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范文 > 范文
  • 动物学总结

    1.普通动物学知识汇总

    Lytome上传 1 生物多样性:一个地区内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总和。

    通常分为三个层次:基因(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 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物分界:自然界由生物和非生物组成。

    物种:简称“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生物进化、发展过程中连续性与间断性的统一形式;种内个体在形态结 构、生理生化及行为特征等方面基本相似;有性生物的种内异性个体可相互配育,种间有生殖隔离;并占有一定的自然分布区。

    双名法:以两个拉丁文或拉丁化了的文字连在一起,表示一个物种的学名。属名在前,种名在后。

    皮肤肌肉囊:体壁呈囊状,包裹着身体,具有保护和运动的功能。 假体腔:原体腔不具体壁体腔膜和脏壁中胚层,相对真体腔而言,这种体腔称为假体腔。

    次生体腔:由称真体腔,环节动物体壁和消化管之间存在的一广阔的空腔。 闭管式循环:由纵行血管、环形血管及其分支间的微血管网构成的血液始终在密闭血管中流动的循环 皮鳃:呈薄壁泡状,为体壁无内骨骼处的外突,外覆表皮,内衬体腔上皮。

    棘:内骨骼向外表的突出。功能是清除皮肤上的污垢和杀死停留在体上的小生物,帮助捕食,保护纤弱的皮鳃。

    双重呼吸:鸟类在吸气时,新鲜空气一部分进入微支气管进行碳氧交换,另一部分经中支气管进入后气囊贮存;呼气时 后气囊内的新鲜空气进入微支气管进行碳氧交换。即无论吸气还是呼气,肺部微支气管都进行碳氧交换。

    这种呼吸方式称为双重呼吸。 逆行变态:经变态后失去一些重要器官,使躯体变得更简单的变态方式称为逆行变态。

    1、纤毛纲(草履虫)的主要特征是什么?إ 答:①以纤毛作为运动细胞器是本纲的重要特征;②核和细胞质出现高度分化,核有大、小核之分;大核司营养,小核与生殖有关。细胞质分化出胞口、胞咽、胞肛、伸缩泡、刺丝泡等多种细胞器。

    刺丝泡为草履虫等纤毛虫所特有。③有特殊的有性生殖方式(接合生殖) 和无性的横二分裂生殖;④应激性强;⑤以包囊度过不良环境条件。

    2、为什么说海绵动物是最原始、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إ 答:①海绵动物体形多样,多无一定对称形式,全营原始的固着生活;②无明显组织 和器官系统的分化,无消化系而行细胞内消化,无神经系而反应迟钝,只有生殖细胞的形成而无生殖系统等;③有由中胶层内的骨针形成的骨骼,是海绵动物分纲的依据;④具特殊的水沟系,是对固着生活很好地适应;⑤生殖方式简单,形成芽球是海绵动物特殊的无 性生殖方式,受精作用在中胶层内完成,亦为特殊之处;⑥再生能力强,说明其原始性。 3、多孔动物水沟系的分类: (1)单沟型:薄的体壁上有许多孔细胞沟通外界与中央腔,孔细胞直接构成单“沟”,水流路径为:外界→入水孔→中央腔→出水口→外界。

    (2)双沟型:由单沟型体壁凹凸而成,形成与外界相通的入水管及于中央腔相同的辐射管,领细胞位于辐射管壁上,中央腔由扁平细胞包围。水流路径为:外界→入水孔→ 入水管→前幽门孔→辐射管→后幽门孔→中央腔→出水孔→外界。

    (3)复沟型:是最复杂最高等的类型,在中胶层中形成了由数目众多的领细胞组组成的领细胞腔,领细胞腔借入水管与外界相通,又借出水管与中央腔相通。水流路径为:外界→入水孔→入水管→前幽门孔→鞭毛室→后幽门孔→出水管→中央腔→出水孔→外界。

    4、试述腔肠动物的特征及在动物进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答:腔肠动物出现了一些海绵动物还没有发生,而为其他多细胞动物所共有的基本特征:(1) 在动物的进化历程中,腔肠动物第一次出现了胚层的分化。

    两胚层的分技能化,与高等的多细胞动物的外胚层和内胚层的技能大致相同;(2)腔肠动物出现神经系统,是一个疏松的网(神经网);( 3)腔肠动物开始出现了消化腔,即消化循环腔;(4)腔肠动物身体都有了固定的对称体制,即辐射对称;(5)肠腔动物生殖方式为无性生殖,无性生殖以出芽或横裂的方式完成,且世代交替。因此,可以说腔肠动物是最原始的真后生动物,是其他高等多细胞动物的一个起点。

    إ 5、中胚层的形成及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 答:从扁形动物开始出现了中胚层。中胚层的产生引起了一系列组织、器官、系统的分化,从而为动物体结构的进一步复杂完备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使动物达到了器官系统水平;中胚层的形成不仅促进了动物的新陈代谢,并为各器官系统的进一步分化和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条件;而且也是动物由水生进化到陆生的基本条件之一。

    6、试叙述猪带绦虫的生活史及其防治原则。إ 答:生活史:主要是四个阶段。

    卵、六钩蚴、囊尾蚴、成虫。إ 当孕卵节片或虫卵被中间寄主(猪)吞食后,在其小肠内受消化液的作用下溶解胚膜而孵出六钩蚴,后者利用其小钩钻入肠内壁经血液或淋巴带入全身各处,一般多在肌肉中,经一段时 间(60—70天)发育为囊尾蚴。

    当带有囊尾蚴的猪肉被人吃了后,未被杀死的囊尾蚴在十二指肠中翻出其头节,借小钩及吸盘附着于肠壁上,经2—3月后发育成成虫。成虫在体内交配产卵,含有虫卵的粪便排出后,又开始新一轮的循环。

    此外,人误食猪绦虫虫卵或自体感染,。

    2.动物学读书报告怎么

    读书报告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实用体裁,它可以帮助我们记录复习学过的知识并提高我们的概括能力、综合能力、分析能力和评判能力。

    读书报告的写法如下: 首先先按下面的提纲做一些简单的笔记: 1、书名:书名及其出版年月 2、种类:如小说、传记、学习辅导、专著等 3、作者:姓名、国籍、出生年月 4、背景:时间、地点 5、主要人物:姓名 6、内容:主要情节、论述要点 7、简评:对此书的印象及评论 做好笔记之后,再根据自己的需要册繁就简写成一篇连贯性的短文。 一般来说,读书报告既要写出一本书的主要情节、论述要点,又要写出自己的看法和情感、反应和评论。

    在实际操作时我们可以把它分成以下三种类型: 一、摘要式读书报告 所谓摘要式读书报告(summary-tape book report)就是只把原作的故事情节或论述要点简要复述一遍,不掺杂自己的看法,不能随心所欲的发挥。 但是必须自己审题、构思、布局,按原文顺序,运用自己的话语将原著简述出来。

    二、简评式读书报告 简评式读书报告(brief-comment book report)要求不仅把一书的情节、要点复述一遍,而且要在简述原作的主要内容之外还必须表达自己对该书和作者的看法。 也就是说,从自己的观点来写,必须包括虚实两个方面。

    实的方面是记录原作的内容,虚的方面是表达自己的见解。 三、书评式读书报告 书评(book review)是一种专门体裁,常见于各类期刊、杂志。

    它篇幅较长,是针对最近出版的文艺作品、学术专著、科学著作、词典、全书等而写的。 书评式读书报告也分为四个部分:1。

    书名、作者、出版社;2。全书概要,写明一本书分为几个章节,个章节标题或主题;3。

    对每一章节内容从正反两方面作出评价;4。对书的印刷质量作一评论。

    1。 多读勤写 2。

    注意分类整理 3。 以范例题材练习写读书笔记 4、获得资料渠道很多,像打工、参加社会活动、听演讲都是,但最好的方法就是看一份以上的综合性报纸,尤其是评论性的文章可扩大自己视野与观点看法。

    还有专业性的杂志一定要看,除补己之不足外,可就记者或学者的观点来分析研究,增加自己的认知内涵。纯休闲式的课外读物,一样充满人生经验、生活智慧以及常识。

    上网找资料当然是最便利最快速的好方法。(希望能帮到你,麻烦在我回答的下面点击 “好评”,谢谢你啦^_^)。

    3.生物学的感想(初一)

    通过生物学的学习,懂得了一些知识,但同时候也知道了自己的不足。

    在知识方面,对开花和传粉、花的结构和花序等花方面的知识,都有了一定了解,并且知道营养繁殖、果实和种子的形成等方面知识,对于如何用不同的方法验证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等生物生活方面的知识也知道了,除此之外还对茎,根方面的只是有了了解,还了解了一些植物。感觉对自然界有了新的认识,却还对很多方面存在疑惑。例如:

    叶为什么是绿的?

    人是怎样出生的?

    手为什么能动?

    4.求动物学论文一篇2000字左右

    The neural crest is an embryonic cell population unique to vertebrates. During vertebrate embryogenesis, neural crest cells are first induced from the neural plate border; subsequently, they delaminate from the dorsal neural tube and migrate to their destination, where they differentiate into a wide variety of derivatives. The emergence of the neural crest is thought to be responsible for the evolution of many complex novel structures of vertebrates that are lacking in invertebrate chordates. Despite its central importance in understanding the origin of vertebrates, the evolutionary origin of the neural crest remains elusive. The basal chordate amphioxus (Branchiostoma floridae) occupies an outgroup position that is useful for investigating this question. In this review, I summarize recent genomic and comparative developmental studies between amphioxus and vertebrates and discuss their implications for the evolutionary origin of neural crest cells. I focus mainly on the origin of the gene regulatory network underlying neural crest development, and suggest several hypotheses regarding how this network could have been assembled during early vertebrate evolution.。

    5.急

    动物学野外实习报告 动物学实习报告内容目录1.实习目的和意义……………………………………………………………2.实习地简介及实习准备工作………………………………………………3.采集、认识到的动物种类简介(学名、采集地点、小生境、数量)………4.详述数种动物的形态特征…………………………………………………5.举例说明您亲手制作动物标本的过程和采用技术方法…………………6.举1-2例说明您实习观察到的动物行为或分布…………………………7.对今后实习工作的建议……………………………………………………8.动物学野外实习的收获与心得体会………………………………………参考文献………………………………………………………………………1.实习目的和意义动物学是一门内容十分广博的学科,研究对象是动物各类群的形态结构、分类和有关的生命活动、发育规律、以及动物和外界环境之间多种多样关系的科学。

    人们掌握了这些规律,就可能很好地认识和利用动物,使它能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同其它科学一样,动物学也是在人们长期的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因此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野外实习是动物学教学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其目的和意义在于: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会认识动物的特点,并且通过其特点对动物进行鉴定,了解其用途,以及在农业生产中的预防;掌握动物标本的采集以及制作方法;通过野外实习,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2.实习地简介及实习准备工作本次实习主要选地为崂山和青岛海滨。 崂山是山东半岛的主要山脉,最高峰崂顶海拔1133米。

    它耸立在黄海之滨,高大雄伟。崂山属于山地丘陵生境类型。

    这种环境类型不仅包括森林、草地、裸岩、川流等自然景观,而且有面积大小不等的果园、农田、池塘和居民点等人为景观,是比较理想的陆地动物实习地点。 捕捉的动物以昆虫为主,也有部分两栖类,爬行类动物。

    我们准备的采集用具有:昆虫网、镊子、镐、盛水的塑料瓶、塑料袋以及捕虫袋等。还准备了蛇伤药等华考范文网波状中线和外线不明显;顶角弓状下弯像鹰翅,端区有1个月牙形褐绿色大斑。

    后翅橙黄色。中带及外缘带棕褐色。

    危害枫杨等。4.举例说明制作动物标本的过程和采用技术方法手捏昆虫胸部,从1,2气门孔向头、体部慢慢注入20﹪甲醛液0。

    2ml,迅速退出注射针,插入大头针,左手捏针尖端,右手用针头将触角、足整理好,前翅成一条直线,对称摆好,置泡沫板上在通风出晾干。 为了使采集到的昆虫更好的保存,方便以后的观察和学习,我们将昆虫作成了简易标本。

    制作方法是:瓶中倒入适量10%的甲醛溶液,将昆虫放入其中杀死;或直接向虫体内注入甲醛溶液使其死亡。然后把昆虫针插进昆虫的胸部,左手捏住针尖端,右手轻轻将触角、足整理好,翅整平,注意前翅要成一直线,对称摆好。

    最后将其置于泡沫板上在通风处晾干即可。另外还要在标签纸上写清楚采集到动物的学名、俗名、实习地点、实习日期等。

    5.举例说明观察到的动物行为或分布昆虫栖居的环境是多种多样的。相对而言,晚春和早秋是昆虫生长的旺盛季节;山地、湖泊及植物种类复杂的地方有较多的昆虫;温暖晴朗的天气更适宜昆虫活动。

    采集的时间,白天活动的昆虫在10:00~15:00,夜间活动的昆虫在傍晚。举例来说,在水中能采到蜻蜓的幼虫,在沼泽、湖泊的沿岸可采到无翅目昆虫。

    倒下的禾苗基部或老树皮下,双翅目昆虫常生活在存水阴湿的地方。6.对今后实习工作的建议实习过程中的参考书籍资料有些不足,有些问题不能通过查阅资料来解决。

    此外,实习工具也应再充分些,无法保障每人都亲自动手参与。建议今后对资料和工具做相应补充。

    7.动物学野外实习的收获与心得体会野外实习让学生在大自然中学习,加上老师在旁边的讲解,学习起来更轻松,对学过知识的印象也更深刻。 经过这次实习,与自然有了比较深入的接触,既激发了对动物学的兴趣,让我对生物专业有了新的认识,又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收获颇丰。

    与同学,老师之间的交流更让对我今后学习方向的制定和学习方法的改进都大有帮助。总之,这次实习让我既难忘又受益匪浅。

    [ 华考范文网 / Www。ZK168。

    coM。cN]波状中线和外线不明显;顶角弓状下弯像鹰翅,端区有1个月牙形褐绿色大斑。

    后翅橙黄色。中带及外缘带棕褐色。

    危害枫杨等。4.举例说明制作动物标本的过程和采用技术方法手捏昆虫胸部,从1,2气门孔向头、体部慢慢注入20﹪甲醛液0。

    2ml,迅速退出注射针,插入大头针,左手捏针尖端,右手用针头将触角、足整理好,前翅成一条直线,对称摆好,置泡沫板上在通风出晾干。为了使采集到的昆虫更好的保存,方便以后的观察和学习,我们将昆虫作成了简易标本。

    制作方法是:瓶中倒入适量10%的甲醛溶液,将昆虫放入其中杀死;或直接向虫体内注入甲醛溶液使其死亡。 然后把昆虫针插进昆虫的胸部,左手捏住针尖端,右手轻轻将触角、足整理好,翅整平,注意前翅要成一直线,对称摆好。

    最后将其置于泡沫板上在通风处晾干即。

    6.谁有动物学笔记

    绪论 1.1 动物学的涵义 动物学是生命科学研究的一大分支,是以动物为研究对象,以生物学的观点和方法,系统地研究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生态、分类、进化、与人类的关系的科学。

    1.2 研究动物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自然界是一个相互依存,互相制约,错综复杂的整体,动物是生物界的一个组成部分。要学习研究生命科学,首先要具有正确的生物学观点。

    对复杂的生命现象的本质的探讨,不能用简单的方法做出结论,需要用生物学的观点善于对科学的事实加以分析和综合。 2.1 基本观点 生物学观点:动态地注意形态与功能的统一,生物体对环境的适应,整体与局部之间的相互关系,有机体各层次之间的联系,以及个体发育与系统发育的统一。

    2.2 基本方法 2.2.1 观察描述法 观察是动物学研究最基本的方法,通过观察从客观世界中获得原始第一手材料。 科学观察的基本要求是客观地反映所观察的事物,并且是可以检验的。

    观察结果必须是可以重复的。只有可重复的结果才是可检验的,从而才是可靠的结果。

    观察需要有科学知识。观察切不可为原有的知识所束缚。

    描述即将观察的结果如实地记录下来。 包括:文字描述、绘图(生物图)、摄影、摄像、仪器记录 2.2.2 比较法 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没有比较就无从揭示生命的统一性和多样性之间的关系。

    没有比较无法处理生物界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的大量材料。 只有通过对不同种属动物从宏观的形态结构到微观的细胞、分子水平的比较,才能对有关动物学的各种问题进行研究并得到正确的结论。

    2.2.3 实验方法 实验是在人为地干预、控制所研究对象的条件下对动物生命现象进行观察研究的方法。 3 动物学课程的教学要求 用生物学的观点和比较分类、归纳求同、演释推理的方法,掌握动物的体制结构,形态机能,生活习性和生活规律等基础知识,并加深对以动物代谢和适应为中心,发育为骨干,及动物界的个体发育与系统发育的统一、形态与机能的统一、机体与环境的统一的动物学原理的理解。

    3.1 教材:“基础动物学”全国统编教材修订本 3.2 参考书 “普通生物学” 顾宏达主编 复旦出版社 “动物学大全” [美]克利夫兰 科学出版社 3.3 网址:基础生物学实验室网页 http://10.24.14.111/bblfu 4 生物分界 物质世界是由生物和非生物二部分组成。 非生物界:所有无生命的物质,如:空气、阳光、岩石、土壤、水等。

    生物界:一切有生命的生物 非生物界组成了生物生存的环境。 生物和它所居住的环境共同组成了生物圈。

    生物的形式多样,种类繁多,各种生物在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及对环境的适应方式等方面有着千差万别,变化无穷,共同组成了五彩缤纷而又生机勃勃的生物界。 最小的生物为病毒(如细小病毒只有20nm(nanometer纳米),它是一种只有1600对核苷酸的单一DNA 链的二十面体,没有蛋白膜。)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病毒研究室发现的中国小麦花叶病毒(Chinese Wheat Mosaic Virus),简称CWMV(100nm) 大到有20-30m长的蓝鲸,重达100多吨; 4.1 生物的基本特征 4.1.1 除病毒以外的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 4.1.2 生物都有新陈代谢作用 同化作用或称合成代谢: 是指生物体把从食物中摄取的养料加以改造,转换成自身的组成物质,并把能量 储藏起来的过程。

    异化作用或称分解代谢: 是指生物体将自身的组成物质进行分解,并释放出能量和排出废物的过程。 4.1.3 生物都有有生长、发育和繁殖的现象 生物都有有生长、发育和繁殖的现象任何生物体在其一生中都要经过从小到大的生长过程。

    在生长过程中,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都要经过一系列的变化,才能从幼体长成与亲代相似的个体,然后逐渐衰老死亡。这种转变过程总称为发育。

    当生物体生长到一定阶段就能产生后代,使个体数目增多,种族得以绵延。这种现象称为繁殖。

    4.1.4 生物都有有遗传和的现象 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生物在繁殖时,通常都产生与自身相似的后代,这就是遗传。 但两者之间不会完全一样,这种不同就是 “变异”。

    生物具有遗传性才能保持种的相对稳定和生物类型间的区别。 生物的变异性才能导致物种的变化发展。

    4.2 动物的基本特征 动物自身不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只能通过摄取食物从外界获得自身建设所需的营养。这种营养方式称为异养。

    4.3 生物的分界 地球上生活着的生物约有200万种,但每年还有许多新种被发现,估计生物的总数可达2000万种以上。 对这么宠大的生物类群,必须将它们分门别类进行系统的整理,这就是分类学的任务。

    4.3.1 二界分类 公元前300多年,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将生物分为二界: 植物界 动物界 4.3.2 三界分类 1886年德国生物学家克尔(E.Haeckel)提出三界分类法: 原生生物界:单细胞动物、细菌、真菌、多细胞藻类 植物界 动物界 4.3.3 五界分类 1969年美国学者魏泰克(Whitaker)提出五界分类法: 1.原核生物界:细菌、立克次体、支原体、蓝藻 特点:DNA成环状,位于细胞质中,不具成形的细胞核,细胞内无膜细胞器,为原核生物。细胞进行无丝分裂。

    2.原生生物界:单细胞的原生动物、藻类。特点:细胞核具核膜的单细胞生物,细胞内有 膜结。

    7.动物学一般学习什么知识

    我想我绝对有资格回答你这个问题,因为wo这会儿正在上这门课,太无聊了。

    首先是绪论,讲的是动物的分类,发展,以及研究方法。第一章,原生动物门,只要是说原生动物的形态,运动,营养,呼吸,排泄,应激性,生殖,环境,分类:孢子纲,肉足纲,鞭毛纲。

    原生动物就是那些单细胞生物。第二章,海绵动物门。

    第三章,腔肠动物门。第四章,扁形动物门。

    第五章,原体腔动物门。第六章,环节动物门。

    第七章,软体动物门。第八,节肢动物门。

    第九章,总担动物门。第十章,棘皮动物门。

    第十一章,半索动物门。第十二章,无脊椎动物总结。

    十三章,脊索动物门。十四,圆口纲。

    十五章鱼类。十六章,两栖纲。

    十七章,爬行纲。十八章,鸟纲,十九章,哺乳纲。

    二十章,脊椎动物总结。二十一章,动物地理分布。

    二十二章,动物生态。每章具体都像第一章一样,具体研究各类动物。

    个人觉得真心没意思,但总得有人去学啊,不然咱们国家又要落后了,这个重任交给你了哈。看在wo花费半节课的份上,请努力啊。

    8.急需一篇生物学习心得800字

    生物学习的方法主要有两个,一是归纳,二是做题。

    首先讲讲归纳,这是一个最推崇的方法。因为高三的学习任务很重,一味严格地按照老师的进度很系统的复习,知识接受被动,但知识归纳帮助同学们自主学习,并能在同时整理知识和思路,很有效的提高了复习效率,达到比较好的复习效果。

    其中生物知识归纳包括基本知识的归纳、习题归纳和特殊知识点归纳。 基本知识的归纳就是把书本上的所有知识点有条理的罗列出来,解释各个术语的含义,列出它包含的的种类或分支的方向,并清晰地标明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种知识归纳能帮助你准确的理解并牢固的掌握课本的知识。

    做这个归纳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参考一些参考书上的归纳,像优化设计上的归纳就很不错,大家可以以之为基本框架,再把更具体的东西,尤其是书上的例子补充进去。要是在高二的时候做了全部自己写的那种归纳,上高三不久,就能优化设计上对它给出的框架做了补充。

    做这种归纳的最重要意义是什么呢?最重要的意义是帮助你读透课本。这种基本知识归纳只不过是把书上的要点和例子抄在一起,但这个过程你要翻书,几本书一起翻,就可以对同一个知识点不同的表述做比较,这可以帮助你更透彻的了解这个知识点;而想做一个比较完整、美观的知识归纳,就必须知道什么知识点放什么位置,这就要弄清楚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这个过程又帮助你更好的掌握这些知识点,理清思路。

    最后再抄写一次,印象就很深刻了。所以做知识归纳最大的用处是在做的过程中帮助你熟悉课本、掌握知识点,其次才是做好了以后看。

    课本是最最最根本的,大家一定要三本课本读的滚瓜烂熟。 习题归纳就是把做过的错题、好题、经典的题目归在一起,然后写出每道题目的关键,如某个知识点或某种方法或技巧。

    如果是错题则写出出错的原因,尤其是要写明是哪个知识点的缺漏造成的。如果时间比较充裕,可以把题目抄在本子上,但如果觉得自己没那么多时间,可以在那道题目旁边做个记号,并写上我刚刚提到的'题目的关键'。

    考试前认真察看就可以了。 在做好了以上两种归纳的基础之上,便做着两种归纳的归纳,也就是特殊知识点的归纳,把基本知识中一些自己掌握不好的、易忘的、易混淆的、难懂的、有代表性的和特殊的知识点或例子另外抄写来,还有把习题归纳中常错的、易错的、常考的、特殊的知识点也一起抄下来,这样就组成了特殊知识点归纳。

    平时在听完课,做完习题后应该着重做基本知识点归纳和习题归纳,而在准备考试的时候,应该先看一边书本,再看一遍知识归纳,一边看一边把重点要点写下了--也就是做特殊知识归纳,最后就只看这本特殊知识归纳。如果时间允许,边看边把记不住的打上记号,到了最后的最后就只看有记号的。

    这样就可以把所有知识点过一遍了。懂的看一眼就行了,因为这些知识本来就烂熟于心了;而不太有把握的,经过这样抄一遍,看几遍也都攻下来了,所以上考场的时候就可以信心百倍了。

    推荐在高考前两个星期就是先花了一个星期把书本从头到尾认认真真的看了一遍,做了特殊知识归纳,然后接下来那个星期就看特殊知识点归纳和习题归纳。

    9.动物学的渊源和发展

    动物学历史悠久,与人类生产活动关系密切。

    在以渔猎为主要生产方式的原始社会,人类就逐步认识了一些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动物生活习性及其身体结构,并尝试饲养驯化有益的动物,防治有害的动物,积累了一些动物知识。在4700年以前殷商的甲骨文中,可以辨认出许多兽、鸟、鱼、虫等字,后来的象形文字也把“虫”、“鱼”、“犭”作偏旁,可知已有一定分类观念。

    3000多年前的著作《夏小正》中即记载了“五月浮游出现,十二月蚂蚁进窝”等生态现象。春秋时代的《诗经》中述及动物达100余种。

    2500年前的《尚书·禹贡篇》中记载了当时 9个大区域的经济动物种类,是中国动物地理学的萌芽。距今2000多年前的《周礼》中把动物分为毛、羽、介、鳞、蠃5类,大致相当于现代动物分类中的兽类、鸟类、甲壳类、鱼类和软体动物。

    汉代《尔雅》中有释虫、释鱼、释鸟、释兽、释畜 5类,每篇都写了近百种动物。隋唐时期的《扁鹊难经》提到人体血液循环现象比英国学者W.哈维约早1000年。

    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总结了许多渔、桑、农、牧的经验。唐代陈藏器的《本草拾遗》中以侧线鳞数作为鱼类分类的重要性状,至今沿用。

    公元265~420年的晋代,中国已率先编纂了动物图谱,稽含的《南方草木状》(304),绘制了人们利用蚂蚁扑灭柑橘害虫的情景,是世界生物防治的最早范例。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描述了 400多种动物,许多还附有外形图,堪称动物学史上的伟大典籍。

    在西方,动物学的研究开始于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他总结了劳动人民在生产斗争中得来的动物学知识,并对各种动物作细致深入的观察,记述了450种动物,首次建立起动物分类系统,将它们分为有血动物和无血动物二大类,且对比较解剖学、胚胎学也有巨大贡献,被誉为动物学之父。亚氏之后,欧洲进入封建社会。

    宗教的统治反映到一切学术领域之中。维护神权和反动的唯心主义阻碍了动物学及其他科学的自由探讨和发展,这种现象一直拖延至资本主义因素萌芽的文艺复兴时期。

    16世纪以后,许多动物学方面的著作纷纷问世。动物分类学及解剖学发展尤为迅速。

    17世纪显微镜的问世,更推动了微观领域中组织学、胚胎学及原生动物学的繁荣。18世纪瑞典生物学家C.von林奈创立了动物分类系统及双名法,将动、植物分为纲、目、属、种和变种5个阶元,奠定了现代分类学的基础。

    他提出生物皆有种的概念。但他和当时的许多自然科学家一样,持有物种不变的观点,并认为一切物种都是神创造的。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法国生物学家J-Bde拉马克提出了物种进化的思想,认为动物在生活环境的影响下,可以变化、发展和完善。与林奈物种不变的观点相反,这个时期进化论思想传播开来。

    同时期的法国自然科学家居维叶(G.Cuvier,1769—1832)也在比较解剖学及古生物学方面作出了贡献。它认为有机体各个部分是相互关联的,确立了器官相关定律。

    运用这个规律,能够根据所发现的有机体的某一块骨头或碎片,恢复它整个的骨骼、外貌,甚至还能概括出化石动物生活方式的某些详细情节。因此他在比较解剖学及古生动学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他是物种不变观点的拥护者,以“激变论”对抗拉马克的进化论。19世纪中叶,两位德国学者施莱登(M.Schleiden,1804—1881)及施旺(T.Schwann,1810—1882)提出了细胞学说,阐明了动植物体的基本结构单位是细胞。

    1859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 C. Darwin, 1809—1882)在他的伟大著作《物种起源》(1859)一书中,确立了生物进化的学说,用“生存竞争”、“自然选择”的原始和生动具体的实例,剖析自然界动物的多样性、同一性、变异性等,推动了动物学的前进。他总结了他自己的观察,并综合动植物饲养、栽培方面的丰富材料,认为生物没有固定不变的种。

    种与种之间,至少在当初是没有明确界限的,物种不仅有变化,而且不断地向前发展,由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同时他以“自然选择”学说解释了动物界的多样性、同一性、变异性等。

    《物种起源》的出版,对生物学中的先进思想和工作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曾高度评价达尔文的著作,马克思认为达尔文的著作给了自然科学中的目的论一个致命的打击。

    恩格斯把《物种起源》和上面所说的细胞学说,分别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达尔文虽然从饲养学家那里了解到动植物可以遗传这一事实,但是他却完全不知道遗传的机制。

    奥国学者孟德尔(G.Mendel,1822—1884)用豌豆进行杂交试验,发现后代各相对性状的出现,遵循着一定的比例,称为孟德尔定律。这一发现和后来发现的细胞分裂时染色体的行为相吻合,成为摩尔根(T.H.Morgan,1866—1945)派基因遗传学的理论基础之一。

    1953年沃森(J.D.Watson)和克里克(F.H.C.Crick)提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后,于是DNA复制、转录、遗传信息的传递等问题得到了更精确的回答,这方面研究的发展,出现了分子生物学这门新兴学科,极大地促进了动物科学在分子水平上的研究和发展。动物学与数、理、化等相关学科以及动物学科内各分支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交叉和。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