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范文 > 范文
  • 路面破损情况说明报告

    1.求:沥青路面破损的原因分析

    你要写论文啊?

    设计上对交通量估计不足,路面表面设计弯沉偏大,造成基层、底基层厚度计算不够或抗压回弹模量取值偏低,会使路面过早破坏

    施工中沥青标号不对,集料级配不合格,基层、底基层压实度不够,养护不到位,容易造成沥青砼面层的反射裂缝或车辙。

    路面排水不好,经常积水容易造成剥落,形成坑凼,若不及时处理,会破坏基层。

    对于白加黑,在原水泥混凝土上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首先应对原水泥混凝土板进行评估,该换的就换,然后再用防止反射裂缝的土工布,能起到一定作用,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沥青混凝土属于柔性路面,最好采用半刚性基层进行过渡处理

    2.路面损坏状况检测如何进行

    路面损坏状况检测,宜釆用自动化的快速检测方法,条件 不具备时,可人工检测。

    釆用快速检测设备检测路面损坏时,应纵向连续检测,横 向检测宽度不得小于车道宽度的70%。检测设备应能够分辨 1 m m以上的路面裂缝,检测结果宜采用计算机自动识别,识别准 确率应达到90%以上。

    采用人工方法调査时,调查范围应包含所有行车道,按规 定的损坏类型实地调查。有条件的地区,可借助便携式路况数据 采集仪进行现场调查、汇总、计算与评定。

    紧急停车带按路肩处理。路面损坏检测数据应以100 m(人工检测)或10 m(快速检 测)为单位长期保存。

    3.沥青路面早期破损的原因有哪些

    沥青混合料拌和设备技术含量低 为保证拌制的沥青混凝土混合料成品符合规定的质量,必须要进行工前、工后和运转中对原材料的质量、成品料的质量及设备本身三方面的检查。

    沥青混合料应在拌和场制备,在拌制一种新配合比的混合料之前,或者中断了一段时间后,应根据室内配合比进行试拌。 通过试拌及抽样实验确定施工质量控制指标。

    在拌和工序,要注意材料的检验,保证所用矿料符合质量要求。2004年以前,酒泉公路总段只有一个实验室,配备实验员15人,主要为工程处承接的高速公路建设做配套服务,养护单位在养护作业施工时主要靠技术人员的经验,材料是否级配、矿料是否符合质量要求,没有科学的检测手段,导致养护质量难以有大的提升。

    2004年,酒泉总段投资10多万元,购置实验检测仪器、培训实验员6名,在6个养护单位建立起了基层实验室,较好地解决了砂石材料的级配和油路三大指标的检测难题,养护质量得以大幅度提高。目前,我们在养护上仍然使用的HB20型拌和机,级配、温度控制、混合料计量、拌和时间控制等关键部分技术含量低,难以满足提高养护质量对拌和设备的要求,建议局里逐步配备新型拌和设备,彻底解决拌和设备技术含量低的问题。

    1。2沥青路面施工环节控制不严 路面施工过程是公路工程整体质量形成的关键环节。

    1。2。

    1混合料面层施工中的设备因素 压实度不足,沥青面层空隙率过大受水浸入而产生破损。 压实是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的最后一道工序,其目的是提高混合料的强度、稳定性以及抗疲劳特性。

    压实质量的检测要按照有关技术规范的规定进行。压实质量主要检测项目有压实度、厚度、平整度、粗糙度,并要求面层外观密实均匀。

    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碾压成型后,其缺陷一般很难修整。对一些较大缺陷,如厚度不足,平整度太差、松散、泛油等应及时返工,即使是已成型变硬也要返工。

    对松散、泛油往往是局部返工;厚度不足或平整度太差则要求全面返工。返工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较大,因此现场压实过程中,压实后质量的检查及出现问题后的及时补救是十分重要的,这可将缺陷率降低到最低限度,尽量避免返工现象。

    实践证明,沥青面层破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水引起的。 沥青面层中水的来源有地表水和地下水,但主要是地表水。

    在汽车荷载及温度变化作用下,沥青面层产生早期破损。 沥青面层颗粒离析。

    集料大小颗粒组成不均匀以及在运输和摊铺过程中造成粗细颗粒离析。沥青面层集料大小颗粒离析使局部粗集料偏多,细集料偏小,不易压实,导致矿料与沥青的粘结力偏小,抗剪强度降低,容易使沥青路面出现松散。

    局部细集料偏多,粗集料偏少,使沥青路面热稳定性差,在高温季节容易出现车辙、拥包等病害。 1。

    2。2基层施工中的设备因素 基层是承担面层传递荷载的主要承重层,基层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沥青路面的使用质量。

    在施工各个环节中,稍有疏忽,会给沥青路面的使用质量造成隐患。 ①拌和与摊铺过程中粗细集料集中引起基层材料的不均匀,进而造成基层强度的稳定性的不均匀。

    ②选用的基层材料塑性指数或含泥量偏大 由于水份的进入使基层含水量增加,基层强度大幅度降低,从而导致沥青路面早期破损。 ③施工中不注意控制细集料的含量(小于0。

    075毫米)。 ④压实度不足。

    虽然在施工中,严格按最大干密度控制施工压实度,但却忽略了基层的压实度与混合料中粗细集料的比例特征,特别是粗集料的比例特征密切相关,当测定点的粗粒料含量偏大时,即使压实度达到100%,并不表示该基层密实,致使沥青路面产生坑槽、松散等病害。 1。

    3养护管理及其他原因 (1)日常养护中压实设备及压实工艺的影响 在目前的养护作业中,受资金因素影响,压实设备没有配套成龙,初压、复压、终压三个工序在养护实践中难以实现,达到压实混合料的必需的压实度的压实设备条件不具备,是造成路面早期损坏的一大原因。 同时,由于养护中施工面积小,难以碾压密实,用油量不好控制。

    沥青含量低会使空隙率更大,表面水容易下渗。一下雨就会前功尽弃。

    沥青含量高就形成油包、车辙等病害。因此,现在养护单位很少采用贯入式,而多是采用拌和法。

    但在拌和法修补路面病害时大多数人员凭经验,不注意混合料是否级配,而盲目修补,压实又难以达到要求,所以前补后坏现象是必然发生的。 (2)排水设施排水不畅 混合交通量的公路一般都是穿村过镇,村镇街道大多排水不畅,每次降雨,都使大量地表水积聚在公路路面及路基范围内,使公路成了排水沟,导致大量水进入路面结构层和路基中,使路面结构和路基处于潮湿或过分潮湿状态,在行车荷载作用下,致使沥青路面早期破损。

    (3)超限运输 引起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后天原因中最主要的原因是超限运输。超限运输亦称为公路"杀手"。

    现在超限车辆的增加对公路的路面破坏程度以几何级数增长,使沥青面层的使用年限缩短50-60%。 2、沥青路面破损防治 (1)不论是基层还是面层,设计时结构型式、结构厚度要因地制宜、符合当地的气候、水文地质,合理选用。

    (2)材料的各项指标都要达标,且要选用恰当。 (3)水是破坏沥。

    4.沥青路面早期破损原因是什么

    施工方面的原因 (一)地基沉降。

    公路建设中,不可避免地有部分路段要穿过水田、沼泽、淤泥地段等软土地基,路基修筑在软土地基上时,对软基的处理不彻底,或软基地段处理后没有沉降稳定就进行修筑沥青路面,往往就会发生路基失稳或过量沉陷,从而导致沥青路面破坏或不能正常使用。 (二)路基压实不足。

    路基压实是路基施工过程中的重要工序,亦是提高路基路面强度与稳定性技术的技术措施之一。土是三相体,土粒为骨架,颗粒之间的孔隙为水分和气体所占据。

    压实的目的在于使土粒重新组合,彼此挤紧,孔隙缩小,土的密度提高,形成密实整体,最终导致强度增加,稳定性提高。 由于路基压实度不足,出现不均匀沉陷,则会导致沥青路面出现纵向裂缝和横向裂缝(局部路段压实不足)。

    在所通车的各级公路中,“桥头跳车”是一个普遍存在的质量通病,就主要是由于桥台与路基衔接处压路机碾压不到位,造成局部路段路基压实度不足而出现路面坑洞、横裂,从而出现桥头沉陷、跳车等现象。 (三)路面基层施工质量低 。

    5.路面损坏会造成那些影响(具体些)

    原因分析: 沥青路面病害主要表现为纵横向裂缝、雨水沿缝下渗形成缝边唧浆,并有少量网裂、局部松散、坑槽、泛油等。

    全线沥青路面病害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多位于桥涵台背回填、路基高填方处。在通车的前1~年冬季出现一些细小短缝,随着气温的升高,大部分的细短缝又重新愈合。

    经过几次大的降雨及雨雪之后,沥青路面原有的裂缝灌缝处重新开裂且行车道出现许多细短裂缝。在通车3年后,缝宽大于5mm的长宽缝、缝边啃边发展的、缝边发生结构性破坏的情况,对沥青路面的服务水平已产生了较大影响。

    沥青路面的病害绝大多数是横向裂缝,只有少部分为纵向裂缝、网裂、龟裂或沉陷、坑槽、唧浆,这说明路面各层的整体强度不存在问题。 通过大量的调查,认为路面缺陷形成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水泥稳定碎石的收缩裂缝。

    水泥稳定碎石是一种半刚性材料,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产生干燥收缩与温度收缩,半刚性基层的收缩裂缝是不可避免地反射到表面。但力气能够路面是一种柔性材料,有一定的抗变形能力,因此在路基压实度较好的路段路面裂缝较少。

    二、行车荷载和雨水作用加速裂缝的发展。水泥稳定碎石在施工及运营中由于种种原因会产生细微裂缝,根据断裂力学理论,半刚性基层内存储的能量由于行车荷载提供,并通过裂纹失稳扩展消耗能量,这个过程不断反复进行,使独立地裂纹扩展为数条贯通宏观裂纹,直到新年过程小裂缝,最后成为贯穿裂缝。

    这是行车道裂缝多于超车道的原因所在。由于沥青上面层存在孔隙,下雨或化雪后,路面中有水分渗入,而由于土路肩阻水,雨过天晴数天后,路面面层中仍有大量水分。

    所含的许多水分不断汇集到裂缝处并沿裂缝下渗,由于基层强度大,很致密,水很难排出去,容易造成路面界面条件和受力状态的变化。在行车荷载作用下裂缝处出现唧浆现象,水泥稳定碎石因水而脱落、松散、路面结构承载力不足,出现啃边现象,并可能发展成网裂或坑槽、沉陷等。

    超载现象严重,加剧了路面病害的扩展。而沥青路面排水是第一要务,所以排水不好势必会造成路面的心腹大患。

    超限超载是公路的"第一杀手",水是造成路面损坏的"元凶"。 三、因大桥引道所引起的纵向裂缝、起于桥台,均出现在高6m以上的路堤部位,表面有不太明显的错台,据分析系高路堤少量沉陷或向外滑移所致,在低路堤处纵向裂缝较少。

    四、施工当中存在一些工艺和程序问题。路面沥青料离析和不均匀严重,这样容易造成局部渗水,使路面出现病害。

    施工中压实不足也是重要原因,由于片面追求路面平整度,不能在温度较高的时候技术压实,不敢采用轮胎压路机,这样就造成了路面表层看起来很平整,通车不久就很快衰减。建议对压实度的管理应该把重点放在压实工艺的管理上。

    在施工中,施工污染也是造成路面早期损坏的重要原因。施工中把路面底层弄赃了,造成了层与层之间形成不了一个有机整体,"三合板"变成了"三层板"。

    通常桥面铺装、沥青面层应该连续施工,可一些桥面工程往往是跨季度的,桥面铺装层与沥青中面层污染,必然会造成路面病害。综上所述,京福高速公路济宁段沥青路面病害的产生是多种一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沥青路面早期病害维修设计: 1、沥青路面早期病害维修设计及新型养护材料的使用。对于缝宽小于5mm的细缝,灌注稀释沥青,或新型灌注材料(密封胶)以能灌入缝中3cm以上为宜。

    对于无法判断是否结构性破坏的较宽缝,现场作详细调查时进行表面现象比较,并选择有代表性的裂缝,在裂缝处进行破坏及检查。如确定为无结构性破坏的宽缝且未啃边,则用强力鼓风机吹出缝中杂务,辅助人工清理,用稀释沥青或新型灌注材料灌缝,使能灌入缝中5cm以上。

    缝再宽则将裂缝处切除约10cm,用新拌和的上面层沥青混合料填充、人工捣压密实。如缝宽处已啃边但未扩展,则将裂缝两侧切除4cm厚的上面层,宽度50cm,底层涂刷乳化沥青作为粘层油,立面四壁粘贴--高分子双面粘,以保证新好沥青结合料的粘结,起到防水的作用,最后重新铺筑上面层沥青混合料。

    如判断为结构性破坏,像网裂、沉陷等,则将上面层铲除,宽度为1.8m左右,将裂缝处切除约10cm,用乳化沥青和高分子双面粘涂刷底面及粘结侧壁,铺设一种国外新型的防水防裂材料--高分子抗裂贴。高分子抗裂贴可以有效地减缓或防止新加铺层反射裂缝的出现,在降低道路养护成本的前提下保护原有路面结构、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

    在此基础上再铺筑上面层沥青混合料,用人工捣压密实。如中、下面层已损坏则将中、下面层也铲除,并用新拌和的沥青混凝土补齐;如水泥稳定碎石损坏,则将水泥稳定碎石切除至结构完好坚硬处并涂混凝土粘合剂用30号膨胀混凝土填补,并用新拌和的沥青混凝土将中、下面层补齐。

    2、沥青路面早期病害维修施工及其注意事项。在进行沥青路面早期维修施工时,由于修补旧路面喷涂乳化沥青粘层油、铺玻纤维网,最后铺筑新的沥青路面,需要较长的时间,因此,在施工方面,应做好相应的组织工作。

    (一)施工段落的划分及交通组织。施工作业现场必须按国际GB5768-1999或交通。

    6.简述水泥混凝土路面损坏类型及其产生原因

    路面病害成因 1. 设计方面的原因 (1)主车道与辅道的结构层方面的原因 从主车道及辅道结构层的数据分析,我们可以比较直观的看出,从路面渗入到主车道混凝土板与基层灰土之间的水,会顺着路面横坡在混凝土板下面流向两侧辅道,受到辅道底灰土的阻挡,无法流向边沟,大量的水留在这个部位。

    在车辆荷载作用下,使得聚水变成了有压水,有压水不断侵蚀基层灰土,并同基层冲刷出来的细料搅成悬液,在外在条件下沿着辅道与混凝土板之间的缝隙喷溅出来,形成唧泥病害。唧出的泥浆带走大量的基层材料,导致混凝土板形成脱空,周而复始,破坏了混凝土面板与基层密贴的设计机理,最终导致混凝土板过早地发生断裂和严重破碎。

    (2)排水方面的原因 不少县、乡级公路两侧排水不畅,导致辅道以外的排水沟形同虚设,雨水、雪水无法顺畅地排放到沟里,积水只能一点点浸到混凝土路面的缝隙里,潮湿的路基长期受到浸泡发生变形,甚至沉陷,从而引起路面发生断板、破碎板、沉陷等病害。 2. 施工方面的原因 (1)路基施工方面 公路路基施工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这是导致质量低劣的主要原因。

    违规作业、盲目追求施工进度,碾压厚度严重超标,路基达不到设计密度、稳定性差,通车后不可避免地发生沉降,造成路面混凝土的断裂及破碎。 (2)基层施工方面 首先,是二灰碎石拌和不均匀。

    由于是路拌法施工,存在大量人为因素,施工单位为了偷工减料及实际操作人员的懈怠,极易出现二灰碎石拌和不均或不到底现象。其次,养生期不足或养生不及时。

    为了追求进度,底基层灰土养生期未结束就急忙进行下一道工序。底基层受到扰动,影响底基层的养生及成型,使其无法达到设计强度,形成半刚性基层。

    (3)路面面层方面 如果路基及基层施工中未能严格控制标高,造成基层过程偏高。施工单位为了不返工或本来就偷工减料,造成部分混凝土面层厚度严重不足。

    另一方面混凝土面层施工时振捣不均匀,甚至不振、漏振,造成混凝土的强度不够,这样就使路面承受荷载的能力大打折扣,远远达不到设计强度要求,发生断板就成了情理之中的事。 (4)各种缝隙方面的原因 胀缝施工。

    胀缝不按照设计施工、宽度不够,胀缝中的混凝土未彻底清理、部分路段的胀缝设置密度不够、养护差等原因,不能满足混凝土板的伸缩,造成混凝土板发生拱起。 纵横施工缝。

    纵横缝灌缝质量差或未灌缝,或施工时采用沥青材料灌缝,沥青延伸度低,低温脆硬,与板端的粘结力差,很容易脱落。 3. 交通方面的原因 县、乡级公路因其自身的特殊性,每天都有大量的超载车辆通过,使南半幅行车道出现大量的断板及破碎板,甚至沉陷。

    由此可见,超载车辆也是引起路面形成各种病害的一个重要原因。防治对策 针对以上设计、施工及交通量等方面原因的分析,决定采取以下养护对策。

    1. 对各种缝隙进行处理 (1)对纵缝及缩缝进行重新灌缝,首先清除原有的灌缝沥青材料,有的地方需要重新割缝,然后用聚胺脂进行灌缝,灌缝一定要饱满、密实。 (2)对胀缝进行重新处理,剔除原有缝隙中施工时未清理干净的剩余混凝土及不符合规定的硬木板,然后替换符合设计要求的软木或塑料泡沫。

    对缝隙较窄者,要重新割缝,最后进行灌缝。对胀缝密度不足的部分路段,加设胀缝以满足板的自由伸缩。

    2. 对排水现状进行根治 疏通排水沟,清理阻挡水通往排水沟的杂物,另一方面要防止人为地阻断排水,保证在路面上少积水、不积水。 3. 对断板及碎板进行处理 对断板进行分类,不严重的断板可采用聚胺脂进行灌缝,严重破碎需将整块板清除干净,基层比较成型的就不再处理基层,否则连基层一起处理干净,不留隐患。

    然后,回填水泥稳定碎石充当基层,再做水泥混凝土面板。 4. 对板底脱空进行压浆处治 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压浆技术是预防水泥混凝土路面早期破坏的一种有效的养护手段。

    根据板的损坏程度有针对性地制定钻孔方案。对与脱空程度较严重的一般应钻5个孔,四个角各1个孔,中间钻1个孔,除1孔作为注浆孔外,其余均作为排气、排渣孔。

    如果其余4个孔中有个别孔未出浆,也应进行注浆。一般脱空板只需钻3个孔即可,至于有轻微裂缝的板应多钻,一般为5~6个孔,钻孔位置应距离板的自由边缝和裂缝不得大于30厘米。

    钻孔后可根据现状的情况,确定压浆孔、压浆顺序,压浆时应均匀着压,密切观察压力表,若发现灰浆溢出,应立即用木塞塞紧,10分钟后拔出,此孔不再进行压浆了。如果发现压浆机达到1.5MPa或水泥浆从出浆孔、边缘及裂缝中溢出,压力再也上不去了,板的周边发生松动,可自动停机,视为已满。

    压浆材料为水泥、粉煤灰及膨胀剂三种材料的混合料,其配合比为1:0.7:0.07,水灰比为0.5,拌和时先将水泥与粉煤灰干拌两遍,然后加水,膨胀剂最后放入以防止稠度太大。水泥粉煤灰的含水量不宜太大,太大易发生离析,在其表面形成一层水膜。

    但也不宜太稠,若在储料筒内灰浆一旦发生离析,应立即停止压浆并查找原因,解决后才能继续压浆。每工作日需制作灰浆试块3块,试模应采用三联带底砂浆试模,试块养护7天(正常养护6天、保水1天),抗压强度不得低于3。

    路面破损情况说明报告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