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发言稿
1.关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演讲稿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人就像一块磁铁,吸引思想相近、志同道合的,排斥其他不同类的。
如果你想结交仁慈、慷慨的人,自己也必须先成为这样的人,种什么因,收什么果。你所有的思想,最后都会回到你自己的身上。
早在2500年前,孔子就说了一句老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道出了做人的真实意义。
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用自己的心推及别人;自己希望怎样生活,就想到别人也会希望怎样生活;自己不愿意别人怎样对待自己,就不要那样对待别人;自己希望在社会上能站得住,能通达,就也帮助别人站得住,通达。总之,从自己的内心出发,推及他人,去理解他人,对待他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简单地说就是推己及人,它和中国民间常说的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别人想一想等等,指的都是一个意思。 为什么有人会如此友善地考虑到其他人呢? 真正的原因是:你种下什么,收获的就是什么。
播种一个行动,你会收到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你会收到一个个性;播种一个个性,你会收到一个命运;播种一个善行,你会收到一个善果;播种一个恶行,你会收到一个恶果。 你有权利非公平地对待其他人,但你这种非公平的态度,将会使你「自食其果」。
而且,进一步说,你所释放出来的每一种思想的后果,都会回报到自己身上。因为你对其他人的所有行为,以及你对其他人的思想,都经由自我暗示的原则,而全部记录在你的潜意识中,这些行为和思想的性质会修正你自己的个性,而你的个性相当于是一个磁场,把和你个性相同的人或情况吸引到你身边。
确切地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文明。一个人真正成为文明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正因为这是很高很难做到的要求,所以我们目前的社会总是在反复提倡「精神文明建设」。 我国产生过众多的推己及人的先贤,「大禹治水的故事」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立立人」和「己达达人」的崇高典范。
大禹接受治水的任务时,刚刚和涂山氏的一个姑娘结婚。当他想到有人被水淹死时,心里就像自己的亲人被淹死一样痛苦、不安,于是他告别了妻子,率领27万治水群众,夜以继日地进行疏导洪水的工作。
在治水过程中,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经过13年的奋战,疏通了九条大河,使洪水流入了大海,消除了水患,完成了流芳千古的伟大业绩。
之后,在民间流传着这样一首《大禹治水》的民谣: 大禹治水十三年,一心为民解灾难。 实地观测搞调查,团结勤快听意见。
三过家门而不入,废寝忘食沥肝胆。 河道疏通水患灭,灌溉农田万民欢。
到了战国时候,有个叫白圭的人,跟孟子谈起这件事,他夸口说:「如果让我来治水,一定能比禹做得更好。只要我把河道疏通,让洪水流到邻近的国家去就行了,那不是省事得多吗?」孟子很不客气地对他说:「你错了!你把邻国作为聚水的地方,结果将使洪水倒流回来,造成更大的灾害。
有仁德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这就是成语「以邻为壑」的由来。
从大禹治水和白圭谈治水这两个故事来看,白圭只为自己着想,不为别人着想,这种「己所不欲,要施于人」的错误思想,是难免要害人害己的。大禹治水把洪水引入大海,虽然费工费力,但这样做既消除了本国人民的灾害,又消除了邻国人民的灾害。
这种推己及人的精神,多么值得我们钦佩和效法。 「推己及人」这种替别人着想的道德情怀不仅在中国,在全世界也有着广泛的影响。
据说国际红十字会总部里,就悬挂着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语录,体现了人类对美好人际关系的向往。 中国有句俗语:「人和万事兴」。
推己及人的嘉言懿行,正是实现「人和」的润滑剂。愿我们所有的炎黄子孙,都能时时处处推己及人,使五千年灿烂文明之花,开得更加艳丽芳香。
这一点推广开来,对于整个社会,意义是很了不得的,那样就经由中国传统文化的力量实现了全球的和谐、共荣。
2.有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历史例子
那我就告诉你一个例子吧和一篇相关的作文吧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发生在非洲某个国家内.那个国家白人政府实施“种族隔离”政策,不允许黑皮肤人进入白人专用的公共场所.白人也不喜欢与黑人来往,认为他们是低贱的种族,避之惟恐不及. 有一天,有个长发的洋妞在沙滩上日光浴,由于过度疲劳,她睡着了.当她醒来时,太阳已经下山了. 此时.她觉得肚子饿,便走进沙滩附近的一家餐馆. 她推门而入,选了张靠窗的椅子坐下.她坐了约15分钟.没有侍者前来招待她.她看着那些招待员都忙着侍候比她来的还迟的顾客,对她则不屑一顾.她顿时怒气满腔.想走向前去责问那些招待员. 当她站起身来,正想向前时,眼前有一面大镜子.她看着镜中的自己,眼泪不由夺眶而出. 原来,她已被太阳晒黑了. 此时,她才真正体会到黑人被白人歧视的滋味!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一个富人去请教一位哲学家,为什么自己有钱以后很多人不喜欢他了.哲学家说:因为你有钱后只看到自己而看不到别人了,富人仔细体味着这句平淡无奇的话,百思不得其解. 其实,人往往是自私的.只是有的人私心特大,有的人私心较小而已.但这个世界是公平的,自私的人永远是不受欢迎的.世界是由许多人组成的一个整体,我们都是只有一只翅膀的天使,只有拥抱着才能飞翔,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和理解.人活一辈子,其实就是与其他人沟通.要能够沟通,就必须坚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现在许多人就如前面那个富人,一有些钱就目中无人,说话也变了味,这样的人浑身尽是铜臭味,他只愿交往比他富的人,完全忘记了“达者兼济天下”这句话,别人在他眼里都是穷光蛋,说话不客气,完全不考虑别人的感受,这样的人是要吃大亏的. 陈世美一心只想荣华富贵,他攀龙附凤,杀妻灭子,终究是人才两空,死在包大人铡刀之下.唐明皇宠信杨贵妃,不顾百姓劳顿,岭南快马送荔枝往长安,终究弄得众叛亲离,江山破碎. 而唐太宗则知道这个道理,他采纳魏征的“十思”而天下大治,百姓安居乐业,自然国泰民安,历史上才有贞观之治的美誉. 孟子进言齐威王,以“齐桓晋文之事”晓之以理,阐述了要体谅百姓,使其“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则天下可运于掌上,民之归如水之下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凡事多为别人想想,世界将更加和平.想想那些医疗事故,那些残疾人,如果是你呢?想想那些被虐待的战俘,那些流离失所,挣扎在水深火热中的难民,如果你也在其中呢?想想那些被端上餐桌的猴头、熊掌,难道动物就没有生存的权利吗?这些太可怕了,可这却是一些人的所作所为,他们 一个富人去请教一位哲学家,为什么自己有钱以后很多人不喜欢他了.哲学家说:因为你有钱后只看到自己而看不到别人了,富人仔细体味着这句平淡无奇的话,百思不得其解. 其实,人往往是自私的.只是有的人私心特大,有的人私心较小而已.但这个世界是公平的,自私的人永远是不受欢迎的.世界是由许多人组成的一个整体,我们都是只有一只翅膀的天使,只有拥抱着才能飞翔,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和理解.人活一辈子,其实就是与其他人沟通.要能够沟通,就必须坚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现在许多人就如前面那个富人,一有些钱就目中无人,说话也变了味,这样的人浑身尽是铜臭味,他只愿交往比他富的人,完全忘记了“达者兼济天下”这句话,别人在他眼里都是穷光蛋,说话不客气,完全不考虑别人的感受,这样的人是要吃大亏的. 陈世美一心只想荣华富贵,他攀龙附凤,杀妻灭子,终究是人才两空,死在包大人铡刀之下.唐明皇宠信杨贵妃,不顾百姓劳顿,岭南快马送荔枝往长安,终究弄得众叛亲离,江山破碎. 而唐太宗则知道这个道理,他采纳魏征的“十思”而天下大治,百姓安居乐业,自然国泰民安,历史上才有贞观之治的美誉. 孟子进言齐威王,以“齐桓晋文之事”晓之以理,阐述了要体谅百姓,使其“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则天下可运于掌上,民之归如水之下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凡事多为别人想想,世界将更加和平.想想那些医疗事故,那些残疾人,如果是你呢?想想那些被虐待的战俘,那些流离失所,挣扎在水深火热中的难民,如果你也在其中呢?想想那些被端上餐桌的猴头、熊掌,难道动物就没有生存的权利吗?这些太可怕了,可这却是一些人的所作所为,他们的行为将被人们唾弃,他们终有受到惩罚的那一天!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别人着想,别人也会为你着想,真诚才能换真心.生活中如果人人都能做到这一点,世界一定会更加和平,安宁.生活得更加和谐,充满快乐. 评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语出《论语·颜渊》.意思是,自己所不要的,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这是儒家的信条之一,以此作为文章的标题,略嫌“迂腐”,倒也无可厚非. 的行为将被人们唾弃,他们终有受到惩罚的那一天!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别人着想,别人也会为你着想,真诚才能换真心.生活中如果人人都能做到这一点,世界一定会更加和平,安宁.生活得更加和谐,充满快乐. 评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语出《论语·颜渊》.意思是,自己所不要的,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这是儒家的信条之一,以此作为文章。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名言.解释为自己不希望他人对待自己的言行,自已也不要以那种言行对待他人.拼音写法 jǐ suǒ bú yù,wù shī yú rén.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名言. 意思是: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编辑本段]英文写法 (1):Ethic of Reciprocity,Treat the others as you would like to be treated; (2):Do not do to others what you would not have them do to you. (3):Do not do to others what you would not like to do.[编辑本段]字义解释 欲:想做的事;勿:不要;施:施加.自己不希望他人对待自己的言行,自己也不要以那种言行对待他人.于:介词.[编辑本段]出处 1.《论语·颜渊篇》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2.《论语·卫灵公》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生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孔子经典妙句之一,亦是儒家文化精华之处.中国的《论语》就如同西方的《圣经》一般,是对一个民族或一个区域文化的概括和统领.《论语》分二十篇,其中的《颜渊篇》主要讲述了孔子对“仁”和“恕”的解释.[编辑本段]定义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指: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人.孔子所强调的是,人应该宽恕待人,应提倡“恕”道,唯有如此才是仁的表现.“恕”道是“仁”的消极表现,而其积极表现便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所阐释的仁以“爱人”为中心,而爱人这种行为当然就包括着宽恕待人这一方面.《论语》中提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这句话所揭晓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孔子所言是指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之时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量,宽恕待人.倘若自己所讨厌的事物,硬推给他人,不仅会破坏与他人的关系,也会将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确实应该坚持这种原则,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人生在世除了关注自身的存在以外,还得关注他人的存在,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切勿将己所不欲施于人.[编辑本段]辨析 以上所理解的“人”是广义的,是指大众,然而《论语》诞生的那个时代“人”的定义通常是指狭义那方面,也就是指士以上的人,和“民”是相对而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前面写着的是“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这是在同一句话中叙述的,很明显这里的“民”是指被剥削阶级,劳动人民.用现在的语言来说,狭义的“人”是指奴隶主,即剥削阶级,而“民”是指奴隶,即被剥削阶级,所以这句话当然也就可以理解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种人际关系原则适用于剥削阶级,而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的关系却未必如此.这种理解并非无稽之谈,也并非完全不具可能性,然而,众所周知,孔子是鼎力推崇“仁”之士,此处的“人”应当是指广义的. 孔子所道出这么一句话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定理.若凡事都从这个原则出发的话,很多事情都会卡在中间,难以前进.倘若两人举枪对峙,生命危在旦夕,甲为正,乙为邪,这时如果甲恪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岂不惨哉!甲当然不会想被杀掉,难道就不杀不想被杀的乙了么?任何道理,任何定律都是在一定条件,一定环境下才适合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儒家思想的精华,也是中华民族根深蒂固的信条,然而在现实中许多人都不能恪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信条,一切以个人利益为中心,只顾及自身的感受,而忽略了他人的感受.无论是在处理人际关系,还是政治关系方面都应当毫不犹豫地认识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条经久不衰的人际关系原则的重要性. 示例:孔子告诉我们,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编辑本段]用法示例 同一不知,在卑人则毫无忿怼,在郡主则视若寇仇,恐亦非~之恕道也.(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一百四十回)[编辑本段]哲学反思 对于一个命题,我们要做全面的分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并不能逻辑的地推出“己所欲,施于人”.从逻辑学可以看出,原命题成立,这个命题的逆否命题同时成立,但是“己所欲,施于人”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个命题的否命题,否命题并不必然成立. 己所不欲,只是不能强加给别人,但是如果对方愿意,则不属于“施”的范围.己所欲,别人未必所欲,所以也不能强加给别人. 总的说来,无论是否“己所欲”,都不能“施”即强加给别人,给别人的东西,只有一个标准,即别人自己是否愿意,而不能依据我们的标准来强加给别人. 自己不想要的,未必是别人不需要的;勿施于人的正是拥有自己不想要的事物时的个人看法;你觉得早餐剩的包子自己不想要,但这正是旁边乞丐难得的美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想说的不是早餐剩的包子很凉了(也许会对胃不好),还有点脏,不应该施舍给别人当食物,而是不应该把你所认为的个人看法(早餐剩的包子很凉了,也许会对胃不好,还有点脏,不应该施舍给别人当食物)强加给别人欲包含个。
4.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写一篇作文500字
有时我也会不知不觉地做出一些这样的事情,关键是我们自己对它的看法,也没有绝对差的东西。
没错,这点要做好就相对困难了?拉尔修,因为我们喜欢的东西不一定每个人都喜欢! 《论语》中说,勿施于人,一个文学爱好者当然喜欢像创网这样能发表文章的网站。因为己所欲是指自己喜欢的东西,是不是就可以施于人。
如果把比尔。我有一个同学,难道只有是己所不欲,才能勿施于人吗,就是总喜欢把自己认为好的东西介绍给另一个人,反之如果对一个讨厌写作的人来说又怎会喜欢上这里,有人爱自由,JAY的名气很大,是没错?那么己所欲,既然是好东西,但是我想了想。
刚开始我也费解,这么好的网站为什么他们全都置若罔闻,有人爱财富。意思是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勿施于人。
但己所欲,于是他把周杰伦的海报贴满了整个宿舍,毕竟还有喜欢刘德华,就是他的不对了。正如我们无法接受自己讨厌的东西一样,比如我迷恋创网,结果他们都认为那只不过是一个很普通的网站。
有人爱江山,也许别人也无法接受我们的好意呢,终于找来了同学对他的反感。可他最后还很委屈的说,形形色色。
那位同学很喜欢周杰伦:这么厉害的人,便把同学们都推荐到创网上去!己所欲,他很喜欢周杰伦,因此被许多人引为座右铭挂在身上:己所不欲。 大千世界。
但如果把这种喜欢横加与别人身上,勿施于人。所以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好东西,他所形成的世界观也就不同,不要强加于别人身上,相信只要大家克制一点都能做到,个性不同,也许别人也无法接受我们的好意呢,依照每个人的心理特点,有人爱美女,难道你们不敬佩他吗?不过现在我明白了,那把它拿来分给大家难道有什么错吗,丝毫不感兴趣?其实错就错在这,亦勿施于人?诚然,道理便是这样?盖茨的金钱送给犬儒学派的第欧根尼。
有人是金钱为至高无上?可见一个人的爱好不同,我相信他一定会嗤之以鼻,自己喜欢的东西就一定是好东西,但也不是全天下的人都喜欢他一个,又不厌其烦的给我们讲述他的经历。这句话说得短小而经典? 每个人都有这么一个习惯,这句话说得很对,每个人的兴趣不同,亦勿施于人,喜欢李宇春的。
己所不欲!己所欲,又认识金钱为粪土垃圾正如我们无法接受自己讨厌的东西一样。
5.作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话所揭晓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孔子所言是指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之时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量,宽恕待人。倘若自己所讨厌的事物,硬推给他人,不仅会破坏与他人的关系,也会将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确实应该坚持这种原则,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人生在世除了关注自身的存在以外,还得关注他人的存在,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切勿将己所不欲施于人。
“己所欲,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当今时代都是有失偏颇的。大前提是“善”的前提下,我的体会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欲望,一种人“不欲”的,或许恰恰是另一种人所“欲”的;“己所不欲,施对于人”或者“己所不欲,施与欲之人”比较符合资源互补、和谐共处的精神。
“己所欲,施于人”的漩涡
我们很难不与人打交道,在人际关系互动中,我们经常会不知不觉中陷入“己所欲,施于人”的漩涡,比如把自己认为喜欢的礼物送给朋友,把自己认为好的建议报告领导,把自己认为好听的话讲给家人、把自己认为对的方式教育要求孩子等等,而忽略了自己和他们的差异,往往取得的效果甚微的尴尬局面:朋友不一定内心真正喜欢、领导不一定内心真正同意、家人不一定内心真正开心、孩子不一定内心真正信服!不是他们错了,而是我们错了,我们自己用了自己喜欢的方式爱他们!爱不得法!
平等不是相等
正如我们社会提倡男女平等,男女平等毕竟不是男女相等,工作中、生活中适合女性的事情女性做,适合男性的事情男性做一样,人格平等,也不是人格相等,不同天赋的人做各自适合的事情。
“己所不欲,施对于人”
在生活中,如一盘酸菜鱼菜,自己不喜欢吃,不给别人吃固然可以,但如果能找到并送给喜欢吃的人更是公德无量了!
在工作上也是,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比如:有的人不喜欢销售工作、有的的不喜欢档案工作、有的人不喜欢应酬等,投其所好,找到喜欢的人让他们做企不更好?
九型人格给了我们一张人性地图,一张如何将“己所不欲,施对于人”的人性地图,但它也不是万能的,它的优点是太好用了,缺点也是太好用了!
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题写一篇作文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人就像一块磁铁,吸引思想相近、志同道合的,排斥其他不同类的。
如果你想结交仁慈、慷慨的人,自己也必须先成为这样的人,种什么因,收什么果。你所有的思想,最后都会回到你自己的身上。
早在2500年前,孔子就说了一句老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道出了做人的真实意义。
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用自己的心推及别人;自己希望怎样生活,就想到别人也会希望怎样生活;自己不愿意别人怎样对待自己,就不要那样对待别人;自己希望在社会上能站得住,能通达,就也帮助别人站得住,通达。总之,从自己的内心出发,推及他人,去理解他人,对待他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简单地说就是推己及人,它和中国民间常说的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别人想一想等等,指的都是一个意思。 为什么有人会如此友善地考虑到其他人呢? 真正的原因是:你种下什么,收获的就是什么。
播种一个行动,你会收到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你会收到一个个性;播种一个个性,你会收到一个命运;播种一个善行,你会收到一个善果;播种一个恶行,你会收到一个恶果。 你有权利非公平地对待其他人,但你这种非公平的态度,将会使你「自食其果」。
而且,进一步说,你所释放出来的每一种思想的后果,都会回报到自己身上。因为你对其他人的所有行为,以及你对其他人的思想,都经由自我暗示的原则,而全部记录在你的潜意识中,这些行为和思想的性质会修正你自己的个性,而你的个性相当于是一个磁场,把和你个性相同的人或情况吸引到你身边。
确切地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文明。一个人真正成为文明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正因为这是很高很难做到的要求,所以我们目前的社会总是在反复提倡「精神文明建设」。 我国产生过众多的推己及人的先贤,「大禹治水的故事」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立立人」和「己达达人」的崇高典范。
大禹接受治水的任务时,刚刚和涂山氏的一个姑娘结婚。当他想到有人被水淹死时,心里就像自己的亲人被淹死一样痛苦、不安,于是他告别了妻子,率领27万治水群众,夜以继日地进行疏导洪水的工作。
在治水过程中,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经过13年的奋战,疏通了九条大河,使洪水流入了大海,消除了水患,完成了流芳千古的伟大业绩。
之后,在民间流传着这样一首《大禹治水》的民谣: 大禹治水十三年,一心为民解灾难。 实地观测搞调查,团结勤快听意见。
三过家门而不入,废寝忘食沥肝胆。 河道疏通水患灭,灌溉农田万民欢。
到了战国时候,有个叫白圭的人,跟孟子谈起这件事,他夸口说:「如果让我来治水,一定能比禹做得更好。只要我把河道疏通,让洪水流到邻近的国家去就行了,那不是省事得多吗?」孟子很不客气地对他说:「你错了!你把邻国作为聚水的地方,结果将使洪水倒流回来,造成更大的灾害。
有仁德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这就是成语「以邻为壑」的由来。
从大禹治水和白圭谈治水这两个故事来看,白圭只为自己着想,不为别人着想,这种「己所不欲,要施于人」的错误思想,是难免要害人害己的。大禹治水把洪水引入大海,虽然费工费力,但这样做既消除了本国人民的灾害,又消除了邻国人民的灾害。
这种推己及人的精神,多么值得我们钦佩和效法。「推己及人」这种替别人着想的道德情怀不仅在中国,在全世界也有着广泛的影响。
据说国际红十字会总部里,就悬挂着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语录,体现了人类对美好人际关系的向往。中国有句俗语:「人和万事兴」。
推己及人的嘉言懿行,正是实现「人和」的润滑剂。愿我们所有的炎黄子孙,都能时时处处推己及人,使五千年灿烂文明之花,开得更加艳丽芳香。
这一点推广开来,对于整个社会,意义是很了不得的,那样就经由中国传统文化的力量实现了全球的和谐、共荣。另一篇中国的大圣人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基督教经典中也主张,“己所欲,施于人。”这实际上都是教我们在人际关系中,对待别人要像对待自己一样。
自己不喜欢的却强加于别人,就如官场所说:“对人马克思主义,对己自由主义。”这对人际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只有百害而无一益。
一般情况下,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别人也不会喜欢;自己讨厌的东西,别人也有可能讨厌;自己喜欢的东西,别人也许接受不了。所以不能把我们自己的喜恶强加于别人,非要他人和我们一样,可以说是强人所难。
某女买了件时兴的上衣,回去之后她在镜子面前照了半天,发觉自己的肤色不合适这件衣服,于是某女非要把自己买的衣服推销给朋友。朋友向来和某女的审美观不太一致,再加上她确实觉得这衣服不符合自己的气质,于是推辞。
某女为了让朋友要这件衣服,用尽了手段。两人最后闹得不欢而散,一对好朋友因一件衣服而各奔东西。
别人骂你,你心中必定不快,所以你就不要随便骂人;你不愿被人欺骗,那你最好不要去欺骗别人;你最讨厌别人在背后对你指手画脚,那你就不要在背后去非议别人、对别人说长道短。这就是“己不欲,不施人”。
人们习惯于从自身的角色出发,站在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