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经评语
1.对十三经的评价 要全面
《十三经》作为我们民族最古老、最完整、最可靠、也是最重要的文献,在中国文化、中国历史和每个中国人精神世界中所占的地位,是无法替代、不容争议的。其维系和发展多民族团结进步的潜在能量,更不可忽视或抹杀。《十三经》,即十三部经书的结集。包括:《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和《孟子》。
十三经》是先人们用一个个精美的汉字筑成的人类文明基石。研究中国人,研究中国的历史,研究中国的政治,研究中国的经济,研究中国人的思想,把握中国人的脉络,展望中国的未来,离不开对《十三经》的研究。研究《十三经》,一定要研究《十三经》原文,这样才能够直接与先人们的智慧产生共鸣,体验先人的原本思想,获得真知。
2.历朝历代对《论语》的评价是什么
东汉班固的《汉书·艺文志》:“《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
北宋政治家赵普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此书在中国古代社会所发挥的作用与影响之大。
何异孙:《十一经问对》:“《论语》有弟子记夫子之言者,有夫子答弟子问,有弟子自相答者,又有时人相言者,有臣对君问者,有师弟子对大夫之问者,皆所以讨论文义,故谓之《论语》。”
班固:《汉书·艺文志》:“《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刘向:《别录》:“《鲁论语》二十篇,皆孔子弟子记诸善言也。”
《论语》:中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它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 “语录体” 。
东汉列为“七经”之一,(七经:《诗》《书》《礼》《易》《春秋》《论语》《孝经》)。南宋时,朱熹将它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注本有三国魏何晏《论语集解》,南北朝梁皇侃《论语义疏》,宋邢《论语正义》,朱熹《论语集注》,清刘宝楠《论语正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