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范文 > 范文
  • 绿色施工自我评价分哪几个层次

    1.绿色施工自我评价分哪几个阶段进行

    自我评价要求评价对象依据自我评价原则,对照自我评价标准,对自己的工作表现主动作出评价。

    它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师评价制度。教师自我评价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第一,可以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评价过程和进入角色,有助于增强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密切校方与教师的关系。

    第二,可提高教师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可信性和有效性。有时候,仅仅根据学生、学生家长或他人提供的信息和数据,来判断一位教师的工作表现难免有失公正。

    课堂听课获得的信息又往往是局部的。在这种情况下,向评价对象提供“自我画像”的评价机会就显得十分必要。

    第三,对绝大多数教师来说,自我评价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自我反思、自我教育、激发内在动因的过程。通过自我评价,教师可以提醒自己的职责范围,促进教学技能的改进和知识的增长。

    第四,在自我评价过程中,可以要求评价对象采取口头形式或书面形式,从工作的各个方面评价自己的工作表现,阐明存在的优点和缺点。第五,为了帮助评价对象有效地总结自己的工作表现、扩大评价对象的思路、明确评价的范围、保证教师评价的系统性,可以事先向评价对象提供参考提纲。

    以下是英国维纳斯中学《教师评价计划》中“自我评价表”的填写项目:ü在你的工作中,你最满意哪些方面?ü在你的工作中,你最不满意哪些方面?ü你在工作时受到哪些条件限制和遇到何种困难?ü在过去一年里和过去两年里,你采取何种措施提高你的专业水准和获得工作经验?ü在未来一年里,或者从长远来看,你希望用何种方法来提高你的专业水准和加强你的工作经验?ü在评价面谈时,你还希望讨论哪些其他问题?)长期以来,我们受泰勒目标模式的影响,局限于通过量化范式下的标准化测验、常模测验而取得的尽可能精确的分数作为甄别、选拔人才的唯一标准。教师通常以“分”取人,把分数作为同其他学生比较、判断的重要标尺。

    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善意和关怀逐步被考试分数所取代,学生的个性发展、创新意识等都在博取高分之中逐渐被泯灭。笔者认为,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中心的自我接受评价,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探索的新课题。

    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自我接受评价是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中心,结合教师等他人的评价,引导学生在形成积极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发展实现主题性的评价。

    它是对学习全过程的评价,是为了让学生认识自己、接受自己,进而以改进自我为目的而进行的评价。一、以人为本,自我发展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以严格、统一、标准的记忆式测试获得的“客观”、“准确”的评价结果,作为对被评价对象控制和改进的主要依据。

    这种评价简单易行,便于操作,但是却忽略了人的主体性、创造性和不可预测性,忽略了过程本身的价值,忽略了人的情感,忽略了人之为人的本身。自我接受评价承认并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学生对自我的认识、评价、反思,使每个学生能以健康、积极、乐观的态度接受自我,肯定自我,进而督促、调整、控制自己的行为,完善自我。

    二、积极乐观,自主参与自我接受评价是学生积于原有的自我认识,依据自身认可的评价指标和准则,对自身整体或某方面素质的发展所做出的认识和判断。自我接受评价认为,个体的发展与完善主要依靠主体的自我反思、自我调节来完成。

    学生是评价的主体,而不是被动的受评价的对象。学生在参与对自身学业成就、情感态度、生活态度等各方面的评价过程中,能够充分体验到自身成长进步的愉悦,较为全面、整体、动态地认识自己,从而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教育自我,发展完善自我。

    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和其他同学的评价也是必不可少的。外部评价作为有益的辅助和补充,能使自我评价更为客观、理智、公平。

    外部评价被主体接受后,最终转化为自我评价,能够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三、重视差异,发展个性自我接受评价不以考试分数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它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性特点。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选择不同的评价标准、内容、方式和策略。它指向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致力于整体性评价,给学生弹性化、个性化的发展空间,能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全面真实地发现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

    总的来说,自我接受评价是一种重视教育过程,重视学生主动参与,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的自主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它关注的是学生人格的尊严、学生潜能的激发、个性的张扬、素质的全面发展。

    它强调学生的内省和反思,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发展欲,激发学习的激情,使他们富有朝气和活力。自我接受评价体现了新的课程评价观,无疑将成为自我评价改革中的新亮点。

    2.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有哪些

    基本规定

    绿色施工评价应以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为对象进行评价。

    绿色施工项目应符合以下规定:

    1、建立绿色施工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实复施目标管理。

    2、根据绿色施工要求进行图纸会审和深化设计。

    3、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制工方案应有专门的绿色施工章节,绿色施工目标明确,内容应涵盖“四节一环保”要求。

    4、工程技术交底应包含绿色施工内容。

    5、采用符合绿色施工要知求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机具进行施工。

    6、建立绿色施工培训制度,并有实施记录。

    7、根据检查情况,制定持续改进措施。

    8、采集和保存过程管理资料、见证资料和自检评价记录等绿色施工资料。

    9、在评价过程中,应采集反映绿色施工水平的典型图片或影像道资料。

    3.绿色施工管理评价按什么评价进行

    一、编制《绿色施工评价标准》思考的几个问题 二、《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概要 三、《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条文简要介绍 四、绿色施工评价的几个问题 五、绿色施工评价典型工程介绍 六、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技术 七、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技术措施(图片) 目录 一、编制《绿色施工评价标准》思考的几个问题 1、《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的作用 激励 评比 推进 一、编制《绿色施工评价标准》思考的几个问题 2、评价应做到:客观性、代表性、简便性、追溯性、可调整性 客观性 代表性 简便性 追溯性 可调整性 一、编制《绿色施工评价标准》思考的几个问题 3、评价方法确定 3.1 原则 3.1.1 尽可能简便的原则 3.1.2 覆盖全过程的原则 3.1.3 相关方参与的原则 3.1.4 与项目实际的原则 3.1.5 评价和评比通用的原则 一、编制《绿色施工评价标准》思考的几个问题 3、评价方法确定 3.2 思路 3.2.1 规定项目相关方参与的责任 3.2.2 重要节点和环节一票否决,难度较大、技术要求较高的,采用 加分,一般要求采用统计方法计分。

    3.2.3 跟踪项目重点过程,规定最少评价次数,确定三个评价档次。 3.2.4 各档次和阶段得分,考虑要素和阶段权重分数后加权求和,即 为单位工程得分,依据制定条件确定绿色施工的档次。

    3.2.5 积累基本资料,并要求资料具有可追溯、可查证的基本作用。 3.2.6 评价素支撑评价批次,评价批次支撑评价分部,评价分部支撑 单位工程,形成互为关联,逻辑关系清晰的建筑工程评价标准体系。

    3.2.7 重视策划资料和管理资料的验证作用 一、编制《绿色施工评价标准》思考的几个问题 3、评价方法确定 3.3 评价组织 3.3.1 施工评价在自评的基础上,申请业主组织进行绿色施工评价。 3.3.2 批次评价应形成批次评价记录,并有相关方在批次评价记录表 格中签字方为有效。

    3.3.3 分部评价应在批次评价基础上进行,分部评价表格应有总承包、监理建设标准和业主相关方分管领导签字方为有效。 3.3.4 单位工程评价应在分部工程评价基础上进行,并有相关方主要 领导签字方为有效。

    3.3.5 单位工程绿色施工评价结果应在当地有关部门进行备案。 二、《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概要 1、绿色施工评价是对“施工过程”的评价,所以是个复杂的大系 统,评价的工作量巨大。

    在处理简便与复杂的关系上,一方面努力做到“评价取样规定合 理,评价批次确定恰当”,能动态如实反映整个绿色施工过程的绿色情 况;另一方面,也高度关注和贯彻“评价简便”的原则,现在确定的的评 价方法就是权衡以上要素的结果。 尽管评价的工作量仍然较大,但这是绿色施工评价属性所决定 的。

    必须如实反应绿色施工全过程的绿色实施情况。 做到“相对简单”: 不分 “项” 仅分三大“部” 评价批次数采取“双控”措施 二、《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概要 2、参照质量评定的方法:分项 批次 分部 单位工程 批次 阶段 单位工程 3、定性考核 定量考核 综合考核 4、按三档确定绿色档次:不合格、合格、优良。

    5、重视管理资料取证 三、《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条文简要介绍 1 总则 1.0.1 为推进绿色施工,规范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方法,制定本标准。

    4.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已经自2015年1月1日起实施。新版《标准》的评价指标,在原《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中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6大类指标的基础上,《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增加了"施工管理",更好地实现对建筑全生命期的覆盖。

    (一)节地与室外环境

    1、项目选址应符合所在地城乡规划,且应符合各类保护区、文物古迹保护的建设控制要求。

    2、场地应无洪涝、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威胁,无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危险源的威胁,无电磁辐射、含氡土壤等危害。

    3、场地内不应有排放超标的污染源。

    4、建筑规划布局应满足日照标准,且不得降低周边建筑的日照标准。

    (二)节能与能源利用

    1、建筑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强制性条文的规定。

    3、冷热源、输配系统和照明等各部分能耗应进行独立分项计量。

    4、各房间或场所的照明功率密度值不得高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中的现行值规定。

    (三)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1、应制定水资源利用方案,统筹利用各种水资源。

    2、给排水系统设置应合理、完善、安全。

    3、应采用节水器具。

    (四)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1、不得采用国家和地方禁止和限制使用的建筑材料及制品。

    2、混凝土结构中梁、柱纵向受力普通钢筋应采用不低于400MPa级的热轧带肋钢筋。

    3、建筑造型要素应简约,且无大量装饰性构件。

    (五)室内环境质量

    1、主要功能房间的室内噪声级应满足现e79fa5e98193e59b9ee7ad9431333363376430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中的低限要求。

    2、主要功能房间的外墙、隔墙、楼板和门窗的隔声性能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中的低限要求。

    3、建筑照明数量和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的规定。

    4、采用集中供暖空调系统的建筑,房间内的温度、湿度、新风量等设计参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的规定。

    5、在室内设计温、湿度条件下,建筑围护结构内表面不得结露。

    6、屋顶和东西外墙隔热性能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的要求。

    7、室内空气中的氨、甲醛、苯、总挥发性有机物、氡等污染物浓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的有关规定。

    (六)施工管理

    1、应建立绿色建筑项目施工管理体系和组织机构,并落实各级责任人。

    2、施工项目部应制定施工全过程的环境保护计划,并组织实施。

    3、施工项目部应制定施工人员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计划,并组织实施。

    4、施工前应进行设计文件中绿色建筑重点内容的专项交底。

    (七)运营管理

    1、应制定并实施节能、节水、节材、绿化管理制度。

    2、应制定垃圾管理制度,合理规划垃圾物流,对生活废弃物进行分类收集,垃圾容器设置规范。

    3、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废气、污水等污染物应达标排放。

    4、节能、节水设施应工作正常,且符合设计要求。

    5、供暖、通风、空调、照明等设备的自动监控系统应工作正常,且运行记录完整。

    5.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由哪6部分组成

    主要由下以几部分构成: 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运营治理(住宅建筑)、全生命周期综合性能。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本标准是根据建设部建标标函 [2005] 63号 (关于请组织开展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编制工作的函)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编制而成。 本 标准是为贯彻落实完善资源节约标准的要求,总结近年来我国绿色建筑方面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制定的第一部多目标、多层次的绿色建筑综合评价标准。

    在编制过程中,广泛地征求了有关方面的意见,对主要问题进行了专题论证,对具体内容进行了反复讨论、协调和修改,并经审查定稿。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