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范文 > 范文
  • 自然灾害报告范文

    一、求一篇自然灾害的调查报告

    我们美丽的家乡——南京,可以说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城市。这里有很多名胜古迹,可是自然灾害却总是喜欢“临幸”这里。因此,我查了许多资料,写下了这篇论文。

    众所周知的是去年的雪灾,一场全国范围内的大降雪过程开始了,持续了两周之久的严重雪情,一下子演变成了50年一遇的大雪灾。截止到1月31日18时,因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已经达到了537.9亿元。国务院23个单位联合成立煤电油运和抢险抗灾应急指挥中心。1月29日、30日、31日晚,国务院煤电油运和抢险抗灾应急指挥中心分别召开三次协商会,研究当前灾害发展情况,统筹协调当前煤电油运和抢险抗灾的重大问题及具体措施。现在已经得到了实质性的解决。这很让人欣慰。

    人不能控制天气,但是可以战胜灾害。对此,我想提出建议,在把我们家乡建设地更美好的前提下,要坚持环保,不要对自然进行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要取之有度。将环保进行到底。人民团结一心,发扬高尚的社会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创美好的家园!

    二、求一篇自然灾害论文 3000字

    我国地域辽阔,天气变化万千,洪水、飓风、龙卷风、地震等不可抗性灾难频发,此次汶川特大地震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的伤害。

    近50年来,我国每年由地震、地质、旱涝、海洋、疫病等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自然灾害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全的重要因素,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我国防灾减灾的综合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我国防灾减灾科技应用与建设的现状 我国目前已建立起了较为完善、广为覆盖的气象、海洋、地震、水文、森林火灾和病虫害等地面监测和观测网,建立了气象卫星、海洋卫星、陆地卫星系列,并正在建设减灾小卫星星座系统。

    在气象监测预报方面,建成了较先进的由地面气象观测站、太空站、各类天气雷达及气象卫星组成的大气探测系统,建立了气象卫星资料接收处理系统、现代化的气象通信系统和中期数值预报业务系统。全国已形成了由国家、区域、省、地、县五级分工合理、有机结合、逐级指导的基本气象信息加工分析预测体系。

    为了监测江河洪水,国家组建了由数目众多的水文站、水位站、雨量站等组成的水文监测网,建立了七大江河地区洪涝灾害易发区警戒水域遥感数据库,将遥感技术在“八五”期间应用于洪灾监测。大江大河防汛抗旱工程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有些领域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另外,利用现代科技积极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如农区人工增雨、人工防雹、滴灌工程等,这些技术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对防灾减灾发生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在地震监测和抗震方面,组建了400多个地震观测台站,“十五”期间进行了数字化改造,由48个国家级数字测震台站组成的国家数字测震台网和由300多个区域数字测震台站组成的20个区域数字测震台网以及若干个流动数字测震台网、数字强震台网构成了中国数字测震系统,建立了大震警报系统和地震前兆观测系统,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监测预报系统,编制了全国地震烈度区划图和震害预测图,确定了52个城市作为国家重点防震城市,对全国地震烈度6度以上地区的工程建筑,实施综合性震害防御,对城市和大中型工矿企业的新建工程进行了抗震设防,完成了多条铁路干线、主要输油管线和多座骨干电厂、大型炼油厂,一批重点骨干钢铁企业和超大型乙烯工程以及大型水库的抗震加固。

    在地质灾害防治方面,加强了对滑坡、泥石流、崩塌以及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裂等地质灾害的勘查防治工作,采取了包括工程防御体系、生物水保防御体系、管理防护体系,社会管理体系和预测及报警体系在内的综合防御体系,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同时把生态建设与防灾减灾相结合,实施封山育林、退耕还林、退田还湖、退田还草和修建水利工程等一系列措施,极大地防止和减轻了地质灾害的危害和损失。全国已建立了25片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实施了七大流域水土保持工程,在一万多条水土流失严重的小流域,开展了山水田林综合治理。

    先后确立了包括“三北”防护林、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沿海防护林、平原农田防护林、淮河太湖流域防护林、珠江流域防护林、辽河流域防护林、黄河中游防护林和太行山绿化工程、防治沙漠化工程的十大林业生态工程。此外,还发射了“资源一号”、“资源二号”卫星,广泛应用于资源勘查、防灾减灾、地质灾害监测和科学试验等领域。

    二、我国防灾减灾科技应用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管理缺乏综合协调 长期以来,我国的灾害管理体制基本是以单一灾种为主、分部门管理的模式,各涉灾管理部门自成系统,各自为战。由于没有常设的综合管理机构,各灾种之间缺乏统一协调,部门之间缺乏沟通、联动,造成了许多弊端,如缺乏综合系统的法规、技术体系政策与全局的防灾减灾科技发展规划;缺少系统的、连续的防灾减灾思想指导,不利于部门之间协调;缺少综合性的防灾减灾应急处置技术系统;缺少专门为灾害救援的综合型救援专家、技术型队伍;没有形成相对完善的防灾减灾科学技术体系;信息公开和交流渠道不顺畅;资源、信息不能共享;科学决策评估支持系统与财政金融保障制度尚未建立等等,直接影响防灾减灾实效。

    2.投入不足 资金渠道单一 全国每年投入到防灾减灾科技研发和应用的经费十分有限,在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科研设备购置、防灾工程建设、防灾减灾基础研究和先进技术推广应用等多方面投入不足。主要是因为我国防灾减灾科研基本依赖于财政拨款,资金来源渠道单一。

    由于防灾减灾科研具有的社会效益远远大于近期经济效益,很难吸引企业资金和社会资金主动投入,造成防灾减灾科技发展和技术推广滞后。另外,缺少科研成果推广的中间环节与适合防灾减灾工作规律的运行机制,防灾减灾科研成果的转化率低,一些防灾减灾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率不足10%,严重影响了全国防灾减灾工作的深入进行,影响了全国防灾减灾工作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3. 科技资源尚待优化配置 我国防灾减灾科技资源主要集中在气象、地震、地质、环保等领域,由于缺乏宏观协调管理及传统的条块分割现状,一方面各领域主要关注本领域的防灾减灾科技发展,研发工作主要局限于解决。

    三、求一篇关于自然灾害的论文,3000字,急

    农业自然灾害风险分散机制研究 摘 要:近年来,我国农业自然灾害发展态势日趋严重, 农业自然灾害风险成为影响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 因素之一。

    农业自然灾害风险不仅仅是农民负担的一种 私人成本,而且还是一种“社会成本”。我国农业自然灾害 风险分散途径单一,必须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多元化的整 体性农业自然灾害风险分散体系,实现农业自然灾害风险 分散的公平与效率。

    关键词:农业;自然灾害;风险分散机制 农业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普遍承受各种自然灾害风险 和经济风险威胁,加之我国农业特殊的自然环境条件和较为 脆弱的农业基础设施,使得农业风险成为影响我国农业可持 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过去的工作重点是危机管理, 因此,社会总是从“一个灾害走向另一个灾害”,很少降低灾害 风险。

    与此同时,我国人口持续增加,耕地逐年减少,农产品 需求呈刚性增长的三个不可逆转,又要求农业不得有半点波 动。这一严峻的事实一再告诫我们:必须重视对农业自然灾 害问题的研究,建立健全农业风险管理体制和风险分散机制, 有效化解和分散灾害风险,确保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国 民经济的稳定。

    本文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出发,对农业自然灾 害进行分析和透视,提出“农业自然灾害风险不仅仅是农民负 担的一种私人成本,而且还是一种‘社会成本’”这一命题,并 据此提出构建农业自然灾害的风险分散机制的设想。 一 我国农业自然灾害的发展态势 农业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农业是一个充分暴露在各种自然 气象风险之下的特殊行业,农业活动对气象条件具有较强的 依赖性。

    较为特殊的地理位置、地形与地貌特征,使我国成为 世界上自然灾害损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较大面积范围的、较为频繁的、损失程度较大的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成为一些 地区长期难以摆脱贫困的重要制约因素。

    综合考察,近年来, 我国农业自然灾害发展态势日趋严重: (1)自然灾害发生的频 率越来越高。据有关部门统计,各种自然灾害平均发生频率 数呈增长趋势, 20世纪50年代是19. 56次, 60年代为26. 20 次, 80年代高达28. 18次,“灾害周期”也较明显。

    例如,在 1953~1966年期间,出现4次周期,平均每次周期长度为3. 5 年;在1971~1991年期间,出现7次周期,平均周期长度为3 年。这说明,建国以来,平均每3. 0~3. 5年出现一次严重自 然灾害,与历史上的“三岁一饥”之说基本相符。

    (2)自然灾害 发生的范围越来越大。据统计1950~1959年,全国平均每年 遭受自然灾害的受灾面积为22255千公顷; 1960~1966年年 均受灾面积为37603千公顷,比50年代增长了68. 96%,受灾 面积以惊人的速度增长; 1970~1979年均受灾面积为37668 千公顷,比60年代增长了0. 17%,受灾面积在稳中仍有增长 之势; 1980~1989年均受灾面积为41550千公顷,比70年代 增长了10. 31%,受灾面积增幅明显; 1990~1999年均受灾面 积为49552千公顷,比80年代增长了19. 26%,受灾面积增幅 加大; 2000~2004年均受灾面积为48659千公顷,比上世纪90 年代略有下降。

    在这55年中,平均最高的90年代的农业受灾 面积49552千公顷比最低的50年代的年均受灾面积22255千 公顷增长了122. 66%;新世纪最初几年(2000~2004)年均受 灾面积为48659千公顷,比上世纪50年代增长了118. 64%。 (3)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越来越严重。

    据多种调查资料 分析表明,按全国平均水平计算, 20世纪50年代的单位成灾 面积损失值为2190元/公顷, 60年代为3255元/公顷, 70年代 为5880元/公顷, 80年代为12120元/公顷, 40年翻了两番多。

    四、自然灾害小论文

    自然灾害,包括人造灾害,都是人们最大的敌人。

    自然灾害有许多,比如,地震、酸雨、温室效应、台风等。人造灾害有火灾、水土流失等。

    远在古代,人们没有防范意识,都是求神拜佛保佑平安。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懂得用科学道理、实用的方法来保护自己,减少灾害威胁到自己的生命。

    本文将告诉大家怎样用科学的方法来防震减灾,保护自己,保护家园。 关键词防震、减灾、自然灾害、美好家园、防范意识、人造灾害、据调查,全国有许多地方发生大地震,如1514年云南大理大地震,1975年辽宁海城大地震,1605年海南琼州大地震,1786年四川康定南地地震,1976年唐山大地震……如此多灾害,损伤惨重,特别是唐山大地震,有20多万人死亡和受伤。

    其实,有些灾害是可以预防的。地震发生前,会有些预兆。

    比如马等牲畜会挣脱缰绳,并疯狂地往外跑;正在冬眠的蛇会涌出洞外;蜜蜂会惊飞、逃窜;狗会狂吠,还有一些家畜会出圈,到处窜跑;老鼠成群结队搬家……这些预兆可以让人们提前知道将发生地震,如果发现这些动物有这些反常现象,须先辨别真假,再向地震局报告,以防在先,及早撤离。地震发生了并不是就必死无疑,其实,还有很多自救的方法。

    例如:地震了,你被压在废墟的底下,这时候,你不要盲目乱动,要冷静,先把手抽出来,慢慢地挪动废墟,先保持呼吸顺畅,再想办法呼吸,喊人员来救你。如果发生地震时你在家里,必须马上钻到坚硬、并且没有倒塌的小房间中躲避,以免砸伤。

    还有,要贴着坚固的墙壁或在门口蹲着,在房子倒塌后,再求生,要避免被弄伤。如果在野外,一定要避开陡崖,防止掉下山。

    还有要预防山体滑坡,以免滑下去。如果在学校,一定要听从老师的指挥,躲到课桌下,注意保护头部,如果在上体育课,要避免高大的建筑物,不要被砸伤。

    如果在电影院,要躲在观看椅底下避震,要避开挂在天花板上的灯、空调的悬挂物,用东西保护头部,听从指挥人员指挥撤离现场。在商场发生了地震,要避开玻璃柜,避开货物、广告牌、灯等物品。

    如果在公共汽车内,要躲在椅子底下或蹲下,要稳住重心,扶好扶手。其他自然灾害不像地震一样不可避免,有时是完全可以控制的。

    酸雨,被人们称为“空中死神”,因为人们的工厂排放出的废气,(硫化物)飘到空中,一下雨,便和雨一起下来,就成了酸雨。酸雨会导致湖水变酸,鱼虾类死亡;森林渐渐衰老;农田变贫瘠;一旦滴到文物古迹,珍贵字画上,马上会被腐蚀烂……可见,酸雨对人们的危害有多大!温室效应就是指大气层中有气体吸收红外线,导致气温升高的一种效应。

    它的危害也不小,会导致很多人丧失生命,尤其是老人和小孩子。温室效应会使人得哮喘病等肺病,还会引发许多疾病,如脑炎、高烧。

    并会造成干旱、洪水,粮食减少,许许多多地方财物损失重大。 还有许多自然灾害,其中有许多是人类自己的“杰作”。

    所以,我们要有这方面的知识,不要自己害了自己。不止自然灾害,还有人造灾害。

    如火灾、泥石流、水土流失等,都是人类自己砍伐树木而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所以,我倡议大家做好以下几点: 1、保护森林,种植树木,保护水土。

    2、工厂不要排放太多废气,多用取之不尽的太阳能。 3、要保护臭氧层,汽车不要排放废气。

    4、小心用火,不乱丢烟头。 5、要多学防震、防灾方面的知识,有防范意识。

    6、节约用水,珍惜每一滴水。 如果先做好了这几点,会减少灾害的发生,或者一旦灾难发生时会挽回不少人的生命。

    保护我们的家园——地球,便是保护自己。让我们行动起来,共同防止灾害的发生,让明天的地球更加光明,更加灿烂!。

    五、求一篇自然灾害报告

    石府发〔2005〕25号签发人:蔡元兴

    石河镇人民政府

    关于部分群众遭受大风暴雨洪涝灾害情况的报告

    县人民政府:

    2005年7月2、3、4日,由于嘉陵江上游和本地普降暴风雨,嘉陵江水猛涨,淹没石河镇牛市坎、陈家岭、红寺观、西坪寺、四合等5个村的大部分玉米、花生、蔬菜等庄稼。同时,洪水和暴风雨导致全

    镇1200多亩玉米和50多亩水稻减产,损坏房屋3间、倒塌房屋1间,无人员伤亡。

    灾情发生后,石河镇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迅速行动起来,到受灾村社现场协助和指导抢险救灾工作。及时召开生产自救工作会议,组织恢复生产、抢种补种,对部分村社,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劳务输出。认真组织查灾核灾工作,重点核查因灾造成房屋倒塌特别是全倒户、农作物绝收等特重灾民的损失。经核实,截止2005年7月5日18时,共有3117亩玉米、花生、蔬菜、大豆等被全部淹没,基本绝收,直接经济损失61万元。

    目前,我们正在生产自救的基础上,根据核实后的灾情,制定灾民救济方案,也希望能得到上级的支持,以帮助受灾群众早日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

    特此报告。

    附:2005年全县自然灾害灾情统计表

    二OO五年七月五日

    主题词:农业 灾害 报告

    抄送:盘龙区工委

    南部县石河镇人民政府办公室 2005年7月6日印

    (共印3份)

    六、【暴雨洪水灾害的作文(“一篇研究报告”)字数500字以下.】

    在世界各地,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频频发生.在我们中国,也常有多种自然灾害发生,威胁着我们人类的生存,引起多发伤员死亡,家园被毁的事件.远的不说,就说我的家乡吧!我的家乡是美丽富饶的东莞,这里人杰地灵,山川秀丽.但有许多自然灾害光临这可爱的地方,这里经常有台风来袭,出现寒露风、高温、暴雨洪涝、低温阴雨和倒春寒等自然灾害.这些灾害在我国也时有出现,我们东莞则是个多发地区,主要是因为我们东莞的地理位置.在东莞,最常发生的就是暴雨洪涝了.暴雨是指降水强度很大的雨.日降雨量(20-20时)大于49.9毫米定义为暴雨.暴雨是引致辞洪涝灾害的直接因素.在全球范围内,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暴雨洪水发生,我国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暴雨洪涝灾害发生.我市是中国东南部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区,地势低洼,靠近海洋,所以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多,有源源不断的水汽输送与积聚,为暴雨的形成提供非常大的条件.并且地处珠江三角洲的东莞市,虽然大部分区域江河交错,但由于城市建设等诸多因素,使得暴雨引发内涝积水而致灾的个案时有发生.其原因一是本地区在雨季雨量集中,降雨强度大,出现连续性暴雨以上降水,使低洼地区水浸而成灾;二是由于受台风袭击风大雨猛,若恰逢大潮期使沿海堤漫顶或决堤成灾.在东莞近代有许多的典型暴风致灾个案.例如,2005年4月25日一小时降雨达109毫米,破历史记录,使得多处房屋受淹,汽车被浸等.在2005年8月19日受高空低槽呵南海热带辐合带北抬的影响,除虎门、沙田、麻涌等少数镇区外,我市大多数镇区遭遇今年以来最强降水袭击,石龙气象自动站测得(即从19日9时到20日8时)366毫米的降水量,为我市历史上第二最大日降水量,仅次与1981年我市录得的日最大降水量367.8毫米的历史记录.这次降雨,石龙镇主要街道绿化路呵兴龙路遭受严重水浸,街道水深约50公分左右,沿街商铺受到水浸,部分物品损坏,交通受阻,上午10时左右大部分街道水位逐渐回落.市委、市政府面对灾害性天气,高度重视,以充分的思想准备,有力的防御措施,有效的抢险手段,抗击暴雨带来的灾害.我市按时保质全面完成东莞大堤达标建设、挂影洲围达标建设呵小型水库达标建设的基础上,还进行新一轮水利防灾减灾工程,重点是堤围、排站建设,工程总投资概算为17.17亿元.全市计划投入资金8.75亿元,计划完成工程135宗,江河堤围242.69公里,新建、改建或加固水闸45座,新建或改建排站27座,新增装机容量18365千瓦,改善灌溉面积11.24万亩,改善治洪涝面积62.35万亩.为了东莞市民生活得更舒适更有家的感觉,在此,我提出一些小小的建议与自己的设想:①建筑高层台阶,防范水浸水渗入家庭住宅②街道旁多种树,有个美好的绿带③多开通地下渠道,教育人们思想理念,要畅通渠道,做到不堵塞不将废物垃圾扔在渠里④洪泛区的土地管理;⑤建立洪水预警系统;⑥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和对策;实行防洪保险等。

    七、消防安全及自然灾害总结

    责任心与管理的重要。

    没有范文。以下供参考,主要写一下主要的工作内容,如何努力工作,取得的成绩,最后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或者新的努力方向。

    工作总结就是让上级知道你有什么贡献,体现你的工作价值所在。所以应该写好几点:1、你对岗位和工作上的认识2、具体你做了什么事3、你如何用心工作,哪些事情是你动脑子去解决的。

    就算没什么,也要写一些有难度的问题,你如何通过努力解决了4、以后工作中你还需提高哪些能力或充实哪些知识5、上级喜欢主动工作的人。你分内的事情都要有所准备,即事前准备工作以下供你参考:总结,就是把一个时间段的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评价、总分析,分析成绩、不足、经验等。

    总结是应用写作的一种,是对已经做过的工作进行理性的思考。总结的基本要求1.总结必须有情况的概述和叙述,有的比较简单,有的比较详细。

    2.成绩和缺点。这是总结的主要内容。

    总结的目的就是要肯定成绩,找出缺点。成绩有哪些,有多大,表现在哪些方面,是怎样取得的;缺点有多少,表现在哪些方面,是怎样产生的,都应写清楚。

    3.经验和教训。为了便于今后工作,必须对以前的工作经验和教训进行分析、研究、概括,并形成理论知识。

    总结的注意事项: 1.一定要实事求是,成绩基本不夸大,缺点基本不缩小。这是分析、得出教训的基础。

    2.条理要清楚。语句通顺,容易理解。

    3.要详略适宜。有重要的,有次要的,写作时要突出重点。

    总结中的问题要有主次、详略之分。总结的基本格式: 1、标题 2、正文 开头:概述情况,总体评价;提纲挈领,总括全文。

    主体:分析成绩缺憾,总结经验教训。 结尾:分析问题,明确方向。

    3、落款 署名与日期。

    八、消防安全及自然灾害总结

    责任心与管理的重要。

    没有范文。

    以下供参考,

    主要写一下主要的工作内容,如何努力工作,取得的成绩,最后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或者新的努力方向。。。。。。

    工作总结就是让上级知道你有什么贡献,体现你的工作价值所在。

    所以应该写好几点:

    1、你对岗位和工作上的认识2、具体你做了什么事

    3、你如何用心工作,哪些事情是你动脑子去解决的。就算没什么,也要写一些有难度的问题,你如何通过努力解决了

    4、以后工作中你还需提高哪些能力或充实哪些知识

    5、上级喜欢主动工作的人。你分内的事情都要有所准备,即事前准备工作以下供你参考:

    总结,就是把一个时间段的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评价、总分析,分析成绩、不足、经验等。总结是应用写作的一种,是对已经做过的工作进行理性的思考。

    总结的基本要求

    1.总结必须有情况的概述和叙述,有的比较简单,有的比较详细。

    2.成绩和缺点。这是总结的主要内容。总结的目的就是要肯定成绩,找出缺点。成绩有哪些,有多大,表现在哪些方面,是怎样取得的;缺点有多少,表现在哪些方面,是怎样产生的,都应写清楚。

    3.经验和教训。为了便于今后工作,必须对以前的工作经验和教训进行分析、研究、概括,并形成理论知识。

    总结的注意事项:

    1.一定要实事求是,成绩基本不夸大,缺点基本不缩小。这是分析、得出教训的基础。

    2.条理要清楚。语句通顺,容易理解。

    3.要详略适宜。有重要的,有次要的,写作时要突出重点。总结中的问题要有主次、详略之分。

    总结的基本格式:

    1、标题

    2、正文

    开头:概述情况,总体评价;提纲挈领,总括全文。

    主体:分析成绩缺憾,总结经验教训。

    结尾:分析问题,明确方向。

    3、落款

    署名与日期。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