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范文 > 范文
  • 新闻稿件播读2015

    1.播音主持新闻稿件播读

    新闻稿件,涵盖了新闻消息、新闻评论以及新闻故事。

    考试中出现样式最多的是新闻消息以及新闻故事,新闻评论一般都会结合即兴评述考察,应该说不会出现新闻评论的播报。下面就新闻消息的播报提出一些要求和注意事项。

    消息应该理解为在最短的时间里、用最简洁的语言、用最快的速度把真实的事情传播出去。因此它要求: (1)准确无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都不许出现事实上的差错,只有认真才能准确。

    (2)层次清楚——一般消息都是由导语、主体、结尾构成的,层次之间要留出停顿的时间,以避免播成一片。 (3)节奏明快——什么样的稿子就有什么样的形式,播的是新闻,就得像新闻。

    节奏不完全是快慢的问题,但它有快慢的问题。句子与句子之间紧凑,句段之间要明白晓畅。

    (4)朴实大气——以第三人称叙述事件,没有任何夸张、渲染。正确传达,直接面陈。

    举手投足、言谈举止让考官看到的是一种内心的真实流露。 新闻播报不是念稿子,字里行间渗透着播者对新闻的理解,播报就是把这种理解、感受真切地传达给受众。

    因此还要注意: (1)播稿过程也是传达过程,把一件刚刚发生的事播报出去,播音者要有新鲜感,除了在备稿过程中找到新鲜点之外,播报时要有精气神,还要使这精气神分寸得当。明快晓畅的语流,加上热情洋溢的状态,足以让考官另眼看待。

    (2)消息要在最短的时间里让听的人知道,句与句的衔接在清楚的基础上要紧密,因此要格式正确、轻重恰当、逻辑严密、不涩不粘、不浓不淡、语势平稳。在播稿过程中,语流要紧凑,以避免散乱。

    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一个劲儿”,不紧不慢,无理解,不经心,缺少变化。 (3)新闻稿件播读或播报,有的叫朗读新闻稿件,其实是一个意思 。

    无论干什么事都得像那么回事,所以播报新闻得像播报新闻的样子。播报的榜样就是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整点新闻以及各级电视台的新闻播报节目。

    切忌“说新闻”,使它变得拉杂、拖沓,不像新闻的样子。 实例1 澳大利亚悉尼市数万户商家和居民3月31日晚7时30分(北京时间17时30分)开始集体断电一小时,以引起人们对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全球变暖的关注。

    天黑之后,悉尼歌剧院等标志性建筑纷纷熄灯。 这一活动名为“地球时间”,由世界自然保护基金和澳大利亚最大报纸之一的《悉尼先驱晨报》联合发起。

    大约2000家企业和53万户居民报名参加了“地球时间”活动,自觉断电一小时。除标志性建筑外,悉尼城区许多高楼也纷纷熄灯,整个城市变黑了不少。

    不过路灯和紧急照明装置仍没有熄灭,港口的照明也一切如常。“熄灯”对悉尼人的生活并无太大影响。

    除此之外,还有人利用全城不少地方熄灯的便利观看星空。几百个市民提前预约,在熄灯期间前往悉尼天文台,利用这一小时更好地观看星空。

    天文台负责人说,很多市民都为有在黑暗中观察地平线的机会感到激动。 播读提示 这条消息的标题是《悉尼全城熄灯一小时》,副题是《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看过这条消息后要确定重点在什么地方。在标题中我们已经了解了消息的新鲜点所在,这就是受众所关注的新闻事实的要点。

    再看消息的层次,三个段落自然成为三个层次,三个层次为我们播读时脉络的清晰提供了基础,三个层次之间要做短暂的停顿处理,切忌不要一气呵成。一片的结果会使受众听得茫然。

    第一个层次是消息的导语,播得要醒目。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什么事,什么原因,原文交代得很清楚。

    一般来说,消息要素中的发生了什么事是重点。其他的新闻要素并不是不重要,同样要求依次交代清楚。

    这条消息导语交代事件的先后顺序应该是这样的:(1)集体断电一小时;(2)澳大利亚悉尼市数万户商家和居民;(3)以引起人们对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全球变暖的关注;(4)3月31日晚7时30分;(5)天黑之后,悉尼歌剧院等标志性建筑等纷纷熄灯。可以用声音的高低、吐字力度的强弱来区分。

    第二层次把新闻事实稍加梳理后,弱强调 “熄灯对悉尼人的生活并无太大影响”。 第三个层次是新闻的结尾段,也是对新闻事实的补充,播清楚即可,声音运用可在中声区稍下部分,稍偏低些。

    实例2 “我没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上周六下午,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丁肇中同几十家媒体记者见面。

    对待自己不清楚的领域,他用这句话做了回答。 “我始终认为,在一个领域的成功,不能代表对所有领域都了解。”

    丁教授回答记者的问题,始终都遵循着他说的这句话,“在我的实验室,我要求跟随我做实验的百余名各国科学家都能做到不随便回答自己不了解的问题”。 当有记者问“家长如何培养孩子对科学的兴趣”时,丁肇中教授回答了“我没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

    他认为,所谓的考试只是在考别人做过的东西,而科学进展正是要推翻别人做过的东西。丁教授认为,他能回答的只是觉得应该把“考第一名,念好书”这种观念改变。

    播读提示 这是一条观点性消息,它会给受众以思想认识的启迪。消息由三个自然段组成,实际上只有两个部分,导语部分及主体部分,应该说没有结尾,第一段就是导语部分,其余两段就。

    2.艺考新闻稿件播读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长沙颜色无庸高端影视教育机构告诉大家,新闻播报不是念稿子,字里行间渗透着播者对新闻的理解,播报就是把这种理解、感受真切地传达给受众。

    因此还要注意: (1)播稿过程也是传达过程,把一件刚刚发生的事播报出去,播音者要有新鲜感,除了在备稿过程中找到新鲜点之外,播报时要有精气神,还要使这精气神分寸得当。明快晓畅的语流,加上热情洋溢的状态,足以让考官另眼看待。

    (2)消息要在最短的时间里让听的人知道,句与句的衔接在清楚的基础上要紧密,因此要格式正确、轻重恰当、逻辑严密、不涩不粘、不浓不淡、语势平稳。在播稿过程中,语流要紧凑,以避免散乱。

    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一个劲儿”,不紧不慢,无理解,不经心,缺少变化。(3)新闻稿件播读或播报,有的叫朗读新闻稿件,其实是一个意思。

    无论干什么事都得像那么回事,所以播报新闻得像播报新闻的样子。播报的榜样就是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整点新闻以及各级电视台的新闻播报节目。

    切忌“说新闻”,使它变得拉杂、拖沓,不像新闻的样子。

    3.求三篇500~600的最新新闻广播稿

    亲爱的观众朋友们:昨天,在伦敦马拉松赛中,中国选手周春秀以2小时20分38秒的优异成绩夺得女子组冠军,这一成绩排名今年世界第一,同时这也是中国选手首次在伦敦马拉松赛中折桂。

    伦敦马拉松赛是世界最着名的马拉松赛之一,它与芝加哥、纽约、波士顿并称为世界四大马拉松赛。尽管是首次亮相伦敦马拉松赛,但是周春秀从比赛的一开始就显示出了良好的竞技状态。

    在比赛还剩3公里的时候,周春秀显示出了良好的冲刺能力,从大部队中脱颖而出,并将领先的优势保持到了最后。最终以2小时20分38秒、领先第二名选手一分多钟的成绩冲过终点。

    女子组的亚军被埃塞俄比亚名将、去年柏林马拉松赛冠军瓦米夺得,她的成绩是2小时21分45秒。现年29岁的周春秀来自江苏,在去年的首尔马拉松赛上,周春秀以2小时19分51秒的成绩获得了冠军,而且创造了当年第二个世界最好成绩,成为田径历史上第七个突破2小时20分大关的女运动员。

    另外,周春秀还创造了一年内四次跑出2小时30分以内的记录。在去年的多哈亚运会上,周春秀获得了冠军,而这次伦敦马拉松赛事成功折桂,也再次证明了周春秀具备强大的实力,有望在奥运会上成为中国田径队的又一个夺金点。

    男子组冠军最终被肯尼亚的名将利尔获得,他最终的成绩是2小时7分41秒。播读提示 这是一条体育新闻,是振奋人心的消息。

    播音的整体把握应该是热情的、激励的基调。节奏上要明快,体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

    全文分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是导语,它是受众的听觉器官、视觉器官首先感悟到的,因此是播音着意进行处理的重点段,要先声夺人。“中国选手周春秀”“伦敦马拉松赛中”“夺得女子组冠军”“首次在伦敦马拉松赛中折桂”等句,播音时在有声语言运用中,依次成为表达的重点语句,其中“周春秀”“马拉松”“冠军”自然是重音了。

    另外一个时间“2小时20分38秒”一般的受众不太关心它,反正是冠军就成了。这个数字只有体育爱好者及专业工作者才关注的,播读清楚便达到了目的。

    第二段是周春秀夺冠的经过,文字很简洁,播音要锦上添花。它由五句话组成,播音时脑子里要有数,这样才能形成链条。

    第一句话是该项赛事的规模背景,“四大”这个词是要加以显现;二是技术的发挥程度,在这里注意它的转折,形容词“良好的竞技状态”要使用赞扬的语气。第三句的“冲刺能力”及“脱颖而出”播读时要有动态的感受能力,句子也才会简洁生动。

    第四句是她的成绩,做过渡句处理即可。第五句是谈其他名次,削弱处理至完。

    消息的第三段是周春秀的运动背景介绍及其运动前景的展望,播音选择的重点应该是落在运动前景的预测上。第四段简单介绍了男子组的情况,声音渐收,弱化至尾。

    电台新闻广播稿件二:电台新闻广播稿件(1006字) 据《纽约时报》北京时间今晨报道,欧洲天文学家宣布,他们首次在太阳系之外发现了一颗可能适合人类居住的行星,在这颗行星上可能存在海洋和生命。据悉,这颗行星质量约为地球的五倍,距离地球20光年,围绕一颗名为“格丽丝581”的红矮星运转,因此被命名为“格丽丝581c”。

    到目前为止,在已经发现的约200颗太阳系以外行星中,格丽丝581c是最小的一颗。此外,它的运转轨道处于“可居住区”之内,如果其他条件合适,就有可能存在地表水和生命。

    格丽丝581c由一个11名欧洲天文学家组成的小组发现,目前该小组已经撰写了相关论文,并提交给《天文和天体物理学》杂志。不过,日内瓦天文台的天文学家、论文主要作者斯蒂芬妮?尤德里(StephaneUdry)表示,现在还无法得出格丽丝581c存在液态水的结论。

    麻省理工学院的行星专家萨拉?西格尔(SaraSeager)表示:“如果格丽丝581c的大气层比金星还要厚,液态水将由于温度过高而无法存在。” 两年前,天文学家在“格丽丝581系”发现了一颗海王星大小的行星。

    在此之后,天文学家又在“格丽丝581系”里发现了一颗有地球八倍大小的疑似行星。新行星的发现,意味着格丽丝581将成为人类未来太空航行的首选目标。

    播读提示 这条消息属于科技新闻。这篇探索性新闻会引起受众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消息的新闻眼一目了然——“适合人类居住的行星”,行星的出现不是新闻,适合人类居住的少之又少,这当然是新闻了。

    在第一段中除了刚才所说的新闻事实外,还应该把“在太阳系之外发现的”及“可能存在海洋和生命”也要通过有声语言交代清楚。这一段是新闻的导语,导语是引导之语。

    因此,“适合”、“居住的”要作为重音来处理。“海洋”、“生命”要作次重音来把握。

    二、三、四、五、六自然段是新闻的主要部分。其中第二段就行星的质量“约为地球的五倍”,“最小的一颗”,有声语言中要带有一定的色彩。

    第三段的“可能存在地表水和生命”,同样要做技巧上的处理。第四段是一个简单的提交程序,声音要做弱化处理,使其成为过渡段。

    第五段及第六段是属于消息的不肯定部分,有声语言趋缓,作弱化处理,不要过于张扬。最后一段第七段是消息的结尾段,在这里,消息的作者交代了天文学家研发的背景资料。

    播读时清楚即可,消息的结尾部。

    新闻稿件播读20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