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范文 > 范文
  • 高中数学必修五总结

    1.高中数学必修五总结

    一、集合与简易逻辑:一、理解集合中的有关概念(1)集合中元素的特征: 确定性 , 互异性 , 无序性 。

    (2)集合与元素的关系用符号=表示。(3)常用数集的符号表示:自然数集 ;正整数集 ;整数集 ;有理数集 、实数集 。

    (4)集合的表示法: 列举法 , 描述法 , 韦恩图 。(5)空集是指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二、函数一、映射与函数:(1)映射的概念: (2)一一映射:(3)函数的概念:二、函数的三要素:相同函数的判断方法:①对应法则 ;②定义域 (两点必须同时具备)(1)函数解析式的求法:①定义法(拼凑):②换元法:③待定系数法:④赋值法:(2)函数定义域的求法:①含参问题的定义域要分类讨论;②对于实际问题,在求出函数解析式后;必须求出其定义域,此时的定义域要根据实际意义来确定。

    (3)函数值域的求法:①配方法:转化为二次函数,利用二次函数的特征来求值;常转化为型如: 的形式;②逆求法(反求法):通过反解,用 来表示 ,再由 的取值范围,通过解不等式,得出 的取值范围;常用来解,型如: ;④换元法:通过变量代换转化为能求值域的函数,化归思想;⑤三角有界法:转化为只含正弦、余弦的函数,运用三角函数有界性来求值域;⑥基本不等式法:转化成型如: ,利用平均值不等式公式来求值域;⑦单调性法:函数为单调函数,可根据函数的单调性求值域。⑧数形结合:根据函数的几何图形,利用数型结合的方法来求值域。

    三、函数的性质: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单调性:定义:注意定义是相对与某个具体的区间而言。判定方法有:定义法(作差比较和作商比较)导数法(适用于多项式函数)复合函数法和图像法。

    应用:比较大小,证明不等式,解不等式。奇偶性:定义:注意区间是否关于原点对称,比较f(x) 与f(-x)的关系。

    f(x) -f(-x)=0 f(x) =f(-x) f(x)为偶函数;f(x)+f(-x)=0 f(x) =-f(-x) f(x)为奇函数。判别方法:定义法, 图像法 ,复合函数法应用:把函数值进行转化求解。

    周期性:定义:若函数f(x)对定义域内的任意x满足:f(x+T)=f(x),则T为函数f(x)的周期。其他:若函数f(x)对定义域内的任意x满足:f(x+a)=f(x-a),则2a为函数f(x)的周期.应用:求函数值和某个区间上的函数解析式。

    四、图形变换:函数图像变换:(重点)要求掌握常见基本函数的图像,掌握函数图像变换的一般规律。常见图像变化规律:(注意平移变化能够用向量的语言解释,和按向量平移联系起来思考)平移变换 y=f(x)→y=f(x+a),y=f(x)+b注意:(ⅰ)有系数,要先提取系数。

    如:把函数y=f(2x)经过 平移得到函数y=f(2x+4)的图象。(ⅱ)会结合向量的平移,理解按照向量 (m,n)平移的意义。

    对称变换 y=f(x)→y=f(-x),关于y轴对称y=f(x)→y=-f(x) ,关于x轴对称y=f(x)→y=f|x|,把x轴上方的图象保留,x轴下方的图象关于x轴对称y=f(x)→y=|f(x)|把y轴右边的图象保留,然后将y轴右边部分关于y轴对称。(注意:它是一个偶函数)伸缩变换:y=f(x)→y=f(ωx),y=f(x)→y=Af(ωx+φ)具体参照三角函数的图象变换。

    一个重要结论:若f(a-x)=f(a+x),则函数y=f(x)的图像关于直线x=a对称;五、反函数:(1)定义:(2)函数存在反函数的条件:(3)互为反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的关系:(4)求反函数的步骤:①将 看成关于 的方程,解出 ,若有两解,要注意解的选择;②将 互换,得 ;③写出反函数的定义域(即 的值域)。(5)互为反函数的图象间的关系:(6)原函数与反函数具有相同的单调性;(7)原函数为奇函数,则其反函数仍为奇函数;原函数为偶函数,它一定不存在反函数。

    七、常用的初等函数:(1)一元一次函数:(2)一元二次函数:一般式两点式顶点式二次函数求最值问题:首先要采用配方法,化为一般式,有三个类型题型:(1)顶点固定,区间也固定。如:(2)顶点含参数(即顶点变动),区间固定,这时要讨论顶点横坐标何时在区间之内,何时在区间之外。

    (3)顶点固定,区间变动,这时要讨论区间中的参数.等价命题 在区间 上有两根 在区间 上有两根 在区间 或 上有一根注意:若在闭区间 讨论方程 有实数解的情况,可先利用在开区间 上实根分布的情况,得出结果,在令 和 检查端点的情况。(3)反比例函数:(4)指数函数:指数函数:y= (a>o,a≠1),图象恒过点(0,1),单调性与a的值有关,在解题中,往往要对a分a>1和0o,a≠1) 图象恒过点(1,0),单调性与a的值有关,在解题中,往往要对a分a>1和00,则 。

    即不等式两边同号时,不等式两边取倒数,不等号方向要改变。②如果对不等式两边同时乘以一个代数式,要注意它的正负号,如果正负号未定,要注意分类讨论。

    ③图象法:利用有关函数的图象(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二次函数、三角函数的图象),直接比较大小。④中介值法:先把要比较的代数式与“0”比,与“1”比,然后再比较它们的大小二、均值不等式:两个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

    基本应用:①放缩,变形;②求函数最值:注意:①一正二定三相等;②积定和最小,和定积最大。常用的方法为:拆、凑、平方;三、绝对值不等式:注意:上述等号“=”成立的条件。

    2.【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1必修5心得】

    从你的标题上看,你是指新课标下高中数学必修教材;必修1-必修5主要是高中数学的基础知识,从内容上说如下:必修1是集合、函数概念、性质、初等函数中的指对幂、函数与方程,这里函数概念、性质、指对幂是重点,作为一个高中生必须掌握;必修4是三角函数、向量,其中三角函数基础而重要,向量是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工具之一,必要的向量方法需要掌握;必修5是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其中解三角形是初中解直角三角形的继续并发展到解任意三角形,工具就是正余弦定理;数列是高中数学重要内容之一,其中等差、等比透射出的方法,如倒序求和、累加求和、错位相减、累乘求和等一定要达到熟练程度;不等式,课本讲得不多,其实内容很丰富,要将小学、初中、高中所涉及到的不等式知识进行认真梳理,包括解各类不等式、简单证明不等式等,在选修中还有《推理与证明》一章,这里与不等式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可将不等式仅限于必修5上所讲,应该从高中数学全局的高度来领会不等式知识;必修2是立几初步、解几初步,两个内容都是高中数学的基础内容,基础而重要,特别是直线与圆知识更是全面反应出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方法,此不多言;必修3是算法、概率,两个内容都不难,但对于选修2系列的学生而言,概率学习还没结束,后面还有更难的知识等待着你,如排列组合、概率分布等;以上概要地对必修1-必修5进行了剖析,不知是否是你所需要的,如果想有更多交流,请发信息给我,朋友就是财富!祝好。

    3.高一数学必修5的知识总结

    我就先说说数列的吧: 1.等差数列的基本性质 ⑴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各项同加一数所得数列仍是等差数列,其公差仍为d. ⑵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各项同乘以常数k所得数列仍是等差数列,其公差为kd. ⑶若{ a }、{ b }为等差数列,则{ a ±b }与{ka +b}(k、b为非零常数)也是等差数列. ⑷对任何m、n ,在等差数列{ a }中有:a = a + (n-m)d,特别地,当m = 1时,便得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此式较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更具有一般性. ⑸、一般地,如果l,k,p,…,m,n,r,…皆为自然数,且l + k + p + … = m + n + r + … (两边的自然数个数相等),那么当{a }为等差数列时,有:a + a + a + … = a + a + a + … . ⑹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从中取出等距离的项,构成一个新数列,此数列仍是等差数列,其公差为kd( k为取出项数之差). ⑺如果{ a }是等差数列,公差为d,那么,a ,a ,…,a 、a 也是等差数列,其公差为-d;在等差数列{ a }中,a -a = a -a = md .(其中m、k、) ⑻在等差数列中,从第一项起,每一项(有穷数列末项除外)都是它前后两项的等差中项. ⑼当公差d>0时,等差数列中的数随项数的增大而增大;当d⑽设a ,a ,a 为等差数列中的三项,且a 与a ,a 与a 的项距差之比 = ( ≠-1),则a = .5.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S 的基本性质 ⑴数列{ a }为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是:数列{ a }的前n项和S 可以写成S = an + bn的形式(其中a、b为常数). ⑵在等差数列{ a }中,当项数为2n (n N )时,S -S = nd, = ;当项数为(2n-1) (n )时,S -S = a , = . ⑶若数列{ a }为等差数列,则S ,S -S ,S -S ,…仍然成等差数列,公差为 . ⑷若两个等差数列{ a }、{ b }的前n项和分别是S 、T (n为奇数),则 = . ⑸在等差数列{ a }中,S = a,S = b (n>m),则S = (a-b). ⑹等差数列{a }中, 是n的一次函数,且点(n, )均在直线y = x + (a - )上. ⑺记等差数列{a }的前n项和为S .①若a >0,公差d0,则当a ≤0且a ≥0时,S 最小. 2.等比数列的基本性质 ⑴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从中取出等距离的项,构成一个新数列,此数列仍是等比数列,其公比为q ( m为等距离的项数之差). ⑵对任何m、n ,在等比数列{ a }中有:a = a · q ,特别地,当m = 1时,便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此式较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更具有普遍性. ⑶一般地,如果t ,k,p,…,m,n,r,…皆为自然数,且t + k,p,…,m + … = m + n + r + … (两边的自然数个数相等),那么当{a }为等比数列时,有:a .a .a .… = a .a .a .… .. ⑷若{ a }是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则{| a |}、{a }、{ka }、{ }也是等比数列,其公比分别为| q |}、{q }、{q}、{ }. ⑸如果{ a }是等比数列,公比为q,那么,a ,a ,a ,…,a ,…是以q 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⑹如果{ a }是等比数列,那么对任意在n ,都有a ·a = a ·q >0. ⑺两个等比数列各对应项的积组成的数列仍是等比数列,且公比等于这两个数列的公比的积. ⑻当q>1且a >0或00且01时,等比数列为递减数列;当q = 1时,等比数列为常数列;当q 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S 的基本性质 ⑴如果数列{a }是公比为q 的等比数列,那么,它的前n项和公式是S = 也就是说,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是q的分段函数的一系列函数值,分段的界限是在q = 1处.因此,使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必须要弄清公比q是可能等于1还是必不等于1,如果q可能等于1,则需分q = 1和q≠1进行讨论. ⑵当已知a ,q,n时,用公式S = ;当已知a ,q,a 时,用公式S = . ⑶若S 是以q为公比的等比数列,则有S = S +qS .⑵ ⑷若数列{ a }为等比数列,则S ,S -S ,S -S ,…仍然成等比数列. ⑸若项数为3n的等比数列(q≠-1)前n项和与前n项积分别为S 与T ,次n项和与次n项积分别为S 与T ,最后n项和与n项积分别为S 与T ,则S ,S ,S 成等比数列,T ,T ,T 亦成等比数列.。

    4.高二数学人教版必修五知识点详细总结

    必修⑤84、数列前 项和与通项公式的关系: ( 数列 的前n项的和为 ).85、等差、等比数列公式对比等差数列 等比数列定义式 ( )通项公式及推广公式 中项公式 若 成等差,则 若 成等比,则 运算性质 若 ,则若 ,则前 项和公式 一个性质 成等差数列 成等比数列86、解不等式(1)、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 当a > 0时,有 . [小于取中间] 或 .[大于取两边](2)、解一元二次不等式 的步骤:①求判别式 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两相异实根 一个实根 没有实根③画二次函数 的图象 ④结合图象写出解集 解集 R 解集 注: 解集为R 对 恒成立 (3)高次不等式:数轴标根法(奇穿偶回,大于取上,小于取下)(4)分式不等式:先移项通分,化一边为0,再将除变乘,化为整式不等式,求解。

    如解分式不等式 :先移项 通分 再除变乘 ,解出。87、线性规划:(1)一条直线将平面分为三部分(如图):(2)不等式 表示直线 某一侧的平面区域,验证方法:取原点(0,0)代入不等式,若不等式成立,则平面区域在原点所在的一侧。

    假如直线恰好经过原点,则取其它点来验证,例如取点(1,0)。(3)线性规划求最值问题:一般情况可以求出平面区域各个顶点的坐标,代入目标函数 ,最大的为最大值。

    5.数学必修5(人教版)的归纳总结

    1. 正弦定理 : (R为 外接圆的半径).2.余弦定理:; ; .3.面积定理:(1) ( 分别表示a、b、c边上的高).(2) .(3) .4.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在△ABC中,有 .5.等差数列:通项公式: (1) ,其中 为首项,d为公差,n为项数, 为末项。

    (2)推广: (3) (注:该公式对任意数列都适用)前n项和: (1) ;其中 为首项,n为项数, 为末项。(2) (3) (注:该公式对任意数列都适用)(4) (注:该公式对任意数列都适用)常用性质:(1)、若m+n=p+q ,则有 ;注:若 的等差中项,则有2 n、m、p成等差。

    (2)、若 、为等差数列,则 为等差数列。(3)、为等差数列, 为其前n项和,则 也成等差数列。

    (4)、; (5) 1+2+3+…+n= 等比数列:通项公式:(1) ,其中 为首项,n为项数,q为公比。(2)推广: (3) (注:该公式对任意数列都适用)前n项和:(1) (注:该公式对任意数列都适用)(2) (注:该公式对任意数列都适用) (3) 常用性质:(1)、若m+n=p+q ,则有 ;注:若 的等比中项,则有 n、m、p成等比。

    (2)、若 、为等比数列,则 为等比数列。6.常用不等式:(1) (当且仅当a=b时取“=”号).(2) (当且仅当a=b时取“=”号).(3) (4) .(5) (当且仅当a=b时取“=”号)。

    39极值定理:已知 都是正数,则有(1)若积 是定值 ,则当 时和 有最小值 ;(2)若和 是定值 ,则当 时积 有最大值 .(3)已知 ,若 则有。(4)已知 ,若 则有7. 一元二次不等式 ,如果 与 同号,则其解集在两根之外;如果 与 异号,则其解集在两根之间.简言之:同号两根之外,异号两根之间.即:;.8.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 :当a> 0时,有.或 。

    6.高中必修五数学总结

    一、集合与简易逻辑:一、理解集合中的有关概念(1)集合中元素的特征: 确定性 , 互异性 , 无序性 。

    (2)集合与元素的关系用符号=表示。(3)常用数集的符号表示:自然数集 ;正整数集 ;整数集 ;有理数集 、实数集 。

    (4)集合的表示法: 列举法 , 描述法 , 韦恩图 。(5)空集是指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二、函数一、映射与函数:(1)映射的概念: (2)一一映射:(3)函数的概念:二、函数的三要素:相同函数的判断方法:①对应法则 ;②定义域 (两点必须同时具备)(1)函数解析式的求法:①定义法(拼凑):②换元法:③待定系数法:④赋值法:(2)函数定义域的求法:①含参问题的定义域要分类讨论;②对于实际问题,在求出函数解析式后;必须求出其定义域,此时的定义域要根据实际意义来确定。

    (3)函数值域的求法:①配方法:转化为二次函数,利用二次函数的特征来求值;常转化为型如: 的形式;②逆求法(反求法):通过反解,用 来表示 ,再由 的取值范围,通过解不等式,得出 的取值范围;常用来解,型如: ;④换元法:通过变量代换转化为能求值域的函数,化归思想;⑤三角有界法:转化为只含正弦、余弦的函数,运用三角函数有界性来求值域;⑥基本不等式法:转化成型如: ,利用平均值不等式公式来求值域;⑦单调性法:函数为单调函数,可根据函数的单调性求值域。⑧数形结合:根据函数的几何图形,利用数型结合的方法来求值域。

    三、函数的性质: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单调性:定义:注意定义是相对与某个具体的区间而言。判定方法有:定义法(作差比较和作商比较)导数法(适用于多项式函数)复合函数法和图像法。

    应用:比较大小,证明不等式,解不等式。奇偶性:定义:注意区间是否关于原点对称,比较f(x) 与f(-x)的关系。

    f(x) -f(-x)=0 f(x) =f(-x) f(x)为偶函数;f(x)+f(-x)=0 f(x) =-f(-x) f(x)为奇函数。判别方法:定义法, 图像法 ,复合函数法应用:把函数值进行转化求解。

    周期性:定义:若函数f(x)对定义域内的任意x满足:f(x+T)=f(x),则T为函数f(x)的周期。其他:若函数f(x)对定义域内的任意x满足:f(x+a)=f(x-a),则2a为函数f(x)的周期.应用:求函数值和某个区间上的函数解析式。

    四、图形变换:函数图像变换:(重点)要求掌握常见基本函数的图像,掌握函数图像变换的一般规律。常见图像变化规律:(注意平移变化能够用向量的语言解释,和按向量平移联系起来思考)平移变换 y=f(x)→y=f(x+a),y=f(x)+b注意:(ⅰ)有系数,要先提取系数。

    如:把函数y=f(2x)经过 平移得到函数y=f(2x+4)的图象。(ⅱ)会结合向量的平移,理解按照向量 (m,n)平移的意义。

    对称变换 y=f(x)→y=f(-x),关于y轴对称y=f(x)→y=-f(x) ,关于x轴对称y=f(x)→y=f|x|,把x轴上方的图象保留,x轴下方的图象关于x轴对称y=f(x)→y=|f(x)|把y轴右边的图象保留,然后将y轴右边部分关于y轴对称。(注意:它是一个偶函数)伸缩变换:y=f(x)→y=f(ωx),y=f(x)→y=Af(ωx+φ)具体参照三角函数的图象变换。

    一个重要结论:若f(a-x)=f(a+x),则函数y=f(x)的图像关于直线x=a对称;五、反函数:(1)定义:(2)函数存在反函数的条件:(3)互为反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的关系:(4)求反函数的步骤:①将 看成关于 的方程,解出 ,若有两解,要注意解的选择;②将 互换,得 ;③写出反函数的定义域(即 的值域)。(5)互为反函数的图象间的关系:(6)原函数与反函数具有相同的单调性;(7)原函数为奇函数,则其反函数仍为奇函数;原函数为偶函数,它一定不存在反函数。

    七、常用的初等函数:(1)一元一次函数:(2)一元二次函数:一般式两点式顶点式二次函数求最值问题:首先要采用配方法,化为一般式,有三个类型题型:(1)顶点固定,区间也固定。如:(2)顶点含参数(即顶点变动),区间固定,这时要讨论顶点横坐标何时在区间之内,何时在区间之外。

    (3)顶点固定,区间变动,这时要讨论区间中的参数.等价命题 在区间 上有两根 在区间 上有两根 在区间 或 上有一根注意:若在闭区间 讨论方程 有实数解的情况,可先利用在开区间 上实根分布的情况,得出结果,在令 和 检查端点的情况。(3)反比例函数:(4)指数函数:指数函数:y= (a>o,a≠1),图象恒过点(0,1),单调性与a的值有关,在解题中,往往要对a分a>1和0o,a≠1) 图象恒过点(1,0),单调性与a的值有关,在解题中,往往要对a分a>1和0。

    7.跪求高中数学必修一到必修五的全部知识点公式总结

    高中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集合与函数知识模块

    集合:涉及集合元素的推测以及集合的交、并、补运算。

    一般考查涉及到不等式。

    通例:A={a≤x≤b},B={c≤x≤d},试求A与B的交、并、补混合运算。

    有限集合涉及集合中元素个数:card(A)=n

    那么 子集:(2^n),真子集、非空子集、非空真子集相应变化。

    一般考查集合交、并、补运算之后的元素个数。

    通例:M={y|y=f(x)},N={z|z=f(x)},试求M、N交、并、补运算

    之后的元素个数。

    高中数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立体几何与直线、圆模块

    立体几何:考查线线角,线面角,面面角以及各种距离。

    常用定理:线面垂直定理,三垂线定理

    立体几何的空间向量解法,给立体图形建立空间坐标,以

    简化某些空间关系上的运算

    直线与圆:通过方程关系判断二者关系——相交、相切、相离

    主要运用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判断

    圆与圆:利用圆心距与半径关系判断二者关系——外切、内切、

    相交、内含、外离

    高中数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算法、统计、概率模块

    算法:主要掌握循环和选择的技巧

    统计与概率:基本概率类型的认知和统计方法的思考,

    需要在具体题目中认知。

    高中数学必修四知识点总结

    三角函数、向量模块

    三角函数:公式的应用,主要是倍角公式

    然后是万能公式、半角公式。

    cos2α=2cos^(2)α-1 sin2α=2sinαcosα

    2sin^(2)α=1-cos2α 2cos^(2)α=1+cos2α

    tan2α=(2tanα/1-(tan^2)α) sin2α=(2tanα/1+(tan^2)α) cos2α=(1-(tan^2)α/1+(tan^2)α)

    向量模块:

    a=(x[1],y[1]),b=(x[2],y[2]),a·b=x[1]x[2]+y[1]y[2]=|a||b|cos<a,b>

    共线、平行、共点的向量特点

    高中数学必修五知识点总结

    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模块

    解三角形:将各个三角函数与三角形各边对应起来,引入

    余弦定理和正弦定理

    cosC=((a^2)+(b^2)-(c^2)/2ab) , a=2RsinA,b=2RsinB,c=2RsinC

    数列与不等式:等差数列、等比数列通项公式、求和公式

    逐项累加法、乘公比作差法、数学归纳法、

    数列和与通项公式关系法等求出数列通项以及数列和。

    利用基本的均值不等式,以及放缩法,找到一组数据的

    不等关系。

    8.高中数学必修五复习计划应该是怎样安排

    一、指导思想做好高二数学必修三、选修部分复习课教学,对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起着重要作用,复习应达到以下目的:(1)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让学生将一学期来的数学知识连成一个有机整体,更利于学生理解;(2)少讲多练,巩固基本技能;(3)抓好方法教学,归纳、总结解题方法;(4)做好中档题训练,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5)可适当突破综合题,注意尖子生的培养二、复习措施1、切实抓好”双基”的训练高二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是学生进行数学运算、数学推理的基本材料,是形成数学能力的基石。因此在每一个章节复习中,为了有效地使学生弄清知识的结构,宜先用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实际查漏补缺,有目的地自由复习,教师可根据学生情况,整理专门的单元复习卷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进行补缺补漏。

    这块内容由各备课小组自行讨论合作整理(一周半时间)(1)文美:分块为命题,圆锥曲线,导数,选修1-2部分,必修三5个部分进行强化练习(用基础卷形式)(2)普文:加强概率,圆锥曲线,导数等部分(3)理科:除必修3共用卷外,可结合学生实际对选修2-1,2-2中的考试范围进行难度加深。2、统一复习备课,积极备考,形成合力。

    利用每周三的教研组会统一备考复习思路。精心准备期末复习材料,本备课组统一统筹的期末复习卷5份,其中2份必修3材料,3份选修1-1综合练习卷(一周半时间)3、用好往年统考卷,模拟期末考试难度,找准方向,把握好期望难度。

    4、考前指导,注意对学生的常错、易错题型进行强调纠正,同时教学中可渗透一些题型的解题技巧。在数学复习课教学中,挖掘教材中的例题、习题等的功能,既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又是对付考试的一种手段。

    教师在讲解中,应该引导学生对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灵活变换,使之触类旁通,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提高学生的技能技巧,挖掘教材中的例题、习题功能。总之,在高二数学期末复习中,按照复习计划的安排,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走,是一定能取得较好效果的。

    高中数学必修五总结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