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生流失辍学的情况说明
1.中学生辍学的原因
中学生辍学是制约“普九”发展的突出问题,也是目前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认真分析中学生辍学原因,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依法制止辍学,是各级党政和全社会的“重中之重”,更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中学生辍学原因分析 从调查了解的情况看,不少中学尤其是不少农村中学的年辍学率都超过了国家规定2%的标准,有的高达4%以上。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中学生辍学不仅发生在贫困地区,那些经济状况较好的地区也十分严重。可以说,中学生辍学现象,不仅是对教育事业的严峻挑战,而且是对创建和谐社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严峻挑战。
如果不采取重大措施加以制止,不仅影响“普九”和“普高”的顺利实施,丧失经过几十年努力取得的“两基”成果,而且将对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中学生辍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些是综合性的。
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五点。 1、家庭原因。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生存环境,家庭主要成员(家长或监护人)是孩子觉悟、提高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的优劣和家庭主要成员素质的高低,对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调查数据显示,中学生辍学有36.25%的因素是因家庭原因造成的。
一是家庭确有经济困难,无力支付孩子就学的基本费用。家庭主要成员终日为生计而奔波,既没有精力照顾孩子,更没有足够的财力供孩子就学。
更有甚者,孩子被认为是家庭经济收入的重要支柱,强迫其中途退学,帮家庭劳动或经商。二是家长文化底蕴不足,就学意识差。
他们以自己的经历对待孩子的成长,因而对孩子的期望值不高,一看到孩子升学无望或成不了什么“家”,就强迫孩子弃学从农、从工、从商,“早工作、早赚钱、早积累”。三是单亲家庭。
父母离异,孩子每天放学后回到空荡荡的家中,缺乏双向的生活保护和教育扶助,性格孤僻,很少群体观念,稍有疏忽,便流落到社会上。四是重男轻女的封建意识。
农村初中尤其是山区初中辍学的男女生比例高达1:1.5以上。多子女家庭中,绝大多数在条件不很充足的情况下,优先保男孩就读。
五是拼搏型家庭。个别家庭的男女家长正值事业中期,忙于工作,没有拿出应有的精力教育孩子,没有很好的履行和承担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笔者从家庭原因的单项调查中,了解到部分学生的请假理由和没有完成作业的解释理由,令人啼笑皆非,又深感心酸。如,“爸爸妈妈晚上加班休息晚,早上没有提醒我,我还以为是周末,耽误了上学”。
“爸爸妈妈又加班,有两道题不会做,没有人指导”等等。 2、社会原因。
一是受社会用人制度的影响,使“读书无用论”再次抬头。长期以来,“学而优则仕”、“升学就业跳龙门”的思想在人们的心目中根深蒂固。
随着改革的深入,打破了“升学就业,国家安排工作”的观念。再加上近几年市场经济运行的过程中,暂时出现的企业破产、工人下岗、个别文化层次较低者发财致富等因素,致使新的“读书无用论”再次抬头,造成大量学生辍学。
二是社会招用童工的影响。不少企业尤其是个体私营企业,违法廉价招用童工,加剧了学生的流失。
三是受邻里子女辍学的影响,形成了学生辍学的自然群体。 3、行政原因。
一是法制宣传不力。尽管国家先后颁布了《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但是由于宣传不深入,不持久,不少群众的教育法制观念和“普九”强制观念依然十分淡薄。
二是执法措施不力。个别地方没有把制止学生辍学当作重要的政府行为,对辍学生家长或监护人缺乏强制措施。
学校对辍学生多次动员无效后,无可奈何。三是配套建设不力。
只重视教学用房建设,没有把生活用房尤其是学生宿舍建设列入重要位置。一些学生走读半径过长,走读环境较差,安全得不到保障,因而造成辍学。
4、学校原因。几乎是在所有的家长座谈会和复学学生座谈会上,都有一部分家长和复学学生埋怨说:“上学如同蹲监狱”,造成厌学直至辍学的客观原因中,很大程度上是教育的失败。
突出表现在6个方面。一是评价水平低。
不少学校还没有真正从应试教育的阴影中走出来,没有建立或使用健全的评估机制,单纯以文化课甚至以主要学科的考试成绩评价教师,致使教师只抓主要学科和学业成绩好的学生,部分学业较差的学生得不到较好的辅导机会和应有的“平等受教育”机会,倍受冷落和歧视,既使有特长也得不到发挥,没有成就感,不能抬起头来走路,形成沉重的心理负担,丧失了对学校学习乃至终身学习的信心和动机,产生厌学乃至对学校的厌恶情绪,导致辍学。二是教学水平低。
有60%以上的辍学生对学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表示不满。教育内容偏深、偏难,不切实际,不少学生甚至认为“对将来工作毫无用处”。
部分教师尤其是拔高使用的“小转中”教师,文化素质低,教学方法不适应,不能因材施教,没有体现学生主体,那种面向优生或大部分学生的“一刀切”教法和死记硬背的做法,使学生丧失了学习兴趣。同时,学习过程中,不能体现学校是“学”的场所,教师对学生缺乏正确的能对人一生受益的学法引导、毕业辅导和就业指导,导致学生学习的无目的性和盲目性,同。
2.如何看待学生中途辍学
如今有些孩子对学习不感兴趣,加之课业负担又重,功课比较吃力,学习成绩不好,跟不上班,久而久之产生厌学情绪,最终导致中途辍学。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一.对家长而言,对孩子缺少管教关爱或不够重视。尤其农村,大多数学生的家长常年在外打工,只有孩子在家留守,这些留守学生在家缺少管教和关爱,辍学情况更为突出。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年龄大了,在学校又不是优秀生,不如早早外出打工、或经商赚钱,致使中学生大量流失。还有,近几年来,农村教育中不合理收费虽有制止,但并没有完全杜绝,有的家长对教育的高额投资,已心有余而力不足,只好让孩子辍学。
二.对学校而言,一有些学校不重视学生德智体等各方面的发展,领导眼里只认成绩,只要求学学学,一搞活动,要么怕花钱,要么怕出安全问题。更有甚者,有些学校近五六年来竟没有庆祝过一次“六一儿童节”,也就更不用说开个运动会啥的。学生完全变成一个学习机器。如此单调枯燥的学校生活给他们能留下美好的回忆吗?能让他们对学校留恋吗?真有点庆幸我们那个时代的学校生活不是这个样子。
三.对社会而言,有些人无视国家政策法规,大量雇用童工及未成年人,给好多辍学学生一条“出路”。加之“花花世界”的诱惑,这些学生过早流入社会,文化程度又低,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全民素质的提高。
总之,学生辍学是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我们确实应重视这一现象。如果留不住学生,再好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都是一句空话。
3.现在农村中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一、社会原因1.读书无用论。
大学生就业难,上一般大学找不到好工作,甚至找不到工作,还不如早点到社会学个一技之长,早挣钱。有学生家长说:“说个老师不爱听的话,我现在一天给人家贴瓷砖挣两三百元,只要勤劳比当老师都强。”
2.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学生之间的不正常攀比。他们比买名牌服饰、手机、电脑等,经济较差的学生就觉得有伤自尊,从开始厌学直至辍学。
3.外出打工人的不良诱惑。每年春季开学时,学生流失最为严重,原因很简单,外出打工的回到家乡,披金戴银,大吃大喝。
这是当今青少年最经不起的诱惑。外出打工的也同样在厂家招工优惠政策的驱使下,骗走了部分学生。
4.教育费用惊人,使部分学生或家长放弃了受教育。高中、大学以后,基本所有的父母都开始负债供孩子上学,很多困难的家庭并没有享受到国家的惠民政策。
加之农村家长意识淡薄,很多可以得到补助的家庭并没有提出申请或只是获得了很少补助,使得真正得到补助的家庭少之又少。而农村低收入家庭较多,很多农村孩子因为家长付不起学费早早辍学了。
5.政府的不作为。《义务教育法》一再修改,可让谁来执行?老师还是学生?孩子不上学,很少有过政府部门的人来督促过、询问过,更不用说公安或警察了。
青少年犯罪率逐年上升,难道还不足以警醒我们的政府吗?二、家庭原因1.学生居住的地理环境差。农村大部分的辍学学生都住在大山大沟的深处,学生从家到学校,天气好的情况下也要走上三四个小时,交通不发达,没有车坐。
来回上学路难走是辍学的原因之一。2.家庭文化氛围不足,教育观念落后,重视程度不够。
农村家长大部分为小学水平或连小学都没有毕业,甚至根本就没上过学。其中有三类家庭居多:第一类是父母在家务农。
这些家长都是在城市里无法找到工作,不得不留在农村的,一般来说他们文化水平都很低,只有小学或者初中,甚至没文化,对孩子教育无从下手,根本不会教育孩子或不重视孩子的教育,全家人靠务农为生,对孩子的管理跟不上。第二类家庭是父母有一技之长,就近在县城打工(如装修、货运等),早出晚归,无暇顾及孩子。
孩子小学二三年级留给爷爷奶奶带,到了四年级后基本都住校,与父母见面机会很少,甚至周末回家都难得见上一面,更谈不上教育了。第三类家庭,留守儿童,即父母远出打工,孩子交给爷爷奶奶来带。
爷爷奶奶辈几乎全是文盲,即使有点儿文化也不过是小学文化程度。爷爷奶奶缺乏“爱”的教育,他们一味地溺爱。
因此,孩子玩起来更加肆无忌惮,很多都因为贪玩而荒废了学业。3.家庭不和谐因素的影响。
近些年来单亲家庭较多。很多家庭为有较大的经济收入,到山西挖煤,在矿难中丧生的大多是正上初中的学生们的家长,使部分学生缺乏父爱和管教,母亲又不忍心严管没有父亲的孩子,最终导致了孩子的辍学。
三、学生自身原因1.在上述种种原因的影响下,孩子形成了消极、懒惰、应付、依赖心理,他们缺乏学习积极性,把学习当作包袱,学习缺乏主动性,缺乏独立学习的精神和习惯。2.缺乏动因。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最好的动机是对所学习的东西的兴趣。”后进生形成厌学心理的重要原因是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奋斗目标,缺乏兴趣,从而走向了辍学。
3.学生过于盲目自信。学生刘昌志对我说:“老师我不想念了。”
“为什么?”我问。“老师,反正我也念不进去,还不如早点到社会干点别的啥好挣钱。”
刘昌志说。我说:“那你现在出去能干什么?”“我能干的事情多了,这就不用你老操心了。
说个老师不多心的话,我将来一定比老师混得好。”“但愿青出于蓝胜于蓝。”
我说。我无力挽回我的学生。
四、学校原因1.教师素质逐年下降,在教育教学方面的专业素质差。首先,从教师的来源来看,近些年就业难,一些非师范类学校毕业生也通过一定渠道进入了教育行列;即使是师范毕业的,我们从每年的高考志愿填报中也不难发现,凡是报考师范类学校的基本都是学习较差或考差了的学生,而那些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根本不愿意填报师范类学校。
其次,教法不当。缺乏专业性、艺术性或陈旧的教学方法,是后进生产生厌学心理的又一重要原因。
第三,教师的态度。经济发展加速,教师待遇跟不上,教师不安心、无耐心也无爱心投身教育事业;人才选拔不再是能者上庸者下,失去了积极性;晋职不公平、晋职难(同年毕业,在同一个县参加工作的,有的晋职好几年了,有的却晋不了职)造成教师心理不平衡,教师的消极态度给学生带来了消极影响。
2.学校课程开设不全,活动少。市场经济体系中以质量求生存的管理模式忽视了学生的思想和情感教育,学校为了生存,一味地追求质量,而将体育、音乐、美术、劳技等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课程没有开齐或开足,使学生感觉上学累和乏味,从而产生了厌学情绪,导致辍学。
总之,农村贫困地区要从根本上摆脱贫困走向小康,教育扶贫是关键。县政府明确提出:教育要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推进教育创新,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降低农村学生的辍学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