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必修三知识总结
1.语文必修三知识点
语文: 把握重点 巧用方法 现在中考已经进入冲刺阶段,当前同学们对语文复习存在着这样 两种心态:一部分同学认为语文知识点繁多,而且中考侧重考查学生的课外迁移能力,考查课本的内容少,因此往往把精力投放在一些“速成”的科目上,复习语文时十分浮躁;也有一部分同学认为,认真复习课本的知识后,也做了大量的阅读题,考试却不见成效,感觉语文复习无从下手,于是干脆放弃.这些做法都是很不可取的.实际上,语文学科同其它学科一样,有自身的知识系统和复习规律.从前几年学生复习情况来看,在冲刺阶段,若能够按照老师的复习计划,复习形成知识网络,答题依据正确的技巧方法,稳扎稳打,考试前做到成竹在胸,考试中是能够取得理想的成绩的. 那么,在最后的冲刺阶段,应该讲究哪些策略和方法? 下面结合我们学校老师在最后复习阶段的几点做法,简单谈谈: 首先,应认真“吃”透近两年中考题. 近两年的中考试题,在试题结构、命题内容和题型、题量上基本上没有变化.试卷分为“积累”、“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和“作文”四大板块.试题内容也保持相对的稳定,测试目的明确:从课内外名言名句的积累运用,到课内外文言文的阅读,再到课外现代文的阅读,最后是话题作文的写作.重视考查学生的知识积累,尤其是注重考查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生活经验,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近两年的中考试题,应该怎样分析?现仅就试卷的四大板块简单说明. 一、积累部分.考试的范围基本是初中教读篇目中要求背诵的名篇名句.背诵复习不但要强化记忆还要理解记忆,并且能够灵活运用.不但篇篇背诵,还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平时默写时经常出错的字,更 要时时“温故”.切记:一字出错,满“盘”皆输. 二、文言文部分.课内文言文考试的范围是初中教读篇目.复习时一要抓好重点.根据考纲的考查范围和要求以及自身的熟悉程度对复习内容进行取舍、侧重.一般考查常见的文言虚词、实词的含义和用法.实词则常常考查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的词语;对句子的考查则侧重于关键句子的句式和句意;对内容考查就与现代文基本相似.从字、词、句到文学常识以至思想感情、表现手法等,都要拎出要点,总结规律.二要选好篇目.选取教读篇目中那些文质兼美的文章,它们往往也是文言文中最典型的、知识的覆盖面最广的文章,这样复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近两年的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大多选择故事型的文段.内容比较浅显,考察内容基本与课内部分相似.做题时一定要注意与课内学过的课文或知识点相联系,注重由课内向课外的迁移运用. 文言文阅读题主要分为两类.一是翻译类.此类题解答思路是: (1)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倾向性.(2)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并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注意翻译时应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这些字词往往是得分点.(3)还可由现代词、成语推导词语在文中的含义.(4)另外还要注意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偏义复词等特殊现象.(5)若直译不通,则用意译.须根据上下文推导,不拘泥于原文结构,联系生活实际大胆推想.二是启示类.解答这类题目时要注意思想倾向,抓住作者基本的感情立场,联系文章主要情节及主要人物,抓住评论性的语句从多角度、多侧面思考作答. 三、现代文阅读部分.要把握“考点”,掌握答题技巧. 近两年的中考现代文阅读的选文大多是一篇偏重于议论的散文和一篇自然科学类的文章.因此,在最后复习中,在课外选段上应尽量多选取这两种类型的文章进行练习.另外,在阅读题目的设置上,一般都是按照“整体——局部——整体”的顺序进行考查.做题时要牢牢地记住:“答案不在你的脑子里,答案只在原文中”,同时这也是我们检验解答效果的唯一标准.任何文段的考查都侧重两个方面,一是信息的筛选,二是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分析.在阅读复习中,应该注意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联系,了解作者的观点和文章的写作意图,做到从整体上把握文章,首先弄清“写了什么”“为什么要写”这两个问题.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靠船下篙”——在原文中找线 索找答案.比如,整体感知类的题目,常常要求考生回答“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或者“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等问题.做此类题,答题时应从三个方面来考虑:一看标题,二看开头、结尾,三找议论、抒情的语句.这些常用的方法和思路一定要熟记于心.再比如,同学们认为最难回答的“理解句子含义及作用”这一类题目,我们可以这样作答:先观察句子的特点及位置,分析其在表意和结构上的作用;结合语境,抓住句子表达时最关键的词语,指出其语境意.此类题目考查的大多是那些在文章表达中起关键作用的语句,或是一些运用比喻、反问等修辞手法的句子,所以分析把握句子的特点是做好此类题目的要诀.凡述种种题型,都有一定的解答思路和方法,所以做阅读题切忌盲目. 四、作文部分.“话题”作文仍然是今年考查的主流.在最后阶段要多读书看报,开拓自己视野、了解时代信息、把握时代脉搏,并学习别人的语言风格、章法技巧,为写作积累素材,补充新鲜血液.虽学习比较紧张,。
2.高一语文必修3 4知识点
必修二第三、四专题字词练习 一、在括号中注音 暴( )霜露;洎( )牧以谗诛;为( )国者;反间( )计;囷囷( );媵( )嫱;辇( )来;杳( )无音讯;鼎铛( ) 逦( )迤( );直栏横槛( );戍( )边;纶( )巾 ;酹( )狼居胥( );佛( )狸祠;船舷( );拾( )级;翘( )首湔( )雪;蓊( )郁;梵( )文;媛( )女;敛裾( );纤( )腰;仓颉( );滂( )沱;氤( )氲( );岑( )寂;王禹偁( );如椽( );羯( )鼓;寒濑( );舔舐( ) 麂( )皮;鳏( )夫;唯唯( );粜( )米;机杼( );监( )生;朱拓( );间( )或;不更( )事;形骸( );新正( );荸( )荠( );窠( )臼;咀( )嚼;渣滓( ) 拗( )不过;蹙( )缩;炮( )烙( );窈( )窕( ) 歆( )享;牲醴( );陈抟( )老祖;讪讪( );茶峒( )泅( )水;傩( )送;悖( )时;喧阗( );怏怏( );拮( )据 ( );歇憩( );阜( )盛;敕( )造;赦( )免;姊( )妹;攒( )动;绾( )发;盘螭( );丝绦( ) 廊庑( );彝( )族;黼( )黻( );盥( )洗;懵( )懂;纨( )绔( );作揖( );金钏( ) 二、看拼音写汉字 粗cāo( );cōng( )郁;wú( )宁;苍qióng( );zhé( )伏;蜂zhē( );摇yè( );流水chán chán( );zhì( )留;隐dùn( );zhì( )息;jué( )取;残hái( );hào( )天;思jué( )先祖父;与yíng( )而不助五国;hán( )dān( )为郡;寒风lǐn liè ( )( );jiù( )由自取;华yì( );zhuàn( )写;qué( )腿;惊zhé( );kēng( )qiāng( );mǐn( )嘴;草mǎng( ); 三、文学常识1、《六国论》,作者 ,字 ,号 ,与其子 、并称“ ”。
著有 。2、《阿房宫赋》,作者 ,字 ,号 ,作品集有 ,与 并称“小李杜”。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 ,字 ,号 ,作品集 有 ,与 同为豪放词派代表人物,并称 。4、《落日》,作者 ,二战期间任《大公报》驻太平洋战区随军记者。
5、《荷塘月色》,作者 ,字 ,作品有 、等。6、《听听那冷雨》,作者 ,作品有 、等。
7、《金岳霖先生》,作者 ,作品有 、。8、《亡人逸事》,作者 ,中国现代作家,作品有 、。
9、《祝福》,作者 ,原名 ,字 ,后名 ,作品有小说集 、、,散文集 ,散文诗集 ,杂文集 、、、等。10、《边城》,作者 ,作品有 、, 派小说代表人物。
11、《林黛玉进贾府》选自 ,作者 ,名 ,字 ,号 , 补作了后四十回,合成一百二十回通行本。四、默写1、的荷塘上面, 的是 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 ,有 ;正如 ,又如 ,又如 。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 , 。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 。叶子底下是 ,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 。
2、月光如流水一般, 。 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 ;又像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 ,所以不能 ;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 。
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 , ;弯弯的杨柳的 ,却又像是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 ,如 。
3、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 ,像是 。
树色 ,乍看像一团烟雾;但 ,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
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 ,是 。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 ;但 , 。
4、杜甫《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决眦入归鸟。 ,一览众山小。”
5、姜夔《点绛唇》:“燕雁无心, 。数峰清苦。
。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
今何许。凭阑怀古。
残柳参差舞。”6、王维《终南山》:“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 。 , 。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7、蒋捷《虞美人》:“少年听雨歌楼上, 。
中年听雨客舟中, 、。 而今听雨僧庐下, 。
, 、。”8、《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 。” 五、解释加点字 (1)非兵不利 (2)弊在赂秦 (3)六国互丧 (4)率赂秦耶 (5)秦以攻取之外 (6)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7)思厥先祖父 (8)暴霜露 (9)如弃草芥 (10)然则诸侯之地有限 (11)强弱胜负已判 (12)以地事秦 (13)此言得之 (14)终极五国迁灭 (15)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16)始速祸焉 (17)洎牧以谗诛 (18)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19)革灭殆尽 (20)诚不得已 (21)向使三国 (22)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23)或未易量 (24)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25)为国者 (26)苟以天下之大 (27)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28)六王毕 (29)蜀山兀 (30)覆压三百余里 (31)隔离天日 (32)北构而西折 (33)直走咸阳 (34)二川溶溶 (35)囷囷焉 (36)矗不知乎几千万落 (37)高低冥迷 (38)妃嫔媵嫱 (39)明星荧荧 (40)绿云扰扰 (41)渭流涨腻 (42)焚椒兰也 (43)雷霆乍惊 (44)辘辘远听 (45)杳不知其所之也 (46)尽态极妍 (47)缦立远视 (48)而望幸焉 (49)剽掠其人 (50)一旦不能有 (51)弃掷逦迤 (52)取之尽锱铢 (53)管弦呕哑 (54)多于市人之言语 (。
3.高中语文必修3基础知识总结
高中语文必修三基础知识复习现代文复习一、根据拼音写汉字第一单元chì(敕)造 tán(檀)木 cuán(攒)聚(钱) 积zǎn(攒) 赤金盘chī(螭)yīngluò(璎珞)圈 kèn(裉)袄 lài(癞)头 dí(嫡)亲 翠wò(幄) 金wěi(蜼)彝 biàn(便)宜行事zàn(錾)银 fǔfú(黼黻) 老mómó(嬷嬷) shù(漱)盂 měngdǒng(懵懂) bèi(惫)懒 chēn(瞋目) píncù(颦蹙) niè(孽)障 皮náng(囊) 笑yè(靥)guàn(盥)洗 金chuàn(钏) fù(阜)盛 wǎn(绾)发 内wéi(帏) cǔn(忖)度 朱tà(拓) 手zhuó(镯) 瘦xuē(削) xiāo(削)面 chóu(踌)躇(踌蹰) 宫tāo(绦)miù(谬)论 形hài(骸) 醉xūnxūn (醺醺) xùn(驯)服 shàn(讪)笑 yǎotiǎo(窈窕) xīn (歆)慕 lǐ(醴)酪 (pánshān) (蹒跚) 炮luò(烙) zhuìzhuì(惴惴)不安 背qí(鳍) nǎng(攮) gā(嘎)吱 邮chuōe79fa5e98193e78988e69d8331333264623863(戳) qiào(撬)开 雪qiāo(橇)zuàn(攥)紧 编zuǎn(纂) cuàn(篡)权 sǔn(榫)头 qīng(鲭)鲨第四单元默qì(契) 提纲qiè(挈)领 qiè(锲)而不舍 咀jué(嚼) jiáo(嚼)舌 倒jiào(嚼)yuán(羱)羊 tuǒ(椭)圆 撒手人huán(寰) lán阑珊 斑lán(斓) 畏xǐ(葸)yān(湮)没 guō(聒)噪 (脊)椎jǐ 装(卸)xiè 防(御)yù 广(袤)mào(璀璨)cuǐcàn 晕(眩)xuàn 脚(踝)huái 镶(嵌)qiàn 磅(礴)bó (褶)皱zhě铁(杵)chǔ (忤)wǔ逆 狰(狞)níng 杜(撰)zhuàn (湮)yān没 二、掌握下列词语的意义敕造:奉皇帝之命建造。
腮凝新荔:红润的腮颊宛如新鲜的荔枝。不经之谈:荒诞的,没有根据的话。
放诞:行为放纵,没有规矩。风骚:这里指姿容俏丽。
便宜:方便。磊着:层叠地放着。
内帏:内室,女子的居处。帏,幕帐。
总角:把头发扎成髻。借指幼年。
惫懒:涎皮赖脸的意思。偏僻:文中指偏激,不端正。
乖张:偏执,不驯服,与众不同。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妩媚的风韵生于含愁的面容,娇怯的情态出于孱弱的病体。
态:情态,风韵。靥:面颊上的酒窝。
袭:承继、由……而来。敛声屏气:恭敬严肃得不敢说话、屏住呼吸。
敛:收拢;屏:抑制呼吸。懵懂:糊涂,不明事理。
怯弱不胜:形容身体娇嫩不能支持的样子。间或一轮:偶尔转动一下。
支吾(书上为支梧):用含混的话搪塞。不更(gēng)事:经历世事不多,即缺乏社会经验,不懂人情世故。
更:经历。怨府:怨恨集中的所在。
这里指埋怨的对象。淡然:漠不关心的样子。
俨然:这里指摆出十分庄重的样子。沸反盈天:形容人声喧嚣杂闹。
沸反:像沸水一样翻腾。盈:满。
讪讪:难为情的样子。蹙缩:皱缩。
强(jiàng):固执,不听劝导。窈陷:深陷。
窈:幽深。攮:(用刀、叉)使劲儿刺。
畏葸:畏惧。三、文学常识1、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
小说的情节一般包括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2、长篇小说《红楼梦》又名《石头记》、《金玉缘》,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
小说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中心,围绕两个主要人物的感情纠葛,描写了大观园内外一系列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作品的主题也没有局限在个人爱情悲剧本身,而是围绕着中心事件,展开了许多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描绘了一幅极其广阔的社会生活图画,说明了整个封建社会已是千疮百孔,摇摇俗坠。
深刻尖锐地批判了封建社会制度、政治吏治、婚姻制度、伦理关系,悲愤满腔地控诉了封建主义的残酷无情和灭绝人性,歌颂了追求光明的叛逆人物,通过叛逆者的悲剧命运宣告了这一社会必然走向灭亡。在中国,《红楼梦》被评价为剖析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林黛玉进贾府》是全书的序幕之一,通过一个从未到过贾府的人物——林黛玉的所见所闻,对一个庞大的封建大家族进行了介绍,环境描写细致真实,人物语言、动作描写栩栩如生。林黛玉的美貌多情、体弱多病、生性敏感、言行谨慎等,王熙凤的泼辣、精明能干、刁钻狡黠、善于逢迎等,贾宝玉的英俊多情、任性率真和敢于反叛等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3、《祝福》围绕鲁四老爷家的几次祝福,塑造了祥林嫂这样一位纯朴善良的劳动妇女的形象。她一生勤劳善良,对生活要求极低,到头来却挣不到鲁迅所说的一个“做稳了”的“奴隶”的资格,只能悲惨的死去。
深刻的揭露“四权”(政权、族权、神权、夫权)对中国妇女的迫害,揭露了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吃人的本质。4、《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海明威后期的代表作,1954年凭借此作“精通于叙事艺术”而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本文通过主人公桑地亚哥与鲨鱼的顽强搏斗的描写,表现了一种奋斗的人生观,即使面对的是不可征服的大自然,但人仍然可以得到精神上的胜利。也许结果是失败的,但在奋斗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凭借着勇敢坚毅、自信和永不服输的精神如何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文章赞美和讴歌了不服输的硬汉子精神。5、科普说明文是介绍、普及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体。
它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科学说明文,以传授一般科。
4.语文必修三知识点 总结 新课标人教版
语文: 把握重点 巧用方法 现在中考已经进入冲刺阶段,当前同学们对语文复习存在着这样 两种心态:一部分同学认为语文知识点繁多,而且中考侧重考查学生的课外迁移能力,考查课本的内容少,因此往往把精力投放在一些“速成”的科目上,复习语文时十分浮躁;也有一部分同学认为,认真复习课本的知识后,也做了大量的阅读题,考试却不见成效,感觉语文复习无从下手,于是干脆放弃。
这些做法都是很不可取的。实际上,语文学科同其它学科一样,有自身的知识系统和复习规律。
从前几年学生复习情况来看,在冲刺阶段,若能够按照老师的复习计划,复习形成知识网络,答题依据正确的技巧方法,稳扎稳打,考试前做到成竹在胸,考试中是能够取得理想的成绩的。 那么,在最后的冲刺阶段,应该讲究哪些策略和方法? 下面结合我们学校老师在最后复习阶段的几点做法,简单谈谈: 首先,应认真“吃”透近两年中考题。
近两年的中考试题,在试题结构、命题内容和题型、题量上基本上没有变化。试卷分为“积累”、“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和“作文”四大板块。
试题内容也保持相对的稳定,测试目的明确:从课内外名言名句的积累运用,到课内外文言文的阅读,再到课外现代文的阅读,最后是话题作文的写作。重视考查学生的知识积累,尤其是注重考查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生活经验,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近两年的中考试题,应该怎样分析?现仅就试卷的四大板块简单说明。 一、积累部分。
考试的范围基本是初中教读篇目中要求背诵的名篇名句。背诵复习不但要强化记忆还要理解记忆,并且能够灵活运用。
不但篇篇背诵,还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平时默写时经常出错的字,更 要时时“温故”。切记:一字出错,满“盘”皆输。
二、文言文部分。课内文言文考试的范围是初中教读篇目。
复习时一要抓好重点。根据考纲的考查范围和要求以及自身的熟悉程度对复习内容进行取舍、侧重。
一般考查常见的文言虚词、实词的含义和用法。实词则常常考查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的词语;对句子的考查则侧重于关键句子的句式和句意;对内容考查就与现代文基本相似。
从字、词、句到文学常识以至思想感情、表现手法等,都要拎出要点,总结规律。二要选好篇目。
选取教读篇目中那些文质兼美的文章,它们往往也是文言文中最典型的、知识的覆盖面最广的文章,这样复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近两年的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大多选择故事型的文段。
内容比较浅显,考察内容基本与课内部分相似。做题时一定要注意与课内学过的课文或知识点相联系,注重由课内向课外的迁移运用。
文言文阅读题主要分为两类。一是翻译类。
此类题解答思路是: (1)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倾向性。(2)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并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
注意翻译时应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这些字词往往是得分点。(3)还可由现代词、成语推导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4)另外还要注意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偏义复词等特殊现象。(5)若直译不通,则用意译。
须根据上下文推导,不拘泥于原文结构,联系生活实际大胆推想。二是启示类。
解答这类题目时要注意思想倾向,抓住作者基本的感情立场,联系文章主要情节及主要人物,抓住评论性的语句从多角度、多侧面思考作答。 三、现代文阅读部分。
要把握“考点”,掌握答题技巧。 近两年的中考现代文阅读的选文大多是一篇偏重于议论的散文和一篇自然科学类的文章。
因此,在最后复习中,在课外选段上应尽量多选取这两种类型的文章进行练习。另外,在阅读题目的设置上,一般都是按照“整体——局部——整体”的顺序进行考查。
做题时要牢牢地记住:“答案不在你的脑子里,答案只在原文中”,同时这也是我们检验解答效果的唯一标准。任何文段的考查都侧重两个方面,一是信息的筛选,二是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分析。
在阅读复习中,应该注意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联系,了解作者的观点和文章的写作意图,做到从整体上把握文章,首先弄清“写了什么”“为什么要写”这两个问题。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靠船下篙”——在原文中找线 索找答案。
比如,整体感知类的题目,常常要求考生回答“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或者“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等问题。做此类题,答题时应从三个方面来考虑:一看标题,二看开头、结尾,三找议论、抒情的语句。
这些常用的方法和思路一定要熟记于心。再比如,同学们认为最难回答的“理解句子含义及作用”这一类题目,我们可以这样作答:先观察句子的特点及位置,分析其在表意和结构上的作用;结合语境,抓住句子表达时最关键的词语,指出其语境意。
此类题目考查的大多是那些在文章表达中起关键作用的语句,或是一些运用比喻、反问等修辞手法的句子,所以分析把握句子的特点是做好此类题目的要诀。凡述种种题型,都有一定的解答思路和方法,所以做阅读题切忌盲目。
四、作文部分。“话题”作文仍然是今年考查的主流。
在最后阶段要多读书看报,开拓自己视野、了解时代信息、把握时代脉搏,并学习。
5.求高中语文必修3的文言文知识点
案: 同“按”; 审察,察看。
动词。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罢: 通“疲”; 疲劳。形容词。
“罢夫赢老易于而咬其骨。” 颁: 通“班”;“斑”; 头发花白。
形容词。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板: 同“版”; 字版。名词。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蜯: 同“蚌”; 河蚌。
“民食果损蜯蛤。 暴: “同曝” 晒。
动词。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暴: 同“曝” 暴露,显露。动词。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 暴: 同“曝”; 暴露,显露。动词。
“忠义暴于朝廷。” 暴: 同“曝”; 晒。
动词。 “盛夏力作,而穷冬暴露,” 杯: 同“杯”; 酒器。
名词。 “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倍: 通“背”, 背叛,忘记。动词。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 同“背” 背叛,违背。
动词。 “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
被: 通“被”; 顶。动词。
“被明月兮佩宝璐。” 被: 同“披”; 穿着。
动词 “闻妻 言,如被冰雪。” 被: 同“披”; 覆盖在肩背上。
动词。 “同金生皆被绮绣,” 被: 同“披”; 覆盖在肩背上动词. “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 被: 同披; 覆盖在肩背上。
动词。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俾倪: 同“睥睨”; 斜着眼看。
形容词。 “见其客朱亥,俾倪.” 辟: 通"避”; 躲避,逃避。
动词。 “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
辟: 通“避”; 躲避。动词。
“其北陵,文王所辟风雨也。” 辟: 通“僻”; 行为不正。
形容词。 “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弊: 通“敝”; 困顿,失败。形容词。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弊: 通“敝”; 疲惫,衰败。 “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 弊: 通“敝”; 疲惫,衰败。
形容词。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徧: 同“遍” 遍及,普遍。动词。
“小惠末徧,民弗从也。” 宾: 同“傧”; 迎接客人的人。
名词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不: 同“否”; 不。
副词。 “或师焉,或不焉。”
不: 同“否”; 不会。副词。
“王曰:‘不也’。” 不: 同“否”; 吗。
疑问语气词。 “察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不: 同“否”; 吗。
疑问语气词。 “汝见我不?” 不: 同“否”; 吗。
疑问语气词。 “宁可共载不?” 材: 同“才”; 才能。
名词。 仆材 不足,而又畏前所陈者, 材: 同“才”; 才能。
名词。 “食之不能尽其材。”
裁: 通“才” 仅,只。副词。
“城中 兵不满千,户裁及万。” 裁: 通“才”; 刚刚。
副词。 “手裁 举,则又超忽而跃。”
采: 同“彩” 彩色,颜色。名词。
“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采: 同“彩”; 颜色,彩色。
名词。 “须臾成五采。”
仓: 同“苍”; 黑色。名词。
“要离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藏: 同“脏” 脏腑。
名词。 “末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
廛: 通“缠” “胡取禾三百廛兮?” 唱: 通“倡”; 倡导。动词。
“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 钞: 同“抄”; 抄写。动词。
“适 中手自钞录。” 雠: 同“仇”; 仇敌,仇人。
“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 鉏: 同“锄”; 锄头。名词。
“鉏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绌: 通“黜”; 罢免官职。
动词。 “屈平既绌,” 二、活用现象 1、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形容词用作动词:保全。)
2、以地事秦(名词用作动词:侍奉) 3、李牧连却之(使动用法,使------退却;击退。) 4、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名词作动词,礼遇) 5、日削月割 (名词作状语) 6、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筑舍定居,名词作动词) 7、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名作动,命名,称名) 8、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名作动,命名,称名) 9、有泉侧出 (名词作状语)10、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走到尽头。
形容词用作动词) 11、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见:动作名,见到的景象) 12、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至:动作名,到达的人) 13、火尚足以明也(明:形作动,照明)14、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形容词用作动词) 15、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险远,险远地方。形容词作名词。)
16、负而前驱(名-状) 17、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形容词用作名词) 18、后世之谬其传而不能名者(谬: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弄错,使……错;传:动作名,流传的文字;名:名作动,说出,说明,识其本名) 19、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名-状) 20、函梁君臣之首(名-动) 2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使动用法) 22、抑本其成败之迹(名-动,推究) 23、微风鼓浪(名词作动词,吹起)24、虽大风浪不能鸣也(动词使动用法,使…鸣) 25、而此独以钟名,何哉(名词作动词,命名) 26、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名词作状语,乘船) 27、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名词作状语,目:亲眼;耳:亲耳) 28、大石侧立千尺(名-状) 29、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名-状)30、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形-名) ------------------------- 三、古今异义 1、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那实际情况。今:实际上) 2、思厥先祖父(祖辈父辈。
今指父亲的父亲) 。
6.【高二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知识点整理】
《文化生活》 会考考点归纳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1、了解文化的含义、形式 (1)文化的含义(P6):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3)文化的形式(P8):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2、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P10)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这种影响一方面表现在经济、政治对文化的决定作用.其中,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另一方面文化又能够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具体表现在: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不同性质的文化所起的作用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交融表现在:一方面,科学技术、教育、人才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另一方面,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与政治的相互交融,可从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来把握.从国内来说,人们为了更好地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从国际来说,只有大力培育和弘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才能抵制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的图谋,反对文化霸权主义. 3、了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感受文化竞争力(P11) (1)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深人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程度不断加深,经济的文化含量日益提高,文化的经济功能越来越强,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十七大修改) (2)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高文化竞争力:①从物质生活方面来看,发展文化产业,提高文化竞争力有利于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抵御外来文化侵略,保证文化安全;有利于增加经济收入,改善人们的消费结构,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②从精神生活方面来看,文化产业的发展,生产大量的健康向上、无愧于时代的精神产品和精神财富,既能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给人们带来身心的愉悦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又能促使人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道德修养,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可以从文化与政治、经济关系,从文化对人、对社会影响来分析) 4、理解文化对人的影响(P13—21) (1)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2)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一是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二是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3)文化对人影响的意义: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1、了解文化的多样性及其作用、学会尊重文化的多样性(P31—32) (1)文化的多样性及其作用: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形式各具特色.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尊重文化多样性既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2)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2、如何尊重文化多样性?(P32—33) (1)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2)尊重文化多样性,就要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世界各民族都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了世界文化,共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3)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3、了解文化传播的途径(P34—36) (1)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2)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3)教育是文化传播的又一重要途径.(4)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4、了解传统文化的主要形式和基本特征(P39—42) (1)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从传统习俗、传统建筑。
7.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体液: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物体.细胞内液(2/3)体液 细胞外液(1/3):包括:血浆、淋巴、组织液等2、体液之间关系: 血浆细胞内液 组织液 淋巴3、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内环境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5、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6、血浆中酸碱度:7.35---7.45 调节的试剂:缓冲溶液: NaHCO3/H2CO3 Na2HPO4/ NaH2PO47、人体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770kPa、正常的温度:37度8、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9、稳态的调节:神经 体液 免疫共同调节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有神经节)→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还包括肌肉和腺体)神经纤维上 双向传导 静息时外正内负静息电位 → 刺激 → 动作电位→ 电位差→局部电流 2、兴奋传导 神经元之间(突触传导) 单向传导 突触小泡(递质)→ 突触前膜→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有受体)→产生兴奋或抑制3、人体的神经中枢: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生物的节律行为脑干:呼吸中枢小脑: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大脑: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脊髓:调节机体活动的低级中枢4、大脑的高级功能:除了对外界的感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大脑S区受损会得运动性失语症:患者可以看懂文字、听懂别人说话、但自己不会讲话5、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体液调节还有CO2的调节6、人体正常血糖浓度;0.8—1.2g/L低于0.8 g/L:低血糖症 高于1.2 g/L;高血糖症、严重时出现糖尿病.7、人体血糖的三个来源:食物、肝糖原的分解、非糖物质的转化 三个去处:氧化分解、合成肝糖原肌糖原、转化成脂肪蛋白质等8、血糖平衡的调节 血糖浓度升高 胰岛素 胰高血糖素(胰岛B细胞分泌) (胰岛A细胞分泌) 血糖浓度降低9、体温调节寒冷刺激 下丘脑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 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又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作用,这就是反馈调节.人体寒冷时机体也会发生变化;全身发抖(骨骼肌手缩)、起鸡皮疙的(毛细血管收缩)10、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人体各个部位)、作用于靶器官或靶细胞11、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比较项目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作用途径反射弧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迅速较缓慢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较广泛作用时间短暂比较长12、水盐平衡调节 饮水不足 失水过多 食物过咸 ↓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 ↓(+) (-) 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 ↓ 垂体 ↓ ↓ 抗利尿激素 ↓(+) 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 ↓ ↓(-)尿量减少13、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①: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②: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例如:甲状腺激素成年人分泌过多:甲亢过少;甲状腺肿大(大脖子病) 婴儿时期分泌过少:呆小症 免疫器官(如:扁桃体、淋巴结、骨髓、胸腺、脾等) 吞噬细胞14、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细胞 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 淋巴细胞 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 免疫活性物质(如:抗体) 第一道防线:皮肤、粘膜等 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免疫)第二道防线:体液中杀菌物质(溶菌酶)、吞噬细胞15、免疫 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16、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功能、监控和清除功能17、抗原: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如:细菌、病毒、人体中坏死、变异的细胞、组织) 抗体:专门抗击抗原的蛋白质18、免疫分为;体液免疫(主要是B细胞起作用)、细胞免疫(主要是T细胞起作用)19、体液免疫过程:(抗原没有进入细胞) 浆细胞 抗体 抗原 吞噬细胞 T细胞 B细胞 记忆B细胞记忆B细胞的作用:可以在抗原消失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当再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和分化,产生浆细胞从而产生抗体.抗体与抗原结合产生细胞集团或沉淀,最后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20、细胞免疫(抗原进入细胞) 记忆T细胞侵入细胞的抗原 T细胞 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作用:使靶细胞裂解,抗原暴露暴露的抗原会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过敏反应:再次接受过敏原 21、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自身免疫疾病:类风湿、系统性红斑狼疮 免疫缺陷病:艾滋病22、过敏反应的特点: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第三章:。
8.高一必修3语文背诵重点
(一)词语积累 1. 凶 不吉祥、不幸:逢凶化吉 庄稼收成不好: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凶恶、残暴:汉初遭冒顿凶黠 2.兵 兵器:弃甲曳兵而走 军队:上使外将兵 士兵:可汗大点兵 军事、战争:兵旱相乘 3.胜 shēng 能承担,能承受:沛公不胜杯杓 尽:谷不可胜食也 shèng 胜利:二败而三胜 战胜、超过: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优美的:予观夫巴陵胜状 胜景、胜地,优美的景色:亦遂增胜 4.树 种植、栽培: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竖立:独树一帜 树木:鸟宿池边树 5.时 季节:四时之间,无日休息 时候,时辰:脱我战时袍 时代: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时机、机会: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按时:斧斤以时入山林 当时:时韩吏部权京兆 常常、经常、不时:时鸣春涧中 时俗、时尚:不拘于时,学于余 6.数 shǔ 计算:身所奉饭者以十数 列举:数吕师孟叔侄为逆 责备、数落:数之曰 shù 数目、数量:众数虽多 几、几个: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命运、定数: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shuò 多次、屡次:扶苏以数谏故 cù 密:数罟不入污池 7.发 fā 发射: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派遣、派出:孤当续发人众 出发,出:刀刃若新发于硎 发送、递交:使人发书至赵王 征发、征调: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 起用、兴起:舜发于畎亩之中 抒发、流露:发其士文之悲哉 发动、爆发: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打开、拿出: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暴露、败露:恐前语发 量词:然后扣树三发 fà 头发:齿危发秃 8.直 笔直、平直:中通外直 正直、正确:君好法,则端直之士在前 价值、代价,通“值”:系向牛头充炭直 径直、一直:则直前诟虏帅失信 简直、竟然:直可惊天地,泣鬼神 只是,仅:直不百步耳 (二)通假字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通“毋”)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也(通“斑”)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通“途”) (三)异读字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yì,动词,穿)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wàng,为王,称霸) (四)词类活用 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使动用法) 王好战,请以战喻(名词,战争) 填然鼓之(名词动用,击鼓)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生”“死”为动词名用,译“活着的人”“死去的人”;“丧”名词动用,“为……办丧事”)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名词用作动词,译为“归罪”“归咎”) 直不百步身,是亦走也(名词,逃跑) (五)重点习惯句式 1.或……或…… 译为“有的……有的……” 例“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2.直……耳 译为“只……罢了。”
例“直不百步耳” 3.是……也 译为“这是……呀。” 例“是亦走也” 4.是何异于…… 译为“这同……有什么区别呢?” 例“是何异于刺人而东之,曰‘非我也,兵也’?” (六)特殊句式 1.判断句 是亦走也 非我也,岁也。
2.倒装句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状语后置句) 树之[以桑](状语后置句)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宾语前置句) 3.省略句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相关练习 1.选出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A.兵刃既接(已经) B.弃甲曳兵而走(拖着) C.数罟不入洿池(密) D.涂有饿莩(野菜) 2.选出加点词属于古今词义转移的一项() 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B.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C.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D.其臭如兰 3.下列“以”字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斧斤以时入山林 C.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D.不赂者以赂者丧 4.选出与“申之以孝悌之义”句式不同的一项( ) A.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B.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C.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D.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5.选出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尽心焉耳矣——总算尽了心啦 B.请以战喻——请让我用打仗来作说明 C.直不百步耳——只是没有(跑)百步罢了 D.斧斤以时入山林——斧头按时进入山林 参考答案:1.D 2.C(A.扩大,B、D,缩小) 3.AD 4.B 5.D 《劝学》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 )(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暴,通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zhi,通 )(4)君子生非异也(生,通 )二、一词多义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1)绝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以为妙绝( ) 佛印绝类弥勒( )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2)强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 乃自强步,日三四里( )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3)假 假有人焉,举我言复于我,亦必疑其诳( )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 吾尝跛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4)望 先达德隆望尊( ) 适冬之望日前后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5)闻 博闻强志 不能称前时之闻三、重点字词(1)于 青,取之于蓝。 而青于蓝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2)而 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至千里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3)者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鞣使之然也(4)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参--(5) 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彰--四、词类活用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9.政治必修3详细知识点
我给你提供一个编辑了几年的实战详案,三次才能发完,先发第一部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文化生活复习提纲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1、文化是什么 (1)、文化实质是一种精神现象 ★文化的含义:“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注意:广义的文化与文明的含义相近,狭义的文化指人们的受教育程度,我们这里所讲的文化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文化。文化的内容: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文化的形式: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如文化博览会)、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2).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3).文化又是人们的一种素养 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在后天自发形成的。
文化素养的形成,离不开生活、实践和教育。注意:文化修养(知识性文化的掌握程度)高的人,文化素养未必高。
(4)、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社会文化和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2、文化的力量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3、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2)、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注意: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并不意味着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亦步亦趋,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 ★ 4、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⑴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表现:①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②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③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补充 发展文化产业的意义: 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力发展,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 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有利于增强文化竞争力,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
⑵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的表现 ①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②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
这使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 5、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补充:在综合国力中,经济实力、军事实力是基础,但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等精神力量也是重要组成部分。★ 6、中国如何应对文化发展上面临的严峻挑战?(从文化角度分析)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第二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 1、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 2、文化对人有哪些影响? (1)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如何影响见P14)(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如何影响见P14) ★ 3、文化对人的影响有何特点 (1) 潜移默化的影响: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能够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提高人的审美水平、思想道德素养。
这些文化影响既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发生,又是人们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结果。因此,要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
(2) 深远持久的影响: 文化对人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 4、优秀文化塑造人生 (1).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
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2).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
而由此产生的精神力量,往往历久不衰,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