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范文 > 范文
  • 子欲养而亲不待演讲稿

    1.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演讲稿

    老师,各位同学,大家下午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相信大家都听过这句话,也都有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在开始我的演讲之前,我想先请大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你们多久才给家里打一个电话?还是只在卡里没钱的时候才打给家里向家里要钱?我今天并不是来给大家讲什么大道理,我只是想跟大家分享我所经历的,所感触的,并真心希望大家都能有所体会。

    08年,我的父亲被查出患有癌症,当时大家都在上高中,从生物课本上大家都学到,癌症是一种世界级的疾病,至今也没有十分有效的治疗方法;而大家从小看电影、电视剧也都早就听说了这个名词。电视剧中的主人公的了某种癌症,在所剩无几的日子里获得了亲情和爱情,那是多麽凄美浪漫的故事情节,赚足了大众的眼泪。而对于当时的我来说,我觉得上帝跟我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这种只会发生在电视剧中的烂俗情节居然会发生在我的世界里,居然发生在我这个普普通通的家庭里。

    这场变故来得太突然,在被确诊后的几天里,父亲已经几乎昏迷不醒,高烧不退。姨夫开车连夜将父亲送到南京军区总医院,医院里一天下了8道“病危通知书”。所幸的是父亲在昏迷了几天几夜之后苏醒了过来,在父亲昏迷的这几天里,我的母亲寸步不离的守候在父亲身边,跟他说话。我更相信那次是母亲不屈的坚守才将父亲从死神手里夺了回来。之后我的父亲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住院,接受治疗。而我的母亲则一直坚守在父亲身边,服侍他,陪着他。我请大家想象一下,一个女人,独自带着病重的丈夫在陌生孤独的城市里求医。她扛下了父亲肩上的半边天,那是一种怎样的坚强。我的母亲是一个普通的母亲和妻子,也是一个伟大的母亲和妻子。

    5.12大地震的时候,全国很多城市都有震感。而父亲的病房在21楼,自然会有震动。父亲感觉到震动,问身边的护士:“是不是地震了?”当时我的母亲正在一楼为父亲买药,听到别人说地震了,急忙往楼上跑,而那时都是从楼里往外跑的人群。事后父亲对母亲说:“你怎么这么傻,别人都往外跑,你还往楼上挤。”母亲半开玩笑的说:“我就是拖也要把你拖出来。”就是这样简单的话,却让我明白到什么才是“不离不弃”,那不是华丽动听的说辞,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那不只存在于烂俗的电视剧中,也存在于普普通通的现实生活中。

    父亲治病期间,我的母亲坚持让我在家上学。我每天只能通过电话与父母交流,了解父亲的病情。那时我觉得,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这遥远的距离反而拉近了家人之间的感情,因为远方,有自己牵肠挂肚的亲人。寒假,我终于能够去陪伴父亲了。你们能想象吗,一个从小给我高大健壮形象的父亲,就那么瘦骨嶙峋的躺在病床上。让人看了不忍心。我扶着父亲去称体重,80多斤,父亲还轻松的说:“这段时间你妈把我喂胖了。”晚上,我打水给父亲洗脚,那是我长这么大以来第一次为父亲打水洗脚,而就在那之前的几年时候,还是父亲为我打水、洗脚,我突然觉得时光一下前进了很多年,我是中年的我,而父亲是年迈的父亲,我在尽量为父亲做些什么,因为不知道哪一天,我们为父母做些什么的权力就真的不再属于我们了。

    09年的春节,我们一家人在21楼的病房里度过,我安静的坐在窗子前,窗外是绚丽的礼花在不停的炸开,那遥远的美好那样朦胧,相比于外面许许多多热热闹闹欢聚一堂的家庭,我并没有觉得羡慕,因为即使遇到这样的变故,我们一家人仍然在一起,那我还有什么好奢求的呢。

    所以我希望大家能从我的经历里有所体会,也真心希望大家能记住我下面要说的这一句话:当我们还在计较父母还能给我们多少的时候,是不是应该想一下,我们还能陪他们多久?

    2.子欲养而亲不待作文600

    [作文 子欲养而亲不待]皋氏年轻时周游列国,寻师访友,作文 子欲养而亲不待。

    因此很少留在家乡侍奉父母。父母相继去世,皋氏痛哭于道旁:“吾失之三矣:少而学,游诸侯以后吾亲,失之一也;高尚吾志,闲吾事君,失之二也;与友厚而小绝之,失之三也。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往而不可得见者亲也。吾请从此辞矣。”

    言罢,立槁而死。第一次看到这段故事时所受到的震撼,至今犹依稀记得。

    那时我总是在想,这是怎样的痛楚,使得话语中的悲伤在历时几千年后仍能扣动后来人的心。我相信每一颗炽热的心都曾经默默地许下宏愿——在自己衣锦还乡后,定要让为自己操劳一生的父母住进豪华的房子,日日享受山珍海味。

    遗憾的是父母总是衰老得那样快。他们大多等不到孩子功成名就的那一天。

    做子女的所构想的美好愿景还来不及实现就成了一纸空文。人的一生渺小而短暂,有着鸿爪雪泥飘萍之末的孱小和飘忽,生命的无常总是让人不知所措,有些人有些事,一旦错过,留下的便是一生的悔恨与无奈。

    不要再推脱说自己工作繁忙,不要以为每周打个电话回家便是对父母的关心,不要以为纯粹的赡养父母便是尽了孝道。昔日子游问孝,孔子回答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於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这句话就是说在许多人认为孝就是能养父母,让父母吃饱。其实你养狗养马也要让它们吃饱,如果只是给饭吃而不能真正孝敬父母,那跟养狗养马又有什么区别呢?孔子的话固然有些犀利,但古之道德仍能给今之人一定的启示——就是对待父母一定要有诚挚的心。

    上了年纪的人不仅仅需要物质上的保证,更需要心灵上的关怀。不要因为他们说话迟缓而不耐烦,多想想你呀呀学语时是谁在一字字的教你发音;不要因为他们慢慢咀嚼食物而烦躁,多想想你没长牙齿时是谁耐心地喂你吃饭;不要因为他们的唠叨而厌烦,多想想他们以前是怎样指点你成长。

    趁着父母身体康健多尽孝道,也许只是一件御寒的棉衣,也许只是几块他们爱吃的点心,也许只是一句贴心的问候,这些东西在父母的心中有着极重的分量。因为不管是锦衣玉食还是粗茶淡饭,在孝的天平上都是平等的。

    “子欲养而亲不待”,只希望这句古训,不再在我们生活中演绎。希望采纳谢谢。

    3.子欲养而亲不待作文600

    [作文 子欲养而亲不待]

    皋氏年轻时周游列国,寻师访友,

    作文 子欲养而亲不待

    因此很少留在家乡侍奉父母。父母相继去世,皋氏痛哭于道旁:“吾失之三矣:少而学,游诸侯以后吾亲,失之一也;高尚吾志,闲吾事君,失之二也;与友厚而小绝之,失之三也。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往而不可得见者亲也。吾请从此辞矣。”言罢,立槁而死。

    第一次看到这段故事时所受到的震撼,至今犹依稀记得。那时我总是在想,这是怎样的痛楚,使得话语中的悲伤在历时几千年后仍能扣动后来人的心。

    我相信每一颗炽热的心都曾经默默地许下宏愿——在自己衣锦还乡后,定要让为自己操劳一生的父母住进豪华的房子,日日享受山珍海味。遗憾的是父母总是衰老得那样快。他们大多等不到孩子功成名就的那一天。做子女的所构想的美好愿景还来不及实现就成了一纸空文。

    人的一生渺小而短暂,有着鸿爪雪泥飘萍之末的孱小和飘忽,生命的无常总是让人不知所措,有些人有些事,一旦错过,留下的便是一生的悔恨与无奈。

    不要再推脱说自己工作繁忙,不要以为每周打个电话回家便是对父母的关心,不要以为纯粹的赡养父母便是尽了孝道。昔日子游问孝,孔子回答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於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这句话就是说在许多人认为孝就是能养父母,让父母吃饱。其实你养狗养马也要让它们吃饱,如果只是给饭吃而不能真正孝敬父母,那跟养狗养马又有什么区别呢?孔子的话固然有些犀利,但古之道德仍能给今之人一定的启示——就是对待父母一定要有诚挚的心。

    上了年纪的人不仅仅需要物质上的保证,更需要心灵上的关怀。不要因为他们说话迟缓而不耐烦,多想想你呀呀学语时是谁在一字字的教你发音;不要因为他们慢慢咀嚼食物而烦躁,多想想你没长牙齿时是谁耐心地喂你吃饭;不要因为他们的唠叨而厌烦,多想想他们以前是怎样指点你成长。

    趁着父母身体康健多尽孝道,也许只是一件御寒的棉衣,也许只是几块他们爱吃的点心,也许只是一句贴心的问候,这些东西在父母的心中有着极重的分量。因为不管是锦衣玉食还是粗茶淡饭,在孝的天平上都是平等的。

    “子欲养而亲不待”,只希望这句古训,不再在我们生活中演绎。

    希望采纳谢谢

    4.如何写《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篇作文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父母给了我们生命,给了我们一个温暖的家,不孝何以立足于天地间。

    在美妙的音乐中,黄凤、吴林香、邵帅、龙花、徐沁烨、赵文龙、路玉婷、高雨欣、林章羽、何秀巡姐弟、王芹秀12位少年获得了“年度最美孝心少年”称号。他们的每一个故事都令人震撼,令人振聋发聩。他们如此年轻,却肩负着如此沉重的担子。他们用瘦弱的肩膀扛起了家里的一切。和他们相比,我才发现我是多么的渺小。

    他们用自己无比单纯的行动,告诉我们骨肉至亲的亲情;他们用自己的点点滴滴,告诉我们生命是如此的美好。他们自强不息、阳光向上,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大风大浪。他们的伟大,让我显得如此渺小。想一想,我又为自己一向挚爱的父母做过什么呢?从来没有为父母洗过一件衣服,从来没有为父母做过一顿饭,从没有为父母做过一次家务,总是无限制地索取,却不曾付出过。想到自己,我感到很惭愧,我总是想等长大了再孝敬父母。其实,我错了,我应该从现在做起,用自己的行动孝敬父母,为父母洗衣、做饭、收拾家务。

    我从来没有站在父母的角度思考问题,从来没有考虑过父母的感受。总是向父母索取,却不曾说一声谢谢。父母总是竭尽所有把最好的给我。直到现在我才发现父母是多么的不容易。我决定像他们学习,为父母排忧解难,为长辈冲锋陷阵,争做一名最美孝心少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要孝敬别人的父母,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我相信只要人人都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一个美好的人间。

    5.用“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儿亲不待”写一篇作文,请大家帮助

    参考参考译文吧!

    汉·韩婴《韩诗外传》『皋鱼曰:「吾失之三矣:少而学,游诸侯,以后吾亲,失之一也;高尚吾志,间吾事君,失之二也;与友厚而小绝之,失之三矣。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得见者、亲也。吾请从此辞矣。」』

    皋鱼周游列国去寻师访友,故此很少留在家里侍奉父母。岂料父母相继去世,皋鱼惊觉从此不能再尽孝道,深悔父母在世时未能好好侍床,现在已追悔莫及了。

    【树欲静而风不止】解释 树想要静止,风却不停的刮动它的枝叶。比喻形势与自己的愿望相违背。多用于感叹人子希望尽孝双亲时,父母却已经亡故。唐˙白居易˙柳公绰父子温赠尚书右仆射等八人亡父同制:古人有云: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向无显扬褒赠之事,则何以旌先臣德,慰后嗣心乎?明˙高明˙汲古阁本琵琶记˙第三十七出:孔子听得皋鱼哭啼,问其故,皋鱼说道: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或作树欲静而风不宁、树欲息而风不停。

    6.不要让人生留下遗憾作文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人生在世,实在没有多少事情能够让你遗憾的,而在这些许憾事当中,最不能原谅的当数孝敬父母。父母之恩,不能斗量。

    十月怀胎,不言其痛。十八年之养育,含辛茹苦。

    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孝敬父母,又有什么借口去推脱责任,又有什么事情比孝敬父母更为重要?当你还是一个小孩的时候,是父母教会了你说话、走路、吃饭……他们不厌其烦的重复着一句又一句,看似累赘却又充满爱意的话语。他们一次又一次,一遍又一遍扶你跌跌撞撞地走过那一段看似漫长的路。

    却从没有说过一个"累",一个"烦"字,他们的眼里有的只是欢喜,有的只是浓浓的爱意!当你开始上学的时候,他们又开始为你精心准备,又为你忙着上哪所学校而奔波,为能让你接受到良好的教育而不辞辛苦。当你走出家门的时候,却是谁千叮万嘱着你,却是谁又唠唠叨叨的牵挂着你,担心着你,是他们,是你的父母啊!当你开始能够独立生活时,他们又为着能够让你过上好的日子而起早摸黑。

    风霜雨雪让他们的面容开始变得苍老,长年的辛苦劳作使得他们的双手布满老茧。各种麻烦的病儿也在这一刻一咕噜的爬了出来。

    但他们没有停止,没有停止为你担心,没有停止为你劳作,没有停止对你的牵挂。因为在他们眼里,你永远还只是个孩子。

    当你开始为人父母,开始着眼你自己的生活,开始为你的子女而劳碌奔波时,你才会明白,当年那个曾为了你而辛苦了一辈子的身影,正在渐渐离你远去。而那时,你再想起他们这些年来的不易,已经为时已晚。

    "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每个人应尽的责任,也是每个人必尽的责任。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都应当时时刻刻怀揣着这一想法,无时无刻去做一些关心体贴父母的事。

    孝敬父母吧,不要让人生留下遗憾。

    7.《子欲养而亲不待》读后感

    日读古文,文中有句话对我震撼很大,那就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孝悌是中国文化的基础,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做人的本分、也是当今社会重要的道德规范。古文中关于“孝”的文章很多很多,最为著名的要数《孝经》。宋代提出的“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孝”居“八德”之首。翟鸿燊教授在《高品质沟通》演讲中,提到的“三不眨眼

    俱乐部”,入会誓词中“第一不眨眼”是,在父母的身上花钱,连眼睛都不要眨。当今社会的“不孝之徒”是没有人愿意做他(她)朋友的。

    现如今我虽然还没有到而立不惑之年,但过去对“孝”的理解很浅,虽非“不孝之徒”,但与要求相距甚远,瘦骨临风也不知道自己十多年是怎么混的,如今房无一间,地无一垄,学习还出现危机。我现在虽然是个穷光蛋,但我也要做到在父母的身上花钱,连眼睛都不要眨。

    朋友们,无论是大款还是穷光蛋,要因人而宜,用自己的方式抓紧孝敬父母吧!千万不要让父母等不及了!

    8.孝心少年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很荣幸作为班级中推选出来的“最美孝心少年”参加这次演讲活动。

    说到“孝”这个字,大家并不陌生,一定会想到这句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古人也常云“百善孝为先”。我并不认为我在孝这一方面做的有多好,因为一定还有更多的比我优秀的“孝心少年”,在孝敬他们的父母、长辈中有更杰出的表现。

    我做不到像古时王祥那样为母亲卧冰求鲤,也做不到黄香那样为父亲扇枕温 衾,更做不到吴猛为父亲恣蚊饱血;但,时代不同,孝的表现方式也会不同。孝行不一定都震天撼地,它可以是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只要坚持了,就也能称得上如今的孝心少年。譬如:我们熟读成诵的经典《弟子规》中曾说过“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每当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呼唤我时,无论我在做什么,我都会及时答应并赶上前,认真完成长辈交给我的任务。这,就是孝的表现;“父母教,须静听;父母责,须顺承”,每当父母对我谆谆教诲时,甚至犯了错,父母对我严厉批评时,我会怀着敬畏的心,虚心接受,从不顶撞。这,就是孝的表现;“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尽管刚刚升入中学两个月的我,功课一下子变的繁重许多,为了不让父母担心我的身体被搞垮,我会一日三餐按时吃饭,一有时间,也会和爸爸妈妈一起锻炼身体。看到爸爸妈妈欣慰的笑容,我就知道,这,也是孝的表现;先成人,后成才,当我身上一次次表现出尊敬长辈、乐于助人的良好品德时,爸爸妈妈发自心底的为我高兴,我就知道,这,也是孝的表现。

    一日孝的表现不足为奇,日日做,坚持每天在生活中践行孝道,才可以称得上真正的“孝心少年”。我就是这样一个没有惊天动地的孝行,但却有日日付出孝心行动的少年。也许,在你们眼里我做的都是平凡小事,称不上大家心中最美的“孝心少年”,但我觉得,今天,我向大家传递了一个“孝心少年”应有的“正能量”,这,就足够了!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完毕。

    最美孝心少年演讲稿(二)

    我是河南省范县濮城镇中学七年级一班的张有才。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我的爸爸在我依稀记事时,因为一场意外事故去世。时至今日,我仍然记得妈妈得知爸爸已经去世的消息时,她那张布满了皱纹的脸上,流淌下一行行的泪水。但是,我的妈妈是一个坚强的人,她没有被这样的不幸所击垮,反而,更增强了妈妈的决心。

    妈妈每天去打零工维持我们一家人的生活。我至今也不会忘记妈妈从建筑工地、从沥青厂、从化工厂回来的时候,肩膀的红肿,手上、衣服上粘着一块块的沥青,身上刺鼻的气味,像这些本应该是男人干的活,我的妈妈却任劳任怨地扛着。工厂沉重的劳动使得妈妈有各种各样的疾病,有时病痛折磨得妈妈很晚都难以入眠,但她还是硬扛着艰难做工。有时也有扛不住的时候,有天早晨,她躺在沙发上,站不起来,在我的再三哀求下,她才答应去诊所输液,但没过几天,她又像往常一样去了工厂。

    我知道妈妈每天既要照顾我们,又要去工作,非常地辛苦,所以我从不浪费一针一线,甚至是一张纸用到不能在用的时候才肯扔掉,我身上穿的衣服基本上都是哥哥穿的不能再穿时给我的。

    妈妈每天从工厂干活回来总是很晚,所以,我就暗暗学着做饭,等工作了一天的妈妈回家时,总能吃到一口热饭,我觉得那时候是最幸福的。因为工作的缘故,妈妈很少能为我和哥哥洗衣服,所以我便揽下了这份工作,周五回到家,我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将家里所有人的衣服洗一遍。

    也许是因为妈妈坚强的性格和良好的教育,周末我从来没有出去玩过,总是呆在家里做作业、干家务,累了就躺着看一会儿课外书,这成了我每天的生活轨迹。妈妈经常去诊所里输液,有时自己不能照顾自己,于是我便每隔20分钟便到诊所去看一看,帮妈妈倒水、喂药。

    我知道家里的经济状况不太好,所以我从小就立志要好好学习,长大了改善家里的生活条件,不让妈妈如此辛苦。在学校,我的成绩从小学到现在从没有下过前十名,获得的奖状有四五十张。

    学校实行自主管理,为的是提高我们的独立能力,我负责管理班级多媒体设备,为了不辜负老师和同学对我的期望,我每天都会将多媒体设备打扫的一尘不染。

    老师们、同学们,苦难的生活成就了我坚强的性格,虽然我个子很矮,但是我从不认输,我会继续好好学习,回报关心我的妈妈、我的老师、同学。为了自己的美好的未来我会努力拼搏。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