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范文 > 范文
  • 宗祠重建个人讲话范文

    一、重建祠堂倡议书

    关于大授公后裔重建 · 氏宗祠的

    倡议书

    一、事由

    我大授公宗祠于一九零二年吉日由老前辈经过千辛万

    苦、费尽了多年心血为后代建立了我们的老宗祠,至今已有

    数百年的历史,但由于经过了数年数月的风霜雪雨洗礼,至

    今变成了过时的宗祠。

    二、具体事项

    二零一二年,经过父老乡亲和叔侄兄弟召开会议,决定

    重建新宗祠。大家决心已定,会议特作出以下事项:

    1

    、新建宗祠范围总面积:大约

    320

    平米;

    2

    、资金来源问题:按现有人口每人缴纳现金

    1500

    元;

    3

    、人口变动问题:凭结婚证或行成事实婚姻者按现有

    人口交现金;

    4

    凡属增加人口,

    新宗祠成功做酒日起

    (晚上

    12

    时前)

    按每人

    1500

    元计算(新宗祠未成功时,如有百岁老人临终

    者可以退回本人现金,也可以转捐款)

    ;

    5

    、新宗祠成功,未办理成功酒席期间,红、白两喜不

    能进入新宗祠;

    6

    、为了新宗祠扩建需要,占用老宗祠两边的老地基,

    按照每平米

    18

    元计算;

    7

    、新宗祠建设如有不缴钱者,经后不论红喜、白喜,

    不准占用宗祠摆酒宴席;

    8

    、如有新宗祠成功以后,要求加入新宗祠者,需要大

    授公后裔商量决定。

    以上倡议希各位父老乡亲、叔侄兄弟参照执行,谢谢合

    作!

    !

    ~氏宗祠理事会

    二零一二年六月一日

    二、重建祠堂倡议书

    古云:人之有本如水之有源木之有根。

    念我族自元末明初二十四世祖道清公子安理公授沔阳马骨畈湖官、道源公孙秀二公授荆州渚中兴路事携昆仲赴任首迁荆楚以来,后裔繁衍明星散布于沔洪监天潜石等县市。五百余年来,沔监宗祖虽世代悬望合族并宗而未殆,遂各就地建堂以祭祖。

    沔大祖支下兰蒲公曾于郭河平台祖基建平氏宗祠传世百余年。经朝历代,因时政变革致祠堂被毁,大量石材掩埋、宗谱焚蠖、台基荒芜。

    幸有国松、元吉等公念祖情深,冒天下之大不韪藏“平氏宗祠”石匾、族谱以传世。公元1986年,监利宗富沔阳耀祥洪湖贵祥等公举帜合修族谱并宗,遂有荆楚同胞复归一统,实乃我族之一大盛事! 新中国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共产党英明领导,倡导民族复兴、德化子民;人民政府鼓励村、居民委员会建立群众文化乐园,传承文明、提高素质教育。

    且荆楚地区各姓氏修祠建堂纷起。我族人亦无不渴望重建祠堂以承先启后。

    为此,经沔监洪等全族公议:拟在原祠堂旧址重建宗祠,作为荆楚平氏族人祭祖告天、垂教训导之主要基地。现我族理事会与当地政府、村民委员会达成共识:以平氏宗祠为中心,共同兴建群众文化乐园,丰富百姓文化生活。

    力求本族团结、异姓和睦、社会和谐;传统与现代文明共举,家族与民族复兴并行! 为了实现此夙愿,经我族沔阳理事会讨论决定,向全体族人筹集重建祠堂续修族谱资金。筹集方式如下: 一,筹集资金活动实行不分性别、自愿捐助、公平合理、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

    二,根据不同职业收入分别确定捐助底线,上不封顶。即务农家庭成员每人100元;非务农家庭成员每人200元;夫妻关系视为一人,未成年子女由父母代捐。

    生活困难及七十岁以上老人不受底线限制。凡自愿捐助者不分男女均名登族谱,享受理事会成员待遇。

    三,务农人员个人捐助达500元、非务农人员个人捐助达1000元以上者,名登建祠石雕功德榜,受后嗣敬仰。 四,直系家庭成员合计捐助达1000元以上者,理事会为其定制家谱一套;每人的捐助款只能计算一次,不得重复累计。

    五,受国家级表彰人员或个人捐助达10000元且品德优良、卓有建树者,理事会为其编撰名人传记载入族谱、家谱;受省部级以上表彰人员或个人捐助达5000元且品德优良、事业有成者,理事会为其编撰名人传记载入家谱。名人传记将制作成单行本在族人中发行,并作为宣传教育的主要图文资料在祠堂内陈设。

    六,捐助资金通过各房理事代受或直接存入理事会开设的建祠修谱专款专用银行帐户(开户行:湖北省仙桃市郭河农村信用合作社,帐号:12018669990-001-8 ;户名:平成桂),交款人保留交款收据备查。 七,凡我族人等请将入谱家庭成员姓名、字号、性别、出生年月日时、身份关系、承嗣状况、86年后已古人员生卒年月日时、各人捐款数额、住址及联系方式详细报各房理事登记入册。

    符合登载名人传记者,提交个人或家庭主要业绩资料一份。外地人员可通过信函或电子邮件提交上述资料。

    来函请寄:湖北省仙桃市复州律师事务所平功亮收;电子邮箱:xxxxxxxx 八,为保证续谱工作全面完整,有家属或近亲房居外地致理事会难以联络者,敬请转告本倡议内容或代为登记、捐助。 九,因祠堂基建拟定于2007年8月中旬奠基开工,望各有意于奉献族事者在此之前捐助为感。

    荆楚平氏家族沔阳理事会。

    三、请帮忙写一编祠堂峻工发言稿

    你好,这么说吧,其实紫袍金带是并列短语 对应的龙凤宝剑是偏正短语,把两处都改为同一种类型的短语就可以,具体怎么改还得看你自己的意思。

    对联结尾对仗也是很关键的。另外,一点个人见解,宗族祠堂是族人的精神源泉和归宿,正门对联应体现本族的一些历史渊源和训示,周氏自周朝发展至今分出了很多的支系,所有人都可以追溯到文王武王那条根去,但这样反而忽略了本宗支家族的发展脉络。

    鄙人也姓周,但祖籍在洛阳,所以祠堂的对联是:洛阳祖德流芳远,渭水家风卓尔存 。明眼人一眼就看出该宗支是由洛阳迁来此地,且家风依旧。

    一点不成熟建议,诚挚祝贺远方的族人祠堂落成~!。

    四、祠堂重建十一字对联

    祠堂:

    祠堂是汉族人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 祠堂有多种用途。除了“崇宗祀祖”之用外,各房子孙平时有办理婚、丧、寿、喜等事时,便利用这些宽广的祠堂以作为活动之用。另外,族亲们有时为了商议族内的重要事务,也利用祠堂作为会聚场所。宗祠祭典代表着汉族祖先信仰的优秀文化形式,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历史价值。

    农村祠堂落成对联大全:

    祖功宗德流芳远 / 子孝孙贤世泽长

    燕翼贻谋承后裔 / 凤毛齐美耀前人

    乔木千枝思已本 / 长江成派溯清源

    光前振起家声远 / 裕后遗留世泽长

    神龛联

    祖德流芳思木本,宗功浩大想水源。

    树发千枝根共本,江水源同流万派。

    祖德振千秋大业,宗功启百代文明。

    敬恭明袖则笃其庆,昭穆列祖载锡之光。

    休言别族与宗族,但道吾翁和若翁。二姓合龛对联

    余庆堂联

    余地有亨泰,庆盛多吉祥。

    土产无价宝,地生有道才。

    土能生万物,地可发千祥。

    氏族联

    百年树德,奕代流芳。 绳其祖武,佑我后人。

    昭假烈祖,佑启后人。 蒸尝勿替,祀事孔明。

    心诚则灵,意虔便安。 奉先思孝,敦族言欢。

    孰事有恪,明德维馨。 春秋匪懈,继序不忘。

    仁义礼智信,忠孝节德行。 万叶荐余庆,千龄光本支。

    衣冠陈俎豆,礼乐荐馨香。 恭敬节让明礼,语默动静其诚。

    子孙亦以为序,昭穆不失其伦。 福星高照栋宇,礼乐幸来紫阁。

    富贵贵在创业,幸福福于劳动。 本支百世不易,蒸尝万古如斯。

    元吉光耀在上,福禄繁荣来成。

    宗功丕著钟麟趾,祖泽长绵起凤毛。

    一脉源流先世泽,满堂酝酿太和春。

    敬恭诚则笃其庆,昭格明戴赐之光。

    泽及后裔典万古,姻怡乡党俎千秋。

    保民子而民欢乐,宁尔裔则尔炽昌。

    聪听祖考之懿德,思贻父母以令名。

    惟籍葵忱修俎豆,敢凭明德荐馨香。

    乃圣乃神监有赫,维宗维袒启无疆。

    匡扶民物昭千古,燮理阴阳障一方。

    祖功宗德流芳远,子孝孙贤世泽长。

    雨顺风调四时无害,民安物阜一视同仁。

    必有丰年人耕禹甸,贻尔多福家戴尧天。

    祖则无私无为善长,宗能秉公师作明神。

    是训是行赞乃祖武,有典有则贻劂孙谋。

    礼以待人恭以致昌,优然见位忾然闻声。

    有德可久有功可大,致悫则著致爱则存。

    保障一方功昭禾麻菽麦,兴隆四序德遍动植飞潜。

    灵通本乎聪明山川并寿,显应由于正直人物增辉。

    人至上圣贤书可耕可读,德为绳祖宗恩当报当酬。

    德叶南离饮食烹调有赖,厨称东道善恶彰昭无私。

    萃子孙于一堂序昭序穆,祀祖宗于百代报德报恩。

    燮理阴阳不过替天行道,参赞化育无非代地施恩。

    百族重四民士农工商各归本业,两房源一脉伯叔兄弟须念同胞。

    何须溯赵钱孙李周非一脉正宗,实只求工农商学兵能五体同心。

    仲光滔华振志万承有元堂世运,和平忠美瑞深开业积德并传朝。

    高天厚地献奇星斗图书山水画,光宗耀祖垂训衣冠礼乐圣贤言。

    五、求宗祠落成典礼上族长讲话稿范文谢谢

    各位来宾、各位嘉宾、各位宗亲: 你们好! 首先让我代表修祠理事会全体同仁和古田镇三千多宗亲,向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赖氏委员会筹备工作会议的全体代表,向来自省内外各县市参加这次修祠竣工庆典和传统的祖坟祭扫活动的宗亲,表示热烈欢迎和崇高的敬意。

    追思标公嗣孙,十一世祖五郎公与诰命一品夫人罗太夫人育下十二世祖兄弟九人,有“九龙”之美誉。排行第二之七郎公遗下居古田之仲旻,仲庆、均智、均义四房嗣孙,于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1年)买就祠基一所,契银壹仟两,乾隆四十八年(公元1783年)秋动工建祠堂,历时三年,乾隆五十一年(公元1786年)冬竣工,次年四月二十二日午时升神主。

    堂名致爱,坐南向北,未山兼丁,溯祀入闽始祖标公之神主。历经二百多个春秋,风风雨雨,时局变迁,年久失修,月池被毁,石狮被盗,石鼓被埋,十数柱华表荡然无存,虽整体构架尚存,但外表已遭破坏。

    去年七月省姓氏源流研究会赖氏委员会筹备会召开后,古田赖氏子孙对修复祖祠便有了一种紧迫感。 祖祠的修复,有其特定的宗史意义和价值。

    它建于清朝鼎盛时期的乾隆年间,历史悠久,古朴典雅,体现出清朝初期建筑艺术和客家文化流俗,成为附近宗祠和书院建设的先声和楷模。当时造价达一千三百余两银元,有千金屋之美称。

    祖祠供奉大唐入闽始祖标公为最高神主,是标公遗后,散居海内外裔孙顶礼膜拜之殿堂。在古田镇上塘、下塘、文山下三村宗族有识之士及各地宗亲的建议下,决定重修祖祠,恢复原貌,振奋族风,继承传统,加深各地宗亲之间的情谊。

    去年冬,优秀民营企业家赖永兴、赖宗明各人率先捐资五万元,赖汝谦捐资壹万元,作为宗祠修缮工程的启动资金。随后组建了修祠委员会理事会,于2002年12月22日,在祖祠的坪前举行了开工典礼,历经八个多月于今天,2003年8月28日(农历八月初一)竣工,举行竣工庆典和祖祠公祭活动。

    除十数柱华表未能重新竖立,月池较小外,其余基本恢复原貌。在大门顶上塑有九龙,以比喻十二世祖九兄弟之化身。

    在这次修祠过程中得到省内外,如永定、适中、长汀、晋江、台湾等宗亲的大力支持和信任;得到省姓氏源流研究会赖氏委员会筹备会,特别是赖森生宗长的大力支持;得到古田其他姓氏同胞的大力支持;也得到本地政府的大力支持。我们还先后派员到江西瑞金和省内的罗源县以及漳洲市、晋江市、泉州市、宁德市等县市进行交流,并向海内外宗亲发去倡议书、函件、简讯等,得到宗亲们的热情接待和大力支持。

    尤其在晋江市赖厝村,宗亲们尊祖敬宗的精神,给予我们很大的启发和鼓舞。罗源县黄土村的庆雄宗长得知修祠后,即电汇人民币壹万元,以表心意,令人感动。

    希望宗亲们今后一如继往,继续给予大力支持。 在修祠活动中,经历8个余月,从冬天到夏秋,从严寒到酷暑,修祠委员会理事会的成员和顾问们团结一致,任劳任怨,不怕艰苦,不拿一分钱报酬,精心策划,精心施工,严密组织,分工负责。

    在资金运用方面,互相制约,严格审查,按规批付,注意节约,不乱花一分钱。这种公而不私的精神感人至极。

    修祠已完毕,事业需继续。打算成立管委会,继续筹措资金,以钱生息,用之于宗祠日常管理,宗亲到访接待或接济,祭扫祖墓补贴,标公陵园筹建等。

    标公字允,乃叔颍公开辟赖国之后,及其重要的支脉之一的世宗,扶佐唐朝,集军事家、政治家于一身。他一生戎马倥偬,驰骋沙场,西征外夷,南剿乱寇,从天山之麓,到甘肃走廊,跨黄河,越长江,攀武夷,达闽江,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屡建奇功,钦锡锦衣之尊加封直殿将军,世袭十一世。

    有赞诗七律一首 将军奉旨挂征戎,征战频繁屡建功。 西出嘉峪驱鞑虏,南达闽汀镇顽凶。

    万马疾驰敌阵内,千里决胜帷幄中。 世袭勋爵十一代,入闽始祖乃标公。

    公晚年卸甲从政,镇守闽汀,屯田垦荒,兴学兴商,以德治政,仁政于民,百姓安居乐业,有“周公复生”之美誉。 有赞诗七绝一首 披袍卸甲去征戎,扶植农商社稷丰。

    布德兴文居业乐,抚民仁政若周公。 标公在唐朝为官时,为保卫边疆,抵御外敌,为巩固政权,平叛戡乱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当为后代子孙之楷模。

    自公入闽始,厥后孙枝繁盛,传四十余代,历千年之久。除居古田外,迁国内闽、浙、赣、粤、苏、川、湘、鄂、豫、桂诸省,移海外及亚、欧、美、澳、非诸洲。

    传承中华之文明,弘扬客家之文化,增辉世界之遗产,传播宗族之美德。散居华厦大地,遍布世界诸国之各地宗亲,不乏有经济、军事、政治家,人文、社会、自然科学家,文学、艺术、教育家,工商、企业、管理专家,他们在各自领域卓有成效,在人类文明史中作出过和正在作出巨大的贡献。

    我们认为,在海内外宗亲的大力支持下,有钱出钱,有智献智,我们有必要也一定能建设一座规模宏大,设施齐全,内容充实的标公陵园,供旅游者游览,族人瞻仰。现因年代久远,沧海桑田,部分坟茔已有变迁,其中文物,多有失散,标公,一官公,嵩郎公祖孙三代和四郎公四位世祖墓茔原在坪埔,因国家建设需要被征用而迁移,墓碑暂存于赖氏宗祠左厢房文物陈列室内。

    我们盼望在各。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