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范文 > 范文
  • 残疾人自强模范范文

    一、关于残疾人坚强面对生活的事迹

    很小的时候,她也像别的孩子一样,拥有许多美好的梦想。

    其中,她的最大梦想就是上学读书,可是,她却从来都没有得到走进校门的机会。 为什么呢?原来,在5岁时,她因患脊髓血管瘤造成高位截瘫,变成了一个残疾儿童。

    但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她却没有沮丧和沉沦,而是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 她,就是张海迪。

    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她却能发愤学习,学完小学、中学的全部课程,自学了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后来,她又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等英文作品,创作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作品。

    长达44年的病痛,始终都在折磨着张海迪。但她却始终坚持着,光是这种精神本身,就可以写出一本让人感动的书! 要是换成你,会不会感到非常痛苦,甚至想要哭泣呢?可是,为了追寻自己的梦想,张海迪却没有因此而哭过。

    她说:“我这些年来从没有为病痛哭过,让自己哭的是为那些热心关爱自己的人!”那么,张海迪是怎么坚持下来的,又是怎么自学的呢?下面,我就讲给你们听。1955年,张海迪出生在山东济南。

    在5岁之前,张海迪有一个幸福的童年,快乐而活泼,成天蹦蹦跳跳地跑来跑去。 可惜,蹦蹦跳跳的时光是那样短暂,她因患脊髓血管瘤造成高位截瘫,变成了一个残疾儿童。

    虽然张海迪下定决心读书,但病情却是无情的,每当病痛折磨她时,坚强的玲玲没有流泪,疼得实在厉害时,为了分散注意力,她就猛揪自己的头发,打算用一种疼痛来代替另外一种疼痛。渐渐地,她揪下来的头发,都能编成一条辫子了,她忍受了多么大的痛苦啊! 对张海迪来说,家是一所特殊的学校。

    在这个学校里,聪明、好学的张海迪学会了很多知识。在所有功课中,张海迪最喜欢学习语文,在10岁时候就能读长篇小说了,虽然读得很辛苦,但她不气馁。

    她很喜欢读《卓娅与舒拉的故事》。 除了语文,张海迪对别的功课也非常用心,一点儿也不肯浪费时间。

    在整个童年,她以顽强的意志,认真学习,始终用心对待每一个字,每一行句子,自学了小学、中学的全部课程,实现了“轮椅上的梦”。用她自己的话说,她没有愧对自己的童年,也没有愧对那些美好的光阴。

    1970年4月,张海迪跟着下放的父母,坐着一辆大卡车,来到山东莘县铺尚楼村,开始了农村生活。起初,张海迪感觉农村非常陌生,生活也十分艰苦。

    但是,在那些淳朴的村民身上,张海迪却感到了更纯真、更朴素的爱。 为了回报这些朴素的爱,张海迪也想为大家做点什么。

    于是,她开始在昏暗的油灯下学习一本本医学书,还让父亲给她买来体温计、听诊器和针灸用的银针,成了一名靠在轮椅上给人看病的乡村医生。 知识是一笔财富。

    忍着病痛,刻苦学习的张海迪终于拥有了自己的财富。凭着这笔财富,她终于自学成才,取得了成功。

    1981年12月,《人民日报》首次报道了张海迪的事迹;1983年2月,张海迪被山东省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被共青团中央授予“优秀共青团员”称号。还曾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自强模范等称号。

    1983年起,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小米勒旅行记》和《丽贝卡在新学校》等英文作品,创作了《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绝顶》等作品,其中,《轮椅上的梦》已在日本和韩国出版。 1997年,张海迪被日本NHK选为“世界五大杰出残疾人”,她的事迹,从此传向世界…… 在这些荣誉面前,张海迪并没有停止追求。

    虽然在轮椅上生活了漫长的44年,但在这44年来,她从未被病痛所打倒,始终艰难地向上着,绝不放弃每一分钟的努力,也没有白白度过生命的每一程。 今天,当我们读着张海迪写出的那一本本散发着油墨香的书时,就能看到一颗健康的灵魂,感受到深藏在其中的,长达44年的爱。

    与那些不珍惜生命的正常人相比,张海迪更加热爱生命,热爱生活,也更加顽强,更加勤奋。对张海迪来说,知识是一种财富,但自强却是更珍贵的财富,有了它,就能够战胜一切困难,把爱心洒遍人间。

    二、勇敢坚强,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的残疾人的事迹短一点.

    刘伟 刘伟是在10岁的一次意外中失去了双臂,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消沉,而是凭着超凡的毅力每天坚持7个小时的练习,一年内就达到了钢琴7级的水平。

    刘伟还在2006年加入了北京市残疾人艺术团,并开始自己编曲填词。张海迪张海迪5岁时因患脊髓病导致高位截瘫。

    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她没有沮丧和沉沦,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发奋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

    为了对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她先后自学了十几种医学专著,同时向有经验的医生请教,学会了针灸等医术,为群众无偿治疗达1万多人次。从1983年开始,张海迪创作和翻译的作品超过100万字。

    三、有关残疾人自强不息、身残志坚的事迹

    中国首位盲博士:李雁雁1985年9月,大学四年级的李雁雁患上了青光眼,双眼失明。

    由于家境贫寒,3年过去了,康复无望。1988年,在医生的建议下,李雁雁停止了治疗。

    回到家乡后,他的情绪非常低落,总是把自己关在屋子里。直到1989年夏天,李雁雁得到一条信息:美国海德里盲校将在中国开办分校,免费函授英文。

    当时,李雁雁没有一点儿盲文基础,甚至连盲文的上下都无法分清。为了帮助弟弟学习,哥哥李京京跑到省城买来了英文和盲文教材。

    经过反复探索,李雁雁终于掌握了汉语和一级英语盲文符号的规律。1993年,李雁雁在一本盲文杂志中读到一条消息:日本机构资助其他国家盲人去日本学习按摩、针灸、指压。

    同年10月,经过全面严格的考试,李雁雁被录取。刚到日本的那段时间,李雁雁先是很难适应当地生活习惯。

    经过刻苦地学习,他几个学期的考试中都获得第一。毕业时,李雁雁顺利获得由日本颁发的按摩、针灸、指压三项国家行医执照,并获得继续留在日本进修一年的机会。

    进修期满后,他成为第一个获得全额助学金在日本学习物理疗法的外国盲人留学生。没有学位令李雁雁遗憾,他决定到美国继续深造。

    当他在日本提出要出国到美国时,办理签证的官员吓了一大跳,因为从来没有盲人申请参加过托福考试。李雁雁最后通过一个美国朋友说服这位官员。

    考试前,从美国专门邮寄过来一份盲文试卷,经过四次考试,李雁雁终于获得成功。经过3年的拼搏,李雁雁于2002年7月收到了加利福尼亚帕默正骨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成为该校第一位盲人学生,开始了博士课程的学习。

    凭着扎实的功底,李雁雁以全A的成绩获得了美国帕默正骨大学脊椎神经矫正专业博士学位。2005年12月9日上午,在美国圣塔克拉拉议会中心举行的毕业典礼上,全场人士起立并长时间鼓掌,他们都对这位唯一来自中国大陆的盲人博士毕业生表示由衷的敬佩。

    四、有关残疾人自强不息的事迹

    霍金是谁?他是一个大脑,一个神话,一个当代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一个科学名义下的巨人……或许,他只是一个坐着轮椅,挑战命运的勇士。

    智慧的大脑诞生了 史蒂芬·霍金,出生于1942年1月8日,这个时候他的家乡伦敦正笼罩在希特勒的狂轰滥炸中。 霍金和他的妹妹在伦敦附近的几个小镇度过了自己的童年。

    多年以后,他们的邻居回忆说,当霍金躺在摇篮车中时非常引人注目,他的头显得很大,异于常人———这多半是因为霍金现在的名声与成就远远异于常人,邻居不由自主地要在记忆里重新刻画一下天才儿童的形象。 不过霍金一家在古板保守的小镇上的确显得与众不同。

    霍金的父母都受过正规的大学教育。他的父亲是一位从事热带病研究的医学家,母亲则从事过许多职业。

    小镇的居民经常会惊异地看到霍金一家人驾驶着一辆破旧的二手车穿过街道奔向郊外——汽车在当时尚未进入英国市民家庭。然而这辆古怪的车子却拓展了霍金一家自由活动的天地。

    霍金热衷于搞清楚一切事情的来龙去脉,因此当他看到一件新奇的东西时总喜欢把它拆开,把每个零件的结构都弄个明白——不过他往往很难再把它装回原样,因为他的手脚远不如头脑那样灵活,甚至写出来的字在班上也是有名的潦草。 霍金在17岁时进入牛津大学学习物理。

    他仍旧不是一个用功的学生,而这种态度与当时其他同学是一致的,这是战后出现的青年人迷惘时期——他们对一切厌倦,觉得没有任何值得努力追求的东西。霍金在学校里与同学们一同游荡、喝酒、参加赛船俱乐部,如果事情这样发展下去,那么他很可能成为一个庸庸碌碌的职员或教师。

    然而,病魔出现了。 病魔出现了 从童年时代起,运动从来就不是霍金的长项,几乎所有的球类活动他都不行。

    到牛津的第三年,霍金注意到自己变得更笨拙了,有一两回没有任何原因地跌倒。一次,他不知何故从楼梯上突然跌下来,当即昏迷,差一点死去。

    直到1962年霍金在剑桥读研究生后,他的母亲才注意到儿子的异常状况。刚过完21岁生日的霍金在医院里住了两个星期,经过各种各样的检查,他被确诊患上了“卢伽雷氏症”,即运动神经细胞萎缩症。

    大夫对他说,他的身体会越来越不听使唤,只有心脏、肺和大脑还能运转,到最后,心和肺也会失效。霍金被“宣判”只剩两年的生命。

    那是在1963年。 起初,这种病恶化得相当迅速。

    这对霍金的打击是可想而知的,他几乎放弃了一切学习和研究,因为他认为自己不可能活到完成硕士论文的那一天。然而,一个女子出现了。

    轮椅出现了 霍金的病情渐渐加重。1970年,在学术上声誉日隆的霍金已无法自己走动,他开始使用轮椅。

    直到今天,他再也没离开它。 永远坐进轮椅的霍金,极其顽强地工作和生活着。

    1991年3月,霍金在一次坐轮椅回柏林公寓,过马路时被小汽车撞倒,左臂骨折,头被划破,缝了13针,但48小时后,他又回到办公室投入工作。 又有一次,他和友人去乡间别墅,上坡时拐弯过急,轮椅向后倾倒,不料这位引力大师却被地球引力翻倒在灌木丛中。

    虽然身体的残疾日益严重,霍金却力图像普通人一样生活,完成自己所能做的任何事情。他甚至是活泼好动的——这听来有点好笑,在他已经完全无法移动之后,他仍然坚持用惟一可以活动的手指驱动着轮椅在前往办公室的路上“横冲直撞”;在莫斯科的饭店中,他建议大家来跳舞,他在大厅里转动轮椅的身影真是一大奇景;当他与查尔斯王子会晤时,旋转自己的轮椅来炫耀,结果轧到了查尔斯王子的脚趾头。

    当然,霍金也尝到过“自由”行动的恶果,这位量子引力的大师级人物,多次在微弱的地球引力左右下,跌下轮椅,幸运的是,每一次他都顽强地重新“站”起来。 1985年,霍金动了一次穿气管手术,从此完全失去了说话的能力。

    他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极其艰难地写出了著名的《时间简史》,探索着宇宙的起源。霍金取得巨大成功,但生活的现实取代了爱情的浪漫,他和简的婚姻走到了尽头。

    来自直觉的启示:黑洞不黑 霍金的研究对象是宇宙,但他对观测天文从不感兴趣,只有几次用望远镜观测过。与传统的实验、观测等科学方法相比,霍金的方法是靠直觉。

    “黑洞不黑”这一伟大成就就来源于一个闪念。在1970年11月的一个夜晚,霍金在慢慢爬上床时开始思考黑洞的问题。

    他突然意识到,黑洞应该是有温度的,这样它就会释放辐射。也就是说,黑洞其实并不那么黑。

    这一闪念在经过3年的思考后形成了完整的理论。1973年11月,霍金正式向世界宣布,黑洞不断地辐射出X光、伽马射线等,这就是有名的“霍金辐射”。

    而在此之前,人们认为黑洞只吞不吐。 从宇宙大爆炸的奇点到黑洞辐射机制,霍金对量子宇宙论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霍金获得1988年的沃尔夫物理奖。

    五、残疾人的励志故事字少一点

    1、杨佩——无臂也想飞 杨佩,女,汉族,1990年生,肢体残疾,陕西省平利县人。

    9岁时遭高压电击,虽然失去双臂,但始终乐观向上,不向命运屈服。如今小杨佩跟随母亲远赴北京打工,心中一直有个愿望,待有了一笔钱后,要继续学习深造,然后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她特别喜爱唱歌、跳舞,希望将来能拥有一个自己的残疾人艺术团。

    家住在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兴隆镇蒙溪街村的杨佩,身上有很多不安分因子。村里的变压器放在村中央,孩子们来来往往总喜欢拉着高压线线杆的斜拉线玩,9岁那年,一天吃过午饭上学去的她走到变压器前时,习惯地用手拉了拉斜拉线,但她没有想到这次斜拉线已经松开并碰上了高压线。

    命运在一瞬间改变了她的生活轨迹。截肢对于还没开启自己绚丽人生的她来说,意味着学业的废弃和生活的无着。

    从那以后,家里更困难了,父母只好另作安排:父亲带着弟弟留在家里,而母亲带着她选择了外出打工挣钱。没了手,连自己的生活都很难自理,更不用说打工赚钱了。

    小杨佩自己慢慢练以脚代手,练就了一双灵活的双脚。但现实又实在是太残酷,没有一家单位肯接纳无手的杨佩,无奈之下,她选择了乞讨的生活。

    杨佩很清楚残疾人要自立,必须先要自强、自信。自强就得有自己的一技之长,如果没有专长,就不能找到工作,即使有了工作,迟早也会被淘汰。

    她想根据自身的条件,去寻找适合自己的专业,然后努力学习、钻研,使自己在社会上有所作为。她现在的乞讨是在聚资,她的梦想是攒够了钱,去完成自己的学业,使自己有文化有知识,做一个残而不废的人。

    她最喜欢做的事是跳舞,她的梦想是做一个艺术家,一个无臂的舞蹈家。 杨佩从未失去对生活的梦想并坚信能从逆境中熬过来。

    她是平凡的,平凡得就如路边的一棵小草,默默无闻;她又是不凡的,能够在逆境中追求精神上的升华,哪怕乞讨,也是为了飞翔 2、黄宇——赢得美好生活的“玻璃娃娃” 黄宇,男,汉族,1967年生,肢体残疾,中共党员,上海市徐汇区人,现上海“小雨亭”刻字工艺品商社经理,系上海市肢残人协会副主席。他先天性成骨不全,导致下肢严重残疾,没有进过一天校门,参加远程大学教育,取得了英语自考多项单科结业证书。

    1991年创办“小雨亭”刻字社,从100元的启动资金滚动发展,现已成为年营业额60余万元的中型服务企业;解决了15名残疾人和下岗工人就业,曾被评为上海市肢残人百强明星和自强模范。 在繁华的大上海长乐路,有一家刻字工艺品商社名叫小雨亭。

    创办这家小雨亭的主人叫黄宇,先天性成骨不全,连打喷嚏或在床上翻身都可能骨折,严重的话,甚至可能导致死亡。他的生命就像玻璃一样脆弱,成了“玻璃娃娃”。

    黄宇十三四岁时,30多年来他至少骨折过40多次,导致全身畸形,其痛苦令人难以忍受! 黄宇母亲是着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王梦云,六十年代曾在《智取威虎山》中扮演李勇奇母亲。儿子将永远是个残疾人,她内心的酸痛只有自己体味。

    为了给儿子治病,她带着小宇跑遍了北京、上海所有的大小医院,但专家都说目前还没有治愈的希望。由于肌肉萎缩,也无法整形,儿子两条腿和肢体的其他部分渐渐地都弯曲变形了。

    残疾已经是不可改变的事实,小宇不能和其他正常孩子一样生活、学习,非常痛苦,但他也认识到痛苦伤心不能解决问题,只有坦然地去面对残疾,勇敢地去抗争,生活才能美好。 知识丰富了他的精神生活,随着年龄的增长,黄宇开始要学一门技术以谋生,终于在一家刻图章的小店当起了学徒。

    虽然工资只有36元钱,却拥有了第一份工作,日复一日他风雨无阻地上班,因为这是他融入社会自食其力的开始。一干就是5年,功夫不负有心人,黄宇在这里学到了很多东西,为他的创业奠定了基础。

    他说:“机会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任何摆在你面前的机会都不要错过。”1991年,他萌发了自己创业的念头,得到父母和朋友的支持,创办了“小雨亭”刻字工艺品商社。

    开业至今,经过17年的发展,现在拥有两家门市部、一间工作室,面积加起来也有200多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30余万元,一年的营额将近70万,公司共有12名员工,一半是残疾人。对于这点,黄宇有他自己的想法:“生意场上各种各样的企业家很多,如果单单跟别人比每月能赚多少钱,我远远比不过别人,但是能够帮助身边的残疾朋友,真正做一件对社会有益的事,对我这样的残疾人来说,比赚钱有着更大的意义。”

    黄宇得到了社会的肯定,先后担任上海市肢残人协会副主席、市残联青年委员会主任,2002年被评为上海市自强模范,2003年被评为徐汇“十佳青年”。2004年春,黄宇与一位温柔贤惠、楚楚可人的上海市坐式排球运动员共结连理,迎来了美好的生活。

    3、李智华——“足艺”大学生 李智华,女,汉族,1984年生,肢体残疾,内蒙古自治区扎鲁特旗人,西安欧亚学院艺术设计系本科在读。一场大火失去了双臂,她没上过高中,通过顽强学习,考上了大专又专升本,现备考2008年书法系的硕士研究生。

    2005年4月初,国家教育部、中国残联、团中央、全国妇联联合发出通知,号召全国青少年向身残志坚的。

    六、阅读下列材料(16分)第四届全国“自强模范”关艳,是一名双下肢

    (1)坚强的意志;自强不息的精神;顽强拼搏的精神;百折不挠的毅力等。(2分)

    (2)①坚强的意志,是克服干扰,战胜挫折,实现人生目标的保障;②坚持正确的人生方向,需要坚强意志;③走出失败的阴影,需要坚强的意志;④形成良好的习惯,需要坚强的意志;⑤成就一番事业,需要坚强的意志。(8分)

    (3)①树立明确的目标;从细微之处做起,从小事做起;②学会管理自己;③主动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自己等。(6分)

    试题分析:

    (1)本题是以第四届全国“自强模范”关艳的事迹为背景材料,考查精神品质,结合材料,可从坚强的意志、自强不息的精神、百折不挠的毅力等角度考虑。

    (2)本题考查为什么要培养坚强的意志,结合材料,可从克服干扰、坚持正确的方向、走出失败的阴影、形成良好的习惯、成就一番事业等角度考虑。

    (3)本题考查如何磨砺自己的意志,可从树立明确目标、从小事做起、学会管理自己、主动在艰苦中锻炼自己等角度考虑。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