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范文 > 范文
  • 毕业生论文范文

    一、毕业论文范文

    毕业论文写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在整个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草拟初稿是一项最重要的工作,也是最需要花费心思的工作。

    初稿虽然只是文章的一个坯子,但却是下步进行加工的基础。不能因为它是初稿,写作时就可以草率行事。

    起草初稿应注意些什么问题呢? 1、周密思考,慎重落笔 毕业论文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正式动笔之前,要对文章进行通盘思考,检查一下各项准备工作是否已完全就绪。首先,要明确主题。

    主题是文章的统帅,动笔之前必须想得到十分清楚。清人刘熙载说:“凡作一篇文,其用意俱可以一言蔽之。

    扩之则为千万言,约之则为一言,所谓主脑者是也。”(《艺概》)作者要想一想,自己文章的主题能否用一句话来概括。

    主题不明,是绝对不能动手写文的。其次,是理清思路。

    思路是人订]思想前进的脉络、轨道,是结构的内在依据。动笔之前,对怎样提出问题,怎样分析问题,怎样解决问题,以及使用哪些材料等,都要想清楚。

    第三,立定格局。所谓“格局”,就是全文的间架、大纲、轮廓。

    在动笔之前先把它想好“立定”,如全文分几部分,各有哪些层次,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哪里该详,哪里该略,从头至尾都应有个大致的设想。第四,把需要的材料准备好,将各种事实、数据、引文等找来放在手头,以免到用时再去寻找,打断思路。

    第五,安排好写作时间、地点。写作要有相对集中的时间,比较安静的环境,才能集中精力专心致志地完成毕业论文写作任务。

    免费论文范文网 古人说:“袖手于前,方能疾书于后。”鲁迅也曾说,静观默察,烂熟于心;凝神结想,一挥而就。

    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写起来就会很快。有的人不重视写作前的准备,对所写的对象只有一点粗浅的认识就急于动笔,在写作过程中“边施工边设计”,弄得次序颠倒,手忙脚乱,或做或掇,时断时续,结果反而进展缓慢。

    所以,在起草之前要周密思考,慎重落笔。 2 、一气呵成,不重“小节” 在动笔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一旦下笔之后,则要坚持不懈地一口气写下去,务必在最短时间内拿出初稿。

    这是许多文章家的写作诀窍。有的人写文章喜欢咬文嚼字,边写边琢磨词句,遇到想不起的字也要停下来查半天字典。

    这样写法,很容易把思路打断。其实,初稿不妨粗一些,材料或文字方面存在某些缺陷,只要无关大局。

    暂时不必去改动它,等到全部初稿写成后,再来加工不迟。鲁迅就是这样做的,他在《致叶紫》的信中说: 先前那样十步九回头的作文法,是很不对的,这就是在不断的不相信自己——结果一定做不成。

    以后应该立定格局之后,一直写下去,不管修辞,也不要回头看。等到成后,搁它几天,然后再来复看,删去若干,改换几字。

    在创作的途中,一面炼字,真要把感兴打断的。我翻译时,倘想不到适当的字,就把这些字空起来,仍旧译下去,这字待稍暇时再想。

    否则,能因为一个字,停到大半天。这是鲁迅的经验之谈,对我们写毕业论文也极有启发。

    3、行于所当行,止于所当止 北宋大文学家苏拭在谈到他的散文写作时说:“吾文如万斜泉涌,不择地而出。在乎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干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地赋形而不可知也。

    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文说》)苏拭是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作文如行云流水,有神出鬼没之妙,旁人不可企及。

    但他总结的“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则带有一定的普遍性。 “行于所当行”,要求作者在写作时,该说的一定要说清楚,不惜笔墨。

    如一篇文章的有关背景,一段事情的来龙去脉,一种事物的性质特征等,如果是读者所不熟悉的,就应该在文章中讲清楚,交代明白,不能任意苟简,而使文意受到损害,以致出现不周密、不翔实的缺陷。 “止于所不能不止”,就是说,不该写的,一字也不可多写,要“惜墨如金”。

    如果情之所至,任意挥洒,不加节制,也不肯割爱,势必造成枝蔓横生,冗长拖杏,甚至出现“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毛病。 4、写不出的时候不硬写 鲁迅在《答北斗杂志社问》一文中,提出了八条写文章的规则,其中第二条是:“写不出的时候不硬写”。

    这是很有道理的。“写不出”,有种种原因:或者对所谈的问题认识不充分,仅停留在表面上,未能透过现象深入其本质;或则对所论的问题分析不透彻,没有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进行剖析,只见一点,不及其余;或者所掌握的材料还不够充分,或则对文章的主题、结构、语言表达还没有想好,等等,都可使文章写不下去。

    “写不出”,正好暴露出自己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不一定是坏事。它说明准备工作还没有做好,写作时机还不成熟。

    这时候,应该明智地停下来,细心地分析写不出的原因,回顾写作的各个环节,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如果是材料问题,就要进一步搜集材料;如果是认识问题,就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写作对象进行再认识。

    “不硬写”,不等于不能再写。只要查明原因,对症下药,克服了写作中的障碍,就会出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境界。

    二、给篇毕业论文的范文

    学什么的 你是

    专业呢 一转眼,中专3年生活即将结束,我们就要毕业了.回顾3年的学习生活我想有必要在临进毕业之前总结整理一下. 在学习上,我的学习态度端正努力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买过很多对提高英语有帮助的书籍,还坚持每天听英语磁带,在汗暑假期间,到补习班听课,同时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所以不能满足于现状,应该时刻鞭策自己努力奋进,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才不会故步自封.同时,我还是得到过老师的帮助和鼓励,我想没有老师对我们的辛勤栽培和教诲,我们也不会进步,但是在学习中我还出现过一些小毛病,比如说,我有拖沓的习惯,本来今天应该做好的事情,总要拖到明天去做,这样学习的话会影响学习进度,从而因小失大,所以我会努力在今后改进学习方法,改正这些小毛病.在上学期间,也参加过很多次的考试,通过这些考试,我明白自己的不足,也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这些让我在以后的学习中会更有目标. 在生活中上学时期的校园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刚进校门时,校园里贴满了招生广告和五花八门的社团,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性格爱好参加,那时我也积极参加过2个社团,并进行了一些活动,这些经历最大的收获是让我的身心时刻保持愉快,可以认识新的同学,开阔自己的视野,学习别人的长处.同时,我也利用寒暑期间去外打工.这些活动积极丰富了我的生活,让我在自力更生的同时也体会到了赚钱的不容易,更能谅解父母亲供我上学的艰难.如果说上学给了我什么的话.那就是友谊和经历.友谊让我有了很多新的朋友,经历让我思维灵活,可以以多种角度考虑问题,为以后的漫长人生路做好了铺垫. 在思想上,我经历了很大的转变,在初中时,为了准备中考而进入了一个自由无拘无束的田地,没有人管你,你必须有自我管束的约束力.做到自律、自学、自省.我从一开始的散漫自由渐渐的转变为自律自学.在思想上端正态度,树立了人生的目标、学习的目标.努力在系里班里多做贡献.让我明白了如何努力向上,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在思想上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我虽然不是班级委员或担任一些职位,但是我会努力配合 班干部把班级里的多种工作做好,有需要我帮忙的地方我也会竭尽全力而不会推三阻四.我深知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只有服从集体的利益你的个人利益才能有保障.但有时会因为我的拖沓而影响班级的工作,给其带来不便.做为一名普通的中专生,在工作努力配合班委我想这是对他们的最大支持,也就是我为班级做的贡献. 这3年不仅使我学到了专业知识,可以为我以后走上社会开始工作做好准备,同时有教会我如何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材.为社会多做贡献,使我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我今后的道路上,这3年生活学习的经历对我受益匪浅,所以我会深深的感激我的学校,感激它给我的一切。

    三、毕业论文范文

    网上找的,仅供参考: [摘要]“十一五”时期,我国就业领域存在劳动力供求矛盾吸纳注、城镇再就业压力大、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突出等问题。

    而农业产业化程度提升、乡镇企业发展缓慢、国有企业改革等因素阻碍了就业水平的提高。根据不同方法预测,“十二五”时期我国就业率将低于“九五”、“十五”和“十一五”的水平。

    因此,在“十二五”时期应该比过去更加重视就业问题,采取更多更有效的促进措施。 (中经评论·北京)“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值得关注的是劳动力就业问题。

    为此,分析和探讨我国劳动力就业的现状、预测未来几年就业形势,提出“十二五”时期提高劳动力就业水平的政策措施与建议,显得尤为重要。 一、“十一五”时期就业情况、特点和存在问题 (一)就业情况和特点 1、就业规模一直保持在7亿人之上。

    2006年-2009年,我国就业人员总数分别为7.64亿人、7.699亿人、7.748亿人和7.7955亿人,年均增幅为0.65%。与“九五”、“十五”时期相比,虽然就业规模都在7亿人之上(我国就业人数于“九五”时期的1998年开始超过7亿人),并且每年都在增加,但增加速度放缓。

    1996年~2005年,我国就业人员年度增长速度几乎都在1%之上,2006年以来的增加速度都在1%以下。 2、就业率稳定在97%以上。

    2006年-2008年,我国的就业率(指就业人口占经济活动人口的比重)分别为97.6%、97.9%和97.8%。结合“九五”、“十五”时期的情况,虽然这一比重大致稳定,但还是呈轻微下降的趋势,由1996年的98.8%降到2001年的98.1%、2006年的97.6%和2008年的97.8%。

    3、城镇登记失业率略高于4%。2006年-2009年,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分别为4.1%、4%、4.2%和4.3%,4年平均4.2%,有微小幅度上升趋势。

    与“九五”、“十五”时期相比,城镇登记失业率上升明显。“九五”时期的均值为3.1%,“十五”时期为4.1%。

    4、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1/3。2006年~2009年,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就业总数的比重分别为32.2%、32.4%、33.2%和34.1%。

    联系“九五”、“十五”时期的情况可以看出,第三产业中就业人员的比重稳步上升,第二产业的就业人员比重在“九五”时期稳中略降,“十五”时期稳中略升,“十一五”时期有所上升。第一产业中的就业人员1996年占到全部就业人员的50.5%,2001年的比重基本没变,为50%,2006年明显下降到42.6%,2009年又降到38.1%。

    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就业人员由第一产业向第三和第二产业转移步伐加快。 (二)存在的问题 1、劳动力供求矛盾显著。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资料,我国每年需要就业的人员总数超过2400万,按照8%的经济增长速度,供求缺口在1200万人左右,就业压力较大。 2、城镇再就业压力大。

    2006年底,我国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847万人,2007年为830万人,2008年为886万人,2009年为921万人。失业人员主要集中在中西部、资源枯竭城市等困难地区、困难行业,且多数是前几年积累下来的困难群体,普遍年龄偏大、技能单一、再就业比较困难;同时,在已实现再就业的人员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就业稳定性较差,容易出现新的失业。

    3、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更加突出。2010年,我国大学毕业生630万人,再加上往届没有实现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之大是可想而知的。

    (三)影响就业水平提高的障碍 1、农业产业化程度的提高和乡镇企业发展的减缓。我国农业从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经营模式向集约化、规模化经营转变,以较快的速度把剩余劳动力推向农业之外的领域。

    由于乡镇企业自身因素、资金匮乏和大的经济环境因素等,乡镇企业发展缓慢、吸纳就业人口呈显著萎缩态势。 2、国有企业改革所付出的代价。

    “十一五”期间,国有大型企业股份制改革、国有经济布局结构战略性调整、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等工作加速推进。国有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不得不降成本,裁减员工。

    3、中小企业、微型企业发展困难,自主创业不够充分。一段时期以来,国家投资偏重于国有企业,私人及民营小企业融资难,规模和发展速度受到一定限制,影响其对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

    4、传统价值观、职业观的影响。我国相当一部分年青人固守“上重点中学、考名牌大学、找轻松工作、进白领高薪阶层”的职业观,导致一些求职者不顾自身客观条件,一味地追求潜意识里的理想职业,即环境好、待遇高、工作轻松的职业,结果导致观念性失业。

    5、教育结构、教学方式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由于历史的原因,有些新开办的职业技术院校(班),专业设置与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状况、经济发展需求相脱节,师资力量尤其是实训指导教师严重不足,“双师型”既是授课教师又是工程师(技师)的复合性教师人才稀缺,实训课时欠缺、设施落后,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技能水平难以达到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要求,导致出现毕业即失业的状况。

    另外,由于我国现行招生制度实行从高分到低分分批次录取的办法,从招生源头上影响了职业院校学生的整体素质。目前,大学的知识教育仍占有较大的比重,相应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较为薄。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