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连年未发展党员情况说明
1.如何解决部分农村长期不发展党员的工作问题
不能把有计划地发展党员,片面理解为限制发展,把发展党员计划中的发展数量错误地当作指标、比例层层下达,要求不许突破或必须完成。
(2)发展党员工作计划,是指导性的而不是指令性的。因此,实施过程中,要实事求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即不应机械执行,一个也不许超过;也不能不顾计划,降低质量,盲目发展。有的入党积极分子虽已列入发展计划,但经过教育考察,证明确已具备党员条件的,也可能发展。
(3)实施发展党员工作计划,既要注意维护其严肃性,又要有灵活性。上级党委组织部门要经常检查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
2.村集体没有发展党员的名额怎么申请入党
一、自愿提出入党申请 要求入党的同志自愿向所在单位党组织提出书面申请,申请主要写对党的认识、入党动机和本人主要表现。
党组织接到申请后,应派人与申请入党人谈话(一般在十五天内)进行下面教育和鼓励。 二、确定入党积极分子 入党申请人经党小组(共青团组织)推荐、支委会(不设支委会的支部大会)审查同意后,便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
党支部将入党积极分子报上级党委备案,并通知入党积极分子本人,要求其本人写出自传(内容主要写本人简历、家庭主要成员及主要社会关系的政历和现实表现情况),指定两名正式党员作为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联系人。 三、进入考察期 考察期一年以上,自党支部确定其为入党积极分子之日算起。
党支部每半年要对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进行一次考察,每次考察情况要填入入党积极分子考察表(填写考察意见时,要真实、具体、准确,既要有优点,也要写出缺点)。防止平时无记录,入党前闭门造车、突击编写的现象。
要注意掌握表中时间顺序即工作顺序,按先后顺序一般为:党小组(团支部推荐意见)->支部对申请人的政历了解意见->支委会(或不设支委会的支部大会)讨论是否列为入党积极分子的意见->考察意见(时间相隔不能超过8个月)->综合政审结论->党内外群众公开测评意见->支委会或支部大会讨论发展对象意见->党总支意见。 四、听取党内外群众意见 党支部派一至两名正式党员召开座谈会,听取党内外群众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反映。
1、座谈会党外群众一般不少于8人,不够8人的,支部应加以说明。 2、座谈会应在考察期近一年,支部准备列为发展对象之前召开。
记录整理表内评定意见反映要求真实。除表内情况还应附一份完整的群众座谈会原始记录(参加人员必须签名)。
五、确定发展对象 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经过一年以上培养教育后,在听取党小组、培养联系人和党内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经支委会(不设支委会的支部大会)讨论同意,可列为发展对象。 党支部确定了发展对象,应及时向上级党委(总支)报告意见,并附送入党积极分子的政审材料、党内外群众意见的原始记录、考察材料、《入党积极分子考察登记表》等。
上级党委分管书记和组织部门进行审查,对符合要求的,同意确定为发展对象,并报市委组织部组织科审定,方可下发《入党志愿书》。 六、政治审查 审查发展对象本人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态度、政治历史和重大政治斗争中(特别是“文革”和动乱)的表现。
动乱期间在校的中专学历以上的学生入党时一定要到该校取得当时政治表现证明材料。 审查发展对象直系亲属和关系密切的主要社会关系的政治情况。
对发展对象自传中反映出的情况及上述审查内容要形成综合性的政审材料和结论意见(落款处须盖上支部章)。 七、短期培训 基层党委要对发展对象进行短期集中培训,时间一般五至七天(或不少于四十个学时),主要学习《中国共产党章程》、《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邓小平理论等文件。
中组部组织局编写的《入党教材》可作为学习辅导材料。乡镇培训的,要发正式文件并报县委委组织部备案。
未经培训的(除个别特殊情况外)不能发展入党。培训后要填写培训成绩登记表并由县委组织部盖章,装入入党材料档案。
八、确定入党介绍人 入党介绍人由两名正式党员担任,一般由培养联系人担任,也可由发展对象约请,或由党组织指定。 入党介绍人的主要任务是: 1、向被介绍人解释党的纲领、章程,阐明党员的条件、义务和权利,认真了解被介绍人的入党动机、政治觉悟、思想品质、工作表现、经历等情况,如实向党组织汇报。
不能采取马马虎虎的态度,更不能有意隐瞒和歪曲事实真相。 2、指导被介绍人填写《入党志愿书》,并认真填写自己的意见(填写入党介绍人意见时,不要简单地以“提希望”的形式代替写缺点,而应实事求事地对被介绍人的政治觉悟、思想品质、工作表现和其它方面的情况作出全面评价,并表明自己对其能否入党的态度)。
向支部大会负责地介绍被介绍人情况。 3、被介绍人批准为预备党员以后,应继续对他进行教育帮助,使他按期转为正式党员。
九、填写入党志愿书 发展对象填写《入党志愿书》,须经上级党组织同意,在入党介绍人的指导下,用钢笔或毛笔填写。并要求其填写时要忠诚老实、实事求是,不得有任何隐瞒和伪造。
字迹要清楚,不得涂改。对《入党志愿书》上有的项目没有内容可填时,应注明“无”。
在“对党还有哪些需要说明的问题”一栏,主要填写需要向党说明,而其它栏目中不能填写的问题,或对某些栏目需要补充说明的问题。如亲友中被停职、拘留审讯等,现在尚无结论和处理的问题。
十、支委会审查 召开支委会,严格审查发展对象填写的《入党志愿书》和有关材料、经支委集体讨论认为发展对象合格和手续完备后,即提交支部大会进行讨论。 十一、召开支部大会 程序: 1、申请入党人汇报对党的认识、入党动机、本人履历、现实表现以及向组织说明的其它问题; 2、党小组和介绍人介绍入党人的主要情况,并对其能否入党表明意见; 3、支委会报告对申请入党人审议情况; 4、与会。
3.村级党委如何发展党员
农村党员是党在农村工作和基层组织建设的主体,党员数量和结构分布情况关系到农村党支部战斗力的强弱。当前,农村党员队伍结构中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性别结构非均衡化现象较为严重。为进一步改善农村党员队伍的分布结构,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和阶级基础,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我觉得可以从以下方面思考:
一、把握基点,抓好农村党组织建设。把加强村党支部班子建设作为搞好农村发展党员工作的首要环节来抓,重点选拔培养“靠得住、有本事”的年轻农民党员进入村党支部班子,选好配强村党支部书记,建立健全其他村级配套组织,为发展党员工作打下良好的组织基础。
二、突出重点,选准发展农村党员对象。根据当前实际,注重从村委会成员和村小组长,农村优秀青年,致富带富能力强的致富能手,政治素质高的退伍军人,文化知识丰富、发展潜力大的大学生村干部,有一技之长或懂经营管理的外出务工返乡人员中选拔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引导他们向党组织靠拢,努力打造一支技能化、年轻化、知识化的农村党员队伍。
三、创新亮点,优化党组织设置模式。为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合理调整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积极探索把党组织(包括党小组)建立在农村经济发展的产业链、行业协会、合作经济组织上,促进党建资源和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通过调整和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活动方式,扩大基层党组织服务对象和范围,发挥农村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和号召力。
四、认清盲点,保保证党员参与公共事务。积极推行由党支部召集、支部书记主持的村党支部和村委会联席会议制度,村级重大事务由联席会议讨论,还要采取党员票决制。本着坚持先党内后党外原则,经常邀请党员参加联席会议、参与村级事务决策,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提高党员参与村级事务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增强其责任心和荣誉感。
五、抓住难点,拓宽发展党员新渠道。对于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培养方面,要在外出务工人员比较集中的地区充分发挥流动党组织的作用。在加强流动党员管理的同时,还要把在外出务工、经商等人员中发展党员作为重要工作抓在手上,采取设立“流动党支部”培养、双向沟通培养、委托培养(外出务工党员联络跟踪、流人地党组织代培、政府驻外办委培)等办法,对各方面表现优秀的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实行跟踪培养。对于农村外出返乡人员要开展“扶持创业促进就业活动”,通过部门联动以技能培训、小额贷款、实施“回归创业工程”等途径,有效地维护返乡农民再就业。他们不仅带回来技术、资金,还有新的理念和先进的实践经验。
随着城市化进展不断扩张与深入,社会转型加快,新经济组织大量出现,农村外出流动人口剧增。外出造成新农村建设人才流失,使农村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对象减少,村干部后备力量不足。外出务工人员的流动是常态,他们游离在城市与农村之间。一方面,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造成产生外出务工群体的根源,要想留住他们,最根本之道在于走城镇化道路,壮大集体经济,使农民“离土不离乡”。另一方面,受到根深蒂固的户籍制度和自身条件制约,外出务工人员多数处于城市边缘的弱势群体,很难“落地生根”,返乡寻根是他们最终的主流归宿。从长远来看,他们将是今后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推手。所以,要重视外出务工农民的党员发展培养。(
4.目前农村发展党员工作存在哪些问题
一、党员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 从调研了解到的情况来看,全乡农村党员发展与管理工作e5a48de588b6e79fa5e9819331333337616631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发展,在党员发展方面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党员队伍年龄老化、整体素质偏低等结构性问题比较突出。
一是文化程度严重偏低,高中以上学历党员仅占全部党员28%,这就影响到党组织活力和战斗力,与新农村建设的任务要求不相适应,影响了农村未来的发展、稳定。二是党员老龄化严重,全乡60岁以上党员占65.5%,当前农村党员老龄化情况十分严重,随之而来的是农村党组织的战斗力已不同程度在减弱。
三是女性党员人数偏低,全乡仅有115名女性党员,男女比例严重不协调,同时也影响到女党员的发展。 2. 群众入党热情不够高,农村党员后备力量不足。
部分群众向党组织靠拢的积极性不高,个别村党支部入党积极分子很少,党员后备来源趋于断层,尤其是青年党员的来源更是缺乏。 二、原因分析 1. 部分农村党组织号召力不强。
部分村的集体经济基础薄弱,没有活动经费,组织生活举步维艰。党组织既不能有效地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又无财力为群众办好事、实事,削弱了党员在群众中的威信,也削弱了农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极少数党员干部观念老化、墨守陈规、不思进取、不求创新,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没有较好体现。 2. 部分农村党员战斗堡垒、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
当前,部分农村党员纪律观念、大局意识、宗旨意识还比较淡薄,有的党员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有的党员碌碌无为,思想滞后;有的党员参加组织生活观念较淡薄。农村占多数的老党员身体条件限制,难以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等。
3. 近年来农村优秀人才减少,入党积极分子素质参差不齐。比较优秀的农村青年迫于生活压力,或为了更好发展纷纷外出务工,一年中在村活动没有几天,留守农村的人群中多为老人和孩子。
农村党组织视野中的优秀人才很少,特别是优秀青年更少。农村人才外流削弱了党员后备队伍的基础,发展青年党员难,留住青年党员更难。
4. 农村青年入党积极性不高。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逐步繁荣,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从主观上弱化了向党组织靠拢的积极性。
不少农村青年认为加入党组织后分散精力,占用时间,影响自己干活挣线,农村干部不仅辛苦而且清贫,加入党组织不利于“发家致富”。一些农村优秀青年对加入党组织的认识有偏差,社会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导致部分农村青年信仰淡漠。
有的农村青年认为搞市场经济是致富光荣,不是党员光荣,“入党吃亏”、“入党无用”、“入党不自由”等思想在部分农村青年中占据了上风。 三、加强和改进农村发展党员工作的几点思考 针对当前农村党员发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农村实际,笔者认为要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 加强领导、落实责任,解决“部分农村党组织号召力不强”的问题。
做好青年党员发展工作,改善农村党员队伍结构,增强农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是一件具有重要意义的大事,应高度重视。把做好这项工作列入党委工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党建工作目标管理,着力强化党员发展工作制度保障。
一要建立乡、村两级共同负责制。通过建立党员发展定期督查、定期汇报、定期研讨等制度,及时发现并解决党员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从而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员发展工作网络。
二要健全党员发展工作责任制。乡镇党委要切实负起责任,督促和帮助村支部做好党员发展工作,调动村支部发展党员积极性,要将党员发展工作责任落实到联村干部和村党支部书记身上,并作为年度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据。
三要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全面规范工作程序,推行发展党员预审、公示制、责任追究制,用制度来保证农村发展党员工作的健康进行。
2. 抓住根本、增强引力,解决“部分农村党员战斗堡垒、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的问题。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高度重视和大力加强党员队伍的建设,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
作为农村改革、发展的中坚力量,如何把农村党员队伍教育好、发展好、管理好是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因此,要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发展党员的工作,不断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要注重调动基础党组织和党员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义不容辞的做好党员的本职工作,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在广大人民群众面前树立良好的形象,为群众带好头,把好关,积极引导广大优秀青年朋友向党组织靠拢。 3. 创新理念、强化教育,解决“农村优秀人才减少,入党积极分子素质参差不齐”的问题。
农村党员素质参差不齐,关键是部分发展对象受党的教育少,应注重开展“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工作,以学校为主阵地,以农村共青团等群团组织为载体,组织农村青年学习党章,了解党的历史,加深对党的认识;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党的活动,并在其中出一份力,尽一份心,让他们对党的崇敬之情与日俱增,增强入党的光荣感。通过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