑建盏作了形象生动的描绘。 。
以上介绍的带有“兔毫斑”的建盏是窑变所致,人力强求反不能达,在当时也不可多得,而今成为稀世珍宝。
建窑原是江南地区的民窑,北宋晚期由于“斗茶”的特殊需要,烧制了专供宫廷用的黑盏,部分茶盏底部刻印有“供御”或“进 ”字样。 它的胎体厚实、坚致,色呈浅黑或紫黑,器型以碗、盏为主。
……下图为(南宋)建窑黑釉油滴碗,口径12。2公分。
3.南宋与北宋建盏的区别
建窑是我国著名的古窑之一,它的制品“建盏”在宋代已负盛名,由于宋时崇尚斗茶之风,故除了必需提供优质的茶叶之外,还需要有最适于斗茶所用的茶具。武夷山区宋时已出产天下名茶。武夷山下的建阳县水吉公社在宋代所产的“建盏”又是当时上至至尊,下及士大夫们都认为是斗茶最佳的珍品。所以宋代的著名文人墨客就有一些名句来秒颂它。例如“兔毫紫瓯新”、“忽惊午盏免毫斑”、“建安瓷盌鹧鸪斑”、“松风鸣雷兔毫霜”、“鹧鸪碗面云萦字,兔毫瓯心雪作泓”、“鹧鸪斑中吸春露”等等就是一些华丽的描写。
这样有名的宋代建盏,当时已由留学我国的日本禅僧们带回国而传到国外。日本古籍亦有青兔毫、黄兔毫、建盏、建州垸等记载。15世纪以后,他们把建盏及黑釉器讹称为天目;今天“天目”已成为黑釉一类陶瓷器的国际通用名词。传世的建盏以日本最多,其中宋代的“曜变”、“油滴”等已被定为日本国宝的四只建盏是稀世之珍,极受重视,免毫盏(日称禾目天目)反居次位。从文物的角度对天目进行系统研究者亦以小山富士夫为代表。除日本外,美国许多著名博物馆也有建盏的收藏,由于J.M.普鲁玛曾调查过水吉的窑址,故密西根大学有较多的样品收藏。当然,我国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和他处也收藏有建盏的宝贵样品,然而目前最大的宝藏之一似乎可以认为是未经多少发掘和清理的建窑古窑址。
建窑虽已废绝了数百年,但它是我国古代陶瓷大师们创造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高度文明的表徵。它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在宋元以来陶瓷艺术发展史上都占有极其重的地位,而其高贵的艺术光彩,仍葆有其深远的影响。所以古今外的一些考古、陶瓷、艺术等学者对建盏说亦曾加以研究。为了恢复这种建窑名瓷,科学研究的任务应该是:①首先普查和揭露蕴藏在建盏中所特有的一些基本科学问题。这一点我们已经开始做了,并且取得了一些良好的结果。②弄清建盏的各个品种,它们的化学矿物组成和显微结构本质,并且将它们的结构本质与制造工艺和使用性能及艺术处理联系起来进行详细的分析。③研究建盏的制造工艺技术,掌握烧制各种建盏的艺术品种的技术规定,制备出一定数量的可以乱真的仿建盏制品,为恢复这类名瓷的各个品种而努力。这一点也有良好的开端和可喜的成果了,这就是福建省轻工业研究所建阳县瓷厂合作研究试制的建盏免毫釉,并且已在1981年5月6-10日的鉴定会上得到了高度的评价。 至于第②点了,那就是我们在本文中所研究的任务了。取得了这方面的详细结果也是恢复和仿制时所必不可少的。
4.建盏的“供御”地位何时开始动摇
建盏“供御”起于宋徽宗,大致在公元1100年至1112年之间,成为宋代皇帝御前赐茶的专用茶盏。自此,建盏便登至其烧造史上的最顶峰——“御用茶盏”。
一般我们讲,建窑兴于宋、衰于元、止于明。进入元代,饮茶风尚的改变,建盏和点茶法迅速衰落,乃至明代茶人已不知“何谓点茶”。而若说起建盏在宋代宫廷的“供御”地位,事实上在南宋就已发生动摇。
徽钦二帝被@俘、宋室南渡之际,宋王朝风雨飘摇,地方战@火四起,整个社会动荡混乱。建窑所在的建州地区就发生多起叛@乱:高宗建炎元年军校张员起@兵作@乱、建炎二年州卒叶侬之叛、建炎四年御营前军校杨勍起兵并焚烧建州城、绍兴二年范汝起义。
由于政@府颠@沛流@亡、战火不止,建窑历经了一次覆灭与再生,烧造与岁贡也一度陷入停滞。与此同时,高宗也屡次停止北苑贡茶的进贡,直到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才恢复徽宗时的盛况。此后一直到南宋孝宗淳熙年间,北苑贡茶一直沿袭高宗时的规模,然而建茶的评价在南北宋之间已有降落,逐渐回归碧色茶的审美标淮。
南宋后期,陈鹄《耆旧续闻》载道:“今自头纲贡茶之外,次纲者味亦不甚良,不若正焙茶之真者已带微绿为佳。近日士大夫多重安国茶,以此遗朝贵,而夸茶不为重矣。……今诸郡产茶去处,上品者亦多碧色,又不可以概论。”
日本荣西禅师两次入宋(1168年、1187-1191年),传回日本的也都是绿色茶汤,可见一般民间、寺院,使用的多半是绿色末茶。与茶色“尚白”转为“尚绿”的同时,建盏作为“供御”的地位也开始变化。
南宋人程大昌在《演繁录》卷11中,谈到宫廷御用茶盏的情形:“按,今御前赐茶,皆不用建盏,用大汤氅[chǎng],色正白,但其制样似铜叶汤氅耳。铜叶色,黄褐色也。”
说明,此时宋朝宫廷御前赐茶已不用建盏,而改用色白的“大汤氅”。氅,为撇口、小足、漏斗状的茶盏/碗,器型与今所说的建窑大撇口盏相似。
(《演繁录》的记载,也恰证明了此前御前赐茶用的都是建盏。)
那么,程大昌的“今”指的是什么时候呢?
程大昌(1123-1195年),徽州休宁人,高宗时为秘书省正字,孝宗时官至吏部尚书,乾道六年(1170年)任泉州知事,乾道八年任建州知事,淳熙十六年任明州知事,后解官,于宁宗庆元元年卒。
《演繁录》于淳熙八年(1181年)在泉州刊行。程大昌自乾道六年离开朝廷后,都在地方州县任职,直至老死。因此其所指的“今”,上限为乾道六年,下限为《演繁录》在泉州刊行的淳熙八年,即为1170年至1181年。
除了《演繁录》之外,孝宗淳熙年后宫廷御用茶盏不用建盏,还见于南宋周密的《乾淳岁时记》:“禁中大庆会,则用大镀金,以五色韵果簇龙凤,谓之绣茶,不过悦目。亦有专其工者,外人罕见。”
周密所记孝宗乾道、淳熙年间宫廷大庆会使用的是一种镀金的大茶氅,与程大昌所记相吻合。说明,当时宫廷饮茶风尚已从蔡襄、徽宗的“点茶”转变为“绣茶”,御用茶盏也用白釉或镀金的大茶氅替代原来的建窑兔毫盏。
总而言之,在宋孝宗乾道六年至淳熙八年(1170年-1181年)开始,建窑建盏已不被用以宫廷御前赐茶。从徽宗大观年间始,建盏真正作为御前赐茶专用茶盏的“供御”时间为六十至七十年。
尽管孝宗之后,建盏在宋宫廷地位有所下降,但“供御”和“进琖”底款的建盏仍在烧造、进贡入宫。另外,建盏在民间的地位也未受影响,宋文人依然在诗词不断提及、赞赏建盏。哪怕是到了南宋末期《茶具图赞》,审安老人仍将建盏作为茶盏的标准制式,在插图中明显可以看到建盏的兔毫斑纹~
5.翁书杰大师的兔毫建盏用眼看能鉴定吗
兔毫建盏的名字主要由其斑纹极为相似兔子的毫毛,故此得名,其中兔毫盏在宋朝时期就极为流行,可见其历史悠久!翁书杰大师的建盏可以通过这几种方法来鉴定,第一、建窑系仿建产品大多器形较小,以中、小型碗为主,16厘米以上的大型器较少发现。
其次,釉层普遍较薄,缺乏建盏的肥厚之感,因此,少见挂釉现象。第二、釉色大多呈酱黑色或酱红色,除少数窑址(如福清东张窑等)外,鲜见兔毫纹,且纹理大多粗而短,少见长而细者;油滴等更是罕见。
想要了解更多的翁书杰大师的兔毫建盏的知识可以前往盏行天下的工作号进行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