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文化差异演讲稿
1.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演讲稿
语言蕴涵着文化。
语言是文化的镜子,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该民族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及风俗习惯等文化侧面。如果不了解外国人的生活方式,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给予足够的重视,跨文化交际就无法顺利进行下去。
不同的文化孕育了不同的价值观、道德观,形成了鲜明差异的社会关系、民情风俗。西方文化主张个人荣誉、自我中心、创新精神和个性自由,而中国文化是群体文化,主张谦虚谨慎、关心他人、助人为乐、无私奉献、中庸之道和团结协作;西方人平等意识较强、家庭结构简单,由父母以及未成年子女组成核心家庭;而中国人等级观念较强,家庭结构较复杂,传统的幸福家庭多为三代同堂或四代同堂等。
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文化障碍而导致的信息误解,甚至伤害对方的现象屡见不鲜。有时善意的言谈会使对方尴尬无比,礼貌的举止会被误解为荒诞粗俗。
在中国,对别人的健康状况表示关心是有教养、有礼貌的表现。但对西方人的健康表示关心,就不能按中国的传统方式了。
一个中国学生得知其美籍教师生病后,会关切地说“You should go to see a doctor! (你应该到医院看看)”。不料,这句体贴的话反而使这位教师很不高兴。
因为在这位教师看来,有病看医生这种简单的事情连小孩都知道,用不着任何人来指教。如果就某种小事给人以忠告,那显然是对其能力的怀疑,从而大大伤害其自尊心。
中国人在饭桌上的热情好客经常被西方人误解为不文明的行为。因西方人认为:客人吃多吃少完全由自己决定,用不着主人为他加菜添酒;而且饮食过量是极不体面的事情,因此客人吃饭后,主人不必劝他再吃。
一位美国客人看到中国主人不断地给他挟菜,很不安,事后他抱怨说“主人把我当猪一样看待”。中国人路遇熟人时,往往会无所顾忌地说:“啊呀,老兄,你近来又发福了!”或者以关切的口吻说: “老兄,你又瘦了, 要注意身体啊!” 而西方人若听你说“You are fat.”或“You are thin.”,即使比较熟悉,也会感到尴尬和难以作答。
从以上例子不难看出:文化障碍的确会影响跨文化交际。西方文化在许多方面与中国文化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一、价值观与道德标准的差异1、个人荣誉感与谦虚谨慎 西方人崇拜个人奋斗,尤其为个人取得的成就自豪,从来不掩饰自己的自信心、荣誉感以及在获得成就后的狂喜。相反,中国文化不主张炫耀个人荣誉,而是提倡谦虚。
中国人反对王婆卖瓜式的自吹自擂,然而中国式的自我谦虚或自我否定却常常使西方人大为不满。“这是应该的”、“我自己没做什么,都是大家的功劳”或“不行,不行!差远啦”等中国式的谦虚,在西方人看来,不仅否定了自己,还否定了赞扬者的鉴赏力。
这种中国式的谦虚在资本主义的竞争市场是行不通的。2、自我中心与无私奉献 西方人自我中心意识和独立意识很强, 主要表现在:(1)自己为自己负责。
在弱肉强食的社会,每个人生存方式及生存质量都取决于自己的能力。因此,每个人都必须自我奋斗,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
(2)不习惯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不过问他人的事情。(3)正由于以上两点,主动帮助别人或接受别人帮助在西方常常是令人难堪的事。
因为接受帮助只能证明自己无能,而主动帮助别人会被认为是干涉别人私事。中国人的行为准则是“我对他人,对社会是否有用”,个人的价值是在奉献中体现出来的。
中国文化推崇一种高尚的情操———无私奉献。在中国,主动关心他人,给人以无微不至的体贴是一种美德,因此,中国人不论别人的大事小事,家事私事都愿主动关心,而这在西方会被视为“多管闲事”。
3、创新精神与中庸之道 西方文化鼓励人民开拓创新,做一番前人未做过的、杰出超凡的事业。而传统的中国文化则要求人们不偏不倚,走中庸之道,中国人不善于预见未来的危险性,保持和谐。
4、个性自由与团结协作 西方人十分珍视个人自由,喜欢随心所欲,独往独行,不愿受限制。中国文化则更多地强调集体主义,主张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主张同甘共苦,团结合作,步调一致。
二、社会关系的差别1、平等意识与等级观念 西方人平等意识较强,无论贫富,人人都会尊重自己,不允许别人侵犯自己的权利。同时人人都能充分地尊重他人。
在美国,很少人以自己显赫的家庭背景为荣,也很少人以自己贫寒出身为耻,因他们都知道,只要自己努力一定能取得成功的。正如美国一句流行的谚语所言: “只要努力,牛仔也能当总统。”
新中国虽已建立近五十年,但传统的君臣、父子等级观念在中国人的头脑中仍根深蒂固。父亲在儿子的眼中、教师在学生的眼中有着绝对的权威,家庭背景在人的成长中仍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中国人重视传统的观念,论资排辈,等级森严。而在英美国家,论辈简单含混,界限不清。
中国人对比自己年长的人根据不同的身份和地位分别给予不同的称号。西方国家没有这个习惯。
2、核心家庭与几代同堂 美国式的家庭结构比较简单:父母以及未成年孩子,称之为核心家庭。子女一旦结婚,就得搬出去住,经济上也必须独立,父母没有义务资助子女。
这种作法给年青人提供最大限度的自由,并培养其独立生活的能力,但同。
2.如何正确对待中西文化的1000字作文
中国人自90年代以来,突然对过洋节很感兴趣,国外的情人节、愚人节、风情节、感恩节、母亲节等等,年年十分红火,而对本国的传统节日如寒日节、元宵节、端午节、七夕节、重阳节等却反倒渐渐冷淡.“洋节”盛行,土节“遇冷”,过洋节究竟好不好? 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郑丹丹认为,圣诞节等洋节日的盛行发生于全球化或者西方文明在全世界渗透的背景之下,是不同文明交融的结果.过洋节往往是个体身份建构的手段.因为西方文明的强势地位,过洋节日可能被贴上有品位、时尚、时髦等标签.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种文化霸权. 着名作家流沙河感叹地说道,传统节日目前处境尴尬,而洋节却备受推崇,每逢洋节,那种喧嚣让人瞠目结舌.而每逢端午、重阳、中秋,却相当冷清,让人痛心疾首. 两种节日也是两种文化的挑战,城市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西方节日好象略占上风.我们恐惧的不是西方文化的入侵,每一个文化的进步都是建立在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的基础之上,怕的是人们屏弃传统文化,思想完全被外来文化占据. 知名学者魏明伦表示,传统节日的冷清可以看成是民族文化的一种断裂,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复杂.但无论如何,国人不应该眼睁睁看着传统节日从我们生活中消失. 面对国人冷落传统节日,追捧西方节日的现象,很多人禁不住发出了这样的疑问: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怎么了?善良智慧的中国人民怎么了?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怎么了?到底该怎样看待中西文化交流?中国人该不该钟情于西洋节日?我们该如何来保护传统节日呢? 从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改革开放政策,我国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动荡.大量的西方文化涌入中国,大量的“洋货”充斥中国市场.西方的各种宗教信仰以及人文冲击着国人的眼球.新鲜事物的刺激,造成人们多其越来越盲目,反而造成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忽视. 圣诞节等西方节日越来越火,而我们的中国传统节日像春节、中秋节等,它们的味道却一年比一年平淡.西洋文化在中国已由微风细雨演变成狂风骤雨,最为直接和集中的体现,莫过于圣诞节在中国的悄然兴起与日趋流行.年轻人对洋节是有选择性的,喜欢过的主要是圣诞节、情人节、母亲节、父亲节等,为的是增进朋友之间、亲人之间的友情、爱情和亲情.喜欢过洋节并没有什么不好,但如果因此而疏远自己的传统节日就太可悲了.传统节日在中国人的观念里越来越淡,除了商家、媒体制造出来的那点嚎头外,似乎春节的一切都流于形式.让人奇怪的是生活在西方世界的黄皮肤中华子孙对祖宗遗留下的节日且非常重视与本土江河日下的状况成明显对比,这对我们这个民族是个莫大的讽刺和悲哀! 恐惧的不是西方文化的入侵,每一个文化的进步都是建立在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的基础之上,创怕的是人们屏弃传统文化,思想完全被外来文化占据.传统节日的冷清可以看成是民族文化的一种断裂,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复杂.但无论如何,国人不应该眼睁睁看着传统节日从我们生活中消失. 中华文化本来就是一个在不断融合中产生的文化,所以文化的包容性是中华文化的一大特点.举个例子,外国有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很少有国家境内流行着数种宗教而不发生冲突.中国就不一样,境内有佛教,天主教,道教,并且教派也不是单一的,就拿佛教来说,既有禅宗又有密宗,但中国就没有出现教派冲突.还有,中国人信仰也有很大的包容性,即信菩萨又信神仙,信仰的杂糅一个很明显的证据就是《西游记》里道教神仙系统与佛教神仙系统的交流.这在外国的文学作品里是极其少见的.所以包容性使中华文化最大的特点.所以我认为,面对滚滚而来的洋流,我们应该包容接受,但是我们也不能忘记我们自己富有特色的传统文化,在保存传统文化和对待西洋文化上,日本人就做的非常好,因此我们应该像日本学习如何保护本国的传统文化.近些年来,韩国利用中国对传统文化的忽视,将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申报为韩国的文化遗产,这对中国人民来说是一个极大的耻辱,所以我们在接受洋文化时不能舍本逐末,让我们五千年灿烂的文化在我们手里旁落他家.振兴民族文化才是我们现在最大的责任所在.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天人合一的自然观,舍己利他的群体观,重义轻利的义利观,以和为贵的人际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文化价值和人文精神.在西方思潮的冲击下,我们需要坚持中华民族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观,校正媚外的弱势心态;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越具有民族特点的就越具有价值和生命力,越能走向世界.因此,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是抵御西方文化霸权的最有力武器. 过去先辈们提倡“师夷长技以制夷”,然后又有“师夷长技以自强”之说.这一转变其实已经暗含着我们应该先做好自己,再去抵御外来侵害.今天的中国电视市场,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美剧、日剧、韩剧等的冲击.但这不见得是一件坏事,因为没有竞争就没有进步.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向好的学习,抛弃不好的.作为大学生,我们能做的事情其实也一样.如今看外国电视剧是一种吸收和了解文化的方式,通过这种语言加画面的传播,我们得到了心理上的交流,并且我们可。
3.演讲稿,中西文化的差异,大约800字,可以发图片,急
中西方文化差异演讲稿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中西方经济贸易交流的增多,中西方文化也开始更加剧烈的碰撞、交织。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成了现代许多专家研究的对象,而在日常生活中的我们的老百姓,也耳濡目染的接触到了外来文化,并且,外来文化正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那么,中西方文化到底有什么样的差异呢?下面,让我们来一起来看一看。
(1)在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中国注重天人合一,西方文化强调征服和改造自然. 肖尚军的《传统文化概要》(2006.12)中指出,中国文化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即“天人合一”,西方文化则强调人对自然的征服与改造,即征服自然。《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梁濑溟1999.7.1)中指出,在方法上,中国人注重抽象和虚的意味,“往往拿这抽象玄学的推理应用到属经验知识的具体问题”,所以中国传统不具有西方征服自然、科学方法、民主精神之异彩。
(2)在对待家庭问题上。中国强调家族和整体利益,而西方追求个人利益与尊严. 在《传统文化概要》里,中国文化强调“家族本位”,突出国家和家族的整体利益。西方文化则奉行“个人本位”,以自我为中心,注重个人的人格与尊严。未来之舟编著的《礼仪培训手册》(2009.8)中指出,我们一直以谦虚为美德,不论是对于自己的能力还是成绩,总是喜欢自谦。外国人非常注重个人隐私权,日常交谈中,一般不会涉及对方的“私人问题”。而我国的个人隐私观念比较淡薄。特别是在亲朋好友之间,大家喜欢不分你我,共同分享对方的私人生活。长者往往可以随意问及晚辈的私人生活,以显示关心。在万艺玲所著的《汉语词汇教程》(2000.1)中,特有词语显示了此方面的差异,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称谓系统,称谓语从一个侧面反映着各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国有着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历史,封建的宗法、家庭、伦理等观念具体反映在汉民族的家庭、亲戚的称谓关系上。而西方对家庭亲戚的称谓只有aunt和uncle两种,由此可见东西方家族观念的差异.
(3)在对待民族关系问题上。中国历史上基本奉行以和为贵的政策,西方人则有征服天下的野心.
中国文化奉行的是“亲仁善邻”和“协和万邦”,而西方则奉行“征服天下”。在徐言行所著的《中西文化比较》(2007.9)一书中,指出中国文化中庸和平和西方文化崇力尚争的特点,中国人注重节制、追求和谐与平稳的文化性格和西方人鼓励竞争、追求功利、崇尚力量和进取的价值目标。《中国文化概论》(檀江林2009.12)指出:对民族关系问题的处理原则上,中国的原则是亲仁善邻、协和万邦、顺俗施化、以德怀远,西方民族的原则是以武力征服天下。
中西方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得差异更突出。
中西方在饮食上有很多差异。就说说早餐吧,在西方,典型的欧洲大陆早餐包括吐丝面包,各式维也纳甜面包,牛角面包,黄油,果酱,茶和咖啡,美式早餐要丰盛的多,除了以上的食物外,还包括煎的培根,香肠,土豆,煎蛋,麦片,牛奶,水果或果汁。而中国人早餐则吃炒米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