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用分摊情况说明范本
1.成本费用的分摊方法
第一种,平均分摊法。把一定时间内发生的费用平均摊到每个产品的成本中,它使费用的发生比较稳定、平均。平均费用分摊法是抵消利润、减轻纳税的最佳选择。
只需生产经营者不是短期经营而是长期从事某—一种经营活动,那么将一段时期内(如1年)发生的各项费用进行最大限度的平均。
就可以将这段时期获得的利润进行最大限度的平均,这样就不会出现某个阶段利润额及纳税额过高的现象。
第二种,实际费用摊销法。根据实际发生的费用进行摊销,多则多摊,少则少摊,没有就不摊,任其自然,这样就达不到避税的目的。
第三种,不规则摊销法。根据经营者需要进行费用摊销,可能将一笔费用集中摊入某一产品成本中,也可能在另一批产品中一分钱费用也不摊。这种方法最为灵活。
企业如果运用得好,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是当企业的经营不太稳定,造成利润每月差别很大时,该方法可以起到平衡的作用,利润高时多摊,利润低时少摊,从而有效地避税。
扩展资料:
企业在进行费用分摊时应解决以下两个关键问题:
一是如何实现最小利润支付;
二是在费用摊入成本时如何使其实现最大摊入。
企业费用开支包括劳务费用开支、管理费用开支、福利费用开支、各项杂费开支等。其中,劳务和管理费用开支最为普通,也是企业费用开支中两项最主要的内容。
劳务费用开支和管理费用开支有多种标准,但最小最低的标准只有一个,即它是由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来决定的。
拿劳务费用开支来说,任何一个企业生产经营中都有一个劳务使用最佳状态点。在这个最佳点上,劳动力和各种人员配备使企业利益最大而劳务费用最省。
因此,寻找发现这一最佳结合状态点是使用费用均摊法的基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费用分摊法
2.制造费用分摊的方法分别有什么
一、生产工人工时比率法。
该方法以生产工人所耗用的工时为基准,对制造费用进行分摊。这种办法适用于生产统计完善(能准确统计工人生产该产品的工时)和生产产品的市场价值相差不大的情况。
例如某公司生产A、B两种产品,公司有生产统计基础良好,能准确统计工人生产产品的工时。 A‚B两种产品在市场上的价格相差不大。
则可以选用此法。 二、生产工人工资比率法。
这种方法比较简单,工人工资比率可以很容易得到,但要求生产产品之间的劳动力交叉情况较少,或几乎没有劳资交叉情况。为了解决劳动力交叉的情况,有的公司往往实行劳资买卖关系,且劳资买卖可以通过考勤机来完成。
操作方法如下:假定A产品工人是3个,每个人的工资为1200元,B产品工人是4个,每人的工资是1100元,每月以40小时计算,A产品满勤为120小时,B产品为160小时。根据劳资买卖关系,A产品向B产品购买了70小时,B产品向A产品够吗了40小时。
则计算A和B的工资比率。先计算出每个工人的工时工资,在进行买卖交换。
然后重新汇总,就可计算出个各个产品的工资比率。 这种方法适用于中小公司,公司人力资源不是很丰富,生产产品不是很多,且公司没有设置生产统计的企业用,还可以不用考虑产品价值。
其核算成本很低。 三、机器工时比率法。
其条件和一差不多,都要求有人统计机器使用时间,这种方法适用于产品的制造几乎只由机器完成,而人只是作为守候性质存在的企业,自动化程度高的企业可以采用此法。 四、年度计划分配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开展企业预算,能基本可靠的获得产品市场价值的企业。 通过市场价值与会计成本(扣除制造费用)之间的关系,利用产品成本=直接成本+制造费用*分配率的公式进行计算。
该分配率按照产品的市场价值进行分摊。这种方法,将制造费用和产品价值结合,有利于反映产品的成本配比关系,高价值产品承担高制造费用,低价值产品承担低制造费用。
这对于准求企业价值最大化有一定好处。如果某种产品,将其分摊的制造费用+直接产本都小于零,说明没有任何市场价值可言,完全可以放弃生产这种产品。
这种方法很值得使用,毕竟我们产品的成本最终是靠市场来补偿,如果核算的成本连市场都无法弥补,哪不如散伙得了。 五、直接成本比率法。
这种方法是利用直接成本的比率来分摊制造费用。这种方法的科学性不是很好,一般不常用。
3.费用分摊法有哪几种呢
费用分摊法常常有三种: (1)实际费用摊销法,即根据实际费用进行摊销,没有就不摊。
(2)平均分摊法,即把一定时间内发生的费用平均分摊在每个产品 的成本中。 (3)不规则摊销法,即根据经营需要进行费用摊销,可能将一笔费 用集中摊入某一产品的成本中,也可能在一批产品中,一分钱也不摊。
这三种方法产生的结果都不同,对企业利润冲减程度和纳税多少 均有差异,所以企业就可以利用这种差异进行有效避税。上述三种不同费用分摊法中的分摊绝非是简单地将发生的费用计入产品成本中就 行了,费用有时难以控制,非支出不可的费用并非完全可以预见到, 然而费用摊入成本却可以控制。
任何一个企业都可以采取这样或那样 的费用分摊方法。由于不同费用分摊方法事实上对利润和纳税的影响, 企业在计算产品成本时就会时时面临如何选择的问题。
4.成本分摊协议的主要内容
(一)协议的主要内容
(1)参与方的名称、所在国家(地区)、关联关系、在协议中的权利和义务;
(2)成本分摊协议所涉及的无形资产或劳务的内容、范围,协议涉及研发或劳务活动的具体承担者及其职责、任务;
(3)协议期限;
(4)参与方预期收益的计算方法和假设;
(5)参与方初始投入和后续成本支付的金额、形式、价值确认的方法以及符合独立交易原则的说明;
(6)参与方会计方法的运用及变更说明;
(7)参与方加入或退出协议的程序及处理规定;
(8)参与方之间补偿支付的条件及处理规定;
(9)协议变更或终止的条件及处理规定;
(10)非参与方使用协议成果的规定。
(二)协议变动机制已经执行并形成一定资产的成本分摊协议,参与方发生变更或协议终止执行,应根据独立交易原则做如下处理:
(1)加入支付,即新参与方为获得已有协议成果的受益权应做出合理的支付;
(2)退出补偿,即原参与方退出协议安排,将已有协议成果的受益权转让给其他参与方应获得合理的补偿;
(3)参与方变更后,应对各方受益和成本分摊情况做出相应调整;
(4)协议终止时,各参与方应对已有协议成果做出合理分配。
企业不按独立交易原则对上述情况做出处理而减少其应纳税所得额的,税务机关有权做出调整。
(三)补偿调整成本分摊协议执行期间,参与方实际分享的收益与分摊的成本不相配比的,应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补偿调整。
5.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如何分摊到工作中心
两种方案方案一目标:为公司决策提供相关资料信息;为公司对各部门业绩评价提供依据。
范畴:解决短期利益冲突具体内容:1、针对“技术部的制费如何分配到各个工作中心去呢?”技术部的主要职能分析及对策:(A)为提供生产线所需技术支持。因技术部此项费用随生产线的运转而发生,分配依据应为“生产线实际使用了技术部实际为生产线提供的技术服务的‘数量’”(说明:如果所提供的并非生产线实际需要的服务,那么该服务对生产线来说是无用功,则不应计入生产线),根据受益原则,被分配的对象应为生产线的工作成果(包括半成品、在产品)。
换句话说,生产线的工作成果中包含了技术部提供某项服务而使技术部发生了该费用,那么生产线的该成果应当分摊技术部的该相关费用。分配的基准为各该生产线所产出的各该批次的成果接受技术部服务使技术部服务费用产生的数额,如果没有对此数据作符合要求的记录,那么也可以粗略地采用各该期间生产线的单位产品成本的比率(这里的依据是“单位产品成本越高,其所需服务的质量也需要越高,那么其应该分配到更多的费用)。
另外,技术部还可能会因为向生产线提供了无效的服务而产生了相关费用,该费用未使用生产线的任何工作成果受益,那么从目标上讲,不应当分配给生产线,而直接作为技术部的费用(技术部成果的负数)。(B)为公司产品决策提供的服务。
如果决策结果采纳了该服务,那么为提供该服务而发生的费用直接计入决策过程所产生的费用,由相关部门承担。如果决策结果未采纳该服务或该项费用数额不是很大,也不非频繁发生,可以先计入“管理费用”再随“管理费用”的分配而分配。
原因一是“重要性原则”,二是可将该费用视为管理决策上的沉没成本。注意,如果决策结果采纳了该服务且该项费用频繁发生而数额可观,那么应当计入“销售费用”。
理由:一是市场是否接受产品的一个重要的前提是该产品功能(或性价比)适合市场需要,这离不开技术部的技术支持。二是该项费用无法具体平衡地分配到某个具体产品中去,所以只好结合“理由一”并从简分配。
(C)研发。研发费用包括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
如果长期或有规律地从事该项活动,那么可采用的方法是,将研究阶段的费用先“管理费用”,而将开发阶段的费用计入“无形资产”。说明:诸如技术部工资类的费用可能无法具体与上述各职能相联系,那么可以按照技术部的主要职能(或本期主要职能)为线索,分配计入生产线的工作成果或产品决策过程或研发。
关键调整:受益原则 简化原则 归属原则2、针对“品保部的制费如何分配到各个工作中心去呢?”品保部的主要职能分析及对策(1)为销售的产品符合标准而提供的服务这也是品保最重要的内容了。鉴于此,首选的被分配对象是所销售的各该产品。
这里有个困难,就是品保实际发生的费用在先,而产品销售在后,并且某些产品可能“永远”也不能销售,对此该怎么办?建议我们这样看比较简单,即:销售部当前所销售的所有合格产品都是品保部之前(几小时前、几天前、几周前、几月前、几年前等)的服务结果,而从长期来看,品保部的费用也完全可能随所有的产品被销售而全部收回。分配的标准可采用本期各该产品的销售收入的比例。
(2)为使生产线的成果合格而提供的服务这是比较常见的理解。实际上也是不完整的理解。
如果公司按照这种理解,那么建议采用产品生产工时(最好是各该产品的检验工时)作为分配依据,而将相关费用分配计入各该产品的制造成本中去。实际操作时,需要结合品保部所服务的具体对象,如“班组”、“车间”、“生产线”、“批次”等进行。
说明:考核与决策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寻找每种产品的制造、销售与企业盈利的关系,上述作法正是为了符合这一目标。关键词:品种基准原则 决策目标原则 常见理解3、针对“管理费用、营业费用如何合理的分配到工作中心机台中去?”分析及对策结合公司实际情况进行划分为“中心”与“共同”部分进行归集。
中心的费用不用再分配。需要分配的是“共同”部分。
共同部分实际上很难说按什么基准分配是合适的,比如说公司电费(你总不能逐项去登记各中心的用电器功率再详细记录各中心的相关用电器的开启时间吧?这样做不是不可以,关键是不经济,也就难以实现公司考核与决策的根本目标),再比如说公司大楼折旧,你可以按各中心实际使用面积来分配,但问题是你怎么说服某个月某部门接受其所有人员都在外出差的情况下该期间所分配给该部门的折旧呢?即便是强制使用了某个标准,也未必能为公司决策提供任何有意义的信息。所以对于共同发生的费用不如直接留在所设立的“共同”中心与总经理的工资一起,不再往下分配。
方案二目标:为公司寻找长期笪整体的决策提供依据。范畴:解决长期利益冲突这里的具体内容不涉及管营费用中的“共同”部分。
方法采用作业成本方法重新归集所有共同发生的除管营费用中的共同费用之外的费用(下同)。这时,需要做大量的基础工作,付出可能巨大的实施成本,承担可能失败的实施风险。
而这样做的最大的好处就是清楚地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