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的评语
1.如何评价鉴定一件紫砂壶的优劣
归纳起来,判断宜兴紫砂壶优劣的标准可用6个方面来概括——泥、形、工、火、用、装饰。
泥:是指紫砂壶的胎质。紫砂泥有精、粗、优、劣之分。使用优质的紫砂泥烧制出的紫砂壶,色泽温润、古雅淳朴。这样的紫砂壶,只要使用得法,很快就可以养出珠玉般的光泽。
形:是指紫砂壶的器形。从器形的角度对紫砂壶艺术品进行评价,需要考虑器形的独创性、文化含量、艺术传达手法等方面,要求紫砂壶在使用功能与艺术造型上相统一,达到一种完美的结合。
工:是指紫砂壶做工的好坏,紫砂壶的每一个部位都要靠点、线、面的组合来完成,包括壶式、壶盖、壶嘴、壶把、底足、壶钮等。根据紫砂艺人对制壶的要求,点该圆时要圆,该方时要方;线该直时要直,该弯时要弯;面该光时要光,必须严格按照要求来制作,不能有半点马虎。比如,壶嘴和壶把要在一条直线上等,这都是“工”的要求。火:是指紫砂壶的烧成质量。一般都从紫砂壶的胎质、表面颜色、器表肌理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估。《阳羡名陶录》说:过火则老,老不美观;欠火则稚,稚沙土气。
用:是指紫砂壶沏茶的功用。有些紫砂壶收藏家注重紫砂壶的外观美,很多时候忽略了其最初的功用价值,比如壶的容量大小,壶嘴出水、止水是否利索等。
装饰:紫砂壶上的装饰,主要指题铭、刻画、印款等。题铭内容是否文雅,书体和题字的布局是否得当,镌刻的刀法是否齐等都是评估要点。选择有铭文的壶要先看内容,再观察书法及刀工,如果铭文无意趣,刻工又粗略,倒不如选择购买无纹饰的紫砂壶。
2.如何评价紫砂壶的优劣
评价一件紫砂壶的内涵,必须具备三个主要因素:美好的结构,精湛的制作技巧和优良的使用功能。
所谓形象结构,是指壶的嘴、扳、盖、纽、脚,应与壶身整体比例协调。精湛的技艺,是评审壶艺优劣的准则。
优良的实用功能,是指容积和重量的恰当,壶扳的便于执握,壶的周圆和缝,壶嘴的出水流畅。同时要考虑色地和图案的脱俗和谐? 如果抽象地讲紫砂壶艺的审美,可以总结为形、神、气、态这四个要素。
形,即形式的美,是指作品的外轮廓,也就是具象的面相;神即神韵,一种能令人意会体验出精神美的韵味;气,即气质,壶艺所内涵的本质的美;态,即形态,作品的高、低、肥、瘦、刚、柔、方、圆的各种姿态。从这几个方面贯通一气,才是一件真正的完美的好作品。
但这里又要区分理和趣两个方面。若壶艺爱好者偏于理,斤斤计较于壶的容积的宜大宜小,嘴的宜曲宜直,盖的宜昂宜平,身段的或高或矮,侧重于从沏茶名饮的方面为出发点,那就只知理而无趣。
一种艺术的欣赏应该在理亦在趣。一件作品不管它是大是小,壶嘴是曲是直,盖子是昂是平,形制是高是矮,都在乎有趣,趣才能产生情感,怡养心灵,百玩不厌。
所以观赏一件新的造型,应该在领悟倒美的本质以后才能加以评点。从这样的审美态度做出发点,才能赢得爱好砂艺者的共鸣。
当然,作为一件实用工艺美术品,它的适用性也非常重要的,使用上的舒服感可以愉悦身心,引起和谐的兴致。因此,也就是依据饮茶的习惯、风俗,有选择的考虑壶体的容量,壶嘴的出水流畅,壶把的端拿省力舒适等等。
这些都是必须做具体范围的内容考虑的? 当今,鉴定宜兴紫砂壶优劣的标准归纳起来,可以用五个字来概括:“泥、形、工、款、功”。前四个字属艺术标准,后一字为功用标准,分述如下: 一是“泥”:紫砂壶得名于世,固然与它的制作分不开,但根本的原因,是其制作原材料紫砂泥的优越。
近代许多陶瓷专著分析紫砂原材料时,均说起其为含有氧化铁的成份,其实含有氧化铁的泥,全国各地不知有多少,但别处就产生不了紫砂,只能有紫泥,这说明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含有氧化铁,而在紫砂的“砂”。根据现代科学的分析,紫砂泥的分子结构确有与其它泥不同的地方,就是同样的紫砂泥,其结构也不尽相同,有着细微的差别。
这样,由于原材料不同,带来功能效用及给人的官能感受也就不尽相同。 功能效用好的则质优,不然则质差;官能感受好的则质优,反之则质差。
所以评价一把紫砂壶的优劣,首先是泥的优劣。泥色的变化,只给人带来视觉观感的不同,与功用、手感无济。
而紫砂壶是实用功能很强的艺术品,尤其由于使用的习惯,紫砂壶需要不断摸索,让手感舒服,达到心理愉悦的目的。所以紫砂质表的感觉比泥色更重要。
紫砂与其它陶泥相比,一个显著的特点即是手感不同。一个熟悉紫砂的人,闭着眼睛也能区别紫砂与非紫砂,这就是摸非紫砂的物件,就如膜玻璃质器物--粘手,而摸紫砂物件就如摸豆沙--细而不腻,十分舒服。
所以评价一把紫砂壶,壶质表的手感是十分重要的内容。近年来时行的铺砂壶,正是强调这种质表手感的产物。
二是“形”:紫砂壶之形,是存世各类器皿中最丰富的了,素有“方非一式,圆不一相”之赞誉。如何评价这些造型,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为艺术的社会功能即是满足人们的心理需要,既然有各种各样的心理需要;大度的爱大度,清秀的爱清秀,古拙的爱古拙,喜玩的爱趣味,人各有爱,不能强求。
从笔者角度出发,认为古拙为最佳,大度其次之,清秀再次之,趣味又次之。道理何在?因为紫砂壶属整个茶文化的组成部分,所以它追求的意境,应是茶道所追求的意境是:“淡泊和平,超世脱俗”,而古拙正与这种气氛最为融洽,所以古拙为最佳。
许多制壶艺人,都明白这个道理,就去模仿古拙,结果是“东施效颦”,反而把自己的可爱之处丢掉了。要知道,艺术品乃是作者心境之表露,修养之结果,不是其他所能替代得了的。
所以,大可不必模仿。 历史上遗留下来许多传统造型的紫砂壶,例如石桃、井栏、僧帽、掇球、茄段、孤菱、梅椿、仿古等等,乃是经过年代的冲刷,遗留下的仅存的优秀作品,拿今天的眼光看,仍然在闪烁发光。
现在许多艺人在临摹,也是一人一个样,各不相同。譬如石桃壶,据不完全统计,就有一百多种,原因就是古今的艺人们,都把自己的审美情趣融进去了他们的作品之中。
说起“形”,人们常把它与紫砂壶艺的流派相并提,认为紫砂壶流派分“筋囊”、“花货”、“光货”等,其实,这是极无分析的办法。道理很简单,就如戏剧表演家的流派分类,不能以他演什么戏而定,而应以他在戏剧表演中追求趣味。
艺术家在他们的艺术生涯中,一旦艺术成熟,必然形成他的个人风格,几个相差无几的个人风格凑在一起,就成了流派。艺术讲究的是感觉。
一把紫砂壶造型的优劣,全凭个人的感觉,作壶的讲“等样”、“等势”就是造型学讲的“均衡”。讲许多的高深的理论,很可能越讲越讲不清。
不是有句俗语:“只可意会,不能言传”吗?艺术上的感觉,全靠心声的共鸣,心灵的理解,即所谓“心有灵犀。
3.如何评价紫砂壶的优劣
评价一件紫砂壶的内涵,必须具备三个主要因素:美好的结构,精湛的制作技巧和优良的使用功能。
所谓形象结构,是指壶的嘴、扳、盖、纽、脚,应与壶身整体比例协调。精湛的技艺,是评审壶艺优劣的准则。
优良的实用功能,是指容积和重量的恰当,壶扳的便于执握,壶的周圆和缝,壶嘴的出水流畅。同时要考虑色地和图案的脱俗和谐? 如果抽象地讲紫砂壶艺的审美,可以总结为形、神、气、态这四个要素。
形,即形式的美,是指作品的外轮廓,也就是具象的面相;神即神韵,一种能令人意会体验出精神美的韵味;气,即气质,壶艺所内涵的本质的美;态,即形态,作品的高、低、肥、瘦、刚、柔、方、圆的各种姿态。从这几个方面贯通一气,才是一件真正的完美的好作品。
但这里又要区分理和趣两个方面。若壶艺爱好者偏于理,斤斤计较于壶的容积的宜大宜小,嘴的宜曲宜直,盖的宜昂宜平,身段的或高或矮,侧重于从沏茶名饮的方面为出发点,那就只知理而无趣。
一种艺术的欣赏应该在理亦在趣。一件作品不管它是大是小,壶嘴是曲是直,盖子是昂是平,形制是高是矮,都在乎有趣,趣才能产生情感,怡养心灵,百玩不厌。
所以观赏一件新的造型,应该在领悟倒美的本质以后才能加以评点。从这样的审美态度做出发点,才能赢得爱好砂艺者的共鸣。
当然,作为一件实用工艺美术品,它的适用性也非常重要的,使用上的舒服感可以愉悦身心,引起和谐的兴致。因此,也就是依据饮茶的习惯、风俗,有选择的考虑壶体的容量,壶嘴的出水流畅,壶把的端拿省力舒适等等。
这些都是必须做具体范围的内容考虑的? 当今,鉴定宜兴紫砂壶优劣的标准归纳起来,可以用五个字来概括:“泥、形、工、款、功”。前四个字属艺术标准,后一字为功用标准,分述如下: 一是“泥”:紫砂壶得名于世,固然与它的制作分不开,但根本的原因,是其制作原材料紫砂泥的优越。
近代许多陶瓷专著分析紫砂原材料时,均说起其为含有氧化铁的成份,其实含有氧化铁的泥,全国各地不知有多少,但别处就产生不了紫砂,只能有紫泥,这说明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含有氧化铁,而在紫砂的“砂”。根据现代科学的分析,紫砂泥的分子结构确有与其它泥不同的地方,就是同样的紫砂泥,其结构也不尽相同,有着细微的差别。
这样,由于原材料不同,带来功能效用及给人的官能感受也就不尽相同。 功能效用好的则质优,不然则质差;官能感受好的则质优,反之则质差。
所以评价一把紫砂壶的优劣,首先是泥的优劣。泥色的变化,只给人带来视觉观感的不同,与功用、手感无济。
而紫砂壶是实用功能很强的艺术品,尤其由于使用的习惯,紫砂壶需要不断摸索,让手感舒服,达到心理愉悦的目的。所以紫砂质表的感觉比泥色更重要。
紫砂与其它陶泥相比,一个显著的特点即是手感不同。一个熟悉紫砂的人,闭着眼睛也能区别紫砂与非紫砂,这就是摸非紫砂的物件,就如膜玻璃质器物--粘手,而摸紫砂物件就如摸豆沙--细而不腻,十分舒服。
所以评价一把紫砂壶,壶质表的手感是十分重要的内容。近年来时行的铺砂壶,正是强调这种质表手感的产物。
二是“形”:紫砂壶之形,是存世各类器皿中最丰富的了,素有“方非一式,圆不一相”之赞誉。如何评价这些造型,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为艺术的社会功能即是满足人们的心理需要,既然有各种各样的心理需要;大度的爱大度,清秀的爱清秀,古拙的爱古拙,喜玩的爱趣味,人各有爱,不能强求。
从笔者角度出发,认为古拙为最佳,大度其次之,清秀再次之,趣味又次之。道理何在?因为紫砂壶属整个茶文化的组成部分,所以它追求的意境,应是茶道所追求的意境是:“淡泊和平,超世脱俗”,而古拙正与这种气氛最为融洽,所以古拙为最佳。
许多制壶艺人,都明白这个道理,就去模仿古拙,结果是“东施效颦”,反而把自己的可爱之处丢掉了。要知道,艺术品乃是作者心境之表露,修养之结果,不是其他所能替代得了的。
所以,大可不必模仿。 历史上遗留下来许多传统造型的紫砂壶,例如石桃、井栏、僧帽、掇球、茄段、孤菱、梅椿、仿古等等,乃是经过年代的冲刷,遗留下的仅存的优秀作品,拿今天的眼光看,仍然在闪烁发光。
现在许多艺人在临摹,也是一人一个样,各不相同。譬如石桃壶,据不完全统计,就有一百多种,原因就是古今的艺人们,都把自己的审美情趣融进去了他们的作品之中。
说起“形”,人们常把它与紫砂壶艺的流派相并提,认为紫砂壶流派分“筋囊”、“花货”、“光货”等,其实,这是极无分析的办法。道理很简单,就如戏剧表演家的流派分类,不能以他演什么戏而定,而应以他在戏剧表演中追求趣味。
艺术家在他们的艺术生涯中,一旦艺术成熟,必然形成他的个人风格,几个相差无几的个人风格凑在一起,就成了流派。艺术讲究的是感觉。
一把紫砂壶造型的优劣,全凭个人的感觉,作壶的讲“等样”、“等势”就是造型学讲的“均衡”。讲许多的高深的理论,很可能越讲越讲不清。
不是有句俗语:“只可意会,不能言传”吗?艺术上的感觉,全靠心声的共鸣,心灵的理解,即所谓“心有灵。
4.历代文人名士对紫砂壶有着什么样的评价
历代文人名士对紫砂壶都有很高的评价。
“茗注动少于砂,壶之精者又艰于阳羡。”这是清代学者李渔对紫砂壶的总评价,也基尔舌了人们对于紫砂壶的认识和态度。
紫砂壶之所以能赢得文人名士的喜爱, 一在于其优良的宜茶性能,二在于其形制 优美、装饰雅致。明人张岱曾赞紫砂壶“直 跻商彝周鼎之列而毫无惭色”,且“用以盛 茶,不失兀味”。
明人文震亨在《长物志》 一书中说:“茶壶以砂者为上,盖既不夺香, 又无熟汤气。”许次纾《茶疏》也说:“以 粗砂制之,正取砂无土气耳! ”诗人林古 度《陶宝肖像歌》里则有“久且色泽生光明” 的诗句。
清人汪文柏赠给当时紫砂壶名家陈鸣远 的一首《陶器行》诗里,有“人间珠主安足取, 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的赞句。 •紫砂壶古朴淳厚;不媚不俗,与文人气 质十分相近。
文人玩壶,视为“雅趣”,参与其事,成为“风雅之举”。他们对紫砂壶 的评价是:“温润如君子,豪迈如丈夫,风 流如词客,丽娴如佳人,葆光如隐士,潇洒 如少年,短小如侏儒,朴讷如仁人,飘逸如仙子,廉洁如高士,脱尘如衲子。
”(见奥兰 田《茗壶图录》)紫砂壶与当时名震宫廷的 景德镇瓷器是截然不同的感觉,因而博得古今外文人的“深爱笃好”。
5.如何评价一把紫砂壶的艺术内涵
如何评价一把紫砂壶的艺术内涵 收藏紫砂壶和收藏字画、玉器等藏品都是一样具有名人效应,意思是有名气的工艺师所制作的茶壶比一般的工艺师做制作的茶壶更具有收藏的价值,当然价格也要贵的多。
而目前的紫砂壶收藏界也出现了一个不正常的现象,许多普通藏家收藏紫砂壶先看制壶人的职称,往往忽略了最本质的东西,提示:切莫只看职称反而不去注重泥料跟壶的做工。 查看详情 紫砂壶制作是一门熟能生巧的手艺,从业时间的长短,多少会影响到茶壶的品质,但高品质绝不等同于高艺术,评价一件紫砂壶的内涵,必须具备三个主要因素:美好的形象结构,精湛的制作技巧和优良的实用功能。
所谓形象结构,是指壶的嘴、盖、钮、脚,应与壶身整体比例协调。精湛的技艺,是评审壶艺优劣的准则。
优良的实用功能,是指容积和重量的恰当,壶盖的周圆合缝,壶嘴的出水流畅,同时要考虑色地和图案的脱俗和谐。
查看详情 紫砂艺术品一定需要心手合一,一定需要厚重的文化支撑和个人涵养,修身养性,沉下心来潜心紫砂艺术传承的人,才能捏出美丽的作品。一代宗师顾景舟之所以有高超的壶艺境界与他有着深厚的文化修养是分不开的。
顾景舟重视传统渊源,并为之努力了一生。顾景舟相信“宜兴紫砂壶是文化壶、文人壶”。
当代紫砂陶艺大师顾景舟在《简谈紫砂陶艺鉴赏》一文中说:“抽象地讲紫砂陶艺的审美,可以部结为形、神、气、态这四个要素。形,即形式的美,是指作品的外轮廓,也就是具象的辟面相;神,即神韵,一种能令人意远体验出精神美的韵味;报,即气质,陶艺所内涵的和谐协调色泽本质的美;态,即形态,作品的高、低、肥、瘦、则、柔、方、圆的各种姿态。
从这几个方面贯通一气,才是一件真正的完美的好作品。 查看详情 但这里又要区分理和趣两个方面。
若壶艺之爱好者偏于理,斤斤较量于壶的容积的宜大宜小,嘴的宜曲宜直,盖的或盎或平,身段的或高或矮,侧重於从沏茶茗饮的方便为出发点,那就只知理而无趣。一种艺术的欣赏应该在理亦在趣。
一件作品不管它是大是小,壶嘴是曲是直,盖子是盎是平,形制是高是矮,都在乎有趣,趣才能产生情感,怡养心灵,百玩不厌。所以观赏一件新的造型,应该在领悟到美的本质以后才始加以评点。
从这样的审美态度作出发点,才能中肯地赢得普遍爱好砂艺界的共鸣。” 查看详情 当然,作为一件实用工艺美术品,它的适用性也非常重要的,使用上的舒适可以愉悦身心,引起和谐的兴致。
因此,也就要依据饮茶的习惯、风俗,有选择地考虑壶体的容量,壶嘴的出水流畅,壶把的端拿省力舒适等等。这些都是必须作具体范围的内容来考虑的。
6.手工紫砂壶如何鉴定
1、灌浆壶 就是先把泥料搅拌成浆糊状态,然后注入石膏模具内,稍等一会儿,再把注满的泥浆倒出(俗称回浆),一般常用与抵挡商品壶。
2、沾浆壶,喷浆壶。 3、拉胚壶 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了,在媒体经常会见到的,就是在电动转盘上固定一块软的泥块,当它转动时用手工捻出你想要的造型,然后在用工具精修(这种成型技法不适应真正的紫砂泥),一般常用于化工泥,朱泥等。
4.一般的模具壶,就是紫砂壶的所有附件,包括壶身都是借助模具成型的,一般广泛应用于大批量的生长,可以达到统一规范的目的。 5、所谓的半手工壶,就是壶身、壶盖、壶纽、壶把、壶嘴,其中有部份是借助模具成型的,一般的工艺师到顾景洲大师都作过的。
6、关于手工壶,纯手工壶。不是有些人想象的那种包饺子、包元宵的的手法。
紫砂陶艺高超的手工制作技巧让观者无不惊叹。当看了工艺师们为了做好每一款作品而积累起来的整箱整盒的塑胶、角铁 、木、竹、陶质各式工具时,就更能想像从事此工作的艰辛。
一名有成就的艺师,必须兼有竹、木、铁工的基础技能,制作的工具不仅得心应手,还要外形美观。一般辅助性的模具也是自己动手。
(例如:虚驼,囊只)。
7.紫砂壶鉴定的鉴定方法
鉴别紫砂壶的好坏可以具体到六个方面:
一、泥料。壶体密度越高越好,要做得像岩石一样。做到密度高,首先要泥好。
二、颜色。好壶颜色很讲究。紫色高贵、神秘;红色端庄、绚烂;黄色如绸缎一般典雅。单是颜色就让人看不够。
三、器型。壶身上看到的所有线条,包括轮廓线和壶面交界面的线条,要有弹性,如树杈、竹枝一般,能立得住,彰显出蓬勃的生命力。身筒要有膨胀感,有气感,有空间的张力。
四、比例。壶体造型要协调,遵循章法。
五、细节。壶里面看不见的地方更要做好,无一处不认真。壶的气孔不是一个简单的眼,而是艺术作品里面的一个元素,一看就觉得漂亮,而不只作为透气用。
六、合理。符合壶理和自然规律,刚柔并济,方圆并现,曲直相合。一把壶拿在手里,要看出对比和变化,而不是一成不变。
8.紫砂壶鉴定的名家观点
设计要有版权韩涧明 (《收藏》杂志主编)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紫砂壶由达官贵人的爱物变为寻常百姓的日常用品,再到今天收藏界的宠儿,甚至发展为一个艺术品代名词,紫砂壶的受众人群更加多元化。
选择评价一把壶的好坏因人而异,符合自己喜好的才是最好的。究竟什么样的紫砂壶价值最高?在机器与工艺不断进步的今天,紫砂壶的做工技艺将达到无所不能,精美程度会越来越高。
未来紫砂壶的价值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凝结在这把壶上的创意和智慧,而非做工本身。因此,如何界定和保护工艺师的创意,会成为紫砂壶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新课题。
未来紫砂壶领域会出现位于金字塔尖的顶级设计大师,最好的壶是通过他们的设计产生,而壶本身的最大价值就是他们的设计理念。以版权来规范市场将成为紫砂壶发展的趋势。
壶看精气神张大华 (画家)紫砂壶的实用价值不言自明,谈到收藏,就不仅仅是实用,还有艺术成分在里面。紫砂壶的收藏首先要看艺术价值。
人和物之间产生的变化,是内心的变化。当我们内心对一把壶产生共鸣的时候,就有了兴趣。
喜欢才有收藏的欲望,而不是简单地从名气的角度出发,单纯追求市场价值。紫砂壶的好坏不在于工艺是否精美,而在于做壶人的内涵有多深。
内涵是心境,来自心悟、心觉、心明。每个人的欣赏角度不同,每把壶会带来不同的心情。
我们所收藏的壶一定是心中所想,心中所向,与生活息息相关。紫砂壶没有做出来的时候只是一把泥土,经过工艺师的艺术加工,成为美的艺术,让人看到便心生欢喜。
做壶人赋予紫砂壶以生命力,是将物质转换为精神的过程。生活中离不开有形与无形。
有形是壶的本身,无形则是壶带给人的联想。由对器型的联想,转化为我们精神的享受。
收藏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让自己的智慧和学识不断增加的过程。我们收藏的不只是紫砂壶本身,而是凝结在紫砂壶上的智慧,对自己的精神提升有所帮助。
每个人视觉不同,随着心境提高,收藏的境界逐步提高,心与智慧得到成长,从而走上收藏的另一个高度。制壶者用心做,收藏者用心悟,艺术品是二者之间心灵交流的承接物。
只有当收藏者抛去名与利,遵从自己的本心去欣赏一把壶,才能理解制壶者的心境。名好不如壶好黄钟 (北京化工大学教授)举办的几场大型紫砂壶拍卖会上,单价5万元以上的大师壶不再受追捧,纷纷流拍。
相反,一批中青年人制作的、单价千元左右的紫砂壶却受到欢迎。这个现象的出现,不仅仅是几万元、几十万元的大师天价壶让人望而却步,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许多大师壶缺少创新。
当今的工艺师职称评比繁琐而混乱,许多人年近花甲才评上省级工艺美术大师。有些人即使获得大师称号,但以往的时间精力过于耗费在获取大师资格的竞争上,忽略了对紫砂壶的研究和探索。
反而是一些青年人,虽然职称不高,甚至没职称,但其作品却凝结着独特的创新理念和艺术气息,他们的作品绝不输给一些国家级大师。据我所知,在宜兴,提起花器,必然是吴俊峰;论绞胎工艺,必少不了周伯娟;延芫法师、周良荣的方器则备受青睐。
他们都没有大师的光环,但作品简洁明快,形神兼备,保留传统而又不失时代特色,具有较高的艺术品位,在真正玩壶的收藏圈里,有一大批“铁杆粉丝”。蒋蓉大师曾经说过:“艺术并非一味仿真,一丝不苟地写实、临摹只能出工匠,唯有创造才是艺术,才能成气候,才有出路。”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年轻人富有新意的作品,一定能给爱壶的人带来惊喜。好看好用差好玩于海东 (艺术评论家)紫砂艺术发展到今天,走过的路不算短,回过头来看,紫砂壶的变化究竟有多大,就很容易看出问题了。
作为一种生活用器,绝大多数的紫砂壶在制作过程中始终固守传统形态,总体变化不大,可谓一壶成自我,千秋难易容。宜兴绝大多数做紫砂壶的人习惯跟着师父学,师父又跟着师父学,紫砂的艺术始终在传统的圈里打转。
国内习惯以固定的审美观看待艺术,而国外却倾向于以一种变化的思维看待艺术。紫砂艺术要走向世界,就要跳出既定的圈子来创新。
说到好壶,何道洪与汪寅仙两位大师各有说法。在创新精神最强的何道洪看来,好壶首先要好用。
而注重艺术变革的汪寅仙则认为,壶好少不了好看。除了好用和好看,还应该好玩。
当然,怎么玩怎么赏是收藏家的事。若不苛求,好用一说在宜兴基本不成问题。
但好看与否另当别论。最难做到的是好玩,这一点正是以往紫砂艺人很少花心思顾及到的。
为了好用,很多壶的形状看似大小多变,实际上只是在变与不变之间变动了一下。好用的结果是,只有等这把壶摔碎了才会买第二把。
随着一些学者型陶艺家的介入,紫砂艺术创作逐渐从传统造型上的好看转向现代意识上的革新。他们不再满足以往那种利用大自然生命形象追求表面变化之巧的审美意识,而是直接从壶的本身进行颠覆性的革命,无论是象形壶、意形壶、概念壶,都彰显出文化元素与艺术构想交融碰撞后形成的审美新视觉;用之是壶是器,看之是鼎是物,玩之是美是趣。
他们的紫砂作品往往有一个显著特点,即见壶不识壶,识壶不忘人。用最简单的话说,紫砂壶好不好玩,无非是一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