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省内容范文
一、吾日三省吾身为主题的作文600字
古人有云:“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今吾自问:“吾日三省吾身:可有气节相伴?可有严谨相随?可有方正同行?”
——题记
我非圣贤,但我同样经常三省自身,此三省,是人本性之必需,生活之标准,快乐之根本。
一省:可有气节相伴?人不是死物,是有思想、有作为的高等生物。孔子有云:“色恶不食,臭恶不食。”食物尚且都被下予这样的评语,更何况人呢?一个人,若无气节,甚至没有自己的想法,就会被社会所淘汰。
二省,可有严谨相随?严谨是一种生活态度。孔子云:“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精致食物是招人喜欢的,而严谨、细心的人更是这个社会所渴求的人才。韩非子讲:“慎易以避难,敬细以远大。”罗丹细心地收集资料,研究考证,历时7年塑造巴尔扎克塑像。流传甚久的警句“失之毫厘,差之千里。”都在阐释同一个主题:那就是做事的严谨态度。严谨,乃生活之标准。
三省:可有方正同行?一个人,都要有自己的标准。孔夫子曾说:“割不正不食。”割的不方正的肉都是不吃的,那么一个不方正的人是人们审美理念所能接受的吗?苏轼曾告诫:“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包拯也作诗劝回张奎的寿礼,其诗曰:“寿曰薄酒促膝谈,胜似送礼染俗尘。”这样的方正的品质不正是他们的原则,那么这样的日子还会缺少快乐吗?故我说:“方正乃快乐之根本。”
吾日三省吾身,满足相伴一生。
二、三省三次社会实践活动报告的内容是什么
为社区买几盆花,懂得理解和尊重、组织管理,并懂得爱惜,自主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收集社区废品卖掉处理,形成团队意识和归属感、国家乃至世界性的环境问题,并养成随时随地保护环境的意识和习惯、了解社会、分析思考、活动目的: 深入社会: 1、活动时间,开展社区服务活动、普法宣传,将挣的钱用于社区公共建设、自豪感。
四,继而萌生亲切感,使我熟悉社区在地理环境,培养并提高社会交往.为社区居民分发报纸、社区、合作、民间风俗等方面的特点,关注周围、参与社区管理、活动主题。 走进社区。
自觉地从身边小事开始、拾捡垃圾等活动; 4: 通过服务社区的活动;在服务的过程中学会交往.开展读书学习互助活动.、人文景观、保护水资源的宣传活动、分析和建议等;对本地区水环境污染的调查、学会做事,尽情展示“辽油一高”的风采.清理社区内墙面上张贴的广告、保护它们,增强服务意识和责任感,进一步培养和提高“自我管理。 三,为社区孤寡老人做家务事;开展本地区水资源状况的调查及提出改善的建议。
6; 5。 二,形成建立良好生活环境的情感和态度.开展绿色环保活动。
7、活动内容。 五; 2,协助社区出墙报.服务孤老、自我服务”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从而掌握基本的服务社区的本领,并能学会综合而灵活地运用自己的知识加以解决; 3、增强社会责任感、了解社会、谈论的问题、自我教育,进行清洁楼道;留意社区中人们关注、活动心得、物产特色、接触社会、实践创新能力。
在社区开展节约用水,帮助和指导社区内的小学生开展读书学习,清理绿化带内随意丢弃的垃圾: 寒假、学会做人: 走向社会一。
三、每日三省作文怎么写
书信格式
开放分类: 格式、书信、注意、要点
例文:(“_”表示空格)
敬爱的xx(或亲爱的,等):
__您好!
__(正文)
此致
__敬礼!
———————————————————————(学校)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
又及:(注:手写书信,在写完以上内容后又想起有内容要写时用)
__(内容)
1.书信格式
2.收信人的辈分和写信的口气
3.写信字体(整洁干净,大方美观)
4.落款位置和日期
5.写信目的和立场
6.写信用纸(email则可适当选择信纸背景以烘托主题)
7.信件封面格式和收信人尊称
书信写作格式
书信历史悠久,其格式也几经变化。今天,按通行的习惯,书信格式主要包括五个部分:称呼、正文、结尾、署名和日期。
1.称呼
也称“起首语”,是对收信人的称呼。称呼要在信纸第一行顶格写起,后加“:”,冒号后不再写字。称呼和署名要对应,明确自己和收信人的关系。(具体可参见第四编《应酬称谓》)称呼可用姓名、称谓,还可加修饰语或直接用修饰语作称呼。这里简要说明几条细则:
(1)给长辈的信。若是近亲,就只写称谓,不写名字,如“爸”、“妈”、“哥”、“嫂”等;亲戚关系的,就写关系的称谓,如“姨妈”、“姑妈”等。对非近亲的长辈,可在称谓前加名或姓,如“赵阿姨”、“黄叔叔”等。
(2)给平辈的信。夫妻或恋爱关系,可直接用对方名字,爱称加修饰语或直接用修饰语,如“丽”、“敏华”、“亲爱的”等;同学、同乡、同事、朋友的信,可直接用名字、昵称或加上“同学”、“同志”,如“瑞生”、“老纪”、“小邹”、“三毛”等。
(3)给晚辈的信。一般直接写名字,如“乐毅”、“君平”、“阿明”等;也可在名字后加上辈分称谓,如“李花侄女”等;亦可直接用称谓作称呼,如“孙女”、“儿子”等。
·
四、材料作文:吾日三省吾身:高否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吾日三省吾身:高否?富否?帅否?否,滚去学习!”这是悬挂在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高三(14)班黑板上方的另类冲刺标语。该标语是经过公选后才悬挂的,该班的班主任从最初的“不太认可”到最终的“表示赞同”。
你如何看待这则标语?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急剧的社会变迁,在励志标语上留下厚重的时代印记。不论是“不努力当屌丝”还是“没有高考,你拼得过富二代吗”抑或是“滚去学习”,都说明社会阶层生存状态的鲜明反差,让人人渴望“出人头地”。对于渴望“争上游”的社会底层来说,高考这座独木桥,依然是改变命运的路径。为了在未来拥有一条光明大道,学生们不惜矮化自己,鞭挞自己,逼迫自己“往死里学”,成为一种悲壮得近乎残酷的励志。
可以从以下角度立意:1、就学习的对象而言,无论是否高富帅都应努力学习;2、学习不仅仅是实现高富帅的途径,更是为了提升自身素质,实现自身价值;3、这种功利色彩较浓的“励志”标语不值得提倡,不利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4、部分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用标语鞭策激励他们是可取的;5、学习是改变命运的必要途径,自身条件不好的更要通过学习来改变。
五、三省六部制的内容和作用
三省六部制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它确立于隋朝,此后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对于三省制,各不同时期的统治者作过一些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调整和补充。
隋朝以前,自西汉至南北朝,基本沿袭秦朝官制,隋文帝即位后,为加强中央集权,综合前代各种制度,确立了三省六部制。
隋文帝时期的三省六部制,在中央设置尚书、门下、内史三省。内史省是决策机构,长官叫内史令;门下省是审议机构,长官叫纳言;尚书省是执行机构,处理全国行政事务,长官叫尚书令,副长官叫左、右仆射。尚书省下设史、礼、兵、都官(后改为刑)、度支(后改为民)、工六部,各部长官为尚书,副长官为传郎。三省的长官等于秦汉的宰相。把宰相之职一分为三,避免了权臣专权,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唐朝在隋朝的基础上加以调整和补充。三省为中书、门下和尚书省。
中书省即隋朝的内史省,是决策机构,就军国大事、重要官员的任免等事项,替皇帝起草诏旨,长官叫中书令。
门下省负责审核中书省起草的诏旨,有认为不当者,可以驳回,长官叫侍中。
尚书省是最高执行机构,长官有尚书令、左右仆射、左右丞等。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六部长官为尚书,副职称侍郎。吏部,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察、升降、调动等事务;户部,掌天下土地、户籍、赋税、财政收支等;礼部,掌管国家典章法度、祭祀学校、科举、接待外宾等事务;兵部,掌武将选用、兵籍、军械、军令等;刑部,掌管法律、刑狱事务;工部,掌管山泽、屯田、工匠、水利、交通、各项工程等等。六部与地方诸州联系,必须通过尚书省各级长官。
唐初,以尚书省长官尚书令、中书省长官中书令、门下省长官侍中共议国政,行使宰相的职务。因李世民即位前曾任尚书令,以后此职虽设而不任人,左、右仆射遂为实际的长官,与中书令、侍中同为宰相。后因三省长官品位崇高,不轻易授人,中书令、侍中也不再常设。官虽不设,宰相却不可缺员,唐太宗特置参议得失、参知政事、参预朝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同中书门下三品等名号,高宗以后这些名号逐渐统一、固定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凡以本官加带此类头衔的官员,即为宰相。但这些作宰相的人本官品位都不高,因而进退较易,在使用上显得便利。这既有利于发挥臣下才智,又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帝的权力。
唐朝宰相平时讨论军国大事的场所是政事堂,即宰相的总办公处。政事堂开始设在门下省,后来迁到中书省,唐玄宗时改称“中书门下”。政事堂会议协助皇帝决策国家大事。参加政事堂会议的人开始为三省长官,后来由皇帝指定参加政事堂会议行使宰相职权的人,以本官加“参知政事”“参预朝政”等衔,后统一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衔。
宰相权力分于三省,宰相又由品位较低的官员充任,并且协同议事;各省分工合作、互相监督,提高了办事效率,封建统治机构日益完善。三省六部制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