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范文 > 范文
  • 古诗评语6

    1.诗歌带评语大全

    1.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 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 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 行乐须及春. 我歌 月 徘徊, 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 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 相期邈云汉. 赏析 篇描写月下独酌情景.月下独酌,本是寂寞的,但诗人却运用丰富的想像,把月 亮和自己的身影凑合成了所谓的「三人」.又从「花」字想到「春」字,从 「酌」到「歌」、「舞」,把寂寞的环境渲染得十分热闹,不仅笔墨传神,更重 要的是表达了诗人善自排遣寂寞的旷达不羁的个性和情感.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诗人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以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这种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维所形成的巨大的特点之一和优点之一. 说简单点就是依依不舍的心情 3.关山月 作者: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作品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的风光,戍卒的遭遇,更深一层转入戍卒与思妇两地相思的痛苦.开头的描绘都是为后面作渲染和铺垫,而侧重写望月引起的情思. “关山月”是乐府旧题.《乐府古题要解》:“‘关山月’,伤离别也.”李白的这首诗,在内容上继承了古乐府,但又有极大的提高. 开头四句,可以说是一幅包含着关、山、月三种因素在内的辽阔的边塞图景.我们在一般文学作品里,常常看到“月出东海”或“月出东山”一类描写,而天山在我国西部,似乎应该是月落的地方,何以说“明月出天山”呢?原来这是就征人角度说的.征人戍守在天山之西,回首东望,所看到的是明月从天山升起的景象.天山虽然不靠海,但横亘在山上的云海则是有的.诗人把似乎是在人们印象中只有大海上空才更常见的云月苍茫的景象,与雄浑磅礴的天山组合到一起,显得新鲜而壮观.这样的境界,在一般才力薄弱的诗人面前,也许难乎为继,但李白有的是笔力.接下去“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范围比前两句更为广阔.宋代的杨齐贤,好象唯恐“几万里”出问题,说是:“天山至玉门关不为太远,而曰几万里者,以月如出于天山耳,非以天山为度也.”用想象中的明月与玉门关的距离来解释“几万里”,看起来似乎稳妥了,但李白是讲“长风”之长,并未说到明月与地球的距离.其实,这两句仍然是从征戍者角度而言的,士卒们身在西北边疆,月光下伫立遥望故园时,但觉长风浩浩,似掠过几万里中原国土,横度玉门关而来.如果联系李白《子夜吴歌》中“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来进行理解,诗的意蕴就更清楚了.这样,连同上面的描写,便以长风、明月、天山、玉门关为特征,构成一幅万里边塞图.这里表面上似乎只是写了自然景象,但只要设身处地体会这是征人东望所见,那种怀念乡土的情绪就很容易感觉到了.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这是在前四句广阔的边塞自然图景上,迭印出征战的景象.下,指出兵.汉高祖刘邦领兵征匈奴,曾被匈奴在白登山(今山西大同市西)围困了七天.而青海湾一带,则是唐军与吐蕃连年征战之地.这种历代无休止的战争,使得从来出征的战士,几乎见不到有人生还故乡.这四句在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描写的对象由边塞过渡到战争,由战争过渡到征戍者.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战士们望着边地的景象,思念家乡,脸上多现出愁苦的颜色,他们推想自家高楼上的妻子,在此苍茫月夜,叹息之声当是不会停止的.“望边色”三个字在李白笔下似乎只是漫不经心地写出,但却把以上那幅万里边塞图和征战的景象,跟“戍客”紧紧连系起来了.所见的景象如此,所思亦自是广阔而渺远.战士们想象中的高楼思妇的情思和他们的叹息,在那样一个广阔背景的衬托下,也就显得格外深沉了. 诗人放眼于古来边塞上的漫无休止的民族冲突,揭示了战争所造成的巨大牺牲和给无数征人及其家属所带来的痛苦,但对战争并没有作单纯的谴责或歌颂,诗人象是沉思着一代代人为它所支付的沉重的代价!在这样的矛盾面前,诗人,征人,乃至读者,很容易激起一种渴望.这种渴望,诗中没有直接说出,但类似“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战城南》)的想法,是读者在读这篇作品时很容易产生的. 离人思妇之情,在一般诗人笔下,往往写得纤弱和过于愁苦,与之相应,境界也往往狭窄.但李白却用“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的万里边塞图景来引发这种感情.这只有胸襟如李白这样浩渺的人,才会如此下笔.明代胡应麟评论说: “浑雄之中,多少闲雅.”如果把“闲雅”理解为不局促于一时一事,是带着一种更为广远、沉静的思索,那么,他的评语是很恰当的.用广阔的空间和时间做背景,并在这样的思索中,把眼前的思乡离别之情融合进去,从而展开更深远的意境,这是其他一些诗人所难以企及的。

    2.古诗点评

    王维《山中送别》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赏析】:这首《山中送别》诗,不写离亭饯别的情景,而是匠心别运,选取了与一般送别诗全然不同的下笔着墨之点。诗的首句“山中相送罢”,在一开头就告诉读者相送已罢,把送行时的话别场面、惜别情怀,用一个看似毫无感情色彩的“罢”字一笔带过。

    这里,从相送到送罢,跳越了一段时间。而次句从白昼送走行人一下子写到“日暮掩柴扉”,则又跳越了一段更长的时间。

    在这段时间内,送行者的所感所想是什么呢?诗人在把生活剪接入诗篇时,剪去了这一切,都当作暗场处理了。对离别有体验的人都知道,行人将去的片刻固然令人黯然魂消,但一种寂寞之感、怅惘之情往往在别后当天的日暮时会变得更浓重、更稠密。

    在这离愁别恨最难排遣的时刻,要写的东西也定必是千头万绪的;可是,诗只写了一个“掩柴扉”的举动。这是山居的人每天到日暮时都要做的极其平常的事情,看似与白昼送别并无关连。

    而诗人却把这本来互不关连的两件事连在了一起,使这本来天天重复的行动显示出与往日不同的意味,从而寓别情于行间,见离愁于字里。读者自会从其中看到诗中人的寂寞神态、怅惘心情;同时也会想:继日暮而来的是黑夜,在柴门关闭后又将何以打发这漫漫长夜呢?这句外留下的空白,更是使人低回想象于无穷的。

    诗的三、四两句“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从《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句化来。

    但赋是因游子久去而叹其不归,这两句诗则在与行人分手的当天就惟恐其久去不归。唐汝询在《唐诗解》中概括这首诗的内容为:“扉掩于暮,居人之离思方深;草绿有时,行人之归期难必。”

    而“归期难必”,正是“离思方深”的一个原因。“归不归”,作为一句问话,照说应当在相别之际向行人提出,这里却让它在行人已去、日暮掩扉之时才浮上居人的心头,成了一个并没有问出口的悬念。

    这样,所写的就不是一句送别时照例要讲的话,而是“相送罢”后内心深情的流露,说明诗中人一直到日暮还为离思所笼罩,虽然刚刚分手,已盼其早日归来,又怕其久不归来了。前面说,从相送到送罢,从“相送罢”到“掩柴扉”,中间跳越了两段时间;这里,在送别当天的日暮时就想到来年的春草绿,而问那时归不归,这又是从当前跳到未来,跳越的时间就更长了。

    王维善于从生活中拾取看似平凡的素材,运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来显示深厚、真挚的感情,往往味外有味,令人神远。这首《山中送别》诗就是这样。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1]。此地一为别[2],孤蓬万里征[3]。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4]。

    赏析这是一首情意深长的送别诗,作者通过送别环境的刻画、气氛的渲染,表达出依依惜别之意。首联点出告别的地点。

    诗人和友人并肩缓辔来到城外,举首远望,只见一抹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一湾清澄的流水绕城东潺潺而过。这是写景,但景中含情。

    那抹淡远的青山可望而不可及,引出一缕怅惘之意,暗透出诗人对眼前离别的无可奈何;而那湾绕城的流水似乎又象征着绵绵离情,潺潺不绝。这一联“青山”对“白水”,“北郭”对“东城”,对得很工整,而且“青”“白”相映,使整个画面色彩清丽。

    “横”字写青山的静,“绕”字写白水的动,也相当准确。接下去两句写情。

    诗人借孤蓬来比喻友人的漂泊生涯,说:此地一别,离人就要象那随风飞舞的蓬草,飘到万里之外去了。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关心,写得流畅自然,感情真挚。

    颈联“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大笔挥洒出分别时的寥阔背景:天边一片白云飘然而去,一轮红日正向着地平线徐徐而下。此时此景,更令人感到离别的凄凉痛苦,难舍难分。

    这两句“浮云”对“落日”,“游子意”对“故人情”,也对得很工整,切景切题。诗人不仅是写景,而且还巧妙地用“浮云”来比喻友人,他就象天边的浮云,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谁知道他会飘泊到何处呢?无限关切之意自然溢出。

    而那一轮西沉的红日落得那么徐缓,恋恋不舍地把最后的光线投向青山白水,仿佛不忍遽然离开。而这正是诗人此刻心情的象征啊!结尾两句写离别时的场景。

    诗人和友人马上挥手告别,频频致意;那两匹马似乎和主人的心意相通,不时萧萧长鸣。诗人虽然没有直接说离别的感觉,然而马尚且不耐离情的凄苦,扬鬃哀嘶,人何以堪!这首诗写得自然明快,感情热诚。

    诗中青翠的山峦,清澄的流水,火红的落日,洁白的浮云,再加上班马长鸣,组成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画面,画面中流荡着无限温馨的情意,感人肺腑。注释[1]郭:外城.[2]为别:作别。

    [3]孤蓬;一名飞蓬,枯后根断,常随风飞旋。万里征:万里行。

    [4]萧萧:马鸣声。班:分别。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品赏析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一种主题。古代交通不便,一旦分离,再会难期,就连通信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所以在这些送别或留别的诗里,难免染上凄凉、伤感的色彩。江淹《别赋。

    3.诗歌带评语大全

    1.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 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 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 行乐须及春. 我歌 月 徘徊, 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 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 相期邈云汉. 赏析 篇描写月下独酌情景.月下独酌,本是寂寞的,但诗人却运用丰富的想像,把月 亮和自己的身影凑合成了所谓的「三人」.又从「花」字想到「春」字,从 「酌」到「歌」、「舞」,把寂寞的环境渲染得十分热闹,不仅笔墨传神,更重 要的是表达了诗人善自排遣寂寞的旷达不羁的个性和情感.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诗人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以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这种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维所形成的巨大的特点之一和优点之一. 说简单点就是依依不舍的心情 3.关山月 作者: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作品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的风光,戍卒的遭遇,更深一层转入戍卒与思妇两地相思的痛苦.开头的描绘都是为后面作渲染和铺垫,而侧重写望月引起的情思. “关山月”是乐府旧题.《乐府古题要解》:“‘关山月’,伤离别也.”李白的这首诗,在内容上继承了古乐府,但又有极大的提高. 开头四句,可以说是一幅包含着关、山、月三种因素在内的辽阔的边塞图景.我们在一般文学作品里,常常看到“月出东海”或“月出东山”一类描写,而天山在我国西部,似乎应该是月落的地方,何以说“明月出天山”呢?原来这是就征人角度说的.征人戍守在天山之西,回首东望,所看到的是明月从天山升起的景象.天山虽然不靠海,但横亘在山上的云海则是有的.诗人把似乎是在人们印象中只有大海上空才更常见的云月苍茫的景象,与雄浑磅礴的天山组合到一起,显得新鲜而壮观.这样的境界,在一般才力薄弱的诗人面前,也许难乎为继,但李白有的是笔力.接下去“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范围比前两句更为广阔.宋代的杨齐贤,好象唯恐“几万里”出问题,说是:“天山至玉门关不为太远,而曰几万里者,以月如出于天山耳,非以天山为度也.”用想象中的明月与玉门关的距离来解释“几万里”,看起来似乎稳妥了,但李白是讲“长风”之长,并未说到明月与地球的距离.其实,这两句仍然是从征戍者角度而言的,士卒们身在西北边疆,月光下伫立遥望故园时,但觉长风浩浩,似掠过几万里中原国土,横度玉门关而来.如果联系李白《子夜吴歌》中“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来进行理解,诗的意蕴就更清楚了.这样,连同上面的描写,便以长风、明月、天山、玉门关为特征,构成一幅万里边塞图.这里表面上似乎只是写了自然景象,但只要设身处地体会这是征人东望所见,那种怀念乡土的情绪就很容易感觉到了.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这是在前四句广阔的边塞自然图景上,迭印出征战的景象.下,指出兵.汉高祖刘邦领兵征匈奴,曾被匈奴在白登山(今山西大同市西)围困了七天.而青海湾一带,则是唐军与吐蕃连年征战之地.这种历代无休止的战争,使得从来出征的战士,几乎见不到有人生还故乡.这四句在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描写的对象由边塞过渡到战争,由战争过渡到征戍者.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战士们望着边地的景象,思念家乡,脸上多现出愁苦的颜色,他们推想自家高楼上的妻子,在此苍茫月夜,叹息之声当是不会停止的.“望边色”三个字在李白笔下似乎只是漫不经心地写出,但却把以上那幅万里边塞图和征战的景象,跟“戍客”紧紧连系起来了.所见的景象如此,所思亦自是广阔而渺远.战士们想象中的高楼思妇的情思和他们的叹息,在那样一个广阔背景的衬托下,也就显得格外深沉了. 诗人放眼于古来边塞上的漫无休止的民族冲突,揭示了战争所造成的巨大牺牲和给无数征人及其家属所带来的痛苦,但对战争并没有作单纯的谴责或歌颂,诗人象是沉思着一代代人为它所支付的沉重的代价!在这样的矛盾面前,诗人,征人,乃至读者,很容易激起一种渴望.这种渴望,诗中没有直接说出,但类似“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战城南》)的想法,是读者在读这篇作品时很容易产生的. 离人思妇之情,在一般诗人笔下,往往写得纤弱和过于愁苦,与之相应,境界也往往狭窄.但李白却用“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的万里边塞图景来引发这种感情.这只有胸襟如李白这样浩渺的人,才会如此下笔.明代胡应麟评论说: “浑雄之中,多少闲雅.”如果把“闲雅”理解为不局促于一时一事,是带着一种更为广远、沉静的思索,那么,他的评语是很恰当的.用广阔的空间和时间做背景,并在这样的思索中,把眼前的思乡离别之情融合进去,从而展开更深远的意境,这是其他一些诗人所难以企及的。

    4.提供十首描写四季的诗句及点评紧急

    描写四季的古诗春 1、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杜牧《江南春》)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3、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4、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5、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志南《绝句》) 6、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7、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贺知章《咏柳》) 8、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游园不值》) 9、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朱熹《春日》) 10、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市《泊船瓜洲》) 夏 1、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 2、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小池》) 3、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 4、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同上) 5、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6、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白居易《观刈麦》) 秋 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志远《天净沙-秋思》) 2、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山行》) 3、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刘禹锡《秋词》) 4、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 6、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7、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8、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李商隐《夜雨寄北》) 冬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同上) 3、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同上) 4、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同上) 5、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6、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陈毅) 7、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毛泽东《沁园春-雪》)。

    5.古诗六句大全

    《七步诗》曹植

    煮豆持做羹,

    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渔翁

    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唉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金陵酒肆留别》

    作者: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6.小学一年级至六年级古诗总结

    听好了【一年级上册】 画 唐朝•王维 静夜思 李白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一年级下册】 春晓 唐代孟浩然 村居清•高鼎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所见 清•袁枚 小池 宋•杨万里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背诵或默写情况 家长签名: 【二年级上册】 赠刘景文 宋 苏轼 山行 唐 杜牧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回乡偶书 唐 贺知章 赠汪伦 唐 李白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二年级下册】 草 唐•白居易 宿新市徐公店 杨万里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望庐山瀑布 唐 李白 绝句 唐 杜甫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背诵或默写情况家长签名: 【三年级上册】 夜书所见 宋 叶绍翁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苏轼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三年级下册】 咏柳 唐•贺知章 春日 宋•朱熹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乞巧 林杰 嫦娥 李商隐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背诵或默写情况 家长签名: 【四年级上册】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游山西村 宋 陆游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白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四年级下册】 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忆江南 唐 白居易 渔歌子 唐•张志和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乡村四月 宋•翁卷 四时田园杂兴 宋 范成大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背诵或默写情况 家长签名: 【五年级上册】 泊船瓜洲 宋 王安石 秋思 张籍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长相思 清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五年级下册】 牧童 吕岩 舟过安仁 宋 杨万里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清平乐(yu)•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背诵或默写情况家长签名: 【六年级上册】 诗经•采薇(节选)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天净沙•秋 元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六年级下册】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人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七步诗 三国.魏-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古诗评语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