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范文 > 范文
  • 社区健身设施情况说明报告

    1.小区健身情况研究调查报告

    《小区健身器材使用情况调查》的课题研究指导一、课题的选择在暑假中,我与同学们商量选取一个社区中的问题进行一个探究型课题的研究,经过大家的投票选举,选定了《小区健身器材使用情况调查》这个课题。

    同学们之所以会想研究这个题目,主要是因为想了解人们在空闲时间锻不锻炼,那些健身器材的使用情况如何,损坏情况如何,大家对健身器材的正确使用方法是否了解,等等。二、课题探究的过程课题组的同学大多在第一学期时已经做过了一些课题的研究,有了一定的经验,和一定的理论知识,所以,在一开始他们就确定了调查形式,如调查,走访,问卷,观察,摄影,查阅资料,等等。

    根据这些不同的形式,对组内成员进行了分工,和具体的任务分配。(一)实地考察的同学拍摄了很多有关健身器材的照片,包括它们的使用说明,居民们的使用情况,等等。

    (二)同学们设计的问卷内容如下:1、请问在您小区里有没有健身器材?有/没有2、请问您是否使用健身器材?时常用/一直用/偶然用/从来不用3、请问您小区的健身器材是否有人来定期维护?有/没有/不清楚4、然后有人来维护,是多就一次呢?一个月/半年/一年/不清楚5、您认为小区的健身器材是否有用?有/没有/不知道6、您认为您小区的健身器材是否已很陈旧?是/不是/不关心7、您希望小区有健身器材吗?当然/不想/无所谓8、您认为健身器材什么最重要?外表/作用/效果/无所谓调查过程中,他们尽可能地选取不同的人群进行提问,也达到了一定的数量,可以作为一个比较客观真实的结果。经过同学的归纳,我们可以看到:有95%的人小区内有健身器材,不知道的人几乎为零。

    虽然这样,但居民们对健身器材还不是特别关心:60%的人偶尔使用健身器材;30%的人从来不使用;只有10%的人是经常使用。至于健身器材有无人维护,50%的人表示不清楚;40%说有人维护;10%的人说是没有维护。

    至于多久维护一次,90%的人居然说不知道!还好,有90%的人认为健身器材有用。对于健身器材的新旧情况嘛,80%的人认为小区的健身器材还是比较新的,10%的人认为是挺陈旧的,10%的人不关心。

    (三)同学们通过上网查找资料,获得了以下这些信息:1、有关小区健身器材的使用情况最近的统计数字显示,北京市的小区公共健身器材利用率达80%以上,一些小区的健身器材利用率甚至达到了90%至100%。2、小区建身器材的现状在小区,只要循着“吱吱”的螺丝松动声走去保准能找到健身区。

    记者问:“难道不怕螺丝一松摔了下来?”吃完晚饭在漫步机上运动的张阿姨说:“都响了好几个月了,没事的!”少了“胳膊”的拉力器,没了转盘的扭腰器,转体训练器的转轮也不转了……偌大一个健身角,一共9套健身器材“肢体完整”的健身器材竟只有3个。当中受损最严重的当属综合训练器,练习攀爬的绳子已经支离破碎,剩下长一点的绳,不知道被谁改成了秋千。

    但小孩们也不嫌弃,整个身子就在绳上,双脚合拢使劲地前后晃啊晃,这时绳子就会配合着摆动的节奏“吱吱”响着。 正在健身的赵老先生告诉记者,这些健身器材是2003年安装的,由于人为破坏,损坏十分严重。

    他说:“附近居民都已经习惯了到这里玩,有的明明知道健身器材坏了,也在上面锻炼。”3、小区健身器材该由谁来维护记者了解到,哈市公共场所、社区内的公益健身器材,是由体育部门用体育彩票公益金的专项资金建设的。

    体育部门的说法是,只负责项目审批、器材购置和免费安装,以后的器材管理和维修问题应由受赠单位解决;大部分建在社区内的公益健身器材都是由辖区负责管理,但财政相对拮据的街道办事处很难再出钱承担健身器材的维修费了;而对于建在居民小区内的健身器材,经济效益一般的物业公司也不愿意接手维修这块“只有投入、不见回报”的烫手山芋;而对于维修问题,为哈市供应健身器材的生产和销售厂家也称有苦衷,他们认为眼下最大的问题是出现损坏的健身器材过了保修期,而使用单位又不愿交付购买零部件的费用,他们自然不能白维修。据了解,对于谁负责维修哈市公益健身器材的问题,哈市体育局曾向记者出示了相关的两条规定:一是全民健身设施的维护管理由受赠单位负责,市、区体育部门负责监督检查。

    二是在保修期内,厂家负责对全民健身设施器材在48小时内免费维修、更换,并负责保修期外的维修。哈市香坊区居民陈英告诉记者,市民发现健身器材坏了,马上给厂家打电话,而过了保修期的健身器材坏了,厂家也不愿免费维修。

    而反映给受赠单位,他们都常常以资金紧张为由不对已损坏的器材进行维修。按规定,不能履行维修义务的,哈市管理部门可以取缔安装在该区域内的公益健身器材,但目前哈市尚未取缔一处没有履行维修义务的受赠单位的健身器材。

    究其原因邵处长表示,是因为怕老百姓不干。一直关注本报报道的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董鸿扬表示,长期损坏的公益健身器材迟迟不维修,不但是一种资源浪费,也影响城市的景观效果,尤其是在哈市各广场、休闲公园内的健身器材,“缺胳膊少腿”放在那儿,很影响城市形象。

    此外,他认为长期不维修的健身。

    2.小区健身情况研究调查报告

    楼主,给你报告: 小区健身情况研究调查报告 全民健身,利国利民,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一,活动背景 二,活动目标 三,活动过程 四,唤起关注 生命在于运动 活动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并宣传健身常识,能够利用社区的健身设施科学锻炼身体;并通过社区调查,提高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深入社区对全民健身活动的调查,了解问卷,座谈,观察等基本的调查研究方法和过程,养成科学严谨的学习,工作态度.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与社区居民共同健身,使学生增进与居民的感情,关注居民及自身的健康,感受社会的和谐,增强社会责任感. 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活动准备 1.设置情境,学生讨论,确定活动主题 2.组建小组,制定活动方案 "问卷组"活动方案 活动目的:了解社区居民的健身情况 活动内容:问卷调查居民健身的情况 活动方式:问卷调查 活动地点:二区,渤海北区 时间安排:5月1日--5月15日 用具准备:笔,问卷调查表 人员分工:组长:郅晨旭 组员;陈宇,杨岚景,王永鑫,刘泽,冀豫,王珺,孙妍 1.郅晨旭设计问卷调查表. 2.郅晨旭,陈宇,杨岚景,王永鑫四名同学到渤海北区进行问卷调查,刘泽, 冀豫,王珺,孙妍四名同学到二区进行问卷调查 3.刘泽等同学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并逐题进行分析. 4.郅晨旭等同学写出问卷调查报告. 活动过程: 1.发放问卷调查表,对渤海北区和二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 2.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从中发现问题 3.根据统计分析数据,撰写问卷调查报告 指导老师:刘老师 预期结果:设计问卷,撰写问卷调查报告 "问卷"活动小组 2009年4月28日 第二阶段:活动实施 问卷组: 学生设计问卷调查表 对二区,渤海北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 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撰写问卷调查报告 活动课上交流 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 1. 您经常如何去锻炼身体 A 单独一人去 B 与亲人或朋友,邻居一起 C 其他 33% 74% 3% A B C 问卷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通过问卷调查了解社区居民健身的情况. 调查时间:2009年5月1--7日,5月13日,14日 调查地点:二区,渤海北区 调查人:郅晨旭,陈宇,杨岚景,王永鑫,刘泽,冀豫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 调查内容: 我们随机选择调查对象300人,就社区居民健身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并针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 通过调查了解到社区居民健身的方式多种多样,时间,地点也不尽相同.我们了解到喜欢与亲人或朋友,邻居一起去锻炼的占74%,喜欢单独一人去的占33%;可以看出大部分人比较喜欢和他人一起去锻炼,同时锻炼人们的交际能力;我们还了解到早晨出来锻炼的占61%,晚饭后锻炼的占22%,下午锻炼的占17%,可以看出早晨出来锻炼的人占的的比重较大,一天之际在于晨,先有一个好的精神状态,再开始一天的的工作;了解到锻炼身体的地点选择去公园或广场的占53%,选择健身器材活动场的占37%,而选择体育场,篮球场,排球场等地点的则很少,健身方式选择散步或急走(快速走)的占25%,参加集体活动(跳舞,跳操等)的占54%,通过健身器材锻炼的占19% ,参加一些体育活动(打篮球,打排球,踢足球,滑旱冰等)的占2%;由此可见人们喜欢到公园或广场参加跳舞,跳操等集体活动来健身,健身器材充分的利用了起来,大人小孩都玩,提醒大家在使用之前,看清楚使用说明,注意小孩的使用安全;而参加篮球,排球等体育活动的却很少,这是因为,老年人参加健身的占比重较大,还有我们的社区中篮球,排球场地极少;同时了解到人们每次进行身体锻炼1—2小时的占67%,而1小时以内的占11%,3小时以上的占22%,表明人们健身都一个度,既要达到健身的目的,又不至于时间太长,过于疲劳. 采访组: 采访小区健身居民 整理采访记录 活动课上交流 我们以小记者的身份对小区健身居民进行了采访,早晚锻炼身体的人很多. 北小区广场的健身操队,教练是二部退休的夏德荣奶奶,她那轻盈的动作让年青人都觉得眼热,她每天早上7:00和下午3:00都带着大家跳舞.由于不断有新人加入,她每次都不厌其烦的反复教,每次学了新动作,他们还要加班练习呢.随着天气越来越热,他们也跟着改变时间.这支队伍也不是为了参加什么活动,只是为了自己健身.由于教的仔细,学的认真,这支队伍中的舞者,有很多被选为处。

    3.物业小区申请安装体育器材申请书怎么写

    市体育管理局:

    我小区对群众业余文化生活高度重视,始终坚持正确、健康、活泼的引导。为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强健群众身心,先后自筹资金310万元,按照“一个小区一个广场”的规划原则,兴建群众休闲娱乐广场3个,占地面积7500平米。三大广场配有连心宣传喇叭,篮球场,台球馆,开放舞池等一系列设施,极大丰富了群众业余文化生活。但三大广场一直以来没有配备体育健身器材,没有科学锻炼器具,让广大平安群众甚为遗憾。

    2013年,正式向贵局提出申请,希望贵局能给予支持,配备群众广场体育健身器材3套,方便群众健身锻炼,强身健体。望批准。

    特此

    报告

    某某小区

    二〇一三年八月十日

    4.社会调查(社区体育发展情况)2000字以上

    我国社区体育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即现状)

    1、缺乏科学的健身引导,对体育健康的价值认识不够,社区居民难以保持长久的锻炼热情。许多人把健身作为一种时尚而非生活方式,受到竞技体育的影响,社会常常不由自主以竞技体育的标准------更高、更快、更强来看待,要求评价群众体育,对普通居民而言,常常体验不到健身的快乐。此外,因为健身知识严重缺乏,伤害身体的事情时有发生,这在一定的程度上也挫伤了居民健身的积极性.

    当前,我国城市社区体育活动之风已渐成气候,但是还较少选择体育活动项目。体育作为休闲、娱乐、健康、培养人综合素质手段的价值尚未引起大多数人 的重视。据统计,在不常参加体育活动的居民当中,居民的健康意识行为方面存在的问题有:36%的人没有时间,27%的人没有精力,21%的人没有兴趣, 16%的人认为没有人组织没有人进行指导,没有合适自己的体育器材。

    1、采取有效的方法加强科学指导,加大在社区进行体育健身的宣传力度,增强居民对体育健身价值的认识。当前,“我要锻炼,我要健康”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需求,所以应该抓住这一契机,因势利导。

    2、政府适度放权,加强社区的自我管理和建设能力,政府在宏观上加于协调、引导和支持,在资金上给于投入,弥补资金上的空缺。彻底消除社区体育行政化色彩。让居民自主参与与之感兴趣的体育健身活动,提高居民参与的热情,也是长久保持居民参与体育健身的重要条件。

    3、社区体育活动的开展要能吸引社区人群,就必须符合人群的要求,开展内容多样的体育运动,适度考虑个别的需求。同时,可以利用体育健身来进行交际、休闲、保健等。这些也是社区体育活动的开展的有益补充。此外,社区体育活动的开展 也可以组织社区群众去观看例如:甲A足球,NBA篮球比赛,增强社区人们的社区观念和参与社区活动的主动性。还可以组织以家庭、楼层、小区为单位的小型对抗体育比赛,使社区活动更贴近人群,从而增强社区居民的团结,使社区居民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5】(孙淑惠.我国城市体育发展的有关问题探讨 成都体育学报)。

    4、加强社区对社区体育活动等组织管理,完善体育配套设施。根据《体育法》第四条"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部门或者本级人民政府授权的机构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体育工作"的规定,区(市辖区,不设区的即为市,下同)人民政府可授权街道办事处主管辖区社会体育工作和组织实施辖区体育活动,形成以市、区体育行政部门和街道办事处的分级管理体制,以及条块结合的组织网络.街道办事处应成立以街道办事处行政领导挂帅,辖区内各有关单位参加的社区体育组织。加大资金投入,完善体育设施,大力发展学区体育模式,充分利用学校的体育场馆和体育人才优势,开展体育活动,打破学校于社区的界限,这是的一种终身体育的最佳模式,作为社会体育和学校体育的结合点,对学校体育向社会体育转型也有积极的作用【6。

    5、培育社区体育人才,提高社区体育健身的专业水平和质量,避免走过场,甚至形式注意,但也注意跟竞技体育相区分。充分发挥体育工作者在社区体育发展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6、建立社区体育的产业化运作模式,使资金来源渠道多元化且稳定。社区体育的快速发展需要引进产业化经营体制,必须要与市场接轨,实行产业化经营。社区体育的发展能够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如旅游产业、餐饮业、服装业等。对于社区某些体育场馆设施应实行产业化经营,社区体育的组织应实行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自负盈亏。社区体育发展必须实行社区的事业单位与产业单位共存,福利经营与盈利经营相融合,有偿服务与无偿服务互补。社区体育的发展与社区整体建设融为一体,形成独特的社区体育文化,是社区体育发展的方向。

    7、积极引入社区中介机构,发挥其技术、人才、体育资源优势,为社区体育发展做出其应有的业绩,使之成为社区职能部门的好帮手,提供优质的服务和设备,为社区活动开展策划出满意的方案,使之成为社区职能部门的好帮手。不断提升社区体育健身的水平和质量。

    社区健身设施情况说明报告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