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发言稿
1.如何推进教育全域优质均衡发展发言材料
一是“提质量”。在人人都有学上之后,人们对教育公平的关注主要体现在教育质量上。促进均衡发展要把提升质量作为根本,更加注重教育的内涵发展。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学生从应试教育的重压下解放出来,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二是“缩差距”。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后,城乡、区域间发展不均衡上升为义务教育的主要矛盾之一。促进均衡发展,就要大力加强对农村和中西部地区义务教育发展的支持。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和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倾斜,尽快形成城乡同标准、一体化发展的格局。加大中央财政支持力度,完善对口支援制度,促进老少边穷地区义务教育发展。很多地方为此进行了积极探索,如成都积极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大力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广东省开展“千校扶千校”活动,组织发达地区1000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对口帮扶欠发达地区薄弱学校,收到良好效果。
三是“重配置”。合理配置资源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措施。陕西吴起县投入5亿多元统一全县建校标准,实现了办学条件均等化;安徽铜陵市鼓励教师跨校兼课、兼职,促进了高水平教师资源共享。要从硬件、软件等各方面促进区域内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取消设置重点校和重点班,统一学校公用经费和生均教育经费标准,加大薄弱学校改造力度。实行区域内教师和校长交流制度,加强薄弱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搭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
四是“建机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建立长效机制。要打破校际和城乡之间的分割,形成城乡和地区义务教育共同发展机制。认真总结一些地方探索的学区管理、集团化办学、农村九年一贯制、示范性高中和重点高中招生指标定向分配到初中等做法和经验,创新教育管理运行机制。强化督导评估,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和激励机制。
还应注意的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是“削峰填谷”搞平均主义,更不是一个模式办学,千篇一律、千校一面。在大力扶助薄弱学校的同时,要鼓励优质学校继续办出水平、办出特色。
2.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模式上,各省也呈现出不同的特色。
第一,部分省市采取扩展名校优质资源的方式。例如,浙江省以“公平、均衡、素质、质量、协调”十字方针为理念,以科学和谐发展为指导,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勇于探索创新,通过“名校集团化”、“一校两区”、乡村“中心校”等多种办学模式,通过城乡一体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强对薄弱学校的改造。
张天雪:《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践模式、路径与政策理路》,《教育发展研究》2010年第22期。通过政策倾斜、经费倾斜等杠杆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现。
而上海对郊区农村相对薄弱学校委托中心城区的品牌中小学进行管理。第二,部分地区通过制定、完善本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基本标准以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普遍把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作为当前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重点,如对校园校舍建设、师资配置等方面作出不同的量化要求。
天津市建立全市统一的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的办学标准,2010年已有一半学校通过达标验收,计划到2012年底每一所学校都达到市政府确定的现代化办学标准。陕西省加大投入,建设高标准的寄宿制学校,实现办学条件基本均衡。
辽宁建设了1000所农村九年一贯制标准化寄宿制学校,覆盖了每个乡镇。第三,部分省市将提高教师素质作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途径。
山西省将工作重点放在提升教师素质上。在加强有效教研工作中,引导和指导各地因地制宜,创新机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特别是在农村,积极建立“联片教研”制度,有效解决了农村地区教师素质较低、教育理念落后、学科结构不合理、教研活动不能有效组织等问题。
浙江省开展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研究制定了《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若干规定》,建立了全员覆盖的教师培训制度,突出教师的自主选择性和培训机构的竞争性,准备以5年为一个周期,以专业发展为重点,对中小学校校长和教师进行全员培训。部分地区还将区域内教师支教、教师交流等政策制度化,引导教师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
如福建省组织县域内教师在城镇学校和农村学校之间合理流动。安徽省合肥市教育主管部门规定教师任教满6年的必须轮岗,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第四,部分省市将规范办学行为作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抓手。规范办学行为,是长期以来备受关注的问题。
一些省市出台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缓解城市择校问题等政策措施,一些不符合素质教育要求、违背教育规律的问题正在逐步得到纠正。山西、甘肃等省份均衡分配示范性高中招生名额以保证教育公平,解决“择校”问题。
山西省继续实行和完善普通高中招生名额按比例分配到初中学校的改革措施,将当地优质高中60%以上的招生名额分配到普通初中学校,指标分配要与初中办学水平挂钩。同时,公办普通高中招收择校生必须严格执行限人数、限分数、限钱数的“三限”政策;招生范围由市教育行政部门严格限定,不得跨市招生。
浙江、江苏、河南、四川、重庆、贵州、宁夏、新疆、内蒙古等地以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为突破口,科学安排作息时间,努力确保学生睡眠时间和体育锻炼时间。山东省构建起“政府主导、规范管理、课程带动、评价引领、督导保障”的素质教育运行模式。
第五,许多地方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对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重庆市将义务教育标准化完成率作为考核区县党政班子实绩的重要指标。
北京、辽宁、陕西、河南、江苏、四川、广西等地建立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表彰奖励制度。2011年,晋中市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要求,借鉴省内外先进经验,制订了“四化两改”工作方案,即“办学条件标准化、教师交流制度化、学校管理规范化、教育教学信息化和改造薄弱学校,改革招生制度”,特别是把义务教育干部、教师交流制度化作为解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的根本性措施,以此推进区域内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湖北省启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行动计划,以县域为单位实施学校标准化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等工程。
3.怎样写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汇报材料
(一)办学条件均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硬件设施设备均达到省定标准,生均教学设备值大致相当,均能共享数字化优质教育资源,农村中小学全部建成塑胶田径场。学校布局合理,保证学校改造、扩建、新建用地。学校规模适度,实行标准班额办学;学校办学环境安全稳定,校舍抗震标准达标。
(二)师资队伍均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师生比均达到省定标准;教师学科结构合理,满足课程教学需要;专任教师高一层次学历比例、中高级职称教师及骨干教师比例在校际之间大致相当。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制度健全。建立促进教师主动发展的机制,教师工资全额纳入财政保障范围,教师培训经费支出不低于教师工资总额的1.5%,学校年度公用经费总额中用于教师培训的部分不低于5%。
(三)教育质量均衡。深化课程改革,规范办学行为,实施素质教育,义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生学业合格率均达95%以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达90%以上。
(四)管理水平均衡。坚持依法治校,规范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学校评估考核体系。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校园文化建设不断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均有自己明显的特色。学校与社区、社会、家庭之间的联系密切,学生、家长、社会对学校的满意度达到85%以上。
4.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致家长的一封信回执怎么写
尊敬的家长朋友:你们好! 目前,我市中小学正在迎接浙江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检查,为了进一步加大宣传工作力度,提高全社会对该项工作的知晓率,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更好地推进全市教育均衡发展,现将有关情况向您汇报如下: 一、什么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是使区域内义务教育阶段的各级学校在办学经费投入、硬件设施、师资配置、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等方面大体上处于一个相对基本均衡的状态,与义务教育的公共性、普及性和基础性相适应,为人人享有公平、公正地接受义务教育提供充足的保证。
二、我市义务教育发展成就有哪些? 1.让适龄少儿受教育机会均等。近年来,我市所有施教区内学生实行免费免试就近入学,任何学校不得采取笔试、面试等形式选拔学生,不搞重点班、特长班,确保生源配置均衡。
同时,逐年提高优质普通高中招生名额分配到全市各初中的比例,并实行平行志愿一次性录取,不再补录。我市成为温州市最早实现“零择校”的县市之一。
2.完善新居民子女“同城待遇”政策,确保47842名新居民就近入学,新居民在公办学校就读率达98.5%。将关爱留守儿童列为民生工程的重要内容,对农村学生资助达801.1万多元,惠及3.5万人次,确保所有适龄儿童少年不因生活困难而辍学,全面实现受教育机会均等。
我市还将东山特殊教育学校升级为市特殊教育学校,成立指导中心,建设随班就读资源教室6个,建成试点学校5所,建立随班就读保障体系。 3.让每所学校办学条件达标。
近年来,我市实施了农村优美校园工程。改善镇街中心学校办学条件,扩建镇街及农村新社区中心学校,积极改造农村薄弱学校,把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向全市相对薄弱城郊区和山区学校倾斜。
2013年安排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教学仪器设备、集团学校建设和特色教育等专项经费13050万元(其中农村学校占70%)。 4.安全示范校建设逐步推进。
投入1800多万元,使全市学校“三防”(人防、物防、技防)建设全部到位,目前全市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00%创建成“平安校园”;在全省首创开设“81890”学生心理热线,广泛设立中小学心理健康辅导站。 5.城乡学校教师配置优化。
保证中小学教师的平均工资高于公务员平均工资,消除城乡、校际之间教师收入差距,并积极实施农村学校教师特殊津贴制,评先评优职评等推荐指标适当向师资相对薄弱学校倾斜。不断完善“阳光”招录新教师制度,确保首先满足缺编缺科的 农村学校,并签订不少于4年的农村教育服务期,近3年公开招录高校毕业生833名,优先选聘34名,现我市教师配备率达到97%,基本满足各类学校的学科教学需求。
6.打造优质学校品牌。从2011年开始,先后创办5所义务教育集团学校,扩大了优质教育辐射作用。
启动校园文化建设实施工程,至今已有73所学校被评为市校园文化先进单位。加快形成“一校一品牌”的特色发展格局,提出每年创建20所市级以上特色品牌学校的目标,现全市已有104所中小学被评为体育、艺术、科技等方面特色项目学校。
7.培养高素质教育团队。2011年开始,创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新教师跟岗锻炼制;积极实施教师学科素养提升行动计划;打造农村精干教育干部队伍,破格提拔年轻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任职或挂职锻炼,面向全市创办“中青年教育干部培训班”,选派优秀农村教育干部参与省、温州市名校长提高班培训。
8.加大优质资源共享。启动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转创评估,现全市已创建121所,创建率达到65.5%。
完成教育城域网改造工程,全市信息化学校达标率达到82%,创建实验、图书、音体美等标准化功能室共计280个,数字化校园7所,各项创建量居温州市之首。 三、我校基本情况 我校创建于1928年,是一所六年制非寄宿公立小学,2011年通过“瑞安市办学水平AAA级学校”的验收。
近年来,学校先后荣获“温州市文明学校”、“温州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 温州市首批农村小学教学规范达标优秀学校” 、“温州市第八轮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达标学校”等荣誉称号。学校现有2个校区,本校和坑源校区,学生1764人,专任教师78人,高一级学历教师比例达91%,其中中学高级职称1人,小教高级职称46人;省级以上先进2人、温州市瑞安市优秀教师28人;温州学科骨干教师1人,瑞安市“教坛新秀”3人;有校园网络系统,配有电脑248台,生机比为7:1,教学多媒体45套;图书35629册,生均20.2册;数学、科学、音体美专用器材均达省评估标准。
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优质教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美好前景鼓舞人心。家长朋友,我们坚信通过您的理解配合、师生的奋力拼搏、全社会的关心支持,瑞安教育的明天会更加美好!感谢您对学校工作的一贯支持!同时您如果发现我们工作的疏漏或者有好的建议和意见,请您如实告诉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正和完善。
再一次感谢您的参与。
5.如何看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我认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的政策含义至少包括以下几个层面:
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是一个有底线的标准范畴。义务教育是公共产品,是国家依法统一实施、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所有学校的资源配置都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底线标准,低于标准的均衡不是国家追求的发展目标。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的底线标准有两个维度:一是绝对标准维度,即义务教育学校建设与学校服务质量要达到最低标准,它是义务教育发展提出的本质要求。这里又包括两个方面:从政府对学校的资源配置上看,要保障城乡义务教育阶段每一所学校的办学条件和资源配置都达到国家最低限度的标准;从学校对学生的教育服务上看,要保障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开齐、开足课程,减轻过重课业负担,教育质量都达到国家规定的最低要求,使初中生辍学率、学校的班级规模等控制在国家规定的范围之内。二是相对标准维度,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系数要达到最低标准,它是义务教育发展对横向差距的容忍度要求。这里又包括三个方面:校际办学条件和资源配置差距不能超过一定限度;校际教育质量差距不能超过一定限度;不同群体,如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随迁或留守)、残疾儿童、贫困家庭学生、孤儿、流浪儿童等不同学生群体之间的教育获得机会不能超过一定限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在实现与参照这两个标准基础上不断提高与追求卓越的过程。
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是一个横向的比较概念。比较的参照对象不同,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的实现层次也不一样。从政策操作的意义上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比较层次有五个:一是校域空间内的群体均衡发展,它涵盖了性别、民族、宗教、阶层、身份、残障等不同群体之间的均衡发展。二是县(区)域空间内的校际均衡发展,它涵盖了不同群体之间、不同学校之间的均衡发展。当前,城乡学校之间在办学条件、资源配置、教育质量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村小和教学点在软、硬件条件上均存在明显不足,应该成为未来基本均衡的战略重点。三是地(市)域空间内的县际均衡发展,它涵盖了不同群体之间、不同学校之间及县际的均衡发展。虽然县域内部的差距依然存在,但区县之间的差距问题成为新的被关注的焦点。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有的县人均教师绩效工资只有1.8万元,而同一地级市内的其他区县却高达6万多元,后者是前者的3倍多。前三个层次应该是到2020年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的核心内涵。此外,还有两个层次是深度均衡的要求,一是省(市)域空间内的市际均衡发展,它涵盖了不同群体、学校、县、地市之间的均衡发展;二是国家空间内的省际均衡发展,它涵盖了不同群体、学校、县、地市、省份之间的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采取的就是由小到大、区域推进的策略。
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在不同发展时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侧重点是不同的。从2010年到2020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初步均衡,二是基本均衡。在初步均衡发展阶段,政府对学校的教育资源配置均衡是重点。到了基本均衡发展阶段,在教育资源配置均衡空间不断扩大的同时,重点应逐步转到学校对学生的教育服务质量均衡上来。在2010年至2015年的初步均衡阶段,各级政府应力求在县(区)域内达到学校教育资源配置的均衡,包括教师资源、教育经费、学校标准化建设等,其中教师资源配置均衡是重点。在2016年至2020年的基本均衡阶段,各级政府应保证学校资源配置均衡扩大到省域空间内的同时,在县域已实现资源配置均衡的基础上,将重点转向教育质量的提高,以学校为单位,面向全体学生,提供基本均衡的教育服务。当然,资源配置和质量提升之间并不是矛盾的,两者可以同时兼得。不仅如此,基本均衡的战略重点开始转向学校的特色化发展和向学生提供适合其个性特点的教育。
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关键在于体制机制的创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最大障碍是体制机制障碍。当前,许多地区仍然存在着公办民助式的学校,这些学校的教师一方面享受政府发放的工资,另一方面又在向学生家长收费。还有一些地区,城镇教师工资总额远远高于农村教师,从而导致边远艰苦农村学校难以吸引优秀教师和优秀师范大学毕业生从教。农村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不达标,城镇学校却在高标准地配置办学条件,等等。可见,义务教育要实现由“初步均衡”向“基本均衡”的全面推进,必须以相应体制机制改革为保障。
6.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模式上,各省也呈现出不同的特色。
第一,部分省市采取扩展名校优质资源的方式。例如,浙江省以“公平、均衡、素质、质量、协调”十字方针为理念,以科学和谐发展为指导,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勇于探索创新,通过“名校集团化”、“一校两区”、乡村“中心校”等多种办学模式,通过城乡一体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强对薄弱学校的改造。张天雪:《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践模式、路径与政策理路》,《教育发展研究》2010年第22期。通过政策倾斜、经费倾斜等杠杆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现。而上海对郊区农村相对薄弱学校委托中心城区的品牌中小学进行管理。
第二,部分地区通过制定、完善本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基本标准以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普遍把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作为当前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重点,如对校园校舍建设、师资配置等方面作出不同的量化要求。
天津市建立全市统一的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的办学标准,2010年已有一半学校通过达标验收,计划到2012年底每一所学校都达到市政府确定的现代化办学标准。陕西省加大投入,建设高标准的寄宿制学校,实现办学条件基本均衡。辽宁建设了1000所农村九年一贯制标准化寄宿制学校,覆盖了每个乡镇。
第三,部分省市将提高教师素质作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途径。
山西省将工作重点放在提升教师素质上。在加强有效教研工作中,引导和指导各地因地制宜,创新机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特别是在农村,积极建立“联片教研”制度,有效解决了农村地区教师素质较低、教育理念落后、学科结构不合理、教研活动不能有效组织等问题。浙江省开展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研究制定了《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若干规定》,建立了全员覆盖的教师培训制度,突出教师的自主选择性和培训机构的竞争性,准备以5年为一个周期,以专业发展为重点,对中小学校校长和教师进行全员培训。
部分地区还将区域内教师支教、教师交流等政策制度化,引导教师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如福建省组织县域内教师在城镇学校和农村学校之间合理流动。安徽省合肥市教育主管部门规定教师任教满6年的必须轮岗,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第四,部分省市将规范办学行为作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抓手。
规范办学行为,是长期以来备受关注的问题。一些省市出台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缓解城市择校问题等政策措施,一些不符合素质教育要求、违背教育规律的问题正在逐步得到纠正。山西、甘肃等省份均衡分配示范性高中招生名额以保证教育公平,解决“择校”问题。山西省继续实行和完善普通高中招生名额按比例分配到初中学校的改革措施,将当地优质高中60%以上的招生名额分配到普通初中学校,指标分配要与初中办学水平挂钩。同时,公办普通高中招收择校生必须严格执行限人数、限分数、限钱数的“三限”政策;招生范围由市教育行政部门严格限定,不得跨市招生。浙江、江苏、河南、四川、重庆、贵州、宁夏、新疆、内蒙古等地以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为突破口,科学安排作息时间,努力确保学生睡眠时间和体育锻炼时间。山东省构建起“政府主导、规范管理、课程带动、评价引领、督导保障”的素质教育运行模式。
第五,许多地方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对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
重庆市将义务教育标准化完成率作为考核区县党政班子实绩的重要指标。北京、辽宁、陕西、河南、江苏、四川、广西等地建立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表彰奖励制度。2011年,晋中市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要求,借鉴省内外先进经验,制订了“四化两改”工作方案,即“办学条件标准化、教师交流制度化、学校管理规范化、教育教学信息化和改造薄弱学校,改革招生制度”,特别是把义务教育干部、教师交流制度化作为解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的根本性措施,以此推进区域内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湖北省启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行动计划,以县域为单位实施学校标准化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等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