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在线市民记者稿件
1.胶东在线的发展历史
2003年,胶东在线与市直机关工委合作率先在全国推出的“网上民声”栏目是政府部门与市民沟通联系的一条重要渠道,现已成为全国知名品牌,参与网上互动交流的部门达到94个,市民的很多问题通过该平台得到了及时、妥善地解决,对化解社会矛盾、推进阳光政务、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各地党政部门、网络媒体也纷纷来烟参观学习。中央电视台曾在“新闻联播”节目显著位置予以突出报道,中宣部舆情信息局在第28期《宣传信息清样》上刊发了胶东在线网站倾力打造“网上民声”栏目,搭建政府群众“连心桥”的工作经验,提供中央领导同志参阅,新华社记者也专程对“网上民声”经验做了专访。栏目自开办以来,共收到市民反映的问题15万余条,内参21000多条,回复率保持在97%以上。许多市民反映,网上民声真是政府与群众的“连心桥”,反映社情民意的“快车道”。
胶东在线率先创建胶东社区“球迷俱乐部”,打造全民运动健身平台。特色版块“球迷俱乐部”拓展虚拟网络,网上网下相结合,牵头组织的乒乓球比赛、足球联赛、JBA业余篮球联赛等各类球赛,在烟台市民尤其是球迷中影响广泛。其每月一届的乒乓球比赛已成为当地知名的群众赛事,已举办了27届,每次比赛都有近200人参加。
网站已与新华网、人民网、央视国际、国际在线、中国新闻网等八大国家级重点新闻网站,千龙网、北方网、南方网、东北新闻网等100多家省市重点新闻网站,新浪、搜狐、TOM等大型商业门户网站,全国30多个大中城市的政府网站,以及本市13个县市区和市直部门的重点网站实现了互链互通。网站还加入了由地方重点新闻网站组成的地方网站联盟、由全国主要城市组成的城市网站联盟、全国电视台网站联盟,形成了强大的网络宣传联动体系。
2007年4月28日,胶东在线成功举办了五周年庆贺活动。国务院新闻办、山东省政府新闻办、烟台市委宣传部等有关领导以及社会各届嘉宾、胶东在线网友共300多人出席了盛典。人民网、中新网、新浪网等100多家重点新闻网站和商业网站发来了贺信贺词。羽泉、黄征、张靓影等明星也为胶东在线生日发来祝福,著名网络流行歌曲《QQ爱》组合S翼乐团到现场献歌助兴。6月10日,胶东在线社区百名网友聚会共贺胶东在线五周年,同时通过征文、寄语、五周年节目征集等活动,表达了对胶东在线的热爱与支持!
2.【我被两元店忽悠了作文300字】
本报讯 记者吴珊报道 走在市区大街小巷,经常可以看到“两元店”,因其经营的商品价格便宜,许多市民禁不住诱惑频频光顾.然而进去之后才发现,“两元店”里的商品并不全是两元,“原来十元八元的产品,在本店通通两元”的吆喝,并不属实.在天桥附近,老远就能听见这样的“两元超市”传出“两元一件,所有商品一律两元”的叫卖声,高音喇叭在一遍遍播放着.走进一家“两元店”,只见里面只有十多平方米,两面墙上装有简易货架,货架分几层,上面摆满了小饰品、螺丝刀、插座、肥皂等商品,店内人来人往,生意颇为红火.然而随手拿起一瓶香水,店主很快告诉记者,这个是10元.拿起一个钱包,被告知是12元.记者在多家“两元店”探访发现,每家都有大量价格高于2元的商品,有些高价商品价格写得很清楚,有些商品则没有与真正的2元商品区分开.一位“两元店”老板说:“每个高于2元的商品都标识过了,有些可能是被顾客弄掉了,再说有些商品一看就知道不可能只值2元钱呀.”老板表示,宣称全场2元,是为了吸引顾客.记者留意到,在两元店购买商品的顾客多是老人、妇女、学生、打工者等.他们一般不加考虑,只要自己用得着,就毫不犹豫地掏钱.这些小店的“两元商品”质量咋样呢?记者粗略查看了一下发现,其中绝大部分商品无厂名、无厂址、无合格证,属“三无”产品.其产品外观粗糙,包装也很简陋,有些干脆没有包装.一眼就能看出商品存在质量问题,但为什么市民依旧趋之若鹜呢?一位市民坦言:“我们也知道这些商品质量并不好,就是因为觉得便宜,不过两元钱,也就买了.”“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这也正是两元店能火起来的原因.上站工商所相关负责人说,“两元店”里的商品并不全是两元,商家存在着误导消费者的嫌疑.此外,一些店内的小商品是积压商品,或是小作坊生产出的产品,长期使用这些商品会对健康造成影响,特别是劣质塑料制品、化妆品等,由于没有经过质检部门的检查,很可能含有有害物质.这位负责人提醒消费者,一定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切莫贪了小便宜栽了大跟头.。
3.公民记者的发展前景
任何一样新生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公民记者也有其自身无可回避的问题和弊端。
首先从目前来看,公民记者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1、公民记者报道的真实性及稳定性问题与公民记者相比,专业记者往往在其专业素养和技能上更胜一筹,在对责任、客观、公正、真实等新闻准则和基本价值观方面的认同度也会更高。而公民记者的广泛来源性在某种情况下,会令人很难辨别他所提供的新闻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同时,公民记者往往高度个人化地介入新闻事件,往往会让新闻的客观性大打折扣。
因此,如何保证公民记者报道信息的真实性,这一问题让人甚为棘手。此外,公民记者来自于普通的公民群体,其在时空上具有分散性。
同时,由于公民记者的非职业化的传播者,他们进行新闻采集报道多为自愿,因此公民新闻都是公民记者“碰”来的。像周曙光那样放弃工作专门赶赴重庆进行长期跟进报道的公民记者毕竟是少数。
因此,公民记者的分散性和“碰”新闻的不确定性决定了公民记者很难像专业记者那样会持续稳定地采访新闻并予以发表,因此有人说公民新闻网站和公民记者博客的生命力或新闻资源竞争力不强,也是其原因所在。目前可以起到一定缓解作用的做法是给公民记者一定象征意义的稿费,OhmyNews部分稿件便是采用的此种方法。
2、公民记者的素质差异和非专业性容易导致报道浅层化公民记者来自各行各业,各种阶层,其素质水平参差不齐,并不像传统媒介的专业记者那样大都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专业素养。这就导致了公民记者的新闻报道水平存在很大差异,通常情况下,公民记者的报道都较为浅层化,行文较为随意,缺乏深度和严谨度。
同时,也不能像专业记者那样带着非常成熟的经验和思辨水平去将一个新闻事件深层“揭露”。尽管全民做记者并不一定要强求新闻文体如专业记者那般精致,但是过于随意和缺乏深度的报道会直接影响公民新闻的质量,令公民新闻缺乏可读性,进而影响公民媒体的口碑和生命力。
因此,在人人都能当记者的今天,如何保持公民新闻报道的深度和独立思考精神值得我们深思。毕竟,如果公民记者的作用仅仅停留在“报道”和“告知”,那么这些文字和资料很有可能变成无人问津的文字“垃圾”。
3、公民记者的报道聚合机制仍存在问题公民记者采访的动力主要来自个人爱好公民新闻的传播形式有很多,据目前来看,通过个人博客、论坛社区等占了很大一部分。然而就是因为如此,公民新闻的局限性就凸现出来:当个人发布的公民新闻就会因其浏览量的相对稀少而很难被发现并传播开,一些重大的新闻报道有可能因此而被公众所漏掉。
当然,博主若是一直保持发布其原创的公民新闻并已经为自己“积攒”到一定的名气或口碑,那么他发布的新闻被转载、被获知的机率就会大很多。在这一点上,通过公民新闻网站,就会有很大成效。
但是,至少在中国,公民新闻网站仍然还是一个不成熟的机制,从国家政策到经营模式都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公民记者所发布的新闻报道的传播渠道和聚合渠道,在目前看来,依然是公民媒体所无法回避的问题。
对于当下以个人独立博客站点为主要传播平台的公民记者来讲,如何巧妙的进行新闻信息输出,问题显得尤为紧要。 自公民记者出现以来,关于公民新闻媒体与传统新闻媒介关系的讨论就未停止过,部分人所持的观点是“公民记者必将取代传统专业记者”。
但是,要认识到得是公民记者并非完美万能,它有其自身无法回避的缺陷。传统新闻媒介因其公信力及专业性在新闻报道的持续、深度及真实性上有其独有的权威优势,因此公民记者对于传统新闻传播生态只是起到一定程度的重构,而非完全侵占。
因此,公民记者之于传统专业记者,并非“你死我亡'、“非此即彼”,二者之间并不存在谁颠覆谁、谁取代谁的问题。确切地说,二者是一种互相依存、互相融合、互为补充、共荣共生的关系。
因此,公民记者并不会取代传统媒介的专业一记者,公民记者与传统专业记者互补共生将是今后传媒发展之趋势。 在如今这样的发展情境之下,给与人们的启示很多: 对于传统新闻媒介来讲,要转变思维模式,取长补短,认真吸收公民记者传播精神的内核,重新审视自身之使命和新闻价值观,改变精英观念,抛弃话语霸权,参与公共生活,为草根发声,还话语空间予公民,以便顺应这场新闻传播的变革,并在这场变革中重新找回公信力及重树权威形象。
而对于政府来说,应对公民记者及公民新闻予以宽容和重视,以一种民主而开放的姿态尊重并推动公民新闻事业的发展,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对公民新闻和公民记者实施科学且民主的监管以便公民新闻可以保持其健康独立发展之姿。 目前在中国,公民记者刚刚出现,其发展尚处起步阶段,但各界对公民记者的关注却已经到了一定的高度。
公民记者作为一个以公共参与为最大特色的新兴角色,其在中国的发展前景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是人口大国,公民绝对数量的庞大是公民记者大展拳脚的绝佳舞台。
国内传统主流媒介因特殊原因仍然存在可以被公民记者填补的“盲点”,民生新闻和公共新闻在中国的火爆表明“新闻平民化”趋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