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俊波事迹发言稿
1.关于学习廖俊波同志的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第一,学习态度比较端正。能够做到上课认真听讲,不与同学交头接耳,不做小动作,自觉遵守课堂纪律;对老师布置的课堂作业,能够当堂完成;对不懂的问题,主动和同学商量,或者向老师请教。
第二,改进了学习方法。为了改进学习方法,我给自己订了一个学习计划:
(1)做好课前预习。也就是要挤出时间,把老师还没有讲过的内容先看一遍。尤其是语文课,要先把生字认会,把课文读熟;对课文要能分清层次,说出段意,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2)上课要积极发言。对于没有听懂的问题,要敢于举手提问。
(3)每天的家庭作业,做完后先让家长检查一遍,把做错了的和不会做的,让家长讲一讲,把以前做错了的题目,经常拿出来看一看,复习复习。
(4)要多读一些课外书。每天中午吃完饭,看半个小时课外书;每天晚上做完作业,只要有时间,再看几篇作文。
第三,课外学习不放松。能够利用星期天和节假日,到少年宫去学习作文、奥数、英语和书法,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各门功课都取得了好的成绩。参加少儿书法大赛,还获得了特金奖。
2.关于刘彩梅故事的演讲稿
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珍惜时间,努力学习》!首先,我想跟大家讲一个故事,一个关于一分钟时间的故事。
有一次,一个青年向著名教育家班杰明请教如何才能获得成功,他们约好了地点与时间。等到时间到的那一天,青年如约而至,可是班杰明打开门的那一瞬间却让这个青年惊讶不已,原来他的房间里乱七八糟,一片狼藉。
看着青年惊讶的表情,班杰明马上说到:你看我这房间,太不整洁了,请你在门外等一分钟,我收拾一下你再进来吧。说完,不等青年开口,他就关上门,一分钟之后,他再次打开门,并热情的招呼青年进入了房间,此时青年看到的确是一切已变得井然有序。
青年在心里感叹班杰明的速度,可是,没等青年人把问题讲出来,班杰明就非常客气地说:好吧,你可以走了。青年人一下子愣住了,既尴尬又非常遗憾地说:可是,我,我还没向您请教呢。
这些,难道还不够吗?班杰明一边扫视着自己的房间,一边微笑地说,你进来已经有一分钟了。一分钟?一分钟青年人若有所思地说,噢,我懂了,您让我明白了一分钟的时间可以做许多事情,也可以改变许多事情的深刻道理。
向班杰明道谢后,青年人开心地走了。这是一个简单的故事,也是一个很耐人寻味,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一分钟的时间非常恨短很渺小,但是却可以做很多的事情,也可以改变很多的事情,我们的人生就是由无数个一分钟构成,如果把握住每一分钟是我们人生活得有意义的关键。
所以同学们,珍惜时间,就必须从珍惜你的每一分钟做起,从现在做起。只有把握好了生命的每一分钟,我们才能踏上成功之路,攀上理想之巅,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早岁哪知世事艰,在当今社会,我们的生活很安逸舒适,有些同学就走向了生活与学习的误区:抛开学习,恣意攀比,沉迷幻想,徘徊不前。孰不知世界上最快又最慢,最长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易忽视又最易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
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对每个人都是重要的,从古至今,凡是为人类做出杰出贡献的人,他们都非常的珍惜时间,他们都把握住了人生的每一分钟。只有缺乏意志、毫无志向的人,才认为今天的事情没做完,明天还可以继续;也只有这样的人才会一生庸庸碌碌,一事无成。
同学们,我们在学校这个知识花园里沐浴着时代的阳光雨露,享受着一流的学习环境,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抛开学习而恣意攀比,没有任何理由沉迷于物质而徘徊不前。对我们来说,努力学习,这是我们成长的必修课,只争朝夕,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
那么,你还在犹豫什么,就让我们从这一分钟开始,刻苦努力、不懈追求,在学习的道路上将一点一滴的知识积累,在人生的旅途中将一方一寸的风景珍藏,实现自己的理想,让生命放射出灿烂而耀眼的光芒!我的国旗下讲话完毕,谢谢大家。
3.小学生学习洪占辉事迹的演讲稿
用感动为春天揭幕
昨天晚上,很多中国人都感受了一场感人至深的心灵冲击,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白岩松、敬一丹揭晓了《感动中国·2005年年度人物评选》的最终结果。在隆重的颁奖典礼中,在听着一段段颁奖词过程中,2005年的很多感动在我们脑海中又更清晰起来。最清晰的是一个并不高大的身影:洪占辉
——哥哥这个称呼在他心里有着独特的分量,因为是哥哥他生活中多了很多的操劳,因为是哥哥他生命中多了很多的体验,哥哥使他成为今天的他。
颁奖词:当他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就对另一个更弱小的孩子担起了责任,就要撑起困境中的家庭,就要学会友善、勇敢和坚强,生活让他过早地开始收获,他由此从男孩开始变成了苦难打不倒的男子汉,在贫困中求学,在艰辛中自强,今天他看起来依然文弱,但是在精神上,他从来是强者。
看到他,更让我们体会到:感动,是一种美好的感觉,它触动激荡着我们的灵魂,使我们在生命中反复回味,无法忘记。
洪占辉是普通平民,他正是社会上没有光环而发光的小人物。他就生活在我们身边,这样的人能够激发很多人的共鸣,也就能够影响更多人的人生价值取向。
我想,能感动中国的人就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边。而我们在评判感动人物的过程中,所有能鼓励我们,鼓舞我们的人物在这个现代社会中,都将留下他们坚强的背影。我们希望感动不是一件奢侈品,它是能够与我们相伴的生活常态
4.三分钟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演讲稿
传承中华美德、铭记尊老爱幼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三字经》中说:“首孝悌,次见闻。”
《弟子规》中说“长者先,幼者后”伟大的思想家孟子告诉我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些古代先贤都在教导我们要懂得尊老爱幼!!然而,我却对我们身边的一些现象感到痛心:每到上学、放学的时候,学校门口挤满了来接送我们的家长,有白发苍苍的爷爷奶奶、有工作辛苦疲惫不堪的爸爸妈妈,他们担心我们路途的安全,长期风雨无阻的出现在拥挤的学校门口,,然而,我们很多同学不知体谅长辈们的关爱,经常对着他们任性撒娇、耍脾气,甚至于张口乱骂,这些都是严重的不尊老的表现。不会尊老的同学当然也不会爱幼,我们中的很多同学都是独生子女,只知道理所当然的接受别人的关爱,却不懂得要把爱心传递下去,在学校里,原本高年纪的同学应该主动爱护帮助低年级的同学,但是,我们看到的却是高年级的同学凭借身体上的优势欺负低年级的同学,这些,都是我们身边不懂得爱幼的现象。
同学们,我们现在一起来反省一下自己身上有没有这些不良行为,如果有,从现在起,彻底改掉它,从身边小事做起,成为一个尊老爱幼的好少年!!!大家可以跟我这样做:不再让爷爷奶奶替我背书包,不再在爸爸妈妈面前任性撒娇!遇到长辈主动问好!坐公交车时见到老人主动让座!遇到行动不便的老人主动搀扶!回家为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洗一次脚、捶一次背!和弟弟妹妹玩耍时懂得谦让!主动关心帮助低年级的同学,只要做到以上方面,我们就能成为一个尊老爱幼的好少年!!。
5.求一篇关于吴金印和张荣锁事迹的演讲稿..400字即可,小学生用的
在新乡,是一个百花争艳的环境:墙内开花红似火,墙外开花分外香。
新乡县刘庄的史来贺是位老劳模,从20世纪50年代到21世纪初,半个多世纪红旗不倒。距离刘庄只有3公里远的新乡县小冀镇河南京华实业公司,刘志华是全国十大女杰之一。他们之间比学赶帮超,两个先进典型相得益彰,锦上添花。
当开凿“愚公泉”的战斗正酣时,心眼平实、性格质朴的其他县的太行山人并没有背着手闲溜达,吹冷风,说讽刺话。他们感到脸发烧———别人下这么大的劲治山治水,自己怎么办?卫辉市狮豹头乡的党委书记吴金印,带头扛着铁锤上了山,筑路修渠造田,吃住在工地,连干8年,摘掉了贫困乡的帽子。与此同时,“全国大乱,辉县大干”,辉县县委书记郑永和亲率“愚公移山专业队”大军,劈山太行,苦战10年,建水库18座、水电站36座、灌溉干支渠5122条,总长3632公里,开凿公路隧道34条,打通山洞、架设桥梁15390米,新增浇地面积40万亩,创造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奇迹,谱写了《辉县人民干得好》的壮丽篇章。辉县出了名,整个新乡的人民都很羡慕、激动,从此时起,辉县成了愚公精神的学校,郑永和则被誉为“当代愚公”,前来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卫辉市狮豹头乡与辉县只隔一个山头,那时吴金印经常翻过山头,向老师郑永和取经。
时下,辉县市还流传着一首新民谣:“新‘愚公’创业绩,老‘愚公’没休息。新老‘愚公’一个愿,人民永和山常辉。”新“愚公”指的是辉县市上八里镇回龙村党支部书记张荣锁,今年46岁。老“愚公”指的是郑永和,今年82岁。张荣锁从孩提时代起就知道郑永和的大名,长大后立志做老“愚公”式的英雄。八百里太行至辉县境内,在一条七八百米深的沟壑上下,散居着960口回龙村人。一挂长达15公里、平均高度200多米的悬崖绝壁,将回龙村一分为二。“住在深山沟,守着光石头,穷得叮当响,鬼见都发愁”。村里没有几个人知道电话机是啥模样,跟外界联系仅靠原始的捎口信、传纸条。张荣锁带着全村人大干3年,投工15万个,动用土石30万立方米,投资650万元,终于打通了青峰关,把平坦的水泥大道修上了“老爷梯”。
张荣锁有句名言:“与天斗,与地斗,就是不搞窝里斗。”回龙村不仅与外界联系紧密,心心相印,内部也相互理解,相亲相爱。大家众星捧月,回龙村这个月亮才没有云遮雾障,又大又圆。
6.学习胡生贵事迹的演讲稿 求大能 急
时光倒回至今年8月22日。
盛夏时节,酷热难熬。下午5时,胡家村老年腰鼓队一天的训练结束了。作为腰鼓队的领队,70多岁的胡生贵拖着疲惫的身躯准备返回家中。就在回家的路上,胡生贵突然隐隐听到河边传来孩子的呼救声。他不顾自己有点跛的右腿,三步并作两步跑到了罗塘河边。眼前看到的是让人揪心的一幕:一个孩子正在激流中挣扎着,时沉时浮,危在旦夕,而自己的孙子胡俊锋和另一个孩子在一旁吓得直哭。
原来,3个孩子当天相邀前往河边洗澡。罗塘河中有两段废弃多年的水坝,河道在此收窄,水流骤然湍急,河面上好几个漩涡,漩涡下则是一个深不可测的深潭。3个顽皮的孩子在岸边玩着玩着就向河中的坝石走去,而坝石长期被河水浸泡,早就变得滑溜溜,隔壁村庄9岁的黄超刚走出几米远,突然脚下一滑,跌入河中。
千钧一发之际,只见胡生贵对落水的小黄超大喊:“孩子别慌,坚持住!”他没脱衣服就纵身跃入河中,奋力向黄超游去。游到黄超身边后,胡生贵双手托住他的后背,一边踩水,一边拼尽全力将孩子推向岸边。这时,水性较好的胡俊锋也游了过来,爷孙俩一前一后将黄超拖往浅水区。
然而,小黄超刚刚脱离险境,胡生贵自己却被急流卷走。胡俊锋想伸手去拉爷爷,胡生贵却用尽最后力气将孩子的手甩开了。很快他就体力不支,被无情的漩涡吞没……3个孩子连忙飞奔回村里找人。经过几个小时的搜救,找到的是胡生贵的遗体。
人们想,胡生贵一定是知道孩子力气小,没有能力将自己拉上岸,为了孩子的安全,他宁可推开孩子,放弃最后的获救机会。
胡生贵的壮举深深地感动了当地村民。当天夜里,近百名村民自发来到老人家中,轮流为老人守灵。出殡那天,同村及周边村庄400多位父老乡亲特意赶来为他送行。人们说:“胡老师真是个英雄,了不起!”
胡生贵舍己救人的事迹很快在鹰潭市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9月1日开学第一天,在老人生前所在的学校——贵溪市罗河镇排上小学,全体师生一起朗诵原创诗歌《胡老师,长大后我也要当个好教师》,以纪念这位可敬的老人。中秋节前夕,30多位贵溪市民自发来到胡家村,慰问胡生贵的亲属。
7.文明星事迹介绍,经验介绍
文明是一种美,它会给生命带来激情给生活带来和谐与温馨。而一个文明的人则会让我们敬佩,让我们尊重。
在我们的班级里,陈颖同学就是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人。她尊重父母,孝敬父母,体贴父母。在学校里,她勤奋努力的学习,尊重师长,主动向老师问好,进办公室主动敲门。她与同学友好相处,与同学之间建立起相互尊重、相互激励、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和谐关系。她总是态度亲和,虚心待人,从不与人斤斤计较。她总能做到随手关灯,不浪费水资源,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她乐于助人,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并能够认真负责做好。她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尊老爱幼。她爱护公共设施,爱护环境。她不会随地乱扔纸屑,而是将它们扔入垃圾箱;她将用过的旧电池集中起来扔到废旧电池回收箱中;她不践踏草坪,她爱护花草。她有较强的环境保护意识,有勤俭节约的美德,用过的本子将背面用作演算纸,不轻易浪费……
她总是保持良好的心态宽容他人,用一颗真诚的心去换另一颗心,用文明礼貌点亮生活,让美丽的校园更加和谐,更加美好。
校园中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学生才更美好,生活因为有这样的文明而更加充实。她一定会更加珍惜这个称号,并继续做一个文明的高中生,她会带动身边的人共同建设文明、和谐的校园。
8.学习张丽莉事迹有感
近日来,张丽莉老师危急时刻舍己救学生的光荣事迹广为传颂,作为人民教师,我被张丽莉的英雄之举所震撼的同时,也深切感受到了人民教师的责任之重大!她在学生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这是一种视学生生命至高的不假思索的行为,是一种将爱学生融入自己血液、化为行动本能的可贵品质。
这样的壮举也使我不禁要问,张老师是一个什么样地人呢,是什么给了她这样的勇气呢?
通过阅读她的事迹,我慢慢的了解了她,更加由衷的佩服她,张丽莉老师比我小两岁,晚我5年上班,她忠诚于自己的事业,把全部身心都放在了学生身上,他用自己的全部热情和勤奋进取铺设了自己无悔的从教之路,甚至还为了带好这个毕业班,推迟了自己要宝宝的想法,而上天有时是不公平的,想到这里,我该用什么语言来形容呢!替她惋惜,虽然她可能不能再有自己的孩子,但她却成为千千万万学生的好妈妈,这次的事故她失去了自己的双腿,可能要在轮椅上度过自己的人生,失去了自由奔跑的快乐,但她的精神,定将会像一盏璀璨的明灯,照耀我们广大教师前行,激励我们在平凡的岗位上种好心田,潜心育人,她的壮举,会激励全国千千万万个教育工作者,从事教师,热爱学生,为民服务是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无悔的选择。
虽然今天还有老师违反师德的曝光事件,那毕竟是少数人,我相信,任何一位老师在生死攸关的时刻,都会将生的希望留给孩子,义无反顾的把学生从危险的境遇中拯救出来,这可能要付出生命的代价,那我们也会义不容辞。谁让我们是孩子的老师呢!
生死危急的时刻她无悔地选择牺牲自我,用年轻的躯体挽救了学生的生命,这种高尚的师德情操让世人感动并赞叹,我相信她的精神会一直激励着我,在危急面前敢担当,在重任面前讲奉献,在利益面前识大局,在成绩面前懂谦让,我们要象张丽莉老师那样,以品行高尚的师德修为影响学生,人人争做以德立教、行为世范的楷模。
学习了张丽莉的先进事迹后,深受感动,我也要向她学习,学习她临危不惧、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学习她无私奉献、爱生如子的高尚情怀。我要以 “最美教师”为榜样,对工作尽心尽职、对社会尽责的态度,以满腔的热情全身心的投入教育教学工作,踏踏实实的做事,兢兢业业的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 平凡的业绩。
9.中学深入学习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讨论学什么,怎么学
恪尽职守,脚踏实地地做好本职工作,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基本要求。
正如同志指出:“党员干部讲政治,最重要的是通过自己的实践,体现在自己的日常工作和学习上。
人有先进的思想,还必须转化为奋斗的精神。
无论自己从事什么工作,都要树立高度的责任和敬业精神,要脚踏实地地做好本职工作,模范地履行一个共产党员的职责,尽心尽力把工作做好。
一切都要以党和人民利益为出发点,不能急功近利,更不能计较个人得失;
要克服华而不实,飘浮虚荣的工作作风,要做老实人,办老实事,对工作勤勤恳恳,求真务实。
10.学习杨善洲先进事迹,争做优秀共产党员,演讲稿
向杨善洲同志学习演讲稿:创先争优当先锋最近,认真学习了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使我深有感触。
我们要学习他始终如一的坚守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要学习他一辈子淡泊名利、地位,一辈子公而忘私、廉洁奉公,学习他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 一、坚守信念 绿染大亮山 人们真正体会到杨善洲造林之举的功德无量是在这场百年一遇的旱灾中。
2010年春天,已持续半年的干旱让云南很多地方群众的饮水变得异常困难,施甸县大亮山附近群众家里的水管却依然有清甜的泉水流出,他们的水源地正是大亮山林场。近些年,随着大亮山植被状况明显改善,山林的水源涵养功效得以很好发挥,附近村委会架起水管,将泉水从林场引到村里,通到各家各户,村民再也不用为吃水犯愁。
受旷日持久的干旱影响,水管里的流水较之以往细小了很多,但足以让附近的村民心满意足,也让他们对杨善洲的功劳更加念念不忘:"多亏了老书记啊,要不是他,不知道现在会是什么样子。" 1988年3月,61岁的杨善洲从保山地委书记的岗位上退休,婉拒了时任省委书记普朝柱劝其搬至昆明安度晚年的邀请,执意选择回到家乡施甸县种树。
20多年过去了,曾经山秃水枯的大亮山完全变了模样:森林郁郁葱葱,溪流四季不断;林下山珍遍地,枝头莺鸣燕歌…… 一位地委书记,为何退休后选择到异常艰苦的地方去种树?植树造林20余年,他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和挑战?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让夕阳人生散发出炫目的光彩? 二、给乡亲的承诺总得兑现 担任地委领导期间,有乡亲不止一次找上门,让我为家乡办点事情。我是保山地区的书记,哪能光想着自己的家乡,但毕竟心里过意不去呀,是家乡养育了我。
于是我就向他们承诺,等退休后,一定帮家乡办点实事。关于种树,年逾八旬的杨善洲这样解释。
为了实现“帮家乡办点实事”的承诺,杨善洲把目光锁定在施甸县城东南44公里处的大亮山。杨善洲的家乡就在大亮山脚下的姚关镇陡坡村,儿时,母亲常带他到山上挖野菜、草药等到集市上卖。
原来这里林木参天,当年大炼钢铁时大量砍伐树木,后来当地贫困农民又大规模毁林开荒,原本翠绿的大亮山变得山秃水枯,生态遭到严重破坏,周边十几个村寨陷入了“一人种一亩,三亩吃不饱”的困难境地。“再这么下去,子孙后代的日子可怎么过?”杨善洲忧心忡忡。
退休前,杨善洲到大亮山实地考察,家乡的人听说他要回来种树就劝他:“你到别处去种吧,这地方连野樱桃树和杞木树都不长。”然而,他还是来了,他以普通大山之子的身份带着一颗赤子之心回来了。
退休当天,杨善洲背起铺盖,赶到了离大亮山最近的黄泥沟。翌日,大亮山国社联营林场正式挂牌成立,那天,他们人挑马驮把粮食、行李搬到离公路14公里远的打水杆坪子,临时搭建了一个简易棚安营扎寨。
深夜,狂风四起,棚子被掀翻,倾盆大雨又不期而至,几个人只好钻到马鞍下,躲过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就这样,杨善洲带着县里抽调的几个同志开始了艰苦创业。
很多年之后,人们都还记得杨善洲初上大亮山时的情景。那时他住在用树杈搭起的窝棚里,脚上穿着草鞋,俨然是一个放牧的老人。
后来,得益于省里的资金支持,林场终于盖了一排简易的油毛毡房,杨善洲和工人们在里面一住就是近10年。10年后,当他们用砖瓦平房取代油毛毡房时,破败不堪的油毛毡房已被四周的绿荫所掩盖。
1999年11月,手提砍刀给树修枝时,杨善洲不幸踩着青苔滑倒,左腿粉碎性骨折,但半年后他又执意爬上了大亮山。从此,他再也离不开拐杖了。
2009年4月,杨善洲把自己用20年时间辛苦创办的大亮山林场的经营管理权,正式无偿移交给施甸县林业局。有人算过一笔账:大亮山林场共占地7.2万亩,其中5.8万亩华山松中有3万亩已郁闭成林,按1亩地种200棵树,一棵树按最低价30元计算,大亮山林场的活立木蓄积量价值已经超过3亿元。
这就是一位老地委书记帮家乡办的实事。 三、没钱买苗木,只好去街上捡果核 在杨善洲最早种树的山坡上,我们看到了一些造型优美的大树,很像巨型盆景。
盆景要是能长这么大就好了。我和当地宣传部的同志开玩笑说。
算你说对了,这些树还真是盆景移栽过来的。他们应道。
啊?我惊讶地张大了嘴巴。 要把大亮山变成林海,需要大量的树苗,可没有资金去哪弄树苗呢?杨善洲可谓绞尽了脑汁。
很长一段时间里,他每天和林工们带上工具,到处寻找树苗。树苗太缺了,以至于他不得不把平时种下的几十盆盆景也全部移种到大亮山上。
这些原来摆放在家里的雪松、白梅、银杏,从此在山上尽情地汲取雨露和养分,自由自在地生长,如今这些庭院花木都已经成为挺拔的大树,成为装点大亮山的一抹别致的色彩。 最让人震撼的还不是这些巨型盆景,而是20年前杨善洲从街上捡回来的果核,如今已经成长为一大片繁茂的树林。
当时没钱买苗木,怎么办呢,只好去街上捡果核。拄着拐杖站在大亮山上最初种树的地方,杨善洲指着一大片林子说。
在资金极其短缺的创业之初,捡果核育苗栽种成为杨善洲破解苗木困局的主要途径。每次回到城里,他就到马路上捡别人随意扔掉的果核,然后放到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